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业化转型升级的机遇与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工业化转型升级的机遇与挑战
一、当前我国工业化的现状及问题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工业建成了包括由完整的能源工业、原材料工业、装备工业、消费品工业、国防科技工业、电子信息产业等组成的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500多个行业门类齐全。
近年来,工业增加值占我国GDP的比重连续保持在40%以上,成为国民经济带主要贡献力量和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社会就业的重要渠道和吸收农村富裕劳动力的重要载体。
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我国工业产品已有200多种。
在家电、服装、纺织品、日用工业品、微机等领域,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制造基地和世界工厂。
然而,工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存在。
一是产品层次低,竞争力不强,对外技术依存度达50%以上,一些高技术含量的关键设备基本上依靠进口;每年的发明专利数占世界的比重不到3%。
二是资源耗费严重。
人均耕地面积、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和1/4,人均消费的能源只相当于日本的四分之一,美国的七分之一。
二氧化硫排放量和有机污水排放量已占世界第1位,二氧化碳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占世界第2位。
即使国际社会不就环境问题向我国施压,我国自身的环境容量也难以持续容忍这样大的污染排放。
三是处于国际分工末端。
跨国公司产业转移一定程度加剧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径偏差和外部依赖,2010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数额占8成以上,传统劳动密集型商品
出口中机电产品占到79.8%。
二、原因分析
1、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受制于人,产业结构不优,产业层次较低。
一是工业技术研发投入强度低。
2009年, 我国全部制造业研发强度为4%左右,其中制造业100强研发强度为4.59%,而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韩国在2002年左右就已经超过了7.0%,最高的日本已经达到10.1%。
二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技术和产品少。
彩电、手机、台式电脑等产品产量世界第一,但关键芯片依赖进口;手机、计算机、数控机床等产品必须向外国专利持有者支付相当于售价20%-40%不等的费用。
三是高端加工技术和工艺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如我国热处理与表面改良技术与先进国家间的差距在15-20年以上;精密形成技术方面,如国外已可生产重量公差1%以内的轿车连杆,我国只能做到3%左右。
2、发展方式粗放,以规模扩张为主,过度消耗能源资源。
一是工业依靠规模扩张的基本发展路径没变。
近年来,石化、有色金属、水泥等行业投资年均增长30%左右,出现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热潮,多种工业产业产能过剩。
二是资源能源过度消耗。
我国GDP和工业增加值占世界比重均不到10%,但消耗的标准煤、钢材和水泥却分别约占世界消耗量的30%、26%和50%,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强度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三是生产要素过度消耗。
如土地利用,美国每平方公里建设用地的投资量是我国的3倍,德国是我国7倍,
名的产量就分别为68%、46%和61%。
三、对策建议
当前,推进我国工业化转型升级的总体思路应该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工业从规模扩张向创新发展转变、从投资拉动向需求拉动转变、从过度消耗能源资源的粗放发展方式向注重效率、质量和效益的可持续方式转变。
1、进一步完善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一要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二要制定完善鼓励工业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
三要明确工业自主创新主要方向,抓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集中力量突破制约工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关键零部件的研发。
四要优化企业创新服务环境,推动形成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
2、加速推进工业由粗放发展向绿色发展转变。
一要加快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大力倡导节约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二要把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放在突出的位置,鼓励采取新技术、新工艺和先进的经济技术标准改造现有企业。
三要实行严格的资源管理和环境容量管理制度,修订完善技术标准,推广应用节能降耗技术,淘汰落后技术和装备。
四要积极推动重大工业节能项目,推动重大工业污染源治理,加强产品回收利用和可再生资源的开发。
3、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优化工业发展环境,形
成工业企业良性竞争格局。
一方面建立推进产业升级的法律体系和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改造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行业发展目标、规范行业管理活动,支持企业创新活动。
另一方面要实现政府管理和服务“四个转变”,即从以项目审批为主向以规划引导为主转变、从以政策管理为主向以政府服务为主转变、从以对企业经费补助为主向创新跨越的奖励为主转变、从以单个项目支持为主向行业共性项目支持为主转变。
4、在坚持市场化的前提下,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企业。
建立健全大企业大集团发展培育政策体系,鼓励通过联合重组等方式,实现资源、人才、资金、技术向优势企业集中,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公司和大企业集团,打造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军。
抓好重要配套企业,形成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提升产业聚集发展水平。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