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实践的现实诉求与路径
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现实诉求、实践困境与优化路径
德育探索文科持续全面发展提出了更高、更系统的要求,推动新文科建设不断走向深入。
而要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的改革创新,可以从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入手,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引领作用,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是新文科建设的鲜明特征之一。
推动互联网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推动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改革,既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也有助于推动新文科建设,形成富有特色的文科教育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精神支撑和智力支持。
(三)破解传统线下教学困境的必然选择在传统线下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讲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绝对的主导作用。
此外,高校思政课以合班教学为主,受学生人数、授课时间等因素限制,教师往往较难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与互动,也较难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兴趣爱好实施个性化教学。
思政课实体课堂中采用“大水漫灌”的教学方式,不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思政课的“抬头率”难以提高。
与线下教学相比,线上平台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能够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且线上教学不局限于班级、班额,不受每节课固定时间的限制,使学生“泛在学习”成为现实;线上教学还可以通过数据诊断分析等功能,有针对性地推送学习资源,精准地分析学生学习情况,为教师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帮助学生解决难题提供了便利。
但是,线上教学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人机隔离造成师生无法面对面进行情感交流,这在一定程度降低了课程的亲和力与感染力,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因此,高校推动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两线结合”优势,可以很好地摆脱传统思政课教学面临的困境。
(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思政课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关系着“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这就决定了高校思政课必须将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要位置,在教学中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小学生研学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小学生研学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小学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小学研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但实际的教学实践效果并不理想。
在教研实践的过程当中,学生自身安全问题以及活动参与积极性并不高,本文针对小学生研学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简要研究,希望能够进一步增强小学研学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并促进小学生全面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研学实践;存在的问题;对策;研究随着小学研学旅行活动的不断开展,现今小学生的活动参与度逐步提升,但整体研学教学的具体能效和学生的学习水平,还具备极大的差异性,根本无法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
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和片面化的实践教学目标,无法良好地发挥研学实践教学的积极作用,更不能帮助小学生提升自身的学习实力和实践能力。
怎样进一步增强小学研学实践的具体能效是现今小学院校教育需要重点关注的发展内容。
一、小学生研学实践存在的问题研学实践活动能够将学生的主体性思维,创新性以及活动的实践性进行有机融合,实现了课内外教学资源的整合,以及教学经验的优化,对小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发展有着极大的帮助。
同时也更好地贴合了现今时代教育的发展需求,也对,小学生研学实践教学的开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不仅是小学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更是实现小学素养教育目标的有效方式。
小学生研学实践活动的有序开展,能够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学习作用,并将问题学习,努力学习合作,学习交流学习等学习方式进行融合,帮助小学生在活动当中培养自身的自我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实力对其全面的综合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作用。
其实研学实践活动在小学院校教育当中属于新兴的教育体系,还不具备完善的教学机制,小学生研学实践的教学研究和理论发展也相对缓慢。
在实际的小学生研学实践活动当中,还存在这相应教师资源的不足、研学实践教育活动规划的不合理,以及研学实践评价机制的不完善等突出教学问题。
研学旅行课程化的路径探讨
研学旅行课程化的路径探讨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逐渐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研学旅行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增长知识、锻炼能力、培养兴趣,实现知行合一。
然而,如何将研学旅行有效地课程化,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研学旅行课程化的路径,分析当前研学旅行课程化的现状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通过深入研究与实践,以期为研学旅行的课程化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推动研学旅行在素质教育中的普及与发展。
二、研学旅行的现状分析研学旅行作为一种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新型教育模式,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推动。
然而,在其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研学旅行的普及程度尚不均衡。
虽然一些发达地区的学校已经积极尝试并推广研学旅行,但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由于资金、资源等方面的限制,研学旅行的实施仍面临较大的困难。
