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风险防范机制的建构
2024年意识形态风险点及防范措施范文
2024年意识形态风险点及防范措施范文引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我们正逐渐进入一个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
特别是在新冠疫情之后,人们对虚拟世界的依赖程度愈发加深。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对意识形态的运用和滥用的担忧。
正如过去几年所见,意识形态在促进社会发展、推动变革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带来了一些风险和挑战。
因此,预测未来的2024年,我们必须警惕和预防可能出现的意识形态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确保我们在新的时代中建设和维护一个健康、稳定和和谐的社会。
第一部分:2024年意识形态风险点一、信息泛滥和谣言传播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的获取和传播变得更加便捷。
然而,这种便捷性也带来了信息泛滥和谣言传播的问题。
在2024年,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的假新闻、虚假信息和谣言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
这些虚假信息可能会对公众产生很大的影响,导致社会不稳定和混乱。
二、网络暴力和仇恨言论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使用,网络暴力和仇恨言论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
在2024年,我们可能会面临更多的网络欺凌、恶意攻击和种族/性别歧视言论的挑战。
这些言论可能会导致社会分裂和对立,甚至可能引发群体冲突和暴力行为。
三、意识形态极端主义在2024年,意识形态极端主义可能会成为一个严重的风险。
由于社交媒体的存在和使用,极端主义思想更容易被传播,也更容易影响年轻人。
此外,由于全球化的进程加速,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差异可能会导致意识形态的冲突和分裂。
四、隐私和个人信息泄露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使用,个人信息的泄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在2024年,我们可能会面临更多的个人信息被盗取和滥用的风险。
这不仅会给个人带来损失,也可能对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造成威胁。
第二部分:2024年意识形态风险防范措施一、加强信息验证和核实机制为了防止虚假信息和谣言的传播,我们需要加强信息验证和核实机制。
政府、媒体和社交媒体平台应共同合作,建立起一个有效的信息验证和核实系统,确保只有真实和可靠的信息才能被传播。
构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防范与化解的新机制
构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防范与化解的新机制赵文鹏摘㊀要:当前ꎬ互联网已成为世界各国竞相抢占的意识形态主战场ꎬ较之传统意识形态领域ꎬ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更大㊁能级更高ꎮ高校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阵地ꎬ肩负着为党育人㊁为国育才ꎬ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大历史使命ꎮ本文通过对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基本现状及风险点的梳理ꎬ并提出相应的对策ꎬ以期能提高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ꎮ关键词:高校网络意识形态ꎻ风险ꎻ防范ꎻ化解一㊁校园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点(一)校园热点难点问题易引发负面情绪并泛化为意识形态问题随着学生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和利益取向多元化ꎬ民生领域的一些短板成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难点和痛点ꎬ如处置不当ꎬ极易诱发负面情绪ꎬ并可能被图谋不轨的人利用或蓄意炒作而泛化为意识形态问题ꎮ如学生对改善学习㊁生活环境的诉求得不到解决ꎬ或对学生反映问题处理不及时㊁不规范㊁不到位ꎬ就有可能在网络上引发负面信息ꎮ如果处置不当极易引发为意识形态问题ꎮ(二)在宣传思想㊁政治安全领域ꎬ敌对势力以各种新兴手段利用学生ꎬ企图攻击和瓦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ꎬ威胁国家政治安全境外敌对势力不断调整渗透策略ꎬ广泛利用商业㊁学术㊁宗教㊁网络等途径进行渗透的势头有增无减ꎬ并呈现以更加隐蔽的形式向学校领域蔓延态势ꎮ比如ꎬ某些境外组织打着经济资助的幌子对重点高校和专业进行渗透ꎮ再如ꎬ某些西方敌对势力通过互联网对信教学生灌输 黑党 蔑华 思想ꎬ为我们的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ꎮ(三)互联网领域ꎬ传播介质的多样性㊁传播内容的不可预测性和易被操控性给校园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带来严峻挑战在信息技术飞跃发展背景下ꎬ网络信息在数据体量㊁生成速率以及演变形成等方面发生着巨大变化ꎬ一些自媒体账号为博取关注ꎬ炒作社会热点难点ꎬ引发利益群体所谓共鸣ꎬ妄图拓展网上黑色地带和灰色地带ꎮ比如ꎬ某些自媒体ꎬ经常炒作一些社会热点难点问题ꎬ或有意放大政府或某些单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ꎬ恶意进行炒作ꎮ这类自媒体价值观扭曲ꎬ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ꎬ就是商业利益ꎮ他们用 烧钱 的方式 赚钱 ꎮ个别学生也成为一些自媒体的雇佣ꎬ他们有意或无意地向自媒体大V爆料我们学校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ꎮ这也是校园网络意识形态领域或网络舆情工作需要高度关注的风险点ꎮ再如ꎬ个别学生 翻墙 到境外社交平台注册账号并发表不当言论ꎮ这类情况虽然少ꎬ但危害性㊁破坏性巨大ꎮ二㊁校园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薄弱环节(一)学校网站建设粗放ꎬ尚未形成统一的管理监控平台比如ꎬ许多高校的子(孙)网站等尚未纳入高校网站管理监控系统ꎬ这些网站的信息安全存在隐患ꎮ再如ꎬ部分网站平台管理还主要依靠第三方服务ꎬ这为校园站群意识形态的把控带来了极大风险ꎮ(二)校园新媒体㊁自媒体管理任重道远比如ꎬ相当部分学校官方微博㊁微信㊁抖音微视频等新媒体管理水平不高㊁管理松懈ꎮ许多日常运维交由学生来做ꎬ有些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不强ꎬ存在对发布内容审查不严㊁不认真㊁不规范等问题ꎮ再如ꎬ在自媒体群体管理难度大ꎬ我们对教师群体网络意识形态教育较多ꎬ效果较明显ꎬ而对学生群体教育跟进不及时㊁教育措施不到位ꎮ(三)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方面仍存在不足和差距在思想认识上ꎬ有的高校意识形态主体责任意识不强ꎬ片面认为意识形态工作是宣传部门工作ꎮ在工作能力上ꎬ对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出现的新情况㊁新问题缺乏了解ꎬ意识形态工作引导和掌控能力不足ꎬ舆情引导处置能力有待提升ꎮ三㊁化解校园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风险的对策(一)加强校园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预防ꎬ未雨绸缪ꎬ 治未病要时刻绷紧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无小事这根弦不放松ꎬ始终保持警惕心和警觉性ꎬ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守住守好校园网络意识形态主阵地ꎮ要建立健全跨部门定期会商研判制度ꎬ密切关注意识形态领域的动态动向ꎬ及时了解干部师生思想状况ꎬ有效防范网络领域 矛头 风险向意识形态领域传导转化ꎮ要加强对师生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风险防控工作ꎬ关注社会热点难点和敏感话题ꎬ及时排查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点ꎬ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网络空间ꎮ(二)在强化学校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监测㊁分析㊁研判在提高前瞻性和预测力上下功夫ꎬ做到观大局㊁察大势ꎬ耳聪目明㊁心若明镜ꎬ准确把握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风险发生的规律和特点ꎮ运用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对涉校舆情进行全天候时时监测ꎬ特别是在重大活动㊁敏感节点ꎮ加强舆情预警㊁舆论引导ꎬ确保早发现㊁早预警㊁早行动ꎮ一经发现风险ꎬ能够对其性质㊁特点㊁影响范围㊁危害程度等及时把脉㊁科学诊断㊁因 险 施 诊 ꎬ切实控制风险的发生频次和影响范围ꎬ努力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和早期阶段ꎮ(三)守住守好校园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阵地ꎬ牢牢把握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管理权阵地建设与管理是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依托ꎮ坚持注重主渠道和广覆盖并重ꎬ做好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与管理ꎮ要加强对课堂主渠道管理ꎬ将教师课堂政治纪律放在首位ꎬ划定课堂教学意识形态安全底线和红线ꎮ大力推进网络意识形态教育ꎬ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ꎬ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ꎬ引导师生强化网络意识ꎬ树立网络思维ꎬ提升网络文明素养ꎮ以文育人ꎬ创作网络文化产品ꎬ丰富网络内容ꎬ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ꎬ传播主旋律㊁弘扬正能量ꎬ守护好网络精神家园ꎮ参考文献:[1]张潇月.