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历史资源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以《中华大地上的远古人类》教学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挖掘历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以《中华大地上的远古人
类》教学为例
【摘要】“有效教学”是近年来初中新课程改革的核心。
我们可以通过穿插故事、播放音像资料、巧用历史地图及图片、挖掘相关乡土资源、活用教材中的“材料阅读”“自我测评”等途径进行教学活动,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历史资源挖掘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近年来初中新课程改革的核心。
“如何落实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因此成为了教师在实践中探讨的主题。
许多教师对此都阐述过不同的见解,也都各献其良策。
下面我也肤浅地以《中华大地上的远古人类》一课为例,谈谈如何挖掘历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1 穿插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运用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适合初中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注意力分散,逻辑思维还没有完成形成,还不可能脱离小学故事化的历史教学。
这就决定了对他们的教学切不可简单的照本宣科,空洞说教和抽象的理论灌输,否则就是一首泛味的催眠曲。
教师在授课进程中,如果巧妙地插入一两个故事,就能化枯燥为趣味,使沉闷的的课堂变得轻松活跃。
《中华大地上的远古人类》一课是中国历史的开篇,首先探讨的是人类起源的问题。
围绕“人类从哪里来?”
我请学生讲讲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如女娲抟土造人说、上帝造人说等。
因为学生在小学语文课中学过“女娲抟土造人”,讲的学生很流畅,听的学生也特别兴趣盎然,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历史课与语文课之间的关联性,无形中产生学科相通性的意识。
在给予恰当评价后,我设疑:这些是神话传说,也就是说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那么人类究竟是怎样产生的?我国最早的人类生活在哪里?……由此导人新课。
2 播放音像资料,创设情境
音像资料是一种特殊的学习资源,学生不仅能获得视觉、听觉上的享受,而且能从这种直观形象的教学中升华情感,是一种绝好的体验素材。
该课中,我播放了《祖国的风光》,边放边解说:“我国是世界上大国之一,领土面积和整个欧洲的面积差不多。
在我们神圣的国土上,有广袤的肥田沃地,给我们以衣食之源;有纵横的大小山脉,生长了茂密的森林,贮藏了丰富的矿产……”我观察到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不时发出对祖国的赞美之声,在这种良好的情境之下,我顺势指出:从很早的古代起,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繁衍生息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之上。
3 运用课本中的历史地图,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历史学习要有空间观念,空间观念的培养离不开地图,地图在历史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所谓“左图右史”。
该课是初中第一课,学生还不懂得如何去读图,因而我先向学生讲明读历史地图要
遵循几个原则:第一,看题目,知道这幅图要告诉我们什么;第二,看图例,知道图中符号所表示的含义;第三,看图中的地名、分布方位及古今地名注释;接着我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找出:“中国原始人类遗址分布的特点?”,学生脱口而出:“多”,我顺势指出:“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原始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以此加深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然后,我再启发学生:“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学生又继续观察图,强烈的求知欲被激发出来,从而进入很好的学习状态。
4 挖掘相关乡土资源,延伸课堂
乡土资源的利用是非常有价值的,可以把陌生的、遥远的历史对象拉近,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就在身边。
如该课中我联系了广东韶关的马坝人,指出我们广东所在的珠江流域也是原始人类遗址的主要分布地之一。
学生知道后都表示有机会一定要到韶关去参观。
对乡土资源的这一利用,一方面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加强学生知识的深度和宽度,另一方面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5 巧用图片,开展探究性学习
图片作为一种直观、形象的教学资源,不仅能很好的吸引学生的眼球,而且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
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利用图片,设计一些针对性、启发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图片中捕捉信息,主动去探究问题的答案。
在《中华大地上的远古人类》一课中,我利
用课本中“北京人使用的打制石器”这幅插图,设计了层层递进问题:北京人使用的这些石器有什么特点?这些石器是通过什么方法制造出来的?这些石器对北京人来说有何用途?这些简陋的工具促使生活在险恶环境中北京人只能过怎样的生活?学生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启发,对北京人的生产、生活有了更深的了解。
之后,我又把从课外搜集来的“北京人生活”图投影出来,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结合教材,想像一下北京人一天的生活情景。
学生对此颇有兴趣,踊跃发言。
6 活用教材中的“材料阅读”“自我测评”
新课程教材课后都安排了一个“材料阅读“与”自我测评“。
“自我测评”的题目是很有针对性的,每课的“材料阅读”其实是非常有用的古史资料,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其加以利用,既可以将其作为教学资源用来突破知识点,又可以顺便解决课后问题,真可谓一举两得。
也以此课为例,我在讲山顶洞人取火方式时就引用“上古之世……民多疾病。
有圣人作,钻遂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日燧人氏。
”然后提出问题:材料中介绍谁发现了用什么方式取火?我国在什么远古人群时期会使用人工取火?火的使用,给人类生存发展带来了什么益处?通过这段材料及问题的解答,学生不仅知道了山顶洞人的取火方式,而且还锻炼了他们解答材料阅读题的能力。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只要我们用心、尽心、认真地去挖掘教学资源,那么我们的课堂就不会是枯燥的、无效的,而是有趣的、有效的。
“教学无止境”,课堂教学的探讨还在继续进行中,“有效教学”也将成为永恒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