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入主民营上市公司的三个案例解析

合集下载

国资入股民营港口企业的案例

国资入股民营港口企业的案例

国资入股民营港口企业的案例摘要:1.国资入股民营港口企业的背景和意义2.国资入股民营港口企业的具体案例分析3.国资入股民营港口企业所带来的影响和启示正文: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资与民营企业的合作越来越紧密。

尤其是在基础设施领域,国资入股民营港口企业成为了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国资入股民营港口企业的背景和意义、具体案例分析以及所带来的影响和启示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国资入股民营港口企业的背景和意义。

在我国,港口是重要的基础设施,对于国家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由于过去一段时间里,我国港口建设主要依赖国家投资,导致港口行业存在一定的产能过剩和低效问题。

为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港口运营效率,国资开始尝试入股民营港口企业,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

这种模式有利于国资与民资相互借力,共同推动港口行业的发展。

其次,国资入股民营港口企业的具体案例分析。

例如,山东省国有资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山东国投”)入股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青岛港”)。

山东国投通过购买青岛港的股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这一举措既为青岛港带来了资金支持,又有助于山东国投在港口领域拓展业务。

此外,山东国投还将与青岛港在港口物流、仓储等方面展开合作,共同提高港口运营效率。

最后,国资入股民营港口企业所带来的影响和启示。

这种模式有利于优化港口企业的资本结构,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国资与民资的相互融合,有助于打破行业垄断,推动港口行业的市场化改革。

从这个角度来看,国资入股民营港口企业将成为我国港口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总之,国资入股民营港口企业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有利于推动我国港口行业的持续发展。

国资入股民营港口企业的案例

国资入股民营港口企业的案例

国资入股民营港口企业的案例摘要:1.国资入股民营港口企业的背景2.国资入股民营港口企业的具体案例3.国资入股民营港口企业的影响4.我国政策对国资入股民营港口企业的支持5.国资入股民营港口企业的未来展望正文:一、国资入股民营港口企业的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港口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民营港口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创新能力,为我国水运事业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在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中,民营港口企业也面临着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压力,亟待引入国有资本,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在此背景下,国资入股民营港口企业成为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

二、国资入股民营港口企业的具体案例国资入股民营港口企业的案例层出不穷,以下是其中几个典型的例子:1.上港集团收购东方海外国际上港集团通过收购东方海外国际,成功实现了对民营港口企业的整合。

上港集团通过国有资本的引入,提高了民营港口企业的资金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为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2.招商局集团入股深圳盐田港招商局集团通过对深圳盐田港的投资,实现了对该民营港口企业的国资化。

招商局集团通过引入国有资本,优化了盐田港的股权结构,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为盐田港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国资入股民营港口企业的影响国资入股民营港口企业对我国水运事业产生了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优化资源配置:国资入股民营港口企业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港口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核心竞争力。

2.提升国际竞争力:国资入股民营港口企业有助于提高港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为我国水运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3.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国资入股民营港口企业可以促进区域间港口企业的协同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繁荣。

四、我国政策对国资入股民营港口企业的支持我国政府对国资入股民营港口企业给予了大力支持,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但不限于:1.鼓励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合作:政府鼓励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港口等领域开展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我国上市公司的最终控制人进行利益输送的的几个经典案例

我国上市公司的最终控制人进行利益输送的的几个经典案例

我国上市公司(shànɡ shìɡōnɡ sī)的最终控制人进行利益输送的几个(jǐɡè)经典案例案例一:五粮液的巨额(jùé)资产置换五粮液(000858)于1998年3月27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shàng shì),是沪深股市著名(zhùmíng)的绩优股,属白酒类食品制造行业,主要从事五粮液及其系列酒的生产和销售。

公司上市时宜宾市国有资产管理局直接持有75%的国有股股份,但授权委托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经营管理,因此该公司事实上是由政府通过国有独资企业——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间接控股的上市公司。

尽管中国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于2003年6月30日之前聘请三分之一以上的独立董事,五粮液直到2003年7月才聘请独立董事。

根据公司披露的2003年年报,公司的董事会构成如下:两名国有资产管理局代表,两名独立董事代表,四名内部董事。

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公司的股本结构是典型的“一股独大”,并且控股股东和内部人几乎完全控制了董事会,在董事会中的表决权为75%1。

五粮液在上市时已承诺用募股资金购买集团公司所属的宜宾塑胶瓶盖厂,收购成本为4.12亿。

在2000年年报公布时,五粮液集团公司提出了一份资产置换方案:将宜宾塑胶瓶盖厂与五粮液集团公司所属507、513、515、517和607酿酒车间资产进行置换。

在确定置换价格时,宜宾塑胶瓶盖厂按重置成本法,酿酒车间按照收益现值法。

置换出的资产其重置成本与账面净资产一致,均为3.61亿(评估增值1.98亿元),置换入的资产账面值约为9.02亿,但是其评估升值至20.18亿元,因此置换差额为16.57亿元,由上市公司以现金补1宜宾国有资产管理局和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是一致行动人。

