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和抑郁
冠心病合并抑郁障碍的研究进展

冠心病合并抑郁障碍的研究进展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通常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状动脉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心肌梗塞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而抑郁障碍则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患者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丧失、自我否定等症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中合并抑郁障碍的情况较为常见,而且这种合并症状会对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针对冠心病合并抑郁障碍的研究也逐渐受到关注。
一、冠心病合并抑郁障碍的发病情况冠心病合并抑郁障碍的发病率相对较高,据研究显示,冠心病患者中合并抑郁障碍的比例可以达到20%-40%左右。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合并抑郁障碍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
冠心病合并抑郁障碍的发病情况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物学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等。
抑郁障碍会增加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加重疾病的严重程度,延长住院时间和增加医疗费用。
目前,关于冠心病合并抑郁障碍的原因及机制还存在许多争议和不确定性。
一方面,冠心病患者的生理病理状态本身就会对大脑功能产生影响,导致抑郁障碍的发生。
心理社会因素,如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应对方式,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变等,也会对抑郁障碍的发生产生影响。
冠心病合并抑郁障碍的发生还可能与免疫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异常活化等因素有关。
冠心病合并抑郁障碍的临床表现与单纯的冠心病或抑郁障碍有所不同。
这类患者通常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易激惹、睡眠障碍等抑郁症状,同时还伴随有体力活动耐受力下降、疼痛感受增加等冠心病的症状。
这些症状的存在会加重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并可能导致不良的预后结果。
针对冠心病合并抑郁障碍的治疗策略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两种方式。
药物治疗可以选择抗抑郁药物,如SSRI类药物,来缓解抑郁症状。
也可以选择治疗冠心病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药物等来控制冠心病的症状。
心理干预也是治疗的重要手段,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支持等,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焦虑、恢复自信,改善心理状态。
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影响因素分析

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影响因素分析冠心病是一种心血管疾病,患者通常面临着身体疼痛、生活质量下降和生活方式改变等压力,这些压力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情绪。
本文将探讨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影响因素分析。
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普遍存在焦虑和抑郁情绪。
焦虑是一种对未来担忧和紧张的情绪,而抑郁是一种对现实感到无望和沮丧的情绪。
这两种情绪常常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给患者带来了更大的痛苦和困扰。
影响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因素有很多,首先是疾病本身的因素。
冠心病是一种长期慢性病,患者需要接受长期的治疗和管理,这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冠心病患者往往需要改变饮食、戒烟限酒、增加运动等,这些生活方式的改变也会给患者带来困扰和挑战。
社会环境的因素也对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一定影响。
社会支持是人们应对压力的重要资源,但是冠心病患者往往面临着社会支持的减少。
家庭成员和朋友可能无法理解他们的困境和需求,这使得患者感到孤独和无助,进而加重了他们的焦虑抑郁情绪。
心理因素也是影响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重要因素。
冠心病患者往往会出现对生活质量的担忧,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会影响工作和生活。
他们可能会担心疾病的发展,担心患上其他疾病,这些担忧增加了他们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性别和年龄也是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更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
年龄也是影响因素之一,中老年患者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
冠心病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其影响因素包括疾病本身的因素、社会环境的因素、心理因素以及性别和年龄。
对于这些因素,医生和家属需要给予患者关怀和支持,帮助他们应对焦虑抑郁情绪,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影响因素分析

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影响因素分析冠心病是一种心脏血管疾病,其特点是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不足,导致心肌缺血和缺氧。
冠心病患者常常伴有焦虑抑郁情绪,这不仅会加重疾病的症状,还会对治疗和康复造成负面影响。
本文将分析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其影响因素。
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有多方面。
冠心病本身的生理特点就容易引起患者的心理压力。
心肌缺血和缺氧会导致疼痛和心悸等不适感,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和焦虑情绪随之产生。
冠心病患者常常需要长期服用药物,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较为漫长,这也会给患者带来抑郁情绪。
冠心病患者可能面临健康状况的改变和生活方式的调整,这些变化也会引起患者的不安和烦恼。
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很多。
个人心理因素是决定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些患者可能本身就存在焦虑抑郁倾向,他们在面对疾病时容易产生过度担忧和悲观情绪。
个人社会支持系统的好坏也会对患者的情绪产生重要的影响。
如果患者得到家人、朋友和医疗团队的支持,他们的焦虑抑郁情绪可能较为缓解。
而如果患者孤立无援,缺乏应有的社会支持,他们的抑郁情绪可能会加重。
患者的经济状况和文化背景也可能对其情绪产生影响。
经济条件较好的患者可能更容易获得良好的医疗保健资源和社会支持,从而减缓其焦虑抑郁情绪。
而文化背景的不同也会影响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情绪体验。
为了帮助冠心病患者减轻焦虑抑郁情绪,医疗团队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非常重要。
医务人员可以向患者解释疾病的特点和治疗过程,以减少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和焦虑。
患者的家人和朋友也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
他们可以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面对困难和挑战。
患者可以通过参加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来缓解焦虑抑郁情绪。
心理专业人士会与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认知重构,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强抗压能力。
患者自身也需要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
适度的运动、合理的饮食和良好的睡眠习惯都有助于减轻焦虑抑郁情绪。
冠心病患者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冠心病患者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在身体上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心理问题的困扰。
本文将探讨冠心病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焦虑和恐惧冠心病患者常常感到焦虑和恐惧。
他们担心心脏病发作,担心生活会受到限制,甚至担心死亡。
这种焦虑和恐惧会加重病情,并对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解决方法:1. 接受心理辅导:冠心病患者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通过谈话来缓解焦虑和恐惧。
2. 寻找支持:与其他冠心病患者或支持团体保持联系,分享彼此的经历和情感,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
3. 学习放松技巧:学习冥想、呼吸练习等放松技巧,有助于减轻焦虑和恐惧情绪。
二、悲观和绝望由于冠心病的不可逆转性质,患者可能会感到悲观和绝望。
他们认为自己的生活将永远受到限制,无法享受正常的生活。
解决方法:1. 积极心态:培养积极的心态,相信生活中依然有美好的事物和经历等待自己去发现和体验。
2. 认识病情:了解冠心病的发展规律,知道预防和治疗的方法,这样能够更好地应对并控制病情。
3. 寻求帮助:如有必要,可以咨询心理咨询师或参加相关的心理康复课程,获取专业的帮助和支持。
三、自卑和失落冠心病患者可能因为生活能力的下降,感到自卑和失落。
他们觉得自己变得无能、减少了社会参与度,这种心理问题会对康复和治疗产生消极影响。
解决方法:1. 重新定位自我:冠心病并不意味着一个人的全部。
患者需要寻找自己在其他领域的价值和能力,并重新定位自己的身份和角色。
2. 寻找新的兴趣爱好:通过培养新的兴趣爱好,如阅读、绘画、音乐等,让自己在不同的领域找到快乐和成就感。
3. 参与社区活动:积极参与社区中的志愿者工作或其他有意义的活动,增加社交互动,重建自信与自尊。
四、抑郁和孤独冠心病患者常常感到抑郁和孤独。
他们可能会因为生活上的限制而感到无助和无望,缺少与他人的情感支持和交流。
解决方法:1. 保持社交联系:积极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寻找和他们的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33页健康知识冠心病与抑郁焦虑的认知临床诊疗指南培训PPT课件

