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与湖北的发展楚旭东

合集下载

巨人引领中国800字作文素材

巨人引领中国800字作文素材

巨人引领中国800字作文素材作文素材:“五巨人”中国民族工业的先驱。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曾说: 有四个人不能忘记:讲重工业,不能忘张之洞;讲轻工业,不能忘张謇;讲化学工业,不能忘范旭东;讲交通运输,不能忘卢作孚。

”再加上近代航空工业创始人王助,这五巨人”,是中国工业化的先驱。

张之洞:创建汉阳铁厂等一系列重型工业企业,被誉为钢铁之父”近代工业一直冷落的武汉三镇,从19世纪90年代起便开始出现大办近代工业的繁荣景象。

张之洞平生所为最为后人称道的是其在中国教育由封建传统向现代化迈进过程中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台湾学者苏云峰更是高度评价张之洞对中国教育改革作出的历史性贡献:“湖北教育改革的成功,最主要的因素是由于张之洞的领导,而张之洞,对教育改革的贡献,并不限于湖北一地,而是具有全国性意义。

正是由于张之洞的贡献,而使中国教育始走向近代化道路。

”在督鄂期间,张之洞致力于改造旧式书院、创办新式学堂。

在张之洞的领导下,湖北教育通过由低等向高等、由普通向专业、由省城向州县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个地区性的现代教育体系,其教育规模和质量在当时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张謇:一生独立开辟了无数的救国、强国新路,当了30年的开路先锋,办实业、兴教育,造福四方,在近代中国树立起一座丰碑。

范旭东:是近现代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企业家。

他将毕生心血投入化学工业的发展,他的开创性成就令世人惊叹,被誉称为“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

先后创办国内第一个精盐厂、第一个制碱厂、第一个硫酸铵厂等,为中国化学工业的起步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20世纪初,西方人讥笑中国是食土民族”。

1915 年,范旭东在天津创办久大精盐公司,生产出中国本国制造的第一批精盐。

卢作孚:卢作孚领导的民生公司,向列强势力争航权。

越是国难当头,民众对民生公司的向心力越强,企业的利益与民族的自尊紧紧连在了一起。

王助:为波音造出了第一架飞机,有人将王助称为波音之父"。

中国第一个航空专业的硕士是王助,第一个正规的飞机制造商也是王助创建的。

论文模板参考

论文模板参考

论张之洞在鄂的洋务活动与武汉近代化的发展摘要:张之洞在督鄂以前,武汉虽然凭借它优越的地理位置,一跃成为内陆地区最大的商品集散地,但是由于传统社会因素的影响,武汉的发展仍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约。

而张之洞任两湖总督后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一点,他在担任湖广督都的18个年头里,在鄂兴办了一系列的洋务,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不仅使武汉成为当时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商贸城市,还加快了武汉走向近代化的步伐。

关键词:张之洞;洋务活动;武汉;近代化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晚年号抱冰,河北南皮人,晚清重臣,洋务派的殿军人物。

1889年8月,清政府将原两广总督张之洞调任为湖广总督,从此迎来了张之洞政治生涯中的巅峰时期。

在张之洞督鄂的18年里,他兴办一系列的洋务,诸如创办轻重工业,兴办教育和大修城市基础设施等,使武汉成为当时仅次于上海的洋务运动后期的第二大中心城市,从此武汉在华中乃至全国的重要地位日渐凸显,近代化的步伐也大大加快。

无怪张之洞曾在武昌黄鹤楼留下了这样的一幅耐人寻味的楹联“昔贤整顿乾坤,缔造先从江汉起。

今日交通文轨,登临不觉欧亚遥”。

张之洞在联中表面是称赞“昔贤”对于江汉缔造的重要贡献,实则是对于自己在湖北“新政”的自命不凡,那么张之洞在督鄂期间采取了哪些“治鄂”措施?表现如何?它对武汉的近代化发展又起了哪些推动作用呢?这将是下文所探索的主要内容。

一、张之洞督鄂前武汉的基本情况武汉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极为深远的历史和光荣的传统。

早在5000—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生衍、繁殖;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长江流域迄今所发现的时代最久远的商代文化古城——盘龙城也在此落成;而隋唐时期,武汉更以它优越的地理位置开始独占鳌头,并一度成为长江地区最大的货物集散地;明清时期,汉口镇甚至与景德镇、佛山镇、朱仙镇同称为天下四大名镇。

近代,汉口作为第二批通商口岸被迫对外开放,英、法等国相续在这里开辟租界,传统的武汉社会开始变迁。

张之洞与湖北的第一次跨越式发展

张之洞与湖北的第一次跨越式发展

作者: 孙西克
作者机构: 中共湖北省委政策研究室
出版物刊名: 学习月刊
页码: 49-51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9期
主题词: 跨越式发展 张之洞 武昌造船厂 湖北 湖广总督 解放路 清代
摘要:清代的湖广总督府坐落在古武昌城望山门和文昌门之间.即今解放路南端武昌造船厂内。

从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到光绪三十七年(公元1911年)的266年间.先后有100多位总督在这里执篆理政。

100多年过去了.绝大多数总督在时间的大漠里蒸发了.如风吹过、如云飘过.后人已经不知道他们曾经的存在。

晚清末年湖北农业改良述略

晚清末年湖北农业改良述略

晚清末年湖北农业改良述略日期:2009-11-09摘要:晚清末年是湖北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转变的重要阶段,侧重发展生物技术,大力发展农业教育,成为这一时期湖北农业改良方面的显著特点。

