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蜗杆传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 蜗杆传动 第一节 蜗杆传动的类型
一、蜗杆传动的特点
优点:1)i 大 可高达1000;
2)螺旋传动(相当),多齿啮合,传动平稳,振动小,噪声低; 3)当v ϕλ<,可实现反向自锁。
缺点:1)啮合面间相对滑动速度大,磨擦大,效率低;当有自锁性时,效率更低。
2)成本高(蜗轮用贵重的减摩材料制造); 3)安装时对中心距尺寸精度要求高。
二、蜗杆传动分类
根据蜗杆端面形状:圆柱蜗杆、环面蜗杆、锥蜗杆
1、圆柱蜗杆:1)普通圆柱蜗杆传动 阿基米德蜗杆(阿基米德螺旋线)
法面直廓蜗杆(延伸渐开线) 渐开线蜗杆(渐开线)
锥面包络圆柱蜗杆(圆锥面族的包络面)
2)圆弧圆柱蜗杆
第二节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
1、中间平面
一、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
1、m 和压力角α。
1x m =2t m =m , 1x α=2t α=α
2、1d 和q m
d q 1
= 3、2,1z z , 1
2
1221d d z z n n i ≠==
,2d =22z m t , 11221z m qm qm d t t x ≠== 1z
6,4,2,11=z ,28≤2z ≤80
4 s ——导程,1x p ——齿距
γtg =
q
z d m z d m z d p z d s x 111111111====ππππ γ大,效率高
5、中心距a a =
221d d +=2)(2mz mq +=2
)
(2z q m + 二、蜗杆传动变位的特点:
1、变位原因:为了配凑中心距或提高蜗杆传动承载能力及传动效率
d π
2、只变蜗轮、不变蜗杆。
变位后,蜗轮节圆、分度圆仍旧重合,但蜗杆的节线,分度线不重合。
3、变位传动的应用
1)变位前后,蜗轮齿数不变(2'
2z z =)
,蜗杆传动的中心距改变('a a ≠) 则2
22212'm
x d d m x a a ++=
+=
2)变位前后,'a a =,2'
2z z ≠。
因为:)(2
2)2(2222'2221z q m x z q m m x d d +=++=++,所以22'
22x z z -=,则22'
22z z x -=
第三节普通圆柱蜗杆传动承载能力计算
一、失效形式、设计准则及材料选择 1、 失效形式: 闭式:点蚀、胶合
开式:齿面磨损和轮齿折断 2、 设计准则:
闭式: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按弯曲强度校核、热平衡计算;
开式: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设计,考虑到磨损会使轮齿变薄,将m 增大10%左右。
3、材料选择:由失效知,蜗轮(杆)材料不仅要有足够的强度,更要有良好的耐磨性和磨合性。
蜗杆:45、40Cr 、40;对于极低速和手动蜗杆,可用铸铁。
蜗轮:(考虑两齿面间相对速度):高速而重要的用铸造锡青铜 s υ≥3s m 低速用铸造铝铁青铜 s υ≤4s m 极低速轻载用球墨铸铁、灰铸铁s υ≤2s m 注意:为了防止变形,要对蜗轮进行时效处理。
二、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
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与斜齿圆柱齿轮相似,轮齿在受到法向载荷F n 的情况下,可分解出
径向载荷F r 、周向载荷F t 、轴向载荷F a 。
在不计摩擦力时,有以下关系:
a21
1
t12F d T F -==
t2a1F F -= r2r1F F -=
2
2
22d T F t =
αtan 2r2t F F =
α为蜗轮端面压力角或
蜗杆轴面压力角; n α为蜗杆法面压力角; γ为分度圆导程角。
三、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
