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孔子与老子

合集下载

1-1 孔子与老子

1-1 孔子与老子

(2)、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
老子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对立的两 个方面。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矛盾的双方可以自然地相互转化。
(抹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无为而治
政治主张 我无为,人民就自然顺化;我好静,人民就自然归正;


A、“仁”和“礼” B、 “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 “忠恕”之道
3、下列对老子哲学中的“道”的理解不正B、抽象的概念
C、具体的物质
D、不可名状的自然本体
4、老子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
状态,这在当时主要反映了 (

A、新兴地主的要求 B、没落奴隶主贵族的要求
• 全面理解孔子“礼”的思想
• (1)含义:“礼”指西周时期的等级名 分制度。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就是说做 人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 的要求。
• (2)途径:“正名”,即按周礼的制度 把当时已经混淆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 来,达到贵贱有序。
• (3)实质:力图维护奴隶制度。
• (4)评价:这体现了孔子政治思想中保 守的一面。但孔子并没有一味保守,他还 主张在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 治。
1.孔子“克己复礼”的主张体现了其思想中保守的一面,它 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根本原因)
2.孔子“仁德”的思想虽有抑制暴政的进步意义,但在当 时诸侯纷争、社会动乱的局面下,靠仁政即不能实现统一,也不 能有助于新兴地主阶级政治要求的实现,孔子的学说不可能被重 视。
3、只有后来经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顺应了统 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第1课 孔子与老子教学设计

第1课   孔子与老子教学设计

第1课孔子与老子课标要求:知道儒家和道家,了解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和老子,了解他们的主要思想,了解儒家和道家的形成,理解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地位。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论语》《道德经》摘录的阅读分析,知道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通过模拟孔子问答,体会孔子的主张和价值;领会孔子、老子的思想对社会现实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儒家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家的智慧并从中汲取营养;认识孔子和老子的思想的价值。

重点:知道孔子的主要思想;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难点:理解“仁”、“礼”、“道”等概念;体会老子思想的智慧之处及对现实的指导作用教学方法:本课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

导入:山东一自古就有“一山一水一圣人之说”,分别指什么?或天下文官祖,历代帝王师称赞的是谁?学生答后总结:孔子曾经向老子请教过关于周礼的知识。

可以说孔子是老子的学生,这对师生在中国思想史上有何重大影响呢?教学过程一、孔子及儒家思想(前551——前479年)(一)自主学习:山东自古以来就被称为礼义之邦,很大程度是因为它是儒家文化文化的发源地,做为山东人,你如何对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做一简介呢?请填写孔子知识小档案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材料二: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材料三: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材料四: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请完成:(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2)材料一、材料二中所说的“礼”指什么?为实现“礼”孔子提出的主张是什么?哪则材料符合此主张?(3)材料四体现了孔子什么样的教育理念?(三)各抒己见:展示材料:“一个章子怡,比一万本孔子都有效果。

第1课 孔子与老子(最终)

第1课 孔子与老子(最终)
第 1 课
教学目标:
熟悉孔子、老子的主要思想。
探讨孔子、老子思想对中国文化产 生的深远影响。
孔子小档案 1、孔子的生平:时代:春秋国籍:鲁国简历:
出身-出仕-出游-出书
地位:
孔子是我国伟大 的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 创始人。
《论语》是名列世界
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 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 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 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 皇焚书坑儒,到西汉时期 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 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
3、问题探究:孔子的思想历史地位?
春秋战国和秦朝不受重视;经历代不断创新改造,汉 朝至清朝一直是正统思想;逐渐完善的儒家私学体系,成 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世界文化史上产生深远影响。
孔子在汉城
孔子在柏林
2004年是孔子诞辰2555年, 为纪念这位伟大的先哲,在他的 故乡曲阜,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 场面华丽,气势恢弘。而且孔子 的思想飘扬过海,影响深远。但 是,他的生前是否真的如此风光 呢?史书载,他率弟子周游列国 时,曾在陈蔡两国交界处困饿七 日,动荡的年代,他的“仁”的 思想也处处碰壁,不被采纳。
当时未被统治者重视,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老子
“道”是万物的本原 哲学思想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思想主张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 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者 历史地位 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 物。”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大,城中有四 大。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老子》 材料二、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老子》 材料三、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 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 则无不治。 ——《老子》

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孔子与老子》优秀课件(24张)

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孔子与老子》优秀课件(24张)