抗焦虑药物主要包括苯二氮卓类药物和β受体阻滞剂等,它们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症状,如心悸、紧张和恐慌发作。然而,这些药物可能会产生依赖性,因此在使用时需要严格控制剂量和疗程,避免长期使用。
抗焦虑药物的使用
药物治疗的副作用
药物治疗虽然有效,但也可能伴随着一些副作用,如胃肠道不适、头痛、失眠、性功能障碍等。医生会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并在必要时调整药物种类或剂量。
评估者应接受专业的培训,以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培训内容应包括评估工具的使用方法、结果解读等。
在评估过程中,评估者应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确保患者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评估者应确保评估过程的标准化和评估结果的准确性,避免主观偏误,确保评估结果能够真实反映患者的症状。
03
社会心理因素的作用
冠心病基础知识教育
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疾病基础知识教育,帮助他们了解冠心病的病因、症状、治疗和预防方法,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心理调适与放松技巧
教授患者心理调适和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以减轻心理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抑郁焦虑知识教育
教育患者识别和了解抑郁焦虑的症状,提高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减少对心理障碍的误解和污名化。
对于重度异常的患者,应立即启动药物治疗,并考虑住院治疗,同时进行深入的心理治疗和全方位的社会支持。
评估结果的干预策略
03
抗抑郁药物的选择
在选择抗抑郁药物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病史以及药物的副作用进行综合评估。常用的抗抑郁药物包括SSRI类(选择性5-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和SNRI类(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这些药物能够帮助调整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平衡,改善抑郁情绪。
情绪调节策略
冠心病与抑郁症的相关性探讨

研 究证 实 , 抑 郁 症 患 者 的 HPA 轴 功 能 亢 进 , 进而 引起促 肾上腺 皮 质 激 素释 放 激 素 ( CRF) 、 皮 质 醇 以
活方式 的不 同 、 缺 乏统 一 规 范 的诊 断标 准 及 研究 者 水 平不 同等有 关 。
2 冠 心 病 与 抑 郁 症 可 能 的 共 同发 病 机 制 2 . 1 下 丘 脑 ~垂 体 一 肾上 腺 素 ( HP A) 轴 功 能亢进
郁 症 的 病 因学 理 论 可 能 有 以 下 三 种 : 认 知理论 、 行 为
作 一综 述 。 1 冠 心病伴 发抑郁 症 的流 行病学 现状
冠 心病伴 发抑 郁 症 已逐 步 为 医学界 所 认 识 , 但 其 发 病 率 国 内 外 研 究 颇 不 一 致 。 Le s p e r a n c e [ 。 报 道 , 不 稳 定 心 绞 痛 住 院 患 者 中 抑 郁 症 患 病 率 为 4 1 ; 雍 生满 等| 3 报道 , 住 院 冠 心 病 患 者 抑 郁 症 发 生 率为 3 2 . 9 , 明显 高 于一 般 人 群 ( 一般 人 群抑 郁 症 发 生率 4 ~7 ) 。I NTERHEART 研 究 进 一 步 验 证 了冠 心 病 与 抑 郁 症 之 间 的 关 系 [ 4 ] , 结 果 发 现抑 郁 是 冠 心 病 发 病 的 独 立 危 险 因 素 。其 发 病 率 差 异 较 大
及去 甲肾上 腺素 等儿 茶 酚 胺 类 物质 浓 度 增 高 , 下 丘 脑 释 放 cRF也 会 引 起 皮 质 激 素 水 平 的 增 高 , 因此激 发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等 心 脏 疾 病 。oTTE 等 [ 5 ] 指 出抑郁
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影响因素分析

