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案——肺心病(二)
补肺纳气治疗慢性肺心病86例
配合抗炎 、 喘等综合 治疗 措施 , 平 可进 一步提高 对 C D 的疗效 。 0P
参考 文献
[ ] 中华医学会 呼吸 系病 分会. 1 慢性 阻塞 性肺疾病
诊治指南. 中华 结 核 和 呼 吸杂 志 ,0 2 2 () 4 34 0 20 ,5 8 :5—6. [ ] 洪 广 祥 .论 宗 气 与 慢 性 阻 塞 性 肺 疾 病 . 医药 2 中
通 报 , 0 6 5 1 :- . 2 0 .( )58
瘀 内 阻的病 机 , 以健 脾 益 气 、 痰 祛瘀 为 法 , 化 使水 湿 得化 , 的宣 发 肃 降功 能正 常 , 肺 以解 除痰 瘀 宿
[ ] 赵 彦芬. 3 慢性肺 源性 心脏病血液动力 学与血液
流变 学 的 相 关 分 析 . 华 结 核 和 呼 吸 杂 志 , 91 1 ( ) 中 1 9 ,4 1
补肺 纳气 治疗慢 性肺 心病 8 例 6
张重州 陕西省渭 南职业技术 学院 内儿 教研 室( 南 7 4 0 ) 渭 1 0 0
摘 要 目的 : 观察补肺 益 气、 肾纳 气法治疗慢 性肺 源性心脏病 的疗效 。 温 方法 : 用基 采 本方 ( l V 附子 、 炙黄芪、 参 、 虫夏草、 人 冬 蛤蚧 、 胡桃 肉、 白皮 、 桑 葶苈子 、 苓等) 茯 治疗本病 8 6例 。结果 : 总有 效率 9 . 6 , 示 : 18 % 提 本方 法对本病 有标本 兼治 , 可
维普资讯
陕西 中 医 2 0 年第 2 卷 第 1 期 07 8 2
附表
2 治疗前后 血液 流变学指标 的 变化 比较 组
讨 论 中 医学认 为 , OP 的发 生 , 由长 C D 多 期慢 性咳喘气 逆 , 反复发 作 , 病肺 虚 , 久 痰瘀 伏肺 , 每 因外感诱发 加重 。《 内经 》 云“ 之所凑 , 里 邪 其气 识 。 广祥认 为慢 阻肺 反复发 作和 急性加重 , 洪 与宗
肺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肺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肺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沛县中医院主任中医师黄绍峰肺源性心脏病是各种不同致病因素作用于肺脏,导致肺功能受损,肺动脉高压而继发引起心脏病变的一组综合征。
在祖国医学中虽无相应的病名,但类似肺心病的文献记载却很多,大多散在痰饮、咳喘、伏饮、肺胀之中,根据肺心病不同时期的见症,中医也有相应的描述,如肺虚咳逆、水气凌心、肾不纳气、喘脱、喘厥等。
可见祖国医学对肺心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早已有了深刻的认识和探讨。
病因病机:肺心病在临床上最常见的病因,大多是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其他慢性肺部疾患逐渐演变而来,它实际上包括三个疾病病名:1慢支(或其他慢性肺部疾患);2阻塞性肺气肿;3右心劳损或衰竭。
祖国医学认为:肺主气、司开合,外合皮毛。
起到主呼吸、护表卫及抵御外邪入侵的功能。
当肺气虚,卫外功能失职时,六淫之邪就会侵入机体,肺脏为五脏之华盖,最为娇嫩,故易受邪,受邪后则肃降不能,气机不利,肺气不宣则引起一系列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此时若失治误治,以致咳喘不已,久则耗气伤阴,致使肺脏更虚,复加反复外感,周而复始,就逐渐形成了慢性咳喘之症----慢性支气管炎,此时的支气管内膜增生,粘液分泌增多,再加反复感染的浓痰栓子阻塞造成气体交换障碍、残留气体增加,肺泡组织不断破坏,久则就构成了典型的阻塞性肺气肿,肺气肿进一步发展导致肺动脉高压,从而加重了右心脏负担,若超过右心的负荷和其代偿能力,就会导致心衰,而出现一系列右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和体征。
肺主气朝百脉,心主血灌流全身,二者密切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气血精微物质周而复始的营养全身各脏器的功能,肺虚则不能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水湿停聚、久则泛溢于肌肤,则引起水肿,上则水气凌心,出现咳吐泡沫样痰,气急心悸动则喘甚等心气虚的症状,久则水湿阻遏心阳,致使心阳不振、心血瘀阻出现肢冷端坐呼吸、口唇紫绀,肝脏大脉结代等心阳虚的症状,此时心肺同病,肺源性心脏病也就逐渐形成了。
肺心病中医治疗方剂
肺心病中医治疗方剂肺心病中医治疗方剂2015-07-08 14:54 来源:三九养生堂编辑:嵇冬梅内科方剂肺心病这种疾病我们并不陌生,因为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这类患者,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采用西医治疗这类病状。
