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微专题 雪
高考地理雪相关知识点
高考地理雪相关知识点在高考地理考试中,雪是一个常见的考点,相应的知识点也比较丰富。
本文将从雪的形成、雪的类型、雪灾等方面介绍与雪相关的知识点。
一、雪的形成雪的形成是指水分子由气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主要包括云凝结、核心形成、冰晶生成等阶段。
1. 云凝结当空气中的湿度达到饱和点时,水蒸气会凝结成小水滴,形成云。
冷空气能改变云中水滴的状态。
2. 核心形成当空气中的颗粒物或气溶胶作为冷凝核,吸附水蒸气并冷却,使水蒸气直接转化为冰晶,形成雪花的核心。
3. 冰晶生成在核心的基础上,如果空气中的湿度和温度合适,冰晶会不断增长,形成具有六角形结构的雪花。
二、雪的类型根据雪花的形状和形成过程的不同,雪可以分为晶体雪、霰雪和雪粒。
1. 晶体雪晶体雪是指由六角形冰晶组成的雪花,最为常见。
晶体雪的形态多样,既有平板状的,也有柱状的和星型的。
2. 霰雪霰雪是直径在0.5-5毫米之间的雪粒,它们通常较大且不规则。
与晶体雪不同,霰雪的形状受到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3. 雪粒雪粒是指直径小于0.5毫米的小颗粒状雪花。
它们通常是由水滴在低温下凝结而成。
三、雪灾雪灾是指由于大范围的降雪引发的一系列灾害。
常见的雪灾包括暴雪、雪崩、冻雨等。
1. 暴雪暴雪是指降雪量较大、时间较长且视野受到严重限制的天气现象。
暴雪会对交通、农业、人畜生活等造成严重影响。
2. 雪崩雪崩是指雪的大规模下滑和滚动,造成威胁人类生活和安全的自然灾害。
主要分为冰崩和雪崩两种类型。
3. 冻雨冻雨是指在接近0摄氏度的温度下,降落的水滴立即冻结为冰。
冻雨会给交通、电力、建筑和植被等方面带来严重的破坏。
综上所述,雪的形成、雪的类型和雪灾是高考地理考试中常见的知识点。
了解雪的形成过程、不同类型以及相关灾害的影响,对于理解地理气候、环境变化等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以上内容对于备战高考地理考试的同学有所帮助。
雪-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
融雪性洪水是由大量积雪融化形成的洪水,常发生 于中高纬度及高山地区。如图中阴影区域为新疆融 雪性洪水多发地区。推测新疆融雪性洪水发生的主 要季节,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答案】春季 冬季,西风带来水汽 迎风坡气流 抬升(多地形雨),降雪多,积雪厚 ;春季气温 回升快 积雪大量融化,形成洪水。 【解析】融雪性洪水是指由于前期时段降雪量较大, 随后气温回升又很快,加速了积雪消融的速度,从 而造成洪水。
低温冻害系数是表示农作物受低温冻害的程度, 低温冻害系数越高,表明灾害越严重。说明A地区 遭受低温冻害严重的原因及东北地区减轻低温冻 害可采取的措施。
【答案】原因:纬度高,气温低,离冬季风源地 较近;地形平坦开阔,受冬季风影响较大。 措施:调整种植结构,适当减少易受低温冻害作 物的种植面积;发展农业科技,培育耐寒农作物; 采用地膜覆盖技术,增加地温,避免农作物受冻 害。 【解析】原因:气温高低与纬度、地形地势等要 素有关。措施从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等角度 回答。
四、雪与自然灾害
3.雪灾
四、雪与自然灾害
3.雪灾
新疆雪灾防御对策 规划转场时间,储备 饲料;春夏季人工增 雨,增加草量;加强 草场与饲料基地建设; 做好暖圈建设,实现 牧民定居。
二、积雪与冻害
长白山上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加剧 的原因气候变暖导致降雪期推后+坡度大, 积雪厚度小,对地表起保温作用弱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长白上高山苔原带 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 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 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1.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 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A.大气温度 B.降水量 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 2.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A.年降水量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 C. 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 3.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 C.降雪期推后 D.太阳辐射减弱
关于积雪的地理知识点总结
关于积雪的地理知识点总结形成原理积雪的形成原理主要与气候和地形有关。
首先,积雪的形成需要充足的降水,也就是说需要有足够的水汽在冷空气的作用下凝结成雪。
一般来说,气温在摄氏零下的情况下,降雪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然后,地面温度的冷却也是形成积雪的必备条件。
当地面温度低于冰点时,降落到地面的雪会凝固成冰,形成积雪。
地理分布积雪的地理分布主要受气候、地形和海拔的影响。