(1)“仁”的主要内容:
仁者爱人
• 孔子的思想(一) ———政治思想
1.“仁” :仁者爱人
实现途径: 必须遵循“忠恕”之道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仁”
(1)对统治者而言: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对所有人而言: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 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 序。
(一) ——— • 一、孔子的思想政治思想Fra bibliotek核 心
1.“仁”:仁者爱人
2.“礼”:克己复礼
3、提倡“为政以德”
1. 仁: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鬼神观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论语· 雍也》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敢 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论语· 先进》 态度: 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 优先的位置。
3、孔子的教育思想
(1)教育原则:有教无类; (2)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3)学习方法:实事求是;温故知新;持之以恒; 学思结合;当仁不让。
“仁者爱人” 实现爱人的途径:
遵循“忠恕”之道 “忠”尽力为人谋,中人之心,故为忠。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恕”推己及人,如人之心,故为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孔子的思想(一) ———政治思想
2、“礼”的学说:克己复 礼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 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虽有粟,吾得而食诸?”—《颜渊篇》 子曰:“必也正名乎。”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文化史1课、孔子与老子

文化史1课、孔子与老子

孔子之

主张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2、孔子思想 ⑴思想核心 ⑵政治思想
“为政以德”(“德治”/“礼治”) “德” 逐步改良政治
孔子之
“鬼”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 谓知矣。” ﹡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孔子对“鬼神”有怎样的主张? 主张:敬鬼神而远之 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 在优先位臵,体现了他的人本主义思想。
二、老子与《道德经》
1、老子其人
姓李,名耳,字聃(又称
老聃),楚国人。 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
家学派创始人。
宋代的福建泉州老君岩
曾做过东周王室管理典藏的史官,博学多识,精通 礼法。 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老子思想而成《道德经》, 又称《老子》。
全书充满哲理和东方智慧,一直流传至今。
老子之
2、孔子思想 ⑴思想核心 ⑵政治思想 ⑶哲学思想 敬鬼神而远之 重视人事(关注社会)
⑷教育思想
孔子之
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创办私学,扩大了教育范围 教学原则: 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学习方法: “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学习态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当仁不让于师”
差别的爱)
实现途径:“忠恕”
含义: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 “克 ②“礼” 己复礼”,外在的社会规范) 实现途径:“正名”、
孔子之
“德”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 星共(拱)之。”
﹡子曰:“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 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主张:为政以德(即以“仁、礼”治国) 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用“德”教 化百姓。

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孔子与老子》优秀课件(27张)

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孔子与老子》优秀课件(27张)
2018年7月7日

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深圳市高级中学丁要贤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孔子画像
老子雕像
课标要求
了解孔子等思想家以及 儒家思想的形成。
“东方圣地” 孔子故里— —曲阜 曲阜是我国 著名的历史 文化古城,孔 子故里。西 方学者将孔 子与耶稣、 释迦牟尼齐 称为“世界 三圣”,以赞 扬孔子集古 圣先贤之大 成。因而孔 子故乡曲阜 便被誉为 “东方圣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 前后相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二、老子的学说
2.老子的政治主张:
老子的政治主张: “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 下”
1.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 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 则无不治。 2.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 取天下。 3.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 以智治国,国之福。 4.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 不相往来。 5.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孔子周 游列国
孔子拜谒老子
《道德经》石刻书法
赵 孟 頫 书 法 作 品 《 道 德 经 》 部 分
二、老子的学说
1、老子和《道德经》
老子பைடு நூலகம்
也称老聃 姓李名耳, 春秋时期楚国人, 思想家。道家学派 创始人。
《道德经》陶艺书法现身广州
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 二、老子的学说 1.“道”是万物的本源,道生万 物 1.老子的哲学思想: 2.辨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 立的,但可以互相转化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孔子和老子 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孔子和老子  ppt课件

ppt课件
23
2、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
老子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对立的两 个方面。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矛盾的双方可以自然地相互转化。
(抹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ppt课件
24
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ppt》课件
7
(二)孔子的思想
一、政治思想
1、“仁”——思想核心
(1)含义: “仁者爱人” (2)方法: “忠恕 ”
《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论 语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十则“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
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 等级名分制度.
(2)礼的实践方法:
“克己复礼” “正名”
齐景公问礼,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反映了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
ppt课件
10
问题探究
提问:“仁”和“礼”是什么关系?
仁是良好的道德,礼是社会的规范:仁 是内在自觉,礼是外在约束。只有具备 了仁的内在品德,才能自觉地遵守礼制。 反过来,只有礼制的规范,人们才能追 求仁的境界。
3、在世界文化史上产生重要影响。
ppt课件
17
世界看孔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 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 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子
孔子的思想1993年9月被全球主要宗教的代表

第1课孔子与老子

第1课孔子与老子

第1课孔子与老子一、孔子、老子思想产生的背景经济:生产工具、技术的提高(铁耕具、牛耕),增进生产力进展,私田增多,井田制瓦解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宗法分封制受到破坏二、孔子(前551——前479):地位: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教育家,儒家的开创人思想:政治思想:仁:①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②为政以德(①②缓和阶级矛盾)③明白得体贴他人调整人际关系,稳固社会秩序。

