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长治县雄山常蒋煤业有限公司2018年度矿井生产能力核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山西长治县雄山常蒋煤业有限公司隶属于山西长治县雄山煤炭集团。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139条规定,委托我公司于2018年3月25日至 2018年4月9日对山西长治县雄山常蒋煤业有限公司进行2018年度矿井生产能力核定。

该矿采矿许可证由山西省国土资源厅颁发,证号为C1400002009111220044873,开采3#-15#煤,生产规模为60万t/a,有效期限为2012年9月7日至2022年9月7日。

安全生产许可证由山西省煤矿安全监察局颁发,编号为(晋)MK安许证字〔2016〕X212,设计生产能力为60万t/a,许可范围为开采3#煤层,有效期限为2016年7月15日至2019年7月14日。

营业执照由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140000583345413J,营业期限为2011年10月27日至2031年10月27日。

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证由山西省煤炭工业厅颁发,有效期限为2016年03月25日至2019年03月25日。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公告[2016]622号载明公告生产能力为60万t/a。

现该矿有健全的生产、技术、安全管理机构及满足工作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有较完善的生产、技术、安全管理制度,各安全、生产系统完善,运行正常,生产布局合理,技术装备符合规定,有完备设计、图纸等资料,具备矿井生产能力核定条件。

核定主要依据:
1、《煤炭法》、《安全生产法》、《矿产资源法》、《矿山安
全法》等有关法律;
2、《煤矿安全规程》(2016版);
3、《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15);
4、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和核定标准的通知(安监总煤行〔2014〕61号);
5、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证;
6、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公告[2016]622号;
7、《山西长治县雄山常蒋煤业有限公司建井地质报告》及批复(长县雄集团字[2017]第76号);
8、山西省煤炭地质水文勘察研究院编制的《山西长治县雄山常蒋煤业有限公司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及批复(长县雄集字〔2017〕第171号);
9、山西省煤炭地质水文勘察研究院编制《山西长治县雄山常蒋煤业有限公司煤矿防治水分区管理论证报告》及批复(长县雄集字〔2017〕第275号);
10、山西长治县雄山常蒋煤业有限公司编制的《山西长治县雄山常蒋煤业有限公司2017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
11、矿井提供的2018年3月相关图纸、资料等;
12、其它法律、法规、规定和技术标准;
13、采用或参考了已公布或批准的生产技术指标、现场实测和合
法检测机构的测试数据。

第一章煤矿基本情况
第一节自然属性
一、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交通条件
(一)地理位置:山西长治县雄山常蒋煤业有限公司位于长治县县城南约9km处,行政区划隶属长治县八义镇常蒋村管辖。

井田地理坐标为东经113°02′29″~113°03′30″,北纬35°57′59″~35°59′33″。

(二)地形地貌:井田位于太行山脉中段西侧、长治盆地东南部边缘。

井田中部及南部有基岩出露,松散层分布也较为广泛,受剥蚀后形成众多黄土陡坎及沟壑。

地貌类型划分为低山丘陵地带。

井田内沟谷纵横,山梁绵延,沟深坡陡,地形较复杂。

总的地势为中东部高,南、北、西三面低;地形最高点位于井田中南部的山梁,海拨高程1178.7m,地形最低点位于井田西北沟谷,海拔高程约983.0m,最大相对高差195.7m。

(三)交通条件:井田位置西距长(治)至晋(城)二级公路3km,村与村之间有简易公路相通,由井田向北至长治市可与太(原)至晋(城)一级公路,长(治)至太(原)高速公路和太(原)至焦(作)铁路连通,通往全国各地,交通运输方便。

详见交通位置示意图(图1-1)。

图1-1 交通位置示意图
二、相邻矿井边界关系、矿界、拐点坐标
井田西部为3号、15号煤层隐伏露头,无煤矿分布;井田北部120m处为2009年以前关闭的王庆煤矿;井田东部与长治县西山煤业
有限公司相邻;井田南部与长治红山煤业有限公司相邻。

详见井田四
邻关系示意图(图1-2)。

图1-2 井田四邻关系示意图
根据该矿采矿许可证,该矿开采矿种为3#-15#煤,生产规模为60万t/a,井田面积3.0181km2,批采标高范围+1110~+720m,矿区范围由10个拐点坐标连线圈定,见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1-1。