齐。

值得关注的是:上市公司购入宜宾塑胶瓶盖厂的成本是4.12亿,经营两年后,卖出价反倒降为3.61亿,这令人有些诧异。

中国资本市场著名资本运作案例剖析资料

中国资本市场著名资本运作案例剖析资料

第6页
德隆发展第二阶段
九十年代初,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迅猛,德隆创始人洞察股市风云,抓住 机遇,介入“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迅速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为 进军房地产和娱乐业奠定了基础,德隆在这两个行业掘得了属于它的第二桶 金。位于乌鲁木齐市中心宏源大厦和城市酒店两栋高楼的崛起,北京JJ迪斯
科游乐场及深圳明斯克航母公司的开放,是德隆产业第二发展阶段的重要标
与中信合作成立山西中浩园林机械 有限公司 ( 生产割草机等草地园林 机械)。
第16页
战略投资做行业
综观德隆入主3家上市公司的过程,不难发现它们的运作方式如出一辙,大 致都分四步走:
首先,改变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
通过注入优质资产调整产品结构,使上市公 司的主业发生变化
通过对销售网络和销售渠道的整合,扩 大上市公司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占 有率,形成规模化、垄断性经营
德隆目前正在做的,是继续与国内外相关企业积极接触,酝酿新的并购
和合作,对包括火炬和合金在内的企业进行更深层次的整合,以期形成以汽 车零部件、电动工具、户外机械、发动机、建筑构件等几大类产品为主体的
大机电行业格局;在食品饮料行业,近期内可能也会有比收购汇源果汁更大
的动作。
第20页
德隆观点(续)
战略投资是一种大手笔的制作,却不意味着盲目的扩张。事实上,德隆 在介入一个行业和企业前的谨慎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在德隆的组织架构里, 战略投资委员会是董事局下设的、与执行委员会和薪酬/任命委员会并列的 三大委员会之一;在执行委员会之下还设有战略管理部,作为执委会7个常 设部门中最重要的一个,行业分析和研究是它的一项重要职责。据说,德隆 每年用于对某一行业的专题调研的费用高达上亿元。3年前,为论证屯河向 “红色产业”转型的发展前景,德隆投入了800万元资金,聘请了来自国内 外的专家以及麦肯锡、罗兰· 贝格等4家国际知名咨询公司,到10余个国家作

今年已有23起国企收购上市公司控制权交易 国资入主民营上市公司的三个案例解析

今年已有23起国企收购上市公司控制权交易 国资入主民营上市公司的三个案例解析

8月 31 【J. 一J:褥 }乜气 艘 贷 歉 ‘/ 亿 元 千 天 沃 科 技
囝 I
株 洲 国 投 入主 宜 安 科技 :原 拟5名 投资者 的定增被独揽
宴 际 控 制 人 是 上 海 市 国 资 委 的 上 29.87% .成 为 控 股 股 东 , 上 海 市 罔 资
海 电 气 集 团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下 称 “上 委 成 为 上 市 公 司 的 实 际控 制 人
机械
22515
002721.SZ金一文化 钟葱 北京市j霍
有资产 完毕 纺鸳雪谤嚣装 18239
300328 SZ宜安科技李扬德 市人民 星霎资产监督管 E中 金 属 3276
00241 8 SZ 康盛股份 陈汉康
与上 两 电 力 不 同 .铢 洲 市 资 委
海 电 气 ”,601727.SH ).与 天 沃 科 技
对 于 这次 交 易 .上 海 电 气 称 ,“天 100% 控 股 的 株 洲 市 有 资 产 挝 资
(002564.SZ)的 交 集 始 于 和 其 子 公 司 沃 科 技 主 营 业 务 包 括 能 源 工 程 服 务 、 股集 团 有 限 公 司 (下 称 “侏 洲 挝 ”)
囝 金融 ·资本 F ,  ̄inance&Capital
今年 已有2 起 国 收购上 i 公司控制权 交易
国资入主 民营 卜▲市公司的三个案例解析
—I,… 济J.q pJ≯ g,-孙庭阳 l北 j 十 盟

中机 电 力 足 一 家 集 工 程 规 划 咨 询 、 存 客 户结 构 、 产 品 结 构 、 设 计 能 力 等 工 程 设 计 、勘 察 等 f一 体 的 T 稃公 刊 方 与 卜海 电 气 具 有 一 定 的 互 补 .

民营企业是怎样吞掉国企的-三大收购案例剖析

民营企业是怎样吞掉国企的-三大收购案例剖析

民营企业是怎样吞掉国企的:三大收购案例剖析20RF年7月2日16:34 来源:[今日东方]收购南钢:踏上凶险的旅途是非要约收购4月9日,南钢股份的一则公告让沪深股市有史以来首例要约收购浮出水面。

刚刚组建的南钢联合宣布,对南钢股份(600282)240万股法人股、1.44亿股流通股分别以3.81元/股和5.84元/ 股公开进行要约收购。

而此前的4月8日南钢股份市场收盘价格为7元并因此停牌。

郭广昌开出的要约收购标的:法人股240万股,要约收购价每股3.81元,根据是公告前6个月的每股市值;流通股14400万股,要约收购价是5.84元,根据是公告前30个交易日的每日加权平均价格的90% 20RR年年报显示,南钢股份的总盘子是 5.04亿股,其中国有股为3.5760亿股,每股净资产3.457元,每股利润是0.482元,净资产收益率高达13.95%。

南钢联合控股70.95%,意味着一旦履行要约收购,最高的收购成本将达到8个亿左右,而南钢联合的总股本就达27.5亿,这点成本和南钢每年两个亿的利润比不算太大;但郭广昌面临的最大风险在于如果要约收购超过5%南钢就有可能退市,但是这种可能性现在看来小之又小。

据嘉实基金的分析师刘天君介绍,根据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收购人持有、控制一个上市公司的股份达到该公司已发行股份的30%寸,必须要约收购。

从南钢股份的收购方案来看,其从法律上已经构成了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变更,形成了《管理办法》约定的上市公司收购。

虽然发起全面要约,但收购方实际上是有十足信心,即基本上不会有流通股股东接受要约。

因此,此次要约难免作秀之嫌。

”刘称,公告前一天的交易价是7元。

那么流通股的投资者凭什么要把自己的股票卖给收购者呢?”所以南钢联合”的要约收购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示威,如果你不卖,那么收购一旦超过了75%在理论上就存在退市”的可能,而一旦退市”,流通股就和法人股差不多了,到那时要约收购价就是 3.81元了。

