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来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马克思主义的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威廉、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英国、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不确定的)
划分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对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科学的解决思维和存在的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才能为在实践中理解世界的本质,把握世界的联系和发展,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奠定基础。
3、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看作是世界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则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是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
4、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唯物主义: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5、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6、意识的起源与本质
起源:意识的产生既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又是一个社会历史过程。
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7、什么是意识、其作用如何?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的机能和属性,意识是人脑对刺激的反应,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事物,它表现在,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4)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二是意识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8、事物的客观规律
规律,揭示的就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
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相反,人的意识活动要受规律的支配,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到、承认不承认、他都客观存在着,并以一定方式起作用。
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辩证法:是关于对立统一、斗争和运动、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哲学学说。
形而上学::指事物的本质、道理、规律。
形是表象、外在的意思,形而上学就是超越表象,找到人眼不可见的、高于表象/现象、对表象/现象起着决定作用的规律
10、辩证法的特征
11、对立统一规律的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贯穿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他们的钥匙
第三,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第四,不得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
12、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矛盾的特殊性: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发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13、辩证否定的基本原理
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己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旧质到新质的飞跃。
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评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14、质量互变规律的基本内容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
15、新事物与旧事物的联系和区别
16、实践的本质与特点
本质: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特点:①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它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②实践是人类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它具有能动性的特点。
③实践是历史发展着的社会活动,它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17、实践对认识的决定性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三、,实践使得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8、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关系
第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
第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向具有绝对性的真理转化。
19、为什么说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确定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第一、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第二、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第三、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不排斥逻辑证明的作用。
第四,坚持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我们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20、什么事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又称为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思想观点。
21、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中,使用价值是怎样创造的
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
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形成了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了商品的价值实体。
22、剩余价值的要素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采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形态,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以将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生产资料的价值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把它转移到新产品中,其转移的价值量不会大于塔原油的价值量。
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可变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不是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而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的。
23、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1、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
2、贸易全球化
3、金融全球化
4、企业生产经营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