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战略管理模式概述
战略控制型管控模式下的机制与能力
战略规划与管理能力(另外要侧重战略协同) 资源配置和整合能力(资源融合和价值再创造, 1+1>2 ) 经营绩效管理能力(设计权、责、利相配合)
战略管理层面
文化融合能力(对集团文化进行顶层设计)
管理梯队培养与建设能力(类似战略规划型管控模式) 全面风险管理能力(类似战略规划型管控模式)
计划 与 预算
母公司组织建立集团预算管理体系,设计集 团财务预算总控目标,汇总、审核、平衡并 审议权属企业预算方案,监督、定期分析权 属企业的预算执行情况,组织预算调整及预 算外事项审批。相比战略规划型管控,集团 总部对业务单元的预算制定过程会有更多的 参与乃至主导影响,在预算的编制、预算的 执行、预算的控制、预算的调整、预算的反 馈和监督、预算的绩效考核的全过程不同程 序有相应的管控要求。
长期股权投资
其他专项投资
战略控制型管控模式下的机制—财务
1
会计核算:推动集团内部会计科目一体化建设(诺基亚)
2
资金管理:信息集中监控,资金统一调度和集中运作(西门子)
3
融资管理:统筹协调,个案审批和额度控制(东方航空)
4
信用管理:重大事项予以参与或审批决策(中国铁路物资)
5
税务筹划:一定范围内主导权属企业税收筹划方案设计(神华)
战略控制型管控模式下的机制全貌图
战略控制型管控集团仍然需要采用“全面预算” 理念,并且更加强调计划与预算以及绩效管理 之间的有机联系。
年度业 务计划 预算 管理 经营绩 效管理
战略控制型管控模式下,集团总部定位 主要是制定整体战略,通过对策略性、 全局性业务进行管控来确保集团的发展 符合整体战略,通过合理授权提高下属 业务单元的运作效率。
战略控制型管控模式下的机制—计划与预算
全面战略管理体系的内容-概念解析以及定义
全面战略管理体系的内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全面战略管理体系是一种管理模式,用以指导组织或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实现目标的过程。
它涉及到战略规划、目标设定、资源整合、组织协调等方方面面,旨在帮助组织或企业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和持续创新。
全面战略管理体系的核心理念是通过系统化的方法,将组织的战略目标与日常运营相结合,以确保组织的各项决策和行动都能够对整体目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这个管理体系中,战略规划被视为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充分考虑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风险,以及组织的资源和能力。
全面战略管理体系的实施需要建立相应的规划和控制机制,以监测组织的战略目标的实施情况,并及时采取调整措施。
在这个体系中,组织的各个层级都需要参与进来,形成全员参与的战略共识,使得战略目标能够在整个组织内部得到贯彻和实施。
全面战略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应用对于组织和企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帮助组织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提升组织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同时,它还可以提高组织的协同效能,促进各个部门之间的良好沟通与协作,为组织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全面战略管理体系的定义、重要性以及构成要素,进一步讨论其应用前景、实施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深入研究和思考,我们将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全面战略管理体系的框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整体的组织架构和章节分布。
通过良好的文章结构,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逻辑关系。
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编写:2. 正文2.1 全面战略管理体系的定义2.2 全面战略管理体系的重要性2.3 全面战略管理体系的要素3. 结论3.1 全面战略管理体系的应用前景3.2 全面战略管理体系的实施挑战3.3 全面战略管理体系的未来发展方向本文的结构按照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组织。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全面战略管理体系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企业管理理念·三大管理模式概述
三大管理模式概述不断变革的管理思想全面创新的管理模式职能管理模式流程管理模式集成管理模式俞章全二〇一二年七月八日提要:如何才能实现全面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关键是什么?笔者认为,关键是转变观念,吸收国际上最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在企业的管理模式上进行全面的创新,只有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的全面创新和变革才能对企业竞争力的全面提高提供根本的保证。