其实中医也可以治疗。
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肺心病的中医方剂有哪些?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肺心病病因1.支气管、肺疾病以慢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最为多见,其次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重症肺结核、尘肺、慢性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结节病、过敏性肺泡炎、嗜酸性肉芽肿等。
2.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较少见,严重的脊椎后、侧凸、脊椎结核、类风湿性关节炎、胸膜广泛粘连及胸廓形成术后造成的严重胸廓或脊椎畸形,以及神经肌肉疾患如脊髓灰质炎。
3.肺血管疾病罕见。
累及肺动脉的过敏性肉芽肿病,广泛或反复发生的多发性肺小动脉栓塞及肺小动脉炎,以及原因不明的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发展成肺心病。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指肺气肿或其它慢性肺部疾患,使肺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心肥大,最后发生心力衰竭的一类心脏病。
慢性肺心病以气短、咳喘、心悸、水肿、不能平卧等为特征。
长期咳嗽,反复发作,胸闷,痰多或胸廓隆起如桶,动则气短,精神疲乏,面色晦暗,咳嗽常在冬季加重,口唇发绀。
肺心病的中医治疗方剂方药一半夏15克陈皮15克茯苓15克杏仁10克白芥于10克细辛5克甘草10克用法:水煎服,日3次。
用于解表散寒,温里化痰。
方药二桂枝10克半夏10克细辛15克白芍15克五味15克杏仁15克干姜5克用法:水煎服,日3次。
用于解表散寒,温理化痰。
方药三茯苓30克白术30克党参30克桂枝10克泽泻15克葶苈子15克制附片10克(先熬) 子姜9克桑白皮15克用法:水煎服,日3次。
用于水气凌心,温阳利水。
方药四桂枝10克茯苓20克五味于10克党参30克紫河车20克胡桃肉20克紫石英20克用法:水煎服,日3次。
用于肺气虚。
出处:《中医中药偏方选内科部》。
名医李可我治风心病和肺心病的常用方
名医李可我治风⼼病和肺⼼病的常⽤⽅前⾔风⼼病、两种病的症候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咳、喘、肿、全⾝痛,按六经来讲就是表⾥同病。
风⼼病,就是《⾦匮要略》乌头汤证的虚化,肺⼼病,就是⼩青龙汤证的虚化。
所以我治这两种病就是以这两张⽅⼦为基础,结合病⼈当时的体质⽅⾯主要的缺陷,先救本⽓,保胃⽓,固肾⽓,⽤张仲景留下的⽅⼦来探索治疗的⽅法。
⼀、我治风⼼病的⼀个常⽤⽅:⽣北芪120~250g,制附⽚45g,制川乌30g,⿊⼩⾖30g,防风30g,桂枝45g,⾚芍45g,炙⽢草60g,⿇黄10~45g,辽细⾟45g,红参30g,蜂蜜150g,⽣姜45g,⼤枣12枚,九节菖蒲10g。
(说明⼀下,《伤寒论》⿇黄汤的剂量是3两,折算下来抛掉尾数是45g,很吓⼈,这么燥烈的东西,会不会引起亡阳?不会。
我在最早的时候45g⿇黄另煮,按照《伤寒论》煮⿇黄的⽅法,先煎去沫,我们煎⿇黄很少见沫,因为剂量太⼩,⼀两以上,⽔开了⼀分到⼀分半钟左右上边就会有⼀层沫,10g左右不会有沫,另煎出来放到⼀边,⽤本⽅的时候每次兑⿇黄汁三分之⼀,得汗⽌后服,去掉不⽤了,有些⼈45g仍然出不了汗,有些特殊的病要120g⿇黄才出汗)。
案例2004年,在南宁,刘⼒红教授带着好多研究⽣,都是每天早上起来,单纯尝附⼦。
看看到底⼈体对附⼦的耐受有多⼤,究竟有什么反应,看看附⼦有没有那么⼤的毒性。
其中有很多同志在每天早上尝附⼦的过程中,就治了他好多病!不晓得⼒红是不是跟⼤家讲过。
我们这代⼈⽤附⼦都有亲⾝经历,我们的弟⼦都是⾸先⾃⼰去尝药。
在治疗中,⼀旦经过辨证,⽴出⽅⼦那是不会有问题的。
所以当时⽅⼦⾥⽤防风、蜂蜜、⿊⾖都是为了解毒的,但这样就有副作⽤,就是药的⼒量减弱了。
所以同志们要试我的⽅⼦,还是⽤原来的⽅法,等到你有把握的时候,就可以不要这些东西。
另外关于细⾟,《伤寒论》基础剂量是三两(45g),我⽤这个量⽤了40年,没有发⽣过任何问题,有些特殊的病,特别是接受了河北名医刘沛然⽼先⽣的经验之后,最⾼时⽤到120g,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唯⼀的缺陷是细⾟味道太⼤。
中医治肺病心悸怔忡医案
中医治肺病心悸怔忡医案中医治疗肺病心悸怔忡的医案引言:肺病心悸怔忡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症状,中医认为肺主气,主宣发,与心脏有密切关系。