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影响因素分析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指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心肌缺血、病变和坏死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
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影响人类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
得了冠心病后,患者不仅要面临心脏疾病本身带来的痛苦和不适,还需要长期进行医疗卫生管理和生活方式改变,这对精神健康的要求也很高。
因此,冠心病患者常常会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一、焦虑抑郁情绪的表现(一)焦虑情绪焦虑情绪是指不安、担忧、不安分、烦躁、紧张等负面心理状态,通常伴随着生理不适,如心慌、出汗、呼吸急促等。
冠心病患者在发病初期或发作期间更容易出现这种情绪。
同时,长期的药物治疗、疼痛、精神压力等因素也会导致冠心病患者出现焦虑情绪。
(二)抑郁情绪抑郁情绪是指患者情绪低沉、失去乐趣、消极悲观、自我否定等负面状态。
当抑郁情绪严重时会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冠心病患者由于生理状况的特殊性,经常会出现抑郁情绪。
其与心脏事件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一)生理因素冠心病是一种预后不良的疾病,严重的心肌缺血缺氧会对人体的心理状态造成影响。
同时,长期使用镇静剂、抗抑郁药等药物也会影响患者的精神状态。
冠心病患者常常会因害怕疾病的加重、恐惧心脏事件的发生,从而出现焦虑抑郁情绪。
加之,当他们长期处于一种生活模式中,不能摆脱自我猜疑、心理压力、不良情感等心理因素,焦虑抑郁情绪更易出现。
(三)社会因素冠心病患者的社会支持网络、家庭环境等也会影响他们的心理状态。
对于没有家庭支持、孤独、处于不良社会环境中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更为常见。
(一)保持积极心态冠心病患者应该通过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尽量克服恐惧和焦虑,乐观看待病情和治疗,保持心理稳定。
(二)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冠心病患者应积极参加亲友聚会、体育锻炼或社区活动,扩大社交圈,增加社会支持网络。
(三)进行身体锻炼适当的运动有助于调整情绪、降低疾病风险,同时也有益于缓解焦虑抑郁情绪。
社会心理因素对冠心病的影响

社会心理因素对冠心病的影响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以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为主要症状。
除了生物学和生活方式因素外,社会心理因素也被认为与冠心病有密切关联。
本文将探讨社会心理因素对冠心病的影响。
1. 压力与冠心病:压力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一个因素,它对心血管健康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长期处于高压力环境下的人群更容易患上冠心病。
压力可能导致生活方式不健康,包括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等,这些行为习惯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压力还会导致心脏病的生理反应,如血压升高和心脏负荷增加等,进一步加速冠心病的发展。
2. 忧虑、焦虑与冠心病:忧虑和焦虑是常见的心理问题,它们也与冠心病有关。
研究表明,焦虑等心理状况与冠心病风险增加有关。
焦虑可能导致心脏负荷增加,血压升高,加速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等,最终导致冠心病的发生。
焦虑还可能导致生活方式不健康,如吸烟、饮酒过量等,进一步加剧冠心病的风险。
3. 抑郁与冠心病:抑郁是一种情绪障碍,它同样与冠心病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抑郁与冠心病患病率、死亡率有显著正相关。
抑郁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炎症反应增加、心脏功能异常等生理变化,增加冠心病的风险。
抑郁还影响患者生活方式,如久坐、缺乏锻炼等,进一步增加冠心病的发生率。
4. 社会支持与冠心病:社会支持是指来自家人、朋友和社会网络的情感、信息和物质支持。
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对心脏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适度的社会支持可以缓解压力、减轻焦虑和抑郁,提高心血管健康水平,降低冠心病风险。
研究表明,缺乏社会支持的人更容易患上冠心病。
研究还发现,社会支持和冠心病的关系可能受到性别的影响,女性对社会支持的依赖更大。
社会心理因素对冠心病的影响不可忽视。
压力、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状态以及缺乏社会支持都与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
为了预防冠心病,除了注意生物学和生活方式因素外,也需要关注社会心理因素,在日常生活中积极管理压力、控制焦虑和抑郁,同时寻求社会支持,以保持心血管健康。
心理护理对冠心病合并抑郁的影响

心理护理对冠心病合并抑郁的影响【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心理护理对冠心病合并抑郁的影响。
首先介绍了心理护理在冠心病和抑郁症中的作用机制。
接着详细分析了心理护理在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中的应用,包括具体措施和效果评价。
通过对相关研究的综合分析,强调了心理护理在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中的重要性,并提出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本文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强调心理护理在冠心病合并抑郁患者中的重要性,为提高治疗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冠心病、抑郁、心理护理、合并、影响、作用、应用、措施、效果评价、重要性、发展方向、结论、展望。
1. 引言1.1 概述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通常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导致心肌缺血甚至坏死。
抑郁症则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患者常伴有情绪低落、失眠、食欲改变等症状。
冠心病患者往往面临着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而抑郁症的合并则会加重病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本文旨在探讨心理护理在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中的作用和意义,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通过系统性的分析和总结,希望为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和完善奠定基础,提升对冠心病合并抑郁患者的综合护理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和预后效果。
1.2 研究背景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合并抑郁的比例较高,达到30%左右。
抑郁症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生理症状,还会影响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治疗依从性。
对冠心病合并抑郁的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心理护理通过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干预和支持,可以帮助他们有效应对疾病带来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心理护理的目的在于通过心理疏导、心理支持等措施,帮助患者正面应对疾病,提高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从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整体生活质量。
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理护理对冠心病合并抑郁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冠心病患者的综合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3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心理护理对冠心病合并抑郁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心理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作用机制,探讨其对心理状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为了解心理护理在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社会心理因素对冠心病的影响

