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分析(2016)分析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及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分析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及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分析【摘要】随着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积极扩大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引导更多的企业“走出去”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水平的提升将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起到良好促进作用。
本文通过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总结出当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进而进一步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分析经济增长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及特点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活动迅速发展。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2006年全年对外直接投资额16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6%,位居发展中国家主要对外投资国行列。
而全年新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41485家。
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694.7亿美元。
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30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9%;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54亿美元,增长12.3%。
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94.7亿美元。
中国已连续多年位居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第一位和世界第二位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
从表一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日趋活跃。
我国企业在境外兴办由2000年的320个发展到了2004年的829个,仅五年的时间就翻了两倍多。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日趋活跃不仅表现在兴办境外企业数上,而且表现在直接投资额上,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中方的直接投资额由2000年的62200万美元发展到了2004年的371200万美元,五年间增长500%。
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出如下特点:1、投资规模逐步扩大,但占全球总额比重仍偏低中国海外投资在近十年出现了很大的飞跃。
1991年,中国海外投资总额不过30亿美元左右,200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55.3亿美元,扣除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对境内投资主体的反向投资,投资净额为55亿美元,同比增长93%。
占全球总流量0.9%。
截至2004年,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总额449亿美元。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随着国际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中国对外直接投资(FDI)的规模和力度不断扩大,成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主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分布和趋势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1.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2002年突破百亿美元,2012年超过600亿美元,2016年已经达到1700亿美元。
截至2018年年底,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为23853.3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位居全球第三。
2.投资领域持续拓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领域在经历初期的资源型产业和房地产等领域后,向制造业、服务业、高科技和创新领域等更多元化领域拓展。
2015年,中国对非金融类境外投资中,制造业、批发和零售、房地产和采矿业等传统领域仍然占据较大比重,但高科技、媒体和文化等新兴领域增长较快。
3.投资实力不断增强随着中国核心企业的加速崛起,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实力不断增强。
2018年中国有139家公司进入《财富》世界500强榜单,比去年增加11家,跻身全球前200强的企业达到43家,比去年增加6家。
其中,已经成为世界巨头的华为、阿里巴巴、中移动等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投资和并购,并在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上取得了不小的优势。
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分布1.亚洲是重要目的地亚洲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重要的目的地之一。
截至2018年年底,中国对亚洲国家和地区的总投资额为13858.4亿美元,占中国总对外直接投资的58.6%。
其中,东亚、东南亚、南亚等地区的投资比重较大。
2.欧洲成为重要合作伙伴自2000年以来,中国已成为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和对外直接投资来源国。
2018年,中国对欧洲国家和地区的投资总额已超过4000亿美元,比例为16.8%。
这其中,对德国和英国等发达经济体的投资比重较大,而对中、东欧等新欧盟国家、俄罗斯等前苏联国家的投资也在逐渐增加。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结构分析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结构分析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结构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我国企业在海外设立的生产和销售企业,二是我国企业通过与境外企业合资和收购企业的方式进入境外市场。
就第一部分而言,我国企业在海外设立的生产和销售企业主要涉及制造业、贸易、服务业等领域。
其中,制造业领域的企业以机电产品、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为主导,但也包括了新兴产业领域,如移动通信、信息技术、卫星导航等高新技术产业。
贸易领域包括批发、零售、物流等。
服务业涉及金融、教育、医疗、旅游等多个领域。
就第二部分而言,我国企业通过合资和收购的方式进入境外市场主要涉及到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和服务等领域。
其中,能源和原材料领域的企业涉及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等资源开发领域;基础设施领域包括电力、交通、水利等;服务领域可分为金融、保险、物流、信息服务等。
总体来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结构呈现出多样性和分散化的特点,涵盖了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领域,同时也在不同领域中存在不同的特点。
例如,在基础设施和能源领域,存在着大规模的投资和较长的回报周期,而在服务领域则通常需要较低的投资和较短的回报周期。
另外,从我国企业在海外的投资方式来看,大部分的海外投资仍然是以建厂和设立子公司的方式为主,这也体现出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比较注重实体经济的投资和发展。