表1-1 矿区范围拐点坐标
序号
西安80坐标系
X坐标Y坐标
1 3984744.5
2 38413589.44
2 3984744.82 38414489.59
3 3985219.43 38414504.20
4 3985200.98 38415103.72
5 3982802.91 38415029.92
6 3982809.06 38414830.08
7 3982309.45 38414814.71
8 3982333.89 38414020.34
9 3983923.09 38414054.24
10 3983933.16 38413564.48
三、井田地质情况
(一)地层
根据地质报告将该区地层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1、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
含煤地层基底。

该组岩性主要由中厚层状石灰岩组成,石灰岩质纯、坚硬。

据区域资料,本组厚度80.00m左右。

2、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
主要由平行不整合于奥陶系中统峰组之上的灰—浅色含鲕粒铝
土质泥岩、浅灰色黄铁矿、浅灰色细砂岩组成。

底部含有一层透镜状、局部为团块的铁矿层,铁矿层厚度及品味不稳定,本组地层变化较大,一般厚0.00~14.19m,平均厚约11.03m左右。

3、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
出露于井田西部,是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

主要由泥岩、砂岩、
灰岩、砂质泥岩及煤层组成。

灰岩中常含有燧石结核及少数生物碎屑。

灰岩之下常有煤层或煤线。

灰岩层位稳定,是良好的标志层。

第一层灰岩(K2)之下是本区主要可采煤层15号煤赋存层位。

本组地层厚度113.95~155.93m,平均厚125.60m自下而上分出三个明显的次级沉积旋回。

4、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
为三角洲平原沉积。

本组连续沉积于太原组地层之上,主要由灰黑—浅灰色泥岩、砂质泥岩、泥质细砂岩、灰白色中、细粒砂岩及煤层组成。

本组厚度25.50~66.96m,平均厚约49.01m。

底部以K7砂岩与太原组分界。

本组所含3号煤层结构简单,夹0~1层夹矸,平均厚5.33m为稳定可采煤层。

5、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
井田中东部地层出露比较全。

岩性主要由灰绿色、黄绿色杂色泥岩、砂质泥岩、砂岩组成。

底部砂岩中斜层理发育,含岩屑成分高,该砂岩在地表铁质晕圈发育,球形风化明显。

顶部有一层浅红色含锰质结核或鲕粒的铝土质泥岩,俗称“桃花泥岩”,层位较为稳定,本组厚24.00~85.68m,平均厚度51.01m,可作为区域标志层。

与下伏山西组为连续沉积,整合接触。

6、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
区内地层遭受剥蚀,残留厚度最大204.08余米。

主要分布于井田东部。

岩性主要由灰白、灰绿、黄绿、杏黄、紫红色砂岩、泥岩、砂质泥岩组成。

底部砂岩斜层理发育并含有砾石。

与下伏下石盒子组
地层呈整合接触。

7、第四系
厚度0.00~35.0m,平均厚度25.0m。

岩性主要为浅红色亚粘土,局部夹钙质结核、灰黄色砂土、亚砂土。

主要分布于井田西部及南、北部,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二)含煤地层
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和石炭系上统太原组。

含煤地层总厚162.48m,含煤10~13层,可采煤层2层,煤层总厚8.90m,含煤系数5.48%。

(三)构造
本区处于晋获褶断带的东缘,赵村向斜的西翼(向斜轴部位于井田东外边缘),地层总体呈向东倾斜的单斜构造。

地层产状80~120°,倾角7~15°。

东部地层倾角较大,倾角15~40°,中部地层产状由于受断层影响,变化较大。

井田中部发育两条(F1、F2)走向北东的断层,为区域晋获褶断带在区内的反映。

F2形成期应稍晚于F l,北端尖灭在F1上。

F1正断层:走向NE,倾向SE,倾角80°,断距45~50m。

断层东侧,(上盘)出露山西组地层,西侧中段出露太原组9号煤及老顶黄水沟砂岩,南、北段为第四系覆盖。

该断层斜穿井田西部,井田内延伸长度1100m。

F2正断层:走向NNE,倾向NWW,倾角75°,断距约85m,断层东侧(下盘)出露山西组地层,西侧出露下石盒子组底部砂岩。


断层北端与F1断层相交,井田内延伸长度480m。

F3正断层:位于井田东南部,在3号煤层巷道开掘遇见一小型正断层,走向NEE,倾角78°,断距约10m,延长约500m。

在首采工作面3101综采面切眼掘进时遇到2个小型逆断层,落差1~3.5米。

井田内未发现陷落柱等其它构造现象,亦未发现有火成岩侵入体。

综上所述,井田为一向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共有2条较大断层,断距45-85m,位于井田的西北部、北部另外在井田东南部巷道掘进中发现F3正断层及2条小断层。

