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贸易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分析
最新论中韩贸易摩擦的原因与对策

最新论中韩贸易摩擦的原因与对策
背景: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韩之间的贸易关系面临着一些摩擦。
本文将分析导致这些的原因,并提供一些应对策略。
原因:
1. 贸易保护主义:近年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抬头,中韩之间的贸易关系也受到了影响。
一些国家采取了贸易限制措施,导致不断升级。
2. 竞争压力:中韩两国在许多领域存在竞争关系,如制造业、科技等。
竞争激烈导致双方之间产生了摩擦和不满情绪。
3. 贸易不平衡:贸易不平衡是中韩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韩贸易中,韩国对中国出口产品较多,而中国对韩国出口则相对较少。
这种不平衡局面引发了贸易争端和摩擦。
对策:
1. 拓展市场:中韩双方可以寻找新的合作机会,拓展其他市场。
通过开拓新市场,可以减少对彼此市场的依赖,降低的可能性。
2. 加强合作:中韩可以加强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增进双方的互信和了解。
通过合作,双方可以形成互利共赢的局面,减少的发生。
3. 寻求对话:在发生时,中韩双方可以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争端。
通过沟通和交流,可以减少误解和不满情绪,避免贸易局势进
一步恶化。
结论:
中韩之间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通过合作、对话和寻
找新的市场,双方可以减少的可能性,促进更加稳定和互利的贸易
关系。
(字数: 284)。
中韩贸易逆差分析

中韩贸易逆差分析中韩自1992年建交以来,至今已有20余年。
在这20年里,双方经贸关系发展迅速。
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的出口市场、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和最大的投资对象国,而韩国则成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二大进口来源地和第四大出口目的国。
但与此同时,中国对韩国的贸易逆差也不断扩大。
如何看待中国对韩国的贸易逆差,以及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对中韩双边关系的发展尤为重要,这也成为了研究的主要内容。
标签:中韩;贸易逆差;贸易结构1 中韩贸易发展状况1.1 中韩经贸关系稳定增长中韩两国地理相邻,交通方便,又有着相近的文化背景,这为中韩贸易提供了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
在经济方面,韩国发展水平比中国高,在技术和管理经验方面有些优势。
而中国市场潜力比较大,而且有着丰富的劳动力,这使得两国经济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这为两国开展贸易往来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中韩贸易的发展始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是以间接贸易方式通过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进行的小规模的商品贸易。
在两国正式建交之前的1991年,中韩贸易额已达44亿美元。
1992年8月两国正式建交后,双方经济合作关系经历了快速启动和高速发展两个阶段(见表1)。
据来源:根据中国商务部数据整理得出。
由表1可以看出,中韩两国自建交以来贸易额由建交之初的50.3亿美元发展为2012年的2151亿美元,年贸易额实现了42倍的增长。
尤其是建交后的第二个十年,两国的经贸发展则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在这十年中,除了因金融危机导致的2009年贸易额及因欧债危机和全球经济低迷导致的2012年贸易额有所下降外,其他年份中韩贸易额都处于快速增长时期。
尤其是2003年和2004年中韩进出口总额增长率都超过40%。
自2007年韩国成为中国的第六大贸伙伴国、第六大出口市场和第四大进口来源地(含欧盟和东盟)。
而截止2011年,中国已连续8年成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连续9年成为韩国第一大出口市场,连续5年成为韩国的第一大进口国。
中韩文化贸易产业比较分析

中韩文化贸易产业比较分析中韩两国作为东亚地区的重要国家,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文化资源。
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中韩文化贸易产业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成为两国经济与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领域。
本文将从中韩文化贸易产业的发展现状、特点、面临的挑战等方面展开比较分析,以期探讨中韩文化贸易产业的发展趋势及合作潜力。
一、发展现状中韩两国的文化贸易产业发展迅速,各具特色。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庞大的文化消费市场。
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汉服、中医、武术等,备受世界瞩目。
中国的现代文化产业也不断崛起,电影、音乐、动漫、游戏等文化产品受欢迎程度逐渐提升。
韩国作为亚洲文化产业的先行者之一,以其流行音乐、电视剧、时尚、化妆品等文化产品闻名全球,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文化输出国之一。
在文化贸易产业领域,中韩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合作也日益频繁。
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与韩国的文化贸易额逾过100亿元,韩方对华出口逐年攀升,音像制品、出版物等文化产品成为贸易重点,而中国对韩出口的文化产品也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
两国之间的文化产业合作不断深化,中韩文化贸易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二、特点分析1. 内生动力2. 互动融合中韩文化贸易产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两国文化产品的单向输出与输入,更体现为两国文化产品在市场中的互动与融合。
中国的文化产品在韩国市场上有着广泛的影响,中国电影、音乐、服装等产品受到韩国消费者的欢迎。
与此韩国的文化产品也在中国市场上遍地开花,韩剧、韩妆、韩食等产品深受中国消费者的青睐。
双方文化产品在市场中的互动融合,为中韩文化贸易产业的进一步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 品牌影响中韩两国的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着较高的品牌影响力。
中国的传统文化经过多年的传承和创新,如京剧、杭州丝绸、四川川剧等文化产品成为了中国文化品牌的代表。
而韩国的流行文化如韩流音乐、韩剧、韩国电影等产品也成为了国际市场上备受追捧的品牌。
中韩贸易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韩贸易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韩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在过去几年里一直呈现出稳定增长,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一. 中韩贸易现状近年来中韩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最新统计数据,2019年中国和韩国的货物贸易额达到了3056.9亿美元,占中国外贸总额的5.3%。