国资收购上市公司5个典型案例研究

国资收购上市公司5个典型案例研究

一、事件背景2018年年初至今,我国A股市场已经有至少22家上市公司,向国资企业大比例转让了股权或控制权,A股市场频频出现国资企业扫货的案例。

种种迹象表明,国资通过“买壳”成为上市公司控股大股东的步伐,已在陡然加快。

国资企业收购上市公司股权,是国资企业落实《国企改革“双百行动”工作方案》的重要措施,有助于国资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平台实现国有资产的升值保值,体现了我国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共同促进、共同发展的特点,有利于上市公司实现优化组合。

二、重点案例分析为更好的研究近期国资买壳的交易方案,及后续整合及资本运作情况,我们按照以下标准,挑选了相关案例进行重点研究:1、收购方的实际控制人为国务院或省级国资委;2、剔除构成借壳上市的案例;3、优先选择收购时点在2017年的案例,里边充分了解收购完成后上市公司的整合及资本运作过程;4、优先选择交易方案、整合方案、资本运作方案具有一定特点的研究案例。

通过上述标准,我们筛选出以下5个案例,进行重点讨论。

具体情况如下:三、研究结论通过对上述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各案例的共同点及各自的特点后,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关于收购阶段(1)国资企业收购上市公司的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种:①对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进行增资扩股,间接取得上市公司控股权。

该种方式适用于拟收购上市公司30%以上股权的情形。

当国资企业拟收购上市公司30%股权时,将触发全面要约收购,因此,国资企业会选择增资控股股东的方式,将现金注入到控股股东体内,为控股股东后续应对全面要约收购提供充足的弹药。

若要约收购完成后,仍旧剩余资金,则剩余资金可通过认购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或股东借款的方式进入上市公司体内,也可用于二级市场竞价买入上市公司股票以提升控制权,还可以用于继续留存在控股股东体内用于支持控股股东其他业务的发展。

②现金收购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权。

该种方式适用于国资企业现金充足,且拟收购上市公司30%以内股权的情形。

国有企业上市成功案例

国有企业上市成功案例

国有企业上市成功案例国有企业上市成功的案例有很多,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给出一些典型的例子: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CNPC是中国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商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公司之一。

该公司在2000年成功在香港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募集资金超过250亿美元。

CNPC的上市为其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支持,加强了公司的国际影响力,也为中国能源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China Mobile),作为中国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中国移动在1997年成功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上市公司之一。

通过上市,中国移动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支持,也进一步加强了公司的市场地位和竞争力。

3. 中国建设银行(CCB),作为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中国建设银行在2005年成功在香港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该行通过上市募集了超过90亿美元的资金,成为当时全球最大的银行首次公开募股。

上市后,中国建设银行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资本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也为中国金融体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Ping An Insurance),中国平安保险是中国最大的保险公司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保险集团之一。

该公司在2004年成功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募集资金超过70亿美元。

上市后,平安保险迅速扩大了业务规模,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成为中国金融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

这些国有企业的成功上市案例展示了他们在市场化改革中的积极探索和突破,通过上市获得了更多的资金支持和市场认可,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同时,这些上市案例也为其他国有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鼓励他们积极适应市场环境,加强改革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国资入主民营上市公司的三个案例解析

国资入主民营上市公司的三个案例解析

国资入主民营上市公司的三个案例解析9月1日,紫鑫药业(002118.SZ)公告,公司原控股股东敦化市康平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为了使上市公司依托于国有资本实现进一步产业整合,拟与国有资本平台筹划股权转让,引进国有背景战略投资者,可能涉及实际控制人变更。

今年以来证券市场估值不断走低,产业资本入市增持,国资背景公司也入市收购股权,从而成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

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的统计,截至9月1日,今年已有23起国有企业收购上市公司控制权交易。

除了交易失败案例,如关键条款买卖双方差距较大,或是没有获得“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审批”,有9起交易已原则上获得通过。

案例一上海电气入主天沃科技:5.9亿元参与定增,贷款20亿元,并提供担保40亿元实际控制人是上海市国资委的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海电气”,601727.SH),与天沃科技(002564.SZ)的交集始于和其子公司中机电力的业务交往。

中机电力是一家集工程规划咨询、工程设计、勘察等于一体的工程公司。

在行业160余家同类企业中,中机电力2017年合同完成额排名第14位,在以电力工程为主要业务的企业中排名第5位。

中机电力并非天沃科技创办的公司,也是收购而来,目前仍处于业绩承诺期。

今年4月初,为了给中机电力履约能力做担保,天沃科技原实际控制人陈玉忠将1.6亿股质押给上海电气。

今年5月,天沃科技向4名投资者定向增发,募集资金用于光热发电项目,上海电气花费5.9亿元参与定增,并借此持有天沃科技总股本的9.19%,成为第二大股东。

8月3日,上海电气与陈玉忠及其配偶钱凤珠签署《股份转让协议》,受让两人股份合计占总股本5.81%,并接受陈玉忠14.87%的表决权委托。

至此,上海电气拥有股权占比为天沃科技总股本的15%,再加上股票表决权委托,合计占到了总股本的29.87%,成为控股股东,上海市国资委成为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对于这次交易,上海电气称,“天沃科技主营业务包括能源工程服务、高端装备制造和军民融合三大板块,在客户结构、产品结构、设计能力等方面与上海电气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尤其在能源工程服务板块,天沃科技拥有电力工程行业的多项甲级资质,包括工程设计资质甲级证书、工程咨询资质甲级证书、工程勘察资质甲级证书等,且具有丰富的电力工程项目经验,上海电气核心优势集中在装备制造方面,双方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国资通过定增获得上市公司控股权的实际案例

