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中毒

合集下载

一氧化碳中毒ppt

一氧化碳中毒ppt
一氧化碳中毒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REPORTING
• 一氧化碳中毒概述 • 一氧化碳中毒的病因与病理生理 • 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表现 • 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与治疗 • 一氧化碳中毒的并发症与后遗症 • 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宣传与教育
目录
PART 01
一氧化碳中毒概述
REPORTING
中度中毒
除轻度症状加重外,还可能出现意识 模糊、口唇樱桃红色、呼吸困难等。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根据患者接触史、症状和体征,结合 血中碳氧血红蛋白的测定可做出诊断 。
鉴别诊断
需与其他原因引起的缺氧和中毒症状 相鉴别,如脑卒中、癫痫等。
PART 02
一氧化碳中毒的病因与病 理生理
REPORTING
病因
乏力
意识障碍
一氧化碳中毒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 肌肉酸痛等症状,这是由于毒素影响神经 系统所致。
一氧化碳中毒后,患者可能会出现意识障 碍、昏迷等症状,这是由于脑部缺氧严重 所致。
长期后遗症
01
02
03
04
记忆力下降
长期接触低浓度的一氧化碳, 可能会引起记忆力下降、反应
迟钝等症状。
智力障碍
长期接触低浓度的一氧化碳, 可能会引起智力障碍、学习能

脱离中毒环境
将患者迅速移至通风良 好处,解开衣领,保持
呼吸道通畅。
氧疗
给予患者高流量吸氧, 以加速一氧化碳排出。
对症治疗
根据患者症状,采取相 应的对症治疗措施,如 药物治疗、高压氧治疗
等。
治疗方案
轻度中毒
吸入新鲜空气,或进行氧疗,一 般可自行缓解。
中度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症状及预防措施

一氧化碳中毒症状及预防措施

一氧化碳中毒症状及预防措施一氧化碳中毒概述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它是由燃料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

一氧化碳中毒是人体吸入了过多的一氧化碳,导致人体中毒的一种现象。

由于一氧化碳在吸入后被血液吸收,与血红蛋白结合,从而影响氧气向身体的各个部位供应,从而导致人体出现一定的损害。

一氧化碳中毒症状一氧化碳中毒具有以下特点:•症状类似感冒。

刚开始时,患者会出现头痛、乏力、虚弱、头晕等感冒类的症状,但这种感觉并不会很强烈,一般人不容易注意到。

•神经系统问题。

当人体暴露于一定长度的一氧化碳中后,高浓度的一氧化碳抑制大脑发生炎症反应的能力。

一些明显的神经系统问题可能会出现,例如昏迷、意识模糊等。

•注意力不集中。

当人体吸入过多的一氧化碳时,可能会产生失去注意力的现象,从而导致一些危险事件的发生。

•肌肉疼痛。

一些人可能会出现肌肉疼痛,这可能是因为人体出现缺氧、乏氧的现象。

•心脏病。

在一些情况下,一氧化碳中毒可能会导致心脏病,这是因为氧气向心脏供应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出现疾病。

•急性中毒症状。

在一些严重的一氧化碳中毒症状中,可能会出现急性心肌缺血、急性呼吸困难综合症等症状。

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措施由于一氧化碳是由燃料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因此以下是一些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方法:•燃气或煤气器具要定期检查修理,如有问题及时更换。

•尽量避免在密闭的空间中使用燃气或煤气器具,如热水器、燃气炉、壁炉等。

•安装一氧化碳检测器。

一氧化碳检测器可以检测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及时警示人们。

•定期检查车辆尾气排放。

如果尾气中出现一氧化碳,可能会对行人造成影响,所以要定期检查车辆尾气排放浓度。

•保持室内通风。

如果家中安装了燃气器具,建议保持厨房通风,不要长时间在房间内封闭。

总结一氧化碳中毒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情况,它可能对人的生命造成危害。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方法主要包括排除燃烧不完全的因素,并保持良好的通风。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并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一氧化碳中毒ppt课件