④忠恕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④调整人际关系)⑤以礼治国的同时慢慢改良政治礼:含义:西周的品级名分制度。

为了实现礼,提出“正名”的主张,依照周礼的制度把已经混淆了的社会品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

(保守)天命观: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天是主宰。

教育思想:教育原那么:有教无类教育思想:因材施教学习方式:学思结合、独立试探、坚持己见,“当仁不让于师”、三人行必有我师、温故知新、等等阻碍:孔子思想在那时不受重视,汉代大一统以后,精耕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慢慢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3、孔子的活动:政治活动:周游各国,宣传政治观点(主若是仁、礼)。

文化活动:整理典籍:《诗》《书》《礼》《易》《乐》《春秋》孔子思想保留:其门生整理记录的《论语》中4、孔子思想在那时不受重视的缘故①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变革,诸侯热衷于成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增强对人民的操纵(客观,全然)②儒家仁、礼的思想不适合那时历史进展的潮流。

(主观)五、汉代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缘故①社会形势转变:大一统,中央集权增强②儒家通过改造,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保护那时的社会秩序六、孔子思想特点:①重传统,重继承②仁、礼为核心③政治和伦理结合④以德为主⑤重人事,虚天命⑥保守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7、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①大一统思想→社会安宁,祖国统一。

②人本、民贵→和谐人际关系,三农问题③以德治国→培育社会公德,社会责任感,社会使命感。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百家争鸣
•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涌 现出的不同学派及各学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百家”是泛指,主要有儒家、道家、 法家等思想流派。“争鸣”是指代表各阶 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者思想家,都 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 ,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 开争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
二、流派——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2、孟子(战国)
思想主张: • 仁政(思想核心) • 民贵君轻(民本思想) • 性善论 • 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影响: • 《孟子》被当做经典。孟子被尊为“亚圣”。
二、流派——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3、荀子(战国) (唯物主义者)
主要思想: • 天行有常(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制天命而用之(可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 性恶论(后天教育)
评价
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含义是什么?如何 认识它的影响? • 含义:所谓“无为”是指不忘为,不胡作非 为、为所欲为,如此方能真正取得“无不为 ”的效果。 • 影响:这种思想强调人的作为要符合规律, 顺因自然,在历史上对约束统治者的暴政、 回复社会秩序产生了积极作用;对今天建设 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也有借鉴作用;但老子 主张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原始状态,是一 种历史的倒退。
二、流派——道家
1、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春秋)
主要思想:
① ② 哲学: “道”是万物本源 “天法道,道法自然”,剔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 辩证法思想,只要守静就可以以弱胜强 政治: “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 向往“小国寡民”,愚民政策
评价
道家学派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 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主要思想:
政治:仁、礼、为政以德 哲学:敬鬼神而远之 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 “当仁不让于师”

第1课孔子与老子

第1课孔子与老子
“仁”是良好的道德,“礼”是社会的 规范:“仁”是内在自觉,“礼”是外在 约束。只有具备了“仁”的内在品德,才 能自觉地遵守礼制。反过来,只有礼制的 规范,人们才能追求“仁”的境界,即 “礼”以仁为基础,“仁”以礼来维护。 两者是相互制约的。
孔子希望通过仁和礼构建一个
有等级之分但不过分对 立,有仁爱但仍有差别 的温情社会的理想社会
评价: 孔子推崇周礼,恢复周礼,实质是 维护摇摇欲坠的奴隶社会规范制度。孔 子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违背历史潮流, 体现了思想保守的方面; 追求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 使人们生活安定,有积极意义。
孔子提出的“仁”和“礼”的思想, 对后世的中国有哪些影响?
① “仁”的思想体现出孔子对一般民 众的关注和爱护,这种民本思想对缓和阶级 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起了积 极作用,对现代人本理念也有借鉴作用; ②孔子还把“仁”看成人生的最高理 想和高尚情操,培养了中国人以天下为己任 的民族传统;
周游列国 宋 国 郑国
蔡 国
卫 国 鲁 国 55岁离开 鲁国
陈 国
楚 国 64岁重返卫国 68岁回到鲁国
这段名言,用简单的几句话概括了孔子 一生的经历和他做人、处事、做学问的经验: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 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自立于 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世;四十岁时已经成为知者;五十岁时懂得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 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 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见;七十岁时可以随心所欲,但不会打破常 规。这段名言反映了孔子志向专一,执著探 索,不断完善自己的一生。对我们今天立志 成才,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有着深刻的启迪。
这种思想具有怎样的进步性和消极性? 其根本目的又是什么? 1.进步性: 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强调人道 原则, 利于自我塑造高尚人格,和谐人 际关系,进而稳定社会秩序。“仁”是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中国传统思想 文化和道德观念的主流,对构建和谐社 会有重要意义. 2.消极性: 仁是有阶级性的,是为统治阶 级服务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奴隶制度。