职能化管理模式形成的管理体系是一套金字塔型的层级命令控制体系,而流程化管理模式形成的是一套以流程目标为导向的扁平化的网络状组织机构体系,所谓的集成管理就是一种效率和效果并重的管理模式,它突出了一体化的整合思想,管理对象的重点由传统的人、财、物等资源转变为以科学技术、信息、人才等为主的智力资源,提高企业的知识含量,激发知识的潜在效力成为集成管理的主要任务。
集成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及方法,其核心就是强调运用集成的思想和理念指导企业的管理行为实践。
也就是说传统管理模式是以分工理论为基础,而集成管理则突出了一体化的整合思想,集成并不是一种单个元素的简单相加——“1+1=2”。
集成与集合的主要区别在于集成中的各个元素互相渗透互相吸纳而成的一种新的“有机体”。
马克思谈到管理时就指出,管理不仅提高了个人能力,而且还通过管理把许多单个独立的劳动整合起来,从而融合成一股新的力量,而且这股新的力量的效力要远远大于元素个体的简单相加,即“1+1>2”。
流程化管理模式就是以流程为导向,从企业战略和顾客需求的角度出发,以创造更大的价值和更多的顾客满意度为最终目标的改造流程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为目的变革。
换言之,流程化管理模式是一种基于业务流程进行管理、控制的管理模式,代表着一种对新的企业组织工作模式的追求,有人把它看成是继“全面品质管理”(TQM)之后的第二次企业管理变革运动,也有人预言它将会成为未来企业管理的主流。
流程管理模式所强调的管理对象是业务流程,所谓流程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行为,这些行为可以共同将企业输入转化为输出,并共同为顾客创造价值。
第一章 战略管理概述
三、战略层次(结构) 战略层次(结构)
企业的目标是多层次的,它包括企业的总体目标、企业的各个层次 的目标以及各经营项目的目标,各层次目标形成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 与此相对应的,应该有不同层次的战略。 1、总体战略(公司战略)——是企业最高管理层指导和控制企业 的一切行为的最高行动纲领,总体战略的对象是企业的整体。 企业应该在哪些经营领域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问题。因此从战略构 成要素的作用来看,经营范围和资源配置属于总体战略的构成要素。 2、经营单位战略——又称事业部战略(竞争战略),是经营单位 、事业部或子公司的战略。它是在企业总体战略的指导下,经营管理某 一个战略经营单位的计划,是企业总体战略之下的子战略,为企业的整 体目标服务 经营单位战略主要是针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在各自的经营领域 有效地竞争。 3、职能部门战略——是为贯彻、实施和支持总体战略与经营单位 战略而在企业特定的职能管理领域制定的战略。一般有:营销战略、人 力资源战略、财务战略、生产战略、研发战略等。
周期的或突发的 周期的或突发的
四、战略管理及战略管理系统
(一)战略管理本质 (二)战略管理概念 (三)战略管理特点 (四)战略管理作用 (五)战略管理过程
四、战略管理及战略管理系统
(一)战略管理的本质 战略管理的本质
• • •
战略管理是整合性管理理论, 战略管理是整合性管理理论,是企业最高层次的管 理理论 战略管理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最重要的活动和技能 战略管理的目的是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 战略管理的目的是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 , 使企业做到可持续发展
战略管理理论概述
(三)竞争战略理论阶段
80年代,迈克尔· 波特的著作《竞争战略》(1980) 、《竞争优势》1985)对战略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产 生了强烈的影响 。 迈克尔· 波特创立的行业结构分析法应用于企业竞争 战略的研究,解释企业的战略需求并提供制定战略的 有效方法,实现了产业组织理论与企业竞争理论的创 新性兼容。 波特提出的五种竞争力模型、价值链分析模型、公司 地位和行业吸引力分析矩阵可用来分析企业所处行业 的情况和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 。
战略管理理论
战略管理理论
战略管理理论的产生 发展历程 主要流派 战略管理理论的新动向
1、战略管理理论的产生
20世纪60年代。时代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企业的发展出现许多新的特点:规模大、层次多、 管理幅度广、外部环境复杂、多元经营、竞争国际 化和全球化等。60年代开始,企业将战略管理看成 是企业管理的重心之一。
(一)战略规划阶段
钱得勒“结构从属于战略”假说(Chandler,1962)钱得勒从 案例研究入手,给出了企业战略的定义,分析了企业成长方式 与结构变革的关系,得出了“结构从属于战略”假说。 安东尼-安索夫-安德鲁斯范式(Anthony-Ansoff-Andrews Paradigm)。战略管理就是高层管理者研究、制定、实施和控 制组织的长期目标、成长方式与组织架构的过程 。由于他在完 善环境服务组织的长期赢利能力方面的贡献,安索夫被称为“ 战略管理学之父”。
(二)战略管理阶段(2)
1979年安索夫出版的战略管理一书,系统地阐述和构 建了战略管理理论。安索夫指出,企业成功的战略管 理构架是由环境、组织和战略三者相互协调一致而完 成的。根据环境对企业的干扰等级不同,安索夫将战 略管理的类型分为五种:稳定型、反应型、预期型、 探索型和创造型。 安索夫指出,只有环境、组织和战略三者协调一致时 ,企业才能成功,反之,企业将会失败。但一旦环境 的类型改变了,环境对组织和战略的干扰和影响也发 生变化。