一氧化碳中毒ppt课件
安装燃气热水器时,应确保通风良好,选择正规品牌和质量有 保障的产品,避免安装在密闭空间内。
如出现头晕、恶心等一氧化碳中毒症状,应立即离开现场,呼 吸新鲜空气,严重者需及时就医。
汽车尾气排放导致的一氧化碳中毒案例
案例描述
某车主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未开启空调而长时间开窗通 风,由于车辆密集和车速较快,导致一氧化碳吸入过多, 引发中毒事件。
03
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和救治
预防措施
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
在可能产生一氧化碳的场所,如厨房、车库等, 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及时发现并报警。
避免在密闭空间内使用燃气设备
不要在密闭的室内使用燃气热水器、燃气灶等设 备,以减少一氧化碳的产生。
定期检查报警器
定期检查一氧化碳报警器是否正常工作,确保其 准确性和可靠性。
热水器安装不规范
安装燃气热水器时若不按照规 范操作,如未安装烟囱、排气 口等,易导致一氧化碳泄漏。
汽车尾气排放
01
02
03
发动机故障
汽车发动机故障,如气缸 压力不足、点火不正时等 ,会导致燃烧不完全,产 生大量一氧化碳。
燃油质量差
使用质量差的燃油,会导 致燃烧不完全,产生大量 一氧化碳。
行驶状况不良
通风换气
在使用燃气设备时,要保持通风良好,及时排除 一氧化碳气体。
现场急救措施
01
02
03
04
尽快离开现场
发现有人一氧化碳中毒时,尽 快将患者带离现场,避免继续 吸入一氧化碳。
吸氧
给予患者吸氧治疗,以加速一 氧化碳的排出。
心肺复苏如果心跳、呼吸停止,应立Fra bibliotek 进行心肺复苏。
拨打急救电话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并拨打急救电话。

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
去大脑皮层状 态
>50%(内 科学:4060%)
崇德
中毒后迟发脑病的表现
意识障碍恢复后,经过2~60天, “假愈期” 再次出 现一系列神经、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
精神意识障碍:呈痴呆木僵、谵妄状态或去大脑皮层状态 ;
锥体外系神经障碍:出现帕金森氏综合征的表现;表情淡 漠、肌张力增强、静止震颤、前冲步态。 锥体系神经损害:如偏瘫、病理反射阳性或小便失禁等
脑电图检查:可发现中度及高度异常,可见弥漫性 低波幅慢波,与缺氧性脑病进展相平行。
头部 CT 检查:可发现脑部有病理性密度减低区。
崇德 精医 博爱 奉献
诊断原则 根据吸入较高浓度一氧化碳的接触史和急 性发生的中枢神经损害的症状和体征,结 合血中碳氧血红蛋白(HbCO)及时测定的结 果,现场卫生学调查及空气中一氧化碳浓 度测定资料,并排除其他病因后,可诊断 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福 建 省 晋 江 市 医 院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晋江分院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急诊科 吴争晓
一氧化碳中毒
1 2 3 4 5 6 7 概念 发病机制 病理变化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及鉴别诊断 治疗
崇德
精医
博爱
奉献
概念
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都可产生一氧化 碳(CO) CO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气体比 重0.967。 吸入过量的 CO引起的中毒称为急性一氧 化碳中毒。
崇德 精医 博爱 奉献
急性中毒的表现
中毒程度 轻度中毒 神经系统 血COHb浓度 治疗反应 表现 轻~中度 10%~20%
症状很快消失(
吸人新鲜空气或氧疗 )
中度中毒
浅昏迷
对光反射和角 膜反射迟钝
30%~40%

一氧化碳中毒 健康教育

一氧化碳中毒 健康教育

一氧化碳中毒健康教育一、引言一氧化碳中毒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它是由于吸入或者接触到高浓度的一氧化碳气体而引起的。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气体,因此很难察觉到其存在。

然而,它对人体的健康造成的危害是极大的,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为了提高公众对一氧化碳中毒的认识和预防意识,本文将详细介绍一氧化碳中毒的危害、症状、预防措施以及应急处理方法。

二、一氧化碳中毒的危害1. 呼吸系统受损:一氧化碳会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一种稳定的化合物——碳氧血红蛋白。

这会导致血红蛋白无法正常运输氧气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从而引起呼吸系统受损的问题。

2. 神经系统损伤:一氧化碳中毒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严重的伤害。

它会干扰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导致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在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引起昏迷、抽搐甚至死亡。

3. 心血管系统影响:一氧化碳中毒会导致心脏供氧不足,加重心脏负担,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长期暴露于一氧化碳环境中的人群,还可能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