其中,中国对韩国的出口额为1383.2亿美元,进口额为1673.7亿美元。
二. 中韩贸易存在的问题虽然中韩之间的贸易发展良好,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以下为具体分析:1. 产品重复竞争由于中韩两国之间的贸易逐渐增加,使得在部分市场中出现了产品的重复竞争,如化妆品行业、家电行业等。
这不仅浪费了资源,还增加了企业成本,尽管这类企业在规模、技术和技能等方面长势迅猛,但竞争加剧可能会减低全球市场份额。
2. 潜在的贸易摩擦中韩之间的贸易合作面临着潜在的贸易摩擦,例如:存在兼并与反垄断问题、有关环保法规和投资管制问题等。
这会产生贸易障碍,对贸易关系产生不利影响。
3. 贸易投资结构单一在当前的中韩商贸中,韩国在中国的进口和出口中,主要集中在电子、汽车、核电、化工等行业领域。
但在其他领域中,中韩贸易合作还有上升空间。
因此,建立和改善贸易投资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三. 中韩贸易关系的对策中韩间的贸易合作面临挑战,但也具有共同发展的机遇。
因此,大力推动开放和合作,加强两国间的贸易、投资、文化、人员等多领域的务实合作,并且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特点,提出以下对策:1.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企业是推动贸易合作的主体。
政府应该积极配合企业的推动力,通过开展全方位贸易合作,深入挖掘双方贸易合作的互补性和优势,发挥企业主体的作用。
2. 优化贸易投资结构加强沟通,优化贸易投资结构,实现双方贸易利益的最大化。
提高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和产业水平,实现贸易务实合作的互利共赢。
3.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通过建立合理政策,加强支持,不仅可以鼓励企业扩大贸易合作、拓展市场,促进双方贸易良性发展,还可以防止出现潜在的贸易摩擦。
中韩文化产业贸易发展比较分析

中韩文化产业贸易发展比较分析韩国一直将“文化立国”作为重要国策,经过长期发展,已成为世界文化贸易的佼佼者。
近年来,我国文化贸易发展卓有成效,但与韩国相比仍有差距。
不论从历史背景还是文化底蕴来说,中国与韩国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对比中韩文化贸易发展的现状、国际竞争力,探究中国文化贸易竞争力不足的原因,从而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以促进我国文化贸易发展。
一、中韩文化贸易发展现状比较分析(一)中韩文化贸易总量规模比较近年来,中国文化贸易发展势头良好。
2017年,我国文化贸易进出口总额1265.1亿美元,同比增长10.8%。
尽管文化贸易总额有所增长,但我国仍未摆脱贸易逆差的问题。
中国主要出口文化产品有三类: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版权类产品。
三类产品中,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的贸易逆差额最大,达到25703万美元。
确立“文化立国”发展战略后,韩国从多方面推进文化贸易。
2016年,韩国文化贸易出口规模扩增至62亿美元。
2017年,韩国文化产业出口同比增长11.1%,出版、广电、游戏等产业出口都实现不同程度增长。
(二)中韩文化贸易产业结构比较1.中韩影视产业贸易比较分析一路飘红是中国电影市场近几年的关键词。
2017年全国总票房中,国产影片票房占比53.8%,占据了票房过亿电影的半壁江山。
但在电视节目方面,2014年至2016年电视节目均处于贸易逆差状态。
韩国影视产业可谓是韩国文化贸易的“顶梁柱”。
韩国电影和韩剧更是风靡亚洲,在海外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2015年韩国电影票房收入17153亿韩元,本土电影基本与国外电影“平分秋色”。
韩剧是“韩流”的代表,韩国主要的电视公司以及中小型电视公司都倡导精品化、国际化的韩剧制作路线。
[1]2.中韩音像产业贸易比较较2015相比,2016年中国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与数字出版物共出口数量下降1.96%,金额增长26.85%;进口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与数字出版物数量下降6.98%,金额增长6.82%,贸易逆差额达22633.72万美元,巨大的逆差阻碍了中国音像贸易的发展。
中韩经贸关系的特点及对策研究

直接投资
2 4 3 128
1 8 1 4 96
2 57 ' 18 2 2 7 7 03
其他投资
8 5 鸵
1 8 01
∞8 73 9
而韩 国从 中国的进 E额从 1 9 年的 2 . 亿 美元增 长到 2 0 年 l 2 9 41 07
的 5 1 亿 美元 ,增幅为 2 2 . % 。 6 4 39 5
速。现在 韩 国已成为 中国的第六大贸易伙伴 、第六大出 口市场 计局 的最新资料表 明 ( 见表 2 . 06 ) 20 年时韩在华投 资达到 了 3 . 9
和第二大进 口来源地 ;而 中国则是韩国第一大 贸易伙伴 、第一大 O 亿 美元 ,与建交前的八年相比 ,2 0 7 0 6这一年就足足增长率 2 4 出1市场和第二大进 1来源地 。同时 ,韩国是 中国的第三大外资 倍 之 多 。 : 3 : 3 来源地 ,而 中国则是韩 国最大 的投资对 象国。
单位 :万美元 总投资
2 26 2 73
1o 4 5 02
25 1 e 22 7嘲
3 8 7o 1 . ̄ 。中 .韩 国对 中国 的出 口额 1 9 7 J 2年的 才 2 亿美 9 62
元 .19 年时就 突破 了 1 0 5 9 亿美 元 2 0 年 则突破 了 2 0 0 00 0 亿美 元 . 了2 0 年时就 有 1 3 . 亿 美元 . 幅达到 了3 5 .% 。 到 07 075 增 999
一
而据韩方统计 ,20 0 7年韩 国外商直接投资额达已经突破 2 0 0
、
中韩经贸关系的特点
亿美元。其 中 .对中国的投 资超过 了美 国和 日本。中国已成为韩
国 对 外 投 资 的 最 大 目的 国 。
韩国经济形势背景下中韩经贸合作现状挑战与前景分析

韩国经济形势背景下中韩经贸合作现状挑战与前景分析【摘要】韩国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经济增长持续稳定,成为全球经济重要角色。
中韩经贸合作也呈现出日益密切的态势,双方不断深化合作。
随着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化和全球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中韩经贸合作面临着一些挑战,如贸易摩擦和投资不确定性等。
面对挑战,我们需要认识到挑战与前景分析的重要性,着力解决问题并为未来发展做好准备。
在未来,中韩经贸合作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双方应进一步加强合作,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推动双边经济关系更加稳健可持续发展。
为此,应制定相应政策,加强沟通与合作,促进中韩经贸合作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韩国经济形势, 中韩经贸合作, 挑战分析, 前景分析, 总结挑战与前景, 未来发展, 建议1. 引言1.1 介绍韩国经济形势在过去几年,韩国遇到了一些挑战,如全球经济不景气、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等因素对其经济造成一定影响。
但韩国政府通过实施一系列政策和改革措施,成功化解了许多困难,保持了经济稳定增长。
目前,韩国正致力于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加大对创新科技的投入,提高产业竞争力。
韩国也在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寻求更多的贸易机会和投资合作。
韩国经济形势整体向好,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机会。