社会心理因素对冠心病的影响冠心病是一种心脏疾病,它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发,可导致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和猝死。
除了遗传和生物学因素,社会心理因素也是冠心病发病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
因此,本文将探讨社会心理因素对冠心病的影响。
社会心理因素包括压力、焦虑、抑郁、孤独和敌对等。
这些因素对人们的心理和身体健康产生影响,可能导致身体上的疾病,如冠心病。
研究表明,神经内分泌激素和肾上腺素的释放可以被压力和焦虑激活。
这些生物学反应可以引起心律不齐和心肌缺血,使冠状动脉痉挛和斑块破裂风险增加。
此外,长期的抑郁和孤独等情绪问题也可能导致冠心病的发生。
一些研究发现,抑郁症状可能会导致炎症反应的加强,从而加速斑块的形成和动脉硬化。
另外,孤独和社交隔离也可能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
敌对是另一个可能增加冠心病发病风险的社会心理因素。
敌对的个体可能会采用不健康的行为方式以及减少运动和采取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从而导致高血压和高胆固醇等风险因素的增加。
研究指出,敌对的个体患心脏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更高。
此外,研究表明,在同样的风险因素下,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冠心病的发病率不同。
例如,低收入、低教育和住在贫困社区的人们易感冒病的风险增加,更可能暴露在不健康的环境中。
同时,缺乏社交支持和社会经济地位低下也可能会导致心理不稳定和不良的生活方式选择,例如吸烟和缺乏运动等,这些行为习惯可能增加冠心病的风险。
因此,社会心理因素与冠心病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
理解这些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可以更好地设计和实施针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干预。
针对这些因素的干预措施有很多,例如情感治疗、心理咨询、锻炼、恢复社交网络以及改善生活环境等。
这些措施可以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影响因素分析

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影响因素分析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导致许多病人出现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问题。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300名冠心病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探讨了其可能的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当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和强度增加、治疗时间加长,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也随之增强;另外,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和心理健康状况等因素也与患者的情绪问题有一定的相关性。
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医生可以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帮助患者稳定情绪、积极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Introduction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
据调查显示,我国冠心病患者已达4000万以上,其心理和情感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焦虑和抑郁常常是冠心病患者的常见症状,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和预后。
因此,了解冠心病患者的情绪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Materials and methods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西安某医院300名冠心病患者进行了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疾病情况、心理健康状况、焦虑和抑郁情绪等方面。
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包括频数分析、卡方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
Results1. 患者情绪问题的分布情况在所调查的300名冠心病患者中,有60%存在焦虑问题,50%存在抑郁问题,其中有20%同时存在焦虑和抑郁。
(1)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和强度增加,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也随之增强,两者呈正相关关系,P<0.05。
(1)年龄和情绪问题之间存在相关性,青年和老年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都较为明显,P<0.05。
冠心病患者普遍存在焦虑和抑郁问题,与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和强度、治疗时间、年龄、性别、BMI和心理健康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
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医生可以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如药物治疗、心理疏导等,帮助患者稳定情绪、积极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影响因素分析

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影响因素分析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本文旨在分析影响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因素。
一、疾病因素
冠心病本身就会给患者带来痛苦和不安全感,存在不良症状(如胸痛、气短、乏力)时更容易引发患者的负面情绪。
心理因素也会对疾病的发展产生影响。
二、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是影响冠心病患者情绪的一个重要因素。
家庭和社会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对疾病的发展和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很大的影响。
患者的婚姻状况、家庭稳定性、亲属是否患有类似的疾病、经济状况、医疗保障等因素均会对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况产生影响。
三、个人因素
个人因素对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况也有很大的影响。
性别、年龄、学历、职业等因素均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
女性、老年人、文化水平低的患者、解决问题能力较差的患者等也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
四、治疗因素
治疗因素也是影响冠心病患者情绪的一个重要因素。
治疗方案、治疗过程、药物不良反应等因素均会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
五、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在冠心病患者的情绪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焦虑、抑郁、人格特征等均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息息相关。
心理治疗和行为干预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减缓焦虑、抑郁等的负面情绪。
综上所述,影响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因素包括疾病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因素、治疗因素和心理因素。
医生和患者应共同努力,通过精神治疗、药物治疗等多方面手段来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康复水平和生活质量。
黛力新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

黛力新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我们需要了解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的疾病特点。
冠心病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胸痛、心悸、气短等症状。
而焦虑抑郁障碍则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情绪障碍,患者表现为焦虑、抑郁、情绪波动等症状。
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常常由于心脏疾病的持续疼痛和对疾病的恐惧而导致情绪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了解黛力新在临床上的疗效,我们对一组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进行了一项临床研究。
选取了50例确诊为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黛力新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治疗周期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变化和心理评估指标。
研究结果显示,经过3个月的治疗,治疗组患者的冠心病症状显著改善,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心功能提高,体力活动耐受性增加。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得到明显缓解,焦虑抑郁评分明显降低,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和药物耐受性良好,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综合以上临床研究结果可以得出结论,黛力新在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它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心血管症状,减轻疼痛,还能够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促进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黛力新还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在临床中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关于黛力新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还相对较少,一些研究结果仍需进一步验证和完善。
每个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不尽相同,临床治疗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冠心病患者应该如何进行心理疏导