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治理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ꎬ2019(24):76-77.[2]段海超ꎬ郑雨.媒体融合视域下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ꎬ2019(7):123-126. [3]岳松.高校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与引领力网络路径探析[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ꎬ2019ꎬ35(5):89-94.[4]李怀杰ꎬ林坤.大宣传格局下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ꎬ2016ꎬ18(3):107-110. [5]齐俊斌.高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的难题及应对策略[J].社会科学家ꎬ2017(8):64-67.作者简介:赵文鹏ꎬ山东省济南市ꎬ山东社会科学院ꎮ982。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而临的挑战及其建构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而临的挑战及其建构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话语权已经成为影响社会舆论和公共意识形态的重要因素。
我国作为世界上网民数量最多的国家,网络话语权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也面临着诸多挑战,而这些挑战正是我们需要关注和建构的重点。
一、挑战1.外部挑战: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网络空间被外部势力利用,进行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
特别是一些西方国家,通过技术手段和经济手段,试图改变我国的网络话语权格局,甚至干扰我国的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2.内部挑战:我国的网络空间也存在着一些不良信息和错误言论,这些信息可能会对公众产生误导和负面影响,影响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和社会稳定。
3.技术挑战: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空间也不断涌现新的技术手段和应用程序,这些新技术可能会对我国的网络话语权产生重大影响,需要我们及时应对和调整。
二、建构1.政府引导:政府需要在网络话语权建构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重视网络舆论和信息传播,以及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保障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
2.社会参与:社会各界应该积极参与网络话语权的建构,通过传播正确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共同维护我国的网络空间秩序,确保我国的网络话语权不受外部势力的干扰。
3.技术创新: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应该加强网络技术的自主创新,提高网络安全水平,保护我国的网络话语权不受技术挑战的影响。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的挑战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积极应对和建构。
政府要加强对网络话语权的管理和引导,社会各界要积极参与网络空间的建设和维护,技术创新也是保障我国网络话语权不受影响的重要手段。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我国的网络空间安全,保障国家利益和社会稳定。
第二篇示例: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表达观点的主要渠道,也成为了塑造意识形态、传播思想的重要平台。
在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话语权上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需要进行有效的建构和应对。
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风险方案 (2)
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风险方案引言概述:
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防范和化解这些风险。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的方案。
正文内容:
1. 增强意识形态领域风险意识
1.1 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的定义和特征
1.2 意识形态领域风险对社会稳定的危害
1.3 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的来源和形式
2. 加强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监测与预警
2.1 建立完善的风险监测机制
2.2 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风险预警
2.3 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合作,共享信息资源
3. 加强意识形态领域风险信息传播管理
3.1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信息传播行为
3.2 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和管理
3.3 提高公众的媒体素养和辨识能力
4. 加强意识形态领域风险舆论引导
4.1 增加正面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2 加强舆论引导,引导公众正确对待意识形态领域的信息
4.3 建立健全的舆论监督机制,及时纠正错误观点
5. 加强意识形态领域风险应对能力建设
5.1 建立专业团队,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的研究和分析
5.2 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
5.3 加强国际合作,借鉴他国的经验和做法
总结:
在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风险方面,我们需要增强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监测与预警,规范信息传播行为,引导舆论,以及加强应对能力建设。
通过这些方案的实施,我们将能够有效地防范和化解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浅析新时代社会主义网络意识形态的建构
浅析新时代社会主义网络意识形态的建构新时代社会主义网络意识形态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形成的,它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体系在网络世界中的体现和传播。
通过网络平台,新时代社会主义网络意识形态逐渐成为人们思想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在网络传播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一、网络意识形态建构的重要性网络意识形态建构的重要性在于,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网络传播已经成为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途径。
网络意识形态建构时期,对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影响更加重要。
同时,网络传播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广泛的传播能力,可以迅速传达政策、宣传理念和价值观,并引导公众对政策的理解和支持,对于社会主义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代社会主义网络意识形态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逐渐形成,包括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政策推进,以及加强文化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等领域的发展。
这些政策和举措的成功实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可以说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网络意识形态形成的重要基础。
新时代社会主义网络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它围绕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深化改革、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要内容展开。