一般来说,纬度较高的地区和高海拔地区积雪覆盖的时间较长,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很少有积雪现象。
在北半球,北极圈内的地区几乎整年都有积雪,尤其是在永久冻土带内的地区。
而在南半球,南极洲及其周边的地区也是积雪覆盖较为常见的地方。
此外,山地和高原地区也是积雪的主要分布区域,比如喜马拉雅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等。
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积雪对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寒冷地区的生态系统中。
积雪可以提供植物和动物的保护和遮荫,降低地表温度,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润。
同时,积雪的融化也可以为植物和动物提供充足的水源。
另外,积雪对地表的反射性能也会影响气候,因为雪面具有较高的反射率,能够反射太阳的热量,降低地表的温度。
然而,长时间的积雪覆盖也可能对植物生长和野生动物的生存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春季的时候。
积雪覆盖会延迟植物的生长季节和动物的觅食活动,甚至可能导致野生动物的大量死亡。
此外,积雪的融化还可能导致洪水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不利影响。
人类活动积雪在人类活动中也有许多重要的影响。
首先,积雪是一种重要的淡水资源,融雪水可以用于灌溉农田、供应城市的饮用水和发电等。
在一些水资源匮乏的地区,积雪的融化对于当地的生存和发展非常重要。
另外,冬季运动也是一项重要的人类活动,包括滑雪、滑冰和雪橇等,这些活动对于旅游业和健康运动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然而,积雪也会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困难,比如交通中断、建筑结构受损和能源供应问题等。
总结综上所述,积雪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地理现象,它的形成和分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对地球的气候、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2021 高考地理微专题降水之降雪
4.表中最有利于积雪形成的地表
是( )
A.稀疏灌木
B.草地
C.农田
D.建设用地
5.积雪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A.积雪的保温效应,改变了土壤温度 B.积雪反射率高,使大气温度增高 C.增强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湿度 D.增加土壤湿度,减少地表径流
注:积雪年指每年的7月1日开始至次年的6月30日结束。积 雪开始时间以连续5天以上日积雪深度大于5 cm为标准;积 雪结束时间以连续5天日积雪深度小于5 cm确定。
【考点四】雪与人类活动
【针对训练】
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 果显著。图3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 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9~11题。
建三江绿色米都
考查方向 积雪与人类活动 积雪与人类活动 积雪的保温作用 积雪分布的影响因素 冰雪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积雪的保温作用 地形对积雪分布的影响 积雪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认知结构】
【考点一】降雪的形成与影响积雪的因素
【真题感悟】
简述“雪带”(降雪量明显多于周边地区)分布的特点,并解释原因。
90ºW
【考点三】雪与自然环境
【针对训练】
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 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 少。据此完成6~8题。
6.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
A.气温升高 B.气温降低
C.降水增多
D.降水减少
【考点二】降雪和积雪的时空分布
【考点二】降雪和积雪的时空分布
【针对训练】
雪的成因高中地理
雪的成因高中地理
雪的成因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释。
首先,雪通常在高海拔地区形成,因为这些地区的气温低且空气湿度高。
当潮湿的空气上升到较高海拔时,空气温度降低,水蒸气凝结成冰晶并形成雪。
其次,冷锋和暖锋互相碰撞也会导致雪的形成。
当两种气流相遇时,暖湿的空气上升,冷空气向下流动。
这种温度变化会导致水蒸气冷却并形成雪。
此外,降水量和降水形式也与地理位置和气候有关。
对于在高纬度地区的地方,由于冬季的温度极低,雪是常见的降水形式。
但在热带地区,由于气温较高,雪几乎不会出现。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雪的形成还与大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结有关。
当空气中有无数个小尘埃和微粒子漂浮,高空的空气逐渐稀薄,呈现出水蒸气无法入侵的饱和状态,此时有部分的水蒸气就进入小灰尘等微粒子,形成冰晶。
其主要形成条件就是大气在0度以下。