冠心病患者应该如何进行心理疏导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除了生理上的治疗,心理疏导对于冠心病患者的康复同样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冠心病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
一、冠心病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1、焦虑和恐惧得知自己患有冠心病后,患者往往会对疾病的发展、治疗效果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感到焦虑和恐惧。
他们可能会担心病情突然恶化,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甚至危及生命。
2、抑郁长期的疾病折磨、治疗带来的经济负担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都可能导致冠心病患者出现抑郁情绪。
患者可能会感到情绪低落、失去兴趣、自责自罪,严重时甚至会产生自杀的念头。
3、否认和逃避有些患者在确诊后,不愿意接受现实,采取否认和逃避的态度。
他们可能拒绝治疗,或者不遵守医生的建议,从而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
4、依赖和无助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会过度依赖医生和家人,感到自己无能为力,缺乏自主控制疾病的信心。
二、心理疏导的重要性1、改善心理状态通过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减轻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应对疾病的能力。
2、促进身体康复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治疗效果,促进身体的康复。
3、提高生活质量心理疏导能够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疾病,重新适应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三、心理疏导的方法1、健康教育向患者详细介绍冠心病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和预后,让患者对疾病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减轻因未知而产生的恐惧和焦虑。
可以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举办健康讲座、观看视频等方式进行。
2、心理支持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和温暖。
倾听患者的倾诉,理解他们的感受,鼓励他们表达内心的情绪。
家属和朋友也要多陪伴患者,给予他们精神上的鼓励和安慰。
3、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认知和行为方式。
例如,纠正患者对疾病的过度担忧和恐惧,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疾病观;指导患者通过放松训练、深呼吸、冥想等方式缓解紧张情绪;鼓励患者积极参加社交活动和体育锻炼,转移注意力,改善心情。
冠心病合并抑郁障碍的研究进展

冠心病合并抑郁障碍的研究进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冠心病是一种心脏病,患者出现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症状,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而抑郁障碍则是心理疾病中的一种,患者会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自责、自卑等症状,亦对患者的身心造成较大的负担。
近年来,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更容易出现抑郁障碍,这种情况被称为冠心病合并抑郁障碍,也称为心身综合征。
本文将介绍冠心病合并抑郁障碍的研究进展,探讨其中的机制和治疗方法。
目前,冠心病合并抑郁障碍的机制还没有完全明确。
一些研究者认为,冠心病和抑郁障碍的发生机制有相似之处,且双方之间可能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
具体来说,以下是可能的机制:1. 神经内分泌因素。
冠心病和抑郁障碍都与生物钟紊乱相关,可能和褪黑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及其受体有关。
2. 免疫因素。
冠心病和抑郁障碍的发生都与免疫系统有关,可能由于细胞因子和炎症反应的调节失衡导致。
3. 行为因素。
冠心病患者常常因为身体病痛而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交往,这种孤立和缺乏支持可能导致他们出现抑郁障碍。
4. 心理因素。
心理创伤、焦虑和压力等情绪因素可能导致冠心病合并抑郁障碍。
治疗方法针对冠心病合并抑郁障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
抗抑郁药物、抗焦虑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可能对冠心病合并抑郁障碍的治疗有一定帮助。
2. 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艺术治疗、社交技能训练等非药物治疗方法,对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也有一定的效果。
3. 运动治疗。
适度的体育锻炼可提高心肺功能,改善心理状态,有助于预防和控制冠心病和抑郁障碍。
4. 社会支持。
家庭和社区的支持、医疗人员的关注和支持,也有助于患者排除孤独和沮丧情绪,降低患病和死亡风险。
outlook冠心病合并抑郁障碍的危害不容小觑,它不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更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高公众的心理健康意识,并适时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支持和治疗,以期能够降低冠心病合并抑郁障碍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心理因素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

心理因素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堵塞导致心肌缺血的一种心血管疾病。
除了生活方式和遗传等传统危险因素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在冠心病的发病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心理因素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并分析其机制。
一、压力与冠心病压力是现代生活中的常见问题,而长期承受高压力环境则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研究发现,长期受到压力刺激的个体更容易患上冠心病。
压力会导致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增加体内儿茶酚胺和皮质醇的分泌,进而使血压升高、心率增快、脂肪代谢紊乱等,最终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二、焦虑与冠心病焦虑是一种常见的情绪反应,但长期的焦虑状态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焦虑患者常伴有心理紧张、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生理反应,这些生理变化会增加冠心病的风险。
研究还发现,焦虑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呈现正相关,即焦虑程度越高,患冠心病的风险越大。
三、抑郁与冠心病抑郁是一种心境低落、情绪消沉的心理状态。
研究表明,抑郁与冠心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
抑郁会引起自主神经、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改变,从而导致心血管系统功能异常。
此外,抑郁还会导致冠状动脉痉挛、血小板聚集增加等,增加冠心病的风险。
四、应对方式对冠心病的影响应对方式是一个人在面对生活事件和压力时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反应。
一种健康的应对方式对预防冠心病至关重要。
积极的应对方式,如寻求社会支持、积极应对压力等,可减轻压力对心血管系统的负面影响,降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相反,消极的应对方式,如逃避问题、自我抱怨等,会加剧心理压力,增加冠心病的发生概率。
五、心理干预对冠心病的影响心理干预是一种通过改善个体心态和行为,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法。
心理干预在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应激管理等干预手段,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冠心病的发作率和死亡率。
六、心身医学模式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心身医学模式强调身心健康的整体性,将心理因素与生理机制结合起来,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
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影响因素分析