企业管理学(第四章 战略管理)
第四章 战略管理——4.3
第四章 战略管理——4.2
战略环境分析
S 优势 内 部 1、文化理念新 条 2、技术条件优 件 3、经营机制活 4、信誉程度高 SO方案 利用机会 积极发展
W 劣势 1、冗员多素质偏低 2、专业人员难控制 3、管理基础工作弱 4、资金调度能力弱 WO方案 加快变革 主动适应
外部环 境 O 机 会 1、建筑业发展迅速 2、劳动力资源充裕 3、消费需求变化快 4、城市设施压力大 1、竞争对手多 2、法规不健全 3、价格战激烈 4、保函额度大
企业管理学
杨善林 主编 胡祥培 傅为忠 副主编
2009年5月
第四章
战略管理
企业战略管理是管理学科的一个新的重要分支。 战略管理是在经过 20 世纪 50 年代的长期规划、 60 年 代的战略规划之后,直到 70 年代顺应时代要求,才 真正成为一门体系比较完整的学科。它是一门整合 性的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决策能力,是企
战略环境分析
(1)政治环境因素 政治因素是指对企业经营活动具有现实的利潜 在作用与影响的政治力量、政治制度、体制、方针 政策,同时也包括对企业经营活动加以限制和要求 的法律和法规等。 (2)经济环境因素 经济环境因素,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制 度、经济结构、物质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消 费结构与消费水平,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状况。
第四章 战略管理——4.2
战略环境分析
4.2.3 SWOT综合评价 SWOT综合评价是企业在外部和内部环境分析基础上,对战略 环境的各种因素和力量进行系统评价,从而为制定和选择企 业战略提供参考依据的常用方法。 SWOT评价的一般步骤: (1)根据外部环境分析,列出对企业带来的发展机会(O) 和威胁(T)。 (2)根据内部环境分析,列出企业目前所具有的优势(S) 和劣势(W)。 (3)绘制SWOT矩阵。这是一个以外部环境中的机会和威 胁为一方;企业内部环境中的优势和劣势为另一方的二维矩 阵,见例图4.7。 (4)进行组合分析。对于每一种外部环境与企业内部条件 的组合,企业可能制定或选择的战略方案的原则如图中所示。
第1章,战略管理概述
竞争战略
领导艺术
创造性
团队精神 技术进步
“Quote”
未来管理世界的三大发展趋势:
重视战略
重视人力资源
降低互动成本(人推动人的成本)
“Without a strategy the organization is like a ship without a rudder, going around in circles.” 。
什么是战略?
-“战略”一词来源于希腊词 “strategos”,本来含 义是“ 敌对状态下将军指挥军队克敌制胜的艺术和方 法”。
-“军事名词,对战争全局的筹划和指挥。” 《辞海》 -“是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 《中国大百科全书》 -“战略问题是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性的东西。”毛泽东
战略:对战争全局的筹划和谋略。
安索夫(Igor Ansoff)于1965年出版了《公司战略:面 向增长与发展的经营政策的分析方法》。在这部著作中, 安索夫提出了一个具有分析性而又具行动导向的战略定 义,他认为战略是贯穿于企业经营与产品和市场之间的 一条“共同经营主线”,决定着企业目前所从事的、或 者计划要从事的经营业务的基本性质。
第1章,战略管理概述
2021年8月29日星期日
学习目标
认识战略的重要性 掌握战略的概念、特点和四个基本构成要素 理解战略管理概念、层次和过程
了解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与演进
引例
有两个相互竞争的企业的老板希望通过野炊休 闲的方式来讨论两家公司是否合并的问题,在 讨论过程中,双方各不相让,双方都坚信能战 胜对手。
在理解上述概念时,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企业应该把未来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作为制定 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
战略应为企业确定一个简单、一致和长期的 目标。
战略管理基本概念概述PT
为什么战略展望是重要的
管理使命的存在使公司要从长远的角度 从战略高度关注: 新技术的冲击 顾客的需求和期望的变化 什么能够用来超越竞争者 哪些有前景的市场机会必须抓住? 外部和内部因素驱使公司为未来做准备
战略管理的五项任务
制定战略, 完成目标
设置 目标体系
制定 战略展望 和 业务使命
实施和执行 制定的战略
改善/ 变革
在必要时 进行修改
在必要时 进行修改
改善/ 变革
在必要时 循环
任务 1
任务 2
任务 3
任务 4
任务 5
监控、评价并采取矫正性调整措施
制定战略展望
包括从战略角度思考有关: 公司未来的经营计划 公司将去向何方 任务内容: 制定公司前进的路径地图 决定未来将确立的商业地位 提供长期指导 确立公司的特殊形象
战略管理的首要任务
战略展望的特征
公司未来的路径地图 公司未来技术产品-顾客中的焦点 公司寻求的地理上的和产品线上的市场 公司计划发展的能力 管理意欲创造的公司类型
使命 vs 战略展望
公司的使命宣言关注于现在的业务行为—— 公司是什么样的公司;公司在做什么 现在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满足的顾客需求 技术和业务能力
设定目标体系
将公司的战略展望和业务使命转换成明确具体的业绩目标 确定评价业绩表现的标准。 使公司更具创造力;同时关注结果。 防止自满和掉以轻心。
战略管理的第二个任务
目标体系的类型