研学旅行的内容和形式还有待丰富和完善。
目前,部分研学旅行活动过于注重观光和娱乐,而忽略了对学生知识、技能和情感的培养。
同时,缺乏与学校教育内容的有效衔接,导致研学旅行的教育价值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研学旅行的组织和管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一些研学旅行活动在组织和实施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和管理漏洞,影响了学生的体验和效果。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研学旅行课程化的路径,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方案,明确研学旅行的教育目标、内容和形式,确保其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
加强研学旅行的组织和管理,确保活动的安全和有效,进一步推动研学旅行在我国的发展。
三、研学旅行课程化的理论基础研学旅行课程化的推进并非无本之木,其深厚的理论基础源自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课程论等多个学科领域。
从教育学的角度看,研学旅行课程化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教育原则。
传统教育往往重视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研学实践内容报告范文模板
研学实践内容报告范文模板# 研学实践内容报告## 一、引言研学实践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拓展知识面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一次研学实践活动的内容进行报告。
## 二、活动概述本次研学实践活动是由学校组织的,主题为“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活动时间为2022年10月10日至10月12日,地点为某省某市的自然保护区。
该活动旨在通过走访自然保护区,学习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通过实地考察与专家指导,以及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探索能力。
## 三、活动内容1. 导学课程在活动开始前,学生们参加了一系列导学课程,包括自然地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
这些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活动前的基础知识,并激发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兴趣。
2. 实地考察在活动期间,学生们分成小组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情况。
学生们学习了生物定量技术,用于对植物和动物进行调查和记录。
3. 专家指导活动期间,学生们得到了专业学者的指导。
专家们向学生们介绍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分享了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经验和案例。
学生们与专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问题。
4. 小组合作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项探究任务。
任务包括提出具体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并进行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
学生们通过合作与协作,培养了团队意识和创新能力。
5. 总结与展示活动结束后,学生们进行了总结与展示。
每个小组向全体参与者展示了他们的探究成果,并分享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收获。
学生们还为其他小组的成果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 四、活动效果通过这次研学实践活动,学生们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他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学会了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调查和分析。
同时,学生们也发展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研学课程化实施路径与策略
研学课程化实施路径与策略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研学课程化,是指将研学活动纳入课程体系,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和途径。
研学课程化实施路径与策略是帮助学校将研学活动有机融入课程实施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当今社会,教育者们对于研学课程化越来越重视,认为它有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实际运用。
那么,如何有效地实施研学课程化呢?本文将从路径和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研学课程化实施路径1.明确目标与意义:在实施研学课程化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整体的教育目标和意义,在课程安排中融入研学活动,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情感发展和行为发展。
明确好研学活动所起到的作用,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发展潜能的重要途径。
2.选择适宜的研学主题:在研学课程化的实施中,选择适宜的研学主题尤为重要。
主题应该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能够引发学生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主题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3.设计合理的活动流程:研学活动的流程设计是研学课程化实施的关键。
需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合理安排活动的步骤和时间。
活动流程应该能够顺畅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4.强化跨学科整合:研学课程化实施中,要强调跨学科整合,将各学科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跨学科整合,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跨界理解和综合运用,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和解决问题能力。
5.建立有效评价机制:为了确保研学课程化的实施效果,需要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评价内容应包括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思维能力的培养水平和情感态度的形成情况等方面,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发展轨迹。
1.开展师资培训:为了保障研学课程化的实施质量,学校需要开展相应的师资培训工作,提升教师的研学教育素养和实践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教学方法的更新、课程设计的创新和评价方式的改进等,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研学课程化的理念和要求,提升其实施能力和水平。
