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的海外推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动支付的海外推广
在马来西亚一家名为“Orange”的便利店里,我看到门上墙上贴着五六个支付方式的Logo和海报,有传统的信用卡支付,更多的是各种电子支付钱包。
东南亚正在上演一场移动支付争夺战,如同2015年2016年的国内市场。只是相比较国内的二马相争,还处于早期阶段的东南亚市场显得更为热闹。
一方面本地企业都在推自己的“支付宝”钱包产品。以马来西亚为例,电信运营商Axiata旗下的Boost,移动通讯服务商Digi的Vcash,马来西亚第二大航空公司亚航(AirAsia)推出BIGPay,去年11月打车软件Grab拿到第三方支付牌照开始大力推广Grabpay。
另一方面,阿里和腾讯也将海外拓展的重点放在东南亚。除了针对中国出境游用户的支付宝和微信以外,蚂蚁金服在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印尼,通过投资入股的形式,推出本地支付钱包。微信支付在今年3月获得马来西亚的第三方支付牌照。
各家争抢,在于其人口红利。东南亚总人口6.5 亿,占世界总人口的8.6%。且东南亚地区年轻群体占大多数,
菲律宾人口平均年龄为23岁,马来西亚为28岁,而中国人口平均年龄则为36.7岁。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东南亚拥有全球最大的海外华人群体,总人数超过3000 万,文化背景的相似性降低了沟通成本,因此往往成为出海第一站。
战场刚启,胜负难料。
在马来西亚,地铁可以手机支付
一个周前,虎嗅应蚂蚁金服邀请考察了菲律宾、马来西亚两个国家移动支付市场。提及移动支付出海,免不了将阿里和腾讯相比较。从现阶段来看,阿里和腾讯走在截然不同的两条路上。
在海外市场,微信主要想要聚焦于服务中国出境游客,而非海外居民。7月10日在香港举办的RISE科技大会上,微信支付国际业务负责人殷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在中国大陆地区,我们拥有数以百万计的用户。正因如此,微信支付才得以成功。所以我们的功能也是基于中国用户的需求。而在海外市场,我们没有大量的用户,要想让他们使用微信支付也很难。”
阿里则站在了腾讯的另一面。2016年10月,在蚂蚁金服成立两周年的年会上,蚂蚁金服集团总裁井贤栋正式接替彭蕾出任CEO一职,并宣布了未来蚂蚁金服发展的三个方向。其中一个是国际化,“未来(蚂蚁金服)的愿景是,四年内,蚂蚁金服的用户50%在海外,50%在国内;未来九年,可以服务全球20亿消费者。”
愿景很宏大,但面对各国国情差异、技术融合、更为复杂的竞争环境以及监管问题。蚂蚁金服能如愿么?
结盟财团的落地模式
在马来西亚,Touch 'n Go办公室蚂蚁金服员工和本地
员工交流
蚂蚁金服国际业务有三大板块,一是“全球收全球付”业务,依托阿里巴巴旗下电商平台速卖通,面向海外的全球用户;二是服务于中国人出境游,在国外也能用支付宝;三是普惠金融海外实践,在海外建立本地支付钱包,服务当地用户。
2016年井贤栋接棒后,蚂蚁金服的普惠金融海外实践加速。
2016年11月,和泰国支付公司Ascend Money展开战略合作,共同打造泰国版钱包TrueMoney。
2017年2月,与韩国即时通讯公司Kakao达成战略合作,投资Kakao旗下移动金融子公司Kakao Pay。
也是在这一月,和菲律宾第二大运营商Globe达成合作,投资期旗下的数字金融公司Mynt。
2017年4月,宣布与印尼媒体和互联网集团Emtek旗下即时聊天平台BBM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并于2018年3月在BBM内推出数字钱包DANA。
2017年5月,推出面向香港用户的独立电子钱包App AlipayHK。
2017年7月,与马来西亚联昌国际银行(CIMB)旗下的Touch 'n Go (TnG)公司签署协议,组建一家合资公司,为当地用户提供电子钱包服务和其他相关金融服务。
2018年3月,宣布入股巴基斯坦小微金融银行Telenor Microfinance Bank(TMB),共同打造巴基斯坦手机钱包Easypaisa。
2018年4月,孟加拉国移动支付公司bKash和蚂蚁金服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打造本地版支付宝,为当地消费者提供更方便和安全的数字金融服务。
不到两年时间,蚂蚁金服在8个国家和地区推出本地支付钱包。除香港外,其他国家和地区都采用投资入股的形式,蚂蚁金服主要做技术输出,派出团队到当地做技术支持。
这一模式此前在印度市场被证实可行。2015年,蚂蚁金服前后两次入股印度最大的电子钱包Paytm。在两年的技术和经验分享后,依据官方披露的数据,Paytm用户数从不到3000万增加至超过2.5亿,目前排全球第四大电子钱包。
蚂蚁金服的本地钱包主要集中在南亚和东南亚。除文章开头所提及的人口红利外,另一个原因在于这些国家没有形成成熟的金融体系。
蚂蚁全球本地化菲律宾负责人沈奕飞,此前曾负责过支付宝在澳大利亚落地。对比两个国家,他认为发达国家已经形成成熟的信用卡支付体系,想改变他们的使用习惯转用手机二维码支付比较难。而菲律宾则不同,用户对手机支付的接受度较高。
从公开资料来看,在菲律宾,86%的人口没有银行账户,仅3%的人口拥有信用卡。菲律宾人都高度依赖现金,在个人消费领域:76%是现金消费,18%为银行卡消费,网上银行支付仅占6%。
但反过来,银行卡如果不够普及的话,会有另外一个问题,“电子钱包有一个重要的依赖,我如何把钱放进去,充值渠道在哪里?如果没有卡这个渠道的话,充值又很麻烦。所以这个要衡量。”蚂蚁全球本地化钱包技术负责人熊务真告诉虎嗅。
从当前来看,蚂蚁金服主要通过线下充值(便利店、手机充值点等)、代付工资、相互转账、跨境汇款等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不寻求控股
蚂蚁金服之所以选择与当地企业合作,而非和腾讯一样申请牌照自己做,原因有二。一方面是为提高扩张速度,另一方面也是本地化需求。
2016年8月,支付宝拿到香港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前后花费五年时间,阿里旗下的东南亚移动电商Lazada 申请移动支付的牌照,花了两年时间。一位蚂蚁金服人士在接受财新采访时说:“监管当局要审查业务范围等,要搞明白你的意图,所需时间较长,不如去收购本土公司。”
除此之外,“本地合作伙伴往往更了解当地监管、当地经济情况和金融相关行业发展背景。发展中国家的监管政策变化可能比较多,我们需要及时应对和做出调整,确保合规。” 蚂蚁金服国际事业部资深总监郏航曾如此阐述投资的原因。
值得关注的是,蚂蚁金服的这几笔海外投资均为非控股投资,在菲律宾,蚂蚁金服持有Mynt的45%股份,在印度,经过两次增持,阿里巴巴及蚂蚁金服共持有Paytm约40%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