第1课 孔 子 与 老 子

第1课     孔 子 与 老 子

第1课孔子与老子编制:审核:审批:时间:2011-11-4 【课标要求】:了解孔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学习目标】:通过自主学习识记关于孔子、老子及其思想主张、影响;1、孔子谓季氏(鲁国大夫),“八佾(yi)舞(天子专用的祭祀乐舞)于庭,足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季氏的行为违背了孔子()A.“仁政”的主张 B.爱惜民力 C.“克己复礼” D、“仁义”和“王道”2、“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C.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D.有利于君主专制制度的形成3、孔子曾用“而立”“不感”“知天命”“耳顺”等描述人生的轨迹。

“技进乎道,庶几不惑;名副其实,何虑无闻”与“韦编三绝今知命,黄绢初裁好著书”两幅寿联所贺寿主当时的年龄分别为A.20岁、30岁 B.30岁、40岁 C.40岁、50岁 D.50岁、60岁4、以下四种政府孔子认为哪一个是最好的?A.人民只知道政府的存在,但不知道它做了什么事情 B.政府的执政得到广大人民的赞扬C.政府充满威严,人民因为对它畏惧而安分 D.被人民轻视、打心眼里瞧不起的政府5、道家创始人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表明他()A.强调“大一统” B.推崇法的作用 C.主张顺应自然 D.相信天人感应6“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又说:“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A.孔子“仁”和“礼”的学说 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C.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 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7、2009年4月25日,第十九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山东举行。

开幕式上由10部巨型“书”拼接而成的背景墙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③已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和文化发展有深远影响。

孔子与老子说课稿

孔子与老子说课稿

孔子与老子说课稿孔子与老子说课稿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高二历史必修III(岳麓版)第一章第一课。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到处呈现其永久的价值与生命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老子创立的道家思想对中国哲学的进展有重要的意义。

本套教材将孔子、老子列为第一课,突出了孔子和老子在古代主流思想中的地位。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同学熟悉到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成就,培育同学对民族文化的骄傲感。

【课程标准】一、学问目标: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上的地位;二、力量目标:通过概括孔子和老子思想的各个方面及其间的关系,培育同学分析和归纳问题的力量;通过对孔子、老子思想体系的评价,培育同学正确评价历史问题的力量;三、情感目标:通过对历史文化名人的学习,使同学增添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对祖国和全人类的人类思想文化遗产要自觉传承。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孔子和老子的思想主见;联系现实分析这些思想对中国的影响;教学难点:为什么孔子和老子后来都被神化【教法与学法】高二同学有剧烈的奇怪心和求知欲,思想活跃,具有了肯定的思索的力量和初步的辩证分析问题的力量。

但依据本课的特点,同学可能对单纯的思想史不感爱好,所以教学中我实行“情景—探究—感悟”教学模式,这是一种感受性的学习方式。

老师在教学中帮助多种手段,如语言文字、图片、图示、音像等传递输出,即老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同学通过角色扮演,自己走进历史,并利用小组合作探究历史问题,建构自己已有的学问观点、看法、熟悉和看法、情感,最终得出结论,猎取历史的启迪。

这样既激发了同学学习的主动性和主动性。

另外,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又培育了同学合作学习的力量。

【课时支配】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学习内容老师活动同学活动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引导探究创新感悟导入新课课件出示一组图片。

图片反映了什么状况?同学思索回答下列问题使同学熟悉到孔子被后人神化尊为圣人,世界各地都有孔子学院孔子与老子孔子的学说支配同学阅读课本上的材料,出示孔子家乡曲阜的照片有一位喜爱中国文化的外国友人要来山东曲埠的孔庙参观,假如派你去关心他了解孔子,你将向他介绍有关孔子哪些事情呢?同学阅读教材、思索,得出结论同学通过角色扮演,很简单想到要介绍孔子的生平、孔子的思想主见,这样既把握了学问,又增添了同学口头表达的力量显示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奉献的内容表格〔老师用通俗易懂的例子来讲解〕支配同学填写表格有关内容同学回忆和阅读教材,思索、归纳同学能基本回答孔子的思想主见,大致理解“仁”“礼”的思想内涵,记忆孔子的一些名言学习内容老师活动同学活动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引导探究创新感悟孔子与老子孔子思想的影响 (课件展现图片)孔子离开鲁国,带着一批同学周游列国,盼望找个机会实行他的政治主见。

