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变化特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9-1-1
第一作者简介:王天奇(1992-),男,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生,助理工程师.
王天奇1,王鹏凯2
(1.华风集团,北京100081;2.邹平县气象局,山东邹平256200)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变化特征

要:利用1979-2013年NCEP/NCAR 再分析资料研究了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变化特征。


果表明: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中心位置、强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偏东偏南、强度最强,夏季偏北偏西、强度最弱。

冬半年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南界、北界年际变化的幅度大,夏半年幅度较小。

冬季、春季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范围较大,秋季、夏季小,一年内,偏大年或偏小年的出现不具有季节的连续性。

关键词: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西风急流位置;西风急流强度中图分类号:P468.0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是存在于对流层上部的,独立环绕副热带地区强而窄的气流带。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变化与我国的天气气候演变有密切关系,陶诗言[1]分析了东亚梅雨的起始和亚洲上空急流的移动过程有密切联系。

杜银[2]研究西风急流轴位置变化与国内降水关系得出纬向分布的急流会为华北地区带来较多的降水,而急流中心偏西南时则会带走一些北方的降水。

董敏[3]发现了北半球对流层中部纬向西风的年际变化,其与东亚地区夏季的西风指数与夏季梅雨变化之间也有密切联系。

因此,研究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变化特征可以为天气灾害的预
测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将通过分析夏季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中心位置、南北界以及范围变化来揭示夏季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变化特征。

2资料来源
采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NCAR )再分析资料,时间为1979年1月-2013年12月,数据为200hPa 月平均纬向风场、经向风场,水平分辨率为2.5°×2.5°。

3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强度、位置季节变化
通过分析1月、4月、7月、11月200hPa 风速来研究冬季、春季、夏季、秋季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变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ubtropical westerly jet in East Asia
WANG Tian-qi 1,WANG Peng-kai 2
(1.CMA Public Meteorological Service Center,Beijing 100081;
2.Zouping Meteorological Bureau,Shandong Zouping 256200)
Abstract :Using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of 1979to 2013,analyze 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b ⁃tropical westerly jet in East Asia.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entral position and intensity of the subtropical west ⁃erly jet in East Asia have obvious seasonal variations.In winter,it is eastward to the South and the intensity is the strongest,while in summer,it is northward to the West and the intensity is the weakest.The interannual vari ⁃ations of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boundaries of the East Asian subtropical westerly jet in the winter half year are larger than those in the summer half year.In winter and spring,the East Asian subtropical westerly jet has a large range,but it is small in autumn and summer.Within one year,the emergence of bigger or smaller years does not have seasonal continuity.Key words:East Asian subtropical westerly jet;location of westerly jet;intensity of westerly jet
文章编号:1002-252X穴2019雪01-0021-03
第36卷第1期2019年3月
黑龙江气象
HEILONGJIANG METEOROLOGY
Vol.36No.1Mar.2019
图11979-2013年(a)1月;(b)4月;(c)7月;(d)11月平均200hPa 风速分

化特征。

四季相比(图1),1月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中心风速最大,且位于海洋上,最大为70m/s 。

此后风速大值中心向西移动,但数值逐渐减小。

4月较1月中心偏西。

7月较其它3个月份中心位置偏北、偏西,并且风速也最小,为30m/s 。

11月风速分布形态与4月较为相似。

可以看出,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中心位置和强度分布有明显季节差异。

从1979-2013年平均逐月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
(风速>20m/s )南界、北界变化来看,南界有明显季节变化(图2a ),1月位于16.5°N ,而后向北推进,1-3月
北推缓慢,4月以后速度加快,8月达最北(36°N 附近),然后南撤。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北界变化范围较南界的要小(图2b ),约5个纬度,只在4-8月变化明显。

先南进,6月达最南,处于43.5°N 附近;后北退,8月到达48.5°N 附近。

4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南界、北界年际变化逐月的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南界、北界有明显年际变化,10月至次年4月(冬半年)南界年际变化幅度较大,达10个纬距以上,而5-9月(夏半年)变化幅度较小,<10个纬距。