通过不断努力和改革,韩国有信心在全球经济中保持竞争力,并为中韩经贸合作的深化做出更大贡献。
1.2 介绍中韩经贸合作现状中韩两国自建交往以来,经贸合作一直处于密切状态。
在互联网、电子、汽车等领域,双方互利合作频繁。
中韩自贸协定的签订更是为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目前,中韩之间的贸易额已经超过了1000亿美元,成为彼此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
在技术合作方面,中韩两国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展开了深度合作。
韩国的科技实力在亚洲乃至全球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成为中国企业寻求技术合作的首选对象之一。
除了经济领域,中韩在文化交流方面也有着广泛合作。
中韩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频繁,例如中韩电影合作、音乐交流等,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韩国经济形势背景下中韩经贸合作现状挑战与前景分析

韩国经济形势背景下中韩经贸合作现状挑战与前景分析1. 引言1.1 韩国经济形势概述韩国是世界上经济实力较强的国家之一,其经济形势一直备受关注。
韩国以出口导向经济为主,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很大比例。
韩国自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实施经济发展战略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一个高度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国家。
近年来韩国经济面临了一些挑战。
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韩国的出口造成了一定的压力;韩国国内经济结构转型缓慢,依旧过度依赖少数大型企业,这导致了一些经济不均衡的问题。
尽管韩国面临一些挑战,但其经济基本面仍然良好。
韩国政府一直在致力于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和创新发展,为经济提供了新的动力。
韩国具有较强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为其经济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韩国经济形势虽然面临挑战,但仍然具有较强的韧性和发展潜力。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变化和发展,韩国将继续通过改革和创新提升其经济实力,引领亚洲经济的发展。
1.2 中韩经贸合作背景韩国是中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而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自建交以来,中韩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亚洲地区最重要的贸易关系之一。
中韩两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不仅涵盖了贸易、投资、金融等方面,还包括了科技、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
双方签署了《中韩自由贸易协定》,为两国的经贸合作提供了更加便利的环境。
两国之间的贸易额持续增长,投资合作也在不断深化。
中韩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也日益密切,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中韩经济合作的背景是两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双方互补性的经济结构。
两国均具有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和市场规模,为经贸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双边合作的不断深化,为中韩两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也为亚洲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作出了积极贡献。
2. 正文2.1 中韩经贸合作现状分析中韩两国在过去几年中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经贸合作关系,双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投资合作也逐渐增加。
韩国经济形势背景下中韩经贸合作现状挑战与前景分析

韩国经济形势背景下中韩经贸合作现状挑战与前景分析一、韩国经济形势背景韩国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2019年其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了1.63万亿美元,是世界上第十四大经济体。
韩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出口驱动的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
韩国还以其发达的金融、服务业和旅游业而著称。
韩国的经济增速在过去几年有所放缓,这主要是因为全球经济下行和国内经济结构问题所致。
韩国还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等结构性问题,这些问题对韩国的经济发展构成了挑战。
二、中韩经贸合作的现状中韩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始于上世纪70年代,从那时起,两国之间的贸易额和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如今,中韩两国已经成为彼此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
据统计,2019年中韩两国的贸易额达到了3126亿美元,中国是韩国的最大贸易伙伴,韩国也是中国在东北亚地区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
中国还是韩国的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一大进口来源地,而韩国也是中国在东北亚地区的重要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地。
在投资领域,中韩两国之间的投资也在不断增加。
中国企业在韩国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电子商务、科技创新等领域,而韩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主要集中在汽车、化工、电子等领域。
两国之间的人员往来也十分频繁,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和游客选择前往韩国,而越来越多的韩国人也来到中国学习和工作。
尽管中韩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由于两国之间的政治、文化、历史差异,在某些时候会产生一些分歧,这可能对双边经贸合作产生不利影响。
两国之间的贸易保护主义和经贸政策不确定性也会对双边贸易产生一定的冲击。
由于中韩两国之间的竞争关系,加上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两国的经贸关系可能会面临一定的压力。
中韩两国在一些敏感领域,如信息技术、文化产业等的竞争也在加剧,这也会对双边经贸关系造成一定的压力。