但同时也有一部分政府和民间的对外直接投资则更加关注金融领域的投资和布局,以及资本市场的布局和风险管理。
总体而言,虽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结构尚不完善,但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对外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企业在海外的投资和发展也将会更加多元化和分散化,不断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实力。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研究_冯燕妮
[收稿日期] 2016 - 05 - 10 [作者简介] 冯燕妮( 1989 - ) ,女,山西太原人,太原师范学院经济系助教,硕士。
·52·
太 原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社会科学版)
第 15 卷
邓宁提出的,这个理论是对对外直接投资的最普遍 的解释。1988 年邓宁提出,当企业同时具有三种优 势即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内在优势时,企业能在 海外国家投资。
( 太原师范学院 经济系, 山西 晋中 030619)
[摘 要] 目前,发展中国家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新兴力量。近年来,中国对外投资的快速发展已经引起了世界
关注。特别是在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上,由于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有相似的文化和经济背景,中国
在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上更具有优势。因此,有必要了解为什么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 MNC) 从事对
在 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中国政府决定放宽 政策,提出扩大对外投资规模和跨国经营规模,同时 也容许个人投资项目,中国的国际化进程正在推进。 然而,与其他国家相比,这个阶段中国的对外直接投 资在世界上仍占很小比例。
第三阶段: 2000 年至 2008 年,在这一阶段中国 的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在 2000 年,中国政府最 初将“走出去”作为国家战略,并在 2001 年第十个 五年计划中开始鼓励比较优势投资。2001 年中国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加快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 自 2003 年民营企业已正式获准投资海外,他们为每 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稳定增加贡献了 60% 。根 据中国商务部的资料,2006 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 量超过 200 亿 美 元,2008 年 直 接 飙 升 到 559 亿 美 元。此外,中国的跨国企业也在迅速崛起,在 2007 年有 24 家中国企业跻身于全球财富 500 强。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结构分析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结构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提高,我国对外直接投资(FDI)的规模和结构也在不断变化。
对外直接投资出口是指中国企业通过在海外设立子公司、合资企业、分支机构等方式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并通过这些海外机构向海外市场输出产品或服务。
这种出口方式不仅有助于开拓海外市场,促进国际贸易合作,还有利于实现资本和技术的输出,促进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结构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结构呈现多元化特点。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不断增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领域和行业也日益多元化。
从出口产品的行业分类来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出口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领域。
制造业出口包括电子产品、机械设备、汽车零部件等,服务业出口包括金融、信息技术、文化等,农业出口包括种子、农药等。
这种多元化的出口结构不仅有利于我国产品和服务的国际化,还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结构呈现地区差异化特点。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和国际产能合作的深入开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也日益多元化。
从地区分布来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出口主要集中在东亚、东南亚、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
这些地区不仅是我国商品和服务出口的重要目的地,还是我国企业开展国际合作和投资的重要区域。
这种地区差异化的出口结构,有利于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寻找更多合作机会,促进我国商品和服务的国际化。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结构呈现阶段性特点。
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从阶段发展来看,一开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出口主要集中在资源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石油、矿产、纺织品等。
随着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出口逐渐向技术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转变,如电子产品、机械设备、汽车零部件等。
这种阶段性的出口结构,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直接投资战略转型的特点,有助于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直接投资出口。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结构分析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结构分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是指企业或个人以通过购买或建立全资子公司、联营企业、合资企业等方式,在海外投资并直接参与经营管理的行为。
对外直接投资既是我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获取资源和优化产业布局的重要方式,也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的重要途径之一。
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结构分析对于了解我国对外投资的国别、行业和产品特点,判断我国对外投资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以及制定相关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别结构来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发达经济体和近邻国家。
发达经济体包括美国、欧盟国家和日本等,这些国家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对我国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技术合作机会。
近邻国家包括东南亚国家、朝鲜和俄罗斯等,这些国家地理接近我国,市场潜力大,投资风险相对较小。
我国对非洲和拉美等地区的投资也有所增加,这些地区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对我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多元化市场开拓具有重要意义。
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结构来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涉及的行业广泛。
