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心病的中医治疗及预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心病的中医治疗及预防
日常生活中人们无法避免疾病的发生,随着现下人们工作压力持续性增大,心脑血管疾病始终困扰部分人身体健康的疾病,且引起心脏疾病因素较为复杂,其中肺心病便为常见疾病之一,通常会促使人员产生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且出现心力衰竭等表现,随着医疗水平逐步提高,其治疗方法也逐步趋于多元化,其中中医治疗凭借自身优势,成为现下人们普遍青睐的方式,需积极掌握肺心病中医治疗,以及如何做好预防工作。
1、肺心病的发病原因
肺源性心脏病简称为肺心病,按照其发病周期长短划分为两种类型,即急性、慢性,其中最为常见的便是慢性。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主要是指,支气管-肺组织肺血管产生慢性病变引发肺组织结构及其功能处于异常状态,增加肺动脉阻力,导致右心室产生扩张和肥厚。
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以慢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最为多见,其次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过敏性肺泡炎等;胸轮廓运动障碍性疾病,临床上较为少见,胸轮廓或脊椎发生畸变,进一步造成胸部轮廓活动受干扰,气道引流畅通性不足,肺部出现反复性感染;肺血管疾病甚为少见,肺部小动脉出现阻塞、狭窄等,增加肺动脉血管阻力增加,加剧机体高压和右心室负荷加重,最终发展为肺心病。
2、肺心病主要症状
肺心病患者最为典型的特征为慢性咳嗽、咳痰,进行活动之后感到心悸、呼吸困难、乏力和劳动耐力持续性下降,体检过程中存在显著的肺气肿表征,听诊过程中多存在呼吸音弱化,偶发性存在干、湿啰音,下肢轻微浮肿,处于下午较为显著,次日凌晨便可小时。
心音遥远,但肺部动脉瓣区可存在第二心音亢进,表明存在肺动脉高压。
三尖瓣区产生收缩期杂音,则判定右心出现肥厚、扩大等现象,其中部分病例为因肺气肿促使胸膜腔内压力持续性升高,对腔内静脉回流产生一定的影响,严重状况下患者可出现呼吸衰竭等现象。
1.
肺心病的中医治疗
3.1辛温解表法
肺心病患者若日常起居稍有不慎,机体感受外部风寒,可明显存在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咳嗽,痰多呈现为稀薄,脉搏浮紧。
中医辩证治疗其为风寒束肺,治疗选用辛温解表法。
常用药物包含苏叶、前胡分别为6g,苏叶作为一种辛温解表的药物,可温胃;杏仁、防风、百部各10g。
3.2辛凉宣肺法
肺心病患者多存在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常见存在发热等症状,微恶风寒,咳嗽,痰少呈现为白色,舌尖红,脉搏浮数。
基于中医层面判定其为风热犯肺,治疗主要以辛凉宣肺法为主,常用药物包含桑叶、菊花、杏仁各10g,其中桑叶善于散风热而泄肺热,常常与菊花、前胡等药物联合使用;菊花味辛疏散,气清上浮,微寒清热;芦根30g,如患者存在热邪入里,处于上方层面适当增加生石膏30g,知母10g,有助于达成清热的成效。
3.3宣肺化痰法
肺心病患病时间周期较长,发热已退,但仍存在严重的喘息声,咳痰呈现为黄色且稠,舌红苔黄而干,脉搏较为滑数。
中医辩证治疗为痰邪阻肺,治疗原则应选用宣肺化痰法。
常用药物包含前胡6g、杏仁、苏子、冬瓜分别为10g,入患者咳痰较稠且黄,需增加青黛、生大黄各6g;若患者痰黄且多质稀,苔黄厚腻,可加入陈皮、厚朴10g。
3.4豁痰开窍法
肺心病处于后期病情较为严重患者,出现呼吸功能衰竭,严重存在CO
潴留,
2
增加肺性脑病风险,患者痰盛气粗,脉沉涩或滑数。
中医辩证主要为热陷心包,亦或湿热酿痰蒙蔽心包,治疗主要以获痰为主,实际药用包含大黄、蝉蜕分别为
6g,生地、竹叶、连翘分别为10g,舌苔黄燥脉沉涩,建议基于上方层面服用安宫牛黄丸1丸。
3.5滋阴纳气法
肺心病易反复发作,长周期内久治不愈,喘息难以进行平卧,咳嗽无力,痰少,有时会出现低热汗出,心情烦躁睡眠不佳,脉搏细数。
中医治疗为肾阴亏损,肾不纳气,主要以滋阴纳气为主,常用药物为生地、白芍、麦冬、石斛分别为10g,生龙骨、生牡蛎分别为15g。
4、肺心病如何预防?
预防肺心病减少其并发症,需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第一,积极防治原发病,如咳嗽、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
加强体育锻炼,进一步增强人群卫生意识,增强抗病能力,可选用食疗方法以此增强呼吸道免疫能力,通常食用物质包含山药、扁豆等,可避免汇聚生痰,难以保证气道畅通性。
第二,保证室内空气洁净湿润,以此避免防风燥损伤肺部。
第三,应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少食用生冷肥腻食物,以免损伤脾胃。
第四,需注意劳逸结合,以免损伤肺脾肾,造成痰湿停留。
综上所述,肺心病选用中医治疗实现内外因兼顾治疗,消除其表面特征的基础上,加强对引发支气管炎内因治疗,即保证对机体各器官进行调整及恢复治疗,如此实现标本同治作用,实现优势互补,从本质实现系统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