注重于提高财务业绩
注重于提高长期的 有竞争力的商业地位
财务目标
战略目标
中小企业如何选择合适的战略管理模式
中小企业如何选择合适的战略管理模式中小企业如何选择合适的战略管理模式一、引言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中小企业如何选择合适的战略管理模式成为了他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旨在为中小企业提供一套系统的战略管理模式选择方法,以帮助他们制定并实施有效的战略,提升市场竞争力。
二、战略管理模式概述战略管理模式是指企业在制定和实施战略时所采用的管理方法和工具,它包括了战略制定、执行和评估等环节。
2·1 战略制定战略制定是指企业根据市场环境和自身发展情况,确定长期目标和战略方向的过程。
中小企业在制定战略时需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竞争对手、资源优势等因素。
2·2 战略执行战略执行是指将战略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过程。
中小企业在执行战略时需要明确责任分工、制定具体措施并监控执行效果,确保战略的顺利实施。
2·3 战略评估战略评估是指对战略执行效果进行监控和评估的过程。
中小企业在评估战略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战略效果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并及时调整战略以提升效果。
三、战略管理模式选择方法中小企业在选择合适的战略管理模式时可以参考以下方法:3·1 SWOT分析SWOT分析是指对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全面分析的方法。
中小企业可以通过SWOT分析确定自身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机会,从而选择适合的战略管理模式。
3·2 行业分析行业分析是指对所在行业的竞争格局、市场规模、增长趋势等进行分析的方法。
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行业分析了解行业的特点和趋势,从而选择与行业环境相适应的战略管理模式。
3·3 竞争对手分析竞争对手分析是指对竞争对手的战略、力量、弱点等进行分析的方法。
中小企业可以通过竞争对手分析了解竞争对手的策略和优势,从而选择有效应对的战略管理模式。
3·4 资源分析资源分析是指对企业现有资源和能力进行评估的方法。
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资源分析了解自身的资源优势和资源缺口,从而选择能够最大程度发挥资源优势的战略管理模式。
战略管理体系简介
战略管理体系简介战略管理是一种组织中衡量和改善业绩的方法,它通过制定长期目标、分析内外部环境以及制定相应的战略计划来指导组织的发展。
而战略管理体系则是指将战略管理理念与方法体系化、规范化、系统化的一种组织管理体系。
一、战略管理体系的概述战略管理体系是指一套完整的组织管理体系,它由战略规划、组织结构、绩效管理、风险管理以及持续改进等组成。
这些要素相互联系,共同支持组织实现长期发展目标。
1. 战略规划战略规划是战略管理体系的核心,它包括了制定组织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分析内外部环境以及制定长期发展目标。
通过明确组织的方向和目标,战略规划为其他管理要素提供了基础。
2. 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战略管理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决定了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以及工作流程的顺畅。
合理的组织结构能够促进信息的流动和共享,提高组织的效率和表现。
3. 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对战略目标的落地执行和衡量,通过制定关键绩效指标并进行监控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机会,从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科学的绩效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组织的业绩。
4. 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为了应对不确定性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它能够帮助组织识别、评估和应对可能的风险,以保障组织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风险管理,组织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灵活性和竞争力。
5. 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战略管理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它要求组织持续地关注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并进行相应的改进和创新。
持续改进可以帮助组织保持竞争优势,适应市场变化和满足客户需求。
二、战略管理体系的优势战略管理体系的实施不仅能够帮助组织明确发展方向,还能够提高组织的管理效率和绩效表现。
1. 提高决策效率战略管理体系通过对内外部环境进行全面分析,提供了更准确的决策依据。
同时,良好的组织结构和信息流通机制也能够加快决策的落地执行,提高决策的效率。