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行业包括制造业、资源开发、服务业和金融业等。
制造业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领域,涵盖了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汽车制造和石化等行业。
资源开发主要包括能源、矿产和农业等。
服务业包括物流、旅游、教育、医疗和金融等领域。
金融业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新兴领域,涉及银行、保险、证券和资本市场等。
通过对各个行业的分析,可以了解我国对外投资的特点、优势和风险,为企业在投资决策和资源配置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品结构来看,我国对外投资的产品主要出口为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产品和设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增强,自主设计、研发和制造的高端装备、新材料、高新技术产品等逐渐成为我国对外投资的主要出口产品。
这些产品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品质和环保特点,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促进产业升级。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与建议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与建议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投资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的对外投资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这与我国经济大国的地位和发展速度极不相称,与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也不相适应。
目前我国正在积极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对外投资仍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关键词:对外投资;区域;发展1 我国对外投资的现状1.1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迅速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2014年我对外直接投资达到1231亿美元,首次接近利用外资水平,流量连续3年居世界第3位,存量达8826亿美元,跃居世界第8位。
境外投资企业总数近3万家,遍及全球80%的国家和地区,向东道国缴税总额192亿美元,创造186万个就业岗位。
我国企业还建立了75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初步形成了产业聚集,发挥了示范和带动效应。
此外,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累计签订合同额13616亿美元,完成营业额9352亿美元,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748万人次。
“走出去”已成为我国与世界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重要方式。
1.2对外投资流量快速增长,与吸引外资规模首次接近。
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继续高速增长,创下1231.2亿美元的历史最高值,同比增长14.2%。
自2003年中国发布年度对外直接投资统计数据以来,连续12年实现增长,2014年流量是2002年的45.6倍,2002-2014年的年均增长速度高达37.5%。
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中国吸引外资仅差53.8亿美元,双向投资首次接近平衡。
1.3对外投资的存量规模不断扩大,首次步入全球前10行列。
2014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8826.4亿美元,较上年末增加2221.6亿美元,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出存量的份额由2002年的0.4%提升至3.4%,在全球分国家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排名中较上年前进3位,位居第8,首次步入全球前10行列。
1.4投资遍布全球近八成的国家和地区,投资地域高度集中。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SWOT分析(1)论文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SWOT分析(1)论文[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参与国际分工,是我国企业的必然选择。
本文应用SWOT分析框架,对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四个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 SWOT 对策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开展跨国经营,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不断扩大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已成为我国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加入WTO以后,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跨国公司相继涌入。
面对实力强劲的跨国公司,只固守有限的国内市场是难以生存的。
在国内市场国际化的背景下,我国企业只有走出本国市场,在国际竞争中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才能更有效地与大型跨国公司相抗衡,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
对外直接投资是企业跨国经营的最主要方式。
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目前,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规模越来越大。
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额为122.6亿美元,同比增长123%,而截止2005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存量达到572亿美元。
然而,尽管如此,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平均规模仍然偏小,在跨国经营的过程中,有许多企业遭遇了惨痛的代价。
因此,对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SWOT分析 SWOT本身是战略管理的常用分析工具,四个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这一方法通过分析企业上述四个方面的因素,将各种因素相互匹配,从中得到相关结论,并据此提出相关建议。
SWOT这个分析工具应用的范围目前越来越广,下面我们就应用这个工具对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内外部条件进行分析。
1.优势分析从规模、资本、技术以及管理水平等各个方面看,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相比,我国企业有着明显的差距。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对外直接投资(FDI)已经成为我国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逐年增长,对外投资方式也日益多样化。
我国企业在海外设立子公司、参股境外企业、并购外资企业等方式进行对外投资,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不仅带动了国内企业的国际化进程,还促进了本国企业的技术更新和创新能力提升。
对外直接投资也为我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获取资源和市场优势提供了重要支持,提升了我国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比如投资环境复杂、风险较大、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不足等。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制定科学合理的对外投资政策和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与建议,旨在促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稳健发展。