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实践方案及实例分析
课题研究KETI YANJIU小学生正处于至关重要的启蒙发展时期,这一阶段的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
随着研学旅行课程进入学校教育的视野,各学校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研学旅行既让学生在学习知识之余增长了见闻,也可以实现学生身心的放松。
研学旅行将课外实践活动和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有效地落实了全面育人的根本目标,有利于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小学研学旅行课程的可行性分析研学旅行很好地体现了传统的游学教育理念,彰显了人文精神,在不断汲取其他国家研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研学旅行课程逐渐完善,并且教育部颁布的相关文件,明确指出了研学旅行实践活动的课程规划、教学目标、实施方式等内容,使得研学旅行课程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为课程开展提供了依据。
我国古代的教育秉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宗旨,这是研学旅行课程的源头。
从近代教育角度来看,1946年日本就提出了这一教育理念,要求小学生每年参与多次社会学习;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在抗战时期践行了这一教育方式,组织新安小学的“新安旅行团”进行长途研学旅行,让学生观察、分析沿途风土人情、了解工业文明、参观淞沪战场,已经很好地体现了学与游、知与行之间的关系,并逐步朝着体系化的趋势发展。
就现代的研学旅行课程来看,诸如勤工俭学、爱国主义教育、地质生物考察、历史文化探源等活动,都有着较强的研学性质,只是尚未课程化。
直到近年来,我国将研学旅行写入了教学大纲,将其列为中小学必修课程,并建议将其和综合实践活动统筹开展,与校园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从而更好地体现研学旅行的价值,让研学旅行课程成为每一名学生都具备的课程经历,切实提高综合素质,并让研学旅行和综合实践活动发挥相辅相成的作用,共同丰富中小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实践方案及案例分析综合实践活动是校园多元化教学的有效路径,而研学旅行课程应依托综合实践活动,让二者相辅相成,将研究性学习有机融合到旅行活动中,真正做到目标明确、活动趣味、学习有效,避免“只旅不学”的现象,切实发挥研学旅行课程的价值。
中小学生研学实践的困境及突破策略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Kaife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Culture & Art2021年4月20日Apr.20, 2021第41卷第4期Vo1.41 No.4doi:10.3969/j.issn.2096-7853.2021.04.084中小学生研学实践的困境及突破策略刘 彬 王毛文 匡 正(吉安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吉安 343000)摘 要:随着621家全国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的评选,研学实践在中国大地上蓬勃发展起来,但在具体实践中,仍面临诸多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以政策保障为基础,多方联动共促研学发展;以立德树人、培养人才为根本,开发地方特色研学线路和课程;以安全工作为底线,规范研学实践管理;以专业培训为基本模式,提升研学教师素养;以评价体系为纲要,提升相关人员的参与度。
关键词:中小学研学实践;困境;突破策略中图分类号:G6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853(2021)04-0204-02一、研究背景随着《国民休闲旅游纲要(2013—2020年)》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研学实践开始融入中小学生教育领域,成为学生“研中学”“学中思”的必要手段[1]。
研学实践是立德树人框架落地与核心素养体系培育的途径,是中小学生生命成长的构成要素之一,已逐步迎来蓬勃发展之势。
在整体布局上,教育部先后于2017年和2018年评选出581家全国研学实践教育基地、40个全国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并根据“十三五”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未成年人校外教育事业发展项目,分别给予50万~1.2亿不等的研学实践项目资金,建构国家、省、地(市)、县、镇“五级体系”的研学实践教育网络。
在具体实践上,各省也在积极采取措施大力推广研学实践。
目前,有20多个省先后出台研学实践的相关文件,18个省(市、自治区)评选了省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浙江省的磐安县和平阳县等地评选出了县级的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研学实践教育网络已逐步形成。
研学旅行课程资源设计原则、向度与路径
研学旅行课程资源设计原则、向度与路径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正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研学旅行旨在通过实地探究、亲身体验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拓展视野、增长见识、锻炼能力。
然而,要实现研学旅行的教育价值,关键在于课程资源的有效设计与利用。
本文旨在探讨研学旅行课程资源的设计原则、向度与路径,以期为研学旅行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具体而言,本文首先将对研学旅行课程资源的设计原则进行阐述,包括资源整合原则、学生主体原则、实践导向原则等,以确保课程资源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文章将分析研学旅行课程资源的设计向度,包括知识维度、能力维度、情感维度等,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探讨研学旅行课程资源的设计路径,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实施与评价等环节,以构建完善的研学旅行课程体系。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研学旅行的课程资源设计提供一套系统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方法,促进研学旅行的深入开展,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达成。
也为教育工作者和相关研究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推动研学旅行领域的研究与实践不断发展。
二、研学旅行课程资源设计原则研学旅行课程资源的设计,应遵循一系列原则,以确保课程资源的有效性、实用性和适应性。
这些原则包括:教育性原则:设计的课程资源必须符合教育目标,能够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知识和技能。
研学旅行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走出课堂,更要通过实践活动,深化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践性原则:研学旅行的核心在于实践,因此设计的课程资源必须注重实践环节,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体验和感悟。
实践活动的设置应与学生的年龄、兴趣和能力相适应,能够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探究欲望。