同时,新时代社会主义网络意识形态也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政策的正确性、价值观的正确性,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
其一,政府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宣传活动,推动国家政策和文化理念的传播。
政府可以通过新闻网站、社交网络、微博等多种媒体形式,向广大网民传递思想理念、政策准则等内容。
其二,媒体网站开展宣传活动,推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新闻网站、搜狐、今日头条等多种网络媒体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富有生命力的文化向广大网民推广。
其三,个人开展宣传活动,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推广。
个人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多种社交网络,布告信息,传递宣传推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引导公众形成理性、轻松、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2023年意识形态风险点及防范措施
2023年意识形态风险点及防范措施概述意识形态是指一定社会群体内在的信仰、价值观念、意志力和思维方式等,它在塑造社会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推进,2023年意识形态风险将愈加复杂和多样化。
本文将探讨2023年可能出现的意识形态风险点,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社交网络和信息传播风险社交网络的广泛普及和信息传播的速度提升,使得意识形态拥有更大的影响力。
然而,这也意味着对信息真实性和可信度的审查变得更加困难。
以下是可能出现的风险点和相应的防范措施:1. 谣言和假新闻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中,谣言和假新闻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影响了选民的态度和决策过程。
2023年,谣言和假新闻仍有可能成为意识形态攻击的一个重要手段。
防范措施: - 加强对信息源的真实性和可信度的审核,推广媒体素养教育,培养公众对信息的辨别能力。
- 建立跨界合作机制,包括政府、媒体、科技公司等,共同打击谣言和假新闻的传播。
2.激进主义和极端思想激进主义和极端思想的传播对社会稳定和和谐构成威胁。
恐怖主义组织利用社交网络和在线平台招募新成员、宣传暴力行为和散播仇恨。
防范措施: - 加强对社交网络平台的监管,确保不被激进主义分子和恐怖组织滥用。
- 加强对激进主义和极端思想的研究和分析,提前预警,采取合适的干预和打击措施。
二、文化冲突与意识形态碰撞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不同文化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和碰撞将成为常态。
这种碰撞可能引发社会各方面的紧张和冲突,具体的风险点和防范措施如下:1.宗教冲突宗教信仰是一种重要的意识形态,在不同宗教信仰共存的社会中,宗教冲突有可能出现。
防范措施: - 加强宗教和文化的交流与对话,促进不同信仰之间的理解和和谐共存。
- 建立有效的宗教教育,提升社会成员的宗教和文化素养。
2. 民族主义与全球化的冲突全球化的推进使得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碰撞更加频繁。
民族主义情绪与全球化的冲突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和紧张。
网络主流意识形态风险的防范化解对策
网络主流意识形态风险的防范化解对策发布时间:2022-12-23T05:36:52.217Z 来源:《时代教育》2022年16期作者:朱海[导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互联网是一个社会信息大平台,亿万网民在上面获得信息、交流信息,这会对他们的求知途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会对他们对国家、对社会、对工作、对人生的看法产生重要影响。
”朱海武汉工程大学 430205本文系武汉工程大学第十三届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资助项目 (项目编号: CX2021427) 的阶段性成果。
一.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内涵与基本特征(一)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互联网是一个社会信息大平台,亿万网民在上面获得信息、交流信息,这会对他们的求知途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会对他们对国家、对社会、对工作、对人生的看法产生重要影响。
”互联网上的活动会影响到网民的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即系统地、自觉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
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就是主流意识形态。
人是社会关系的集合,在网络生活中,网民从原本所处的社会关系中脱离,在网络环境中进行新的社会活动,构筑新的社会关系,并进行意识形态的重新构筑。
在这个过程中,网络环境中存在的社会价值观念会逐步影响到个人价值观的形成,网络环境对于人价值观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网民进行网络生活时,其所形成的个性化,差异化,符合个人认知体系的话语,通过如论坛,网络大v等网络信息节点,进行传播与放大,所有网民的网络生活共同构建了网络舆论环境,而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就是在网络舆论环境中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1]。
(二)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网络技术的出现,为网民提供了虚拟平台用以遮蔽现实身份,从而形成一个不同于现实的网络虚拟公共领域。
在网络虚拟世界中,空间中不再是凝固的,时间也非刻板地线性发展,每个人可以在任何时间出现在网络中任何地方,虚拟公共领域消解了现实地域与权力对人的束缚,创造了一个隐蔽,开放的世界。
新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范策略研究
新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范策略研究作者:王雪纯来源:《决策探索》2021年第20期【摘要】经济的高速发展,推动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成为传播思想的主要途径之一。
网络在为大众提供良好的信息环境的同时,也会带来网络风险。
本文分析了新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面临的风险,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范策略,以期为加强我国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范提供有效支持。
【关键词】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范策略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互联网已成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战场。
因此,只有提升网络防范意识,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才能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概述国家安全是一个国家健康稳定发展的前提,在网络应用较为广泛的今天,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指的是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领域中占主导地位,并以此为基础,对其他意识形态渗透具有一定抵抗能力,以对网民的思想理念提供正确引导。
网络作为规模庞大的信息平台,任何人均可发表自己的想法,也可从中接收不同的信息,这些信息鱼龙混杂,会对网民的认知产生不同的影响,进而影响网民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新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面临的风险(一)西方意识形态不断渗透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西方某些国家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强度、力度在不断加大,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风险与考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和严峻,特别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这一情形更加显著。
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利用科学技术上的优势,加强对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干扰。
一些西方国家利用自身的科学技术优势,对其他国家予以打压,以保证自身在国际上的主导地位,在网络意识形态输出方面,这些西方国家也如法炮制,利用其技术上的优势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意识形态的侵蚀。
二是意识形态渗透更加复杂。
信息化时代,意识形态的传播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必然趋势,这给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带来更大的安全隐患,严重影响了我国国家安全稳定。
