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练习 ,社会工作论述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练习,社会工作论述题
社会工作论述题(一)
1.试论述如何干预针对妇女的暴力。
答:针对妇女暴力的干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妇女暴力的表现
①妇女的婚姻暴力的类型:身体暴力;精神暴力;性暴力;经济控制。
②拐卖妇女。
③妇女面对的性骚扰和性侵害。
④针对妇女暴力的干预原则和策略。
(2)干预原则:
①接受受害妇女描述的问题而不是责怪受害者。
②尊重受害妇女的人格独立,提升她们的自信心。
③关注受害妇女的生命安全。
④与受害妇女建立信任、真诚的专业关系。
(3)干预策略:
①促进相关立法及法律完善;向有关机构及其领导者、决策者进行倡导、宣传、培训;开展国际合作、政府和非政府组织间的合作;建立和完善对受暴妇女的社会救助机制;向大众进行重视妇女人权的宣传和教育;倡导社会树立尊重妇女的良好社会氛围。
②为受暴妇女提供各种形式的服务。
③建立受暴妇女支持小组。
④开展反对妇女暴力的综合干预行动。
2.试述妇女赋权的方法。
答:妇女复权的方法主要表现在:
(1)干预目标
①意识提升。
树立关于妇女状况、歧视以及权力和机会的意识,并且把它作为迈向两性平等的第一步。
②增强能力、发展技能,尤其是计划、决策、组织、管理、开展活动以及与周围他人和机构打交道等方面的能力。
③参与并扩展在家庭、社区和社会方面的支配和决策的力量。
④行动。
采取具体的行为获得两性间的平等。
(2)干预方法
①透明化。
将工作的过程透明化,破除辅导的神秘色彩。
鼓励和肯定。
通过鼓励和肯定慢慢增进妇女的自信和能力,提升妇女自身的价值感。
②权力分析。
社会工作者要与服务对象一起讨论两性之间的、家庭的以及日常生活中其他相关的权力关系。
③意识觉醒。
通过阅读、小组讨论、经验分享以及观看影片等方式观察和了解妇女的弱势社会地位,为进一步的改变建立必要的思想基础。
④倡导政策改变。
借助集体行动,倡导政策改变。
社会工作实务论述题(二)
1、联系实际,论述社会工作结案阶段的主要任务。
(1)总结工作
评估整个工作过程,对计划目标的完成情况、介入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估,并将结果与服务对象分享,报告给机构(这部分内容即是评估阶段主要完成的工作),审慎处理服务对象因结案带来的与分离有关的感受和情绪、作结案记录并写成结案报告。
(2)巩固已有改变
①回顾工作过程。
帮助服务对象回顾服务对象的问题、解决问题所采取的行动和步骤。
通过这样的回顾社会工作者也能帮助服务对象形成对解决问题过程的认知,进一步巩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强化服务对象已有的改变。
结案时社会工作者要通过指明和强调服务对象自己取得的成绩来努力增进他们的自信。
一个对自己有了信心的服务对象,解决问题时表现得会更好。
因此,结案期社会工作者在给服务对象带来改变方面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
但此时,社会工作者的工作重点是让服务对象认识到他们自己所拥有的力量,他们在使问题得到解决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③给服务对象积极支持。
安排结案时,社会工作者应鼓励服务对象自己独立解决问题,并肯定他们有能力这样做。
但服务对象可能会怀疑自己是否能够将学习到的东西用于应对其他问题。
因此,社会工作者要努力使服务对象相信他们有这个能力,并通过表达这种信息来支持服务对象的努力,以强化他们的信心。
(3)解除专业工作关系
结案并不是说社会工作者绝对不再与服务对象接触,而是不再提供服务。
如果服务对象还需要其他服务,社会工作者应给予转介。
转介服务对象时,社会工作者需要与其他机构建立互联网络,了解转介条件,为服务对象做准备,妥善结案。
(4)撰写结案记录
结案时要撰写书面结案记录。
结案记录的内容包括:服务对象何时求助、求助原因、工作过程中提供了哪些服务、服务对象有什么改变、为什么结案、社会工作者的评估和建议等。
2、试论小组工作的发展阶段、过程及小组中的社会控制。
小组工作的发展阶段:
(1)前属期阶段。
小组成员刚开始由于不熟悉,有回避或戒备心理。
社工应鼓励成员尽快适应环境,引导他们表达期望,增进组员之间的相互了解。
(2)权力和控制期。
成员将试着通过权力竞争与控制的过程,认识和确认自己在小组中的角色。
在其中,有的成员可能因无法从中获得安全和满足而推出,而有的成员有意无意伤害他人的机会也会增大。
社工在其中要注意调控。
(3)亲密期。
成员在此阶段开始有投入,有关心,并开始与其他成员建立信任关系。
在此阶段,社工要协助成员思考、关注小组的目标。
(4)分辨期。
小组成员彼此熟识和聚合,能接纳其他成员的个性、实力、态度和需要,对小组有较高的认同。
社工要鼓励成员更联合、更客观、更合作。
(5)分离期。
小组进入终结,小组目标已经实现,成员面临分离,因分别产生的焦虑等情绪,需要社工及时调控。
小组工作过程:
(1)沟通与互动。
通过沟通小组成员可以了解他人和社工并达到小组目标,建立信任或调整自己,以朝着共同目标努力。
小组成员可以在沟通中通过传达信息,表达自己的观点,锻炼自己在小组中说服别人的能力,树立自己的威信,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社工在此中要促进有效沟通和良好的互动。
