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市建设规划对中国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城市建设规划对中国的影响
目录
摘要。。。。。。。。。。。。。。。。。。。。。。。。。。。。。。。。。。01
新城市规划背景。。。。。。。。。。。。。。。。。。。。。。。。02
新城市建设规划论述。。。。。。。。。。。。。。。。。。。。02
新城市建设的影响。。。。。。。。。。。。。。。。。。。。。。03
结语。。。。。。。。。。。。。。。。。。。。。。。。。。。。。。。。。。04
摘要
“新城市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在北美城市设计领域兴起的一种新思潮,产生于美国大城市发展的历史背景中,在美国大城市经历了城市化、郊区化、绅士化的发展历程后,作为针对郊区蔓延发展批判的“新城市主义”思想越来越受到规划专家、城市政府、开发商、社会公众的关注。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总结出新城市主义对我国居住社区设计的影响;论文研究的主要思路是对条件成立进行必要性论证;论文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比较法。论文对“新城市主义”的发展过程及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代表人物、主要理论及其来源、与“新传统主义”“新都市主义”概念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对“新城市主义”正反两方面的评价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在此基础上论文系统地总结了新城市主义社区设计思想并对其经典案例进行深入地剖析,在对新城市主义社区设计思想与我国居住区设计特征进行比较并以万科的新城市主义社区实践进行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新城市主义对我国居住社区设计的影响以及新城市主义在我国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论文研究的主要成果是总结出了“新城市主义”对我国居住社区设计十个方面的影响:①我国居住社区设计开始重视以区域的眼光来进行社区的开发建设;
②我国居住社区设计开始注重社区公共空间的开放性设计;③我国居住社区设计开始注重社区的多样性设计;④我国居住社区设计开始强调社区的地域特征,注重对历史传统、地方文化和基地文脉的继承和发扬;⑤我国居住社区的路网结构开始回归传统街坊空间,交通系统朝向多样化发展,道路尺度人性化;⑥我国居住社区设计开始注重步行环境的设计;⑦我国居住社区设计开始注重居住社区中心与边缘设计;⑧我国居住社区的街区布局模式朝院落式布局模式发展;⑨我国居住社区的住宅户型朝小型化、多样化方向发展;⑩我国居住社区设计开始重视邻里感的塑造。论文研究的另一个成果是总结出了新城市主义在我国实践中存在的十大问题:①我国的预先整体规划还不够充分,公共设施配套不够成熟;②我国的居住社区的规模过大;③新城市主义所倡导的混合居住目标难以真正实现;④新城市主义所倡导的开发密度不适合我国国情;⑤新城市主义所倡导的社区空间的开放性设计原则在我国现阶段难以真
正实现;⑥我国居住社区道路系统设计不尽合理,忽视步行社区的重要性;⑦我国的居住社区设计缺乏历史文脉底蕴的传承,忽视社区居民的情感需求;⑧对新城市主义所强调的地域性的重视还不够;⑨我国的公众参与水平依然不高;⑩我国的居住社区设计过程中对新城市主的断章取义,炒作严重。
背景
新城市主义思想对当今城市规划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在区域规划中的运用也产生了积极的反响。通过对新城市主义运动及其区域思想、新城市主义实践活动的剖析,探讨我国区域规划中如何确立以公共交通为导向(TOD)的发展策略、提供多样化住房并在区域中合理配置、科学确定城市增长边界以及建立区域发展协调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我国当前城市规划建设的几个问题一、正确处理城市化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科学预测和确定城市规模。城市化有自身的客观规律,城市生活的高水平吸引人,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要找出路,这是有规律性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政策可以促使城市化的加速或延缓,但不能改变城市化的趋势。作规划的关键就是科学地预测城市的规模。城市化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确定城市规模也要与经济发展水平一致,要考虑城市能够提供多少就业岗位。随着城市人口增加、车辆增加,要考虑住宅和路桥、上下水等基础设施需要多少投资,有没有经济实力。还要注意小城镇建设不能一哄而上,拔苗助长。有的地方强制农民搬进小城镇,结果农民守着空房子没有饭吃。小城镇建设存在散、乱、差、慢的问题,就是因为规模小,过于分散,布局乱,基础设施差,大家都想上,结果都上不去,反而发展缓慢。中央强调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就是针对一些地方出现拔苗助长的倾向。因此小城镇建设一定要突出重点,予以扶持,形成地域的中心,带动周围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认为,东部地区一个县除县城外,可能还有1至2个中心镇要重点发展,中部地区一个县除县城外,最多重点发展一个中心镇,西部多数地区把县城发展好了就不错。