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防范化解机制研究
250作者简介:王娜(1981— ),女,汉族,河南汤阴人。
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中国特色主义新时代,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焕发出勃勃生机。
但是,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风险并没有因为时代变迁而变弱,反而由于我国的不断强大,更引起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忌惮和抵触,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进攻也愈演愈烈。
因此必须建立新时代意识形态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坚持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在此基础之上建立和健全意识形态风险预警机制、意识形态风险治理机制、主流意识形态建构机制。
一、建立健全意识形态风险预警机制从国家总体安全局面角度考虑,建立健全意识形态风险预警机制,积极主动应对新时代意识形态风险,做好意识形态潜在危机的预警工作,继续巩固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
无论是国家还是社会组织,如果没有预警到意识形态领域的危机信号,或是没有提前做好相应的危机应对措施,一旦在意识形态领域出现重大危机,就很容易丧失最佳的解决机会。
从国家的安全角度考虑,不仅要确保国家主权不被干涉领土不被侵犯,同时还要维护国家整体安全的制度精神,维护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良性循环。
从意识形态安全维护角度看,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社会公众对国家认同出现危机,从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面临的风险看,我们主要解决的是文化认同危机,一旦出现人文化认同危机,社会公众就不再信仰马克思主义,人们也不再相信国家的意识形态和基本价值观,进而丧失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广大青年也不再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甚至出现了自我认知的迷茫,进而怀疑当前的社会生活现状和自身的价值判断。
因此,必须捍卫马克思主义话语权,通过树立预警安全观,对于可能发现的文化认同危机各种危险信号要正确识别,将各种危险源解决在源头。
二、建立健全意识形态风险治理机制面对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我国在意识形态安全问题上要增强防范意识,不仅要在理论上对西方的意识形态渗透进行批判,还要在实践上做好防范工作。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而临的挑战及其建构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而临的挑战及其建构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表达观点的主要平台。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中的话语权日益受到重视,然而随之而来的挑战也逐渐显现。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保持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上的话语权,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过去,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上的话语权主要依靠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和政府的宣传力量。
然而随着网络社交媒体的兴起,个人和民间组织也开始参与到舆论传播的过程中,形成了多元化的话语体系。
这种变化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使其在网络上的话语权面临着新的挑战。
我们需要深入分析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话语权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构措施,以更好地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中的话语权。
【字数:211】1.2 问题提出在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领域,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和普及,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也在不断扩大,网络话语权愈发重要。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所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凸显。
外部环境的变化给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带来挑战。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信息交流的增多,外部势力对我国网络话语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些势力可能会干扰我国网络话语权的传播和影响力。
网络社会的崛起给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带来挑战。
网络社会的形成让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这种平民化的传播机制可能会影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的稳定性和权威性。
多元化声音的兴起也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面临的挑战之一。
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不同群体和利益集团的声音也开始在网络上表达和传播,这种多元化声音可能会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产生冲击。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所面临的挑战不容忽视。
针对这些挑战,有必要加强意识形态引导,完善网络管理制度,以应对来自外部环境、网络社会和多元化声音的挑战。
【问题提出】2. 正文2.1 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的现状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的现状可以说是在当前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议题之一。
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范和应对机制
(二)自身特征: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潜在风险的扩大化。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时代步伐逐渐加快 ,全员皆可为媒体的趋势愈加明显,这使得网络空间整体更加复杂,而这一趋势使得网络舆论难以把控,给网络意 识形
态工作带来了更多更大的挑战,这也使得网络意识形态存在的许多潜在风险影响力度逐渐扩大。
1.娱乐性剥削师生理性思考。网络"泛娱乐化"问题愈加明显,这逐渐成了我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隐患 。网络“泛娱乐化”问题的扩大化对于错误引导社会主流价值观、带动不良社会思潮、助长价值虚无主义产生了极大 的影响力,这使得高校师生主流意识形态面临被渗透、被消散的风险。
2.构建突发性事件化解组织。建立突发不良舆情应急管理体系,由学校党委领导班子牵头,组成“舆情稳控领导 小组",作为突发舆情处理的指挥机构,充分借鉴过往经验,建立完善的应急处理机制,上下一体,左右联动,最
大限度地防止不良舆情的扩散,降低其负面影响,为正确意识形态的建设培育良好的土壤。
3.引领团结型师生工作队伍。一是坚持深化道德建设,积极建设和打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的道德标准 ,树典型,立榜样。通过支部及学校的评优评先活动,树立道德典范,加强正向宣传和引导,坚持打造以人为本、 健康积极、爱党爱国的良好、积极的校园风气,保持学校可持续的健康发展;二是不断反思,积极总结,将存在的意 识形态的问题及时扼杀在摇篮里。充分利用党建、党课等活动,积极组织讨论分析当下学校存在的问题,正确面对 ,积极解决,对于己存在的相关问题及时通过谈话、沟通、教育等方式进行解决,防止问题扩大化。
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点的防范措施
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点的防范措施一、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点在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着一些风险点,可能会对社会稳定和个人权益产生负面影响。
这些风险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极端主义思潮的传播:极端主义思潮的传播可能导致社会分裂、恐怖袭击等问题,危害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2.虚假信息的传播:虚假信息的传播可能导致公众受骗、产生恐慌,破坏社会信任和社会秩序。