本文将介绍几个中医医案,探讨中医如何治疗肺病心悸怔忡的有效方法。
一、医案一:宽中理气,调和肺气患者女性,年龄45岁,主诉心悸怔忡已有半年之久,还伴有气短、乏力等症状。
经过中医辨证论治,确诊为肺病心悸怔忡。
中医师采用宽中理气,调和肺气的方法治疗。
方剂:六味地黄丸加减组成:熟地黄30克,山药30克,山茱萸10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甘草6克。
服用方法:每日3次,每次口服10克,连续服用1个月。
治疗过程中,患者每天坚持服用六味地黄丸,同时遵循中医养生原则,注意饮食调理和适量运动。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患者的心悸怔忡症状明显减轻,并且气短、乏力等症状也得到了改善。
二、医案二:祛瘀通络,调理心脾患者男性,年龄57岁,主诉心悸怔忡已有3个月,伴有胸闷、气短等症状。
经过中医辨证论治,确定为肺病心悸怔忡,并且与气滞、血瘀有关。
中医师采用祛瘀通络,调理心脾的方法治疗。
方剂:活血化瘀丸加减组成:桃仁10克,红花10克,蒲黄10克,川芎10克,丹参10克,赤芍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香附10克,甘草6克。
服用方法:每日3次,每次口服10克,连续服用1个月。
治疗过程中,患者每天坚持服用活血化瘀丸,同时避免寒冷刺激和疲劳,保持心情舒畅。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患者的心悸怔忡症状明显减轻,胸闷、气短等症状也逐渐改善。
三、医案三:清热解毒,调和气血患者男性,年龄62岁,主诉心悸怔忡已有数月,伴有咳嗽、咳痰等症状。
经过中医辨证论治,确定为肺病心悸怔忡,并且与热毒、气血不和有关。
中医师采用清热解毒,调和气血的方法治疗。
方剂:银翘解毒丸加减组成:银花10克,连翘10克,黄芩10克,枇杷叶10克,柴胡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丹参10克,甘草6克。
服用方法:每日3次,每次口服10克,连续服用1个月。
肺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肺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沛县中医院主任中医师黄绍峰肺源性心脏病是各种不同致病因素作用于肺脏,导致肺功能受损,肺动脉高压而继发引起心脏病变的一组综合征。
在祖国医学中虽无相应的病名,但类似肺心病的文献记载却很多,大多散在痰饮、咳喘、伏饮、肺胀之中,根据肺心病不同时期的见症,中医也有相应的描述,如肺虚咳逆、水气凌心、肾不纳气、喘脱、喘厥等。
可见祖国医学对肺心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早已有了深刻的认识和探讨。
病因病机:肺心病在临床上最常见的病因,大多是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其他慢性肺部疾患逐渐演变而来,它实际上包括三个疾病病名:1慢支(或其他慢性肺部疾患);2阻塞性肺气肿;3右心劳损或衰竭。
祖国医学认为:肺主气、司开合,外合皮毛。
起到主呼吸、护表卫及抵御外邪入侵的功能。
当肺气虚,卫外功能失职时,六淫之邪就会侵入机体,肺脏为五脏之华盖,最为娇嫩,故易受邪,受邪后则肃降不能,气机不利,肺气不宣则引起一系列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此时若失治误治,以致咳喘不已,久则耗气伤阴,致使肺脏更虚,复加反复外感,周而复始,就逐渐形成了慢性咳喘之症----慢性支气管炎,此时的支气管内膜增生,粘液分泌增多,再加反复感染的浓痰栓子阻塞造成气体交换障碍、残留气体增加,肺泡组织不断破坏,久则就构成了典型的阻塞性肺气肿,肺气肿进一步发展导致肺动脉高压,从而加重了右心脏负担,若超过右心的负荷和其代偿能力,就会导致心衰,而出现一系列右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和体征。
肺主气朝百脉,心主血灌流全身,二者密切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气血精微物质周而复始的营养全身各脏器的功能,肺虚则不能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水湿停聚、久则泛溢于肌肤,则引起水肿,上则水气凌心,出现咳吐泡沫样痰,气急心悸动则喘甚等心气虚的症状,久则水湿阻遏心阳,致使心阳不振、心血瘀阻出现肢冷端坐呼吸、口唇紫绀,肝脏大脉结代等心阳虚的症状,此时心肺同病,肺源性心脏病也就逐渐形成了。
肺为五脏之华盖,其气贯百脉通它脏,所以肺病不但可累计它脏,其他各脏的病变亦可累及肺,正如古人所言:肺不伤不咳,脾不伤咳而无痰,肾不伤咳而不喘。
中药根治“慢性气管炎哮喘肺气肿肺心病
