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课件剖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期培训
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配备防护装备与器材
宣传以及演练 学校应教育
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制度
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应该组织力量进行安全事故隐患普查
2、高危行业企业预 防突发事件的义务
制定具体紧急预案
开展隐患排查
3、人员密集场所 经 营单位预防突发事 件的义务 制定应急预案 配备报警装置和救援设备,设施
(三)应急能力建设
《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整合应急资源,建立综合性 或者应急行的救援队伍 。类容如下:
第四节:中华人民共和 国突发事件பைடு நூலகம்对法
一:突发事件及其应对的分工 二:预防与应急准备 三:监测与预警 四:应急处置与救援 五:事后恢复与重建 六:法律责任
一、突发事件及其应对的分工 (一)突发事件的概念
P89
《突发事件应对法》所指的突发事件—— 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 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当与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 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三)地震灾害
特大地震灾害 特大地震灾害是指在市区或人口密集的地区发生6.5级以上,或者造成特大人员伤亡和巨大 经济损失的地震。 重大地震灾害 1.人口密集的城镇地区4.0级以上地震(含4.0级,类似表述下同),其他地区5.0级以上地 震; 2.周边6.5级以上地震; 3.震级未达到上述标准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损失或严重影响的地震。 较大地震灾害 1.人口密集的城镇地区3.0-4.0级地震(不含4.0级),其他地区4.0-5.0级以上地震(不含 5.0级); 2.周边地、市5.5级以上地震; 3.本市辖区内震级未达到上述标准但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人员伤亡损失或较大影响的地震。 一般地震灾害 一般地震灾害是指较大级别以下,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
1.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 的原则。

2.获悉突发事件信息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 . 有关主管部门或者指定的专业机构 ∨ 3.突发事件发生之后,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的发展 组织开展救援工作,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必要时候能越级上报
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
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共卫生事公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
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等。 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哦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

4重大和特别重大的突发事件由发生地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领 导和协调
×
5突发事件的立法宗旨是,遏制,消除突发事件的发生
×
(二)、突发事件的分类和级别
《突发事件应对法》按照社会危害程序、影响范围、突发事件性质、 可控性、行业特点因素,将突发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对突发事件的分类并不完全统一,法律、 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分级的目的是落实“分级负责”和 分级响应“措施,同时也尊重了特殊行业管理的特殊性、专业性和灵活性。
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汶川地震造成至少7万人 死亡,受灾群众4625万多 人, 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多元。 2013年1月25日上午9时20分左右, 统计显示:中国内地累计病例 沪渝芜宣高速芜湖县境内路段, 5327例,死亡349人;中国香港1755例, 发生7车追尾,8人死亡 死亡300人;中国台湾665例, 一人受伤特大交通事故
(一)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 1、国家紧急预案 1、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分为如下体系 2、地方级应急预案
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指挥体系和职责 2、应急预案的类容 突发事件的预防与预警机制、处置程序、 应急保障措施 事后恢复与重建措施
(二)单位预防与应对突发事件的义务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责任制
1、单位预防与应对 突发事件的义务
突发事件所包含的特征:
1、具有明显的公共性或者社会性 2、突发性和紧急性 3、危害性和破坏性 4、需要公权介入和社会力量 必须借助公权介入和社会力量才能解决该法所指的公共突发 事件。公权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发挥着传导、组织、指挥、 协调等功能,公权介入突发事件的应对,既是政府的权利也 是政府的义务。
(三)、突发事件时政府部门的分工
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的应急管理机制: ”属地为主“ ”分级负责" “分类管理”
同时按照“条框结合”的原则对地方人民政府的协助义务 提出了要求 1、各级人民政府对突发事件的分工负责
2、国务院有关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
二、预防与应急准备
《突发事件应对法》全面规定了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的基础工 作,主要包括:制定应急预案、开展应急培训、宣传及应急演练、 各类救援队伍重建、物资储备、经费保障、通讯保障,建设应急避 难场所、建立健全监测预警制度,开展危险源调查、登记、风险评 估,调查和化解易引发突发事件的基层矛盾纠纷等。 (一)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 (二)单位预防与应对突发事件的义务 (三)应急能力建设
2014年3月1日晚9时20分,8名暴徒持刀在云南昆明 火 广场、售票厅等处砍杀无辜群众短短12分钟的杀戮, 造 成29人死亡、143人受伤
(二)、突发事件的分类和级别
自然灾害 《突发事件应对法》按照事物的性 质、过程和机理的不同,将突发事 件分为如下四类。 事故灾难 公共卫生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
(三)、突发事件时政府部门的分工
《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七条规定,县级人民政府对本行区域内突发事件的
应对工作负责;涉及二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 负责,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共同负责
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 应急救援处置工作,并立即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的,其规定;地 方人民政府应当积极配合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