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源战略模式的选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资源战略模式的选择

一、国外资源战略实施的启示

通过对上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同类型的资源战略实施的成功与失败的分析,至少给我们以下几方面的启示:

1.世界经济发展中的相互依赖越来越强

自然资源的多寡与经济发达程度没有必然联系。自然资源的拥有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条件,但仅具备这一个条件是不能保证经济发展的。在现实世界中,拥有丰富资源而经济得不到发展的国家和资源十分贫乏而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同时存在,这种事实说明了资源的供给与资源的天然拥有是可以分离的。特别是现代交通运输技术手段十分发达,已经部分或基本消除了资源分布地和消费地在空间上分离的限制。资源丰富的国家通过资源贸易,获取所需的资金和技术,而经济发达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可以通过出口加工产品或技术,换回所需的资源。这种贸易往来,成为在世界范围内合理配置资源和取得比较利益的主要途径。前苏联实行的不考虑比较利益,偏面强调自给自足的资源战略,违背了现代经济发展中的必然趋势,造成了前苏联矿业发展的停滞,这种战略是不可能有好的效益,因而也不可能持久。前苏联式的资源战略,随着苏联的解体而消亡了,但可以想象,即使苏联仍然存在,这种战略也不可能持续下去。因为(1)随着开采规模的不断扩大,不仅开采难度和成本都不断增加,而且还会加速部分资源的枯竭;(2)世界经济中的相互依赖越来越强,资源的互补贸易也越来越密切,原来的两种制度的对立、封锁的局面,已越来越多地被合作、交往所取代;(3)比较经济利益代替政治、外交等非经济性原则,已经为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建立在比较利益基础上的互通有无、优劣互补的资源战略,将是今后的主体战略。

2.必须根据自身的条件制定资源战略

各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资源战略,必须根据各自的资源条件和国内、国际环境等条件来决定。日本采取主要依赖国外资源发展经济的战略,完全适合日本的特点。日本国内资源贫乏,它利用战后国际市场原料供应充足、价格低廉的特点,利用岛国海岸线长,多优良港湾的有利条件,利用大吨位远洋运输轮,大幅度降低运价,以降低进口原料成本的办法,来保证其资源战略的实施。澳大利亚农业自然条件较差,农牧业用地中的90%以上由于缺水不能耕种,但澳大利亚利用其大面积的天然草场,发展养羊业,虽然单位面积的载畜量较小,但却适合其地广人稀的特点。澳大利亚矿业生产采取引进外资开发,并主要用于出口的战略,也是根据澳大利亚的特点制定的。由于澳大利亚本国资本不足,要大规模开发矿业,必须要引进国外资金。澳大利亚人口少,国内需求量小,加上国内制造业生产能力有限,且与发达国家相比竞争力弱,相对来说,出口初级产品可能更具优势。扎伊尔农业发展条件较好,但扎伊尔长期以来重矿轻农,而矿业又主要依靠

铜,这种单一结构的经济,极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近几年来的铜矿市场不景气,价格下跌,加上国内政局不稳等因素影响,扎伊尔经济迅速恶化,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它已落入非洲最低国家之列。

3.资源产品出口和经济结构要多样化

扎伊尔的农业生产条件和马来西亚基本相似,而矿产资源则比马来西亚丰富得多。独立前马来西亚是以橡胶和锡为主的单一经济国家,扎伊尔也是以铜和几种热带作物为主的农矿产品生产国。独立后,由于两国采取了不同的发展战略,使得它们现在的经济差距非常大,扎伊尔按人均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已落入非洲最低国家之列,而马来西亚已跨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马来西亚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实行了资源产品的多样化。在独立后,就把初级产品的多样化作为发展的重点,在发展橡胶和锡这两种传统产品的同时,还大力发展油棕、可可、硬木、甘蔗、粮食等多种作物生产和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并在此基础上,发展食品、饮料、造纸、木材加工及炼油、石油化工等制造业,使得马来西亚经济结构趋于合理,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沙特阿拉伯等海湾国家,以石油及石油产品输出为主的资源战略,经济也得到了迅速发展,而为什么扎伊尔以铜为主的战略,却使经济跌入低谷呢?这是因为石油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比铜重要得多,而且石油输出国组织协调出口成员国之间的行动,使得石油价格一直是稳中有升。从价格上涨后被替代的可能性来看,也是石油比铜难,由于煤的消费在发达国家受环保限制,不可能取代石油,而其它新能源,由于技术、经济上的原因,目前还很难大规模应用。因此其它靠初级产品的生产国,要想象沙特阿拉伯等石油输出国那样,仅靠一、二种农、矿产品来维持经济发展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事实上,尽管石油与其它农矿产品相比有许多优势,但沙特阿拉伯等石油输出国还是注意了只单靠石油出口来支撑经济的脆弱性,它们在保持石油生产和出口的同时,利用充足的资本,大力发展非石油工业和农业以及第三产业,努力避免单一经济受外界环境影响而产生的起伏和波动,以保持经济稳定协调发展。