该井田地层相对较稳定,断层相对不发育,无陷落柱,无岩浆活动,井田构造属简单类型。

四、煤层赋存条件
(一)煤层
1、含煤性
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和石炭系上统太原组。

含煤地层总厚162.48m,含煤10~13层,可采煤层2层,煤层总厚8.90m,含煤系数5.48%。

山西组为一套陆相含煤地层,平均厚度50.28m,含煤1~3层,总厚度5.85m,含煤系数11.6%;其中3号煤层在井田内稳定可采,煤层平均厚度5.33m,可采含煤系数10.6%。

太原组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平均厚度119.38m,含煤7~10层,其中15号煤层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全组煤层总厚4.48m,
含煤系数3.7%,15号煤层平均厚度3.57m,可采含煤系数为2.93%。

2、主要可采煤层
井田内主要可采煤层为山西组(P1s)3号煤层及太系组(C3t)15号煤层。

(1)3号煤层
3号煤层位于山西组下部,上距下石盒子组底砂岩(K8)38.35m,下距K7砂岩8.37m左右,据我矿井下及钻孔揭露开采情况,煤层厚度4.90~5.75m,平均5.33m。

属稳定可采煤层。

煤层结构简单,有时下部含一层薄层泥岩夹矸。

该煤层在井田中部有露头出露,井田西部为剥蚀无煤区。

煤层直接顶板为灰黑色泥岩,老顶为厚层砂岩,底板为灰黑色泥岩。

砂质泥岩,该煤层属全通井田稳定可采煤层。

(2)15号煤层
15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下部K2灰岩之下,上距3号煤层底板约107.70m,下距太原组底砂岩(K1)顶平均7.18m。

15号煤层2.00~5.60m,平均厚3.57m,煤层结构简单,含0~1层夹矸,煤层顶为薄层泥岩,直接顶板为K2灰岩,底板为泥岩,据地质填图资料,该煤层在井田中东部有露头,井田西北部为剥蚀无煤区,该煤层在井田中东部分布区稳定可采。

(二)煤质
该矿井现开采3号煤层,本次核定仅叙述3号煤层煤质情况。

1、物理性质和煤岩类型
物理性质:外观为黑色、灰黑色、金刚光泽,阶梯状、贝壳状断
口,条带状结构,块状构造,内生裂隙发育。

宏观煤岩类型为半光亮型煤,煤岩组分以亮煤为主,夹有镜煤条带和少量的暗煤。

显微煤岩特征: 镜质组煤岩组分以无结构镜质体为主,其次为结构镜质体。

前者均呈均质镜质体分布,并构成镜质亮煤条带;后者呈团块状、透镜状分布。

2、3号煤层化学性质
水分(M ad):原煤0.844~0.86%,平均0.65%;浮煤0.68%;
灰分(A d):原煤16.30~19.23%,平均17.77%;浮煤8.52%;
挥发分(V daf):原煤13.30~14.51%,平均13.91%;浮煤11.93%;
硫分(S t,d):原煤0.27~0.28%,浮煤0.29%;
发热量(Q gr,d):原煤28.76MJ/kg,浮煤33.37 MJ/kg。

3、煤的用途
井田3号煤层为中灰、特低硫、高热值之贫煤。

为良好的动力、化工用煤。

五、水文地质情况
井田范围内地表水体不发育,无常年性河流以及大的地表水体,黄土沟谷平时干涸,雨季短时洪水汇流,向西北汇入陶清河,陶清河从井田外西北部0.5km—1km处由西南向东北流过,井田外北部0.5km 处为陶清河水库。

井田范围主要沟谷属海河流域浊漳河南源水系陶清河支流。

工业场地周边沟谷历史最高洪水位标高1024m左右。

(一)含水层
1、松散层孔隙含水层
第四系松散层在井田内大面积出露,含水层主要由亚砂土及砂砾石组成,含水空间以孔隙为主,厚度变化较大,一般为0-30.00m, 平均厚度25.00m。

井田内山坡前缘或山脊表面零星分布松散地层,多覆盖于基岩面之上,其厚度变化大,一般为1.0~8.0m,表层为浅黄色粉土,中下部为浅红色粉土、粉质粘土,受地形、岩性和储水构造的影响,一般为透水不含水层。