3.意识形态对话的缺失:意识形态对话的缺失可能导致不同思想观点之间的冲突和对立,破坏社会和谐和民主进程。
4.网络暴力和网络欺凌:网络暴力和网络欺凌可能导致受害者心理和身体上的伤害,对个人权益产生负面影响。
二、防范措施为了应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点,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以保护社会稳定和个人权益。
1.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培养公民的思辨能力和辨识虚假信息的能力,提高公众对极端主义思潮的警惕性。
2.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加强对虚假信息的监管和打击力度,严厉打击虚假信息制造者,维护社会的信任和秩序。
3.促进意识形态对话:积极推动意识形态对话,提供平等、开放、包容的交流平台,促进不同思想观点之间的理性对话和相互理解。
4.加强网络安全保护: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建立健全的网络安全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网络暴力和网络欺凌行为。
5.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加强信息共享、技术合作等方面的合作,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
6.推动法治建设: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法治建设,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对于极端主义思潮、虚假信息等的打击和处罚措施。
7.推动公民参与:鼓励公民参与意识形态领域的管理和监督,加强公众的参与意识和能力,共同维护社会的稳定和个人权益。
8.加强舆论引导:加强舆论引导,提供正确、客观、全面的信息,引导公众形成理性、科学的思考和意见。
三、结语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点对社会稳定和个人权益产生重大影响,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来应对。
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风险方案
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风险方案引言概述: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对于一个国家的社会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防范和化解这些风险,我们需要制定一套有效的方案。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的方案。
正文内容:1. 增强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的认识1.1 深入研究意识形态领域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如意识形态的定义、形成和传播方式等。
1.2 分析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主要风险,包括极端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恐怖主义等,并了解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1.3 研究国内外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防范和化解的成功案例,借鉴经验和教训。
2. 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2.1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意识形态领域的底线和规范,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2.2 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遵守法律的自觉性。
2.3 加强法律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3. 加强舆论引导和宣传工作3.1 建立健全的舆论引导机制,引导公众正确理解和认识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性和敏感性。
3.2 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对国家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支持。
3.3 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的曝光和警示,引导公众远离极端思潮。
4. 加强教育和培训4.1 在教育体系中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4.2 开展专业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他们对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4.3 加强对公民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意识形态素养和防范意识。
5. 加强国际合作5.1 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意识形态领域风险。
5.2 通过国际组织和机制,分享经验和信息,加强合作的力度和广度。
5.3 加强对外宣传工作,提高国际社会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防范和化解工作的认知和理解。
总结:综上所述,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的方案应该从增强认识、建立法律法规体系、加强舆论引导和宣传工作、加强教育和培训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等五个方面入手。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而临的挑战及其建构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而临的挑战及其建构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已成为传播意识形态的重要平台之一。
我国作为世界上互联网用户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网络话语权的争夺愈发激烈。
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和话语权的建构不仅影响着社会思想文化的发展,也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秩序。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却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并建构自己的网络话语权,成为当前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挑战1.多元化意识形态的冲击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社会多元化的趋势日益显现。
不同人群、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于意识形态的认知和看法也各不相同,这就导致了网络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声音,形成了意识形态的多元化。
这种多元化的意识形态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话语权构成了挑战,因为如何在网络上传播和维护主流意识形态成为了一项巨大的挑战。
2.外部势力的干涉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国际势力开始加大对我国网络话语权的干涉力度。
一些境外势力通过资金、技术、人才等手段在我国网络上大肆传播他们的意识形态,试图改变我国的意识形态格局。
外部势力的干涉加大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的竞争压力,也使我国在维护自己网络话语权上面临更大的挑战。
3.舆论导向的强化我国一直倡导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和管理,但是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舆论导向的管理变得愈发困难。
一些负面、偏激、不理性的声音在网络上泛滥,这对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和维护构成了挑战。
如何加强网络舆论导向,引导网络话语走向更加积极向上的方向成为了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建构1.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建构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的首要任务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要坚决反对一些错误的、偏激的、不理性的言论,对网络上的不良信息进行清理和整治。
要加强对网络上的正面、积极、健康的声音进行引导和宣传,让这些声音成为主流。
2.增强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在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的建构过程中,我们还要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意识。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而临的挑战及其建构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而临的挑战及其建构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了信息传递、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