尽管中韩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面临诸多挑战,但是中韩两国的经济互补性和合作潜力仍然巨大。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将为中韩双边贸易创造更多的机会。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摘要】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一直存在,不同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主要包括资源禀赋差异、政策扶持不均等。
影响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不均衡的因素包括市场规模、交通网络、产业集聚等。
针对不均衡发展问题的对策建议是加强地区间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政策引导,推动区域发展均衡。
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各地区间的合作与政策引导,只有实现区域发展均衡,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
加强地区间合作能够促进资源互补,提高整体竞争力,政策引导则可加快区域发展速度,促进发展平衡。
本文呼吁各地积极采取措施,共同解决发展不均衡问题,实现中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原因分析、影响因素、对策建议、地区间合作、资源配置、政策引导、解决关键、健康发展。
1. 引言1.1 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性中国对外贸易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也是中国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的重要途径。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外贸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出口贸易占GDP比重较高,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
外贸是中国实现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
通过参与国际贸易,中国企业可以获取更多的市场信息和技术资源,推动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外贸也是中国与世界各国加强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桥梁。
通过外贸往来,中国与其他国家加强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的交流,促进了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和合作发展。
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有着重要的意义。
1.2 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的存在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的存在是一个长期存在并且日益严重的问题。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外贸规模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导致不同地区对外贸易发展不平衡,甚至出现了明显的地区间贸易逆差。
中韩贸易逆差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中韩贸易逆差的原因及对策分析作者:张灿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6年第10期摘要:中国与韩国自1992年建交以来,双边贸易不断发展,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中韩贸易逆差。
在介绍中韩贸易逆差的基础上,分析造成中韩贸易逆差的成因,并就改善中韩贸易逆差,促进中韩贸易平衡发展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贸易逆差;商品结构;直接投资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0-0180-02一、中韩贸易逆差的现状中国与韩国有相同的文化渊源,其邻近的地缘优势为双边合作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经济上的互补性进一步促进了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
两国自建交以来在经贸合作方面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推动了双边关系和平、稳定的发展。
然而,两国在贸易领域也存在突出的问题,中国对韩国历年的贸易逆差造成中国与韩国在经贸领域的不平衡问题。
1992年中国对韩国贸易逆差为8.34亿美元,到2010年已经达到695.83亿美元,增长了82.43倍,其差额的增幅也比较大;1993年达到193.29%;2003年达到76.73%,很多年份也是超过了30%,并且至2010年以来贸易逆差呈现上升趋势。
巨大的贸易逆差问题是中韩经贸关系健康发展的阻碍,必须予以重视和解决。
二、中韩贸易逆差的成因(一)中韩进出口商品结构差异商品结构的差异归根结底是由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韩国作为新兴发达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步摆脱了以往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的出口产品结构。
以资金技术为支撑的电子产品和化工机械产品的出口大幅增长,逐步占据了韩国出口市场的主导地位。
这种出口商品结构的改变,反映了韩国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即制造业和第三产业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主体部分。
而韩国进口的商品又以低附加值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为主。
与韩国相比,中国人口众多,资源较丰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较慢,第二产业发展较为缓慢。
对韩国的出口产品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发展潜力较小;进口产品则以高附加值的工业制成品为主。
韩国经济形势背景下中韩经贸合作现状挑战与前景分析

韩国经济形势背景下中韩经贸合作现状挑战与前景分析韩国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经济体。
其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方式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中韩作为两个地区重要的经济体,在不断发展的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将从韩国经济的整体形势出发,分析中韩经贸合作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韩国经济形势近年来韩国经济面临了一些新的挑战。
首先是人口结构问题。
韩国的人口结构已经进入了老龄化阶段,而年轻人的劳动力比例正在下降。
这对于韩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其次是缺乏原始创新能力。
韩国的经济一直以来都是依靠模仿和跟随他人的创新来实现增长,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再者是贸易战的影响。