1.2 研究意义对外直接投资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经济增长、促进产业升级、提升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逐渐扩大,呈现出多元化、跨国化的趋势。
深入研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对策分析,对于加强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进行分析,可以深入了解我国企业在海外投资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为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通过影响因素分析,可以找出影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关键因素,为未来加强对外投资提供思路和方向。
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可以帮助我国企业更好地把握对外投资机遇,提升风险防范意识,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研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对策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2. 正文2.1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自改革开放以来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浅谈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
浅谈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引言对外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以金融资本和实物资本的形式,在其他国家建立企业或参股企业,并通过参与管理、技术合作、项目开发等方式,直接参与和影响该企业的经营活动。
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始于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和影响力逐渐扩大。
本文将就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进行浅谈。
发展历程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起源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倡导和我国企业实现海外市场拓展的需求。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企业开始积极探索国际市场,部分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在海外设立生产基地或购买境外企业。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和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和数量也逐年增加。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进一步加速。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的阶段。
我国政府积极鼓励企业走出去,支持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
同时,我国企业积极借助全球化发展趋势,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获取技术、人才和市场资源,提高企业竞争力。
影响因素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因素:政策因素政府的政策导向对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对外开放政策和鼓励政策,引导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
例如,给予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税收优惠、贷款支持等各种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走出去。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影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提升,使得企业拥有更多的资本和资源,可以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此外,国际市场的需求和竞争状况也会对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产生影响。
技术因素技术因素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我国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可以获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以及对出口贸易的影响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以及对出口贸易的影响三、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本国的出口贸易的影响(一)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我国出口产业结构调整。
过去中国主要依靠低廉的劳动力来进行出口贸易与其他国家产品进行竞争,但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逐渐失去了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偏向于劳动密集型的纺织类制造业逐步成为夕阳产业,向菲律宾、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转移,此类属于劳动力导向型。
根据小岛模式,中国发展自身比较优势产业,对外投资夕阳产业,有利于出口贸易结构调整,带动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的周边产业出口。
(二)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国际收支平衡。
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平衡国际收支,从而稳定汇率,避免因汇率波动影响出口竞争力,扩大我国的对外出口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四)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我国企业绕过贸易壁垒。
进行跨国并购或者直接在国外设立子公司,有利于我国企业拓宽国际市场,解除由于贸易壁垒而使得出口贸易受到限制,增加产业内贸易,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同时带动相关联的产品出口贸易。
(五)对外直接投资使我国企业获得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中国企业通过向发达国家进行绿地投资,建立研发分支机构,可以接近东道国的R&D资源,进入所在产业高端技术聚集地,进行模仿学习,获取先进知识与技术。
增加自身的所有权优势,扩大自身国际影响力,从而扩大出口贸易。
我国的大连机床就是通过并购英格索尔生产系统公司和兹莫曼公司从而获取逆向技术溢出,跻身世界十大机床。
(六)寻求资源型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中国企业增加资源类产品国际定价权。
2011年采矿业的对外直接投资144.5亿美元,占19.4%。
对于稀缺资源的对外直接投资,弥补中国企业国内的要素禀赋不足,进行此类的投资,有利于扩大企业在国际定价上的话语权,增加产业的出口贸易优势。
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问题和应对措施(一)问题我国从2002年来对外直接投资飞速增长10 年,年均增长速度为44.6%。
促进了中国的出口贸易的增长和结构调整,在国际收支平衡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结构分析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结构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对外投资也越来越多。
当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然而,在实施对外直接投资战略时,出口结构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出口效益和增长。