(2)沟通方式。
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模式,在一阶段时间内小组的领导者与一个小组成员进行沟通。
第二种模式,每个小组成员依次讨论同一个题目。
第三种模式,领导者和一个小组成员频繁讨论一个问题,其他成员旁观。
第四种模式,小组成员充分参与,根据需要彼此之间自由沟通。
社工在其中要恰当地选择沟通模式,促进小组成员有效沟通,实现小组目标。
小组中的社会控制:
(1)在小组中使用和发展规范。
规范的建立要适当,要有助于成员的转变。
在发现规范对成员有消极影响时,要及时进行调整。
(2)恰当利用小组中的角色和地位,以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从而实现小组目标。
(3)提高小组凝聚力和小组目标。
要通过限制小组规模,设计有吸引力的活动,选择有相似背景的成员,在小组中形成相互信任的和谐氛围,以提高凝聚力,从而实现小组目标。
3、试论我国社区工作的发展状况、成就与不足。
我国的社区工作肇始于20世纪20—30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
其内容与方法与西方所说的社区工作有许多相似之处。
其中最著名的有晏阳初领导的华北平民教育运动和梁漱溟主持的乡村建设实验。
晏阳初所提倡的平等、参与的理念和工作方法,体现着现代社区工作的精髓。
梁漱溟则试图通过社区组织等方法重建农村,并注重社区的内在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社区工作事实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城市中的单位制和乡村中的人民公社或生产队等行政性的组织。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适应我国的经济体制转型和政府体制改革,社区工作开始在中国大陆恢
复。
这主要表现在社区服务、社区发展和社区建设等方面。
在很大的层面上,我国的社区服务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的。
其内容包括:
(1)救助福利服务,服务对象包括社区中的失业人员、贫困家庭、老年人等等。
(2)社区事务性服务。
服务对象是全体社区居民。
(3)市场化的营利性服务。
主要是根据社区居民需求,引入市场化的服务。
其资金的来源完全通过市场的方式来解决。
社区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对社区服务的性质定位不明确,即是营利服务还是福利服务,争论很大,影响了社区服务的健康发展。
(2)社区服务队伍的专业化程度不高。
(3)社区服务的行政化色彩浓厚。
目前,社区服务发展的基本方向是:
(1)进一步明确社区服务的性质并进行分类。
(2)大力发展公共服务,包括社区卫生服务、健康服务、安全服务、社区教育等。
(3)大力发展社区志愿服务,激发社区居民的志愿服务精神,大力建立志愿者队伍。
(4)提高社区服务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
我国的社区发展和社区建设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得到进一步恢复和发展。
其基本特点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全面协调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质量。
社区建设的基本内容涵盖拓展社区服务、发展社区卫生、繁荣社区文化、美化社区环境、
加强社会治安。
中国的社区建设的特点在于:从政府角度讲,其意义在于探索体制改革中产生的问题的解决之道;而从社区建设的本质来看,应把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置于首位,即坚持民本主义的社区建设观。
但就目前状况看,依然存在大量问题:如行政化倾向依然很重,社区居民参与度低,社区建设专业化程度不高,社区自治没有得到根本体现,农村社区发展严重滞后等等问题。
解决之道是进一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区建设路径。
4、联系实际,论述社区发展的目标、原则、内容与工作模式。
社区发展的目标主要包括:
(1)当前目标。
包括协助社区认识其成员的共同需要;协助社区运用各种资源;协助社区开发和利用社区的资源;协助社区改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
(2)终极目标。
包括提高社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收入水平;发展社区居民的民间团体和组织,培养居民的民主意识和自治、互助能力;提倡有利于社会进步的伦理、道德,发展科学、教育、文化事业。
社区发展的原则:
(1)从发现社区问题入手。
(2)将不满情绪导入行动。
(3)要符合社区多数人的利益。
(4)工作组织应具有社区各方面的代表。
(5)利用社区感情推动社区发展工作。
(6)了解各团体和阶层的文化背景。
(7)加强社区内部的沟通。