三、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1. 轻度中毒: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胸闷、心慌等症状。

这些症状通常在暴露后数小时内浮现。

2. 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重,浮现意识含糊、行走不稳、呼吸急促、皮肤苍白等症状。

3. 重度中毒:严重头痛、呼吸难点、昏迷、抽搐、心脏骤停等症状。

这是一种急性危(wei)险情况,需要即将就医救治。

四、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措施1. 室内安全:确保室内通风良好,避免封闭空间中使用燃气灶具、煤炉等,尽量使用清洁能源。

2. 燃气设备安全:定期检查和维护燃气设备,确保燃气热水器、燃气灶具等设备的正常运行。

3. 煤炭燃烧安全:使用煤炉时,要确保通风良好,不要长期在煤炉旁停留。

4. 汽车安全:在封闭车库内启动汽车时,要确保车库通风良好,避免一氧化碳积聚。

5. 安全警报器: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及时发现一氧化碳泄漏情况。

六、一氧化碳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1. 迅速离开危(wei)险环境:如果发现一氧化碳泄漏或者怀疑中毒,应即将迅速离开危(wei)险环境,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

一氧化碳中毒课件

一氧化碳中毒课件

急救措施与注意事项
急救措施
立即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解 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
VS
注意事项
在急救过程中,应避免对患者进行口对口 人工呼吸,以免将更多的一氧化碳吹入患 者体内。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如有需要,及时就医。
04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措施
安全使用煤炉与燃气设备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接触一氧化碳的时间、浓度、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 检查结果,如血碳氧血红蛋白(HbCO)浓度,可对一氧化碳中 毒程度进行评估。
治疗方案与原则
治疗方案
根据中毒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 ,包括高压氧治疗、药物治疗、对症 治疗等。
治疗原则
以尽快将患者脱离中毒环境,改善缺 氧状态,预防并发症为主。
症状表现
头痛、恶心、呕吐、乏力、意识障碍等,严重者 可能出现昏迷或死亡。
预防措施
加强设备维护和检修,定期检测一氧化碳浓度, 确保通风系统正常运行,提供个人防护用品。
特性
一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有毒气体,主 要来源于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如汽车 尾气、煤炉、燃气热水器等。
常见原因与环境
常见原因
汽车尾气排放、家庭燃气设备泄 漏、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 等。
环境
室内、室外、交通工具内等封闭 或半封闭的环境中,存在燃料不 完全燃烧的情况时,容易发生一 氧化碳中毒。
中毒的症状与后果
确保煤炉和燃气设备 安装在通风良好的地 方,远离易燃物品。
定期检查煤炉和燃气 设备的密封性和安全 性能,确保无泄漏。
使用煤炉和燃气设备 时,应保持门窗开启 ,避免形成密闭空间 。
保持室内通风良好
在使用煤炉、燃气热水器等设 备时,应确保室内通风良好, 避免形成一氧化碳聚集。

一氧化碳中毒ppt课件免费

一氧化碳中毒ppt课件免费
一氧化碳中毒PPT课件
汇报人:XXX
202X-12-31
CONTENTS
• 一氧化碳中毒概述 • 一氧化碳中毒的病理机制 • 一氧化碳中毒的诊断与治疗 • 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与防护 • 一氧化碳中毒的案例分析 • 一氧化碳中毒的社会与法律责

01
一氧化碳中毒概述
定义与特性
定义
一氧化碳中毒是指人体吸入过多 的一氧化碳气体,导致组织缺氧 和中毒症状。
诊断标准
血液中一氧化碳浓度升高,出现头痛、恶心、呕吐、乏力、胸闷等症状。
治疗方法与药物
治疗方法
吸氧、高压氧治疗、药物治疗等。
常用药物
抗氧化剂、营养脑神经药物、抗炎药物等。
急救措施与注意事项
急救措施
立即将患者移至透风处,给予吸氧, 并及时就医。
注意事项
避免在密闭环境中长时间使用燃气热 水器、炭火炉等,定期检查燃气装备 是否漏气。