国资通过定增获得上市公司控股权的实际案例

1. 背景介绍我国的国有资产是国家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国资的管理和运营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国家利益。

国有资产的配置和运营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在上市公司股权领域,国资的投资和收购行为更是备受关注。

2. 国资定增的概念和意义国资定增是指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对国有企业进行直接投资,增加其注册资本的过程。

国资定增作为国有资本投资主要方式之一,有利于增加国有资本的实际规模,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提高国有资本运作效率,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维护国有资产和国家利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3. 定增获得上市公司控股权的实际案例以某上市公司为例,我国某地方国资委通过定增方式,获得了该上市公司的控股权。

国资委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在企业经营管理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提升了上市公司的整体实力,促进了公司的健康发展。

4. 分析国资定增获得控股权的意义国资通过定增获得上市公司控股权,可以有效提升国有资本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增值。

国资的强势介入也有助于上市公司管理层的引导和监督,推动企业改革和发展。

5. 国资定增的管理与监督国资定增的过程需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管理办法,确保国资投资的合法合规性。

国资部门应加强对定增项目的全程监督,做好风险评估和控制,防范各类投资风险,切实维护国有资产和国家利益。

6. 国资定增的未来展望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的深入推进,国资定增将成为国有资本运作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规范的基础上,国资定增有望在提升国有资本效益、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7. 结语国资通过定增获得上市公司控股权,对于提升国有资本效益、推动企业改革和发展、保障国有资产安全等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

但需要注意的是,国资定增过程中需要加强管理与监督,确保国资投资的合法合规性和有效运作,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做出更大的贡献。

国有资产的管理和运营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在上市公司股权领域,国资的投资和收购行为更是备受关注。

国资入主民营上市公司的三个案例解析

国资入主民营上市公司的三个案例解析

国资入主民营上市公司的三个案例解析作者:孙庭阳来源:《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第36期9月1日,紫鑫药业(002118.SZ)公告,公司原控股股东敦化市康平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为了使上市公司依托于国有资本实现进一步产业整合,拟与国有资本平台筹划股权转让,引进国有背景战略投资者,可能涉及实际控制人变更。

今年以来证券市场估值不断走低,产业资本入市增持,国资背景公司也入市收购股权,从而成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

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的统计,截至9月1日,今年已有23起国有企业收购上市公司控制权交易。

除了交易失败案例,如关键条款买卖双方差距较大,或是没有获得“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审批”,有9起交易已原则上获得通过。

上海电气入主天沃科技:5.9亿元参与定增,贷款20亿元,并提供担保40亿元实际控制人是上海市国资委的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海电气”,601727.SH),与天沃科技(002564.SZ)的交集始于和其子公司中机电力的业务交往。

中机电力是一家集工程规划咨询、工程设计、勘察等于一体的工程公司。

在行业160余家同类企业中,中机电力2017年合同完成额排名第14位,在以电力工程为主要业务的企业中排名第5位。

中机电力并非天沃科技创办的公司,也是收购而来,目前仍处于业绩承诺期。

今年4月初,为了给中机电力履约能力做担保,天沃科技原实际控制人陈玉忠将1.6亿股质押给上海电气。

今年5月,天沃科技向4名投资者定向增发,募集资金用于光热发电项目,上海电气花费5.9亿元参与定增,并借此持有天沃科技总股本的9.19%,成为第二大股东。

8月3日,上海电气与陈玉忠及其配偶钱凤珠签署《股份转让协议》,受让两人股份合计占总股本5.81%,并接受陈玉忠14.87%的表决权委托。

至此,上海电气拥有股权占比为天沃科技总股本的15%,再加上股票表决权委托,合计占到了总股本的29.87%,成为控股股东,上海市国资委成为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中审众环参与国企收购上市公司的案例

中审众环参与国企收购上市公司的案例

中审众环是我国一家知名的环境监测和评估服务公司,成立于1995年,总部位于北京。

该公司在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工程技术沟通等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技能。

中审众环通过多年的发展壮大,已成为国内环境服务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

近年来,中审众环积极参与国企收购上市公司的行动,试图拓展业务范围,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

这一举动引发了业界和投资者的广泛关注,也对国内环境服务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审众环参与国企收购上市公司的案例,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主题。

在本文中,我将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探讨,剖析中审众环的收购案例,以期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一事件,并掌握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一、中审众环参与国企收购上市公司的背景和动机中审众环作为一家专业的环境服务企业,其参与国企收购上市公司的行为背后必然有其深刻的背景和动机。

中审众环希望通过收购拓展业务范围,增强市场竞争力。

通过收购上市公司,中审众环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和资金支持,加速企业发展步伐。

另外,收购上市公司还可以帮助中审众环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迎接新的市场挑战。

中审众环参与国企收购上市公司的行为是出于对企业发展战略的考量和对市场变化的积极应对。

二、中审众环在国企收购上市公司中的关键举措和策略在国企收购上市公司的过程中,中审众环采取了一系列关键举措和策略,以确保整个收购过程的顺利进行。

中审众环做足了市场调研和风险评估工作,以全面了解收购目标的市场地位和潜在风险。

中审众环与相关利益相关方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和协商,达成了合理的收购协议和合作意向。

中审众环还注重法律风险的管控和规避,确保收购过程的合法合规。

通过这些关键举措和策略,中审众环成功地完成了国企收购上市公司的目标,实现了企业战略的跨越式发展。

三、中审众环参与国企收购上市公司的影响和启示中审众环参与国企收购上市公司的案例,不仅对该公司自身有着重大的影响,也对环境服务行业以及国内企业发展战略产生了深远的启示。