(8)注重长期规划的制定。
社区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
(1)社区调查。
(2)社区发展计划的制定。
(3)社区内部力量的动员与协调。
(4)社区发展基金的筹集。
(5)社区服务。
(6)社区发展方案评价。
社区发展的组织模式:
(1)整体模式。
(2)代办模式。
(3)分散模式。
5、联系实际,论述小组社会工作的基本模式。
(1)社会目标模式。
其理论来源于系统论和社会学的观点,强调社会系统与人和群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因此,个人问题的解决,必须通过社会变迁的途径来实现。
这种模式以关注社会整合和人参与社会的责任感为工作重点,通过人的能力和意识的提高去影响和改变社会。
这种模式利用小组过程发展小组成员的民主意识和参与社会变迁的责任心,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并提高其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2)治疗模式。
它以行为修正理论和社会化理论为基础关注个人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矫正,强调通过小组来治疗个人心理、社会与文化的适应问题。
其中,小组是进行治疗的媒介,社工运用专业知识和技巧,在促进小组成员的沟通和互动过
程中,增进自我认识,实现行为的转变。
(3)互动模式。
其理论基础是系统论和场论,它关注子系统(小组成员)和整体系统(小组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关系,而不是小组成员个人本身。
它关注个人也关注环境,希望通过个人、小组和社会系统之间的开放和相互影响,达到增强个人和社会功能的目的。
这里,小组被看作是一个互助的系统,在小组中成员依靠其他成员作为自己解决问题、实现自己潜能和建立信心的资源。
(4)互动模式。
由交互模式演变而来。
该模式将小组工作的注意力集中于个别组员之间为满足共同需要所产生的互动过程。
社工的角色是协调者,负责促进成员、小组、机构、家庭、学校、社区等各系统之间的彼此适应,协助系统接纳服务对象。
(5)组织与环境模式。
其理论基础包括结构功能理论、小组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社会行为理论、自我心理学、社会化理论等。
其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了解个人的特性、社会功能及所处的社会环境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利用小组去提供一些改变个人及环境的方法和机会,使个人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6)行为修正模式。
该模式以消除个人一些不被接受或不适当的行为,帮助个人学习新的行为和通过练习使新学习的行为得以巩固为目标。
(7)发展模式。
又称过程模式。
其理论基础是发展心理学、社会学、存在主义。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鼓励组员参与、表达自己,从而找出大家的共同兴趣及目标,在体现民主程序的过程中达到小组目标及组员的自我成长。
(8)预防与康复模式。
理论基础是角色理论、社会系统理论、社会行为理论、认知理论你、社会心理学理论。
其目的是通过小组程序及小组工作者的协助来防止个人做出社会认为是越轨的行为,并使已经被认为有越轨行为的人通过小组活
动重新适应社会。
社会工作实务论述题(三)
1、联系实际,论述个案社会工作中的任务中心模式及其实务方法。
任务中心模式由波尔曼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
任务中心模式认为,社会个案工作应该是一种目标集中的活动,在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过程中,要注意效率和效果。
任务中心模式的问题解决过程有五个阶段:
(1)问题探索。
运用行为治疗的方法探讨案主关心的问题、确定问题、清楚地定义问题并排出问题的优先次序。
(2)协议。
确定问题属于哪一种后与案主协商出一个改变的目标。
(3)工作者与案主共同制定出具体的目标。
(4)迈向目标,完成任务。
(5)结束。
这时要回顾已经取得的成就。
任务中心模式工作阶段中的步骤与方法:
(1)开始接触、探索和协议阶段。
要列出案主关心的问题,解释任务中心模式,确定目标问题。
(2)阐述目标及要完成的任务。
要让案主自己思考任务及可能的效果,工作者则要提供问题解决的手段并支持案主履行任务。
(3)结束阶段。
在工作快要结束时,工作者应该与案主讨论结束工作接触的可能效果。
要与案主一起回顾重要的进步并给予鼓励,并帮助案主确定进一步工作的领域。
此外,任务中心模式要求社工具有倾听的能力、抓住问题核心的能力、与案主达成协议的能力、沟通和回应的能力。
2、联系实际,论述小组社会工作中组织会议的技巧及小组工作者的角色。
小组社会工作中组织会议的技巧主要包括:
(1)形成良好的开始。
要促进成员之间的认识,要介绍清楚会议的目标与步骤,可以根据成员意见修订议程。
(2)把握讨论的进程。
小组工作者要注意把握主题,帮助小组成员遵照会议议程和关注讨论的话题,不能转移话题。
