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铁卢的一分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分析
• 《滑铁卢的一分钟》说的是小人物格鲁希如何被推上历史 漩涡的中心又如何错失了上帝给予他成为英雄的机会的。 这个平庸的人以他的平庸断送了拿破仑的所有梦想。 • 内容梳理 • 茨威格总是将一个大的历史事件落实在一个个很具体的人 物身上,他更相信的是偶然的人站在那个注定要发光发亮 的位置上的作用。似乎历史只是一个随时可变幻的舞台, 演员的出色与否决定了脚本的全部内容,当格鲁希执意要 按照刻板的军令行事而不顾、不去想自己的皇帝正面临怎 样的一种困境的时候,一切都结束了。他没有意识到,他 有过做主角的机会,而他却白白放弃了。
• 1.分析作品中拿破仑和格鲁希的性格。 • 答:拿破仑有雄狮一般的英雄气概,具有 杰出的军事才能;格鲁希惟命是从、优柔 寡断,但失败后勇于承担责任。 • 2.仔细体会作品开头和结尾对“命运”问题 的思考。 • 答:点题;以此开头,让我们的阅读带有 强烈的“命运”意识;以此结尾,让我们 对“命运”更有悠长不尽的进一步思考
• 全场景的勾勒与关键细部的刻画相结合:①全场景 勾勒的部分:“滑铁卢的上午”中大场景描写较多, 其中对拿破仑检阅的大场景描写,在“滑铁卢的下 午”中拿破仑军队向威灵顿的高地发起冲锋的场景 描写。②关键细部的刻画的部分:“格鲁希的错 误”、“决定世界历史的一瞬间”属于关键细部的 特写镜头。“回到平凡之中”部分“上午十点钟, 总参谋部的一个军官……用军刀支撑着自己的身 体。”军官需要“扶”才能下马,格鲁希用刀支撑 颤抖的身体,刻画败军败将入木三分。③“决战”、 “回到平凡之中”则属于这两种写法的交替使用。
2.重点作品
•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描写了终守一生的爱情:一位痴 情的维也纳少女,从十三岁时起就暗恋上了邻居青年作家R, 却被迫随母离开了。五年后,她重返维也纳,每天到他窗 下等候,被他当作卖笑女郎带回家中,一起过了三夜。他 是个朝三暮四的花花公子似的人物,随即就把她弃之脑后 了,而少女却因此生下了他的孩子。以后他们还有过很多 次相遇,他已全然不记得她了,而她却绝不向他暴露身份, 绝不向他呼救求援,只是一个人默默地抚育着他的孩子, 独自承受着生活的重担。直到孩子生病去世,才给R写了一 封信。 • 这种真挚无私、充满献身精神的一厢情愿的爱,也许让人 觉得有点儿怪诞和不可思议,但茨威格似乎就是要用这凄 婉得催人泪下的爱,来达到在肉欲横流、金钱肆虐的社会 里对光明和理想的张扬。
第一章
通古今之变
第二节 滑铁卢的一分钟
知识点:1. 培养科学的思辨能力2. 学习本文工笔细 描和大笔勾勒相结合的写作方法;3. 体会历史特写兼有 历史和文学两重特征的特点。
一、内容提示
滑铁卢之战是世界军事史上一场著名的战役。这篇 散文依据史料,真实再现滑铁卢战役的过程,充 分展示重大历史事件的丰富内涵及深远意义。不 仅事实确凿,而且富有文学性的特征,即通过适 当的联想、剪裁、描写,使之生动形象,具有感 染力。这是一篇典型的历史特写。作者以生动的 文笔,高超的剪裁技巧,细腻的心理描摹,将读 者带入那硝烟弥漫的战场;再加以恰当的评论, 深刻地揭示对战争胜负原因的分析,颇有见地, 对读者也有启发。
三、作者作品
• 1.作品概述 • 他的文学活动从诗歌创作开始。早期诗集《银弦》(1901)和《往 日的花环》(1906)深受法国印象主义流派和霍夫曼斯塔尔、里尔 克等人的影响。 • 他的主要中短篇小说集有《最初的经历》(1911)、《马来狂人》 (1922)、《恐惧》(1925)、《感觉的混乱》(1927)、《人的 命运转折点》(1927)、《象棋的故事》(1941)。唯一的长篇小 说《焦躁的心》(1938),描写一个瘫痪的少女的恋爱和自杀悲剧。 茨威格的中短篇小说大多描写孤独的人的奇特遭遇。他笔下的人物常 被某种神秘的命运和不可名状的力量所捉弄,最终毁于某种热情。 • 茨威格去世以后,他的遗作《昨日的世界》(1942)和《巴尔扎克》 (1946)先后出版,前者为长篇回忆录,记录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奥地利和欧洲的生活风貌,后者是历时十余年而未完成的传记作品。