整合性原则:课程资源的设计应注重跨学科整合,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融入研学旅行中,让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升综合素质。
同时,还要注重校内外资源的整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评价的内涵,价值诉求及实施策略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评价的内涵,价值诉求及实施策略明阳天下拓展教育部启动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研究项目,在安徽、江苏、上海、西安、山东等省市地区、直辖市选择部门分学校开展研学旅行试点工作。
此后,项目组逐步扩大试点范围,稳步推进研学旅行的实验工作,历经几《意见》指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一)研学旅行试点工作取得的成效时间,试点地区积极探索,积累了有益经验,取得了显著成效。
1.意义和价值得到认可研学旅行活动是教育部门和学校组织的学生集体旅行,将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
对学生而言,参及研学旅行不仅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还能让他们体验及同龄伙伴集体出游的乐趣。
对家长而言,研学旅行对孩子具有更强的教育价值和功能。
对学校而言,研学旅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集体意识,加深学生对自然、社会、文化的理解,丰富教育的内涵,具有校内学习无法替代的功能。
因此,研学旅行活动的价值和意义得到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广泛认可。
2.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机制研学旅行活动原则上是面向所有学生开展的,而不只是少部分学生才能参及,这就给研学旅行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带来很大压力,学校需要对活动进行精心设计和明确分工。
从目前实施的情况看,开展研学旅行的学校在带领学生外出前,通常都有比较详尽的活动方案,每项具体工作也能够做到组织到位,责任到人。
每次外出考察,学校也会设计比较明确的考察主题,并组织相关学科的教师围绕考察目的地设计相应的参观、考察、调研和学习的内容,不少学校还设计出学习任务单或研学旅行记录手册,从而确保研学旅行活动既有“行”又有“学”,并安全有序开展。
3.开发利用了社会资源4.研学旅行活动需要学生走出学校,外出旅行,这就要求学校充分开发利用社会资源。
研学课程的目标定位与实施路径
研学课程的目标定位与实施路径作者:谭昀谢慧菁肖慧来源:《中国教师》2019年第08期现在的教育有一种倾向,校园修建得越来越美,围墙也筑造得越来越结实,孩子们似乎被“圈养”在美丽、舒适的校园温室中,想象、编织着一个又一个联结世界的梦想,但因为缺少到大自然中增长智慧、磨砺品质、学会生存的机会,那么这些梦想可能也只是童话而已。
2014年4月19日,原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王定华在第十二届全国基础教育学校论坛上发表了题为《我国基础教育新形势与蒲公英行动计划》的主题演讲,提出了研学活动的定义: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
研学要以年级为单位、以班为单位进行集体活动,同学们在教师或者辅导员的带领下,确定主题,以课程为目标,以动手做、做中学的形式,共同体验,分组活动,相互研讨,书写研学日志,形成研学总结报告。
2018年10月8日,广东省教育厅公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将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确保每名中小学生在每个学段都能参加有效的研学旅行。
作为一种新的育人途径,研学旅行是一个新生事物,如何立足学校的课程建设,找准研学的切入点,有效开展研学活动成为学校课程建设的重要抓手。
一、研学课程的目标定位1.从国家意志的角度思考研学课程目标研学旅行承载着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任,即《实施意见》所指出的:“帮助中小学生了解国情、热爱祖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着力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实验小学(以下简称西关实验小学)于2018年3月正式启动了“学科融合统整下的儿童生长课程”项目,在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视野下,引入STEAM(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于一体的综合教育)重实践的跨学科教育理念,打破常规的学科界限,将研学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统筹考虑,将其纳入学校年度教育教学计划,建构“走下课堂、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向未来”的研学旅行课程模式,以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涵养大气的心灵格局为研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湖州市中小学生研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2019年11月下半月刊湖州市中小学生研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肖菊梅在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是贯彻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湖州市中小学生研学开展虽取得一定成就,如研学路线规划、研学课程开发、研学活动服务体系建立、研学经费筹措等,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德育性价值不凸显、研学活动范围较窄、研学活动评价体系单一化、研学指导教师缺乏等。
为促进湖州市中小学生研学发展,须增强研学课程内容的教育性,拓展研学范围,构建多维评价机制,加强研学指导教师培训等。
引言2016年,教育部颁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在全国形成中小学生研学发展体系,通过研学旅行增强中小学生对坚定“四个自信”的理解与认同;同时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8年,浙江省和湖州市相关部门相继颁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
通过一年多的研学实践,湖州市中小学生研学开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为此,我们需要积极应对,不断促进湖州市中小学生研学发展。
一、湖州市中小学生研学现状(一)研学线路规划:“辐射式”与“串联式”结合为创建布局结构合理、互联互通的研学旅行基地,实现跨区域合作和资源共享,湖州市相关部门积极推动以研学教育实践基地为核心,以周边研学基地为辐射圈,创建一种“辐射式”的研学旅行实践基地群。
为突出“生态文化”研学旅行主题,湖州市各部门结合地域文化特色,按照一定主题打造1~2条适合本区域的研学旅行示范的“串联式”路线。
如吴兴区以“特色小镇”为主题,利用诗画、溇港等文化资源开展研学旅行;南浔区则以“水乡古镇”为主题,展开丰富多彩的研学渔文化之旅;德清县依托“地信小镇”资源,把科技创新与民国、名人文化相结合开展研学特色服务;长兴县以“寻访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吸引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活动;安吉县以“美丽乡村”为主题,注重生态、昌硕文化,为研学活动创造一种绿水青山的自然环境,等等。
游历研学内涵、路径与价值
智行课程与教学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来推动研学旅行工作的开展。
2013年2月,国务院《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中首次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研学旅行”的设想。