在张之洞等人的积极倡导和推动下,随着西方农学思想逐步传播和商品性农业较快的发展,湖北农业无论在农作物的良种选育、推广,以及发展农业教育和传播农业知识等方面,都有了比较明显的进步,且在许多方面开风气之先。

同时也为近代湖北植棉业和棉纺织业确立在国内的领先地位创造了条件。

通过张之洞等人的多方努力,使处在人口不断增长和严重水患压力下的湖北农业,仍有缓慢的增长。

关键词:晚清末年;湖北;农业改良19世纪末叶是中国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时期,推广良种和其它生物技术是这一转变过程中的主要内容。

由于张之洞等人的积极倡导,这一时期的湖北农业在引入西方农学和新的作物品种,发展农业教育和传播农业知识方面,都有了比较明显的进步,并对湖北农业后来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然而近年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著述却很少,人们的视线更多的集中在清末湖北工商进步和张之洞学术思想研究方面。

本文仅就张之洞督鄂期间的湖北农业改良进程及局限试作论述,以就正于方家。

一、引进陆地棉种农业是中国经济的基础,又是封建社会最基本的生产部门。

由于近代中国工业的主要原料和市场均依赖于本国农业,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演进的速度,就成为近代中国工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决定着整个社会近代化的步幅。

与此同时,近代工业的兴起又必定反作用于农业,推动着农产商品化和近代农业技术革新的进程。

机器棉纺织业是近代民族工业中产生较早,发展最快的部门,适应国内棉纺织工业的兴起,棉花成为近代中国农作物育种历史上最早被大量引种的农作物,首先大批引进美国陆地棉种的就是张之洞。

1889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后,将他在两广总督任内所定购的英国纺织机器移设武昌。

“销湖北之土货,养湖北之贫民。

”[1] 1892年,湖北织布官局试车投产,张之洞又着手兴办官纱局。

张之洞与晚清湖北新军建设_兼与北洋新军比较

张之洞与晚清湖北新军建设_兼与北洋新军比较

张之洞与晚清湖北新军建设———兼与北洋新军比较●李细珠摘要:张之洞是近代采用西法编练新军的先驱者之一,从江南自强军的创办到湖北常备军的建立,既是一个新军编练的具体实践过程,也是一个关于军事制度变革的思想探索过程。

张之洞对于晚清军事近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系统地探讨了张之洞的练兵思想源流与湖北新军创建的基本史实,并通过与袁世凯的北洋新军的比较以观察湖北新军的特点,为我们观察晚清军事近代化提供了一个面相。

关键词:张之洞;袁世凯;湖北新军;北洋新军中图分类号: E295 . 2 文献标识码: E 文章编号: (2002) 01 - 0125 - 136张之洞是清末用西法编练新军的重要人物,他的西法练兵思想主张与创建湖北新军的具体实践工作,对晚清军事近代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本文拟对张之洞的练兵思想源流与湖北新军的创建史实作一系统的探讨,并通过与北洋新军的比较以观察湖北新军的特点,以期有助于我们对晚清军事近代化的认识。

一、练兵必“参用西法”:由师德而师日甲午战争的刺激,是清朝采用西法编练新军的契机。

这方面的标志就是袁世凯的北洋新建陆军和张之洞的南洋自强军。

张之洞对西法练兵的认识有一个发展过程。

与他从清流派转变为洋务派的历程相一致,张之洞对于军事的直接关注是从出任山西巡抚开始的。

他在抚晋约半年后制定的一个治晋方案的20 条措施中有一条是“练主兵”,他自己的解释是“欲将防勇尽化为练军”,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他发现山西原有的旧式军队如绿营和勇营都是积弊难除,故主张将山西全省军队“一律改为练军”,改练之法是“:大率参制兵勇营之制而用之,取勇营之简易,参以制兵之持久,化饥为饱,化繁为简,化散为整,化板为活”①。

可见,那时他所谓的“练军”还不是新式军队,只是对旧式军队的整顿。

·125 ·军事人物·张之洞与晚清湖北新军建设在调任两广总督后,张之洞经历了中法战争,从中他深切地感受到中外军事上的差距“, 越地滇、粤诸军,与法人攻战累年,利钝亦已共见”。

福建省三明市建宁职业中学2022年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

福建省三明市建宁职业中学2022年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

福建省三明市建宁职业中学2022年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我的话就是上帝的话!”这是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的墓志铭。

下列言论与该墓志铭最为接近的是:A.“信徒皆为祭司”B.“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智慧”C.“人是多么了不起的杰作”D.“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智慧”参考答案:A2. 《诗经》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

19世纪法国人比奥认为,《诗经》是“东亚传给我们最出色的风俗画之一,同时也是一部真实性无可争辩的文献。

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

他在此强调《诗经》具有( ) A.强大的艺术感染力B.浓厚的古典主义韵味C.质朴的现实主义色彩D.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参考答案:C《诗经》的风格特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以及与教材内容联系的能力。

根据题干“一部真实性无可争辩的文献。

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再联系教材所学,《诗经》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可知C正确。

3. 《左传》:“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第,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

”这段记载主要反映了:A.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B.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C.大宗和小宗之间隶属关系D.宗法制和分封制相互依存参考答案:D4. 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和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都是反映法国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画卷,社会百态尽在其中。

下面对两者不同点的分析正确的是A.前者是现实主义作品,后者是浪漫主义作品B.前者反对封建制度,后者反对资本主义制度C.两位作者所处的社会制度不一样D.两位作者对所处社会制度的态度不一样参考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作,作者通过作品深刻揭露了复辟后的法国封建王朝统治下的社会黑暗和堕落,而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是属于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作者通过作品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以金钱作为衡量一切标准的罪恶和丑陋,故B选项正确;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作品,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是现实主义作品,故A选项错误;雨果是1802—1885年之间,巴尔扎克是1799—1850年,故两个人所处的社会制度不完全不同,故C选项错误;两者对所处社会制度都进行抨击和揭露,两个人对所处社会制度的态度基本一样,故D选项错误。

