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犁牛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问题:
1、我国古代基本的耕作方式是什么?牛耕技术什么时期出现?何时推广到全国,何时出现
曲辕犁?
2、商周时期的土地制度是什么?封建土地所有制何时确立?
3、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有哪些?“井渠”在何时何地出现?隋唐时期北方和南方的灌溉工
具分别是什么?
4、什么是小农经济?其特点是什么?何时开始瓦解?瓦解的原因和标志分别是什么?
5、汉代中国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举两例说明。

元代为纺织技术革新作出重大贡献的纺
织家是谁?
6、中国已知最早的人工冶炼铁器出现于何时?灌钢法出现于何时?水排是谁发明的?有
何用途?
7、制瓷技术成熟于何时?唐代出现“南青北白”的局面,南青和北白各指什么?明清时期,
我国的瓷都在何地?何时瓷器开始大量出口?
8、会馆何时出现?明清时期势力最大的商帮有哪些?
9、唐代、宋代、明清最繁华富庶的城市分别是什么?
10、宋代的“市”与以往相比有何特点?
11、我国古代的经济政策有哪些?
12、重农抑商政策的含义、目的及其影响如何?
13、海禁政策的含义是什么?何时开始?影响如何?
14、我国古代资本主义萌芽何时何地产生?标志是什么?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
1、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汉代;唐代
2、井田制;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3、都江堰水利工程和郑国渠工程;汉代关中地区;立井水车、高转筒车
4、为了满足生产者本身或本经济单位的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自给自足、男耕女织;鸦
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5、素纱襌衣、丝国;黄道婆
6、春秋晚期;南北朝;杜诗;冶铁用的鼓风装置
7、东汉晚期;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江西景德镇;唐代
8、明清;徽商和晋商
9、唐:长安、洛阳、扬州、益州;宋:汴州;明清:苏州
10、打破了坊和市的界限;官府不再对市进行直接监管;草市有了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11、重农抑商政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12、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初期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和国家统一,后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阻碍了社会进步
13、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明朝;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但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14、明中后期,江南地区;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根本原因:自然经济的产物,政治原因:腐朽的封建统治,政策原因: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专题二问题:
1、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原因分别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代表企业是什么?
2、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时间、原因、代表企业分别是什么?
3、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时间、原因?
4、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哪些局限性?
5、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6、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原因是什么?
7、简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总体趋势?
8、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有什么特点?导致这种特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9、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
1、19世纪60、70年代;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洋务派企业的诱导;沿海地区;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
2、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后;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实业救国的推动,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大生纱厂,保兴面粉厂
3、20世纪初民国初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中华民国政府成立后颁布奖励实业发展的政策,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推动,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4、地区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主要是轻工业的发展,重工业发展缓慢;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5、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群众抵制洋货,提倡国货;币制改革
6、国民党发动内战;恶性的通货膨胀政策;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官僚资本的压迫;繁重的捐税负担
7、19世纪60-70年代诞生,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后初步发展(或第一次高潮),20世纪初民国初年短暂的春天(或第二次高潮),一战结束后迅速萧条,1927-1936年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又一次发展(或第三次高潮),1937-1945抗战期间遭到洗劫和破坏,国民政府统治晚期陷入绝境。

总趋势:在夹缝中求生存,曲折发展
8、革命性和软弱性、妥协性;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9、先天不足: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后天畸形:主要是轻工业的发展,重工业发展缓慢;地区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必修二专题三复习学案
☆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分期
1949-1956年: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1949-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2)1953-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1956-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66-1976年:文革时期;
1978年后:改革开放新时期
一、了解“一五”计划的建设成就
1、时间:1953-1957年
2、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3、成就:(1)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2)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3)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
4、意义:( 初步改变了 )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二、理解三大改造
1、时间:1953-1956年
2、内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措施(形式):(1)农业:(农业生产合作社);
(2)手工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政策(和平赎买)
4、实质: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5、意义:(1)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
(2)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
(3)(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了解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
1、时间:1956年
2、内容:(1)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2)明确了主要任务(落后的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意义: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成功探索和良好开端
四、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时间:1958年
2、根源:(左倾错误)
3、性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严重失误)
4、特点:高指标、浮夸风、共产风
5、结果:造成国民经济严重困难
6、教训:(1)大跃进:经济的发展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2)人民公社化运动:(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和(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五、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1、时间:1978年底
2、内容:(1)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3)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
(4)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意义:(1)伟大的历史转折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式开辟;
(3)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六、理解农村经济经济体制改革
1、时间:1978年
2、地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3、背景:高度集中的人民公社体制的束缚
4、率先改革:(安徽)和(四川)省
5、措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意义:(1)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2)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T: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否改变了土地的所有制性质?农民获得是什么权利?
没有改变,仍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农民获得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
七、了解国有企业改革
1、时间:1984年全面展开
2、内容:(1)初期的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2)管理体制(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3)所有制结构:从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4)分配制度:按劳分配
(5)十四届三中全会后,国企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 现代企业 )制度
3、意义: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加了企业活力,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八、了解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经济特区:
(1)过程:
1980年,(深圳)(第一个经济特区)、珠海、汕头、厦门
1988年,(海南)(最后一个设立,面积最大);
(2)意义: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2、1984年,沿海开放城市,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3、1985年,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湾地区
4、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
(1)时间:1990年
(2)目的:带动长三角和长江流域经济发展
(3)意义:90年代对外开放的标志
5、对外开放的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九、了解“南方谈话”
1、背景:(1)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风云变幻;(2)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关键期
2、核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3、主要内容:(1)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2)改革开放用勇于实践;(3)以(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的标准;(4)(市场经济体制)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5)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6)发展是硬道理
4、意义:打破计划经济的束缚,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进改革开放深入发展
十、理解中共十四大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和中共十五大的主要决定
1、中共十四大:
(1)时间:1992年
(2)内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意义:以(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为标志,改革开放进入新时期
2、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1)时间:1993年
(2)主要决定:①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原则(具体化)
②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3、中共十五大:
(1)时间:1997年
(2)内容:
①所有制结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②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3)意义: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