因此,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结构进行分析,对于制定企业战略和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首先,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产品结构分析。
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出口产品大多集中在传统行业领域,如机械、电子、化工等。
这些领域的产品出口品种较为单一,除了少数企业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外,大部分企业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相对较低,难以在国外市场上获得优势。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企业对直接投资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探索新的业务领域,如金融、文化传媒等,这些领域的出口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相对较高,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和竞争优势,可以为我国企业带来更高的利润。
其次,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市场结构分析。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市场以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为主要出口目的地。
然而,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面临一系列的经济和政治风险,如经济增长放缓、地缘政治紧张等,容易导致我国出口市场的波动和不稳定性。
因此,我国企业需要根据市场情况调整出口策略,增加对稳定市场的投资。
再次,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企业结构分析。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企业大多为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
这些企业可以通过规模效应和资源整合来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从而获得更大的市场优势。
但是,这些企业数量相对较少,容易形成垄断,限制了中小型企业的发展。
因此,为了促进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我国应该加大对这些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其加入到对外直接投资的队伍中。
综上所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结构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通过加大投资力度、调整出口策略和加强对中小型企业的扶持等多种方式加以解决。
同时,应该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提高产品溢价能力,从而增强我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市场中的竞争力。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结构分析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结构分析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FDI)是指我国居民在境外设立或购置企事业单位,并对其经营管理、资本金或其他资源进行投入,从而参与其经营活动并获得相应回报的行为。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也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结构是指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所涉及的行业和领域分布情况。
根据近年来的数据分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
第一,制造业。
制造业一直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领域之一。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和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将生产基地设立在海外,通过出口销售的方式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在制造业领域的布局更加广泛。
第二,能源和资源行业。
能源和资源行业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另一个重要领域。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能源和资源的需求非常大。
为了保障能源供应和资源需求,我国企业纷纷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参与海外能源和资源的勘探、开发和运营。
金融和保险业。
中国金融业的快速发展也推动了对外直接投资在金融和保险业的不断增长。
中国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参与海外金融机构的合资经营、股权投资等,以提升自身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地位和影响力。
第四,房地产业。
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迅猛,资本积累和盈利能力强,因此也成为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领域之一。
中国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参与海外房地产项目的开发、销售和管理,实现资本的配置和利润的最大化。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及趋势法分析
摘要:自从2001年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迅速,尤其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与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持续萎缩形成鲜明对比,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对外直接投资是我国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主动参与国际分工,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积极举措。
本文主要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结合国际和国内环境的实际情况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所遇到的问题及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一)我国对外投资的现状1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及区域范围不断扩大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吸收外商投资最多,同时也是对外投资最多的国家。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走出国门实施跨国经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及范围不断扩大。
200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211.6亿美元,位于全球国家(地区)排名的第13位,。
2007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265.1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5.3%。
2008年,中国对外投资净额559.1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11%。
2008年底,中国的12000多家境外企业共分布在全球174个国家和地区,投资覆盖率为71.9%200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565.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1%。
2009年底,中国的1.3万多家境外企业共分布在全球177个国家和地区。