中药根治“慢性气管炎\哮喘\肺气肿\肺心病”(1)【摘要】在我国的广大地区,特别是东北地区、西北地区,由于气候因素,地理环境、民族不同、城乡差别、饮食习惯的差异、加之吸烟,酗酒,有害的化学烟尘、粉末、长期的精神因素,医疗条件等多方面原因。
造成了各种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肺气肿、肺心病,发病率依然很高,慢性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农村患者多于城市,而急性气管炎、肺炎、哮喘,城市多于农村。
此类疾病患者痛苦大,治病周期长,医疗费用高,占用大量的人力资源,家庭和社会资源。
据不完全统计,患呼吸类疾病,约占六分之一,因其他疾病转变成慢性呼吸疾病又占呼吸类疾病4%~7%。
呼吸类疾病,在特有的高发性和反复发作的过程中,长期反复应用和各种抗病毒、激素、抗生素等药物,导致以缓解急性症状为主,不能从根本上治愈的状态。
通过对上千例新患者,老病人的观察治疗发现呼吸类疾病,有表及里、又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病情多变。
从中医理论讲,邪气尚实、正气已虚,导致身体素质的宣降功能失常,不能逐邪外出,发展成为咳、喘、哮、痰。
中医内经学说,对此类疾病早有定义“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虚”指人类抗病能力的不足,使得疾病发展,而“阳气”则被消耗变虚弱,直至发展成严重后果。
抓住主要的致病因素和发展特点,基于上述理论,经反复推敲验证和亲口尝试,研制出治疗根治“慢性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的中药药方,根治效果达到90%以上。
称此药起名为“金佛肺好1号,2号,3号”。
因其有金佛草这味草药,故借其名,“金佛肺好”。
1金佛肺好1号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
配方:金佛草30g、灵芝30g、核仁10g、杏仁10g、海蛤壳粉20g、海浮石20g、麻黄10g等。
解析:金佛草、灵芝等。
味苦微温,为君主之药,润肺补肺,只可祛痰平喘;灵芝则经多见临床验证有极强的修复受损气管和肺脏作用;核仁和杏仁味苦微温而油润,臣侍君主之药,润肺止咳祛痰平喘;海蛤壳粉,海浮石味咸微寒,除粘滞之痰平喘,佐以君臣之药而制其温;麻黄,辛温发汗平喘,为开腠理,宣肺气,平喘之驱使之药。
中医治疗肺部疾病古代案例
中医治疗肺部疾病古代案例摘要:1.中医治疗肺部疾病的古代案例2.中医治疗肺部疾病的方法3.古代案例中的治疗方法4.现代医学对中医治疗方法的认可正文:中医治疗肺部疾病古代案例中医治疗肺部疾病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古代,中医就已经积累了许多治疗肺部疾病的经验和有效方法。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个古代案例来了解中医治疗肺部疾病的方法。
这个案例出自《金匮要略》,是一位名叫张仲景的医学家所著。
书中记载了一位患有肺部疾病的病人,其症状为咳嗽、咳痰、气喘、胸闷等。
张仲景采用了一种名为“苓桂术甘汤”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这种方剂主要成分包括茯苓、桂枝、白术和甘草。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人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中医治疗肺部疾病的方法中医治疗肺部疾病有很多方法,包括中草药、针灸、拔罐、按摩等。
其中,中草药治疗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
中医认为,肺部疾病多由外邪侵袭、内伤情志、肺脾气虚等原因引起,因此治疗时需要根据病因进行辨证论治。
古代案例中的治疗方法在上述古代案例中,张仲景采用了“苓桂术甘汤”来治疗肺部疾病。
这个方剂具有温肺化痰、健脾利湿的作用。
茯苓能健脾利湿,桂枝可温肺化痰,白术具有健脾燥湿的作用,甘草则能调和诸药。
这些药物相互配合,共同发挥治疗作用。
现代医学对中医治疗方法的认可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了中医治疗肺部疾病的有效性。
例如,苓桂术甘汤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此外,针灸、拔罐等中医治疗方法在肺部疾病的治疗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总之,中医治疗肺部疾病具有悠久的历史,并在古代案例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了中医治疗方法的有效性。
中医医案——肺心病心衰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温阳利水、宣肺化饮法治愈痰饮病案:裔某,女,63岁。
