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前景可期——黑龙江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前景可期——黑龙江省农业生产托管
服务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
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农业生产全程托管是在不改变土地承包权、经营权、收
益权的前提下,按照“托管自愿、有偿服务、利益共享”的原则,农民将耕、种、收等生产环节全部交给托管主体(合作社等),签订土地托管协议书,
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由托管主体代替农民耕种管理土地,提供从种到收“一条龙”服务,按服务项目获得报酬。
本文通过对我省五常、宾县、龙江、
依安、穆棱、桦南、富锦、密山、萝北、宝清、肇源、嫩江、五大连池、肇东、兰西等15个县(市)调研,总结探索我省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托管服务
经验、剖析存在的问题,为加快全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提供参考。
一、基本情况
黑龙江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通过开展试点示范、项目撬
动等措施,发展壮大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强力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
务发展。
2021年,黑龙江省率先在全国实施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整省推进试点,取得了显著成效。
落实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示范县20个、试点县29个和示范乡
镇100个,全省有4700多个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签订了全程托管服务合同,农业生产全程托管服务面积发展到2042万亩,比2020年增长了3倍多。
受地形和种植品种(水田和旱田)影响,各地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不同,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发展也参差不齐。
从地区看,调研的县(市)中,肇东市
发展最好,土地托管面积达到13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4%;五常市土地托
管面积最小,仅为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0.2%。
从托管主体看,单个托管
主体托管面积最大的是兰西县瑞丰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托管面积7万亩,
其他2万亩左右居多;托管面积最小的不到100亩,多数县在2000亩以下。
从调研的15个县(市)看,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中,农民专业合作
社占一半以上,村集体组织、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各占一成左右,种粮大户
占比较少。
从新型经营主体经营耕地情况看,种粮大户占比最高,达到
46.9%;非托管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分别占20.2%和18.9%;农业生产托管服
务主体仅占11.1%。
土地托管解决了“谁来生产”和“怎么组织生产”问题。
托管服务组织可以
将耕地、人才、机械、技术、金融等生产要素重新配置,提高农业经营的集
约化、规模化、组织化水平。
一是实现了服务型的适度规模经营。
土地托管
使耕地集中连片,减少了由于小农户种植产生的田边地头,增加了种植面积,便于机械化、标准化生产。
如:兰西县伟河农机合作社年托管面积6万亩左右,年收入200万元,扩大了经营规模,解决了发展瓶颈。
二是分散了农业
生产经营风险。
托管服务组织不需要支付流转费用,仅对种子、化肥、农药
安全和粮食产量承担有限责任,减轻了成本负担和风险压力。
对可能出现的
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则通过大灾险、粮食银行、期货等社会化服务来化解。
三是增强了集体经济组织的活力。
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托管服务主体,充分
发挥了村级组织“统”的功能,把一家一户“零碎田”集中到一起形成“规模田”,由村级组织统一生产经营,收取服务费或托管费,为增加集体经济组织收入
开辟了新门路。
如:依安县中心镇兴林村和兴胜村实现整村全程托管,趟出
了粮食增产、集体增收、多方共赢的新路子。
四是增加了各利益主体的收入。
参与合作的各利益主体实现了互利多赢。
农户通过托管每亩增收120元以上,服务组织科学经营每亩实现利润约30元,金融部门通过资金支持繁荣金融
市场,经纪人、农机手为服务组织工作获得报酬,一部分农户通过外出务工、发展养殖、庭院经济等途径实现多元增收。
一是提高了现代农业生产水平。
一般托管服务组织实力较强,有利于推
广使用智能化农机,精准作业,让农业找到了“插上科技翅膀”的载体。
也有
利于在更大范围整合分散的机械力量,提高了机械利用效率。
二是有利于加
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
托管服务组织集约化经营可以提高农业良
种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