2014年8月,《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明确了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生日常教育范畴。
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出了研学旅行的具体要求、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这是研学旅行体系的奠基性文件。
一、游历研学的内涵虽然我国在2013年2月才提出“研学旅行”这个概念,但研学旅行并不是新生事物。
实际上,中国古代文人的“游学”就是研学旅行。
孔子周游列国14年,从未放弃教育弟子的职责,形成了中国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理念,开创了注重游学的传统。
孔子周游列国影响了此后的许多教育家,如孟子就曾带弟子万章、公孙丑等游历,荀子也曾带弟子游于稷下学宫。
游历教学成为我国教育家的传统教育方式之一。
后来历代书院也多有延续,如宋代理学先驱、教育家胡瑗在教学中除了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以外,还把学生游历考察列入教程之内。
其游历教学思想除了形式上的教学方法,更多是让知识源于直接经验,然后再和间接经验相结合。
他把对大自然和现实社会的调查考察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引导学生从传统的书本知识中解放出来,进入一个实在的、新的天地。
什么是游历?《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游历”的解释是:到远地游览。
从教学的空间看,游历实则是变换了教学的场所,到更广阔的天地中去探索自然、了解文化、习养文明、锻炼能力的实践行为。
什么是研学旅行?一般认为,研学旅行游历研学:内涵、路径与价值*钱晓峰游历研学是我国传统游历教学和研学旅行的统称,是由学校或教师组织的教育活动。
在开展游历研学教育的实践中,可以以“学校+家庭”为实施路径。
在游历研学活动中,能增加知识经验,锻炼实践能力,提升思维水平,培养交往技能,厚积文明素养。
游历教学 研学旅行 内涵 路径 价值*本文系江苏省2017年度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小学游戏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苏教基〔2017〕9号)暨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德育专项课题“基于胡瑗游历教学思想的小学德育创新实践研究”(编号:DY202002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研学旅行活动路径的实践探索
海书店出版社,2009:364-365.[5]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第四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63.[6]蒋大椿.史学探渊[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985-986.[7]王学典.史学理念:略论中国文献学上的史料[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26.[8]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老清华讲义[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50.[9]林慈淑.历史知识特质与历史教育方向[J].中学历史教学,2015(12):12.[10]刘群.由“三言”、“二拍”看明代社会的新变[J].赤峰学院学报,2012(3):165.[11]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30.[12]熊立扬,唐逸才.谈《红楼梦》反儒反封建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J].黑龙江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5(3):65.研学旅行活动路径的实践探索□孙俊鹏(绍兴市柯桥区钱清中学,浙江绍兴312025)摘要:有效开展研学旅行活动,需要建立研学旅行活动的规范化操作体系,包括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实践体验活动、活动后的成果展示与评价等诸多环节,也需要以课程为载体,以课程化研学体系推进研学旅行活动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研学旅行;实践路径;课程体系2013年,国务院发布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指出:“在放假时间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高等学校可结合实际调整寒、暑假时间,地方政府可以探索安排中小学放春假或秋假。
”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发布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各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
”2018年7月,浙江省教育厅等10部门发布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指出:“一般情况下,学校每学年组织安排1~2次研学旅行活动,每学年合计安排研学旅行活动小学3~4天、初中4~6天、高中6~8天。
研学课程化实施路径与策略-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研学课程化实施路径与策略-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研学(Study Tour)是一种针对学生开展的实践性学习活动,旨在通过参观考察、实地探究等形式,帮助学生拓宽知识视野、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研学课程化则是针对研学活动的一种整合和规范化的实施方式,将研学活动与课程目标相结合,构建一条有序的知识体系。
本文将首先介绍研学课程化的概念与重要性,接着探讨研学课程化的实施路径和策略,最后对研学课程化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研学课程化的实施路径与策略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通过将研学与课程目标相结合,研学活动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在实践中收获知识和技能。
因此,研究研学课程化的实施路径和策略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优质教育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施研学课程化过程中,需考虑以下要素:首先,明确研学课程化的目标和任务。
研学课程化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因此,确立清晰的目标和任务是实施研学课程化的前提。
其次,确定研学课程化的内容和资源。
研学活动需要依托于实践环境和相关资源,因此,选择合适的实地探究场所和专业人员的支持具有关键性意义。
再次,制定科学的研学课程化教学方案。
教学方案应该合理布置研学活动的时间节点、任务与学习内容,使之与课程目标有机融合,形成一条系统完整的知识链。
最后,评估与反思研学课程化的效果与改进。
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掌握研学活动的实施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不断优化研学课程化的实施策略。
综上所述,研学课程化的实施路径与策略应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确立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并通过有效的评估与反思不断改进。