2. 增加资源利用效率战略管理体系能够帮助组织更有效地配置和利用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和冗余。
第一章战略管理概述
七 企业战略管理基本过程
动态的企业战略管理过程可以分为战略制定 战略实施 战略控制和战略 修正阶段
• 1 企业战略制定 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分析来确定企业的使命和未来所要达
到的目标;最后制定企业达到目标的战略和政策 • 2 企业战略实施
企业的战略实施就是借助行动计划 预算和一定的程序;把战略推向 行动之中 • 3 企业战略控制
5明茨伯格的定义 • 战略就是 • 计划plan; • 模式pattem; • 定位position; • 观念perspective; • 策略ploy
三 战略的特征
概括起来;企业战略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 1全局性 • 2长远性 • 3现实性 • 4计划性 • 5稳定性 • 6竞争性 • 7复杂性 • 8风险性 • 9创新性
典型的企业战略分三个层次: • 由企业最高管理层制定的公司总体战略;是企业战略中最
高层次的战略;是企业最高管理层指导和控制企业的一切 行为的最高行动纲领 • 经营战略又称事业部战略;具体来说;是在企业总体战略 的指导下;由某一个战略经营单位事业部制定的战略计划; 是公司战略框架之下的子战略;为企业的整体目标服务 • 职能战略通常发生在生产 营销和研发等职能领域 职能 战略主要是以公司战略和事业部战略为根据确定各职能 领域中的近期经营目标和经营战略;一般包括生产战略 营销战略 研究和开发战略 财务战略和人力资源战略
与非经济的贡献
二 企业战略的定义
2安索夫的定义 战略的构成要素应当包括:
• 产品与市场范围; • 增长向量; • 协同效果; • 竞争优势
二 企业战略的定义
3奎因的定义 • 战略是一种将一个组织的主要目的 政策与活动按照一
定的顺序结合成一个紧密整体的模式或计划
战略管理课件(PPT 42页)
23
战略管理模式的实际情况
战略规划型
23
组织学习型
渐进型
利用一个制定规划的程序将企业的战略意图变换成有形的可管理的文件及实际行动
未来是无知或不可知企业受外部因素影响太大经理无法制定计划
企业战略管理模式分布在规划型与渐进型两种极端状态之中
竞争的稳定性
竞争的复杂性
不稳定
复杂
简单
稳定
制定战略 与战略计划
23
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第六阶段
80年代中期,以波特(Porter)、古特与坎贝尔 (Goold&Compbell)和麦金塞(Mckinsey)等学者和咨询公司进一步归纳公司的战略类型、研究公司竞争优势的来源、公司的失误等问题。特别 是波特(Porter)等人,提出了战略分析的工具,如行业结构分析、价值链(Value-Chain)分析,区域域经济发展阶段和菱形钻石体系分析等.
(1979年) 5
企业经营目标的多样化
10
新古典模式——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市场价值模式——企业追求市场销售额现值最大大化代理成本模式——企业所有者要付出代理成本
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工作重点的转移(变革)
10
面对企业当前的环境,全面介入企业的内部管理工作,并作出管理决策建立决策系统及决策手册以提高决策效率,用更多的时间考虑整个企业的问题制订预算,预测未来销售额及现金流,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预算控制上制订预算,运用目标管理(MBO)方法来严格控制预算制订长期计划并实施执行(忽略了各种因素的变动)制订第一代战略规划制订第二代战略规划动态地建立企业的竞争优势的战略思考
质量,利润,增长
多样化经营
分散性组织结构
对环境变化的战略响应:
事业领域重组强化激励政策
战略管理概述第一章
战略管理主要的研究对象是企业,其理论也适用于 非营利组织和个人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战略理念1:战略应区别于计划
•计 划
惯常的 简单化的 推测性的 定位性的 高级的 简易的
•战 略
好奇的 扩张性的 预知性的 发明性的 包揽性的 需求性的
中层管理者 基层管理者
•
• 人际关系技 能
•
• 技术性技能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0
•能力分布
•100%
学科特点
战略管理是管理科学领域中出现较晚的学科,其思 想渊源却很悠久
战略管理是最高层次的管理理论,是传统职能理论 的整合
战略管理是高级管理人员应该掌握的理论,但中层 往往是应用者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战略管理是最高层次的管理理论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战略管 理 •职能管理:如财务、 •营销、人事、生产、研发等
•管理基础:如管理数学、管理史、 •管理原理、管理心理学、管理思想等
学科特点
战略管理是管理科学领域中出现较晚的学科,其思 想渊源却很悠久
战略管理是最高层次的管理理论,是传统职能理论 的整合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二节 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观点
•一、不同学者对战略的理解 1、安德鲁斯(K·Andrews)的定义
企业总体战略是一种决策模式,决定和揭示企业 的目的和目标,提出实现目的的重大方针与计划 ,确定企业应该从事的经营业务,明确企业的经 济类型与人文组织类型,以及决定企业应对员工 、顾客和社会做出的经济与非经济的贡献。
请问:诸葛亮是如何分析形势、确定目标及战略步骤的?