要收集信息帮助成员更好投入讨论。
(3)做好总结。
要对各种零碎的观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要帮助小组成员把精力放在特别重要的话题上,使讨论更有效果。
(4)完善的结尾。
要控制讨论的时间,使每一个议题都能得到充分讨论,不至于匆忙下结论。
小组工作者在小组会议中的角色主要包括:
(1)示范者。
以身作则。
向小组成员示范他所希望的行为。
(2)促进内者。
即要鼓励小组成员的参与,促进小组成员自己解决问题。
(3)调解人。
即在讨论中保持中立,帮助成员澄清问题,引导他们理智作出决定。
(4)支持者。
支持小组成员已经取得共识的解决问题的计划,促进他们有信心地完成计划。
3、联系实际,论述小组社会工作的三大模式。
(1)社会目标模式。
其理论来源于系统论和社会学的观点,强调社会系统与人和群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因此,个人问题的解决,必须通过社会变迁的途径来实现。
这种模式以关注社会整合和人参与社会的责任感为工作重点,通过人的能力和意识的提高去影响和改变社会。
这种模式利用小组过程发展小组成员
的民主意识和参与社会变迁的责任心,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并提高其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2)治疗模式。
它以行为修正理论和社会化理论为基础关注个人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矫正,强调通过小组来治疗个人心理、社会与文化的适应问题。
其中,小组是进行治疗的媒介,社工运用专业知识和技巧,在促进小组成员的沟通和互动过程中,增进自我认识,实现行为的转变。
(3)互动模式。
其理论基础是系统论和场论,它关注子系统(小组成员)和整体系统(小组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关系,而不是小组成员个人本身。
它关注个人也关注环境,希望通过个人、小组和社会系统之间的开放和相互影响,达到增强个人和社会功能的目的。
这里,小组被看作是一个互助的系统,在小组中成员依靠其他成员作为自己解决问题、实现自己潜能和建立信心的资源。
4、论述个案社会工作中的叙事治疗模式的含义、过程与技巧。
叙事治疗模式以日常对话为基础,从多向价值视角出发,重新审视社会工作辅导过程以及由此带来的在辅导关系和辅导技巧上的一些变化。
它透过“故事叙说”、“外化”、“解构”,使人变得更自主、更有动力。
其基本思想就是使案主反思、调整对生命的态度,明确生命的抉择,重写生命故事。
叙事治疗的基本过程:
(1)与案主或家庭一起对于困扰问题做出彼此均同意的定义。
(2)将问题拟人化,并找出压迫案主的意图与方式。
(3)探讨问题是怎样干扰、支配或使案主失去信心的。
(4)发掘在哪些时候案主并未受问题的支配,或生活并未受到干扰。
(5)找出过去的证据,来证明案主或家庭有足够的能力站起来。
(6)引导案主和家庭思考在上述能力之下,未来将要过的生活。
(7)找出一群观众来听取案主表达新的认同感和故事。
叙事治疗的基本技巧:
(1)问话。
问话技巧不是利用经验,而是创造经验,要引导出案主自己真正想拥有的经验。
(2)解构式问话。
即帮助案主打开故事的包装,从不同角度来看这些故事,并了解这些故事是如何建构出来的。
(3)开启空间的问话。
它是用来建构独特的结果。
(4)发展故事的问话。
主要是用来引导故事的重写。
(5)意义性问话。
引导案主进入新的场景,采取新的立场,思索并体验独特结果和新故事的内涵。
(6)故事的建构。
引导案主运用独特的结果和喜欢的体验,发展出不同的故事和意义。
(7)回响与强化。
5、结合一个实际案例,论述小组社会工作的实践原则。
(1)认可每个人的独特个性及行为的多样性。
(2)认可小组是多种多样的及行动是多样化的。
(3)真诚地接纳每一个人。
(4)建立有目的的助人关系。
(5)鼓励及促使小组成员之间实现有益的合作关系。
(6)适当地修正小组过程。
(7)鼓励成员根据自身能力参与小组活动。
(8)使小组成员投入到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9)鼓励小组成员通过冲突去体验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10)为小组成员提供各种新机会。
(11)明智地运用制约。
(12)有区别的运用工作方案。
(13)对个人和小组的进步不断进行评估。
(14)热诚、人道和严于律己。
6、联系实际,论述社区工作的介入手法。
(1)从社区问题入手介入社区。
(2)从服务提供入手介入社区。
(3)从社区教育入手介入社区。
(4)从互助合作入手介入社区。
(5)从社会行动入手介入社区。
(6)从联合各社会团体入手介入社区。
(7)策划导入入手介入社区。
(8)从社区调查入手介入社区。
(9)从社区突发事件入手介入社区。
(10)从社区宣传入手介入社区。
(11)从各式各样的社区发展计划与规划入手介入社区。
7、联系实际,论述小组社会工作的一般性技巧。
(1)建立关系的技巧。
(2)观察的技巧。
(3)组织和介入的技巧。
(4)领导的技巧。
(5)沟通的技巧。
(6)参与小组活动的技巧。
(7)运用社会资源的技巧。
(8)评估小组过程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