韩国高度依赖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业务。
贸易战的发生对韩国经济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二、中韩经贸合作现状中韩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自建交以来,一直处于良好状态。
随着两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双方的经贸合作不断深化。
目前,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两国之间的贸易额已经超过了3000亿美元。
除了贸易外,中韩两国在投资、科技合作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中韩经贸合作也面临着不少的挑战。
首先是贸易摩擦。
由于两国之间的竞争关系,贸易摩擦时常出现。
其次是市场准入问题。
虽然中国和韩国在FTA谈判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是在市场准入方面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障碍。
再者是产业结构不匹配。
中韩两国的产业结构差异较大,互补性不足,这也限制了双方经贸合作的深度发展。
中韩两国在进行经贸合作时,需要面对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
随着世界主要经济体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持续升温,中韩之间的贸易往来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其次是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
当前,中韩两国所处的地缘政治环境十分复杂,这对双方的经贸合作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再者是市场准入的限制。
由于双方的市场准入条件不相同,导致双方在经贸合作中会出现一定的矛盾和摩擦。
中韩两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对于经贸合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中韩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韩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中韩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世界经济研究》2000年第2期中韩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山东大学经济学院□范爱军金宁一、中韩贸易发展的简要回顾中国与韩国为友好近邻,交往历史渊源流长,文化背景极其相似,这为中韩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并且,目前两国经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结构互补,各有所需,也为两国的经贸合作提供了必要性和现实性。
自1992年8月中韩两国正式建交以来,贸易形式从间接贸易转为直接贸易,贸易额迅速增加。
中国成为继日、美之后韩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而韩国也保持了继日、港、美之后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的地位。
与之相伴随,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特别是韩国在华的投资,从1992年正式起步至今,已形成了遍地开花的局面,占其海外总投资的20%以上。
1992~1998年七年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韩国直接投资75.7亿美元,成为韩国的第一大投资对象国,而韩国在所有来华进行直接投资的国家中,也占据了第七大投资来源国的地位。
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带动了大量原材料、技术设备及产成品的进出口,从而大大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发展。
二、中韩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中韩贸易的发展,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快速发展过程,取得这些成就当然可贺,但也属正常。
随着中韩贸易基数越来越大,发展渐趋成熟,其间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因此有必要找出问题,分析原因,以便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地采取应对之策。
(一)中韩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中韩双边贸易在宏观层面上存在较直观的问题有:1.贸易增长乏力直至为负1992年两国正式建交后的四年中,双方贸易可谓是大踏步前进,每年贸易增长率均在40%以上。
但到1996年,由于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外经贸政策法规,加上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使我国的出口积极性下降。
韩国作为我国的第四大出口市场,对其出口必然受到影响。
同时,在双方贸易中担当重要角色的韩资加工贸易型,在出口利润下降的情况下,进口积极性也受到波及,从而使中国从韩国的进口贸易也有所放缓,致使双边贸易增长率从1995年的44.8%下降至1996年的17.7%。
中韩机电产品贸易逆差问题分析及对策

中韩机电产品贸易逆差问题分析及对策中韩两国贸易往来已有20多年发展历程,但双边贸易中,中国却始终处于逆差状态,其中机电产品在两国贸易往来中占据比重最大,首当其冲成为造成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
本文从中韩机电产品贸易现状分析为切入点,探讨了中韩机电产品贸易逆差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中韩机电产品贸易逆差的相关对策。
标签:中韩机电产品;贸易逆差;对策一、中韩机电产品贸易现状分析1.中国自韩国进口机电产品贸易现状2007年至2015年,中国对韩国机电产品的进口额总体呈增长趋势,从2007年的377.76亿美元增长到了2015年的1041.6亿美元,增长了将近有4倍。
在中国向韩国进口机电贸易额增长的过程中,从2007年到2009年间中韩机电进口总额增长比较缓慢,同比增长率从2007年的9%减到2008年的3%甚至在2009底降到了负值,由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造成了中国向韩国进口总额下降所导致的。
2011年至今中国自韩国进口机电产品迅速升温。
2.中国向韩国出口机电产品贸易现状2007年至2015年中国对向韩国出口机电产品额总体呈增长趋势,从2007年的247.24亿美元增长到了2013年的397.7亿美元,增长了将近有0.4倍数额,在中国向韩国出口机电贸易额增长的过程中,从2007年到2009年间中韩机电进口总额,同比增长率从2007年的26%增长到2008年的17%,在2009底降到了-12%,由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造成了全国经济大萧条,同时韩国的机电产品市场需求相应的在减少,导致我国向韩国的出口总额下降。
2011年至今我国向韩国出口机电产品逐年增加,但是依然摆脱不了贸易逆差的现状。
3.中韩机电产品贸易逆差现状在中韩机电贸易过程中,中国一直以来都处于逆差的状态,并且这个状态愈演愈烈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从2007年的逆差130.52亿美元增长到了2015年的逆差632.9亿美元,几年时间增加了近4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的机电产品相比韩国的机电产品缺乏竞争力和品牌效应,同时科技含量相对落后的产品现状。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壮大,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