从境外企业的地区分布看,亚洲是中国设立境外企业最为集中的地区,其次为欧洲,非洲位居第三。
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590亿美元,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129个国家和地区的312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同比增长36.3%,创历史新高[2]。
从以上的数据中可以看出,近几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及区域范围不断上升。
特别是金融危机前,对外直接投资的净额增长飞快,2008年较2006年的对外直接投资净额增长了164%。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全球FDI市场受到不小的冲击。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放缓了脚步,但总体上趋于一个向上增长的势头。
2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多样化近年来,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家逐渐放宽了对外投资政策,对外直接投资主体逐渐由国有企业主导向投资主体多元化方向发展。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DirectInvestment,ODI)是指我国国内企业在国外或港澳台地区以现金、实物或无形资产等形式投资,且以控制企业经营管理权为核心的经济活动。
与国内投资相比,各国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同,货币利率、汇率波动复杂,对投资项目的影响因素也更多,从而使得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明显大于国内投资。
对外直接投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有积极评价风险因素,分析风险产生的环节,制定有针对性措施,才能确保对外直接投资的顺利进行。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1993年后,我国成为吸收外来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也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一是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
2012年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为878亿美元,成为世界三大对外直接投资国之一。
从2000年到2013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规模增加了60余倍。
二是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领域不断延伸。
在初期,我国的企业一般在零售批发、采矿等行业投资,而目前,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领域已扩展到技术开发、商务服务、金融地产、生产制造等产业。
三是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地位不断提高。
截至2013年,我国的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为亿美元,居全球所有国家、地区的第13位,虽然与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但已经成为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
尽管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在总量上增长迅速,但在许多项目上出现了大量的亏损,给企业和国家造成了不小损失。
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东道国要么以保护资源或维护国家安全为理由,要么因为政权更替等原因致使我国的海外投资和并购失败或者即使能够并购成功其后续经营也出现了很大问题甚至项目被迫中止。
比如,在中海油收购优尼科过程中由于美国政府以威胁国家安全为由进行干预而失败;2009年中铝在收购矿业公司力拓的过程中,由于澳大利亚政府的干预而失败;近年来则出现了我国两大通信企业中兴和华为在美国的投资因“威胁美国国家安全”而受阻。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对外直接投资成为了必然趋势。
近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但其中也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就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分析。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经济体制存在问题应对措施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发展跨国经营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
中国企业若想在未来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客观分析其现状及在跨国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的措施,大力发展跨国经营。
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是在对外开放政策的指引下发展起来的。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兴起,与国内吸引外资“合作”“合资”经营一起,初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国际化经营格局。
但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
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1、政策体制限制国家对国际经营缺乏统一的、权威性的宏观协调管理机构,目前,海外直接投资由国家计委、财政部、商务部、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银行及中央各部门、各地方政府负责管理,实行多头管理的制度。
各专业部门从各自管辖权限和部门目的出发,制定各自的管理办法,缺乏一个权威机构来负责统一协调,这就往往导致管理上的混乱,管理效率的降低。
中国海外企业散布在世界各地,海外投资大多是根据各种渠道的非系统化信息进行的,致使海外企业在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的分布等方面,充满着无序性和随机性。
目前在海外的企业,一部分是经批准成立的,一部分是未经批准成立。
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海外投资风险相比,中国海外投资中国有资产所占比重大,加之财务制度、经营管理的不规范,造成了海外企业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2、市场服务体系不健全由于国内企业对外直接接触较少,加之中国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尚不健全,许多企业想对外投资,但是苦于信息不灵,不知道应向哪里发展。
而一个企业要对外投资所需了解的信息包罗万象,既包括宏观的国外经济发展趋势、产业总体规划、金融外汇市场状况、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等,也包括微观的产品供需状况、价格市场周期、合作伙伴的资信、行业市场准入等。
对外经济:外商直接投资(1983年至2016年)