张之洞简介

张之洞简介
• 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提倡学习西方文化
• 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张之洞在近代中国文化转型中的争议和评价
• 有人认为他是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的推动者,为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 也有人认为他在文化转型过程中,过于保守,限制了文化的进步
05
张之洞的外交活动与国际
视野
张之洞的外交生涯及其特点
张之洞的主要成就和历史地位
张之洞的主要成就
• 推动了清朝的维新改革
• 促进了实业发展,创办了汉阳钢铁厂、湖北洋务学堂等
• 推动了铁路、航运等基础设施建设
张之洞的历史地位
• 被誉为“晚清改革派的代表人物”
• 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 成为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杰出人物
02
张之洞的政治生涯
张之洞与戊戌变法的结局
• 戊戌变法失败后,张之洞受到牵连,被罢黜官职
• 但他的政治影响和改革主张并未消失
张之洞在其他政治事件中的参与和影响
张之洞与义和团运动的关系
张之洞与辛亥革命的关系
• 反对义和团运动,主张镇压
• 辛亥革命爆发后,张之洞主张维持清朝统治 -但最终未
• 在义和团运动期间,采取果断措施,维护地方稳定
• 培养了严谨的学风和品德
• 为其仕途发展奠定基础
张之洞的求学经历和仕途发展
张之洞的求学经历 -的少年时期在贵州度过,后来
考入京城国子监
• 成为举人,获得参加科举考试的机会
张之洞的仕途发展
• 考取进士,进入翰林院
• 担任过多个地方官职,如湖北、四川、
河南等地巡抚
• 成为清朝末年的重要政治家、改革家
• 也有人认为他在政治斗争中权衡利弊,缺乏坚定的政治立场

张之洞与武汉的崛起

张之洞与武汉的崛起

张之洞与武汉的崛起作者:方方来源:《决策与信息》2007年第10期张之洞在满清光绪王朝督鄂主政期间,主张兴政、兴工、兴商、兴教等改革和开放。

19年里建树甚多,从重工业、加工业到市政建设等,几乎涵盖每个领域,使深处内陆的武汉辉煌雄起。

这位“洋务先驱”将毕生的精力放在湖北,他的生命早已与这块土地融为一体,历经百年仍为百姓所称颂。

孙中山曾评价他是“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

今年是张之洞离鄂100周年暨诞辰170周年。

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和品味这一个伟人和一座城市的故事。

一光绪十五年的一天,也就是1889年10月12日,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州交卸了总督篆,一番简单的打理后,27日,他登上了一艘名叫“粤秀”的轮船,从此离开了广州。

粤秀轮驶出珠江,进入大海。

船上的张之洞或信步甲板闲看海上景色,或独守舱中阅读荆楚书籍,或是找几个幕僚畅谈如何在他即将赴任的两湖总督位置上施展抱负。

轮船经香港,停靠上海,再拐入长江溯水而上。

粤秀轮抵达武昌司门口时,已是1889年11月25日,船程一个月零三天。

张之洞在湖北巡抚奎斌率领的各大衙门官员的迎接下,踏上了武昌的土地。

此时的武汉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个新总督的到来,对于他们来说有着怎样的意义。

但历史却向我们展示了它真实的情景:当踌躇满志的张之洞抬腿由司门口踏上岸时,武汉便注定了其命运的改变。

二“他是一个矮小而简朴的人,平易可亲,质朴的服装表现了庄严的气质。

这种卓越的风度显出他是一个完美的最高地方长官。

尽管身躯矮小,可是决不有损于大官的气质。

我不相信中国别的官员都像他这样充满中国人的美德和富有裨益人民的运筹。

”——英国传教士杨格非一个普通人对一座城市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有时候真很难说。

如果把问题放在一个有权人对一座城市的影响尺度上,答案就不可以跟普通人同日而语了。

一个贪官的能量可以毁掉一座城市,或使其落后几十年几百年,而一个清官并有着远思近虑的勤官,却可以开一代风气,可以造就一座城市,为它奠定坚实的基础,以使它的强大和繁荣延续千百年。