通过这样的努力,研学课程化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未来的发展中,研学课程化将拥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并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机会。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围绕研学课程化的实施路径与策略展开讨论,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中学生物学科研学旅行的实践、问题及建议
· 107 ·投稿网址: 2021年1月20日中学生物学科研学旅行的实践、问题及建议*郝琦蕾1 王宁宁2(1.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6;2.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山西临汾,041004)摘 要 研学旅行是校外综合实践活动,结合生物学科特点,在中学生物学科开展研学旅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生物学核心素养。
分析了研学旅行应注意安全、研学目标设置、研学地点选择、教师专业能力提高、重视实践性等问题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 研学旅行 中学生物 实践能力研学旅行是一种体验性、探索性、综合性的学习活动[1]。
研学旅行不是简单的参观、游览,而是要让学生走出校园,在亲近社会和自然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发展[2]。
《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指出研学旅行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性活动[3]。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广阔的自然界是生物教学的天然“实验室”,走进大自然可以开展多项探究活动。
生物学课程资源多种多样,可利用图书馆、博物馆、少年宫、科技馆、动物园、良种站、养殖场、高等学校及其他科研机构等进行生物教育教学活动。
生物学科的学习不应该囿于学校、教室、书本,应该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在“游”中学、在“实践”中学,培养其动手实践能力。
一、中学生物学科开展研学旅行的价值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指出,生物学课程高度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践经历,强调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参与的过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动手和动脑的活动,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加深对生物学相关概念的理解,提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能力[4]。
首先,生物学科与研学旅行结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助于实现深度学习。
其次,在生物学科开展研学旅行,学生走出校园,关注自然、社会、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深入思考并提出问题,开展科学探究,学会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研学课程化实施路径与策略
研学课程化实施路径与策略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研学课程是指将实践性社会实践教育融入到课程当中,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真实世界的挑战和机遇,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研学课程的实施需要一定的路径和策略,本文将从研学课程的定位、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方面探讨研学课程的实施路径和策略。
一、研学课程的定位研学课程的定位是研学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决定了整个研学过程的目标和方向。
研学课程的定位应该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出发,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使研学课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践经验,同时也能够满足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需求。
定位清晰明确的研学课程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发展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研学课程的设计是实施研学教育的重要环节,设计好的研学课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研学课程的设计应该立足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特点,结合实际情况确定研学课程的目标、内容和任务,并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研学课程的设计还应该注重跨学科融合和实践应用,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研学课程的实施是实现研学目标和课程效果的关键环节,研学课程的实施不仅需要教师的辅导和指导,还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
在研学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发展需求,设计合适的学习任务和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和自主学习。
学生也应该积极参与和合作,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共同完成研学任务和课程项目。
研学课程的评价是对研学教育成果的检验和总结,通过评价可以了解研学课程的实施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收获,为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研学课程提供有益的参考。
研学课程的评价应该注重多维度评价和多元化评价,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学习成果,分析研学课程的实施效果和改进措施。
评价还应该注重学生的自评和同伴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幼儿园研学活动实践总结
幼儿园研学活动实践总结幼儿园研学活动实践总结研学活动是指在实践中进行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的一种活动。
近年来,研学活动在教育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它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水平,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在幼儿园中开展研学活动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我的幼儿园研学活动实践体会。
一、研学活动的背景与意义研学活动是一种全新的、系统的、实施性的课程教育形式,它的核心是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束缚,通过学生亲身参与体验,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