指标名称 单位 频率 来源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外商投资:投资 项目数量 个 年 商务部 690 2204 3145 1551 2289 6063 5909 7371 13086 48858 83595 47646 37184 24673 21138 19850 17022 22347 26140 34171 41081 43664 44001 41473 37871 27514 23435 27406 27712 24925 22773 23778 26575 27900 外商投资:投资 实际使用金额 千美元 年 商务部 2260000 2870000 4760000 7628000 8452000 10226000 10060000 10289000 11554000 19203000 38960000 43213000 48133000 54805000 64408000 58557000 52659000 59356000 49672000 55011000 56140000 64072000 63805000 67076000 78339000 95253000 91804000 108821000 117698000 113294000 118721000 119705000 126267000 126001000 合同利用外资: 外商直接投资项 目数 个 年 商务部 470 3841 3145 1551 2289 6063 5909 7371 13086 48858 83595 47646 37184 24673 21138 19850 17022 22347 26140 34171 41081 43664 44001 41473 37871 27514 23435 27406 27712 24925 22773 23778 26575 27900 合同利用外资: 外商直接投资金 额 千美元 年 商务部 1732000 9750000 6333000 3330000 3709000 5297000 5600000 6596000 11977000 58124000 111436000 82680000 91282000 73276000 51003000 52102000 41223000 62380000 69195000 82768000 115069000 153479000 189065000 193727000 实际利用外资: 外商直接投资金 额 千美元 年 商务部 920000 1420000 1956000 2244000 2314000 3194000 3392000 3487000 4366000 11008000 27515000 33767000 37521000 41726000 45257000 45463000 40319000 40715000 46878000 52743000 53505000 60630000 60325000 63021000 74768000 92395000 90033000 105735000 116011000 111716000 117586000 119562000 126265550 126001420 合同利用外资: 外资项目数 个 年 商务部 690 2204 3145 1551 2289 6063 5909 7371 13086 48858 83595 47646 37184 24673 21138 19850 17022 22347 26140 34171 41081 43664 44001 41473 37871 27514 23435 27406 27712 24925 22773 23778 26575 27900 实际利用外资: 外资金额 千美元 年 商务部 2260000 2870000 4760000 7628000 8452000 10226000 10060000 10289000 11554000 19203000 38960000 43213000 48133000 54805000 64408000 58557000 52659000 59356000 49672000 55011000 56140000 64072000 63805000 67076000 78339000 95253000 91804000 108821000 117698000 113294000 118721000 119705000 126267000 126001000 外商直接投资: 投资项目数量 个 年 商务部 470 3841 3145 1551 2289 6063 5909 7371 13086 48858 83595 47646 37184 24673 21138 19850 17022 22347 26140 34171 41081 43664 44001 41473 37871 27514 23435 27406 27712 24925 22773 23778 26575 27900 外商直接投资: 合同利用外资金 额 千美元 年 商务部 1732000 9750000 6333000 3330000 3709000 5297000 5600000 6596000 11977000 58124000 111436000 82680000 91282000 73276000 51003000 52102000 41223000 62380000 69195000 82768000 115069000 153479000 189065000 193727000 外商直接投资: 实际利用外资金 额 千美元 年 商务部 920000 1420000 1956000 2244000 2314000 3194000 3392000 3487000 4366000 11008000 27515000 33767000 37521000 41726000 45257000 45463000 40319000 40715000 46878000 52743000 53505000 60630000 60325000 63021000 74768000 92395000 90033000 105735000 116011000 111716000 117586000 119562000 126265550 126001420 外商直接投资: 合资经营企业: 投资项目数量 个 年 商务部 外商直接投资: 合资经营企业: 投资实际使用金 额 千美元 年 商务部 外商直接投资: 合作经营企业: 投资项目数量 个 年 商务部 外商直接投资: 合作经营企业: 投资实际使用金 额 千美元 年 商务部 外商直接投资: 外资企业:投资 项目数量 个 年 商务部 外商直接投资: 外资企业:投资 实际使用金额 千美元 年 商务部
2016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
五、国际收支形势展望 ..........................................................55
3
专栏
1. 推改革、促平衡的效果逐步显现 2. 客观看待当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及其变动 3. 全面采用支付渠道数据 改进国际旅行统计方法 4. 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历程和特点 5. 不同类型企业贸易信贷工具运用存在差异 6. 我国银行业对外资产负债结构分析
2016 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
2017 年 3 月 30 日
1
内容摘要
2016 年,全球经济复苏依然缓慢,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我国经济 总体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2016 年,经常账户顺差仍处于合理水平。全年顺差 1964 亿美元,与 GDP 之比为 1.8%。其中,货物贸易顺差与 GDP 之比为 4.4%,服务贸易逆 差与 GDP 之比为 2.2%。跨境资本流出压力总体有所缓解。2016 年,非储 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 4170 亿美元,较上年下降 4%。一方面,境内主体 境外资金运用的方式更加多元化,对外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均 呈增长态势,对外资产合计净增加 6611 亿美元。另一方面,境内主体偿还 对外负债告一段落,跨境融资需求回升,境内主体对外负债由净流出转为 净流入。2016 年,外国来华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等外来投资净 流入 2441 亿美元,上年为净流出 1010 亿美元。 2017 年,预计我国经常账户将保持一定规模顺差,与 GDP 之比继续处 于合理区间;资本和金融账户(不含储备资产)逆差有望收窄,虽然外部 环境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但国内经济平稳运行、对外投资 更趋理性、金融市场对外开放逐步深化等积极因素也会继续发挥作用。外 汇管理将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兼顾便利化和防风险。一方面,继 续扩大金融市场开放,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另 一方面,加强外汇市场监管,维护良好的外汇市场秩序,防范跨境资本流 动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伙伴
• 一、中国内地对香港地区的投资 • 2015 年 , 中国内地对香港地区的投资流量为 897.9 亿美 元,占流量总额的 61.6%,同比增长26.7%,是中国对外 直接投资最为集中的地区。 • 2015年末,中国内地共在香港地区设立直接投资企业9300 多家,年末投资存量6568.55亿美元,占存量总额的 59.8%。 • 2015,中国企业共实施对香港地区企业的并购 126起,涉 及金额 44.8 亿美元;同时,中国企业通过其在香港设立 的平台公司进行再投资并购活跃,如中国化工橡胶有限公 司 52.9 亿美元收购意大利倍耐力集团公司近 60% 股份、 上海复兴国际集团25.2 亿美元收购美国 Ironshore 保险公 司 100% 股份、中石化集团 13.4 亿美元收购俄罗斯西布 尔控股有限公司 20% 股份等项目均是通过再投资完成。
• 五、境内投资的省市 • 2015 年末,地方企业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存量 达到 3444.8 亿美元 , 占全国非金融类存量的 36.7%,较上年增加5.1个百分点。其中:东部地 区2865.4亿美元,占83.2%;西部地区320.1亿美 元,占9.3%;中部地区259.3亿美元,占7.5%。 广东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最大的省份,其次 为上海,以后依次为北京、山东、江苏、浙江、辽 宁、天津、福建、湖南等。