中审众环的成功收购案例为其他环境服务企业树立了积极的榜样和标杆,鼓舞了行业内其他企业的信心和决心。

民营企业引入国资例子

民营企业引入国资例子

民营企业引入国资例子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企业引入国有资本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以下是一些引入国资的成功案例:
1. 中国联通:中国联通是中国的一家大型国有通信集团公司,曾经的中国联通是一家完全由国有资本控制的企业。

然而,在1995年,中国联通开始引入了民营资本,如今其股份结构已经由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共同控制。

2. 中国建筑:中建集团是中国的一家大型国有建筑企业,在2009年,中国建筑开始引入境内外民营资本,如今其控股权分别由国资和民资控制。

3. 中国海外发展:中海油是中国的一家大型国有石油企业,在其海外业务拓展中,中海油也引入了一些海外的民营资本。

如今,中海油在海外市场拥有了广泛的业务和声誉。

这些例子表明,引入国有资本并不会对民营企业的创新和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相反,它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 1 -。

2024年国资收购案例

2024年国资收购案例

2024年国资收购案例
2024年的国资收购案例那可有些有趣的故事呢。

就说那个小科技公司吧,名字就不提了,免得有打广告的嫌疑。

这小公司啊,搞的是那种特别前沿的人工智能小配件研发,有点小本事,但是资金一直紧巴巴的。

这时候呢,国资就像个超级英雄闪亮登场啦。

国资企业为啥盯上它呢?一来这小公司的技术虽然小,但是在特定领域那可是有独门秘籍的,就像武侠小说里那种小众但很厉害的武功。

国资企业想啊,把这小公司收购了,就能把这个小秘籍融入自己的大版图里。

还有一个传统制造业的企业,在行业里也算是老资格了,不过近几年被那些新兴的制造方式打得有点晕头转向。

国资看到了它的底子还在,那些老厂房、老设备虽然看着有点旧,但是只要稍微改造改造就能焕发新生。

国资就出手收购了。

就好比是看到一个落魄但有潜力的武林高手,给他注入新的内力,让他重新在江湖上大展身手。

另外有个地方特色的小食品企业,做的小吃那是当地一绝,但是一直被困在本地市场,想扩张没那实力。

国资看中了它的品牌价值和独特口味,就把它收购了。

这就像发现了一个在小地方小有名气的武林小门派,把它拉进大集团里,给它资源,让它能把自家的绝学传播到全国各地去。

总之呢,2024年的这些国资收购案例,就像是一场场企业界的资源整合大冒险,国资就像一个有眼光的收藏家,把那些有潜力、有特色的企业一个个纳入囊中,让它们在新的架构下有机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国有上市公司资产划拨案例

国有上市公司资产划拨案例

国有上市公司资产划拨案例摘要:一、引言二、国有上市公司资产划拨的背景及意义1.背景分析2.意义阐述三、国有上市公司资产划拨的案例分析1.案例一:某国有上市公司资产划拨给另一国有上市公司1) 划拨过程简介2) 划拨后的影响分析2.案例二:某国有上市公司资产划拨给民营企业1) 划拨过程简介2) 划拨后的影响分析四、国有上市公司资产划拨的操作要点1.政策法规遵循2.资产评估与定价3.划拨协议的签订与履行4.划拨后的管理及风险防范五、总结与展望正文:一、引言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国有上市公司资产划拨作为一种资源整合、优化配置的手段,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分析国有上市公司资产划拨的背景及意义,并通过两个实际案例进行详细解读,以期为类似操作提供参考。

二、国有上市公司资产划拨的背景及意义1.背景分析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深入推进,国有上市公司作为国有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资产划拨已成为国有企业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国有上市公司资产划拨案例逐年增加,政策环境也日益完善。

2.意义阐述国有上市公司资产划拨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资产划拨,可以实现国有资本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的优化配置,提高整体竞争力。

(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资产划拨有助于消除国有企业之间的同质竞争,提高资产利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3)增强国有企业活力。

资产划拨可以引入民间资本,激发国有企业内部活力,推动国有企业转型升级。

(4)降低国有企业负债。

通过资产划拨,可以实现国有企业资产的剥离,降低国有企业负债水平。

三、国有上市公司资产划拨的案例分析1.案例一:某国有上市公司资产划拨给另一国有上市公司(1)划拨过程简介某国有上市公司A将其部分资产划拨给另一国有上市公司B。

划拨资产包括土地、房产、子公司股权等,总价值约为10亿元。

划拨过程中,双方遵循市场化原则,通过资产评估确定划拨资产的定价。

国企混改成功案例

国企混改成功案例

国企混改成功案例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是近年来我国经济领域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

通过引入民间资本,国有企业可以更好地发挥市场化机制,提高效益,增强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国企混改成功案例,探讨其成功的原因和启示。

第一个成功案例是中国联通。

中国联通是我国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之一,2017年,中国联通迎来了混改的重大举措。

中国联通引入了腾讯、阿里巴巴等民营资本,共同成立了中国联通混改基金,推动公司整体上市,实现了国有资本和民间资本的有效融合。

通过混改,中国联通实现了业务转型升级,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第二个成功案例是中国石油。

中国石油是我国最大的石油石化企业,2019年,中国石油启动了混改试点工作。

通过引入社会资本,中国石油实现了管道、储运、销售等领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了企业的市场化运作,提高了效益水平,加快了科技创新步伐,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第三个成功案例是中国铁路。