是有利于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托管服务组织可以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四是有利于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开展农业清洁生产,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畜禽粪便、秸秆基本资源化利用。
一是有助于农业产业发展壮大。
农业生产服务组织规模化经营可以发展
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提高农业产业的整体竞争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
要农产品供给。
二是有助于延长产业链,形成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发展休闲
观光、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生物能源等密切相关的特色产业、循环农业、
乡村旅游业等农村二、三产业,促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三是有助于建
立现代农业支撑产业体系。
农业生产服务组织本身就是以服务为主,便于加
快发展农业科技、农产品加工、市场流通、信息咨询、社会化服务等为农服
务的相关产业,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
托管服务组织综合实力和经营管理水平是发展壮大土地托管服务的关键,经过几年的积极探索,我省已形成以下几种托管服务模式。
该模式由村集体组织主导,充分依托村集体经济组织整合土地资源等生
产要素,形成“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户”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模式。
该模式
有利于吸收整合村内农户入股,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实现本村土地连片经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益,壮大村集体经济。
如:依安县17
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托管服务面积8.1万亩,村集体增收570余万元。
又如:兰西县远大镇曙光村2021年托管土地面积达到1.1万亩,亩节约成本40元
左右,亩均增产100斤以上,年均集体收入70万元,实现了农户与集体双赢。
该模式由农民专业合作社主导,主要依托农民合作社的组织带动能力,
形成“农民合作社+农户”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模式。
一种是农机合作社发挥
大型农机及规模经营优势,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化管理服务。
如:兰
西县临江镇伟河现代农机合作社,2021年土地托管面积达到6万亩,亩增产100斤左右,合作社亩收入40元。
一种是农民种植合作社通过有效整合农机、生资、土地资源,实现土地规模经营。
如:兰西县瑞丰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2021年土地托管面积7万亩,整合农机具218台套,农机手、经纪人106人,提高了单产,降低了成本,年实现增收180万元。
该模式由农业企业主导,农业企业利用资金技术优势,通过在各村聘请
合作社、农机手、种植大户等与农户对接,形成“农业企业+农业新型经营主
体+农户”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模式。
实际上是农业产业化综合服务联合体,
补齐各类服务组织在资金、技术、机械、物资等方面的短板和不足。
如:齐
齐哈尔市的黑龙江讷谟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耕地面积150万亩,其中农业生产全程托管45万亩,就是采用这种模式。
该模式是建设银行黑龙江省分行配合政府探索的“生产托管+农村金融+
农业保险+粮食银行”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模式,即农户与农业服务组织签订
服务合同并缴纳服务费用后,由服务组织完成“耕、种、防、收”全程农业生产。
农业服务组织与金融部门对接,利用“托管快贷”等专项金融产品,解决
农户托管缴费问题。
政府引导建立“互助基金+政策性大灾保险”的农业保障
体系为托管农户提供保险。
服务组织对接粮食收储企业,为托管农户开展粮
食存贮、实时结算的“粮食银行”服务。
这种模式2021年在兰西县推广使用,取得了很好效果。
这是北大荒农垦集团经营模式,通过成立北大荒农业服务集团一方面控
制生产前端,采取农业投入品的统供统购,提供优质价廉投入品;一方面控
制后端,通过农产品的统一营销,推进保底加分红的产品销售。
同时,全力
打造“数字农服”,为农业生产提供全程专业化的服务,确保标准化生产和绿
色化生产全覆盖,定制式生产,数字化经营。
北大荒农业服务集团先后在省
内外组建14家区域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探索出3种农业服务模式,一是垦
区内“双控一服务”模式;二是省内通过辐射周边、服务小农户创新“垦地合作”模式;三是省外开展与职业农民合伙种粮模式。
这种模式建立了专业化、标准化、企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存在问题
从托管服务主体托管服务面积看,大多数都在1万亩以下,最小的只有
几百亩。
部分托管服务主体缺少大型现代农机,机械化、标准化水平都有待
提高。
特别是托管主体是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由于本身没有生产性的固定
资产,开展托管作业只能是通过购买、租赁或雇佣农机合作社和农机户的农
机开展托管作业,主导思想是本村人种本村地,以整合本村的农机资源为主,现代农机占比低,其作业质量、效率与现代农机差距较大。