症状表现
头痛、恶心、呕吐、乏力 、眩晕、意识模糊等。
预防措施
保持室内透风,定期检查 煤炉装备,确保烟囱通畅 ,避免在密闭环境中长时
间使用煤炉。
工作场所一氧化碳中毒案例
01
02
03
案例描写
某工厂在生产进程中产生 大量一氧化碳气体,由于 透风不良,导致工人一氧 化碳中毒。
症状表现
头晕、头痛、恶心、呕吐 、意识模糊、呼吸困难等 。
危害
长期接触低浓度的一氧化碳可能导致 慢性中毒,影响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 统健康。
02
一氧化碳中毒的病理机制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远高于 氧气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因此会占 据血红蛋白的空间,导致氧气无法与 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缺氧。

一氧化碳中毒的过程

一氧化碳中毒的过程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气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接触到它,例如在燃烧煤炭、使用燃气热水器、汽车尾气等过程中都会产生一氧化碳。

然而,当一氧化碳的浓度过高时,人们就有可能发生一氧化碳中毒。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氧化碳中毒的过程:一氧化碳中毒的过程可以分为七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症状和表现都有所不同。

第一阶段:轻度中毒轻度中毒是吸入一氧化碳量较少的情况,此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乏力、心悸等不适症状。

在这个阶段,人体的血红蛋白还没有受到严重影响,如果及时离开有毒环境并吸入新鲜空气,症状很快就会消失。

第二阶段:中度中毒中度中毒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意识模糊、口唇呈现樱桃红色、呼吸困难等症状。

此时血红蛋白的浓度在一氧化碳的作用下有所升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中毒性脑病和周围神经病。

在这个阶段,需要及时就医治疗,通过高压氧舱治疗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

第三阶段:重度中毒重度中毒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深度昏迷、瞳孔散大、呼吸浅慢、脉搏细速等症状。

在这个阶段,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可能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可能导致大脑缺氧严重,甚至出现生命危险。

在这种情况下,除了进行高压氧舱治疗外,还需要进行其他紧急抢救措施,如心肺复苏等。

除了以上三个阶段外,一氧化碳中毒的过程还包括第四阶段(出现心跳骤停)、第五阶段(出现脉搏消失,心电图检测显示心跳停止)、第六阶段(复苏失败,出现细胞死亡)和第七阶段(死亡)。

在这四个阶段中,患者的生命体征逐渐消失,救治难度极大,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总之,一氧化碳中毒的过程是一个逐渐加重的过程,每个阶段的症状和表现都有所不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防范一氧化碳的产生和积累,避免发生中毒事件。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保持通风:在使用煤炭、燃气、炭等燃料时,要保持室内通风良好,让新鲜空气流通。

可以使用排风扇等设备增强通风效果。

2定期检查燃气和炉具:定期检查家庭燃气管道和炉具是否有老化或破损,确保没有泄漏。

一氧化碳中毒 健康教育

一氧化碳中毒 健康教育

一氧化碳中毒健康教育一、概述一氧化碳中毒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健康问题,由于一氧化碳(CO)的无色、无味和无刺激性,很容易被忽视。

本文旨在提供一氧化碳中毒的相关知识,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该疾病,预防和应对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生。

二、什么是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和无刺激性的气体,它产生于不完全燃烧的燃料,如煤气、煤、木柴、汽油、煤油和天然气等。

一氧化碳中毒是指当人体吸入过量一氧化碳时,一氧化碳会与血红蛋白结合,降低血液中氧气的运输能力,导致组织器官缺氧。

三、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1. 轻度中毒: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乏力、胸闷、心慌等。

2. 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重,出现意识模糊、行动不便、呼吸急促、心率增快等。

3. 重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可能出现昏迷、抽搐、呼吸困难、心脏骤停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四、一氧化碳中毒的危害1. 急性中毒:严重一氧化碳中毒可导致死亡,尤其是在封闭环境中,如车内、密闭房间等。

2. 慢性中毒:长期暴露于低浓度的一氧化碳中,可能引发慢性中毒,导致头痛、记忆力下降、神经系统损伤等。

五、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措施1. 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在家庭、办公室和车内等可能产生一氧化碳的地方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能及时发现一氧化碳泄漏并发出警报。

2. 定期检查燃气设备:定期请专业人员对燃气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燃烧完全,减少一氧化碳的产生。