初诊:1978年5月27日。
主诉及病史:有慢性气管炎史10余年,近三四年来日益加重。
4个月前出现浮肿,渐见腹水。
胸闷气急,不能平卧,痰涎壅塞,咯出不易,尿少,四肢清冷,面色灰滞紫绀,两肺满布湿性啰音,西医诊断为肺心病心衰。
诊查:舌淡紫,苔薄腻而糙,脉沉微细数。
辨证:属痰饮恋肺,水气凌心。
治法:拟温阳利水,宣肺化饮为治。
处方:生麻黄9g 川桂枝9g 炙细辛4.5g 制半夏9g 陈皮6g 熟附片18g(先煎)茯苓15g 白术12g 葶苈子18g 黄芪18g 川椒目6g 白芥子12g 3剂复诊:药后小便量明显增多,约每小时排尿1次。
气急稍平,略能平卧,胃纳较增。
再予原方加减治疗。
以后四肢渐温,紫绀、浮肿续有减轻。
按语本例肺心病出现浮肿、腹水、尿少、痰涎壅滞、肢冷、面色灰1滞等症,乃脾肾阳虚,痰饮恋肺,水气凌心,证属本虚标实。
药用麻黄、细辛、白芥子、半夏、陈皮、葶苈子、川椒目宣肺化饮,平喘利水以治标;附子、黄芪、白术、茯苓温阳扶正,益气补脾以治本。
故用药10余剂而诸症逐渐消失。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1集,P557,徐仲才医案。
徐仲才,1911年生。
上海中医学院内儿科教授,主任中医师。
上海市人。
解放前担任神州国医学会常务理事。
解放后曾任上海市第十一人民医院副院长,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副院长,上海中医学会副主任委员,儿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委员,全国儿科学会委员,上海市卫生工作者协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防痨协会上海分会理事。
徐老早年秉承家学师传,从事医疗实践50年,擅长治疗儿科、内科疾病,强调温肾扶阳法在治疗疾病中的重要性。
他在总结近代名中医、其父徐小圃、其师祝味菊运用温阳药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阴为体,阳为用,阳气在生理情况下是生命的动力,在病理情况下又是抗病的主力”的学术观点,治愈不少疑难病例,尤其在治疗咳喘病方面积累了相当丰富的临床经验。
金水六君煎-截断“老慢支”——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
金水六君煎-截断“老慢支”——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1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2组成当归6克熟地9~15克陈皮4.5克半夏6克茯苓6克炙甘草3克3用法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7片,煎至280或320毫升,空腹时温服。
4功用养阴化痰。
5主治肺肾虚寒,水泛为痰,或年迈阴虚,血气不足,外受风寒,咳嗽呕恶,喘逆多痰。
痰带咸味,或咽干口燥,自觉口咸,舌质红,苔白滑或薄腻。
6加减如大便不实而多湿者,去当归,加山药;如痰盛气滞,胸胁不快者,加白芥子2.1~2.8克;如阴寒盛而嗽不愈者,加细辛1.5~2.1克;如兼表邪寒热者,加柴胡3~6克。
7临床应用1.支气管哮喘:吴某某,男,74岁,门诊病历208108,1963年10月30日就诊。
主诉:西医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已三年。
一年来经中西医诊治,服小青龙汤,麻黄素,氨茶硷等药物,仍无著效。
来门诊时,咳嗽气喘,呻吟不已。
自诉胸痞不舒,咯痰不爽,颇有气机欲窒之状。
诊其脉来细弱而虚,两尺略带涩象,舌苔微白而腻,中见光剥,渴喜热饮,食不知味,高年脾弱失运,下元失纳,积痰随气而升,拟金水六君煎等意,固肾降逆为治。
方用姜半夏、杏仁各二钱,茯苓、熟地各三钱,当归、陈皮、炙草各一钱,别直参、五味子五分,白芥子八分,胡桃四钱。
服二剂复诊,咳嗽已减,气促渐平,胸痞见舒,精神转爽。
原方加附子一钱,别直易潞参,嘱服二剂,后经访问,基本恢复健康。
2.浸润型肺结核、肺气肿:郑某某,男,58岁,干部。
1982年2月8日初诊。
患者形容消瘦,咳嗽胸闷,气急喘促,反复发作多年。
近二年来症状明显加重,发作时喘息抬肩不得卧,咽喉痕痒,喉间漉漉有声,胸闷气促,自觉有气从下而上,直窜喉间,且咳嗽频频,呕吐清涎,甚则喘时面红耳赤,眼泪鼻涕不止,胃纳呆。
X线胸透:1.右侧浸润型肺结核;2.肺气肿。
舌红,苔腻,脉弦细。
中医辨证:虚喘(肾虚作喘,兼有痰湿)。
治以补虚纳气,兼化湿除痰。
方用金水六君煎加减。
处方:熟地、栝楼皮各15g,当归、杏仁、茯苓、法半夏、橘红、五味子、葶苈子各10g,苡仁24g、白蔻仁6g,生谷芽30g。
肺心病病例分析范文
肺心病病例分析范文肺心病,也称为肺源性心脏病,是指由于慢性肺部疾病引起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它主要是由于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心室增大和右心室衰竭,进而影响到心脏的正常功能。