云的上端一旦冰晶融化,冰晶就会吸收周围过饱和水蒸气而成长,形成雪降落。
综上所述,雪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大气状态等。
地理高考等级复习经典知识点微专题训练77 雪馒头、积雪(冰) 含详解
2023地理微专题训练77雪馒头、积雪(冰)2018年4月初,北京突降大雪,延续2日。
之后气温回升,积雪初融,有网友在市区某停车场拍到了“雪馒头”景观(如下图)。
“雪馒头”都位于渗水方砖(中心空洞,露出土壤)的中央。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此次降雪是A.暖湿气流北上形成的暖锋降水B.强冷空气南下形成的冷锋降水C.冷湿气流受地形阻挡产生的降水D.气温迅速回升导致的强对流降水2.“馒头”景观形成的原主要是A.方砖吸收的大气辐射较多B.方砖释放的地面辐射较多C.土壤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多D.土壤吸收的大气辐射较少3.下列现象与“雪馒头”形成原因类似的是A.山区桃花盛开时晚于平原B.深秋晴天出现霜冻概率大于阴天C.四川盆地太阳辐射总量小于青藏高原D.白天滨海地区陆地温度高于海面1.B暖湿气流北上的暖锋天气形成的应该是阴雨连绵的天气,而不是降雪,A错误;春季北方部分地区仍有冷空气活动,受强冷空气南下的影响,可形成冷锋天气,如果当地水汽充足的话,能带来大范围降雪,B正确;此时北京出现冷干气流,不是冷湿气流,C错误。
从材料中可知此次北京普降大雪的时间在四月清明前后,此时北京虽然气温会出现回升现象,但几乎不会有强对流天气,况且强对流天气的影响为局地性的,强对流天气经常出现如冰雹、雷暴、龙卷风、短时强降水等现象,而本次是降雪且为普降,D错误。
故选B。
2.B砖块四周水泥材料的热容量比中间的草地小,故升温较快,所以当气温回升,水泥材料的温度比草地的温度高,方砖释放的地面辐射较多,所以水泥材料的积雪较早融化,形成“馒头”景观。
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D“雪馒头”形成原因是下垫面热力性质不同导致的,与之类似的是白天滨海地区陆地温度高于海面,白天陆地增温快,海水增温慢,D正确;山区桃花盛开时晚于平原是因为海拔不同导致热量不同,A错误;深秋晴天出现霜冻概率大于阴天是由于大气逆辐射弱导致的,B错误;四川盆地太阳辐射总量小于青藏高原是由于二者海拔、云量、天气、大气层厚度不同导致的,C错误。
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47冰原气候(共32张ppt)
知识梳理:南极大陆上冰
南极大陆95%以上的面积为巨厚的冰川所覆盖,只有在南极 大陆边缘区域有季节性的岩石出露,其余的绝大部分都覆盖这 常年冰雪。冰的平均厚度为2000米左右,最厚的地方达4800米, 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冰盖,冰雪总体积为2800万立方千米。这些 冰是由很纯的淡水组成的,所包含的淡水约占全世界淡水总量 的72%,就其体积来说,约占全世界总冰量的90%以上,构成了 地球上最大的淡水宝库。如果这些冰完全消融,全球平均海平 面将升高55~60米,这对人类的生存将会构成严重的威胁。
答案提示: 3.C 4.A
巴芬岛是加拿大第一大岛屿,岛上山脉几乎纵贯东部,海拔多为1500米-2000米,上覆
有冰川(如下图)。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巴芬岛成为人们欣赏北极地区奇景的好去 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巴芬岛分布最广的自然景观是 A.针叶林 B.冰原 C.荒漠 D.苔原 6.与西部相比,巴芬岛东部多冰川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较高,气候严寒 B.海拔较高,气温低 C.受暖流影响,降雪较多 D.距海较近,水汽充足 7.某天,当伊卡卢伊特的日影为一年中最短时,则: A.此刻北京时间约为当天0时 B.M 处可欣赏绚丽的极光现象 C.这天 H 湖区可观看午夜阳光 D.次日赤道正午太阳高度减小
典例探究:
【详解】 3.乙大陆位于极点附近,为南极洲大陆。该大陆纬度高,气候酷寒。暴雪 、烈风、冰原均为南极大陆环境特征,但和纬度位置没有直接因果关系。 故C正确,A、B、D错误。 4.读图可知丙所在经线与75°E经线相对,应为105°W,丙地纬度为0°(赤 道)。该地晚霞映照船舷应为该地日落时,赤道上各点日落时间为18点, 故105°W的地方时为18点。北京的经度数为116°E,位于105°W以东221°, 经度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东早西晚”,因此北京的地方时比105°W越 早15小时,“早加晚减”,故北京地方时大约为第二天9点,可能红日东照。 A正确,B、C、D错误。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微专题--雪线和林线
西南季风的迎风坡
降水较多,水 热条件较好
雪线较低, 林线较高
量递增,在半山腰出现了最大降水带。森林的出现受制于这条
非地
降水带,因此出现森林带缠上腰的现象
林 线
带性 成因
地下水和冻土:低处的河谷和盆地地下水高,排水不畅,有冻 土层存在,森林无法延伸至此。如东北长白山和大小兴安岭有
些地区,森林生长在山坡上,河谷和盆地没有森林
焚风效应:横断山区干旱河谷,森林只出现在山顶,迎风坡吧 季风带来的水汽留下,越过山顶下沉的风又干又热,森林无法 向下延伸
高度。例如,火山喷发彻底破坏原有景观,若干年内该火山锥的林线与雪线高度往
往发生显著变化。据此完成下面5-7题。
比火山喷发前林线降低,雪
气 5. 一般情况下,与阴坡相比,该地火山锥阳坡的( A)
线升高
温 A. 林线与雪线更高
B. 林线与雪线更低
升 C. 林线更高、雪线更低 D. 林线更低、雪线更高
气温高
山势