3. 保持通风良好:保持室内通风良好,特别是在使用燃气设备时,及时开窗通风,排除一氧化碳积聚。

4. 燃烧物品注意安全:在使用燃烧物品时,如煤气炉、壁炉、烧烤炉等,确保其安全使用,避免一氧化碳泄漏。

5. 防范车内中毒:在车内使用暖风设备时,确保排气系统正常,不要长时间封闭车窗。

六、应对一氧化碳中毒的紧急措施1. 立即离开受污染的环境:如果怀疑一氧化碳泄漏,应立即离开受污染的环境,到空气流通的地方。

2. 呼叫紧急救援:拨打当地紧急救援电话,报告一氧化碳中毒情况,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

一氧化碳中毒应急措施

一氧化碳中毒应急措施

一氧化碳中毒应急措施
一氧化碳中毒是指人体吸入一氧化碳气体后,造成血液中氧气供应不足的状况。

应急措施如下:
1. 立即将中毒者迅速转移到新鲜空气的地方,远离一氧化碳源。

2. 尽快打开窗户、门等通风设备,增加室内的新鲜空气流动。

3. 如果中毒者意识清醒,可以让其深呼吸新鲜空气,以帮助身体排出一氧化碳。

4. 如中毒者意识不清或无法呼吸,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120),并在等待急救的过程中进行心肺复苏术。

5. 在急救人员到达之前,可以尽量提供氧气给中毒者进行吸入,以增加氧气供应。

6. 如果中毒者出现痉挛、抽搐等症状,应保护其头部、四肢,防止受伤,并尽快将其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7. 在紧急情况下,如无法转移中毒者,应呼叫救援人员进行救援,切勿擅自冒险进入危险环境。

最重要的是,预防一氧化碳中毒是最有效和关键的措施,要确保室内通风设备正常运行,不使用煤炭、木炭等高一氧化碳释放源,定期检查和维护燃气设备,不在密闭环境中使用燃气
炉具等。

特别是在冬季取暖时,要注意室内和家庭的通风,并及时排除一氧化碳泄露的可能性。

一氧化碳中毒临床案例

一氧化碳中毒临床案例

一氧化碳中毒临床案例
一氧化碳中毒是一种常见的中毒病症,通常是由于长时间暴露在含有高浓度一氧化碳的环境中导致的。

以下是一个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案例:
患者男性,45岁,因长时间在密闭的车库中启动汽车而出现一氧化碳中毒。

患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并且有明显的意识模糊和昏睡现象。

诊断:根据患者的症状和接触史,医生怀疑患者是一氧化碳中毒。

进行了血气分析,结果显示动脉血氧分压低于正常值,二氧化碳分压正常,进一步确认了一氧化碳中毒的诊断。

治疗:患者被立即转移到通风良好的环境中,接受了高流量氧气吸入治疗,以提高血氧饱和度。

同时,患者接受了催吐和洗胃处理,以排除体内的有毒物质。

在医院接受了吸氧、维生素C和维生素B1等对症治疗。

预后:经过及时治疗,患者的症状逐渐缓解,血气分析结果恢复正常。

在医院观察了几天后,患者康复出院。

这个案例提醒我们要注意环境中的一氧化碳浓度,特别是在密闭和通风不良的环境中。

及时发现和处理一氧化碳中毒症状,可以避免严重的健康问题。

一氧化碳急性中毒应急预案

一氧化碳急性中毒应急预案

一、背景一氧化碳(CO)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有毒气体,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指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的一氧化碳,导致机体缺氧,出现头痛、眩晕、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嗜睡、意识模糊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昏迷、死亡。

为有效预防和应对一氧化碳急性中毒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机构1.成立一氧化碳急性中毒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2.领导小组下设以下工作组:(1)现场处置组:负责现场勘查、人员疏散、伤员救治等工作。

(2)医疗救治组:负责伤员救治、转运、后续治疗等工作。

(3)宣传引导组:负责宣传教育、舆情监控、信息发布等工作。

(4)后勤保障组:负责物资保障、现场警戒、后勤保障等工作。

三、应急处置措施1.发现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各工作组迅速到位。

2.现场处置组:(1)立即切断一氧化碳来源,排除隐患。

(2)迅速疏散周边人员,确保安全。

(3)对伤员进行初步判断,如有昏迷、呼吸困难等症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3.医疗救治组:(1)对伤员进行初步救治,包括吸氧、保暖、维持呼吸道通畅等。