从规划的角度,我们强调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一个省要确定重点发展的中心镇,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二、高度重视城市的环境建设,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城市建设已经由补偿过去基础设施欠帐阶段转向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上来。过去见缝插针、提高容积率,忽视了环境问题,造成了交通拥挤、空气污染、水污染,人居环境质量下降。现在要弥补和纠正过去的错误。要认识到这个转折。上海市政府非常重视环境问题,延安路附近将建23公顷的绿地。在小区建设中十分注重环境和户型,因为老百姓开始追求环境质量,凡是环境好的住宅,贵一点,也能卖出去,环境不好,便宜也卖不动。上海市重视人居环境的观念和意识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三、城市要有特色。我国城市面貌雷同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原因是过去在建设中忽视了历史文化的保护,忽视自然环境的特点,同时对现代化的认识存在偏见,误以为大立交、宽马路、高架桥、大广场就是城市现代化的标志。实际上,立交桥、高架路是为了解决交通问题不得已而为之,对城市风貌是有破坏的。很多城市还在盲目追求,讲气派,马路宽了,没那么多车,实际上是浪费。因此,城市规划建设一定要综合考虑城市的历史文化、山水自然特点和已有的标志性建筑,突出自己的城市特点。
四、通过市场机制筹集城建资金。城市要发展,必须解决资金问题。各个城市在筹措城市建设资金方面有很多好的做法,大家要多交流,取长补短。最近国家在制定“十五”规划过程中,十分重视城市的环境治理问题,污水处理、节水等方面的政策将会出台。我国的公用事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水价倒挂,吃财政补贴,现在还是这种局面,污水处理更是如此。因此要转变观念,不要等、靠、要,要多方筹资。过去计划经济下吃大锅饭,靠财政的路行不通。要加大城市公用事业改革的力度,通过改革筹集资金。该政府投资的,政府要投资,如公益性事业。不该政府投资的,要向社会筹资。谁污染,谁治理,要征收污水处理费和垃圾处理费。通过这些政策促进公用事业能够良性循环。例如不少自来水厂人浮于事,成本很高,人员富余2/3,改革迫在眉睫。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土地开发获取城市建设资金是相当正确的,也是符合规律的,开发土地补偿基础设施投资,收回资金用于进一步滚动开发。同时,城市建设也要量力而行,不要背很多债,给后人留下欠帐。建设好了,要加强管理,管理出效益。
新城市主义建设规划论述
新城市主义有TND(Traditional Neighborhood Development)和TOD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两大类型组成。
新城市建设主要从生态可持续性,人性化和公众参与这三个方面体现。
新城市主义思想对当今城市规划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在区域规划中的运用也产生了积极的反响。通过对新城市主义运动及其区域思想、新城市主义实践活动的剖析,探讨我国区域规划中如何确立以公共交通为导向(TOD)的发展策略、提供多样化住房并在区域中合理配置、科学确定城市增长边界以及建立区域发展协调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我国当前城市规划建设的几个问题一、正确处理城市化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科学预测和确定城市规模。城市化有自身的客观规律,城市生活的高水平吸引人,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要找出路,这是有规律性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政策可以促使城市化的加速或延缓,但不能改变城市化的趋势。作规划的关键就是科学地预测城市的规模。城市化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确定城市规模也要与经济发展水平一致,要考虑城市能够提供多少就业岗位。随着城市人口增加、车辆增加,要考虑住宅和路桥、上下水等基础设施需要多少投资,有没有经济实力。还要注意小城镇建设不能一哄而上,拔苗助长。有的地方强制农民搬进小城镇,结果农民守着空房子没有饭吃。小城镇建设存在散、乱、差、慢的问题,就是因为规模小,过于分散,布局乱,基础设施差,大家都想上,结果都上不去,反而发展缓慢。中央强调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就是针对一些地方出现拔苗助长的倾向。因此小城镇建设一定要突出重点,予以扶持,形成地域的中心,带动周围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认为,东部地区一个县除县城外,可能还有1至2个中心镇要重点发展,中部地区一个县除县城外,最多重点发展一个中心镇,西部多数地区把县城发展好了就不错。从规划的角度,我们强调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一个省要确定重点发展的中心镇,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二、高度重视城市的环境建设,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城市建设已经由补偿过去基础设施欠帐阶段转向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上来。过去见缝插针、提高容积率,忽视了环境问题,造成了交通拥挤、空气污染、水污染,人居环境质量下降。现在要弥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