张之洞与武汉的发展

张之洞与武汉的发展

• 二:张之洞有能力、有魄力,得到清廷的信任和支持,因 而在治鄂期间利用了武汉的地理区位优势,促成了武汉早 期现代化的发展。1861年武汉开埠,是一个历史的契机 ,但从武汉开埠一直到1889年张之洞督鄂前,武汉竟没 创办一家官办企业,也没兴办一所近代性的学堂,而直到 张之洞督鄂,武汉才发生上述较大的变化,这显然不是历 史厚此薄彼,而是主政者使然。
1.武汉大学 2.华中农业大学 3.湖北武备学堂
发展交通
• 交通运输业空前发展,奠定了武汉现代交通运输的基础。张之洞由广 东移督湖广的直接原因就是芦汉铁路的修建,所以他治鄂期间对修建 铁路用力甚勤。在张之洞的督办下,1906年,汉口至北京正阳门全 长1200余公里的芦汉铁路通车,并改称京汉铁路。京汉铁路的贯通 ,不但使武汉的货物流通更加畅快,而且使武汉的地位更加凸显。铁 路之外,此一时期的水路交通运输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1863年美 国旗昌轮船公司的“惊异号”进入汉口港,开辟沪汉航线后,英、法 、德、日等国的轮船公司也以汉口为中心,开辟长江航线,经营轮运 。1905年,日本大阪商船会社又开辟了汉口至神户、大阪的直达航 线,使汉口港成为国际港。至清末,由汉口驶向国外的轮船,已可直 达德国的汉堡、不来梅,荷兰的鹿特丹,埃及的塞得港,法国的马赛 ,比利时的安特卫普,意大利的热诺瓦等。而1875年招商局在汉口 设立轮船公司,则标志着民族轮船运输业在汉口的立足。以轮运为主 导的水路航路的开辟,使长江航道变成黄金水道,也使武汉自古以来 的水运优势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 三:制度创新是关键。所谓的全国范围的“晚清新政”或 湖北一区的“湖北新政”都有一个制度创新问题。据统计 ,张之洞督鄂期间,设置各类新机构36个,其中25%是 按清廷的指示而设,75%是按张之洞的意旨而设。明确标 示出张之洞的自主性和创新性。新机构的设置,既是张之 洞锐意创新的标志,也是张之洞推行“新政”的重要手段 。

武汉工业遗址公园_为工业名城留下特殊历史

武汉工业遗址公园_为工业名城留下特殊历史

中国文化报/2007年/8月/28日/第003版城市周刊武汉工业遗址公园:为工业名城留下特殊历史蒋太旭一段时间以来,有关工业遗产保护问题为人们热议。

赞成者认为,保护那份遗产就是为城市保存一份记忆、一段历史;反对者认为,那些破厂房旧机器已经废弃过时,保留下来会成为新城区建设的障碍。

有没有既保护了遗产又能推进城市建设发展的良方呢?许多人都在为此思考探索……位于汉阳龙灯堤的汉阳钢厂将在年内全部拆迁至江夏。

然而关于部分厂房的拆与留,却成为近一段时间来人们关注的话题和讨论的焦点。

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的馆长顾必阶提出了一个设想:利用现存的厂房和设备,在此地建起一个工业遗址公园,使之与即将规划建设的商贸住宅区有机相融。

一方面,可以展示武汉工业文明的进程和辉煌成就;另一方面,让这些得到保护的工业遗产在当今现实生活中焕发新生,发挥出文化、旅游及休闲功能。

顾必阶先生的这一设想和提议,将人们对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认识引入到一个新的视角和领域。

工厂拆迁,那份历史不能一拆了之汉阳钢厂兴建于上世纪50年代,总占地面积1500亩,以琴台路为界分南北两片。

目前,北片厂区已经全部拆除,南片400余亩厂区也正面临整体拆迁。

“之所以提出在此建工业遗址公园并非异想天开,而是有着特殊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顾必阶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为“自强”“求富”,在湖北大力推行新政,练新军、兴实业、办教育,发展武汉商务,开拓市政建设,创造了众多的全省第一、全国第一。

特别是其兴建的汉阳铁厂创亚洲第一,被西方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武汉也由此成为中国近代钢铁工业的发祥地。

在建设汉阳铁厂的同时,张之洞又紧挨着汉阳铁厂从龟山到赫山临汉江一带,先后创办了汉阳兵工厂、汉阳火药厂、汉阳针钉厂、汉阳官砖厂……这些近代工业企业蜿蜒十里,蔚为壮观,后人形象地称之为“汉阳制造工业长廊”。

抗战时期,昔日辉煌的“十里长廊”沦为废墟。

解放后,武汉市政府发展地方经济,在“长廊”的西端——原汉阳火药厂遗址上重建了汉阳钢厂。

张之洞与黎元洪的知遇情

张之洞与黎元洪的知遇情

张之洞与黎元洪的知遇情
裴高才;徐俊杰
【期刊名称】《世纪行》
【年(卷),期】2003(000)012
【摘要】张之洞在湖北省17年大力推行新政,开创了许多中国第一:他于1890年在汉阳龟山下兴建的集炮、枪、炸弹、无烟火药于一体的湖北枪炮厂(即汉阳兵工厂),是我国第一家规模最大、最具现代化的专业兵工厂;1897年在武昌平湖门外筹建的湖北制麻局也是我国最早的制麻厂;他采纳黎元洪的建议,湖北共派出留学生达1360人,占当时全国留学生总数的1/4;在他的支持下,黎元洪制定了我国陆军改革的第一个法规《湖北练兵要义(十条)》,制定了全国第一个将弁学堂章程,为湖北和全国培养了一批批新式军官。

……"老佛爷"不禁叹息道:"最让她放心的是湖北,最让她不放心的也是湖北……"最近,应出版社约写《民国第一都督》之机,笔者特地点缀了——
【总页数】4页(P46-49)
【作者】裴高才;徐俊杰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7
【相关文献】
1.绿珠故事的演变与知遇情结 [J], 夏习英
2.知遇童心的真情之作——关于《乌丢丢的奇遇》的网络研讨 [J],
3.诗人、学者、志士的知遇情怀——从《藏山阁集》看钱澄之与黄道周的交往 [J], 胡金望;
4.深深知遇恩拳拳师生情
——耄耋之年的华罗庚严济慈通信背后的故事 [J], 严慧英
5.先秦士人知遇情结探析 [J], 朱蕙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张之洞任职前后武

张之洞任职前后武

工矿业


任职前 湖北无官办工厂,商办工厂数量少、规模小,无 官商合办工厂;工厂手工劳动,不使用机器;无 现代钢铁工业。 任职后 建造湖北枪炮厂,“汉阳造” ;创办汉阳铁厂, 武汉成为最早的近代钢铁工业基地;创建湖北织 布局,用机器生产,使湖北现代棉纺织工业的设 备与产量位居全国一、二位;官商合办工厂、民 办工厂数量、规模猛增,在湖北,中国商人资本 超过外商资本。
农业



