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偏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偏弱所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兴趣不浓,自觉性差
在农村,没有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学生偶尔阅读。兴趣不浓,自觉性差。课余时间,电视,动画片吸引了
他们浓厚的兴趣,感兴趣的是图文并茂的读物,而对于其它的如中外名著、诗歌、散文、科普等没有什么兴趣,一般不读或很少读。
(二)学生的阅读过程简略,不会身临其境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较少谈论阅读过的内容,不做笔记,对文章人物、结构、内容等只是偶尔评议,对文中内容的景象或情节想象较少。对一篇文章只是囫囵吞枣的读完,这样日积月累会养成不好的读书习惯,不会把自己融入到其中。
(三)教学方法单一,缺少科学阅读方法的指导
阅读教学过于程式化,许多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上还是习惯于以讲带读,喧兵夺主或者满堂讲或者满堂问,依然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老师讲为主,没有学生的自主探究,没有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总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自主学习的时间相对还比较少。缺乏课外阅读积累、缺乏课前自渎的感悟、探究、发现,这样的效果必然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不了,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过余了,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被剥夺了,因而学生就成了知识的容器。学生不会选择读物,不会针对不同阅读对象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和策略,更不会有独立的见解或创造性的见解了。
(四)阅读环境差,课外阅读能力差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学校家庭都没有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我校的基础设施比较差,经费来源渠道单一,有图书室,但是藏书数量少,过时多。同时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少,教师只注重课堂教学,让小学生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练习题上对课外阅读没有人管理,学生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唯一的途径就是课本,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严重受阻,本来学生有自主阅读的能力,但是过大的学业压力让他们远离了课外书籍。家庭也没有给孩子创造很好的阅读环境。包括家庭藏书量不多,父母较少有阅读的习惯,没有给孩子们树立榜样。另外,很多孩子的父母在外面打工没有时间教育自己的孩子,使多数的孩子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
(五)基础知识薄弱,阅读能力差
识字量的多少是影响语文阅读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之一,识字量少会导致学生阅读障碍重重,丧失阅读的兴趣。
二、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方法:
(一)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只有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让学生主动地寻找课外读物,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自觉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提高能力。
1.以教师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对读书要有浓厚的兴趣,才能给学生起表率作用,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每天晨读,教师率先阅读产生“阅读情感场”,学生便会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读书的队伍中来。
2.通过听故事、讲故事,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老师可以从中选取最有趣味,最富感染力的精彩片段,声情并茂地讲给学生听,制造悬念,借机向学生推荐这本书,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3.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及时展现读书的成果,对进一步深化阅读,提高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具有一定的作用。在高年级交流会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名著、文学性强的书中的人物形象进行交流,如,可以这样问学生,在书里描写的众多人物中,你最喜欢谁?这个人物的外貌、性格有什么特点,他的哪些品质值得你学习?能不能把你的阅读心得写下来。作品中哪些片段最精彩,读给我们听听等通过交流,让语言文字温暖彼此的心,让不同的观点彼此碰撞,让不同的情感彼此交融。还可以引导学生编写读书小报,小报的内容可以是对作品的理解,对人物的分析,也可以是自己人生的感悟,对现实生活的比照。还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和作品特点引导学生把作品改编成剧本,表演读物中人物形象,体验、感受情趣,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也较好地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
(二)创设阅读情境,诱发阅读情感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宽松、融洽、自由、坦然、愉悦,学生才能主动地参与阅读学习过程。因此,教师要主动创设民主的阅读情境,全面解放学生,尊重学生,欣赏学生,排除一切心理障碍, - 8 - 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阅读。教师要用真诚的语言,期待的目光来鼓励学生,让学生热情.愉快的
参与阅读过程。(三)指导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阅读方法是学生打开阅读的金钥匙 1.加强朗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感。语文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如:教师带有感情色彩的范读,学生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对话试朗读等,以情悟情,使学生在朗读中入景入情,体会文章内容与意境。也就是身临其境的感觉。 2.教给学生多种读书方式阅读方法不只是朗读,还要引导学生学会默读、诵读、精读、略读、浏览、探究性阅读等多种读书方法。只有掌握了这些读书方法,学生才能自主选择读书方式和读书伙伴,课上才能根据不同类型的文章按照自己最喜欢的读书方式自主阅读,才会真正领悟文章的情感和内涵。(四)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视野“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课外阅读既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增长见识,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最重要得是课外阅读学生自由,无拘束,无负担的心理状态下进行的。所以学生阅读兴趣盎然,如痴如醉,充分享受阅读的自由,阅读的快乐。但是老师应该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养成阅读时摘抄好词.佳句的好习惯。总之语文教学只有靠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课内得法,课外的益。课内外相结合,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乐趣,收获阅读的成功。(五)要使语文阅读面向学生的生活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同样我们学习的文章也是生活的缩影,生活是语文的真正源泉。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学生更多的是存在于家庭中和社会中。所以小学生阅读应该贴近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美,感悟人生百态,感悟人生真谛。进而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学生在阅读课文时,由于见少识窄缺少对作者的情感体验,缺少对作者生活时代背景的了解。提高理解文章的能力如果说,语文教育的“工具性”指向的是学生未来生活的话,那么“人文性”关注的是学生现实的生活,关注的是他们在学习中的每一次快乐与感动,每一次创造与成功。只有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语文教学才能真正成为精神的源泉从而流入学生的生活,才能焕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六)让阅读成为“悦读” - 10 - 要上好阅读,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感受和经历阅读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地用各种手段让学生体验阅读的快乐要放手让学生亲身去体验,去事物和文本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拓展阅读空间,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平的友好的对话;要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努力实现“思想与实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流”,“心灵与心灵的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