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及其对策9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贸易中的环境贸易壁垒及其对策
摘要:通过介绍国际贸易中环境贸易壁垒的主要内容和形式,剖析环境贸易壁垒的基本特点,从静态和动态两个侧面分析了这种新兴的技术性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多方面的影响。
然后再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出发,提出了我国出口行业应对环境贸易壁垒的一系列策略与措施。
关键词:环境贸易壁垒中国对策
前言
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迅速推进,WTO多个回合的谈判使得长期以来作为主要贸易壁垒的高额关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代之而起的是环境贸易壁垒。
环境贸易壁垒,已经并将继续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乃至我国入世战略的实施形成重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认真研究环境贸易壁垒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分析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适时提出可操作的应对措施,成为当前一项亟待加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1.环境贸易壁垒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1.1环境贸易壁垒的主要内容
环境贸易壁垒也称绿色贸易壁垒,指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通过制定环境标准和法规,对可能形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一些国际贸易活动加以管制,从而对自由贸易形成障碍的一种非关税贸易措施。
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1.1环境标准和法规
指一些国家凭借其经济和技术条件的垄断优势,通过立法手段,对环境中污染物水平及其排放源的限量阈值制定苛刻的强制性技术标准,通过行使境外管辖权来限制外国商品的进入;国际上为保护环境而制定的环境公约中的有关条款也常常形成对一些国际贸易活
动的限制。
如欧盟近年全面启动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机制,要求进入其成员国的产品达到其规定的环境技术标准等。
1.1.2环境标志制度
环境标志是一种经权威机构认定的图形,它表明该产品不但质量符合环境标准,而且其生产、使用、消费、回收的过程也符合环保要求。
环境标志既是全球绿色消费浪潮的产物,又反过来引导绿色消费。
它在西方国家消费人群中影响很大,调查表明,84%的荷兰人、89%的美国人、90%的德国人在购物时会考虑消费品是否具有绿色标志,有人甚至愿意多花10%的费用来购买绿色产品。
发展中国家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要开展环境标志的国际认证存在着较大的困难,因而其出口的不少商品往往在国际市场上处于很不平等的竞争地位。
1.1.3成本内在化要求与绿色补贴限制
成本内在化要求生产者将环境退化及其治理的费用计入产品成本,而发展中国家由于环境标准较低,暂时无力承担治理污染的所有费用,因而被认为给予了其出口商品以隐含的补贴。
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有时为了扶持民族工业的成长,对环保产业或外贸企业给予一定的环境补贴。
而西方国家认为无论是隐含或公开的补贴均违反了世界组织的有关原则,需要实施贸易制裁。
美国就曾以环保补贴为由,对来自巴西的人造胶鞋和来自加拿大的速冻猪肉提出过反补贴诉讼。
1.1.4包装的环保要求
包装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主要是由于包装材料及其所形成的废弃物和包装容器结构而引起,如PVC塑料,难以自然降解,焚烧处理时又污染环境。
为此,许多国家颁布了不少有关包装的法律法规。
如英国制定了包装材料重新使用的计划,要求2000年前使包装废弃物的50%-75%重新使用。
由于这些规定是按照西方国家国内资源禀赋、消费偏好等因素
确定的,发展中国家或是难以适应,或是增加改装成本,从而起到了贸易限制的实际效果。
1.1.5绿色关税制度
这是绿色贸易壁垒的最初表现形式。
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为名,对一些污染环境和影响生态的进口产品征收进口附加税,苛以罚款,限制或禁止进口,有时还动用贸易制裁措施。
1.1.6绿色检疫制度
发达国家制定严格的卫生检疫标准,特别是对食品中农药残留物、重金属等要求十分严格,以此限制或禁止外国产品特别是食品的进口。
1.2环境贸易壁垒的形式
环境贸易壁垒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府引导型的绿色壁垒,它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通过制定一系列的环保标准对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产品设置关卡,限制其进口;另一类是非政府引导型的绿色壁垒,即是一些国家环境保护意识较强的生产商或消费者,对其他国家不符合其环境标准的产品和服务的歧视。