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影响因素分析冠心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常常伴有焦虑抑郁情绪。
本文拟就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表现包括焦虑、无助感、孤独、失去兴趣等。
这些情绪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还会加重冠心病的病情,增加再发和死亡的风险。
焦虑抑郁情绪与心理因素以及生理因素密切相关。
导致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有多个方面。
首先是冠心病本身的病情和症状。
冠心病的发作会造成剧烈的胸痛和气短等不适,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
其次是治疗过程中的疼痛和副作用。
冠心病患者长期接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这些治疗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疼痛和副作用,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焦虑感。
冠心病患者的社会支持和家庭关系也会影响其焦虑抑郁情绪。
患者如若得不到有效的社会支持和家庭关心,会感到孤立和失落,增加抑郁情绪的发生。
冠心病患者还常常伴有其他慢性疾病,这些疾病的存在会增加患者的身体负担和焦虑感。
要解决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首先需要加强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以提高医生对患者心理健康的关注度。
医生需要对患者的心理健康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患者需要得到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家人和朋友应该理解和关心患者的情绪变化,并提供积极的支持和鼓励。
患者本人也需要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和支持,通过心理辅导缓解焦虑抑郁情绪。
患者应加强自我管理,积极参与康复训练和生活方式的调整,以提高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水平。
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与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密切相关。
要解决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医生、家庭和社会都需要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关爱。
患者本人也要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和自我管理,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冠心病的心理影响

冠心病的心理影响冠心病,即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了许多人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除了身体上的影响外,冠心病还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冠心病对患者心理的影响,并提供一些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法。
1. 亚健康心理状态冠心病患者往往会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
首先,他们对于疾病的恐惧和不确定性会导致焦虑情绪的产生。
其次,症状的持续出现可能会使他们对生活的信心产生动摇,使得抑郁情绪进一步加重。
此外,冠心病的发作可能给患者带来极度的恐惧,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甚至会产生死亡的念头。
2. 自我认同和自尊感的降低冠心病的患者往往需要经历许多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例如体力减退、强烈的疼痛感、不适应药物等。
这些变化会对患者的自我认同和自尊感产生负面影响。
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变得脆弱和无能,失去与他人平等相处的能力,进而对自己的价值产生怀疑。
3. 生活质量下降冠心病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还对他们的生活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
患者可能需要调整饮食结构、限制体力活动,避免诱发症状的发作,这限制了他们的生活范围和活动能力。
长期以往,患者可能感到生活乏味和无聊,失去了对生活的兴趣,进一步加重了心理负担。
4. 家庭和社交关系的受损冠心病的患者面临着家庭和社交关系的变化和压力。
他们可能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照顾,而对方可能无法充分理解或承担相应的责任。
这种关系的变化可能导致纠纷和不和谐,增加了患者的精神压力。
此外,为了避免诱发症状的发作,患者可能需要减少外出和参与社交活动,限制了与他人的交流,导致社交关系的疏远。
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法:1. 心理咨询和支持冠心病患者应该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倾诉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困惑,寻求有效的情绪管理和应对策略。
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患者可以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等方式,改变不健康的思维模式,增强对疾病的适应能力。
冠心病的心理干预与心理治疗方法

冠心病的心理干预与心理治疗方法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干预外,心理干预与心理治疗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针对冠心病患者的心理问题,提供适当的心理干预与心理治疗方法,可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改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一、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是指通过改变患者的不合理认知和行为方式,来消除或缓解心理问题的治疗方法。
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抑郁、恐惧等。
在认知方面,心理治疗师可以帮助患者识别其不合理的认知,例如过度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对疾病发展的过度悲观等。
通过认知重构、自我反思等技巧,患者能够逐渐调整心态,减少不必要的担忧。
在行为方面,心理治疗师可以引导患者改变不健康的行为习惯,如控制饮食、规律运动等。
通过行为冲突、替代行为等技巧,患者能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更好地管理冠心病。
二、心理支持与咨询为冠心病患者提供心理支持与咨询是一种常见而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
冠心病的诊断经常给患者带来不安与恐惧,而一对一的心理支持与咨询可以帮助患者宣泄情绪、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
心理支持与咨询的过程中,心理治疗师应该倾听患者的心声,理解他们的痛苦与困惑,并给予积极的回应与建议。
同时,提供准确的医学知识和冠心病的相关信息,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疾病,从而减少对自身健康的过度担忧。
三、应激管理与放松训练冠心病患者常常面临持续性的生活压力,如工作压力、家庭关系、经济困难等,这些应激因素可能加重疾病的进展并对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应激管理与放松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应对压力,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应激管理包括调整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学习合理的时间管理与压力管理技巧。
心理治疗师可以引导患者制定个人目标,调整生活习惯,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放松训练包括深呼吸、肌肉松弛法、冥想等,这些技巧有助于缓解心理紧张与焦虑,促进身心的放松与平衡。
四、家庭治疗与辅助治疗冠心病不仅影响患者本人,也对其家庭成员造成了困扰与压力。
冠心病伴发抑郁障碍的诊断与评估_叶瑞繁-PPT精品文档