该含水层富水性受大气降水、地形、岩性的影响明显, 由于西北部由于受陶清河水库及河流地表水的局部入渗,在不同地方富水性差异较大。

根据井田范围内村庄民用水井调查,水位埋深一般10—15m,富水性弱—中等,水质类型HCO3—Ca 型为主。

补给水源为大气降水,排泄区不明显。

2、基岩风化带裂隙含水层
井田内基岩出露位置主要分布在井田中部及南部,为二叠系与石炭系地层,岩性主要为砂岩、泥岩,局部为石灰岩。

含水层富水性主要取决于风化裂隙的发育深度,含水空间以风化裂隙为主,属基岩风化带裂隙含水层。

根据东部相邻的西山煤业调查,泉水流量为0.018~0.569L/s,属弱富水性含水层,水质类型为HCO3-Ca型,矿化度0.18~0.3g/L,pH值7.5~8.0。

据野外调查及钻探资料,基岩风化带深度一般发育小于50m。

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排泄区不明显。

一般富水性较弱。

受大气降水影响明显,一般地势较低处易形成地下水的储水构造,富水性差异较大。

3、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砂岩裂隙含水层
区内地层遭受剥蚀,残留厚度最大204.08余米,主要分布于井田东部,主要由砂岩、泥岩、砂质泥岩组成,底部砂岩斜层理发育,局部含砾,厚度1.25—30.04m。

含水空间以构造裂隙为主,含水层主要由中—细粒砂岩组成,受采煤时形成的导水裂隙带的影响,K8砂岩裂隙含水层构成3号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

4、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及下石盒子组(P1x)砂岩裂隙含水层
本含水层主要由山西组K7砂岩及下石盒子组K8砂岩等组成,在井田中部出露。

以中-细粒砂岩为主,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并含黑色矿物。

岩芯鉴定表明裂隙普遍不发育,层厚变化较大,平均总厚度为7.27m。

据井田东南部长治县王庄煤矿详查勘探资料,该含水层埋深变化较大,砂岩裂隙不发育,裂隙率为1.08—4.88%,ZK3-1钻孔混合抽水试验资料,钻孔单位涌水量q=0.028-0.034L/s.m,渗透系数k=0.021-0.024m/d,矿化度为290-490mg/L,PH值为7.6-8.2,水质类型以HCO3—Ca·Na型为主,为弱富水性的含水层。

据井田南部相邻红山煤业ZK6-2号水文钻孔混合抽水试验资料,单位涌水量0.0095L/s.m,渗透系数0.0544m/d,为弱富水性含水层。

5、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裂隙含水层
井田西北部局部出露,为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层间岩溶裂隙含水层,含水层主要由K2、K3、K4、K5等石灰岩组成,K2厚度7.28-9.55m,平均8.01m;K3厚度 4.16-8.43m,平均 6.46m;K5厚度 1.80-5.76m,平均4.48m;平均总厚度18.95m。

含水层富水性主要取决于石灰岩岩溶裂隙的发育程度。

由于层间为厚度不等的泥岩类隔水层,相互间水力联系较弱,地下水具承压性,局部地段为潜水,构成太原组各煤层开采
的直接充水含水层。

根据东部相邻的西山井田内ZK3-2号钻孔对太原组含水层混合抽水试验,钻孔水位埋深340.72m,单位涌水量q=0.0054L/s.m,渗透系数K=0.0194m/d,恢复水位标高851.77m,水化学类型HCO3-Na·Ca 型和HCO3-Na·Ca型,矿化度468mg/L, pH值8.0。

另据东南部长治县王庄煤矿详查ZK3-1钻孔混合抽水试验资料,钻孔单位涌水量为0.0212-0.0270L/s.m,渗透系数为0.0049-0.0720m/d,矿化度为280-320mg/L,水质类型以HCO3-Ca·Na 型为主。

另据井田南部相邻红山煤业ZK6-2号水文钻孔混合抽水试验资料,单位涌水量0.0030L/s.m,渗透系数0.0016m/d。

综合上述3个水文孔成果,本井田及周边附近该含水层组富水性弱。

6、奥陶系中统(O2)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该含水层在井田内未出露,含水层主要由石灰岩、白云质灰岩及泥灰岩等组成,含水空间以岩溶裂隙为主。