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也日益凸显,这给中国的贸易发展带来一系列挑战和困扰。
本文将对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在海岸地区和内陆地区之间的差距。
沿海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以及早期对外开放政策的推动,已经形成了一系列完善的港口、物流和贸易体系,成为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枢纽。
而内陆地区则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交通条件较差,物流成本较高,导致对外贸易水平相对较低。
在沿海地区,一些大城市如上海、广州、深圳等,拥有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和专业市场,可以更好地满足国内外贸易需求,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外贸订单。
而内陆地区的产业体系相对薄弱,专业市场建设不足,难以吸引外资和外贸订单。
二、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原因分析1.地理位置的差异性:沿海地区由于靠近海洋,便利了与国际贸易的联系,而内陆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导致了对外贸易的局限。
2.历史遗留问题:早期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沿海地区率先获益,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对外贸易体系,而内陆地区则由于种种原因,改革开放的效应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3.政策支持不足:相对于沿海地区,内陆地区在政策支持上并不够同等,对外贸易的开放程度和便利程度相对较低。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内陆地区需要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包括加快交通建设、完善物流体系等,以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对外贸易的便利程度。
2.优化产业结构:内陆地区应当加强产业转型升级,培育自己的优势产业,形成自己的特色,提高对外贸易竞争力。
3.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应当加大对内陆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给予税收优惠、贷款支持等,鼓励外资和外贸订单向内陆地区流动。
4.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政府和企业应当共同推动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协同发展,通过跨区域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互补,实现共赢。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中国对外贸易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贸易的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一直是中国外贸发展的一个难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问题暴露出来,尤其是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成为一个热点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就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进行浅谈,并提出一些对策以期望能够有所改善。
一、问题分析1.形成原因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历史原因。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经济基本上是封闭的,外贸活动非常有限,各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差距较小。
改革开放以后,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对外开放,吸引了大量的外国资本和先进技术,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但中西部地区由于起步较晚,缺乏技术和资金储备,发展水平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地改善。
政策原因。
在一定时期内,国家对外贸易政策并没有完全考虑各地区的特点和发展需要,政策导向不够明确,导致了东、中、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
资源原因。
中国地大物博,各地区资源禀赋不同,东部地区资源相对丰富,自然条件优越,便于对外贸易,而中西部地区则相对贫瘠,自然条件差,对外贸易存在一定的困难。
2.表现形式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不均衡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出口额不均衡。
中国的对外贸易主要以出口为主,但不同地区的出口额差距较大,东部地区出口额占据绝大部分,中、西部地区出口额则相对较少。
进出口产品结构不均衡。
东部地区主要出口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中、西部地区则以原材料和低附加值产品为主。
地区间贸易差距明显。
东部地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贸易规模远远大于中、西部地区,形成了一定的贸易边缘化现象。
地区间外汇收入差距较大。
由于东部地区对外贸易收入较高,外汇储备也相对丰富,而中西部地区则外汇储备偏低,造成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二、对策建议1.优化政策环境根据各地区的特点和发展需要,优化政策环境是解决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重要途径。
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财政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各地区发展对外贸易。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及对策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是指中国不同地区在对外贸易中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的现象。
这种不均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地理不均衡、产业不均衡和政策推动不均衡。
地理不均衡是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的差异,中国东部地区更加便利于外贸发展,而中西部地区则相对困难。
东部地区靠近沿海港口,有较好的交通基础设施,可以快速将产品出口到国外市场,而中西部地区由于地理上的不利条件和交通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则使外贸发展面临很大的难题。