平缓的山坡或凹地 分布较低 陡峻的山坡 分布较高
坡向
气温 降水
其他: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 沙尘暴增加等,会使雪线升高
阳坡 阴坡
迎风坡 背风坡
太阳辐射 强 弱
降雪量 大 小
雪线海拔 高 低
雪线海拔 低 高
二、影响雪线因素的分析
1、当气温和降水两个因素叠加时
降水因素 + 热量因素 > 2
雪线低
林线
林线高度是指山地垂直自然带谱中的森林分布的上限 海拔高度,通常与最热月平均气温10℃等温线相吻合
林线高度受热量和水分两个因素的共同影响和制约
纬度 坡向 海拔
高
低
高中地理:雪线知识点总结
雪线是高中地理教学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部分,教材中把其归类为垂直地带性。
近几年高考中,不同程度的都出现了关于雪线的内容。
从高考题目看,主要是考察了雪线的影响因素、分布规律等相关内容。
所以,雪线在高考中并不能忽视,在实际的教学中应当强化训练,但是教材中对于这方面涉及并不多。
从考生的反响来看,雪线的知识学生不容易掌握,做题的可把握性不强。
一、雪线的纬度分布规律从全球来看,雪线的分布高度与气温和降水量密切相关。
赤道地区空气多对流上升,云层较厚,降水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而副热带地区多下沉气流,晴天多,降水少,热量充足,积雪较易融化。
因此,全球雪线最高的地区不在赤道,而是在副热带地区。
处在此范围的南纬20°~25°间的安第斯山雪线最高,主要在智利北部和玻利维亚西南部,一般高5500~6000米,最高可达6400米,成为世界上雪线最高的地方。
在纬度40°的地方,根据气候的干燥程度,雪线高度在海拔2500~5000米之间。
到极地附近,雪线可降至地表。
此外,由于10°N的降水量比10°S多,因此10°S的雪线比10°N也要高一些。
总之,雪线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由副热带地区向两侧高低纬度递减。
二、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地球上各地区雪线的分布高度起伏多变,主要取决于气候与地貌因素的综合作用。
大气环境改变等因素也会对其产生影响。
1、气候上的气温与降水都与之有关①雪线的分布高度与气温成正相关,温度高时雪线也高。
由于地表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使雪线分布高度的总趋势也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例如,雪线高度在热带非洲为4500~5200米,到阿尔卑斯山降至2400~3200米,北极圈内在200米以下。
②降水量与雪线高度关系: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
因为,在降雪量很少的条件下,要达到降雪量与消融量的平衡,必须有较低的年平均温度(即雪线位置必然较高),以使消融量和蒸发量减到很少;而降雪量很大的情况下,必须有较高的年平均温度(即雪线必然较低)方能融化大量的积雪,以保持降雪量与消融量的平衡。
雪的形成地理知识
雪的形成地理知识
雪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它在寒冷的气候中出现,造成许多影响。
那么雪的形成是什么原因呢?
雪的形成与气温有关。
当气温下降到零度以下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会结成冰晶。
当这些冰晶变得足够重时,它们会开始向下落,形成雪花。
雪花的形态和大小取决于凝结的方式,也就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
在零度以下的温度下,湿度越高,雪花的形态越复杂,大小也越大。
反之,低湿度下的零度以下温度,雪花则相对简单,大小也较小。
雪的形成与地形也有关系。
在山区和高海拔地区,气温往往比平原低,因此雪的形成也更容易。
此外,在靠近海洋的地区,水汽含量较高,也易形成雪。
雪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但我们可以通过理解这些因素,更好地预测和应对雪的影响。
- 1 -。
微专题07 二十四节气与季节判定-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
【二十四节气】
(3)二十四节气名称的含义可分为四类: ③第三类反映气候特征: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反映气温变化和热量状况; 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反映降水状况; 白露、寒露、霜降反映水汽凝结、凝华现象。 ④第四类反映物候现象: 小满、芒种反映麦类等作物的生长及成熟状况;惊蛰、清明反映自然 物候现象,惊蛰预示万物惊醒复苏,清明表示空气清新,草木返青, 是许多作物播种的大好时光。
8. 该城市可能是 A. 乌鲁木齐 C. 上海
B. 北京 D. 广州
结合图1分析,城区与郊区相对湿度的差异在冬夏季节较为明显,夏季小于冬季;且该区域夏季 时的相对湿度比较大,接近90%,说明该城市为四季分明且夏季降水较多的北京,故B项正确。
【题组四】
夜长
光伏白昼
夜长
(2021年全国甲卷高考真题) 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之 后,德国宣布逐步放弃核电而重 点发展光伏发电。下图示意 2014年某日德国电力总需求和 电力净需求的变化(电力净需求 量=电力总需求量一光伏发电量)。 据此完成下面题。
高考必胜
2.地球运动与二十四节气(1)概况:我国古代历法将地球绕日公转