(2)根据伤情,及时转运伤员至附近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3)密切关注伤员病情变化,做好后续治疗工作。

4.宣传引导组:(1)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及时发布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相关信息。

(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一氧化碳中毒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3)密切关注舆情,妥善处理突发事件。

5.后勤保障组:(1)做好现场警戒,确保现场秩序。

(2)保障应急处置所需的物资、设备供应。

(3)协助医疗救治组做好伤员转运工作。

四、后期处置1.对一氧化碳中毒事件进行原因调查,查明事故原因,追究相关责任。

2.对事故现场进行清理,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3.对受灾群众进行慰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4.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五、附则1.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百科名片一氧化碳中毒是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的产物经呼吸道吸入引起中毒。

中毒机理是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高200~300倍,所以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组织窒息。

对全身的组织细胞均有毒性作用,尤其对大脑皮质的影响最为严重。

当人们意识到已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时,往往已为时已晚。

因为支配人体运动的大脑皮质最先受到麻痹损害,使人无法实现有目的的自主运动。

可手脚已不听使唤。

所以,一氧化碳中毒者往往无法进行有效的自救。

目录西医定义临床症状并发症病因病理诊断鉴别临床诊断实验室诊断辅助检查西医定义临床症状并发症病因病理诊断鉴别临床诊断实验室诊断辅助检查•治疗措施•治疗•预后•预防•中毒原因•中毒机理•一氧化碳气象指数预报•临床表现展开西医定义[1]吸入大量一氧化碳后,形成碳氧血红蛋白(HbCO),使氧合血红蛋白(HbO2)离解曲线左移,导致组织缺氧而产生急性中毒。

中医本病是煤气中毒指因过量吸入煤气,使气弱不能载血,气血瘀滞。

以神昏和皮肤呈樱桃红色为主要表现的中毒类疾病。

临床症状体征临床表现主要为缺氧,其严重程度与HbCO的饱和度呈比例关系。

轻者有头痛、无力、眩晕、劳动时呼吸困难,HbCO饱和度达10%—20%。

症状加重,患者口唇呈樱桃红色,可有恶心、呕吐、意识模糊、虚脱或昏迷,HbCO饱和度达30%—40%。

重者呈深昏迷,伴有高热、四肢肌张力增强和阵发性或强直性痉挛,HbCO饱和度>50%。

患者多有脑水肿、肺水肿、心肌损害、心律失常和呼吸抑制,可造成死亡。

某些患者的胸部和四肢皮肤可出现水疱和红肿,主要是由于自主神经营养障碍所致。

部分急性CO 中毒患者于昏迷苏醒后,经2—30d的假愈期,会再度昏迷,并出现痴呆木僵型精神病、震颤麻痹综合征、感觉运动障碍或周围神经病等精神神经后发症,又称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

长期接触低浓度CO,可有头痛、眩晕、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心悸。

心电图出现异常,ST段下降、QT时间延长、T波改变。

轻型中毒时间短,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为10%--20%。

表现为中毒的早期症状,头痛眩晕、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甚至出现短暂的昏厥,一般神志尚清醒,吸入新鲜空气,脱离中毒环境后,症状迅速消失,一般不留后遗症。

其中89例为轻度中毒。

中型中毒时间稍长,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占30%--40%,在轻型症状的基础上,可出现虚脱或昏迷。

皮肤和粘膜呈现煤气中毒特有的樱桃红色。

如抢救及时,可迅速清醒,数天内完全恢复,一般无后遗症状。

其中45例为中度中毒。

重型发现时间过晚,吸入煤气过多,或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的一氧化碳,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常在50%以上,病人呈现深度昏迷,各种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四肢厥冷,血压下降,呼吸急促,会很快死亡。