产业不均衡也是导致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重要原因。
中国东部地区发达的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具备较高的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处于较高的位置。
而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农业和传统制造业,无法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从而导致外贸发展受限。
政策推动不均衡也是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原因之一。
由于中国地区间发展水平的差距,政府在政策上对不同地区的支持力度也不同。
东部地区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区域,得到了大量的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而中西部地区则相对较少。
这导致东部地区的外贸发展较好,而中西部地区的外贸发展受限。
针对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应采取一系列对策来推动各地区的外贸发展。
需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网络建设的投入,提高交通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为中西部地区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更好的条件。
应鼓励和支持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通过引导外资、鼓励企业创新等方式,推动中西部地区的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高技术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中西部地区的制造业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政府应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动中西部地区的外贸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减少税收负担、降低融资成本等方式,为中西部地区的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提高中西部地区的外贸竞争力。
还应加强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推动不同地区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中韩贸易逆差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韩贸易逆差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中国和韩国是重要的贸易伙伴,两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密切。
然而,近年来中韩贸易逆差问题越发明显,特别是中国对韩进口额明显高于韩对华进口额。
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对韩国进口总额为1771.6亿美元,而韩国对华进口总额为1228.8亿美元,中韩贸易逆差达到542.8亿美元。
中韩贸易逆差问题的出现,不仅仅损害了中方经济利益,也影响了双方的政治和战略关系。
因此,分析中韩贸易逆差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对策,对于促进中韩经济合作,保持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论文将从贸易理论的角度和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中韩贸易逆差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韩国具有的出口竞争优势、双边自贸协定的影响、产业结构不匹配、货币汇率的影响等。
在进行因素分析之后,本文将提出具体的对策,包括加强贸易便利化安排、提高贸易配额、加大进口力度、增加双向投资等,旨在减少中韩贸易逆差,促进两国经济共同发展。
本论文将采用文献资料法、实证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利用统计数据和实证案例,进行科学、系统、深入的研究。
三、论文的预期结果本论文的预期结果包括分析中韩贸易逆差产生的原因,为减少贸易逆差提供具体的可行对策,以及为中韩经贸关系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四、研究的创新点本论文的创新点主要包括:1. 结合贸易竞争的理论和实际情况,深入分析中韩贸易逆差问题产生的原因。
2. 提出具体、可行的对策,包括改善贸易便利化、提高贸易配额、加大进口力度、增加双向投资等方面。
3. 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实证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系统、科学地分析中韩贸易逆差问题的影响因素和解决对策。
五、论文的结论本论文研究中韩贸易逆差问题,从韩国具有的出口竞争优势、双边自贸协定、产业结构、货币汇率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提出改善贸易便利化、提高贸易配额、加大进口力度、增加双向投资等对策,以缓解中韩贸易逆差问题,促进中韩经贸关系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4 117. 2065 1995 169. 8523 1996 199. 9266 1997 240. 0457 1998 212. 6433 1999 250. 3560 2000 344. 9985 2001 359. 0990 2002 440. 7117 2003 632. 3106 2004 900. 4566
1993
82. 2010
28. 6019 44. 0230 66. 8922 75. 1118 91. 1627 62. 2898 78. 0800 112. 9251 125. 2069 154. 9700 200. 9640 278. 1156
53. 0599 73. 1834
- 24. 9771 - 27. 1571 - 29. 1604 - 56. 3175
自 1992 年建交以来 , 中韩 两国经 贸合 作出现 了快 速、 稳定、 迅猛的发展态势。随着中韩双边贸易的迅猛发展 , 贸 易结构中不平衡问题日 渐突出。近 年来 , 中方 出现严 重逆 差 , 且逆差额呈持续扩大趋势。 一、 中韩贸易不平衡的特点 在 1992 年中韩两国建交以前 , 由于双方的经贸关系主 要是民间零星贸易 , 并以中国产品输出为主 , 因而当时中韩 贸易发展呈现出两大特点 : 一是贸易额不大 , 二是中国具有 贸易优势。但从 1992 年开 始 , 中 韩贸 易额 迅速增 长 , 贸易 不平衡问题日益严重。中韩贸易额由 1991 年的 32. 4 亿美 元增长为 2005 年的 1119. 3 亿 美元 ; 中韩 贸易差额 由 1991 年中国顺差 11. 1 亿美元变成 2005 年中 国逆差 417. 1 亿美 元。1992 年以来的中韩 贸易 发展 不平 衡主 要呈 现出 以下 六个特点 : ( 一 ) 贸易逆差在中韩贸易中所占比重较大 据中国 海关 统计 , 中 国对 韩 国自 1992 年出 现贸 易逆 差 , 当年为 2. 2 亿美元的贸易逆差额 , 占当年双边贸易额的 4. 4% ; 2000 年中国对韩国逆差为 119. 1 亿美元 , 占 同期双 边贸易额的 34. 5% ; 2005 年中国对韩国 逆差为 417. 1 亿美 元 , 占 同期双 边贸 易额的 37. 2% 。可以 看出从 1992 年到 2005 年中韩贸易逆差呈明显的递增趋势。从 1992 到 2005 年底 , 中国贸易逆差 13 年 间竟然 激增了 191 倍 , 累计 达到 了 1732 亿美元 , 相当 于中国同期的对韩累计出口额。与中 国近几年的贸易逆差国 别 ( 地区 ) 比较 显示 , 中国对 韩国贸 易赤字仅低于台湾地区 , 位次 一直列 第 2 位。 随着双 边贸 易额绝对数量的 增长 , 逆 差额 同步 增加 , 呈明 显增 大 趋势 ( 见下表 1) 。 表 1 中韩贸易 1990 ! ! ! 2005 年逆差情况表 ( 单位 : 亿美元 )