岳麓版必修三 第1课孔子和老子 学案

岳麓版必修三  第1课孔子和老子 学案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学案学案01 第1课孔子和老子【课程标准】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学习目标】1.准确识记孔子思想的内涵及其影响,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2.掌握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影响,体会老子思想的智慧。

3.比较孔子思想与老子思想的异同点。

【学习过程】知识点一孔子的学说(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课前预习](阅读课本2-3页大字以及小字内容)1.历史地位: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是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

2.主要内容(1)思想核心:,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和“克己复礼”。

①含义:“仁”,就是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在人际关系上则是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

途径:要实现“爱人”,必须遵循,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换位思考)②含义:“克己复礼”,是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

途径:为了实现“礼”,提出“____”主张。

(2)政治主张:孔子提倡“____________”。

但也不排除在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3)哲学思想:孔子对鬼神的存在持怀疑态度,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

(4)3.(1)在当时:孔子的思想在诸侯争霸和____________的时代未受到太多重视。

(2)对后世:汉代大一统之后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________。

[课堂探究1] 孔子思想的地位及影响材料一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颜渊》材料二孔子是主张积极入世的……领着一班学生东跑西颠,周游列国十四年,向各国君主进行游说。

可是,人家对他常常是敬而远之,尊敬他却不重用他。

孔子四处碰钉子,最后只好又回到鲁国。

——摘编自《中国通史故事》(1)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要政治主张。

第一课__《孔子与老子》(高中历史岳麓必修三)

第一课__《孔子与老子》(高中历史岳麓必修三)

孔子问礼于老子
二、老子与《道德经》
宋代福建泉州老君岩
1.老子生平
姓李,名耳,字聃(又称 老聃),楚国人。 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
家学派创始人。
曾做过东周王室管理典藏的史官,博学多识,精通礼法。 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老子思想而成《道德经》, 又 称《老子》。 全书充满哲理和东方智慧,一直流传至今.
无 为 而 治
2.老子之思想
(1)哲学思想 a.“道”-世界本源 b.朴素的辩证法
(2)政治主张
“无为而治”
小国寡民
3.对老子思想的评介
1、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 2、主张 “无为而治” ,反对严刑竣法——实质是反对 积极 统治者强权政治,体现以人为本,具有合理性进步性。 3、老子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 理学、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小国寡民”思想,是消极避世思想。
1、“无为而治”:(无为:不妄为,不胡作非为,不为所欲为) 材料二: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 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以“无事取天下”,反对威逼百姓。只有这样才
能真正取得“无不为“的效果。 老子倡导怎样的治国思想? 具体含义是什么?
2、小国寡民:主张“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原始 纯朴小国寡民的消极思想,具有保守性。
主张:以德立国,以仁、礼治国。 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反对严刑峻法,用“德”教化百姓。
2.孔子之思想学说
(1)政治思想
“仁”:仁者爱人 “礼”:克己复礼 “名”:正“名” 政治主张: (2)人生 观: 为政以德 敬而远之 道德标尺 外在强制 公义强迫 改良政治 关注现实
思 想 核 心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_《孔子与老子》参考教案2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_《孔子与老子》参考教案2

第1课孔子与老子【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选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

课标要求:知道儒家和道家,了解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材内容和地位: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教材分两课介绍,第一课介绍孔子和老子的主张及其地位;第二课介绍了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背景,以及战国时期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本节课要学习的是第一课《孔子与老子》,它包括两部分,其一介绍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地位;其二介绍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地位,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可以以此为基本框架组织教学。

因为本专题着重讲述“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第一部分。

【学情分析】对于孔子和老子这两位思想家,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稍有涉及,有所了解,但未必有深刻的体会。

本课的学习将使学生温故知新,对这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较深的理解,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尝试着将书本知识运用于现实。

【设计思想】本节课采用体验式教学法,具体做法是:通过看图学史,体会论从史出;通过模拟孔子问答,理解孔子的主张;结合现实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运用,认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价值。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和儒家、老子和道家,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主要方面及其内在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图片的解读和对《论语》《道德经》摘录的阅读分析,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理解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通过模拟孔子和弟子、国君的问答,体会孔子的主张;通过对今天城市管理问题的思考和对1987年美国国情咨文引用老子话语的分析,领会孔子、老子的思想对社会现实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儒家的仁爱思想和以德治国主张,领会道家的智慧,认识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孔子的主要思想;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难点:理解“仁”、“礼”、“道”等概念;体会老子思想的智慧。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背景音乐,展示本课相关图片,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氛围。