中国铁路是我国铁路运输的主要运营商,2019年,中国铁路开展了混改试点工作。

通过引入民间资本,中国铁路推动了铁路基础设施建设、运输组织管理等领域的改革,实现了铁路运输的市场化运作,提高了服务水平和效益水平,推动了铁路行业的健康发展。

以上三个案例充分说明,国企混改可以有效提升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实现了国有资本和民间资本的有机融合,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国企混改的成功经验包括,一是明确改革目标,坚定不移推进改革;二是创新改革方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三是加强企业治理,提高管理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四是激发员工活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综上所述,国企混改是我国经济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引入民间资本,可以有效提升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我们应该总结成功经验,不断探索创新,推动国企混改取得更大的成效,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国资定增获得控股权的案例

国资定增获得控股权的案例

国资定增获得控股权的案例那我给你讲个国资定增获得控股权的超酷案例哈。

就说那个A公司吧。

A公司呢,原本是一家民营企业,在市场上也打拼了好些年,但是呢,因为行业竞争太激烈啦,再加上资金有点周转不开,就像一个人跑步跑累了还没力气补充一样。

这时候国资就闪亮登场啦。

国资就像一个超级大富豪,看到A公司其实基础还不错,有好的技术,也有一帮能干的员工,就是缺资金这把“魔法钥匙”。

国资就决定通过定增的方式进入A公司。

啥是定增呢?简单说就是A公司新发行一些股票,国资就按照一定的价格去买这些股票。

而且买的数量可不少哦,买完之后国资持有的股票比例就特别高,一下子就超过了原来的大股东,这样国资就获得了A公司的控股权。

国资进来之后啊,那可不得了。

它带来了大把的资金,就像给A公司打了一针强心剂。

有了钱,A公司就能扩大生产啦,研发新的产品也不再是梦。

而且国资背后还有很多资源呢,比如说和政府部门关系好,在拿项目、办手续这些事儿上就方便多啦。

A公司就像搭上了火箭一样,发展得越来越红火。

再给你说个B公司的例子吧。

B公司是个小有名气的制造企业,一直想转型升级,但是升级就得砸钱啊,它自己的钱就像小水洼里的水,根本不够用。

国资呢,眼光很毒辣,看到B公司所在的行业前景光明,就想着通过定增控股来分一杯羹。

国资参与B公司的定增的时候,那个价格定得很巧妙。

既让国资觉得划算,又不至于让B公司觉得自己被贱卖了。

定增完成后,国资成了大老板。

国资可没闲着,它开始给B公司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还把自己体系里的一些优质供应商介绍给B公司。

B公司呢,慢慢就从一个有点土气的小厂变成了高大上的现代化制造企业啦。

这就是国资定增获得控股权的厉害之处,就像一个强大的伙伴加入进来,带着你一起飞。

2023地方国资竞相入主上市民企

2023地方国资竞相入主上市民企

2023地方国资竞相入主上市民企新一轮国资入主潮9月上旬,无锡市国资委原则同意无锡交通集团收购中设股份控制权,地方国资拿下A股公司实控权将再添一例。

浙江和山东两省的地方国资表现最为活跃,前者今年入主企业包括围海股份、物产金轮等,后者则先后入主博深股份、金正大、神思电子等。

以博深股份为例,这家金刚石工具头部企业的总部位于河北,今年年中,公司控股股东将所持上市公司超20%股份以及由此所衍生的所有股东权益,转让给铁投(济南)基金,股份转让总价款10.9亿元。

山东国资溢价接盘,公司实际控制人也变更为山东省国资委。

北京、深圳、福建、四川、湖北等多地国资,今年都有将上市公司收归麾下的动作,涉及高端制造、公共服务、消费等多个行业。

不少地方借助本轮入主潮实现国资控股上市公司的突破。

今年8月股权交割后,泉州水务鼎晟股权投资合伙企业直接持有29%蠡湖股份,成为新晋控股股东,泉州国有资本实现零的突破。

此外,通过入主ST冠福,荆州市国资委旗下城发资本也实现了成立以来的第一笔对外投资。

北京国资系统人士李楠认为,地方国资入主上市公司今年提速,这一趋势未来有望延续。

“近年来,多地国资都在并购、参股上市公司方面探索设立国企并购专项基金。

从近年收购主体来看,包括蠡湖股份、博深股份在内,以基金为主体入主收购的案例越来越多。

按照投资逻辑,并购基金模式指向打造更多的国企上市平台。

这将为国资并购的继续推进提供更多弹药。

”李楠说。

二级市场中的百亿国资入主潮,与一级市场的整体趋势统一。

北京某投行人士指出,“目前一级市场也存在国资系表现积极的趋势,国资、险资、政府引导基金等,在运作方面表现更为活跃。

”国资改革推动今年以来的地方国资入主案例,部分体现出驰援纾困意味,地方国资“白衣骑士”身份显眼。

典型代表为兆驰股份,受恒大违约影响,公司去年归母净利润下降八成。

今年一季度,深圳国资筹划斥资超43亿元,收购8.9亿股公司股份,带动了恒大事件对公司影响的退潮。

国资收购民企化解债务(3篇)

国资收购民企化解债务(3篇)

第1篇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部分民营企业由于种种原因陷入债务困境。

在此背景下,国资收购民企成为化解债务风险、稳定市场预期的重要途径。

本文以金贵银业为例,分析国资收购民企化解债务的案例,探讨实践中的经验与挑战,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引言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受外部环境变化、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部分民营企业出现债务风险,甚至陷入破产边缘。