在网络空间中,意识形态的传播和舆论的导向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构建自己的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当前的网络空间中,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面临着来自内外部的多重挑战。
来自国际网络的挑战。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来自国外的信息、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中的传播势力不断增强。
一些西方媒体和意识形态强势国家不断向我国网络空间输入他们的意识形态,试图改变我国的意识形态传播格局,影响我国的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
这种来自国际网络的挑战,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构成了较大的压力。
面对这些挑战,如何建构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呢?我们要加强我国网络舆论的导向,提高网络上的意识形态话语制高点。
要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和管理,要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对网络空间的掌控,确保网络上的舆论导向符合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
我们还要加强对网络言论的管理,通过法律途径和技术手段,规范网络传播行为,有效杜绝一些不健康、不正当的网络传播行为。
我们要加强我国网络空间的建设,提高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权。
要加大对网络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提高我国网络空间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确保网络空间的畅通和稳定。
要加强网络文化的建设,提高我国网络文化软实力,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我国网络文化的地位和声誉。
我们还要加强国际网络的合作和交流,提高我国网络话语权的国际竞争力。
要加强与国际间网络力量的合作,争取更多的国际网络资源,加强我国在国际网络空间的话语权。
要加强国际间网络的交流与合作,加强我国与国际网络力量的交流与合作,争取更多的国际网络资源,提高我国在国际网络空间的话语权。
面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所面临的挑战,我们要全力以赴,积极应对,加强网络舆论的导向,提高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权,提升我国网络空间的国际竞争力,进而保障我国网络空间的安全稳定,维护我国网络空间中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
浅析新时代社会主义网络意识形态的建构
浅析新时代社会主义网络意识形态的建构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之一,也成为塑造人们意识形态的重要平台。
新时代社会主义网络意识形态的建构,是指在互联网条件下,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空间的传播和落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网络意识形态体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时代社会主义网络意识形态的建构进行浅析。
一、认识网络空间的特点网络空间是信息化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律。
网络空间是虚拟的,信息在其中传播迅速,边界模糊;网络空间是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进入和参与形成广泛的社交网络;网络空间是多元的,各种声音和意见在网络上并存,甚至碰撞;网络空间是虚拟和现实的交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在网络上得以表达和传播。
基于以上特点,新时代社会主义网络意识形态的建构需要充分认识网络空间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善于利用网络空间的优势和特点,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空间得以准确、深入地传播和宣传。
二、把握网络意识形态的主导权网络意识形态是在网络空间中形成和传播的一种观念和思想体系,是社会思潮在网络上的表达和传播。
新时代社会主义网络意识形态的建构,必须把握网络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即在网络上掌握话语权和主导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网络意识形态的主流。
通过建设网络意识形态的阵地,加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争夺,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网络舆论,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接受。
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组织策划和技术手段的运用,提高网络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和塑造力。
三、构建多元共生的网络空间网络空间是多元的,各种声音和意见在网络上并存,这既是网络空间的特点,也是网络意识形态建构的难点。
新时代社会主义网络意识形态的建构,需要从多元共生的角度出发,保持合理多元的网络态势,形成网络空间的平衡和稳定。
在构建多元共生的网络空间中,应当注重宣传教育工作的细致入微,深入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价值,使之成为广大网民的自觉选择和行为准则。
意识形态风险防范方案
意识形态风险防范方案一、前言。
咱都知道意识形态这事儿就像守护一座思想的城堡,要是不小心,各种风险就像小怪兽一样悄悄溜进来搞破坏。
所以呢,咱得制定一个超棒的方案来防范这些风险,就像给城堡加固城墙,还得安排厉害的守卫一样。
二、风险识别。
# (一)网络舆论风险。
现在网络可发达了,各种信息像洪水一样涌来。
有些不良信息就想在这股洪流里浑水摸鱼,传播一些歪理邪说,比如那些不实的谣言、极端的思想啥的。
就像有人在网络这个大广场上乱喊乱叫,扰乱大家的正常思维。
# (二)外部文化渗透风险。
国外有些势力可坏了,他们想把自己的那一套价值观偷偷塞给咱们。
通过电影、音乐、文化产品啥的,就像糖衣炮弹一样。
表面上看着是个好玩的东西,实际上里面藏着他们想让咱们接受的其他思想,想慢慢改变咱们的意识形态。
# (三)内部思想分化风险。
咱们自己人里面也可能出现一些小问题。
比如说有些人受到利益诱惑,或者因为对一些事情不理解,就开始传播一些和主流意识形态不符的想法。
这就好比城堡里有几个被蛊惑的人,在内部搞小动作。
三、防范措施。
# (一)网络阵地建设与管理。
1. 加强网络监管队伍建设。
咱们得找一帮聪明又负责的人,就像网络世界的超级警察。
他们要熟悉网络规则,能快速识别那些不良信息。
这些人得经常接受培训,学习新的网络技术和知识,这样才能跟得上那些坏家伙的步伐。
2. 完善网络舆情监测机制。
建立一个超级灵敏的“网络雷达”,全天24小时盯着网络上的动静。
一旦发现有什么可疑的思想或者谣言开始冒头,就马上发出警报。
然后咱们就可以迅速采取行动,把这些不良信息扼杀在摇篮里。
# (二)文化安全防护。
1. 文化产品审查与筛选。
对于那些从外面进来的文化产品,要像海关检查货物一样严格。
把那些藏着不良思想的东西都挑出来,不让它们进入咱们的市场。
同时,也要鼓励咱们自己的优秀文化产品走出去,让世界知道咱们的好东西。
2. 本土文化传承与创新。
咱们老祖宗留下的文化可都是宝贝,得好好传承下去。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而临的挑战及其建构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而临的挑战及其建构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所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信息流动性、话语控制以及话语建构等方面的问题。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并最大程度地维护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需要进行相应的建构工作。
信息流动性是挑战之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在网络上的传播变得更加迅速、广泛和自由。
这使得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话语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竞争。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通过构建有力的宣传和传播机制来提高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话语权。
这包括在网络上设立官方媒体、加大网络宣传的力度以及加强网络舆论监管等。
话语控制是另一个关键问题。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这使得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话语往往面临来自不同观点的挑战。
为了有效地控制话语,我们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话语管控机制。