从资金需求看,托管服务主体在更新农业机械、聘请农业技术人员、宣
传等方面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参加托管的农户先交托管服务费,也需要资金。
从技术和人才看,由于从事农业种植的劳动力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并且
受教育程度和技术水平较低,农业生产托管主体很难形成自身稳定的专业技
术队伍,既缺乏农业技术人才又缺乏管理人才,既缺乏销售人才又缺少懂种
植业的精算会计师,人才匮乏现象突出。
由于农户习惯于耕地每年外包或托管,土地托管期限仅为一个种植季节,导致托管服务主体不能够作长期计划,甚至不能投入更多资金进行农田水利
基本建设,平整耕地及投入长效肥、有机肥、投入大型农机具等,不利于现
代化大农业发展。
大多数农户都有好几块地,多的达到10多块地。
对于单个农户来讲如
果托管就必须好地坏地远地近地全部托管,全家才能外出打工。
对于托管服
务主体来讲,托管耕地必须连片,不能保证农户所有土地都托管,这就很难
实现农户耕地全部托管的意愿,若自己种植剩余的几块地还不如全部种植。
从事种植业的农户年龄普遍在50岁以上,出门打工没技术,又不喜欢
受人约束,己习惯在家种地,这部分人短期内还不会进行生产托管。
另外,
部分农户自己种地的机械设备齐全,土地托管出去,造成自家机械设备闲置
浪费,思想上想不通。
全程托管环节多、技术要求复杂,农户担心最终收益达不到预期,不敢
或不愿托管。
通过实地走访30名农户,了解到近80%农户更希望自己来耕
种土地,剩余20%农户表示愿意托管,但是对托管服务主体的专业性和信用
方面存在较大疑虑。
种粮大户已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投入了农机装备,整个农业生产过程
已经形成比较规范的模式,种植效益比普通农户高很多,如果参加托管,农
机装备相对闲置,效益变差,所以不愿意开展土地托管。
农业生产托管政策是一系列的,包括财政政策、金融政策、投资政策及
农业政策、创新人才引进政策等,目前各项政策还在探索和建立过程中,政
策在推进农业生产托管中的作用还没有集中显现。
缺少因地制宜的政策推动,山区、半山区和丘陵地带耕地很难集中连片,不适宜大机械作业,进行大规
模的土地托管还会增加作业成本。
托管农户增收渠道主要依靠粮食增产与非农就业,并且受择业困难、自
然灾害和粮价市场的影响,农户参与农业生产托管难以形成持续增收的长效
机制,降低了农户的续约意愿,制约了农业生产托管的持续发展。
三、对策建议
因地制宜,积极引导发展多种托管模式,推动多元托管主体共同发展。
一是充分利用财政资金奖补、利息补贴、信贷担保等扶持政策,解决服
务主体设施建设能力不足问题。
二是进一步加大金融支农力度,解决流动资
金不足的问题,为托管主体开辟新的融资渠道。
三是积极引导农机、农资等
生产经营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社会化服务。
四是引导各类服务主体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科技、人才等多种形式的合作。
一是根据托管面积确定作业机械机型和数量,明确机车质量标准,不达标的机车不能投入作业。
二是装备的农机技术要先进,整机技术状态完好,机群配备现代农机的水平要达到70%以上。
三是播种机、喷药机、联合收割机等现代农机装备配置要先进,播种机要有电子监控装置,起垄作业要有卫星导航装置等。
一是各级农业农机技术推广人员要密切配合,有序、保质、保量有针对性的开展技术培训,提高素质。
二是加强北大荒集团农服公司、中化集团农服公司与各托管服务主体合作,利用其现代农业种植技术、优质的农业生产投入品和先进农机设备开展农业生产,提高托管主体的服务水平,做给农民看,带领农民干,在干中实现传、帮、带的效果,为未来农村土地托管和现代农业生产培养人才。
总结典型模式,发布典型案例,强化保障服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政策宣传既要抢前,又要精准。
通过政策解读、现身说法、算账对比,让更多农民了解农业生产托管的运作模式,实实在在地看到农业生产托管带来的好处,逐步打消顾虑,积极主动参与进来。
同时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忌行政命令,搞一刀切,发挥农业生产托管项目示范和带动作用,因地制宜,有序推进,不能急于求成。
充分发挥村集体组织作用,合理串动托管土地,让农户不同地块的地尽可能都托管出去。
同时,明确土地托管主体最少连片面积标准,便于大型农机实施“五统一”作业,从而发挥大型农机的作用,提高农机田间作业质量水平,提高产量效益,让参加托管的农户受益更多,坚定继续托管的信心。
扩大政策性保险覆盖面,在政策性农业保险基础上增加农业产值保险,解除农户的后顾之忧。
充分利用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等数据实行网上贷款,降低金融服务成本,为农户提供低利息贷款服务。
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名录库,做好资格审查工作。
全面推进服务质量、服务价格、服务主体信用等行业管理制度建设。
加强对服务价格的指导和监督,防止个别服务组织形成价格垄断,发生价格欺诈,切实保障农户利益。
推行使用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规范合同文本,明确合同的标的、标准、期限、价格、付款方式及时间、服务效果评价、违约责任等内容,提高合同的规范化程度。
加强对双方合同签订和服务价格的指导和监督。
制定服务标准,实行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全程公开,引导托管服务组织开展规范化服务,加强土地托管账目规范化管理,让农户心中有数。
对服务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及时纠正,加大对合同履行的过程安全监管,及时处理发生的违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