痛苦的情感体验
• • • • • 抑郁情绪 焦虑 激越 易激惹 情绪波动
正常能力的受损
• • • • • 快感丧失 兴趣丧失 精力丧失 迟滞 思考能力下降/注意受损
躯体症状
• 食欲/体重下降 • 睡眠障碍 • 性欲缺乏
思维内容障碍
• • • • • • 认知异常 自罪观念和自罪感 无价值感和自我贬低 疑病 无望一厌世感 妄想
抑郁症与冠心病的流行病学关系
• 另一方面,在冠心病患者中抑郁症的发生率显 著高于普通人群,与健康人相比,冠心病患者 患有抑郁症的相对危险系数为1.76-2.38。普通 人群中抑郁征的发生率为4%~7%,而冠心病、 尤其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其发生率高 达14%~47% •
抑郁症影响冠心病的可能机制
重度抑郁发作
• 必须符合一般标准,满足所有3个典型症状, 5个附加症状(共计至少8个症状),其中某些症 状应达到严重的程度 • 病人通常处在相当痛苦之中,明显的激越或 迟滞可能妨碍他们描述症状的能力。病人几 乎不可能继续进行社交、工作或家务活动。 在极严重病例,自杀的危险显而易见
DSM—Ⅳ
• Symptoms of depression__Class A:
抑郁障碍常用自评筛查量表
ICD-10诊断标准
• 一般标准
• 抑郁发作持续至少2周 • 在病人既往生活中,不存在足以符合轻躁 狂或躁狂标准的轻躁狂或躁狂症状 • 除外精神活性物质使用或任何器质性精神 障碍所致
ICD-10诊断标准
• 典型症状
• 个人的抑郁心境达到明显不正常的程度, 而且在每日的大部分时间和几乎每日都存 在抑郁心境,基本不受环境影响,并且持 续存在至少2周 • 对通常快乐的活动丧失兴趣或快乐感 • 精力下降或易疲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机制
多不饱和omega-3游离脂肪酸代谢:DHA减 少白介素1(IL一1)、IL一4、肿瘤坏死因子 或细菌内毒素刺激后的血管内皮细胞黏附 分子1(VCAM一1)、E-选择素、细胞间黏附 分子1(ICAM-1)、IL一6和IL一8在内皮细胞 表面的表达。这些现象伴随着VCAM-1信使 RNA 的减少。 ApoE基因(载脂蛋白基因)。
炎症因子机制
炎症症患者体内促炎因子引 起的免疫紊乱可引起冠心病。 目前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在:IL-1,IL-2, IL6,TNF(肿瘤坏死因子),CRP。而这些炎症因子 水平的升高已经证实与心衰、冠心病、心梗相关。 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病因,而动脉粥样硬化 本身实际上是一个慢性低水平的炎症反应。炎症 因子的升高可引起食欲减退、疲劳、情感淡漠、 回避社交,这些症状正是抑郁症的主要症状。
患者,抑郁症状较多。
首次入院时无抑郁症状的心肌梗塞患者,他们的
抑郁反应短暂或不明确,仅仅是针对住院的反应
而不是对心肌梗塞本身。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炎症和感染
发病机制--动脉粥样硬化(AS)
1.Ox-LDL损坏血管壁的 内皮细胞,并且让内皮 细胞间隙变大;
2.Ox-LDL刺激单核细胞 游走进入血管壁; 3.OX-LDL被巨噬细胞以 及血管的平滑肌细胞的 吞噬,形成泡沫细胞; 4.Ox-LDL使上述两种泡 沫细胞坏死崩解,形成 糜粥样坏死物,粥样硬 化斑块形成。
20
20%
3%
抑郁与冠心病
Frasu等人入选(222)例心肌梗塞的患者,随访12 个月,观察心脏意外(包括不稳定心绞痛、再发心梗、 心脏停搏、致死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重性抑郁、抑郁症状及既往重性抑郁病史均与心脏意外显 著相关。 110例冠心病事件(30例为非致死性心梗,20例致死性心 梗,60例为心绞痛)。 重性抑郁患者发生冠心病事件危险性增加。
心肌梗塞前2年内有重大生活事件、入院前有心力交瘁及 疲劳感者,抑郁症状较严重 前驱期无躯体症状或对疾病持否定态度者抑郁症状较轻。
心肌梗塞患者合并抑郁的三种情况
急性心梗前患者就存在抑郁,抑郁可能是心肌梗
塞发生的病因之一,也可能是心肌梗塞的病因引 起心肌梗塞以外的另一种结果。
有心肌梗塞病史,因胸痛和怀疑心肌梗塞入院的
重性抑郁病人中半数1年后仍然有抑郁发作,
轻性病人中半数复发,半数发展为重性抑郁
冠心病患者的重性抑郁如不及时治疗将转向迁延,
而轻性抑郁则可能发展为重性抑郁
抑郁与冠心病
Levine:210位有明确心梗史患者(72位PTCA,65
位冠状动脉搭桥术,6个月随访。)
左室射血分数
狭窄血管的数目
通过活化,血小板分泌五羟色胺(5-HT),其作用 于5-HT受体促进血小板的聚集,引起动脉收缩。 研究证实抑郁症患者其5-HT受体明显增多,这就 改变了抑郁症患者体内的血小板的反应性及活化 程度。 血小板活化可促进血栓形成、动脉闭塞、以及血 管收缩。 血小板也具有某些"炎症细胞"的特性,其活化后释 放的某些炎症介质直接或间接参与AS的形成和发 展。
冠心病患者中抑郁症的发病率
不稳定型心绞痛 -4
15-20%
心力衰竭 -3
14-36%
心梗 -2
16-20% 15-23% 10% 20% 30% 40%
冠心病 -1
0%
发病率, %
1-Carney. 1995; Hance, 1996; Gonzalez, 1996; Sullivan, 1999; Connerney, 2001; 2-Schleifer, 1989; Ladwig, 1991; Frasure-Smith, 1995; Jiang, 2001; 3-Jiang, 2001; Koenig, 1998; Frasure-Smith, 1993; 4-Lesperance, 2000
非心血管疾病发病率
结论:抑郁和疾病的严重性可预测再入院的天数(焦
虑不能预测再入院的天数)。抑郁是预测冠心病患者 再入院天数一个重要指标。
抑郁与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患者发病前2、3周内39%有失眠主诉
重性抑郁占相当部分 未达到重性抑郁诊断标准抑郁症状也比无失眠者多3倍。