第1课 孔子与老子l

第1课 孔子与老子l

2、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其主要内容 “仁者爱人” “克已复礼” “敬鬼神而远之” “守静”
A.
B.
C.
D.
A
3、下列关于孔子政治思想的保守性的主要体现在: A、仁者爱人 B、为政以德 C、克己复礼 D、改良政治
3、孔子“正名”主张的主要内容是
一 孔子
孔子的历史地位 孔子的主要思想 孔子思想的影响
孔子生平
请留心影片内容,结合课本,准备回答问题
一 孔子 请回答:
(1)简述孔子的历史地位
1、历史地位: 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 派创始人。
一 孔子
(2) 孔子的思想主张主要有哪些 ①内容: “仁者爱人” ②实现途径:“忠恕”
9、下列对老子哲学中的“道”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万物的本原
C、具体的物质
B、抽象的概念
D、不可名状的自然本体
「儒」的由来 「儒」在古代指以教书相 礼等为职业的人。 儒家与儒学的形成 孔子本人是流落民间的 「儒」,他以自己的礼制、六艺 知识传授弟子,教人做有道德修 养的君子。他的学说在春秋时代, 发展成一个强大的学派,被称为 「儒家学派」。
《道德经》石刻书法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的孔子在自 己五十岁的时侯拜见了老子,随后便发出了:“其犹 龙邪”的惊叹!老子是谁?他为什么能让孔子见了他 之后发出惊叹?
今天的西方社会 为什么掀起学习 《道德经》热? 他们在《道德经 》中到底发现了 哪些玄机? 鲁迅先生为什么要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 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道德经》对于我们今天的 中国人来说,它的指导意义究竟在哪里?
阅读下列材料: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 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 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 惠则足以使人。” (1)依据材料回答,孔子所说的“仁”的主要内容是什 么?孔子强调“仁”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2)孔子“仁”的思想,具有什么现实意义?我们应当 怎样看待儒家文化? 参考答案:(1)主要有“恭、宽、信、敏、惠”五 方面的内容。孔子强调“仁”的主要目的是调节和协调社 会人际关系,并促进人自身的发展。 (2)现实意义: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加强公民道 德建设都有积极影响。看待:儒家文化是我们传统文化的 瑰宝,我们应吸取其精华并发扬光大。

必修三第1课孔子与老子课件(共43张)

必修三第1课孔子与老子课件(共43张)


仁:爱人、爱人民、爱社会•礼:尊重Fra bibliotek人、遵守社会规范

义:正义、公平、公正

智:智慧、聪明、有见识

信:诚实、守信、有信用

忠:忠诚、忠诚于国家、忠诚于朋友

孝:孝顺父母、尊重长辈

悌:尊重兄长、尊重朋友

勇:勇敢、勇敢面对困难

廉:廉洁、廉洁自律

耻:羞耻、知耻而后勇

恭:恭敬、尊重他人

宽:宽容、宽容他人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强调“仁爱”、“礼义”、“忠诚”等道德观念主 张“中庸之道”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
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强调“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等哲学思 想主张“无为而无不为”强调顺应自然规律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孔子:注重教育强调“有教无类”主张通过教育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老子:注重养生强调“道法自然”主张通过养生保持身体健康追求长寿。
孔子:强调“仁爱”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 处。
老子:强调“无为”主张“无为而无不为”强调顺应自然规律追求内心的 平静与和谐。

敏:敏捷、敏捷思考

惠:惠及他人、帮助他人

柔:柔和、柔和待人

刚:刚强、刚毅不屈

直:正直、正直做人

严:严格、严格律己

敬:尊敬、尊敬他人

静:安静、安静思考

谦:谦虚、谦虚做人
道法自然: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 治
无为而无不为:主张无为而无不 为即无为而治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课:孔子与老子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课:孔子与老子

年代:
籍贯: 地位:
作品:
思想
核心思想 政治思想 哲学思想 教育思想
想一想
核心思想:“仁”和“礼”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 突破一:基本内涵(仁)
❖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 ❖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
❖ 请同学们为老子设计一张名片
年代: 籍贯: 地位: 作品:
想一想
哲学思想
政治思想
影响:哲学方面
黑格尔
德国19世纪 辩证法大师黑格 尔读过老子的著 作,对老子极为 赞赏,他的辩证 法受到老子对立 转化思想的影响。
影响:政治方面
美国前总统里根 1988年在“国情 咨文”讲话中说: “中国的老子曰治 大国,若烹小鲜。” 老子的思想在美国 走出70年代的 “滞涨”危机中发 挥了重大作用。
文化上:“学在官府”的局面逐渐被打破。
思考:在春秋时期,孔子的而思想是否会被采 纳和重视?为什么?
❖ 境遇:不受重视 ❖ 原因:时代在变化,礼崩乐坏,新兴的诸侯为争
霸天下需要富国强兵,扩大自己的实力,
孔子代表是奴隶主、旧贵族的利益,是不
符合历史发展变革的需要和新兴统治者争
夺霸权的需要的。
孔子历代的封号,说明什么?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课标要求】
了解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上 的地位。 重点:记忆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理解孔子思想 的现实意义 难点:理解“仁”、“礼”、“道”等概念,体会 孔子和老子思想的智慧。
孔 子
孔子
走近孔子知其生平 阅读经典悟其思想 纵横古今看其影响