根据东部相邻的西山煤业井田北部水源井资料,2010年4月30日由河北省涉县舵手井业有限公司施工完成,井深834.80m,终孔层位奥陶系中统下马家沟,揭露奥陶系中统厚度542.80m,上部主要为石灰岩,偶有泥质灰岩,裂隙被方解石充填;中部为石灰岩、泥灰岩、角砾状灰岩、白云质灰岩等,具水蚀晶洞,溶隙;下部为白云质灰岩夹薄层石膏,泥岩及钙质泥岩,裂隙发育,局部见小溶孔。

水源井出水量40m³/h,单位涌水量6.67m ³/h·m(1.853L/s﹒m),水位标高641m。

据井田东南部相邻的红山煤业2007年4月红山煤矿在职工楼院
内施工一眼水源井,孔口标高1085.88m,井深650.16m,取水层位为奥陶中统上马家沟组,水位埋深436.78m,水位标高649.10m,降深10.24m,涌水量为32.5m³/h,单位涌水量为0.882L/s.m,渗透系数为0.4549 m/d。

据井田东南侧4km处王庄煤矿水源井资料,井深559.80m,取水层为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水位埋深405.60m,涌水量33.75m³/h,水位标高641m,水质类型以HCO3—Ca·Mg型为主。

综上所述,推测区内奥灰含水层地下水属中等—强富水性,井田内奥灰水位标高为水位标高为640~642m,地下水流向由北向南径流。

(二)隔水层
1、15号煤层底至本溪组底泥岩隔水层
岩性主要为灰绿色、灰黑色泥岩、浅灰、灰白色铝土质泥岩及砂质泥岩组成,厚度12.40-20.40m,平均17.00m,岩性致密细腻,裂隙不发育,透水性差,平行不整合于峰峰组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之上,阻隔15号煤层采空区与下伏奥陶系中统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的水力联系。

根据西山煤矿ZK3-2号钻孔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成果,泥岩、铝质泥岩抗压强度8.4—14.4 MPa,抗拉强度0.41—0.75 MPa,孔隙率1.97—3.56%,含水率0.65—1.84%。

经过沁水煤田开采实践,如果没有构造破碎带影响、奥灰含水层水头压力不大,则该隔水层具有较好的隔水性能。

2、太原组15号煤层顶板石灰岩层之间隔水层
主要由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组成、粉砂岩、细砂岩组成,据钻孔柱状统计,分层厚度多为0.5—6.8m,分布于各石灰岩含水层之间,起层间隔水层的作用。

据西山煤矿ZK3-2号钻孔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
验成果,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真密度2584—2681kg/m³,视密度2492—2607kg/m³,含水率0.7—1.84﹪,孔隙率2.61—4.3﹪,普氏系数1.2—3.8,单向抗压强度为10.0-38.4Mpa,具有一定的隔水能力。

如果下伏煤层采空形成导水裂隙,失去隔水性质。

3、二叠系3号煤层顶底板砂岩含水层层间隔水层
主要由3号煤层顶底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等组成, 分层厚度多为0.3—5.6m,呈薄—厚层状分布于各砂岩含水层之间,形成平行复合结构,起层间隔水作用。

如果下伏煤层采空形成导水裂隙,失去隔水能力。

井田3号煤层已经大部分采空,但15号煤层采空区较小,因此,其上覆的隔水层破坏较小,层间含水层的隔水能力较好,起层间隔水作用。

(三)矿井充水条件
1、充水水源
(1)大气降水、地表水
该矿煤层埋藏较浅,尤其是在西部,存在3、15号煤层露头。

大气降水成为矿坑水的主要来源,即降水通过基岩裂隙及松散沉积物孔隙渗入井下,在岩石裂隙相互勾通的情况下进入井下。

随着煤层向东部埋深的增加,矿井涌水量受大气降水量影响将会减弱。

由于降水量的季节变化,矿坑涌水量亦具明显的动态变化特征。

井田范围内无常年性河流以及较大的地表水体,黄土沟谷平时干涸,雨季短时洪水流过。

兼并重组整合后的工业场地最低标高1028m、主斜井井口标高1038.29m、副斜井井口标高1033.50m、回风斜井井口标高1049.50m、均位于周边排洪冲沟历史最高洪水位1024.32m以
上,地表洪水对矿井井口工业场地直接充水影响不大。

场地内雨水采用排水明沟和自然排水相结合的排水方式,沿场地边坡底,场内道路侧均设置有排水明沟,将山坡雨水及场地内汇水有序的引出场地外,零星地段采用自然坡度排水,地面防水措施齐全。

(2)顶板含水层
该矿现采3号煤层,其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水为本矿矿井充水的主要来源之一。