本文将对一例肺心病患者的病历进行分析,以加深对这一疾病的理解。
病例简介:本例患者为一名52岁的男性,主要症状为气短、乏力、咳嗽、胸闷等,已持续数月。
确诊前无肺部相关疾病病史,无心脏疾病病史。
体检发现患者心率正常,但心尖区可闻及一个响亮的肺动脉区喷射音,提示可能患有肺动脉瓣意识,并且敲诊呈轻度扩张。
胸部X线透视显示心影边界增宽,心脏搏动向左,提示心脏肥大。
经心电图检查显示右心室肥大。
超声心动图进一步显示患者的右心室无收缩功能,存在肺动脉高压的证据。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检查结果,最后确诊为肺心病。
病情分析:肺心病是由慢性肺部疾病引起的右心室结构和功能改变所致。
在这个病例中,患者的主要症状为气短、乏力、咳嗽、胸闷等,与肺心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一致。
心尖区的响亮肺动脉区喷射音是因为肺动脉瓣关闭不全或瓣膜反流所引起的。
心脏肥大以及右心室肥大的检查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肺心病的诊断。
肺心病的发病机制是肺动脉高压所致。
慢性肺部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纤维化等,这些疾病引起肺血管阻力增加,导致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会导致右心室负荷过重,右心室逐渐扩张,功能受损,最终发展为右心室衰竭。
这就是本例患者出现气短、乏力等肺心病典型症状的原因。
治疗分析:对于肺心病的治疗,首先需要治疗原发的肺部疾病。
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常规治疗包括吸氧、使用支气管扩张剂、使用糖皮质激素等。
通过改善肺部疾病的病情,可以减轻肺动脉高压的程度,从而减轻对心脏的负荷。
其次,针对肺心病的心脏改变,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对于右心室衰竭的患者,常规治疗包括利尿剂、洋地黄类药物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减轻心脏负荷,提高心脏功能。
对于严重的肺动脉高压,可能需要考虑接受肺动脉血管扩张剂的治疗,比如舒格列汀。
应对肺心病,中医有妙方
龙源期刊网
应对肺心病,中医有妙方
作者:
来源:《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2016年第03期
肺心病也称慢性缺氧血性肺源性心脏病。
关于肺心病的治疗,除了要按医嘱服药外,饮食是治疗肺心病不错的选择,以下是一些适合肺心病患者的小方。
食方一:生姜汁适量,南杏仁15克,核桃肉30克,捣烂加蜜糖适量,炖服。
本方具有温中化痰、补肾纳气作用。
肺肾气虚者适宜用本方。
食方二:经霜白萝卜适量,水煎代茶饮。
萝卜有下气、止咳化痰的作用,适用于肺心病痰多者。
食方三:牛肺150~200克切块,糯米适量。
文火焖熟,起锅时加入生姜汁10~15毫升,拌匀调味服用。
牛肺乃血肉有情之物,以脏养脏,适用于肺虚咳嗽的病人。
食方四:苏子12克,粳米100克,冰糖少许。
先将苏子洗净,捣碎,与粳米、冰糖一同入锅内,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煮沸,再改为文火煮成粥,每日分早晚两次温服。
本方具有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之功效。
适用于咳嗽痰多、胸闷纳呆者。
食方五:黑芝麻15克,生姜15克,瓜蒌12克。
水煎服,日服1剂。
该方具有润肺清肺、温中化痰的作用。
适用于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食用。
中医治疗肺部疾病古代案例
中医治疗肺部疾病古代案例
摘要:
1.引言:肺部疾病的概念和危害
2.中医治疗肺部疾病的古代案例
3.中医治疗肺部疾病的优势
4.结论:中医治疗肺部疾病的重要性
正文:
1.引言
肺部疾病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部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的一类疾病,包括肺炎、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癌等。
这些疾病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对生命造成威胁。
在古代,中医就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治疗肺部疾病的经验,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医治疗肺部疾病的古代案例。
