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理财观念的差异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理财,顾名思义就是财富管理,很多人将理财与投资混为一谈。其实理财就是人生规划,包括职业规划、子女规划、保障规划、投资规划、现金(流动性)规划、

税收规划、遗产规划。投资规划只是其中一部分。但是在中国目前的投资环境下,

理财的主要内容就是投资。

中国人正在以世界领先的速度致富,中国老百姓的服务需求日益增强,人均G DP超过2000美元,标志着中国人已进入时代。据统计,中国先富起来的人现已拥有约1.44万亿美元的资产。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高达17万亿元。据对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四城市的调查,74%的被调查者对个人服务感兴趣,40%的个人需要服务。在我国一些富裕地区,个人业务甚至超过了业务,成为一个非常有增长潜力的市场。很明显,老百姓的开始在积累,他们开始要去处理相对闲置的。加之预计中国在10年之后,整个社会将趋于老龄化,所以不难想象在现阶段,人们就要开始购置房屋,购买保险、债券、等,为以后养老做好准备,自然对资产的要求就提高了。

西方家庭理财的三个法则一位知名瑞士商业银行理财规划师,根据自己多年经验,归纳了以下几点理财点金术法则。

4321法则:即收入的40%用于供房及其他方面的投资,30%用于家庭生活开支,20%用于银行存款以备应急之用,10%用于购买保险。

72法则:本金增长一倍所需时间(年)=72÷年报酬率(%)。举例来讲,如果你在银行存10万元,年利率2%,每年利滚利,要多少年才可以使本金增加一倍变成20万元呢?答案是36年(=72÷2%)。

80法则:在你的投资组合中股票应该占多少比例呢?根据80法则,股票占总资产的合理比重=(80-年龄)%。举例来讲,如果你目前30岁,股票投资应该占投资总额的50%。

国内理财注意控制风险上述西方的理财法则是否符合我国国情及中国投资者的需求呢?其实不一定完全适用。面对中国市场上众多的投资产品,理财者应该怎样进行挑选呢?首先要全面地认识风险。

投资产品的风险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发行主体信用风险这是目前投资者最容易忽视的一种风险,该投资产品由某家金融机构发行,无论票面收益率多高,无论该收益是否保证,倘若在该产品到期之前其发行主体已经倒闭,那本金可能面临100%的损失,更不用提投资收益了。因此,投资者在挑选投资产品时,应了解发行主体的性质和信用,一些由小型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的投资产品,如果该产品由一家银行提供不可撤销担保的话,该产品的发行主体风险将会大大降低。

本金风险投资者一定要关注该产品是否为保证本金,即产品到期后投资者可以原来的币种拿回全部投资本金。

收益率风险投资者一定要关注该收益率是年收益率还是整个投资期的回报率,是保证收益还是附带条件的浮动收益。

流动性风险该产品的期限多长,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是否可以提前赎回,该产品是否设有自动终止的条件,是否有流动性较强的二级市场。

中西方理财文化的发展

以家庭或个人致富为基本内容的中国古代私人理财思想滥觞于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初步形成于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到西汉中期(公元前一世纪)臻于成熟,其标志是司马迁的《史记》这一巨著的问世。《史记》尤其是其中的《货殖列传》蕴含着丰富的中国古代私人理财思想,其中关于战国时期越国大夫范蠡的理财故事至今广为传颂。

从史书记载中可以看出,范蠡十分有理财头脑,是个有经济思想的人。他的主要理财思想包括:其一是“劝农桑,务积谷”;其二是“农末兼营”;其三就是未雨绸缪,“夏则资皮,冬则资,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范蠡把握天时变动的规律,讲求节令,超前预测,捕捉机遇,适应市场,囤积居奇。所以他能从“居无几何”到“致产千万”,19年当中“三致千金”。

司马迁认为,占有了一定量的资本,选择了谋生的行业和职业之后,能否发财致富,还取决于经营者的聪明才智。他说:“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凑,不肖者瓦解。”能者可以积累财富,无能者已有的财富也会散失。