《战略管理学》教案(高教版)
《战略管理学》教案(高教版)总体介绍本教案主要讲解战略管理学的相关知识,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战略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战略管理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课程目标通过研究本课程,学生应当达成以下目标:1. 了解战略管理学的主要概念和理论框架,包括SWO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价值链分析等;2. 研究制定和实施战略管理计划的方法和技能;3. 培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4.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领导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发展。
课程内容第一章战略管理概述1.1 战略管理的基本概念1.2 战略管理的发展历程1.3 战略管理的思维模式第二章环境分析2.1 环境分析的概念和意义2.2 环境分析的方法和工具2.3 竞争力分析和竞争战略第三章资源分析3.1 资源分析的概念和意义3.2 资源分析的方法和工具3.3 资源利用和配置第四章战略制定4.1 战略制定的概念和意义4.2 战略制定的流程和步骤4.3 战略实施和控制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堂演练等。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和活动,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自主研究能力。
评分标准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期末考试和课堂表现两部分组成。
其中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课堂表现占30%。
课堂表现包括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演练等方面的评估。
参考书目1. 战略管理学,XXX著,XXX出版社2. 企业战略管理,XXX著,XXX出版社3. 战略管理案例研究,XXX著,XXX出版社。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战略管理模式
然而,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体制机制不灵活、创新能力不 足、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
03
战略管理理论
战略管理的定义和特点
战略管理的定义
战略管理是指企业或组织在宏观环境中,根据自身资源和能力,制定和实施战略 以实现长期目标的过程。
战略管理的特点
全局性、长远性、竞争性、稳定性、风险性。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战略管理模式
• 引言 •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概述 • 战略管理理论 •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战略管理模式 •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战略管理模式的
实施 • 结论
01
引言
背景介绍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承担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使 命。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国有资产经营公司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长期性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战略管理着眼于长期发展,制定长期战 略规划。
稳定性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战略管理强调稳定性,避免频繁调整。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战略管理的特点和原则
01
02
03
社会责任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应承担 社会责任,实现社会效益 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国家利益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应服从 国家利益,保障国家战略 的实施。
历史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起源于计划经济时 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家经济 体制的转型,逐渐发展成为具有现代 企业制度的大型企业集团。
发展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发展经历了多个 阶段,包括资源整合、产业升级、国 际化拓展等,逐渐成为国家经济发展 的中坚力量。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现状和挑战
现状
目前,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在国内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涉及能源、交通、 金融、科技等多个领域,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高级会计师考试之战略管理概述