1、蜗轮齿面接触疲劳强度的计算 校核公式 []H E E n H a KT Z Z Z L KF σρσρ≤==
∑3
2
0 式中:n F 为啮合齿面上的法向载荷,N ;0L 为接触线总长,mm ;∑ρ为综合曲率半径,mm ;E Z 为材料的弹性影响系数,MPa ;a 为中心距,mm ;ρZ 为蜗杆传动的接触线长度和曲率半径对接触强度的影响系数(接触系数)。
K 为载荷系数,βυK K K K A =; 设计公式 []32
2⎪⎪⎭
⎫
⎝⎛≥H E Z Z KT a σρ
注意:蜗轮失效形式因其材料的强度和性能的不同而不同,故许用接触应力的确定方法也不同。
1)材料为锡青铜(MPa B 300<σ)时,因其抗胶合能力好,故承载能力主要取决于蜗轮的 接触疲劳强度。
([]
H σ与应力循环次数N 有关) []
[]'
H H N K H σσ=,8
7
10N
K HN
=,h L jn N 260=
式中:[]'H σ为蜗轮的基本许用接触应力;HN K 为接触强度的寿命系数;N 为应力循环次数;
j 为蜗轮每转一转,每个轮齿啮合的次数;2n 为蜗轮转速;h L 为工作寿命。
2)灰铸铁或高强度青铜(MPa B 300≥σ),因其抗点蚀能力强,承载能力主要取决于抗胶 合能力。
([]
H σ与滑动速度s υ有关)
2、蜗轮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开式或2z 过多)
校核公式 ][2222222222F Sa F a n
Sa F a n t F Y Y Y Y m d b KT
Y Y Y Y m b KF σσβεβε≤==
式中:2b
为蜗轮轮齿弧长;n m 为法面模数;2Sa Y 为齿根应力校正系数;2F a Y 为轮齿齿形系
数;εY 为重合度系数;βY 为螺旋角影响系数。
上式化简,得
][53.12212F F a n
F Y Y m d d KT σσβ≤=, F N F F K '][][σσ=, 9610N K F N =
式中:'][F σ为计入齿根应力校正系数2Sa Y 后蜗轮的基本许用应力。
设计公式 βσY Y z KT d m F a F 222
12]
[53.1≥
四、蜗杆的刚度计算(挠度)
蜗杆受力变形,轮齿载荷集中,影响正常啮合。
][483'2
121y L EI
F F y r t ≤+=
式中;1t F (1r F )分别为蜗杆所受的圆周力(径向力);E 为材料的弹性模量;I 为危险截面的惯性矩;'L 为两端支承间的跨距。
五、普通蜗杆传动的精度等级及其选择
1.对蜗轮、蜗杆、蜗杆传动规定了12个精度等级。
1)1级精度最高,其余等级依次降低,12级为最低,6~9级精度应用最多; 2)6级精度传动一般用于中等精度的机床传动机构,圆周速度v 2≥5m/s 3)7级精度用于运输和一般工业中的中等速度的动力传动,圆周速度v 2 < 7.5m/s 4)8级精度一般用于每昼夜只有短时工作的次要低速传动,圆周速度v 2≤3m/s 5)9级精度一般用于不重要的低速传动机构或手动机构
2.精度选择:1)蜗轮圆周速度。
2)工作环境和状况(中速、不重要、间歇、手动、开式)。
3.最小法向侧隙:a 、b 、c 、d 、e 、f 、g 、h, ↘(且h=0)
4.最小法向侧隙选用原则:使用场合。
第四节圆弧圆柱蜗杆传动设计计算
一、概述
承载能力约为普通圆柱的1.5~2.5倍。
传动效率高,使用寿命长。
但摩擦损失大,发热量大,仍以胶合为主,其次是磨损。
目前仍套用圆柱蜗杆传动。
二、传动主要参数及选择
1.齿形角0α:推荐值0α=023±20。
但考虑到齿形角对蜗杆、蜗轮的加工工艺性,啮合时接触线的形状以及承载能力等影响。
常取0α=023
2.变位系数2x : 为了有利于油膜的形成和啮合传动时有足够的接触面积,并避免根切,应取min x >0.5,同时为了避免齿顶变尖和减小啮合区,取max x ≤1.5。
3.齿廓圆弧半径ρ: ρ↓→承载能力↑,但ρ太小将产生干涉现象。
4.侧隙C s : 为了形成油膜,并考虑到蜗轮滚刀的刃磨方便等因素,C s 要比普通圆柱蜗杆传动大一些。
三、强度计算
1、失效形式:胶合,磨损,轮齿折断。
2、强度计算:
闭式:齿面接触,以接触来设计,以弯曲来校核。
开式:弯曲,以弯曲来设计,以接触来校核。