任职前 中国传统的主要出口商品茶、丝以遇到强劲的挑 战,在世界市场所占份额急剧减少,价格下跌, 茶农、蚕农受到沉重打击,人民苦不堪言;中国 农民对于地学、化学、制器素未通晓。 任职后 注重水利、劝农;从国外引进良种和农产品的加 工机器;引进外国的人才,派湖北青年到国外学 习农业知识。揭开了湖北农业现代化的序幕。
金融业
商业
教育业
总括
张之洞任职前后武汉的变化
参 考 书 籍
湖北地区的经济,在历史上有过两次最显的 崛起,第一次始于公元前七至六世纪,第 二次是在十九至二十世纪之交,即张之洞 任两湖总督时期(1889—1907年)
交通通讯业 Nhomakorabea任职前(1889年之前) 湖北没有铁路;“鄂省轮船无多”;湖北仅有武汉通南京 的电报线。 任职后(1889—1907年) 修筑芦汉铁路,使湖北成为内地第一个有铁路的省份;成 立鄂湘善后轮船局,使湖北成为轮船运输最发达的内地省 份,成为第二大港口;建电报局,设邮政总局,设电话官 局,使省境之内已形成以武昌为中心的电报信函通讯网。 使湖北的交通通讯事业进入了帆、轮、轨、电并行的阶段, 武汉成了华中地区水路运输、通讯的交通枢纽,作为交通 运输现代化程度的标尺,此时的湖北均居全国各省之前列。

常青花园树立社区常青典范

常青花园树立社区常青典范

常青花园树立社区常青典范◇ 蓝宾亮(口述) 蔡欣星(整理)百年前,湖广总督张之洞修筑十里长堤——张公堤,环抱大汉口,但堤外,仍是一片荒湖。

百年后,1994年,武汉市人民政府和香港新世界集团合作,成立武汉新世界康居发展有限公司,取得了张公堤外4000亩土地的开发权,建造常青花园——武汉市规模最大的安居工程。

1995年,我出任公司第二任董事长,开始着手常青花园规划建设。

2000年退休后,我与家人一直住在这里,如今也快20年了。

于常青花园,我有幸成为它从无到有的建设者和见证人。

围垦结束近40年又回到老地方建设家园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打响,也是在这一年,我在武汉黄陂出生。

1961年从武汉城建学院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毕业后,曾留校任教一年,后陆续转入硚口区房地公司、武汉市房地产管理局任职,1993年被评为高级经济师,1995年出任武汉新世界康居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1957年,还在学校读书的我响应了东西湖围垦的号召,与学校另10名同学,被选拔为东西湖围垦雄鹰青年突击队队员,提前出发进入垦区,查看围垦工地现场,接受围垦任务,搭建临时指挥部工棚,为保障围垦工程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那时的张公堤外是一片湖泊荒地,通过围垦工程,这里才成为一片良田沃土。

只是没想到,围垦结束的近40年后,我又回到这同一片土地上,参与常青花园的建设。

20世纪90年代初的武汉,10多平方米的房子挤七八口人是常事,房间里直不起腰,床上翻不过身。

房子造型单调,通风、采光都不好,“干打垒”“兵营式”“筒子楼”都是对当时住房的形象描述。

当时,位于汉口中心的江汉区、江岸区等老城区人口也接近饱和,亟需疏散,而位于张公堤外的这片土地正好离中心城区不算太远;另一方面,为了提升这片还未开发土地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同时也为了解决当时老百姓住房难的问题,缓解旧城改造的压力,汉港双方决定共同开发建设常青花园。

1994年6月1日,双方代表签署了合作经营武汉新世界康居发展有限公司合同。

张之洞与湖北近代警察制度的创建

张之洞与湖北近代警察制度的创建

如顺治十年规定十家为牌 , 设牌头 ; 十牌为 甲, 甲 设
号香涛 ; 洋务派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 , 晚清著名 的政 治家 、 思想家 、 教育家和实业家 。 8 9 至 10 年 , 18 年 97 他担任湖广总督期 间 , 积极倡导 “ 中体西用” 大力创 , 办实业 , 兴立教育 , 编练新军 , 开展轰轰烈 烈的 “ 湖北 新政” 使湖北 的发展处于全 国的前列 。 昌警察总 , 武 局作为 “ 湖北新政” 的重要组成部分 , 也是这期 间由 张之洞一手创建起来 的。
告州县衙” ‘ ;若一家有隐匿盗贼及其他罪犯者 , ‘ 邻佑 九家 , 甲长总 甲不 申报之时 , 则俱 以罪论” 等等 。 ; 可 见保 甲制度既有互保 互济的相互求 助功能 ,同时也 具有对 基层社会 的控 制功能。 晚清湖北 在地方 除实行保 甲制度外 , 在城镇还 实行坊 厢制度 。维护 治安 的力量除 了依靠保 甲、 坊 厢外 , 还有地方 的团练 和绿 营兵 。 中 , 营兵 的作 其 绿