第一节战略管理概述二、战略分析(理解)(一)外部环境分析一一外部环境主要包括以下要素1.宏观环境分析(PESTEL分析)宏观环境分析中对关键要素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技术因素、生态因素和法律因素等六大因素进行宏观环境分析的方法,一般称为PESTEL法。
宏观环境分析的目的是要确定宏观环境中影响行业和企业的关键因素,预测这些关键因素未来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企业影响的程度和性质、机遇与威胁。
(1)政治环境因素包括:社会制度、政府政策、政治团体和政治形势等。
(2)经济环境因素包括:经济结构、经济增长率、财政与货币政策、能源和运输成本;消费倾向与可支配收人、失业率、通货膨胀与紧缩、利率、汇率等。
(3)社会环境因素包括:教育水平、生活方式、社会价值观与习俗、消费习惯、文化传统等;人口、土地、资源、气候、生态、交通、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
(4)技术环境因素包括:创新机制、科技投人、技术总体水平、技术开发应用速度及寿命周期、企业竞争对手的研发投人、社会技术人才的素质水平和待遇等。
(5)生态环境因素,主要指各种自然资源和绿色环保问题,如水资源、土地资源、污染等。
(6)法律环境因素,主要指法律限制或立法变化,如国家或地方法律规范、国家司法、行政执法机关等。
【教材案例1-1】甲航空公司是一家国内新成立的混合所有制航空企业,目前业务仅限于中国境内的客运和货运服务。
根据PESTEL外部环境分析框架,有关影响因素如下表1-1所示。
环境因素积极影响消极影响政治政策支持,放宽管制√安全控制趋紧√经济经济增长率稳中有进√燃料价格上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社会人们预期寿命增加√旅游休闲意识提高√技术高效节能发动机改进√安全技术持续提高√高铁技术持续改进√生态噪声污染√机场用地稀缺√法律机场使用权限制√2.行业环境分析行业,是指其产品具有主要的共同特征的一大批企业或企业群体。
可以简单理解为是卖方的集合。
行业环境分析的目的在于分析行业的盈利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战略管理模式概述有机战略管理模式强调战略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
在这个连续过程中,通过对战略的管理,也就是通过启动、制定和实现战略来维持和改善企业绩效。
它既包括处理具体的战略或一次性的战略决策,也包括处理连续的战略和决策流而形成的循环模式。
与传统的战略管理模型不同,该模型将战略制定与执行相分离,强调企业的经营业绩受战略执行的直接影响,而战略决策通过指导战略执行以及对企业组织(如组织结构)和环境要素(如产业结构)的作用,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
[编辑本段]有机战略的制定战略制定包括通常的环境扫描、发现问题、分析与评估、战略阐释、战略选择等。
此外,有机的战略管理模型特别强调应该设计多种战略选择,评估当前战略选择与其它战略选择是否恰当,并为可行的战略选择制定具体实施计划。
战略制定过程中不仅需要分析和综合能力,还需要创造能力、直觉、说服能力、谈判能力,这个子过程不存在既定的步骤。
[编辑本段]模型中各种联系的解释在有机的战略管理模型中,企业组织、企业环境、战略制定、战略实现/执行、战略绩效五部分构成了有机战略管理过程的主体。
在有机战略管理中,各部分之间通过直接和间接的作用过程,构成一个闭环式的动态有机战略管理模型。
1、企业组织与企业环境企业组织与企业外部环境之间密切联系,这种联系反映出企业组织及其特征作为环境的一部分,二者之间通过资源和信息的交换,通过各种关系与制度的约束密切联系。
例如,企业资源影响着并受到竞争者、顾客和当地环境的影响,企业的组织结构影响着竞争对手的行为和产业的结构,行业内部关键人士的认识判断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企业对外部环境的看法。
这种联系甚至隐含着在某种情况下企业的关键资源可能存在于外部网络中,如政府的行业政策等。
可以采用序列博弈理论来研究二者间的这种联系。
有机战略的执行战略执行这一子过程主要是为了实现设定的目标、态势、行动以及一些辅助决策(如组织结构)。
战略执行包括战略实施、低层次战略步骤的改进、组织结构变革等。
战略实现尤其强调战略不一定是特意规划的结果,它也能够不断地浮现出来。
战略实现/执行既包括管理内部变化的传统方面,如沟通与达成一致,也包括对战略变革外部环境的管理,以及战略变革过程中战略与外部环境作用——反作用过程的管理。
其次,在传统的战略规划手段之外,一种新的或辅助性的战略实现途径是战略的自动出现,这种战略的自动产生过程与正式的战略制定过程交织在一起,或齐头并进。
自动浮现的战略以其它有关机制,如核心价值观、简单的制度等为基础,在高层管理者的观念与基层管理人员的可行性评价结论激荡作用的过程中形成。
已实现战略在组织、外部环境、业绩信号相互间进行连续的动态调整后最终形成,它表现为一些具体协调措施的集合。
第三,业绩背后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的循环流对组织、环境和实现的战略产生影响,并进一步把它们纳入新战略形成的信息源。
就某一次战略循环而言,绩效和已实现的战略,通过学习和将自动浮现的战略以及战略试验结果作为输入,影响未来的战略选择。
在战略循环中,战略思维和战略行动不间断地彼此相互作用。
执行本身战略执行本身不仅受过去战略实施历史的影响,而且影响着未来的战略执行路径和战略状态。
也就是说,战略的实现/执行过程本身存在自组织、自学习的循环,这里的分析研究需要运用复杂性理论。
1、执行与企业组织企业组织也影响着战略的实现/执行过程,同时战略的执行也会对企业组织产生影响,如新战略的实施要求组织结构进行变革,战略实施过程中可能会改变组织的内部政治以及内部人员对事情因果关系的看法,会调整组织内部的资源组合等。
2、执行与企业环境企业的外部环境也影响战略的实现/执行,同时,企业实现的战略对企业外部环境也会产生影响。
比如,企业进入某一行业会改变行业的格局,会影响行业原有的资源配置,或者影响竞争对手的行为,甚至创立新的产业,建立新的技术标准以及通过创新带来行业的“创造性毁灭”等。
我们可以采用产业组织理论来分析这种影响。
3、执行与战略绩效战略绩效是通过战略实现的,已实现的战略所带来的环境与组织的某种协调状态决定了企业的战略绩效。
另一方面,战略绩效对战略的实现/执行也具有反馈作用。