3、按普通圆柱蜗杆传动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4、根据功率、转速、传动比,初步确定中心距a ,然后确定该传动中蜗杆与蜗轮的主要几何参数。
5、校核蜗轮齿面接触疲劳强度的安全系数。
m in lim H H H S S ≥=σσ
,)2(2222m x d b Y Z F m z m t H +=
σ,w n h f f f K 0lim =σ 式中:H σ为蜗轮齿面接触应力;lim σ为蜗轮齿面接触疲劳极限;min H S 为最小安全系数;
2t F 为蜗轮分度圆上的圆周力;m Z 系数;2m b 为蜗轮平均齿宽;z Y 为蜗杆齿的齿形系数; 0K 为蜗轮与蜗杆的配对材料系数;h f 为寿命系数;n f 为速度系数;w f 为载荷系数。
6、校核蜗轮齿根弯曲疲劳强度的安全系数。
1m ax lim ≥=F F F C C S ,2
m ax
2m ax b m F
C n t F π= 式中:lim F C 为蜗轮齿根应力系数极限值;max F C 为蜗轮齿根最大应力系数;max 2t F 为 蜗轮
平均圆上的最大圆周力;2b
为蜗轮齿弧长;n m 为法面模数。
注意:0α=023时,改善受力壮况,显著提高了蜗轮轮齿的弯曲强度,如再采用大的正变位系数,齿根厚度将进一步增大,弯曲强度就更加提高。
经验证明,齿根的弯曲疲劳强度远远大于齿面接触疲劳强度。
所以一般只进行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
另:要进行蜗杆刚度校核、热平衡计算。
第五节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效率、 润滑及热平衡计算
一、效率
1、定义: %100⨯=
输入功
输出功
η
2、组成:啮合效率1η(主要因素),当蜗杆为主动时)
(21ϕλλ
η+=
tg tg ;
轴承效率2η ;
搅油效率3η(与回转件的浸油深度、 回转件的结构、油粘度、回转件圆周线速
度等有关) 3、η=1η2η3η
4、提高效率的措施:1)蜗杆头数增多;2)增大λ,但效果小。
二、润滑
1、润滑原因:蜗杆传动η低,发热量大,导致胶合和过度磨损,要润滑。
2、润滑作用:减少摩擦、降低磨损 、散热 、防蚀等。
3、润滑油的选择:根据蜗杆、蜗轮配对材料和运转条件选用。
4、润滑油粘度及给油方式:一般根据相对滑动速度及载荷类型进行选择。
5、润滑方式:齿面间s υ(相对滑动速度)来选择。
闭式: s υ<5s m 油池润滑,蜗杆下置, s υ= 5~10s m 油池或压力喷油,蜗杆上置
s υ>10s m 压力喷油
开式及半开式或速度较低的闭式蜗杆传动,人工周期加润滑油(脂)。
注意:如采用喷油润滑,油嘴应该对准蜗杆啮入端;蜗杆正反转时,两边都要装喷油嘴,而且要控制一定的压力。
6、润滑油量:原则上为了有利于动压油膜的形成,且有助散热,要有适当的油量。
对于下置蜗杆或侧置蜗杆,浸油深度应为蜗杆的一个齿高;当为上置蜗杆时,浸油深度应为蜗轮外径的1/3。
三、热平衡计算.
1、热平衡的原因:齿面间s υ大,啮合η低,导致发热量大。
若不及时散热,将会使箱体内工作T 急剧上升,润滑油粘度下降,润滑失效,磨损加剧,胶合。
2.计算目的:限制箱体内温升t ∆不超过限度值。
3.计算准则: 1Φ:发热量;2Φ:散热量
)1(10001η-=ΦP ,)(02a d t t S -=Φα
式中:P 为蜗杆传递的功率;d α为箱体的表面传热系数;S 为有效散热面积;0t 为油的工作T ;a t 为周围空气T 。
由1Φ=2Φ
得在既定条件下的油温为 S
P t t d a αη)
1(10000-+
=
或在既定条件下,保持正常工作温度所需要的散热面积为
)
()1(10000a d t t P S --=αη
4、采取措施:1)加大散热面积。
2)在蜗杆端装风扇,人工通风。
3)在箱体油池内装循环冷却管。
4)对于大功率蜗杆传动,可采用压力喷油循环润滑。
第六节普通圆柱蜗杆和蜗轮的结构设计
蜗杆:蜗杆轴(蜗杆直径小)
分开式(蜗杆直径大)
蜗轮:
齿圈式 用于不太大或工作温度变化较小的地方 螺栓联接式 用于尺寸较大或容易磨损的蜗轮
整体浇铸式 用于铸铁蜗轮或尺寸很小的青铜蜗轮 拼铸式 用于成批制造的蜗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