而在幼儿园层面,研学活动依托于幼儿园育人特点,采用“儿童本位、情景体验、游戏活动、综合学习”等教育方式,全方位培养幼儿的语言、认知、动手能力,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发展。
二、研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研学活动在设计上需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以及幼儿教学的具体情景。
具体地说,我通过以下步骤进行设计和实施:1. 确定主题及活动形式:首先确定研学活动的主题,如“识字游园”,同时根据幼儿年龄和兴趣设定活动形式,如读图识字、场景互动等。
2. 收集材料和准备设备:在确定好主题和形式后,我就收集相关材料,并准备好所需要的设备,如游戏卡片、观察笔记本等。
3. 制定教学方案:根据具体情景和收集的材料,我制定了教学方案,并安排好每个环节的具体内容和时间。
4. 实施活动和评估效果:在活动日当天,我与另外两位老师一起共同实施活动,利用亲子互动、小组活动等形式进行教学。
同时,在活动后我也及时收集和总结了幼儿对此次活动的反馈,从而评估活动的效果。
三、研学活动效果与存在问题通过以上的实践过程,我发现研学活动在幼儿园中开展有着诸多的优点和效果,如:1. 促进幼儿的认知和语言发展:通过让幼儿进行场景互动和情境应用,我发现他们的识字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也提升了幼儿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2. 增强幼儿的学习自信和兴趣:在活动中,幼儿在游戏、观察、合作等过程中积极参与,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还增强了他们的学习自信。
研学旅行协会入会诉求
研学旅行协会入会诉求尊敬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研学旅行协会的成员,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加入研学旅行协会的诉求和好处。
首先,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世界。
通过参加研学旅行,我们可以亲身体验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风土人情,拓宽自己的视野。
在旅行中,我们可以参观历史名胜、学习当地的习俗和传统,通过实践感受到教室内无法提供的知识和体验。
这对于我们的人生发展和个人成长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研学旅行协会是一个集体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作为协会的成员,我们可以结识来自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同学,一起参加各种研学活动。
在这个大家庭中,我们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分享,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通过与其他成员合作,我们可以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培养自己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再次,研学旅行协会提供了很多机会和资源,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技能。
协会会举办各种培训班和研学课程,涉及很多不同的领域,如历史、艺术、科学等。
通过参加这些培训和课程,我们可以深入学习感兴趣的领域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同时,协会还会组织各种活动和比赛,让我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艺和能力,锻炼自己的表现和沟通能力。
最后,加入研学旅行协会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还能够提升我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我们需要具备更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而研学旅行协会正是一个培养这些素质和能力的平台。
通过参加协会的活动和项目,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这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加入研学旅行协会是一个全面发展自己的机会,它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锻炼自己的能力、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同时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加入研学旅行协会,一起成长、一起学习,开启一段令人难忘的研学之旅!谢谢大家!。
学校研学实践计划
学校研学实践计划近年来,学校研学实践计划逐渐成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将学生带出教室,融入社会,体验真实的生活和社会环境,为其提供了更全面、更实践的教育。
一、带出教室的机遇学校研学实践计划可以带出学生长时间呆在教室里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呼吸新鲜空气,放松身心。
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可以更加自由地思考和学习,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打破传统的学习模式和束缚。
二、接触真实社会的机会研学实践计划给予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让他们亲身体验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
通过参观工厂、农田、博物馆等地,学生可以了解社会的运作和各种职业的实际情况。
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的应用场景,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增强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学校研学实践计划通常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这为学生提供了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的机会。
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协作、分工合作,通过互相补充和沟通,达到共同解决问题的目标。
这种团队合作的经验,对学生的未来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影响。
四、开拓视野和拓展知识面通过参与研学实践计划,学生可以亲自触摸真实的世界,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历史和风土人情。
这种开阔了视野和拓展了知识面的经历,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识深度得到了提升,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性思维。
五、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学实践计划中,学生经常面对各种问题和挑战,这促使他们锻炼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提炼问题本质、分析解决方案,并独立做出决策。
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学生终身受用的重要素质。
六、增强学习的情感体验研学实践计划不仅是对学生认知能力的挑战,也是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启蒙。
通过亲身参与社会实践,学生会对所学知识产生更深的感知,感悟到学习真实的目的和意义,从而培养起对学习的兴趣和热爱。