辽宁省北票市高级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第1课 孔子与老子

辽宁省北票市高级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第1课 孔子与老子

第1课孔子与老子【课标解读】了解孔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学习重点】孔子的核心思想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

【学习难点】结合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特点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产生的必然性。

【使用说明】课前完成预习和习题,提出预习中有疑问的地方,以便课堂解答【课前预习】【思考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克己复礼为仁。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材料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材料三“以智治国……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道德经》请回答:(1)材料一中孔子所谓的“礼”的实质是什么?(2)据材料一的观点并结合孔子所处的时代指出孔子的政治倾向。

(3)概括材料二、三在目的上的相同点和在方式途径上的不同点。

【课后习题】B级1.今天我党大力倡导“以德治国”,对此,我们可以继承发扬儒家学说中的A.“和为贵”和“仁”的思想B.农本思想C.有教无类思想D.民为贵,君为轻思想2.“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材料表明老子主张A.“为政以德” B.不能转化矛盾C.愚化百姓D.“无为而治”3.“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老子》。

以上言论反映的思想是A.唯物论思想 B.辩证法思想C.无为而治思想 D.民本思想4..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在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

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因材施教B.有教无类C.温故知新D.当仁不让于师5.于丹教授在国外的《论语》讲座很受欢迎,很多国家纷纷兴建孔子学院。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引起重视。

这表明A.优秀文化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B.中国的和平崛起是不可阻挡的趋势C.人类社会的文化最终将走向一致D.儒家学说需要重新解读其在现代的意义A级1.孔子认为周礼是理想之制度,“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仁”的主要内容: 爱人
(2)实现“仁”的途径: 遵循“忠恕”之道,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 子 仁 的 学 说 [ ]
“仁”: 就是指个人的 人格
和人际关系。
(2)政治主张
“无为而治”
小国寡民
3.对老子思想的评介
1、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 2、主张 “无为而治” ,反对严刑竣法——实质是反对 积极 统治者强权政治,体现以人为本,具有合理性进步性。 3、老子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 理学、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小国寡民”思想,是消极避世思想。
B

3、下列对老子哲学中的“道”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万物的本原 B.抽象的概念 C.具体的物质 D.不可名状的自然本体
C
4、老子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 态,这在当时主要反映了( ) A.新兴地主的要求 B.没落奴隶主贵族的要求 C.手工业者的要求 D.富裕商人的要求
B
5、2007全国卷:古人所谓“慎终追远,
2、孔子之思想学说
(1)政治思想
“仁”: 仁者爱人 “礼”: 克己复礼
“德”: 为政以德
思 想 核 心
孔子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 《论语》之 “德” 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 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 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 而众星共(拱)之。” 归服之心。” ﹡子曰:“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 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德治的基本主张是什么? 主张:以德立国,以仁、礼治国。 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反对严刑峻法,用 “德”教化百姓。
2、孔子之思想学说
(1)政治思想
“仁”: 仁者爱人 “礼”: 克己复礼
“德”: 为政以德
思 想 核 心
(2)哲学思想 “鬼”: 敬而远之
《论语》之
“鬼”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可谓知矣。” ﹡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D.“克己复礼” “无为而治” 8、老子和孔子主张的相似之处是 A.反对严刑酷法
D
A
B.对旧制度实行一定改革 C.维护上下尊卑的统治秩序 D.倒退到原始社会状态
9、老子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 A.“无为而治” 的政治主张 B.“小国寡民思想” C. 唯物主义思想 D. 朴素辩证法思想
D)
10、孔子之所以被尊为“圣人”,是因为( ) A.孔子兴办私学,扩大了受教育者的范围 B.清康熙帝赞之为“万世师表” C.孔子提出了“仁”和“礼”的学说 D.他的思想经过发扬和改造,成为中国传统文 化的主流
它强调人际关系的根本是要 彼此尊重对方的人格,要求 人们互相敬爱,谦让和睦相 处。
2、孔子之思想学说
(1)政治思想
“仁”: 仁者爱人 “礼”: 克己复礼
思 想 核 心
《论语》之
“礼”
“克己复礼”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 父,子子。”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 死者的教化作用。这一主张属于( ) A.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
A B.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6.以下哪些观点不属于老子的主张 ( A.“无为而治” C.“守静”
B B .“忠恕”之道
)
D.“天法道,道法自然”
7、下列各项中最能反映孔子和老子阶级立场的是 A.“仁者爱人”“无为而治” B.“克己复礼”“小国寡民” C.“为政以德”“以弱胜强”
敬鬼神而远之 因材施教、 注重学习方法
中国传统文化 的主流;在世 界文化史上有 重要影响
老子
道家
无为而治
道是万物本原 辩证法
第一个探讨宇 宙本原;对中 国文化产生深 远影响
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①仁” 类” ②“礼”
D)
④“有教无
③“为政以德”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 2、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 A.“仁”和“礼” B. “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 “忠恕”之道
孔子为什么在他死后会被神化, 想一想: 从凡人变成圣人?
(1)他的主张顺应统治者巩固
统治的需要,“仁”“德”“礼” 都有利于稳定封建秩序。 (2)后代的儒家学者发扬儒学 中提出适应君主专制制度发展的 主张,提高了儒学的地位,儒家 创始人孔子的地位自然也提高了。
1、是可忍,孰不可忍。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子曰:“必也正名乎。”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
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 孔子追求的“礼”是什么?
他主张如何实现“礼”? “正名”
“仁”和“礼”是什么关系?
“仁”是良好的道德,“礼”是社会 的规范:“仁”是内在自觉,“礼”是 外在约束。只有具备了“仁”的内在品 德,才能自觉地遵守礼制。反过来,只 有礼制的规范,人们才能追求“仁”的 境界,即“礼”以仁为基础,“仁”以 礼来维护。两者是相互制约的。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6、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0、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二、老子与《道德经》
1、老子生平
姓李,名耳,字聃(又称老聃),楚国人。
老子之思想
(1)哲学思想 “道” 朴素的辩证法
《老子》之
辩证法思想
材料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材料二: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 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材料三: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柔弱胜刚强。
以上资料体现了老子怎样的思想主张?
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方面,矛盾双方可以
消极
2、道教把他尊为太上老君,把他神化,充满神秘色彩 。
《老子》名言欣赏:
以柔克刚
以德报怨
大智若愚
知人者智
—— 老 子 《 道 德 经