现阶段井下涌水主要为井筒和采区顶板渗水,采区渗水则主要为顶板以上砂岩裂隙水沿岩层倾向汇集而成,特别是当采空区顶板垮落时,将沟通上部含水层水向下渗漏,使矿井涌水量增加。

但井田内3号煤层顶板以上砂岩含水层富水性弱,经过矿井排水后,对开采影响较小。

未来开采15号煤层,其顶板石灰岩裂隙水将成为矿井充水的主要来源之一。

目前井田15号煤层尚未开采,其首次工作面15101已布置完成,井下暂时无出水情况。

未来三年暂不计划开采该煤层。

井田内地面瞬变电磁解释15号煤层顶板K2石灰岩局部富水异常,未来开采前必须对其进行探放,确保安全。

(3)底板水
该矿目前开采3号煤层,未来三年计划只开采3号煤层。

井田内奥灰水位标高为水位标高为640~642m,3号煤层底板最低开采标高为820m,开采煤层位于奥灰水位之上,奥灰水对3号煤层的开采充水没有影响。

(4)采空区积水
①井田内老空水
截止2017年5月31日,该矿目前存在积水有4处,估算总积水
量为13610m3。

未来三年采掘活动中,对3104工作面及3105工作面回采威胁最大的采空区积水为常蒋煤矿的3-1、3-2和3-3采空积水区,均位于采区的上山方向,估算积水量分别为2809.2m3、3032m3和3916.1m3。

②周边矿井老空水
此次调查发现,周边东部西山煤业开采3号煤层,与本井田相邻采空积水区有3处,估算积水量约73154m3,积水区位于本井田3号煤层下山方向,对本井田3号煤层开采无影响。

南部红山煤业开采3号煤层,与本井田相邻采空区有1处,其内有积水1处,调查积水量约17335m3,但其距离未来三年开采地段较远,且有龙山村保护煤柱相隔,对本井田煤层开采影响不大。

(四)防治水分区管理
依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关于全面推行煤矿防治水分区管理进一步加强防治水工作的通知(晋煤行发[2017]128号)文件要求,结合该矿实际生产建设情况以及物探工作情况,于2017年7月由山西省煤炭地质水文勘察研究院编制《山西长治县雄山常蒋煤业有限公司煤矿防治水分区管理论证报告》并经专家评审后由山西长治县雄山煤炭集团批复(长县雄集字〔2017〕第275号),该报告按照矿区水文地质查明程度和防治措施到位情况等因素将全井田3、15号煤层合理分区,确定了可采区、缓采区、禁采区范围。

3号煤层井田内划分为一处可采区和两处缓采区及一处禁采区,其中可采区位于矿井东部、东南部,由21个拐点坐标圈定,面积988340m2;缓采区划分为两处,缓采区一位于矿区东北部,由8个拐点坐标圈定,面积36296m2。

缓采区二位于矿区西南部,由12个拐点
坐标圈定,面积190032m2;禁采区为煤层露头、井田边界保安煤柱范围,由42个拐点坐标圈定,面积148368m2。

15号煤层井田内划分为一处可采区和两处缓采区及一处禁采区,其中可采区位于矿井东部、东南部,由19个拐点坐标圈定,面积1493496m2;缓采区划分为两处,缓采区一位于矿区西北部,由33个拐点坐标圈定,面积593998m2;缓采区二位于矿区西南部,由10个拐点坐标圈定,面积460075m2;禁采区为煤层露头、井田边界保安煤柱范围,由62个拐点坐标圈定,面积175690m2。

该矿现采掘工作面均属可采区范围。

(五)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依据2017年6月由山西省煤炭地质水文勘察研究院编制的《山西长治县雄山常蒋煤业有限公司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及批复(长县雄集字〔2017〕第171号),确定该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

六、其他开采技术条件
(一)3号煤层顶底板条件
3号煤层直接顶板底板为灰黑色泥岩,厚度5m左右,根据井田地质情况及邻近的王庄煤矿详查,勘探报告资料,单向抗压强度为34.89~54.10MPa,饱和状态为8.43~49.78MPa,单向抗拉强度干燥状态为3.72~11.07MPa,属软质岩石,稳固性较差,易产生顶板岩石裂缝与塌落。

老顶为厚层砂岩,单向抗压强度干燥状态为44.8~53.7 MPa,属中等坚硬岩石,力学强度较高,稳固性较好。

(二)瓦斯
根据山西长治县雄山常蒋煤业有限公司编制的《山西长治县雄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