在此背景下,国资收购民企成为化解债务风险、稳定市场预期的重要途径。

本文以金贵银业为例,分析国资收购民企化解债务的案例,探讨实践中的经验与挑战,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金贵银业案例简介金贵银业,原名金贵矿业,成立于2004年,主要从事白银冶炼和深加工,配套铅冶炼,并综合回收金、铋、锑、锌、铜、铟、钯等有色金属。

2014年1月,金贵银业在深交所上市,成为我国白银行业的重要企业。

然而,自2019年以来,金贵银业因债务危机陷入困境。

1. 债务危机爆发2019年,金贵银业爆发债务危机,主要原因是企业过度扩张、资金链断裂。

在债务危机爆发后,金贵银业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包括引入战略投资者、债务重组等。

2. 国资收购在债务危机持续恶化的背景下,湖南省国资委介入,通过收购金贵银业部分股权,成为控股股东。

随后,金贵银业进行了破产重整,并完成了对宝山矿业的收购,成为湖南有色集团银铅锌板块的核心企业。

三、国资收购民企化解债务的实践探索1. 国资收购的优势(1)资金实力雄厚:国资企业在资金实力方面具有优势,可以为陷入债务困境的民企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2)政策支持:国资收购民企符合国家政策导向,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升级。

(3)品牌影响:国资企业具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有助于提升陷入困境民企的市场竞争力。

2. 案例分析以金贵银业为例,国资收购在化解债务风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1)债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国资收购后,金贵银业通过债务重组、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措施,有效控制了债务风险。

国资取得民营上市公司控制权实施路径及相关案例的专题研究

国资取得民营上市公司控制权实施路径及相关案例的专题研究

国资取得民营上市公司控制权实施路径及相关案例的专题研究一、研究背景及目的(一)研究背景1、盘活国有资产市场持续升温近年来,民营上市公司通过向国有企业发股购买资产实现国有资产借壳上市交易并不罕见,如南洋科技、大连国际等。

盘活国有资产方式多样化,除发股购买资产以外,包括认购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二级市场增持、协议受让等。

资本运作实施路径的畅通,对于盘活国有资产存量市场并争取增量起到重要作用,国有资本入股非国有企业需求不减,市场将会持续升温。

2、国有资本入股非国有企业路径清晰,法规完善国有企业因其特殊性质,在对外投资以及其他资本运作中要求盘活存量资产的同时保值增值。

为规范国有企业资本运作,政府出台多项措施并根据不同情况建立国资委审批或备案制度,清晰国有企业资本运作路径。

国有资本入股非国有企业涉及的主要法律法规为:《国有资产法》、《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企业国有资产评估项目备案工作指引》、《关于规范国有股东与上市公司进行资产重组有关事项的通知》、《国有单位受让上市公司股份管理暂行规定》等,规范发股购买资产、协议转让、二级市场增持等取得上市公司股权的审批程序、实施步骤。

3、国企混改政策大力扶持我国正处在新一轮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历史关口。

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来,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政策不断出台。

根据2015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国有企业要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积极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加大集团层面公司制改革力度,积极引入各类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大力推动国有企业改制上市;鼓励国有资本以多种方式入股民营企业,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资本运作平台作用,通过市场化方式,以公共服务、高新技术、生态环保、战略性产业为重点领域,对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强的非国有企业进行股权投资。

(二)研究目的国企混改政策频出,政策大力扶持情况下,国有资产如何实现证券化是热点问题,通过并购重组、二级市场增持、协议受让等方式取得民营上市公司控股权同为重要的证券化实施路径,但在实践过程中面临如何根据双方条件选择最优交易方式或组合方式,以及如何在国资监管体系下,满足民营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卖壳溢价,即平衡双方利益的交易作价确定问题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资入主民营上市公司的三个案例解析
9月1日,紫鑫药业(002118.SZ)公告,公司原控股股东敦化市康平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为了使上市公司依托于国有资本实现进一步产业整合,拟与国有资本平台筹划股权转让,引进国有背景战略投资者,可能涉及实际控制人变更。

今年以来证券市场估值不断走低,产业资本入市增持,国资背景公司也入市收购股权,从而成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

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的统计,截至9月1日,今年已有23起国有企业收购上市公司控制权交易。

除了交易失败案例,如关键条款买卖双方差距较大,或是没有获得“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审批”,有9起交易已原则上获得通过。

案例一
上海电气入主天沃科技:5.9亿元参与定增,贷款20亿元,并提供担保40亿元
实际控制人是上海市国资委的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
公司(下称“上海电气”,601727.SH),与天沃科技(002564.SZ)的交集始于和其子公司中机电力的业务交往。

中机电力是一家集工程规划咨询、工程设计、勘察等于一体的工程公司。

在行业160余家同类企业中,中机电力2017年合同完成额排名第14位,在以电力工程为主要业务的企
业中排名第5位。

中机电力并非天沃科技创办的公司,也是收购而来,目前仍处于业绩承诺期。

今年4月初,为了给中机电力履约能力做担保,天沃科技原实际控制人陈玉忠将1.6亿股质押给上海电气。

今年5月,天沃科技向4名投资者定向增发,募集资金用于光热发电项目,上海电气花费5.9亿元参与定增,并借此持有天沃科技总股本的9.19%,成为第二大股东。

8月3日,上海电气与陈玉忠及其配偶钱凤珠签署《股份转让协议》,受让两人股份合计占总股本5.81%,并接受陈玉忠14.87%的表决权委托。

至此,上海电气拥有股权占比为天沃科技总股本的15%,再加上股票表决权委托,合计占到了总股本的29.87%,成为控股股东,上海市国资委成为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对于这次交易,上海电气称,“天沃科技主营业务包括能源工程服务、高端装备制造和军民融合三大板块,在客户结构、产品结构、设计能力等方面与上海电气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尤其在能源工程服务板块,天沃科技拥有电力工程行业的多项甲级资质,包括工程设计资质甲级证书、工程咨询资质甲级证书、工程勘察资质甲级证书等,且具有丰富的电力工程项目经验,上海电气核心优势集中在装备制造方面,双方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国资介入后,天沃科技获得了大量的资金和融资支持。