中国古代不少思想家都认为勤和俭是致富的根本条件,比如韩非就认为富者是由于“力而俭”,贫者是由于“侈而惰”。司马迁则认为,勤俭只是致富的一个一般条件,而不是决定条件。单纯依靠勤俭,只可免贫,而不足以致富。他认为要想致富发大财,单靠勤俭是不够的,必须“用奇胜”。这个“奇”也就是出奇制胜的经营之术。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介绍了一些堪称为“奇”的经营之术。比如“白圭乐观时变”、“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弃取与一般人相反,当然属于“奇”。

除了“用奇胜”之外,司马迁还强调“诚壹”,即专业化分工,这和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到的分工理论有共通之处。司马迁列举了当时在人们看不起的“小业”、“薄技”中出现的家财“千金”的富豪,认为他们的成功“皆诚壹所致”。“诚壹”就会对这个行业的市场需求、生产技术和经营方法日益精通,就会在“能”和“巧”方面超过同行,就会树立起远胜于同行的商业信誉。“诚壹”还会在捕捉信息和正确决策方面逐渐积累起较为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从而使自己具备“用奇”的条件和能力。“诚壹”和“以奇胜”体现了私人理财方法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西方传统文化,特别是基督教文明,对于西方社会理财思想的发展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圣经》中写到:“智能人家中积蓄宝物膏油,愚昧人随得来随吞下”,“不劳而得之财,必然消耗;勤劳积蓄的,必见加增”,“诚实人必多得福,想要急速发财的不免受罚”。

在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中,通过远洋贸易积聚财富是当时主要的致富手段,它体现了西方理财文化中勇于冒险的精神。

源于16世纪初的宗教改革,因为肯定了个人的权力和精神自由,对传统的基督教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新教在西欧、北欧等工商业较为发达的地区传播,给资本主义新的生产方式提供了文化上的支持。

18世纪末,工业革命席卷全球,极大地提高了西方社会的生产力,欧洲开始进入工业化时代,投资者产生强烈的投资欲望,但整个社会的风险控制水平不高,造成部分投资人损

失惨重。正是在资本主义向全球扩张的过程中,大规模的委托理财开始出现,现代理财思想由此萌芽。

私人的“误区”

对中西方的观念比较(见附表),我们可以总结出几点:

1、中国现在经济虽然持续稳定发展,但毕竟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国人的观念并没有完全形成。对于一般的人来说,他们只是希望能够马上富起来,但俗话说欲速则不达,急迫希望能在短期之内的心态是不会获得长期回报的。因为他们是带着“投机”的去看,去操作,并非真止意义上的“”。

2、看待问题不够理性,容易跟风,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股票的热潮。正当人们享受“钱生钱”,感受生财带来乐趣的同时,不同程度的风险也伴随而来。诸如今年2.27的抛售股票,随后的5·30股市暴跌及11月的大调整,让多少人尝到了苦头。相比西方国家,国内的者更偏向于在短期之内获利,但由于缺乏,急功近利,缺乏长期的,导致的持续期较短;加之跟随潮流,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让人们在金融市场获利的同时也失去了许多。

3、和国外市场相比,国内金融市场体系并没有完全成熟,老百姓的还很窄。对于大众来说,他们只是狭窄的了解某个单一产品,而不是全面的比较、选择品种。例如某段时间投身于股市,有时候又去买债券,有时候听人介绍哪个保险好就买哪个。对于金融产品因为缺乏专业的指导,所以获得的信息比较单一与片面。

4、由于中国人“财不外露”的传统观念,不善于、不习惯请机构进行、咨询服务。

呼唤独立服务

一方面是急速增长的国民,一方面是缺陷多多的私人,在此背景下,市场需要独立的服务。

独立的服务,也称第三方,它发源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已发展成由咨询、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组成的“独立体系”。如在美国,目前有三分之二的师在从事独立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