的规律与地球上的气候变化、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变化规律相结合, 将一年分为24个等份,并给每一个等份取了专有名称,合称为二十四节 气。在国际气象学界,二十四节气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
(2)划分: 二十四节气的形成与地球绕 太阳公转有着密切的关系。 “节”的意思是“段落”, “气”是指气象物候。节气 是根据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 位置划分的,并描述了由于 地球在公转轨道位置上的不 同而呈现出来的自然现象。
【题组三】
(2017·天津)我国A市某中学(下图所示)的旗杆影子在北京时间14:08为 一天中最短。冬至前后,师生们能在学校升国旗时(北京时间10:00)看到 日出。学生发现,日落时旗杆影子的指向随日期而移动。结合图文材料, 回答问题。
2022年高考地理热门经典微专题训练136 雪线 带详解
2020地理微专题训练136 雪线一、单选题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
下图表示全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表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曲线依次是()A.①②③B.②③①C.①③②D.②①③2.下列关于多年平均雪线高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纬度越低雪线越高B.气温越低雪线越高C.降水越多雪线越高D.副热带雪线最高1.B ①②③表示了不同要素的纬度分布规律,根据各要素分布规律可知,气温受太阳辐射的影响较大,其分布是自低纬向高纬递减,如③线所示。
就降水而言,赤道地区因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其降水量是全球最多的;到了副热带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显著,形成了一个降水低谷区;而到了南北纬60°附近,由于受极锋的影响,降水又较多;由此可知降水量的分布如图中的①线所示。
赤道地区的气温虽然较高,但由于降水丰富,其雪线高度往往低于终年少雨的副热带地区,即雪线高度分布曲线如图的②线所示。
故选B。
2.D 从图可可以看出,两极地区因气温最低,雪线高度也最低,但雪线高度并非是随纬度的增高而降低的,它的最高值出现在副热带地区,在降水量大的赤道地区,雪线高度相对较低。
故选D。
3.读世界著名山脉、高原的雪线平均海拔高度示意图,有关图中山脉、高原雪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拔越高,雪线越高B.纬度越高,雪线越高C.海拔是横断山与帕米尔高原雪线差异的主因D.降水是帕米尔高原与内华达山雪线差异的主因3.D 本题考查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影响雪线的因素主要是降水和气温。
据图可知,海拔与雪线不成正比关系,A错误;纬度与雪线高度成反比,B错误;帕米尔高原雪线低于横断山是因为前者纬度高、气温低,C错误;帕米尔和内华达山纬度相近,但前者身居内陆,降水稀少;后者位于西风迎风坡,降水多,所以,前者雪线高于后者,D正确。
故选D。
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
读南半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微专题11 降水的特殊形式——雪-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
微专题:011降水的特殊形式—雪考 卷 题号呈现形式 考查内容2022年浙江卷 27题区域图+文字以我国农牧交错带冬春季节雪灾频发为背景,考察影响降雪日数多少原因与雪灾频发的主要自然原因2021年天津卷7题区域图+文字以雪豹的活动规律为背景,考查迎风坡雪线和林线的影响因素2021年辽宁卷19(3)题区域图+示意图+文字以祁连山所在地区夏季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为背景,考查人工降水(雪)带来的影响2020年全国III卷5-7题文字以勘察加半岛火山喷发及其变化为其背景,考查雪线和林线的影响因素雪:指从混合云中降落到地面的额雪花形态的固体水。
积雪:降雪形成的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上的雪层,分永久性积雪与季节性积雪。
积雪深度:指从积雪表面垂直向下到地面的实际积雪厚度,以厘米为单位。
雪线:永久性积雪的下界。
降水丰富水汽来源降温凝结核温度较低纬度较高冬季风影响较大海拔较高(1)甲地冬季主导风向为____风,乙、丙两地降雪日数较多的地区是____地。
解析:根据图示经纬度及国界等信息,可以推测图中山地为我国大兴安岭地区,冬季盛行西北季风,丙为冬季风的迎风破,降雪更多,乙为大兴安岭的背风坡,降雪更少。
参考答案:西北风 丙第27题图河湖海地区,降雪量越大,积雪量就越多,积雪厚度就越大(正相关)气温高,积雪融雪量就越大,积雪量就越少,积雪厚度就越小(负相关)(影响存雪量):坡度较大的地区,存雪量小,积雪厚度小;坡度较小的地区和洼地,积雪的厚度大,因此积雪的厚度与坡度有关(负相关)风力较大,蒸发量越大,风大可以扬起积雪吹向别的地区,积雪量就越少,积雪厚度就越小(负相关)下垫面(比热容):植被对降雪有截留作用;寒冷地区,阻挡热量交换和风力,融雪慢;温带海洋地区,本身空气气温温度高,融雪快人类活动:人为排放很多人为热,以及人工融雪等,气温升高,积雪融化,积雪融雪量就越大,积雪量就越少,积雪厚度就越小(负相关)纬度低(海拔低),气温高,积雪融雪量就越大,积雪量就越少,积雪厚度就越小(负相关)备注:积雪的厚度取决于降雪量和积雪消融量的差值(2)分析甲地雪灾频发的主要自然原因。
高考地理小微专题——二十四节气