这包括加强对网络言论的监管、加强对网络谣言的打击以及对网络违法行为的严格处罚等。
话语建构也是关键问题。
网络话语的建构直接关系到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效果。
为了有效地建构话语,我们需要有计划地推动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话语建设。
这包括推动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平台建设、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内容创作以及加强网络话语的引导等。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通过多种手段来建构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话语权。
我们可以通过加强网络宣传和舆论监管来提高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话语权。
我们可以通过控制网络言论和打击网络谣言来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话语。
我们可以通过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平台建设和网络内容创作来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话语。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而临的挑战及其建构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而临的挑战及其建构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互联网上,不同意识形态观念的传播和碰撞势必会引发文化、价值观念的冲突。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的建构变得尤为重要,它关乎着国家的文化认同和社会稳定。
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的挑战及建构,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以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和措施。
【背景介绍】的内容字数达到了200字。
接下来可以继续输出【研究意义】的内容。
1.2 研究意义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是当下社会中的重要议题,对于我国的网络舆论引导、舆论格局、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
深入研究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的挑战及其建构对于加强网络舆论引导、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国家意识形态的凝聚力与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的意义在于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当今网络社会中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现状和特点,为我国意识形态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的研究,可以洞悉我国网络舆论格局的特点,形成精准的分析和判断,为我国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研究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的意义在于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网络空间中的各种挑战和风险。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上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日益扩大,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深入研究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的挑战,有助于我们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策略,有效防范各种安全风险和挑战。
研究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的意义在于促进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2000字】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所面临的挑战及其建构,深入剖析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为我国网络舆论引导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通过研究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的定义、面临的挑战、建构策略、措施和影响因素,旨在揭示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我国网络话语权的维护和提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意识形态风险防范化化解机制
意识形态风险防范化化解机制意识形态是指在社会中广泛流传并被广泛接受的一系列思想观念、价值理念和信仰观念等。
在现代社会中,意识形态已经成为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意识形态的传播和推行也可能存在风险和危害,例如极端主义、暴力恐怖主义、民族分裂思想等。
因此,建立意识形态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对于维护国家稳定、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法律法规是整个社会规范行为的基本工具。
在意识形态领域,国家应该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对于存在风险的意识形态思想和主张进行约束和规范。
这需要依据国情和现实情况,考虑到宏观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因素,不断完善和更新法律法规,以保证其针对性和合理性,促进意识形态风险的有效防范和化解。
二、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意识形态风险的产生和存在往往伴随着信息传播的失衡和不对称。
因此,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是一种有效的防范手段。
国家应该加大对于意识形态教育、宣传等工作的投入,提高全民尤其是青少年的政治、法律、文化和思想素养,让人民群众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形成对于极端主义、暴力恐怖主义等极端言论的警惕和防范。
三、建立多元化的舆论空间舆论空间是一种传播和表达信息、思想和意见的场所。
多元化的舆论空间使得意识形态思想和意见得以充分流通,并可以检验它们的真实性、科学性、合理性等。
因此,建立多元化的舆论空间对于防范和化解意识形态风险具有重要的作用。
国家应该建立和维护良好的舆论环境,鼓励各种声音的存在和表达,保障公民的表达自由和知情权利,以及重视对于错误观念、极端言论的舆论监督和引导。
四、加强社会组织和民间自治社会组织和民间自治是现代社会的特点之一。
社会组织和群体集体具有较强的组织和凝聚力,可以有效防范和化解意识形态风险。
国家应该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和群体集体发挥作用,提高乡村、城市社区等地区的居民自治能力,推广和宣传良好的群众自我管理经验,建立和完善各类民间流程化解机制,尽量减少和化解意识形态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2卷第1期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1月Vol.32,No.1 Journal of Jish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Jan.2011政治学研究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风险防范机制的建构*杨文华(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秦皇岛 066004)摘 要:网络时代的意识形态没有终结。
在宽松的网络空间中,意识形态的冲突依然存在。
跨境交流的网络信息、宣泄情绪的网络舆论以及形形色色的网络思潮正行使着意识形态的功能,消解着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优势。
为此,应运用新的知识、技术、文化条件,以科学的信息预警维护网络主权,以有效的舆论疏导赢得网络认同,以多样化的红色文化传播拓展网络阵地,以文化力、传播力和感染力的提升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反渗透功能。
从而建构全方位的风险防范机制,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安全。
关键词:网络风险;信息预警;舆论引导;主流意识形态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074(2011)01-0106-04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HB10GJ009)作者简介:杨文华(1970-),女,河北秦皇岛人,博士,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当前,西方发达国家加强了对网络的意识形态控制,全面展开了对网络信息、网络舆论和网络思潮的牵制。
它们充分利用技术的尖端优势以及全球化的竞争机制获得了巨大收益,使网络资源不断向自身集中,并且以物质的强势奠基了文化攻势。