比如顾客的口碑宣传帮助带来新的顾客从而提高业绩会促使企业在战略执行过程中改变营销手段,当前的成功会增加战略执行人员的自满情绪,酝酿着未来的失败等。
[编辑本段]战略绩效与模型其它部分企业组织和企业环境不仅仅间接地影响战略绩效,它们还能直接对战略绩效施加影响。
比如,企业拥有的资源优势、企业的历史、不利的环境或者战略之外的希望或不希望的活动(如运气)等都会对战略绩效产生直接的影响。
根据组织进化理论,组织的产出结果将反馈给组织行为,组织行为将做出自我适应性的调整。
根据有机战略管理模型,战略实现/执行的结果——战略绩效将反馈给战略制定、战略实施、企业组织以及企业环境。
比如,差的业绩将增加组织的紧迫感,加快组织战略变革决策的制定进程,变革的推进过程变得更顺利;同时会对产业结构产生影响,如限制了新的行业进入者甚至迫使一些竞争者退出竞争。
[编辑本段]有机战略管理的任务战略管理的循环模式表明战略不仅仅是一个既定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发起、培育并不断调整,这个过程将一直进行下去,而不是仅限于一次单一循环或一个具体战略。
为了维持这一循环,企业的战略管理工作面临以下三个任务:第一,促进战略的制定。
采用的手段包括对市场变化与竞争变动进行智能监控,加强对战略形成过程本身的管理,具体方法如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全员参与战略决策、聘用外部咨询顾问、明晰董事会和管理层的职责、在决策过程中制造一定程度的冲突等。
第二,促使新战略自动出现。
可以采用的手段如鼓励基层对公司的战略发表观点,培育支持性的组织文化,奖励不同事业部、不同部门、不同团队成员之间的积极沟通交流合作等。
第三,提高战略的可执行性。
可以采用的手段如充分授权、鼓励员工对公司事务的参与、强化企业的变革能力,构筑执行力文化等。
这三个任务影响第一轮的、重复频率更高的战略制定与实施行为。
在特定的环境下,这三个任务可能需要反复执行。
比如,企业可能需要经历两轮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学习才会发现战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反应速度就太过迟缓,原因可能是因为战略执行过程过于冗长,或者没有合适的机制来鼓励创造性战略的出现。
为避免这些问题,有必要采取措施实现有机的战略管理。
[编辑本段]有机战略管理的实现1、全员参与战略就是协调或适应性的调节。
它包括三个相互关联的要点:战略强调一段时间内企业的行为,包括主要的目标和行动;它包括时间和空间的协调,在其中有计划的调整仅占一部分;它强调适应性,包括对环境的反应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有机战略管理包括长期持续的战略协调和短期的自发性战略协调。
这两种协调呈现交互式结构并强调相互的辩证影响;它将内部和外部的活动、多种协调方式以及不同层次的战略进行整合。
由于其自发性和广泛性,要求更多的人员参与到有机战略管理过程中来。
传统的战略管理过程中,高层管理人员是主要的决策者。
在有机战略管理过程中,战略领导者的作用在于调节企业内部情境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孙子兵法》中蕴含了丰富的战略管理思想。
孙子重“谋”,凡事“谋则立,不谋则败”,用在有机战略管理中,强调战略决策需要考虑得尽可能详尽,收集尽可能多的信息,需要全体人员的参与,尤其是对客户需求及其变动趋势了解最多的人员。
顾客需求的变化是企业推动战略变革调整的主要因素之一,谁更了解顾客,谁能够最快的满足顾客的需求,谁就会取得竞争优势。
在长期与客户交往的过程中,企业的销售人员洞悉顾客的信息,所以能够较好地把握未来竞争的方向。
此外,“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作为局外人的外部咨询人员及其他行业专家能够以更加客观的态度看待企业的发展并对未来做出预测。
有机战略管理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新的协调组织外部与内部关系的战略手段浮现,而这需要调动所有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去创造、认识、发现它们。
总之,根据有机的观点,战略制定过程是一个多方人员相互作用的过程,它需要不同层次、不同经历、不同岗位的人员从多个角度来评判。
2、采用BSC进行战略控制有机战略管理中强调战略的执行,企业的绩效是已经实现的战略带来的,而不是初始制定的战略带来的。
执行帮助企业在任何情况下得以建立和维系自身的竞争优势。
战略的执行不能仅仅依靠事先的设定与要求,更重要的是对战略执行的监督与控制。
前IBM总裁郭士纳说过一句话:“重要的不是你要求人们做什么,而是你考核他们什么。
”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card)作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重要的战略管理工具被广泛地采用。
它表明了企业需要什么样的知识、技能和系统(学习和发展角度),才能创新和建立适当的战略优势和效率(内部管理角度),使公司能够把特定的价值带给市场(客户角度),从而最终实现更高的股东价值(财务角度)。
平衡计分卡通过财务、客户、流程效率、个人成长四个方面的15-20个平衡计分指标,能够清楚地反映各部门、成员的有关活动,从而实现有效的战略监控,在整体上提高企业的战略执行力。
同时,BSC明确地提出,业绩管理就是要让企业的每一位员工每天的行动都与企业的战略挂钩,这能够确保有机战略的有效实施。
3、组织学习有机的战略管理过程中强调反应速度,它需要有效的分权以及执行中对组织惯性的克服。
我国企业的管理人员由于素质普遍偏低,其经营观念、管理方法与手段都难以适应复杂快变环境下的有机战略管理模式的要求,因此应该加强对他们的培养,而学习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个手段。
另一方面,通常情况下,不管是个体还是组织,都因为惯性和习惯的束缚,常常在需要进行变革时处境危难。
为了克服组织惯性,组织需要不断学习,只有通过学习组织才能够具有适应性,才能够具备变革的能力,才能够加快战略反应的速度。
对于集团公司来讲,总部要成功的促进公司的创造性学习,应该具备:★开放性的和从公司内部及外部环境中学习的能力;★各业务之间相互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