一般昏迷时间越长,预后越严重,常留有痴呆、记忆力和理解力减退、肢体瘫痪等后遗症。

并发症本病病程中可并发肺热病、肺水肿、心脏病变等。

病因病理一氧化碳介绍一氧化碳(即CO)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

气体比重0.967。

空气中CO浓度达到12.5%时,有爆炸的危险。

工业上,高炉煤气和发生炉含CO30%~35%;水煤气含CO30%~40%。

炼钢、炼焦、烧窑等工业在生产过程中炉门或窑门关闭不严,煤气管道漏气都可选出大量CO。

在室内试内燃机车或火车通过隧道时,空气中CO可达到有害浓度。

矿井打眼放炮产生的炮烟中,CO含量也较高。

煤矿瓦斯爆炸时有大量CO产生。

化学工业合成氨、甲醇、—丙酮等都要接触CO。

煤炉在日常生活中,每日吸烟一包,可使血液碳氧血红蛋白(COHb)浓度升至5%~6%。

在吸烟环境中生活8h,相当于吸5支香烟。

煤炉产生的气体中CO含量可高达6%~30%。

室内门窗紧闭,火炉无烟囱,或烟囱堵塞、漏气、倒风以及在通风不良的浴室内使用燃气加热器淋浴都可发生CO中毒。

失火现场空气中CO浓度可高达10%、也可发生中毒。

西医病因病理一氧化碳经呼吸道吸入后,通过肺泡进入血液循环,立即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失去携带氧气的能力。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约300倍,而碳氧血红蛋白又比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慢约3 600倍,而且碳氧血红蛋白的存在还抑制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阻抑氧的释放和传递,造成机体急性缺氧血症。

高浓度的一氧化碳还能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二价铁相结合,直接抑制细胞内呼吸。

组织缺氧程度与血液中COHb占Hb的百分比例有关系。

血液中COHb%与空气中CO浓度和接触时间有密切关系。

CO中毒时,体内血管吻合枝少而代谢旺盛的器官如脑和心最易遭受损害。

脑内小血管迅速麻痹、扩张。

脑内三磷酸腺苷(ATP)在无氧情况下迅速耗尽,钠泵运转不灵,钠离子蓄积于细胞内而诱发脑细胞内水肿。

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发生肿胀而造成脑血管循环障碍。

缺氧时,脑内酸性代谢产物蓄积,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而产生脑细胞间质水肿。

脑血循环障碍可造成血栓形成、缺血性坏死以及广泛的脱髓鞘病变。

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最为敏感,一氧化碳中毒后首先受累及。

尤其是大脑皮层的白质和苍白球等最为严重。

在病理上表现为脑血管先痉挛后扩张,通透性增加,出现脑水肿和不同程度的局灶性软化坏死,临床出现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危及生命。

脑缺血和脑水肿可继发脑循环障碍,引起血栓形成或缺血性软化,或广泛的脱髓鞘病变,造成“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神经系统后遗症”,出现肢体瘫痪、震颤麻痹、周围神经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发作性头痛、精神障碍,甚至癫痫等。