首发非致死性心肌梗塞的风险因子:过度疲劳、绝 望感、倦怠感、性欲丧失、激惹、睡眠障碍,这些 都是抑郁表现。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定义:由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栓 形成和冠状动脉痉挛等因素致急性冠脉供 血不足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损伤、坏死而 产生的一系列临床征象。
发病机制 斑块不稳定 血栓形成 冠状动脉痉挛
冠心病和抑郁症的关系
冠心病合并抑郁症内在的发病机制比较复 杂,炎症反应和(或)免疫紊乱、血管内皮损 害、血小板功能异常以及合并存在多种心 血管危险因素、内在的心理-行为-生物学机 制、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等,这些因素共同 存在、交互影响,关系复杂。
炎症因子机制
Tracey提出神经炎症反射的假说,刺激迷 走神经可以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以抵抗 体内的炎症反应。 Empana 等人发现调整了炎症因子的水平 后冠心病仍和抑郁症存在相关性。这提示 炎症反应不是冠心病和抑郁症相互作用的 的唯一机制。
血小板聚集功能异常和血管内皮功 能障碍
血小板活化
冠心病合并抑郁 心肌梗死后随访研究
合并抑郁的心梗后患者随后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平均相对危险度: 4.1 (范围, 2.3 - 7.5) 多数死亡风险发生在心梗后最初6个月 死亡危险似乎与抑郁严重度成正比 存在其他危险因素(如低左室射血分数)时, 即使轻度的抑郁 症状 (贝克抑郁报告单(BDI < 10))亦显著增加死亡危险
冠心病和抑郁症
背景
抑郁症和冠心病是重要的世界性公共卫生 问题。 冠心病是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随着全球化 进程的加速,心脑血管病已经在发展中国家 开始蔓延,成为世界第一位的死亡原因 。 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和哈佛大学的一 项联合研究表明,抑郁症已经成为中国第 二大疾病负担。
冠心病和抑郁症的关系
通过心理应激(减位心算和愤怒回忆)诱 导,发现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小板活 性明显增加,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活化 的标记CD41 (GP IIb/IIIa), CD62P (Pselectin),这两个标记的表达均明显增加。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精神病学杂志
Nicolas J. C. Stapelberg , David L. Neumann , David H. K. Shum ,Harry McConnell , Ian Hamilton-Craig
冠心病和抑郁症相互作用机制
行为学机制 基因学机制 免疫机制失调(炎症因子) 血小板聚集功能异常和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多不饱和omega-3游离脂肪酸缺乏 自主神经机制
行为学机制
行为学机制
抑郁症患者受其症状支配而出现一些不利 于心脏的行为,如活动减少、肥胖、饮食 不规律,自理能力下降、对心血管疾病治 疗依从性差、吸烟,这些都可加重冠心病。 肥胖、代谢综合征、感情上缺乏支持,心 梗后来自工作、社会、经济上的压力,可 以使患者抑郁症加重。
基因机制
基因机制
美国波士顿共入选1305位抑郁患者,7年随访
Ford:抑郁可能是抑郁首次发作后几十年内冠心病 发生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冠心病与抑郁
冠心病病人的抑郁症状可持续存在或频繁发作,
并与心血管病情进展和急性发作相伴。 Hance(200例)冠心病患者,17%现症重性抑 郁发作,另17%为现症轻性抑郁发作
25 未合并抑郁 合并抑郁 16.5% 15 10 6% 5 0 6个月 18 个月
Frasure-Smith N, et al. JAMA 1993;270:18191825. Frasure-Smith N, et al. Circulation 1995;91:9991005.
% 冠心病死亡率
血栓形成在冠心病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 用,其中主角是血小板的聚集。血小板和 中枢神经细胞有着相似的五羟色胺系统, 因此血小板的活化成为了目前研究冠心病 和抑郁症关系的重点。
血小板活化
Piletz等人研究提示抑郁症患者存在血小板的过度 活化,这种血小板的过度活化可能是抑郁症患者 易患缺血性心脏病、增加冠心病的死亡率的因素 之一。 抑郁障碍患者的血小板5-HT受体的数目较正常增 多,且5-HT引发血小板内的Ca离子浓度升高的能 力也较正常增强。Delisi等人观察到抑郁患者血小 板内钙离子对5-HT的反应性升高是抑郁症特有的, 细胞内Ca离子作为第二信使参与血小板的活化和 聚集。这可能是抑郁症患者存在血小板异常活化、 存在发生血栓性疾病潜在危险的机制之一。
(Depression and Heart Disease Review; Jiang et al, CNS Drugs, 2002 Ziegelstein et al, JAMA, 2001; Bush et al, Am J Cardiol, 2001)
心肌梗死患者病后6-18个月之间 合并/不合并抑郁的死亡率
A topographical map of the causal network of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抑郁症和冠心病相互作用的机制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