深藏若虚
自知者明
天网恢恢
欲取先予 千里之行 大器晚成
疏而不失
欲擒故纵 始于足下 功成身退
人物 学派 政治思想 哲学思想 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
历史影响
孔子
儒家
仁、礼、 为政以德
1988年,75位诺 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 黎发表联合宣言,呼 吁全世界“21世纪人 类要生存,就必须汲 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 慧。”由此可见孔子 思想之伟大。
大型史诗电影《孔子》
在全 韩球 国第 汉一 城所 正孔 式子 揭学 牌院 院非 将洲 落首 户家 肯孔 尼子 亚学
孔 子 在 柏 林
孔 子 在 世 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曾做过东周王室管理典藏的史官,博学多识, 精通礼法。 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老子思想而成《道德 经》, 又称《老子》。 宋代福建泉州老君岩 全书充满哲理和东方智慧,一直流传至今.
2、老子之思想
(1)哲学思想 “道”
《老子》之
“道”
材料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材料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①老子所说的“道”是什么? “道”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人 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道”派生出来的。“道”无 形无迹,玄妙莫测,是无意志的、无为的自然本体。 ②“天法道,道法自然”思想的提出,有什 么积极意义? 否定了“天命”的绝对权威。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学习态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当仁不让于师”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1.春秋战国和秦朝不受重视;后经历代 不断创新改造,汉朝至清朝一直是正统 思想;
2、对我国的政治、伦理、文化和民族性 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3、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 史上产生重要影响。
材料二: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 不为所欲为) 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真正取得“无不为“的效果。 老子倡导怎样的治国思想? 具体含义是什么?
2、小国寡民:主张“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
来”原始 纯朴小国寡民的消极思想,具有保守性。
2.老子之思想
(1)哲学思想 “道” 朴素的辩证法
互相转化。主张“以静制动”、“以弱胜强”。
2.老子之思想
(1)哲学思想 “道” 朴素的辩证法
(2)政治主张
《老子》之
政治主张
1、“无为而治”:(无为:不妄为,不胡作非为,
以“无事取天下”,反对威逼百姓。只有这样才能
老子倡导怎样的治国思想? 具体含义是什么? 材料一:“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 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
首北 都欧 斯孔 德子 哥学 尔院 摩在 成瑞 立典
为何孔子会 得到如此尊 崇?
2008 年祭 孔大 典的 精彩 瞬间
第一课
孔子与老子
课标要求: 了解孔子和老子
秀山高级中学 邱伟
一、孔子的学说
1.孔子其人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论语· 为政》
孔子故里——曲 阜,是我国著名 的历史文化古城。 西方学者将孔子 与耶稣、释迦牟 尼齐称为“世界 三圣”,以赞扬孔 子集古圣先贤之 大成。因而孔子 故乡曲阜便被誉 为“东方圣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