七、促进学习与生活的融合研学实践计划通过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环境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感知到学习并不仅仅局限于教室和书本之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学实践的现实诉求与路径
摘要: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教育”,以“生活即教育”、“社
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主旨思想,其教育先进理念是以培养青少年儿童的创造性与独立性为出发点,恰好是当代家庭、学校与社会落实践行教育理论的“良药佳方”,更是当下国家教育部门倡导“研学实践”的指导思想,研学实践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春秋游或冬夏令营,学习和实践才是目的,旅行是“研”和“学”的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研学实践;现实诉求;路径;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当下,研学实践正在全国各地中小学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所谓研学实践,
即由各中小学依据当地地方特色、中小学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中小学的各类学
科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采取让学生“走出去”的形式,运用诸如“团体旅行”、“ 集中食宿”等的多种多样的方式,结合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在集体生活实践中加强学生对于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
社会历史进程发展到今天,在国家和教育部门大
力倡导之下,研学实践再次焕发荣光,更是彰显着新时期研学实践所具备的不可
替代的现实教育意义。
一、探索“研学实践”的现实意义
我们之所以重视研学实践,即是希望树立中小学生“游而学、学而思、思而进”的观念,更是对我们过往应试教育体制下所形成的“课堂封闭圈”、“校园封闭圈”
的突破,不断拓宽中小学教育的界限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引导新时期的孩
子们挣脱校园和课堂的束缚,走向广阔的天地,在旅行中体验、合作、探究,从
而更好践行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念,成长为真正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新一代。
二、探究“研学实践”的现实困境与诉求
实际上,研学实践更重要的在“研学”二字上,旅行仅仅只是一种形式。
在实
际操作上,不少家长甚至学校都容易产生误解,以为研学实践只是一种带孩子们
出去玩的机会。
在研学实践产品上,目前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学校通过招标会的
方式,选取旅行社,让学生、家长和老师为竞标的旅行社打分,择优选用;另一
种由旅行社设计开发各式研学路线。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多家旅行社都推出了研学旅行路线。
在某知名国旅,笔
者发现,“孔孟故里暑期研学游”的报名人数非常多,一批只要20人,很多家长在排队等下一批。
工作人员表示,类似路线很多,报名的孩子也非常多。
在费用上,学校和旅行社发起的研学线路收费也不同。
在学校中,一般5天的活动收费比较少,因为选择的地点较近,大约每人费用不到千元;而在旅行社报名,某历史名
城两晚三天的研学旅行一人1280元,某自然风景名胜区五天四夜的研学游每人1980元起。
据介绍,大多数路线走的都是文化风,了解历史,最好能体会古代文化,如穿汉服这样的活动,最受家长和孩子们的欢迎。
而在目前,研学旅行产品
依托的多是旅行社。
其中也存在一定问题,不少产品只游不学、重游轻学。
此外,也有的旅游产品主题设置杂乱,通常涵盖儒学文化、水浒英雄、革命圣地等多个
种类,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内全部体验,这种“走马观花式”的研学,孩子究竟
能消化多少,实际上很难保证。
很难实现研学旅行过程中知识的梳理和转化。
除
此之外,研学旅行背后也有各种乱象,比如有的旅行社制定的路线杂乱无章;有
的商家过度逐利、任意定价;师生比失衡,存在安全隐患,有的研学机构甚至一
人带三十名学生;“假大空”、“走马观花”,只强调外在路线,忘记实质性的教育,违背了“让学生在行走中学习”的初衷。
三、剖析“研学实践”行业现状
1、政府相关部门对研学实践的推进力度浅尝则止
虽然,现在各地的研学政策看起来一片繁荣,但是,深究就会发现,大多研
学实践政策仍停留在纸面上。
一方面,是因为相关职能部门没有经验可循,不知
道如何开展;另一方面,也许是“小吏不敢放粮”的权责担当。
保有情怀的研学实
践从业机构依然是推动行业发展的主力军。
2、市场格局固化,好产品难有话语权
古人说“身怀利器,杀心自起”,在很多区域,学校这块大蛋糕已经被一些“稳定”的研学实践机构稳定的服务着,新的从业者即使有真正的研学实践产品与服务,也很难进入。
研学进校园,和传统的讲座式课程式教学方法不一样,我们不能把
景点搬进来,但是我们可以把产品搬进来,把实验搬进来,把实践模型搬进来。
通过具体的产品,去拆分产品组成,通过具体的零部件,去引出产品的供应链,
并且根据产品的属性,去教导学生的市场观,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产品供应体系、产业格局和生态模型。
四、结束语
当前,研学实践活动已经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
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种研学实践活动的实施,让同学们在行走
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也有了许多的感悟。
虽然研学教育真正的推出的时间并
不久,如果从教育部发文开始算起,满打满算的也就3年多一些,但是随着政策
导向、资本助推、家庭重视等全民推动,研学教育迭代的速度不亚于互联网的更
新速度,短短的三年间,已经从1.0的初级研学模式进阶到3.0的应用模式,而3.0的版本才能够真正的融合进国家的整体发展战略。
在不同的阶段赋予不同的
研学灵魂,而所有的内容都是要围绕着学生这个主体,围绕着学习这个主题,围
绕着应用这个主心骨,让学生能够在研学的过程中真正的去学有所得,学有所思,学有所成。
之所以要大力推广研学实践活动,除了国家政策的推动,还有一个更
重要的点就是跟进时代融进社会,让我们的学习更好地和社会和实践相结合,真
正的做到和社会同步。
我们的祖国作为新兴的工业和服务业大国,在最近的三四
十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家产业直接从农业1.0进入到工业2.0进入到互
联3.0进入到移动4.0,很快的我们也将进入到物联5.0的时代。
这几年国家也一
直在推动智能制造4.0和中国制造2050的国家战略,让我们的人们生活和社会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越。
而作为当代的中小学生,我们更应该去接触去了解去学习去
实践我们最新的社会智慧的结晶,研学实践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教育、
红色教育、生物医疗教育等等相关课程,也可以初步的去以家长为核心进行短程
的研学课程开发,但是无论做什么,都是要找好方向做好课程学好内功提升服务
上下功夫,和学校做好良性的互动才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也才能够更好的学好
知识回报我们的祖国。
针对研学实践活动,我们不再是简单的走马看花,而是要
真正的围绕一个学科一个产品一个现象去学会和应用。
在接下来的研学实践中,
更应该强调的是学生的“创”思维,创意创新创造,才能够在未来的成长中,跟着
社会的步伐,一起成长,一起前进。
参考资料:
1陈晓芬;;研学实践:别开生面的生活课堂[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年10期
2刘磊;;基于研学实践的邯郸张家楼古村落开发与保护[J];山西建筑;2017年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