全文线索:时间和人物两条线索交织。
• 构思组材:关键人物(格鲁希)突出,双方首领急切盼望援 军,侧面烘托,引出格鲁希,格鲁希错误决策以及坚持错误 直接导致战争的失败的直接描写,充分表达了主题。 • 剪裁技巧:切入点准确:以决定性的一秒钟为突破口,大处 着眼,小处落笔,宏大的战争场面跃然纸上。 • 写作特点:渲染气氛恰当(如“滑铁卢的上午”开头的环境 描写);工笔描写细腻(如“回到平凡之中”对军官报告失 败的消息这一细节的描写);场面勾勒宏大(如“决战”一 章);心理描摹准确(如“卡右的夜里”关于拿破仑焦虑心 理的描写);穿插评论深刻(如文章末尾的评论)。
四、创作背景
• 《滑铁卢的一分钟》选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一书。出 生于1881年的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 茨威格不仅在小说、 诗歌创作方面声名卓著,在人物传记、历史特写方面更是 名震遐迩,《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就是他的十二篇历史特 写集。此书于1928年出版时虽然仅收五篇,但立即就遍 及所有学校,印数很快就高达25万册,并被译成多种文字。 由于茨威格是犹太人,希特勒上台后茨威格的所有著作都 被列为禁书,此书自不例外。茨威格本人也于1934年受 纳粹迫害流亡国外,这位充满博爱精神的大师眼见战火纷 飞,人类彼此互相残杀,最终对人类前途悲观失望,于 1942年与妻子在巴西双双自杀身亡。
作者认为滑铁卢之战,拿破仑失败的主 要原因是什么?你是怎样认为的?
• 作者认为“格鲁希考虑的这一秒钟却决定了他自己的命运、拿破仑 的命运和世界的命运” 。这种认为偶然性决定战争胜负的看法不尽全 面,滑铁卢一仗固然对拿破仑的失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绝不是原 因的全部。“拿破仑的政治生命终结于滑铁卢,而其决定点,则是在 莫斯科的失败。”(毛泽东)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我们可以 看出作者的看法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即过分夸大偶然性的作用。同时, 我们也应看到“偶然性”在人物和事件发展中起到的作用。格鲁希考 虑的一秒钟及其做出的错误决策,显然加速了拿破仑的败局,一定程 度上也起到了改变世界历史走向的作用。
二、作者生平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1881年12月28日生于维也 纳一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曾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1904年后任《新自由报》编辑。后去西欧、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 历。在法国结识维尔哈伦、罗曼·罗兰、罗丹等人,受到他们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从事外国文学(主要是诗歌)的翻译工作。战争爆 发后,发表了反战剧本《耶雷米亚》(1917),在瑞士与罗曼·罗兰 等人一起从事反战活动,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1919年后长期隐居 在萨尔茨堡,埋头写作。1928年应邀赴苏联,与高尔基结识。1938年 流亡英国,并加入英国国籍。1941年到达巴西。这位充满博爱精神的 大师眼见战火纷飞,人类彼此互相残杀,最终对人类前途悲观失望, 1942年2月与妻子一起在里约热内卢附近的佩特罗波利斯自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