长 ; 甲为保 , 十 设保长 。 政府任命保长 、 甲长 , 对保 甲 适用联保连坐原则 , 家失事 , ‘ 九家护救” ‘ 闻盗 ; 夜 警, 本牌 内不 即往护救者 , 甲长指禀 , 准 同结连坐” ,
‘ ‘ 一家为匪 , 准九家首告 , 徇隐连坐” ‘ 有盗贼逃人 ; 若 奸宄等事 , 邻佑即报 甲长 , 甲长报之总 甲, 总甲又转
寺” “ 、 内务府” 等机关 , 地方设 置的 “ 总督” “ 、 巡抚” 、 “ 知县” 等官职 , 基层的 ‘ 甲” “ 保 、 绿营” 来看 , 这些都 属于各级行政或军事官职 、 机构 和组织 , 他们在担负
行政和军事职责 的同时 , 承担有维护治安 的职责。 都 所以 , 军警不分 、 政警不分 是清末 以前 中国社会治安 制度的主要特征。

张之洞与湖北的发展楚旭东

张之洞与湖北的发展楚旭东

张之洞与湖北的发展张之洞简介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清直隶南皮〔今河北境内〕人。

是后期洋务派的首领,清末著名“能吏”。

从1889-1907年,他在湖北执政近20年。

这个期间,他奠定了湖北重工业发展的基础,兴实业、办教育、练新军、应商战、劝农桑、兴城市,“湖北新政”成为全国示范,让武汉首次进入早期现代化的行列。

其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对洋务派和早期改进派基本纲领的一个总结和概括;毛泽东对其在推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方面所作的奉献评价甚高,曾说过“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兴实业汉阳铁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

1890年诞生的汉阳铁厂,是当时中国第一家,也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从此,中国钢铁工业蹒跚起步,被西方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

湖北枪炮厂:枪炮厂1890年4月筹建,1895 年8月落成,刚开始每月出枪500支、枪弹10余万发、炮弹7000余颗,后来月产量有所增加。

到1907年,共造枪10万余支、子弹4000多万发、炮900余尊、炮弹60余万颗。

大冶铁矿:1890年〔光绪十六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兴办钢铁,引进西方先进设备、技术和人才,建成中国第一家用机器开采的大型露天铁矿,成为汉阳铁厂的原料基地,冶萍公司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世界瞩目。

湖北织布局:创办了纺纱、织布、缫丝、制麻四局。

此四局一建,棉、毛、丝、麻齐全,纺与织俱备,湖北纺织行业顿成国内翘楚。

纺织厂的纱锭1893年1月开工时占全国纱锭总数的77.1%;缫丝厂为中国内陆腹地工厂之冠;制麻厂则为“吾国机器制麻业之滥觞。

”湖北现代棉纺织工业的设备与产量,在19世纪90年代的前期占第一位,末期仍居第二位。

办教育——旧学为体,新学为用离开湖北之前,张之洞登上蛇山之巅,眺望欣欣向荣的武汉三镇,为黄鹤楼题写了这副楹联,欣喜之情溢于笔端: 18年心血没有白费,湖北已步入快速发展轨道,追赶亚欧先进地区已不再是遥远的梦。

督鄂18年,张之洞推动第一次中部崛起

督鄂18年,张之洞推动第一次中部崛起

房 ,形 成 鲜 明 的新 旧对 比 。
秀 ”的 轮 船 ,停 靠 在武 昌司 门 口,一 位 身 形 矮 小 的 清 廷 封
过 去 近 20年 里 ,顾 必 阶苦 苦 搜 寻 着 散 落 在 荆 楚 大 疆 大 吏,踏 上 了武 汉 的土 地 。
地 上 的 老 物 件 ,努 力 塞 满 一 个 空 荡 荡 的 工 业 博 物 馆 ,搭
他 的 到 来 ,将 为 这 座 江 城 带 来 前所 未 有 的 巨 变 ,也
起 百 年前 的 一 位 总 督 与 这 座 城 市 的时 空 联 系 。
将 把 这 块 在 当 时 中 国版 图 上 并 不 显 眼 的 土 地 ,推 到 变
如 今 。这 革 时代 的 “潮 头 ”,推 上 驶 入 近 代 化 文 明的 “快 车 ”。
力 ,展 露 出 为 干 线 。
实 现 在 中部 地
此 前 ,紫 禁 城 内爆 发 了一 场 持 续 十 年 的 铁 路 之 争 。
区率 先 崛 起 的
1880年 ,时 任 直 隶 总 督 刘 铭 传 从 用 兵 、商 务 、矿 物 、
勃 勃 雄 心 。
漕 运 需 要 ,上 书 朝 廷 ,主 张 以 北 京 为 中心 修 筑 铁 路 网,却
利 民以 }{J土 货 (国货 )、销 土 货 为 大端 ;利 国 以通 漕 、调 兵
为大 端 。 ”这 一 方 案 ,巧妙 避 开 了顽 固派 指 责 的 要 处 ,获
得 朝 廷 支 持 。
在 他 的 计 划 中,朝 廷 每 年 拨 款 200万 两 白 银 。同 时
再 建 成 汉 阳铁 厂 ,为 铁路 提 供 钢 材 。就 在 这 位 新 任 湖 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之洞与湖北的发展张之洞简介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清直隶南皮(今河北境内)人。

是后期洋务派的首领,清末著名“能吏”。

从1889-1907年,他在湖北执政近20年。

这个期间,他奠定了湖北重工业发展的基础,兴实业、办教育、练新军、应商战、劝农桑、兴城市,“湖北新政”成为全国示范,让武汉首次进入早期现代化的行列。

其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对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基本纲领的一个总结和概括;毛泽东对其在推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方面所作的贡献评价甚高,曾说过“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兴实业汉阳铁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

1890年诞生的汉阳铁厂,是当时中国第一家,也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从此,中国钢铁工业蹒跚起步,被西方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