2006 年 11 月 总第 21 卷第 11 期
社科纵横 SOCIA L SCI EN CES REVI EW
N ov , 2006 V OL . 21 N O. 11
中韩贸易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分析
马登科
( 兰州商学院经贸学院雷源自长甘肃 兰州 730020)
内容摘要 本文分析了中韩贸易发展不平衡的六大特点。第 一 , 贸易逆 差在中韩 贸易中所 占比重较 大 ; 第二 , 中 韩贸易逆 差的 阶段性增长比较突出 ; 第三 , 中韩贸易不平衡主要是韩资企业对华直接投资的快速增长 引发的 ; 第四 , 中国 对韩国贸易的逆 差产 品以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为主 ; 第五 , 韩国对从中国进口的产品频繁设置贸易壁垒 ; 第 六, 中国对韩国产 品的反倾销措施 力度 加大。然后针对这些特点 , 相应地提出了消除中韩贸易不平衡的对策建议。 关 键 词 中韩贸易逆差 特点 对策 中图分类号 : F752.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7- 9106( 2006) 11- 0056- 02
102. 9311 - 36. 0389 - 92. 3564 124. 8148 - 49. 7030 - 142. 0594 149. 2920 - 58. 1293 - 200. 1887 149. 9536 - 87. 2638 - 287. 4525 172. 2761 - 94. 1961 - 381. 6486 232. 0734 - 119. 1483- 500. 7969 233. 8921 - 108. 6852- 609. 4831 285. 7417 - 130. 7717- 740. 2538 431. 3466 - 230. 3826- 970. 6364 622. 3410 - 344. 2454 - 1314. 8818 768. 2000 - 417. 1000 - 1731. 9818
2005 1119. 3000 351. 1000
数据来源 : 中国海关年鉴和∀ 国际贸易#各期数据搜集整理
( 二 ) 中韩贸易逆差的阶段性增 长比较突出 从有关资料统计可 以看出 , 中 韩贸易逆 差的 增长主 要 呈现出三个高峰 : 第一个高峰是 1992 中韩两国建交后 的第 一年 , 即 1993 年。中国对 韩国 的贸易 逆差 额由 1992 年 的 2. 2 亿美元迅速上升为 1993 年 的 24. 97 亿 美元 , 一年 内增 加了 11. 35 倍。 1993 年中 韩贸 易逆 差迅 速上 升的 主要 因 素是由于 1992 年中韩建交 , 中国 市场对 韩国 全面 开放 , 韩 国贸易优势明显 , 造成 中国对韩 贸易逆 差急速 扩大。第 二 个高峰是 1998 年。中国对韩国的贸易逆差额由 1997 年的 58. 12 亿美元扩大为 1998 年的 87. 26 亿美 元 , 逆差额 增加 29. 14 亿 美元 , 比 1993 年 至 1996 年三 年内 的贸易 逆差 增 长总额还要多。 1998 年中 韩贸 易逆 差迅 速上 长的 主要 原 因是由于 1997 年东南亚金 融危机 , 导致 韩元 大幅 度贬值 , 使韩国对中国出口 迅速增加 , 而 同时中 国对韩国 出口却 相 应减少 , 使 中韩 贸 易 不 平衡 严 重 加 剧。第 三 个高 峰 是 从 2003 年至 2004 年。 2003 年中国对韩国的贸易逆差额 增加 了 99. 6 亿美元 , 2004 年又 增加了 113. 86 亿 美元。促 成中 国对韩国的贸易逆差额增 长的第三个高峰的主要原因是由
56
于 2002 年中 国加入了 WT O, 中韩两国 的市场开 放程度进 一步扩大 , 双边贸易额节节攀升 , 在韩国对中国贸易优势仍 然明显的情况下 , 导致贸易逆差额从 2003 年的 230. 4 亿美 元增加到 2005 年的 417. 1 亿美 元 , 年 均增长 率为 34. 5% , 也超过了双边贸易 33% 的增长率 , 甚至这三年每年中韩贸 易逆差额都要大于中国 对韩国的 出口额 , 使 中韩贸易 发展 的不平衡问题更为严重。 ( 三 ) 中 韩贸易不平衡主要是韩资企业对华直接投资的 快速增长引发的 中韩建交以来 , 韩资企业对华直接投资增长迅速 , 实际 利用金额从 1992 年 的 1. 2 亿 美元 增加 到 2005 年 的 51. 6 亿美元。截至 2005 年底 , 韩资 企业累计对华直接投资项目 38868 个 , 合同金额 703. 2 亿 美元 , 实 际利用 金额 达 311. 1 亿美元。由于中国劳动力 成本相对 较低 , 直接 设厂还 可以 绕开贸易壁垒的限制 , 许多韩 资企业 将生产 和加工贸 易转 移到中国。在华韩资企业 主要从韩 国进口 设备、 零部 件和 原材料 , 进行深加工 , 然后再销往韩国和其他国家。据韩国 贸易协会 2003 年对 1180 个在华 韩资 企业 的调查 表明 , 这 些企业对韩原材料的进口依赖度 达 40% , 而把产品 返销到 韩国的比率只有 16% 左右。韩国产业 资源部一 份报告 称 , 2003 年中韩贸易逆差中 , 加工贸 易和设备投 资逆差 所占份 额为 57. 4% , 一般贸易 引致 的逆差 占 42. 6% , 即中韩 贸易 逆差中的大部分是由于加工贸易和设备投资引致的。 ( 四 ) 中 国对韩国贸易的逆差产品以技术和资本密集型 产品为主 中国对韩国贸易的逆差产品以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 为主。以 2005 年为 例 , 中 国对 韩 国 贸 易 的 99 类 产 品 中 ( H S 两位编码 ) , 贸易逆差前几 位的商 品主要是 机电产 品、 光学仪器类产品、 有机化工和塑料类产品、 车辆及其零部件 和钢铁 , 其中中国进口额最大的是机电产品 , 为 438. 9 亿美 元 , 同比增长 26. 0% , 而从 韩国 进 口的 该类 产 品为 331. 4 亿美元 , 同 比增 长 30. 2% , 占该 类 产品 总进 口的 75. 5% 。 而 2005 年韩国从中国进口的主要是低附加值的资源、 劳动 密集型产品 , 其中尤以原料型商品为主 , 如纺织品原料及其 制品、 贱金属及制品、 矿产 品和农产 品等 , 这些 产品的 含金 量低 , 较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易受到冲击 , 一旦商品的相 对价格提高 , 就很容易被替代。因此 , 中韩两国相互需求商 品的互补性 , 导致双边贸易趋向不平衡。 ( 五 ) 韩国对从中国的进口产品频繁设置贸易壁垒 中韩贸易不平衡还表现 在 , 韩国对从 中国 的进口 产品 频繁设置贸易壁垒。韩国 对农产品 、 水 产品和 畜产品 采取 的关税壁垒主要有调节 关税、 配额关 税和特 殊保障措 施关 税。2006 年韩国征收进 口调 节关 税的 18 种 产品 中 , 平均 调节关税率为 36. 2% , 和中 国有 关的 产品 不下 10 种。根 据中国商务部公布的 2006 年度∀ 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 , 韩国对 63 大类农产品实行关税配额 , 并对受配额管理的部 分产品征收 200% 以上的 配额 外关 税 , 如芝 麻的 配额 外关 税为 630% 、 大 蒜为 360% 、 绿 豆 为 607. 5% 、 大枣 为 611. 5% 、 绿茶为 513. 6% , 而 中国 大部 分具 有竞 争力 的农 产品 都被韩国政府纳入关税配额管理范围。 另外 , 韩国政府规定 , 当 绿豆、 红 豆、 荞麦、 大豆、 花 生、 人参等 44 种农林产品的进口量超过一定数量时 , 韩国可征 收最高达 1067% 的 农产 品 特殊 保 障措 施关 税 , 其 中有 21 种产品和中国相关。据中国海关统 计 , 2005 年中国 红豆和 花生受该关税影响 , 出口降幅达 20% ~ 30% 。 韩国在农产品、 水产 品和畜 产品进口 采取 的非关 税壁 垒主要有通关环节壁垒、 技术 性贸易 壁垒和 卫生 措施。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