• 2015 年末 , 中国在发展中经济体的投资存量为 9208.87 亿美元,占 83.9%,其中中国香港 6568.55 亿美元,占 发展中经济体投资存量的71.3%;东盟 627.16 亿美元, 占 6.8%。 • 2015 年末 , 中国在发达经济体投资存量 1536.52 亿美元 , 占 14%,其中欧盟 644.6 亿美元,占在发达经济体投资 存量的 41.9%; 美国 408.02 亿美元,占 26.6%;澳大利 亚283.74 亿美元,占 18.4%;加拿大 85.16 亿美元,占 5.5%; 挪威 34.71 亿美元,占 2.3%;日本30.38 亿美元, 占 2%。 • 2015 年末,中国在转型经济体的直接投资存量 233.21 亿 美元,占存量总额的 2.1%。其中俄罗斯 140.2 亿美元, 占在转型经济体投资存量的 60.1%;哈萨克斯坦 50.95 亿 美元,占 21.8%;吉尔吉斯斯坦10.71亿美元,占4.6%; 塔吉克斯坦9.09亿美元,占3.9%;土库曼斯坦1.33亿美元, 占 0.6%。
• 三、中国对东盟的投资 • 2015 年,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快速增长,流量首 次突破百亿美元达到 146.04 亿美元 , 同比增长 87%,创历史最高值,占流量总额的 10%,对亚 洲投资流量的 13.5%。 • 2015 年末对东盟投资存量为627.16 亿美元 , 占 存量总额的 5.7%,亚洲投资存量的 8.2%。2015 年末 , 中国共在东盟设立直接投资企业 3600 多 家 , 雇佣外方员工 31.5 万人。
• (六)中国对俄罗斯的投资 • 2015 年,中国对俄罗斯直接投资快速增长,当年 流量 29.61 亿美元 , 创历史最高值,同比增长 367.3%, 占流量总额的 2%,占对欧洲投资流量 的 41.6%。 • 2015年末,中国对俄罗斯的投资存量为140.2亿 美元,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1.3%,对欧 • 洲地区投资存量的16.8%;共在俄罗斯设立境外 企业1000多家,雇佣外方员工4.1万人。
• 三、汇率波动方面 • 受汇改、美联储加息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处于贬 值通道之中,出于远期对人民币汇率的担忧,促 使企业加强海外优质资产的配置以抵御风险。
• 四、投资平台方面 • 2015年中国企业在建境外经贸合作区75个,其中 53个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作为我国企 业“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境外经贸合作区为入 园投资企业提供了包括信息咨询服务、运营管理 服务、物业管理服务和突发事件应急服务等四项 主要服务。合作区在不断推动中国企业“抱团出 海”、形成海外产业集聚、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等 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
• 三、行业分布 • 2015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覆盖了国民经济所 有行业类别。存量规模上千亿美元的行业有4个, 以上行业累计存量为 8335.5 亿美元,占中国对外 直接投资存量的 75.9%。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 4095.7 亿美元高居榜首,占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 37.3%。 • 其次为金融业1596.6亿美元,占14.5%;采矿业 1423.8亿美元位列第三,占13%; • 批发和零售业1219.4亿美元,占 11.1%。
• 二、地区分布
• 2015 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分布在全球的 188 个 国家(地区),占全球国家(地区)总数的 80.7%。 • 亚洲的投资存量为 7689 亿美元 , 占 70%。其中中国香港 占亚洲存量的 85.4%。 • 拉丁美洲1263.2亿美元,占11.5%。开曼群岛和英属维尔 京群岛占对拉美地区投资存量的 90.3%。 • 欧洲836.8亿美元,占7.6%。主要分布在荷兰、英国、俄 罗斯、卢森堡、德国、法国等 • 北美洲 521.8 亿美元,占 4.8%, 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 • 非洲346.9亿美元,占3.2%。主要分布在南非、刚果 (金)、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赞比亚 • 大洋洲320.9亿美元,占2.9%,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巴 布亚新几内亚、新西兰、萨摩亚。
中国对东盟投资存量国别分布 中国对东盟投资存量国别分布
• 四、中国对美国的投资
• 2015 年,中国对美直接投资流量为 80.29 亿美元 , 同比 增长 5.7%,占流量总额的5.5%,其中对美非金融类直接 投资 84.76 亿美元,同比增长 22.1%。 • 2015 年末,对美投资存量为 408.02 亿美元 , 占中国对外 直接投资存量的 3.7%,境外企业雇佣美国当地员工 8 万 多人。 • 2015 年,中国企业共对美实施并购项目 97 个,实际交易 金额 130.5 亿美元。包括上海复星国际集团 25.2 亿美元 收购美国 Ironshore 保险公司 100% 股份、安邦保险 19.5 亿美元购买华尔道夫酒店、宁波鼎亮汇通股权投资中心 11.1亿美元收购高城开发有限责任公司100%股份、万达 集团8.95亿美元收购世界铁人公司、海航集团 6.9 亿美元 收购 Cronos 集装箱租赁公司 80% 股份项目等。
• 四、境内投资者类型 • 2015 年末,在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 9382 亿美元存量中,国有企业占 50.4%; 非国有企业占49.6%,较上年增加 3.2 个百 分点,其中有限责任公司占 32.2%,股份 有限公司占 8.7%,私营企业占2.1%,股份 合作企业占1.7%,外商投资企业占1.5%, 港澳台投资企业占0.4%,集体企业占0.3%, 其他占 2.7%。
• 2015年,第三产业(即服务业)金额为 8261.9亿美元, 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 的75.2%。 • 2015年,第二产业2630.5亿美占中国对外 直接投资存量的 24%。 • 2015年,第一产业(农 / 林 /牧 / 渔业,但 不含农 / 林 / 牧 / 渔服务业)86.2 亿美元, 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 0.8%。
• 二、中国对欧盟的投资 • 2015 年,中国对欧盟投资较上年回落幅度较大,流量金 额为 54.8 亿美元 , 同比下降 44%,占流量总额的 3.8%, 较上年下跌 4.1 个百分点,占对欧洲投资流量的 77%。从 流向的主要国家看,荷兰位居首位,流量达 134.63 亿美 元,占对欧盟投资流量的 245.7%;其次为英国 18.48 亿 美元,同比增长 23.3%,占 33.7%;德国位列第三,4.1 亿美元,同比下降 71.5%,占 7.5%。 • 截至 2015 年末 , 中国对欧盟的投资存量为 644.6 亿美元, 占存量总额的 5.9%,占对欧洲投资存量的76%。存量在 30亿美元以上的国家有六个,分别为:荷兰、英国、卢森 堡、德国、法国、瑞典。
第3节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驱动因素
• 一、投资服务方面。 • 我国在对外投资的审批环节上大幅简政放权,形 成了“备案为主、核准为辅”的管理模式,境外 直接投资项下外汇登记改成由银行直接审核办理, 一系列的政策开放释放了企业海外投资的潜在活 力。
• 二、资金支持方面。 • 企业海外投资融资渠道不断从单一化向多元化发 展。例如,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 的海外投资方面,可以运用中国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及中国出口 信用保险公司这四大政策性银行的融资渠道。在 区域合作方面,可以利用东盟基金、中国-欧亚经 济合作基金、中国-中东欧投资合作基金、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中拉合作基金和中加基金等。
• 五、中国对澳大利亚的投资 • 2015 年 , 中国对澳大利亚的投资放缓,直接投资 流量 34 亿美元 , 同比下降 16%,占流量总额的 2.3%。 • 2015 年末,中国对澳大利亚投资存量为 283.74 亿美元 , 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 2.6%,对大 洋洲投资存量的 88.4%;在澳大利亚设立境外企 业近 800 家,雇佣外方员工近万人。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分析
第1节 中国对外投资状况分析
• 一、投资总量
• 截至 2015 年底 , 中国 2.02 万家境内投资者在国 ( 境 ) 外 共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 ( 以下简称境外企业 )3.08 万家 , 分布在全球 188 个国家 ( 地区 ) ,年末境外企业资产总额 4.37 万亿美元。 • 2015 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别占全球当年流量、存量的 9.9%和4.4%,流量首次位列按全球国家(地区)排名的 第2位,占比较上年提升0.8个百分点,存量位居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