湖北枪炮厂:枪炮厂1890年4月筹建,1895 年8月落成,刚开始每月出枪500支、枪弹10余万发、炮弹7000余颗,后来月产量有所增加。

到1907年,共造枪10万余支、子弹4000多万发、炮900余尊、炮弹60余万颗。

大冶铁矿:1890年(光绪十六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兴办钢铁,引进西方先进设备、技术和人才,建成中国第一家用机器开采的大型露天铁矿,成为汉阳铁厂的原料基地,冶萍公司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世界瞩目。

湖北织布局:创办了纺纱、织布、缫丝、制麻四局。

此四局一建,棉、毛、丝、麻齐全,纺与织俱备,湖北纺织行业顿成国内翘楚。

纺织厂的纱锭1893年1月开工时占全国纱锭总数的77.1%;缫丝厂为中国内陆腹地工厂之冠;制麻厂则为“吾国机器制麻业之滥觞。

”湖北现代棉纺织工业的设备与产量,在19世纪90年代的前期占第一位,末期仍居第二位。

办教育——旧学为体,新学为用离开湖北之前,张之洞登上蛇山之巅,眺望欣欣向荣的武汉三镇,为黄鹤楼题写了这副楹联,欣喜之情溢于笔端: 18年心血没有白费,湖北已步入快速发展轨道,追赶亚欧先进地区已不再是遥远的梦。

汉阳铁厂无疑是张之洞兴办的实业中最重要的一个。

钢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国家实力的象征。

早在张之洞任两广总督时,就高度重视发展钢铁工业,上奏《筹设炼铁厂折》,制订了在广州城外兴建铁厂的计划,并在英国订购了炼铁设备。

1889年底,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随即将拟建之铁厂移至湖北,定址汉阳。

1890年11月,汉阳铁厂动工兴建,1893年9月,炼铁厂、熟铁厂、贝色麻炉钢厂、马丁炉钢厂、钢轨厂、钢材厂等十个分厂建成,次年6月投产。

据1899年的汉口贸易报告,汉阳炼铁厂除提供15000吨钢材用于制造钢轨、铆钉外,还向日本出口价值82000海关两的钢铁。

汉阳铁厂的设备、技术距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不过10年左右,在当时的亚洲是最先进的,规模也是最大的。

西洋报刊曾有评论:“汉阳铁厂之崛起于中国,大有振衣千仞,一览众山之势。

”和汉阳铁厂一样,湖北枪炮厂也是张之洞从广州带来的项目。

枪炮厂1890年4月筹建,1895 年8月落成,刚开始每月出枪500支、枪弹10余万发、炮弹7000余颗,后来月产量有所增加。

到1907年,共造枪10万余支、子弹4000多万发、炮900余尊、炮弹60余万颗。

办枪炮厂的过程同样体现了张之洞“器必求精求新”的思想。

枪炮厂的设备是从德国引进的最先进的设备,生产的武器仿自世界最新款式。

不论是规模还是技术,湖北枪炮厂都高居全国军事工业之冠,执当时中国军工之牛耳。

而它出品的“汉阳造”步枪,更是闻名遐迩的一代名枪。

“汉阳造”鸣响在武昌楚望台,鸣响在南昌城头,鸣响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半个多世纪几乎无役不与,见证并参与书写了中国近现代史。

“汉阳造”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名牌和代表。

“汉阳造”作为汉产工业品牌,一直是武汉、湖北人民的骄傲。

上述两厂以外,张之洞还创办了纺纱、织布、缫丝、制麻四局。

此四局一建,棉、毛、丝、麻齐全,纺与织俱备,湖北纺织行业顿成国内翘楚。

纺织厂的纱锭1893年1月开工时占全国纱锭总数的77.1%;缫丝厂为中国内陆腹地工厂之冠;制麻厂则为“吾国机器制麻业之滥觞。

”湖北现代棉纺织工业的设备与产量,在19世纪90年代的前期占第一位,末期仍居第二位。

据专家统计,张之洞在武汉主持奏准并办成的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厂、矿共有19个,占同期全国新建官办与官商合办企业的24%,为全国之冠。

同时,张之洞倡办实业,亦促进了民办企业的发展。

从新昶机器厂算起,到1907年,湖北地区商办的厂矿已达100余家。

在张之洞的不懈努力下,武汉建立起包括冶金、矿业、军工、纺织、交通等行业的门类比较齐全的近代大工业体系。

这个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为辅,先重后轻,以轻挹重的工业体系,奠定了武汉近代工业发展的基础和格局,并使武汉一跃而成为全国的工业基地。

“工为体,商为用”,商业与工业相因而成,如环无端。

张之洞多管齐下扶商恤商,大武汉“驾乎津门,直追沪上”,赢得“东方芝加哥”美誉历史上,湖北的商贸集中于武汉,武汉的商贸集中于汉口。

汉口于明嘉靖年间正式设镇,万历年间成为“商船四集,货物纷华”的商贸中心,清“康乾盛世”时期成为“天下四聚”之一。

《广阳杂记》云:“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

然东海之滨,苏州而外,更有芜湖、扬州、江宁、杭州以分其势,西则惟汉口耳。

”但直到张之洞督鄂之前,虽然汉口的直接对外贸易有不少年份在全国位居第三,占全国的比例却很小,浮动于0.41%—5.32%之间,既不能与上海相比(同期上海占47.85%—63.63%),也与位居第二的广州有较大的差距(同期广州占10.50%—13.39%)。