小微专题——二十四节气一、选择题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二十四节气的制定依据是()A.北极星的周年视运动B.地球自转C.太阳的周年视运动D.星空变化2.与六一儿童节最邻近的节气是()A.立夏B.芒种C.小满D.夏至3.下面的时间段中,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南移动的是()A.春分→清明B.小暑→大暑C.霜降→立冬D.小寒→大寒林奈(Linnaeus, Carolus)是瑞典著名的植物学家,在其居住的城市(约59.9°N,17.6°E)培植了一座“花钟”,这些花在二十四小时内陆续开放,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
下图分别示意“花钟”和“二十四节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北京的“午时花”刚盛开时(夏季正午开花),“林奈花钟”上正在开花的是()A.龙葵花B.鹅肠菜C.野蔷薇D.紫茉莉5.甜万寿菊是一种短日照花卉,花期最为适宜的日照时长是每天低于10.5小时,适宜温度是18-20℃,如果北京引种该花卉,自然状态下,下列节气中最可能欣赏到花开的是()A.立春B.寒露C.小满D.立秋二十四节气是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下图为我国某地相邻节气平均气温变量曲线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由图推测,该地一年中气温最低的节气为()A.小雪B.大雪C.小寒D.大寒7.若立春时节该地平均气温为4.5℃,则该地可能位于()A.广东B.新疆C.天津D.安徽8.当该地一年中气温最高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地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B.该地太阳照进房屋内阴影面积最大C.该地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D.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向北移动2023年5月21日,恰逢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
该日小明登上泰山极顶(36°16'N,117°06'E)观看日出胜景,并拍摄了泰山极顶探海石日出照片。
【高中地理】 常见的天气现象:云、雾、雾凇、霜、露 2023年高考地理微难点突破精准课件
01
地形云的形成 气流在移动过程中遇到山地,沿山坡抬升凝结成云,这种因地形抬升而形成的云称 为地形云。其中极具观赏价值的主要有三种:被强风吹离山峰的旗云,在山顶形成的帽 状云,以及在背风坡形成的荚状云。地形云在高大、耸立、周围平坦的山区更容易形成 ,而且显得更为壮观。
01
2020年5月27日,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8名队员成功登顶,顺利开展各项峰顶测量工
7.云瀑常常出现的时间是( )
A.晴朗的白天
B.晴朗的早晨
C.湿润的白天
D.湿润的早晨
01
云瀑是流云在垂直方向上的一种动态景观,流云顺地表溢出,沿山岭向下翻腾,落到半 山腰又猛地收住,犹如天河倾泻,气势磅礴。四川盆地,尤其是川西地区,是云瀑景观发现 的中心区域。据此完成7~9题。
8.云瀑形成的主要条件有( )
02
(3)蒸汽雾:冷空气移动到暖水面上形成的雾。蒸汽雾可在一日中任何时间形 成,也可终日不消散。蒸汽雾在北冰洋的冬季较为常见,叫做极地烟雾或北极烟雾。 深秋或初冬的早晨,见于河面、湖面的轻雾,则称河、湖烟雾。例如:海浩、水煮 黄河
(4)上坡雾:潮湿空气沿山坡上升使水汽凝结而产生的雾。但潮湿空气必须处 于稳定状态,山坡坡度也不能太大,否则就会发生对流而成为层云。例如:有雨山 带帽,无雨山半腰
解析:旗云的形成主要是碎石面气温高,导致气流沿坡面爬升到峰顶位置,受到西风吹 拂,因此形成类似旗状的云。越往上掀,说明向上的对流越强,高空风速比较小,A错 ;越往下倾,说明高空的风力比较大,不利于攀登,B错误D正确。云飘动的位置,主要 跟高空风力大小及碎石面的受热情况有关,C项错误。
01
地形云的类型 (1)旗状云:气流沿迎风坡爬升时,迎面遭遇强风,被强风阻挡,不得不 “掉头”,形成反向吹往迎风坡的旗状云。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雪线与林线
三、森林的下线
二是降水的原因。在干旱地区,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海 拔上升,降水量递增,在一些高山的半山腰出现了所谓的最大 降雨带。森林的出现受制于这条降水带,因此也就出现林带缠 山腰的现象。
三、森林的下线
三是地下水和冻土的原因。低处的河谷和盆地地下水 位高,排水不畅,有冻土层存在,因此森林无法延伸至此。东 北长白山和大小兴安岭有些地区,森林生长在山坡上,河谷和 盆地是湿地,没有森林。在荒漠地区情况相反,森林出现在沿 河两岸,出现在湖边和盆地。如塔里木河、和田河、克里雅河、 黑河等沿岸的胡杨林。
④正确,ABD错误。
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而河谷和平地却少有分布,其主要原因是
同一种自然带向阳坡海拔高,向阴坡海拔低;
二、中国高山林线高度分布规律
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
若最热月平均气温低于10℃,森林就不能正常生长,只能生长草甸或灌丛。
二、影响雪线因素的判读
读图可知,同一种自然带甲山脉的北坡海拔高,南坡低,说明北坡是向阳坡,所以该山脉位于南半球,不可能在法国,故③正确①错
(4)甲地雪线南坡高于北坡的原因是什么?