8月4日,天沃科技拟向上海电气借款不超过20亿元。

8月23日第一笔借款13亿元到账,借款时间半年。

8月30日,上海电气为天沃科技提供总额度为40亿元的担保,用于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发行公司债券、中期票据等需要担保的事宜。

8月31日,上海电气再度贷款7亿元予天沃科技。

案例二
株洲国投入主宜安科技:原拟5名投资者的定增被独揽与上海电力不同,株洲市国资委100%控股的株洲市国有资产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株洲国投”)入主宜安科技(300328.SZ),主要为了旗下公司间合作。

株洲国投集团网站介绍,到2017年6月30日时,旗下上市公司已有8家,既有株洲本地的株冶集团(600961.SZ)、天桥起重(002523.SZ)、千金药业(600479.SZ)等公司,也有注册地在山东的西王食品(000639.SZ)、主要业务在广西的国海证券(000750.SZ),现在又加上了主要生产装置都在广东的宜安科技。

宜安科技主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汽车精密结构件如车门内框)、手机金属边框等,宜安科技的原实际控制人李扬德,也是国内液态金属研究领域前沿人物。

不过,宜安科技的盈利能力并不突出。

公司2012年上
市后,净利润没有太多增长,产品毛利率也不太高。

具有国资背景的株洲国投入主,源于年初的非公开发行。

今年2月6日,宜安科技拟向最多不超过5名投资者定向增发5000万股,确定的发行最低价是8.6元。

不过,此时恰逢大盘承压,宜安科技的股价也连续下跌,2月7日时市场价格为8.11元,已经低于发行定价。

宜安科技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向92名符合条件的投资者发送了定向增发认购邀请书和申购报价单,至2月9日上午,只收到了一名投资人的回复。

这个唯一的回复来自株洲国投,欲认购全部5000万股,并足额缴纳保证金1300万元。

原拟5名投资者认购的定向增发,就此变成了株洲国投独揽,并支付了4.3亿元。

4月17日,株洲国投再从李扬德手中收购4500万股,定价依据是前一天收盘价90%以上。

最终,该笔交易以前一天收盘价每股9.68元计算,合计4.35亿元。

同时,株洲国投接受了李扬德控制的7.33%的表决权委托,合计持股
27.97%,成为宜安科技控股股东,公司实际控制人由李?P德变更为株洲市国资委。

8月22日,宜安科技接待机构调研时透露,“目前株洲国投及株洲市国资委已完成此次交易的审批,申请已提交到株洲市人民政府。

株洲市人民政府审批后将会提交到湖南省
国资委审批。


对于此次交易,宜安科技公告称,株洲国投与上市公司将成立株洲宜安新材料研发公司,“结合株洲的‘中国动力谷’航空、电力机车、新能源汽车三大动力产业及其配套产业的集群优势,提供新技术产业化验证平台,提高新材料产业整体竞争力。

”案例三
海科金集团入主金一文化:交易对价1元,提供不低于30亿元流动性支持
金一文化(002721.SZ)主营金银制品、珠宝首饰,2014年上市,近3年净利润增长速度虽然放缓,但仍然在上升通道中。

今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190.05%,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长幅度也在21.53%至57.98%之间。

虽然金一文化营收情况良好,但公司股东的资金面颇为紧张,质押的股权触及平仓线,可能发生转移。

金一文化原实际控制人钟葱,此前直接持有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2.89%,通过上海碧空龙翔投资公司(下称“碧空龙翔”)间接控制上市公司17.90%,合计控制上市公司30.79%的股份。

目前钟葱官司缠身,其直接持有、处于质押状态的股票已占到公司总股本的12.02%,涉及未清偿资金 1.8758 亿元。

同时,其直接持有的股票已被4家法院全部冻结或轮候冻结。

碧空龙翔持有金一文化17.9%的股权,其中质押状态占了公司总股本的16.83%,且这17.9%的股权也全部被法院冻结或轮候冻结。

据悉,冻结原因包括碧空龙翔向银行借款逾期未还等。

此外,碧空龙翔还有一笔到期未清偿的股权质押融资业务,涉及未清偿资金2 亿元。

7月10日,碧空龙翔和钟葱收到相关证券公司的通知,由于相关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涉及违约,如果不能追加保证金、补充质押或提前回购,质权人按照协议约定对其质押的股票进行违约处置,导致被动减持公司股票。

同时,因涉及诉讼,金一文化及子公司名下28个银行账户被司法冻结,涉及金额2.67亿元;公司及子公司作为被告的诉讼案件共8起,涉案金额4.2亿元,主要涉及借款合同纠纷;金一文化还欠碧空龙翔9.53亿元。

半年报显示,金一文化货币资金只有8.51亿元,如果全部清偿,上市公司将无力维持后续经营。

7月初,钟葱及其亲属将所持碧空龙翔股份(共占碧空龙翔总股本的73.32%),全部转给北京海淀科技金融资本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科金集团”,为北京市海淀区国资委控股),交易对价1元。

就此,海科金集团通过碧空龙翔间接控制金一文化17.9%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北京市海淀区国资委成为金一文化实际控制人。

据悉,海淀区国资中心、海科金集团以及海科金集团的成员企业,将根据金一文化的业务、资产和市场情况,适时向其提供不低于30亿元的流动性支持,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偿还有息债务。

责编:周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