张之洞不赞成“以商立国”,但对发展商业是高度重视的,视“商务为当今之要政”。

他认为商业与工业的关系是相因而成,如环无端。

一方面是“工为体,商为用”,商业通过“货畅其流”,来促进、刺激工业生产的规模扩大和产量提高;另一方面是“商为主,工为使”,通过商业搜集市场信息,以引导工业生产。

不仅是对工商关系,对农工商三者的关系他也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

他说: “大抵农工商三事互相表里,互为钩贯。

农瘠则病工,工钝则病商,工、商聋瞽则病农,三者交病,不可为国矣。

”因此,“为政以利民为先,然必将农、工、商三事合为一气贯通讲求,始能阜民兴利”。

武汉商业基础良好,张之洞借势发力,推出扶商护商系列大举措:其一,在武汉设立商务局,并指示各府州县设立通商公所,指导商务。

他将商务局的主要职能归结为八个方面,即对商业进行“启发”、“倡导”、“合力”、“塞漏”、“祛习”、“保护”、“体恤”和“奖励”。

其二,创办商务学堂讲商学,培养商务人才。

他着重指出,开商学的目的在于开商智,“商智渐开,自必多出新意,自辟利源”。

不仅是专门的商务学堂讲商学,自强学堂、算学学堂等学校也开了商务课。

其三,创办《湖北商务报》,沟通商业信息,宣传商务政策。

该报设有局收文牍、局发文牍、中外商情等栏目,内容十分丰富,为湖北商人了解国际国内、省内省外商情,提供了一个重要窗口。

其四,订“商律”规范商业活动。

张之洞痛感中国缺少护商之法,他说:“中国上下之势太隔,士大夫于商务尤不考究,但有征商之政而少护商之法。

”1901年,汉口商务局拟定《关于汉口商务情形条议》,对政府与企业的关系、行业管理、市场管理等作了详细的规定。

它是中国历史上具有现代性质的第一部省一级商业法规。

其五,兴办商品博览会、交易会推介商品。

史料记载:1898年,张之洞在汉口成立商务工所,建“宽敞明洁之屋”,将湖北全省各州县的名产、土特产运来“分别陈列,标明出产地方,价值成本”,招徕中外商人参观订货。

同时邀集有阅历的行商坐贾开展座谈、研究,比较物产之精细、工艺之优劣,考究制造方法,以提高质量、扩大销售、占领市场。

1902年,又在武昌兰陵街(今解放路中段)创设两湖劝业场,场内分三个展厅,即“内品劝业场”,陈列湖北的机器工业品及手工业产品;“外品商业场”,陈列外国及外省的机器产品;“天产内品场”,陈列湖北湖南所出的土特产、五金矿产等。

各种产品都明码标价,并邀请中外商人前往参观购买。

劝业场中还辟有公园和水楼,养有各种珍禽异兽,以广招顾客。

其六,减免厘税,恤商养商。

为了保护本土商人,增加土货的竞争力,张之洞还积极倡导减免厘税,“厘税尤需以轻,新出式样并免厘税三年”,“华商用机器造货,请缓加税并货物免储关栈”。

不仅如此,张之洞对新开办的燮昌火柴厂还给予专利政策,“准自开办起,专利十年,不准别家在湖北地方续开公司,用示体恤”。

该火柴厂后来年产火柴1亿盒,发展成全国最大的火柴厂。

在张之洞全力呵护之下,武汉商业空前繁荣——传统商业屡创新高。

以汉口的米谷年均流转量为例,张之洞督鄂前的1881-1890年为67362担,1891-1900年即增长为507630担,1901-1910年更增长为1073185担。

自此汉口成为国内最大的米谷集散中心。

对外贸易飞速增长。

张之洞移督湖广的当年,汉口直接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为5581695海关两,间接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为37600898海关两。

到1907年张之洞离开武汉的当年则分别上升至31683214海关两和115071383海关两,增长了567.6%和306%。

20世纪初叶的10年间,汉口的对外贸易总额始终占全国外贸总额的10%左右,常居全国第二位,“驾乎津门,直逼沪上”。

汉口也由此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通商口岸。

其时,武汉已经由一个以内陆内部循环为主的传统商业市镇嬗变成面向海外市场,进行国际大循环的国际性通商口岸。

1908年,日本驻汉总领事水野幸吉在他的著作中,以欣羡的口吻对汉口的崛起倍加赞誉:“与武昌、汉阳鼎立之汉口者,贸易年额一亿三千万两,夙超天津,近凌广东,今也位于清国要港之二,将近而摩上海之垒,使观察者艳称为东方之芝加哥”。

从此,“东方芝加哥”名扬四海,成为人们对大汉口的流行印象。

国运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学”,“自强之策以教育为先”。

张之洞革故鼎新,大办新式教育,武汉成为全国瞩目的近代教育中心,湖北成为名副其实的教育强省张之洞不但是一位颇有作为的政治家、实业家,同时也是一位公认的大教育家。

清末管学大臣、户部尚书张百熙称张之洞为“当今第一通晓学务之人”。

著名史学家章开沅先生甚至认为,张之洞最重要的贡献不是在工业,而是在教育方面。

张之洞对湖北教育的贡献的确至大至伟。

张之洞崇尚“经世致用”,主张“一切学术,要其终也,归于有用。

”到湖北以后,他头等重要的任务就是发展经济,“实业救亡”。

但在办实业的过程中他痛感“无人才可任,奉行者不力”。

于是便不遗余力,发展实业教育。

从1891年到1906年,他先后创办了湖北方言商务学堂、湖北算术学堂、湖北矿务局工程学堂、湖北自强学堂、湖北武备学堂、湖北农务学堂、湖北工艺学堂、湖北方言学堂、两湖大学堂、湖北铁路学堂,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