对于执政党而言,建立意识形态的网络风险防范机制,是应对挑战的必然选择。
一、网络信息的预警机制网络信息是跨境自由交流的。
开放、无国界、无政府的网络信息突破了党和政府对媒体的控制范围,极易为各种不法分子和敌对势力所利用。
西方国家利用网络信息向我国倾销它们的精神文化产品,传播世俗生活方式和实用主义思想,使民众在无知无觉中接受西方价值观,进而怀疑和否定自己的主流文化。
要赢得这场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权,应建立一种科学的信息预警机制,守护信息边疆。
对特殊信息的传播进行检测,对信息传递进行有序化管理,以降低网络使用带来的意识形态风险。
(一)预警环节的设置。
网络技术设计的初衷是要建设一个没有地域限制的自由领域,因此,在网络中用户极易隐藏自己的身份或通信内容。
网络信息无源可查,但却可以深层次地影响网民的心理和价值判断。
伴随网络技术的进步、网络规模的扩大和带宽的增长,网络用户数量急剧暴涨,大量网络工具软件被迅速应用,而网络协议安全性却日趋滞后,使得网络无序化问题日益严重,意识形态的网络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目前,尽管我国在网络安全方面已经开发了大量的应用软件,但是,它们都只限于对来自一侧攻击者的防范,对于大范围的意识形态渗透并无显著效果。
境内外一些组织或团体仍然可以通过公告和发匿名信的方式向安全网络中随机地发送秘密信息。
这种具有特殊性质的信息传递不是通常的网络安全系统所要防范的,但却是意识形态安全检测的重点内容。
为此,必须建立科学的预警机制,它包括检测、分析、判断、预测等环节。
在检测环节,严格信息过滤,把好网络端口,通过路由路径控制系统进行信息源追溯和查究;完善网上信息实时监测和跟踪系统,收集特殊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发掘,及时把握网络信息动态。
在分析环节,对现有的网络信息渗透手段进行分类总结、统计和技术分析,从中找出有害信息分布的规律、栏目、网站、重点时段和重点地址段,根据有害信息的蔓延规律和分布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封堵,寻找弱点进行突破。
在判断环节,判断信息对抗的总体形势,提出技术防范对策。
在预测环节,结合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技术,进行网络信息反馈,对可预见的、可能出现的网络信息渗透手段做出预估,评价不同信息在网络空间的中长期发展趋势及其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
四个环节前*收稿日期:2010-12-16后继起,形成一个互动、互补的预警机制。
(二)核心技术的开发。
网络时代,信息技术是决定意识形态主动权的关键因素。
我国应从技术层面对网络信息内容进行有效防控。
开发自己独立研制、拥有知识产权的网络信息渗透检测技术,创造技术优势。
网络信息渗透技术特指以有效传输特定信息为目的的网络信息传播技术。
渗透技术的目的不是攻击计算机系统,而是传递特定信息,属于内容安全的领域。
而以发现渗透技术为目的的计算机技术称为网络信息渗透检测技术。
复杂巨系统是指一个系统的子系统数量庞大,且具有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和规律性的层次结构。
以有意识活动的人作为子系统而构成的社会系统是最复杂的巨系统。
根据这一原理,互联网和用户相结合,就构成了一个系统,这是“人—网”结合系统。
而用户本身又是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这样一来,用户就把互联网和社会系统耦合起来,社会系统的体系结构特点和复杂性通过用户也必然反映到互联网中来,“人—网结合”系统就具有了社会属性,体现出复杂巨系统的特征。
因此,互联网可以被认为是一个“人—网”结合的复杂巨系统。
互联网复杂巨系统的宏观有序是意识形态安全的基本保证,这就要求其信息传播是可控的,共享是经过授权的。
从表面上看,似乎意识形态安全是一个纯技术问题,但实际上,它是一个典型的复杂巨系统中的“人—机”关系问题。
由于所有的网络安全功能都是人设计和实现的,因此人也能破坏和干扰各种安全功能。
信息渗透检测技术即是人的对抗在互联网上的体现,由于引入了人的因素,使得这一技术本身体现出开放性、复杂性、涌现性、巨样性以及层次性。
因而需要采用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对形形色色的信息渠道及其流动趋势进行早期把握,加强技术的严密性,提升信息预警的技术水平。
二、网络舆论的引导机制在网络空间中,千变万化的舆论风潮已成为意识形态操纵的方式。
网络舆论传播具有隐蔽性、渗透性和随意性等特点,运用网络舆论作为媒介表达观点容易为人们所接受,这就使得它容易沦为意识形态的工具。
一些别有用心者利用网络舆论操纵人们的思想和情绪,人为地引发意识形态危机。
巩固意识形态网络领导权,应在价值多元化的背景下制造同意,形成普遍认同。
这就要运用灵活的行政手段,对那些可能危及主流意识形态的因素进行鉴别、分化和引导,把可能构成的冲击降到最低。
(一)网络发言人的整体引导。
网络发言人是党的主流话语平台,是政府与网民进行正式交流的官方渠道。
作为一种柔性的行政治理手段,网络发言人是一个对话过程。
“合法性原则是普遍讨论的结果,而不是普遍意愿的表达。
”[1](P23)网络舆论是不可能强制的,不能抓住网民心理的思想灌输所能起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
政府引导网络舆论应通过平等的对话,明确国家利益、公共利益之所在,达成党与民众之间的网络共识。
网络发言人面对的是不特定的网民群体,不仅人数众多、关注的问题多,而且信息来源复杂,信息真假难以确认。
因此,网络对话不可能通过对某一个人、某一群体的思想沟通来实现。
发言人必须有极强的判断能力,从众多的信息之中甄别出重要的、真实的信息,并在第一时间将权威的消息公之于众,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压缩炒作空间。
而且,发言人必须态度真诚,有较高的发言技巧,能够以足够的亲和力取得网民的信任,缓解网络舆论的压力。
最终达到一种共鸣的效果,形成网络中的普遍反响。
网络发言人是一项长期的制度安排。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网络舆论多元化、冲突尖锐化的现状难以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网络发言人唯有制度化才能实现稳定运行。
(二)“意见领袖”的局部推动。
在自主的网络世界里,等级权威不复存在,信息的接受者同时又是信息的传播者,网络的拓朴结构使得网络联系四通八达。
这使舆论传播有了极大的自由性、平等性和交互性。
网民由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转变为“传受一体”的信息传播主体,“意见领袖”不再为传统媒体的特邀专家及权威人士所专属,任何网民都可能成为“意见领袖”。
“意见领袖”的多元化甚至全民化,使其在舆论生成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
“意见领袖”是在意见交流过程中从参与网络话题的网民中涌现出来的,他们在知识面、责任感、人际交往能力、信息接触量等方面超过一般人,在受众中有较大的影响力。
在网络舆论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针对各种话题,总会在网民中涌现出“意见领袖”。
当网络上出现大量虚假信息和极端言论,受众无所适从时,他们需要“意见领袖”为自己解惑。
他们发表有影响的意见,提出导向性见解,鼓动并引导公众认识社会问题。
其意见对事件发展有较强的助推作用,有时甚至是关键性的。
就目前我国一些较有影响力的论坛的参与情况看,多数“意见领袖”的观点是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
主流意识形态通过主流渠道有时难以被理解和接受,但“意见领袖”的表达方式既适合网络特点又适合受众特点,往往能够被网民接受。
因此,应在网络群体中扶植符合要求的“意见领袖”,以把握群体意见走向。
“意见领袖”的培育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行业领导者。
行业领袖往往具有无形的号召力,他们的意见对于网络舆论的影响至关重要。
引导网络群体意识,行业领袖的作用不容忽视。
二是某领域专家学者。
专家学者的身份对于大众具有暗示性的影响,他们的分析也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他们比一般人更能够对群体意识产生方向性影响。
三是事件参与者。
事件参与者一般在网络群体中发言频率、次数较高,与群体成员的互动比较频繁,在群体中有一定的人际传播效应。
把握好事件参与者的言论导向,可以对网络群体意识产生较大的影响。
三、主流意识形态的自卫机制20世纪8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初期,针对蜂拥而至的西方社会思潮引发的思想危机,邓小平指出,“如果我们不及时注意和采取坚定的措施加以制止,而任其自由泛滥,就会影响更多的人走上邪路,后果就可能非常严重。
”[2](P45)他分析701了任由错误思潮泛滥的危害,提出必须加强党对思想战线的领导。
新的历史时期,巩固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根本的是要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冲突中的自卫能力,使其以更丰富的文化意义、更具融合力的网络话语、更广泛的网络认同创造自身的文化优势,强化自身的反渗透功能。
(一)重视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创作,提升其文化力。
这就要求主流意识形态应面向网络前沿,兼容并蓄地吸收网络文化合理、科学的成分,以文化内涵的升华,成就自身的文化高度。
一是要集中网络智慧,把鲜活的思想材料吸收到主流意识形态理论中来,加强理论建设。
网站最具活力之处是论坛,当下,伴随着大小论坛蓬勃的发展,其虚拟社区功能为网民建立了密切关系,BBS系统为网民提供了高水平文化交流、思想交锋的公共平台。
很多网民具有很高的素质,眼光敏锐,思想活跃。
他们在论坛上提出问题,并尝试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虽然他们的思想不系统、缺乏高度和深度,但有助于专业理论工作者发现问题、找准问题。
专业理论工作者经常与他们对话,可以开阔视野,促进理论创新。
(二)推动主流意识形态网络原创成果的发展。
现在,网民有强烈的理论需求,但是在核心刊物的引导机制下,专业理论工作者往往不屑于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成果,这就直接影响了网络理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