重度中毒者,其神经系统损害发病率几乎100%。

急性CO中毒在24h内死亡者,血呈樱桃红色。

各脏器有充血、水肿和点状出血。

昏迷数日后死亡者,脑明显充血、水肿。

苍白球常有软化灶。

大脑皮质可有坏死灶;海马区因血管供应少,受累明显。

小脑有细胞变性。

有少数病人大脑半球白质可发生散在性、局灶性脱髓鞘病变。

心肌可见缺血性损害或内膜下多发性梗塞。

中医辩证该病是以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可出现神昏肢软、抽搐、呼吸抑制等。

引起这些症状的病因病理较为复杂。

外邪人内,可为火毒上扰神明;可致阴虚肝风内动,或痰火上扰;严重时可致阴竭阳脱。

疾病后期则为阴伤失养或气虚血瘀。

火毒上扰一氧化碳属外来之邪,均为毒物,邪性属火。

火毒易上窜入脑,扰乱神明。

“脑为髓之海”。

髓海不定则头昏头晕,甚则不省人事。

肝风内动火毒之邪滞于体内,极易伤阴耗液,而致肝阴不足,筋脉失养,虚风内动;或热极风动。

出现肢体抽搐,肌肉颤动。

阴竭阳脱火毒之邪,损伤阴液。

阴亏则阳无以依附,气脱阳亡。

临床表现为肢体痿软、多汗烦躁、气短息微等。

肝肾阴虚、经脉失养疾病后期,肝肾阴虚,阴血不足则经脉失于濡养,以致肢麻不仁,软瘫不用。

气虚血瘀“久病必虚,久病必瘀”。

疾病后期,亦可气虚无力运行血脉,以致血运不畅,瘀血内阻,经脉失养而致肢体麻木疼痛等。

该病以外邪入侵为本,早期以邪实为主,进而损及肝肾气血,以致虚实夹杂。

诊断鉴别西医诊断:临床可根据CO接触史、突然昏迷、皮肤粘膜樱桃红色等作出诊断。

1.有产生煤气的条件及接触史。

职业性中毒常为集体性,生活性中毒常为冬季生火取暖而室内通风不良所致,同室人亦有中毒表现,使用热水器亦是煤气中毒的重要原因。

2.轻度中毒者有头晕,头痛,乏力,心悸,恶心,呕吐及视力模糊。

3.病情严重者皮肤呈樱桃红色,呼吸及脉搏加快,四肢张力增强,意识障碍,处于深昏迷甚至呈尸厥状态。

最终因肺衰。

心衰而死亡。

4.严重患者抢救苏醒后,经约2~60天的假愈期,可出现迟发性脑病症状,表现为痴呆木僵。

震颤麻痹、偏瘫。

痫病发作、感觉运动障碍等。

5.血中碳氧血红蛋白(HBCO)呈阳性反应。

轻度中毒血液HBCO浓度为10%~30%,中度中毒血液HBCO浓度为30%~40%,重度中毒血液COHB浓度可高达50%。

临床诊断简介根据CO接触史,突然昏倒,皮肤黏膜樱桃红色,诊断一般无困难。

病史询问有困难时,应与脑血管意外、脑膜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相鉴别。

血中HbCO的测定有诊断价值。

根据吸入较高浓度一氧化碳的接触史和急性发生的中枢神经损害的症状和体征,结合血中碳氧血红蛋白(HbCO)及时测定的结果,现场卫生学调查及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测定资料,并排除其他病因后,可诊断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实验室诊断HbCO测定有助于诊断和了解中毒程度。

血HbCO快速简易测定法(加碱法):采血1—2滴,置于4ml蒸馏水试管内,加入10%氢氧化钠溶液2滴,混匀后血液呈淡粉红色,约经15s、30s、50s、80s后(相当于HbCO饱和度10%、25%、50%、75%),再变为草黄色。

正常HbCO立即变草黄色。

如有条件用CO分光光度检查。

辅助检查血红蛋白分析仪1.血中碳氧血红蛋白测定正常人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含量可达5%~10%,其中有少量来自内源性一氧化碳,约为O.4%~O.7%轻度一氧化碳中毒者血中碳氧血红蛋白可高于10%,中度中毒者可高于30%,严重中毒时可高于50%。

但血中碳氧血红蛋白测定必须及时,脱离一氧化碳接触8小时后碳氧血红蛋白即可降至正常且与临床症状间可不呈平行关系。

2脑电图据报道54%~97%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可以发现异常脑电图,表现为低波幅慢波增多。

一般以额部及颞部的θ波及δ波多见常与临床上的意识障碍有关。

有些昏迷患者还可出现特殊的三相波,类似肝昏迷时的波型?quot;假性阵发性棘慢波"或表现为慢的棘波和慢波,但与阵发性癫痫样放电不同。

部分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后期出现智能障碍脑电图的异常可长期存在。

3大脑诱发电位检查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性期及迟发脑病者可见视觉诱发电位VEP100潜时延长,异常率分别为50%和68%,恢复期则可分别降至5%及22%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查见N32等中长潜时成分选择性受损,两类患者的异常率皆超过70%,并随意识好转而恢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异常与意识障碍的程度密切相关,与中毒病情的结局相平行。

三种大脑诱发电位如能同时采用常可提高异常的检出率。

在迟发脑病?quot;假愈期"中对患者进行动态观察,如发现大脑诱发电位再次出现异常虽无症状亦常预示有发生迟发脑病的可能。

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恢复意识后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研究,发现1/3以上患者(P300)潜时明显延长且与神经行为学测试中反映大脑认知、记忆和运动反应速度的指标异常有显著的相关性。

4.脑影像学检查脑影像学检查随着脑影像技术的开展与提高,近10年已有许多有关CT及MRI 检查本病的报道。

我国曾报道对100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于急性期和出现迟发脑病时进行颅脑CT检查见主要异常为双侧大脑皮质下白质及苍白球或内囊出现大致对称的密度减低区,后期可见脑室扩大或脑沟增宽,异常率分别为41.2%和87.5%脑CT无异常者预后较好,有CT 异常者其昏迷时间大都超过48小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