即冬半年南界年际变化大
图21979-2013年平均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a )南界、(b )北界逐月变

于夏半年的。

北界的年际变化与南界相似,也是冬半年变化幅度大,夏半年变化幅度小。

为研究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影响范围变化,用北界位置减去南界位置来定义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范围,将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范围距平超过1个标准差年为偏大年,小于-1个标准差年为偏小年。

冬季
(图3a ),1979-2013年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范围处于20-35°,与其它3个季节相比,年际变化幅度最大,最
大年份与最小年份相差10°以上。

偏大年有6a ,分别是1987、1989、1990、1997、1998、2009年;偏小年也有6a ,为1981、1995、1996、2005、2007、2010年。

春季(图3c )如同冬季一样,东亚副热带西风急
流范围也较大,处于20-35°之间,偏大年有1981、1982、1987、1998、2002、2003、2010年,偏小年有
1995、1997、2000、2008、2011年。

夏季和秋季,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范围比冬、春
第36卷
黑龙江气象22
黑龙江省气温持续偏低成因[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1,27(2):14-18.
[8]沈志超,任国玉,李娇,等.中国东北地区冬季气温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异常的关系[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3,29(1):47-54.
[9]沈柏竹,廉毅,张世轩,等.北极涛动、极涡活动异常对北半球欧亚大陆冬季气温的影响[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2,8(6):434-439.
[10]康丽华,陈文,魏科.我国冬季气温年代际变化及其与大气环流异常变化的关系[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6,11(3):330-339.
[11]周秀杰,那济海,潘华盛.黑龙江省夏季干旱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11,20(5):131-135.[12]刘实.确定东亚冬季风强度指数的一种方法探讨[J].地理科学,2007,27(增刊):10-18.
[13]龚道溢,朱锦红,王绍武.西伯利亚高压对亚洲大陆的气候影响分析[J].高原气象,2002,21(1):8-14.[14]高峰,隋波,孙鸿雁,等.1951—2008年东北地区冬季气温变化及环流场特征[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1,27(4):12-16.
[15]迟竹萍,孟祥新,高理.山东冬季冷暖年气候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海洋预报,2015,32(3):29-35.
图31979-2013年(a)冬季(b)春季(c)夏季(d)秋季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影响范围变

季要狭窄,最大年份与最小年份相差约5°。

夏季处于10-20°之间,偏大年1983、1985、1986、1993、2009年,
偏小年1989、1994、1996、2000、2004、2008、2010年。

秋季处于15-20°之间,偏大年1979、1987、1990、
1996、2004、2006、2013年,偏小年1986、1988、1994、2002、2008年。

在一年内,各个季节出现的偏大年与偏小年来
看,下一个季节可能与上一个季节为一致的偏大年(偏小年),如1987年的冬季、春季偏大年,1994年夏季、秋季偏小年;也可能二者相反,如1997年冬季偏大年、春季偏小年,2004年夏季偏小年、秋季偏大年。

即偏大年(偏小年)的出现不一定具有连续性。

5结论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中心强度、位置具有明显季节变化特征,冬季最强、偏南偏东。

夏季最弱、偏北偏西。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南界在1-3月北推缓慢,4-7月加快,8月以后持续南退。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北界变化范围不大。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范围冬季、春季大,秋季、夏季小,一年内的偏大年或偏小年不具有季节的连续性。

参考文献
[1]陶诗言,赵煜佳,陈晓敏.东亚的梅雨与亚洲上空大气环流季节变化的关系[J].气象学报,1958,29(2):119-134.
[2]杜银,张耀存,谢志清.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变化及其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分布的影响[J].大气科学,2009,33(3):581-592.
[3]董敏,朱文妹,魏凤英.欧亚地区500hPa 上纬向风特征及其与中国天气的关系[J].气象科学研究院院刊,1987,2(2):166-170.
(上接第17页)
王天奇,等: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变化特征
第1期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