二、中国资源战略模式的选择

1.中国的资源特征

中国是地球上一个人口最多的社会主义大国。中国疆土辽阔,兼跨海陆,资源丰富多样,开发潜力较大。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资料及其它有关资料统计,中国土地面积占世界有人居住面积的7.2%,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耕地及园地面积占6.8%,居世界第4位,永久草场占世界9%,居第3位;森林和林地面积占世界3.4%,居第6位;按平均出力计算的可开发水能资源占世界16.7%,居第5位;河水径流总量占世界5.6%,居第1位;在世界已发现的矿产资源,中国均已发现,其中有探明储量的有148种,按其中45种主要矿产储量计算的潜在价值,占世界14.6%,居世界第3位。为了从总体上描述中国的资源丰度,并能大致同其它国家进行比较,程鸿先生选择了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资源较丰富的原苏联、美国、中国、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亚和印度等7

个国家,取耕地和园地面积,永久草地面积,森林畜积量,河川径流量,可利用

水能量,矿产总量等6项指标,采用累计百分值形式的指标方法,从累计百分值比较,中国自然资源总体丰度仅次于原苏联和美国,居世界第3位。中国的累计百分值是55.4,占世界累计百分值的9.2%,原苏联占15.4%,美国占9.9%。

与人口、经济发展相比,中国资源有以下四个特征:(1)数量特征: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2)质量特征:优质资源比重较小,劣质资源比重较大,如耕地、天然草场、常用的铁、铜、铝土矿等资源质量较差;(3)结构特征: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种类齐全、组成结构良好的国家之一。但存在着结构性缺点,如山丘多、平地少,可耕地比重小;铁、铜等常用金属矿不足,钨、锑、稀土等矿具有较大优势,煤炭多,石油及天然气不足。(4)空间分布特征:中国地势西高东低,水资源南多北少,农业生物资源丰度,由东南到西北逐渐降低,煤、石油及天然气等矿物能源北多南少,金属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由西部高原到东部丘陵山区的过渡地带。

2.中国的国民经济特征

建国前中国经济本来就十分落后,20多年连绵不断的战争又使经济遭受了严重的损失,解放前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各项指标降到最低点。新中国成立以后,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从1953年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算起到1988年,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平均递增7.1%;1953—1991年,国民收入每年平均增长6.8%;社会总产值年平均递增8.8%,其中工农业总产值每年平均递增9.0%,全国居民消费水平每年递增3.6%,社会商品总额平均每年递增7.3%。到1991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19855亿元,国民收入达16117亿元,社会总产值达43803亿元,进出口总额1357亿美元,其中进口638亿美元,出口719亿美元。

但是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发达国家。中国目前人口11.58亿人是美国的4.5倍,原苏联的3.9倍,日本的9.1倍。因此按人均值计算,中国国民经济各项主要指标远低于发达国家。按1990年汇率计算,中国199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为美国的1.7%,日本的1.5%,前联邦德国的1.7%。

3.战略模式的形成与转变

从建国初期至80年代初,中国经济发展过程十分曲折。藉于旧中国贫穷落后,自然经济影响十分深厚,资源开发利用处于被掠夺的半殖民地状态,因此政府和人民都想以最短的时间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以应付国际、国内变化莫测的形势。在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上一直强调高速度,以强速增长的经济发展战略,求得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欲速而不达,在发展过程中常常出现拙折和失误。当经济发展遇到困难的时候,不得不放慢速度,进行调整,但情况稍有好转又强调高速发展。与这种经济发展战略相适应的资源战略是高消耗、高投入的资源战略,即为了追求产量、产值的高产出,不顾各种生产要素的高投入,有时以损失、浪费自然资源作为代价。

由于旧中国长期受帝国主义剥削、掠夺,建国初期又受到外国经济封锁,因此中国发展经济,极力避免受别国控制,强调自力更生。加之中国人传统“地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