①甲地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南坡 气温较北坡高,故南坡雪线高于北坡。
②甲地南坡为背风坡,降水量小,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大, 故北坡雪线低于南坡。 (5)丙地东西两坡垂直自然带基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丙地东坡为迎风坡,从海洋上来的水汽,在东坡形成地形雨, 且东坡受暖流(日本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故东坡基带形成 雨林带;西坡为背风坡,降水偏少,形成稀树草原带。
一、林线高度受热量和水分两个因素的共同影响和制约
(5)丙地东西两坡垂直自然带基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由于风力增强及冬春积雪较多,树木变形弯曲或矮化成灌丛状,甚至匍匐地面然后倾斜向上生长,形成耐瘠薄土壤、萌生力强,适应
地理高考等级复习经典知识点微专题训练38 水体结冰(含海冰) 含详解
2023地理微专题训练38 水体结冰(含海冰)一、单选题石羊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内陆河流域,南靠祁连山山脉,北邻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
据近55年统计发现:石羊河流域年平均结冰期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结冰期是指当年下半年第一次结冰出现(结冰初日)到翌年上半年最后一次结冰结束(结冰终日)所持续的日数。
右图为石羊河流域年平均结冰日数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石羊河的汛期出现在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下列四地结冰初日最早的是A.永昌B.民勤C.天祝D.凉州3.影响石羊河流域年平均结冰日数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B.海拔C.坡向D.纬度1.B根据材料提示,石羊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内陆河流域,南靠祁连山山脉,北邻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可知石羊河发源于祁连山,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所以石羊河的汛期出现在夏季。
故答案选B。
2.C读图可知四个地方结冰日数不同,根据对结冰期概念的理解,结冰期是指当年下半年第一次结冰出现(结冰初日)到翌年上半年最后一次结冰结束(结冰终日)所持续的日数,结冰日数大的地方,结冰初日早,结冰终日则晚,所以下列四地结冰初日最早的是结冰日数最大的天祝。
故选C项。
3.B石羊河流域年平均结冰日数空间差异表现在大致从南向北递减,石羊河流域南靠祁连山山脉,北邻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地势南高北低,所以海拔是影响石羊河流域年平均结冰日数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
故答案选B。
贝加尔湖处于地壳断裂下陷带,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1~5月是湖面的结冰期,但部分湖面冰层薄甚至不结冰。
每年春季湖冰消融季节,北部和西南端湖冰消融时间比中部晚。
下图为贝加尔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贝加尔湖结冰期较长,但开始结冰的时间相对较晚,主要原因是A.受西风影响,气候温暖B.距太平洋较近,受海洋影响大C.湖水盐度高,不易结冰D.湖泊蓄水量大,湖水热容量大5.贝加尔湖部分湖面冰层较薄甚至不结冰的原因可能是A.冰层形成“温室效应”B.湖底有热泉上涌C.湖水各处深度差距大D.湖泊南北跨度大6.西南部比中部湖冰消融时间较晚的主要原因是A.湖水较浅B.纬度较低C.冬季风影响小D.有河流注入4.D 由材料可知,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水体量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地丘陵广布,冬季山区气温 低,可建人工滑雪场的地点多 ; 南方居民对雪和滑雪有好奇心 ,各地都有滑雪市场的需求; 多为体验型滑雪者,就近体验 即可满足其好奇心。
➢降雪与滑雪场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京2022年冬奥会”申办成功带来了“全民上冰雪”热潮。近年来,浙江省 建立了10余个室外人工滑雪场。这些滑雪场散布于全省各地的山地丘陵中,且多 建于当地旅游景区内或其附近。雪道厚度一般维持在1米以上,建设和维护成本 较高。目前,浙江省滑雪场多为初级雪道,主要接待一日体验型滑雪者,平均接 待人次和旅游收入排在全国前列。下图示意浙江省主要滑雪场分布。
D.太阳辐射减弱
【典例5】低温冻害系数是表示农作物受低温冻害的程度,低温冻害系数越高, 表明灾害越严重。 说明A地区遭受低温冻害严重的原因及东北地区减轻低温冻害可采取的措施。
原因:纬度高,气温低,离冬季 风源地较近;地形平坦开阔,受 冬季风影响较大。
措施:调整种植结构,适当减少 易受低温冻害作物的种植面积; 发展农业科技,培育耐寒农作物; 采用地膜覆盖技术,增加地温, 避免农作物受冻害。
春季
原因: 冬季,西风带来水汽 迎 风坡气流抬升(多地形雨),降 雪多,积雪厚 ;春季气温回升 快 积雪大量融化,形成洪水。
➢降雪与自然灾害
新疆雪灾防御对策: 规划转场时间,储备饲料; 春夏季人工增雨,增加草量; 加强草场与饲料基地建设; 做好暖圈建设,实现牧民定 居。
A.滑坡灾害
B.洪涝灾害
C.低温冻害
D.沙尘灾害
➢降雪与滑雪场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京2022年冬奥会”申办成功带来了“全民上冰雪”热潮。近年来,浙江省 建立了10余个室外人工滑雪场。这些滑雪场散布于全省各地的山地丘陵中,且多 建于当地旅游景区内或其附近。雪道厚度一般维持在1米以上,建设和维护成本 较高。目前,浙江省滑雪场多为初级雪道,主要接待一日体验型滑雪者,平均接 待人次和旅游收入排在全国前列。下图示意浙江省主要滑雪场分布。
分布在湖的东、南岸。 五大湖地区冬季多西风和西 北风;冷气团经过湖面时, 增温增湿;经过湖面后,暖 空气上升,水汽凝结形成降 雪,出现雪带。
2、降雪多少的衡量指标
积雪深度
含义:假定雪层均匀地分布在积雪地面上时,从雪层表面 到雪下地面之间的垂直深度,叫积雪深度