2.中医治疗肺部疾病的古代案例
早在古代,中医就已经开始运用各种方法治疗肺部疾病。
以下是一些古代案例:
案例一:《金匮要略》中记载的“喘咳病”病例,患者表现为喘息、咳嗽等症状。
中医治疗采用宣肺散寒、化痰平喘的方法,使用麻黄、杏仁、炙甘草等药材,疗效显著。
案例二:《伤寒论》中记载的“肺痿病”病例,患者表现为咳痰、气喘、乏力等症状。
中医治疗采用温肺化痰、益气养阴的方法,使用桂枝、芍药、炙甘草等药材,疗效显著。
案例三:《千金翼方》中记载的“肺癌”病例,患者表现为咳嗽、咳血、胸痛等症状。
中医治疗采用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的方法,使用黄连、黄芩、半夏等药材,疗效显著。
3.中医治疗肺部疾病的优势
中医治疗肺部疾病具有以下优势:
(1)强调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运用天然药物,疗效稳定,副作用较小。
(3)强调预防为主,强调调摄精神、饮食、起居等,以增强身体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4.结论
中医治疗肺部疾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优势明显。
『国宝秘方』肺心病心衰危病根治神方破格救心汤
『国宝秘方』肺心病心衰危病根治神方破格救心汤
李可,乃我国著名老中医,被医界誉为中医泰斗。
由李可编著的《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成为国宝中的国宝。
荷花小女子摘自本书中的名方,以餐天下百姓,以解燃眉之急。
病例:灵石教育局闫祖亮,男,60岁,凌晨四时病危,诊见患者昏迷不醒,吸氧。
面如死灰,嘴唇指甲舌头青紫,头汗如油,痰声漉漉,口鼻气冷,手冷过肘,足冷过膝,双下肢烂肿如泥,二便失禁,测不到血压,气息奄奄。
询问后得知,患者患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代偿期达十年。
秘方:附子150g,干姜、炙甘草各60g,高丽参30g(另炖浓汁对服)生半夏30g,生南星、菖蒲各10g,净山萸肉120g,生龙牡粉、活磁石粉各30g,麝香0.5g(分冲),鲜生姜30g,大枣10枚,姜汁1小盅(兑入)。
用法:病情危急,上药加开水1.5公斤,武火急煎,随煎随灌,频频喂服。
方解:患者半日内一夜内服完上方一剂。
面色由灰摆转为萎黄痰鸣大减,呼之可睁眼。
嘱原方附子加足200g,余药不变,日夜连服3剂。
次日,患者已醒,唯气息微弱,多年来的喉间痰鸣消失。
续给原方3剂,去生半夏、生南星、菖蒲、麝香。
附子减为150g,加肾四味(枸杞子、菟丝子、盐补骨脂、仙灵脾、胡桃肉各30g)。
每日一剂,分三次服。
四诊,诸症均退,食纳渐佳,已能拄杖散步。
九死一生垂危大症,终于得救。
撰方人:国家级名老中医李可。
张念志治疗肺心病顽固性水肿医案举隅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 o1.19 No.59投稿邮箱:sjzxyx88@284(下转第287页)·中医中药·张念志治疗肺心病顽固性水肿医案举隅陈蕾1,张念志2(1.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安徽 合肥;2.安徽省中医院,安徽 合肥)摘要: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症状控制不佳,进展到后期都会引起肺动脉压力逐渐升高,进而出现代偿性右心肥厚、扩张,心功能衰竭,称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常表现为心慌、胸闷症状以及心衰引起的体循环淤血而出现下肢浮肿。
西医常规的强心、利尿治疗方法对于肺心病并发的顽固性水肿常常收效不显,故可寻求中医药治疗。
张念志教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顽固性水肿,从阳虚、痰饮、瘀血以及外邪侵袭方面综合考虑,应用“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俱急,则标本同治”的原则,采取温阳补气,解表散邪,活血化瘀大法,疗效明显。
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顽固性水肿;中医治疗中图分类号:R816.2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59.161本文引用格式:陈蕾,张念志. 张念志治疗肺心病顽固性水肿医案举隅[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9):284,207.0 引言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以下简称慢性肺心病)是慢性肺部疾病发生发展后期,呼吸系统结构或功能障碍、肺动脉压力逐渐升高,进而出现右心室代偿性肥厚或扩张,心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常见多由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气道疾病引起。