影响因素
降雪量
气温 风 地形 坡度
【典例2】图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日8时至此日8时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分布图, 该时段该区域风向主要为偏东风,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
1.造成该区域东西部积雪深度差异的主
要因素 B
A.降雪量
B.温度
C.光照
D.地形
2.图中M地积雪深度低于周围地区,该
地可能是 C
A.农田
B.林地
C.城区
D.乡村
【典例3】积雪作为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全球能量平衡、气候、水文 及生态影响显著,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有着重要作用。下表示我国新疆北部地表覆 盖对积雪变量的影响统计情况。 造成积雪结束时间不同的原因是( B )
➢降雪与交通
下图为某地“雪壁公路”(即平原公路两侧为厚厚积雪,公路路面铲 雪而形成的陡壁)景观。完成下列各题。
4.该“雪壁公路”可能为( A )
A.3月日本海沿海公路
B.1月阿根廷大西洋沿海公路
C.7月大分水岭东侧沿海公路
D.12月中亚“丝绸之路”公路
5.春季,该现象最容易诱发的次生灾害
是( B )
1.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C
A.大气温度
B.降水量
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
2.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D
A.年降水量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
C. 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
3.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C
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
C.降雪期推后
(2)解释浙江省室外滑雪场雪道 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的原因。
因无天然积雪,初始造雪量 太,人工造雪要消耗大量电 力和水资源; 气温较高,融雪快,需经常 补雪。
➢降雪与建筑
日本的西部沿海地区,是冬季风的迎风坡,冬季多暴雪天气。合掌屋是日本某地
的一种木造建筑物,屋顶厚且陡,以便适应当地的地理环境。
1.左上图所示建筑物的屋顶造型设计是为了适应当地 D
Snow 微专题--雪
历年高考试题
2009年全国Ⅲ卷—融雪性洪灾 2011年浙江卷—降雪成因 2016年全国2卷 2017年全国1卷 2019年全国2卷-室外滑雪场
降雪
1、影响降雪多少的因素
影
水汽含量多少 地形抬升
响
降
雪
受冷凝结程度 受热膨胀上升
多
少
的 因
暖湿空气沿冷空气爬升
素 凝结核的多少
【典例1】(2011浙江卷)图11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表为图11中甲、乙两城 市的气候资料。简述“雪带”(降雪量明显多于周边地区)分布的特点,并解释 原因。
➢降雪与农业生产
有利 降雪
不利
融雪-缓减春旱 融雪—氮肥、土壤含水量 对冬季的农作物起到保温作用
病虫害少 低温冻害—冻死牲畜和农作物
破坏农业基础设施
【典例4】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长白上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 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 西北坡为冻害高发
( A)
A.雪崩 B.沙尘暴 C.台风 D.水灾
4.若判断图中的雪崩是否到达乙市,
最有价值的信息是雪崩的( C )
A.形成原因 B.形成源地
C.移动路径 D.移动快慢
【典例9】融雪性洪水是由大量积雪融化形成的洪水,常发生于中高纬度及高山 地区。如图中阴影区域为新疆融雪性洪水多发地区。 推测新疆融雪性洪水发生的主要季节,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A.地震、火山活动频繁
B.台风频发
C.多洪涝灾害
D.冬季暴雪
2.下列四地中,合掌造最可能位于 C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降雪与自然灾害
雪灾
低温 冻害
融雪 性洪 灾
雪崩
【典例7】下图中为我国某L河流(甲图)中一水文站测得的连续两日流量变化 图(乙图)(双选题)。
1.导致L河流量变化如图乙所示的主要原因是 BD
A.连续暴雨 B.气温变化
C.气压变化 D.积雪融化
2.正常年份,该季节流域
农作物易遭受 BC
A.暴雨
B.寒潮
C.融雪洪涝
D.病虫害
【典例8】雪崩是积雪在陡峭山体发生的一种瞬间崩落现象,运动速度快,冲击 力大。1970年5月31日,甲市发生里氏7.6级地震,距该市130千米左右的山峰发生 大规模雪崩。雪崩导致乙市在几分钟内全城被毁,两万多居民死亡。
A.稀疏灌木接受太阳辐射较强,消融速度较快
B.草地植被萎缩,积雪紧实度小,消融速度较快
C.农田地表裸露,反射率大,消融速度慢
D.建设用地有高大建筑物,加快雪的消融
3、降雪的影响
降雪与人类 活动
• 农业 • 旅游 • 建筑 • 滑雪场 • 交通
降雪与自然 灾害
• 雪崩 • 融雪性洪灾 • 低温冻害 • 雪灾
1.据材料此次雪崩由于__破坏积雪稳定性,诱发
雪崩( B ) A.火山喷发
B.地震
C.飓风
D.风暴潮
2.雪崩是一种所有雪山都会有的地表冰雪迁移过
程。据材料可知,此次雪崩的特点不包括( C )
A.运动速度快 B.破坏力大
C.渐发性
D.突然性
3.在山腰中行走,听到冰雪破裂声或隆隆的声音;
积雪在30°-60°斜坡上,并且表层的积雪出现粗
【典例6】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 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 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B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地寒冷期 C 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3.该地可能位于 D A.吉林省 B.河北省 C.山西省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