慢性肺心病主要表现为心慌、胸闷等心功能衰竭症状,并发症多与体循环淤血等相关,临床上常表现为下肢浮肿。
西医主要是予以强心、利尿治疗,但临床常有顽固性水肿,利尿治疗效果差,难以消退,心悸气喘症状则难以改善,且利尿剂长期使用易导致电解质紊乱、血液黏度增加等,故可寻求中医药治疗。
治疗肺心病良效专方13首
治疗肺心病良效专方13首1.肺心饮 万年青、丹参、车前子、六神丸。
黄兆麟以肺心饮为主,加入各型辨证处方中,治疗肺心病心衰12例,治愈10例,该方具有强心利尿、抗菌消炎之力。
对痰热壅肺型心衰,还可单独应用。
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0.5%,死亡率为9.5%;对照组67例分别为77.6%和22.4%。
动物实验证明水蛭粉在扩张血管、增快血流、消除白色血栓方面与肝素同,惟水蛭作用时间短,但无肝素过量引起出血的副作用。
2.桃红参芪汤 黄芪、丹参、川芎、红花、桃仁、当归、降香、炙甘草。
达南以上方治疗60例,并加用西药对症治疗。
对照组45例不加用西药。
结果总有效率分别为95%和82.22%,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3.万附葶方 万年青、附子(先煎)、葶苈子。
沈玉明用本方治疗心衰为主者60例,各药用量大(可用至30~40g),并随症加减,有效率为88.93%。
4.加味黄芪五物汤 黄芪、党参、丹参、桃仁、红花、赤芍、瓜蒌、薤白。
并随症加减。
车洪栓以此方治疗肺心病并发高粘度综合征30例,并加用西药;对照组25例仅用西药综合治疗。
结果两组总有效率为93%、73.3%。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5.蛇毒 沙丽群报道尖吻腹蛇毒去纤酶治疗23例肺心病,并与肝素对照,发现二者在改善症状、体征及显效方面无明显差异,但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以蛇毒组明显。
另有人以腹蛇抗栓酶治疗肺心病并发高粘度综合征15例,疗效显著。
6.丹参 周宏奎等报告30例急发期患者,在急性感染控制后,每日以丹参注射液30ml静滴,10~14天为1疗程,其血液流变学及右心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黄明才将40例急发期患者等分为西药组和西药加丹参组(丹参注射液10ml/d静滴),结果丹参组有效率为95%,西药组为65%(P<0.05)。
7.川芎嗪 彭伟等观察了川芎嗪(120mg/d,静滴)对肺心病的疗效,证明该药能扩张血管,降低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改善右心功能,并使临床症状减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温阳利水、潜镇纳气法治愈肿满
病案:顾某,女,54岁。
主诉及病史:患“肺心病”。
诊查:面色灰暗,气喘痰多;下肢浮肿,按之没指,陷而不起;下肢欠温,小便不利,舌苔黑润,脉象沉细。
前医用苏子降气汤,反增痰喘,几濒于危。
辨证:此肾虚水泛、气不摄纳之候。
治法:宜温阳利水、潜镇纳气,用金匮肾气丸加味。
处方:熟地黄15g 怀山药12g 粉丹皮6g 山萸肉9g 云茯苓12g 建泽泻9g 明附片9g 上桂末3g(冲服)黑钖丹6g(吞服)服药5剂,痰喘大减,下肢转温,舌上黑苔已去。
继用金匮肾气丸(成药),每服30g,每日3次;连服药十多天,小便通利,浮肿亦消。
按语肿病气喘痰鸣,其标在肺,其本在肾。
前医见痰喘,径用苏子降气汤,气不降而病加重,是治标不治本之故。
“肾气盛则水归于肾,肾气虚则水散于皮”,“肺主出气,肾主纳气”。
本例气喘是肾不纳气,症见下肢欠温,尤属肾阳虚衰惫,故用金匮肾气丸加黑钖
1
丹,纳气归元,喘平肿消。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2集,P156,谭日强医案。
谭日强,1913年生,湖南省湘乡县人。
中医教授。
17岁拜师学医,1934年考入湖南国医专科学校,1936年毕业后留校工作。
抗日战争期间,在湘西、湘南一带行医;抗战胜利后在长沙开业。
1952年到湖南省立中医院工作,1960年调湖南中医学院任教。
曾任湖南中医学院副院长、湖南省中医学会副会长、湖南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委员等职。
从事中医临床、教学50余年,擅长内、妇科,对心血管病、血液病、肝脏病的防治颇有研究。
主要著作有《传染性肝炎的辨证治疗》、《金匮要略浅述》等书。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