目前,绿色壁垒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涉及法律、法规、标准、程序等各个方面,基本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体系。
2环境贸易壁垒的基本特点
当前国际贸易中形形色色的环境壁垒从以下几个方面呈现出其特有的时代性特点:
2.1合法性和隐蔽性
从有关国际环境公约及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定来看,环境壁垒作为一种技术性贸易壁垒或间接非关税壁垒,具有一定程度的合法性。
如《关于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等文件中规定,为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健康与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在遵循贸易影响最小、科学上证明合理、国民待遇和非歧视、统一性、透明度、发展中国家特殊和差别待遇等原则
下,可以实施贸易的环境控制。
但是,在具体实践中,以环境保护为名、行超保护贸易政策之实的情况比较突出,有时两种动机相互交叉,因而要明确甄别其真实动机是非常困难的,这就使得环境贸易壁垒呈现出一定的隐蔽性特征。
2.2歧视性和不公正性
由于设置环境壁垒的主要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利益通常成为其牺牲品,因而环境贸易壁垒有其歧视性的一面。
它的实施没有考虑到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的环保历史欠帐,超越了发展中国家经济、技术发展的现实,对各类不同水平国家的产品规定同样的市场准入条件,这是很不公平的。
通常这些规定过于复杂且经常变化,有时违背国民待遇原则,制定内外有别的双重标准,使外国商品难以符合这些规定,而进口国很容易就行使自由裁量权以实施贸易制裁。
更为严重的是,不仅环境技术性规定条文本身可以起到限制进口的作用,而且这些规定的执行过程也逐渐成为外国产品进入市场的严重障碍,执行过程中的一些争议往往导致旷日持久的调查和取证,即使最终认定有关商品符合规定而准许进口,但这些商品的销售成本可能已经大大增加,或者可能延误了交货期以及错过了销售季节,从而严重影响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
2.3广泛性和关联性
环境壁垒涉及的X围很广,包括法律、规则、程序等各个方面。
从产品角度看,不仅包括初级产品,而且涉及所有的中间产品及制成品;从部门角度看,既包括有形商品,又拓展到投资及服务领域。
因而较之于关税及传统的非关税壁垒,环境壁垒的影响更大。
而且环境壁垒往往会有连锁反应,容易从一个国家扩展到多个国家。
如1996年德国禁止含偶氮染料的纺织品进口,结果法国、荷兰、日本也相继效仿。
1998年我国输往美国的木质包装由于含有天牛病虫而受限制后,加拿大、英国也迅速采取了类似的措施。
2.4时效性和发展性
近几年来,环境贸易壁垒的时间效应不断增强,实施方通常随着贸易伙伴国经济和技术条件的进步,不断调整其环境技术标准,使得绿色贸易壁垒呈现出不断加高和拓宽的趋势。
如近年来日本对大米进口检验的理化指标从1993年的20多项增加到2000年的104项,西方发达国家规定的农药残留量指标已经降至几年前的1%。
另外,当具有环境标志的某种产品的比例在市场中达到20%左右后,该国家的环境标志认证要求也将随之提高。
这一趋势还将一直持续下去。
3环境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双重影响
3.1从静态的角度看,环境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的负面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几乎波及到我国外贸出口的所有领域,每年造成的损失相当于当年出口总额的20%左右,价值高达几百亿元。
这里发生作用的机理有二种:一是市场准入的限制,即发达国家通过立法或制定苛刻的环境技术标准,使我国不少产品难以进入他们的市场参与公平竞争。
如在服装和纺织品出口方面,德国等西方国家从1994年起陆续立法禁止118种含偶氮染料的纺织品进口,否则产品将被全部扣留或销毁,这使我国现有的104种偶氮染料的纺织品出口中断,1999年损失超过65亿美元。
在农产品和食品出口方面,1994年以来,我国的牛肉猪肉几乎不能出口到美国,欧盟也完全禁止我国的牛肉冻鸡肉及贝类产品进入其成员国市场,导致我国农产品出口值从前几年的180亿元降到目前的120亿元。
二是竞争力的影响,即发达国家虽然不对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准入直接设限,但通过开展绿色认证、征收绿色关税及实施所谓的反补贴措施,使我国出口产品的成本大大增加,进而削弱该类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如在绿色标志认证方面,我国外贸企业为了获取国外认可的绿色标志,不仅要支付大量的检验、测试、评估、购买先进仪器设备等间接费用,而且还要支付不菲的认证申请费和标志的使用年费等直接费用,导致这些产品的成本大幅上升,进而丧失价
格优势,与直接的市场准入措施有着异曲同工之效。
3.2从动态的角度看,环境贸易壁垒对我国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贸易与环境的良性互动又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事实上,环境贸易壁垒作为一种外源性的贸易限制措施,其对我国经济贸易发展的约束刚性是如此之强,以至于我们除了在世贸组织多边贸易框架内开展贸易协调和环境外交外,更为现实的选择就是面对现实,苦练内功,努力提高环境管理水平,提升国家环保技术标准,从而成功突破这一绿色瓶颈的制约,达到贸易和环保的双赢。
有关外贸企业也将重新审视发展与环保的关系,以壮士断腕的勇气,真正花大力气抓好企业的环保工作,包括开展绿色认证,采用清洁生产工艺等,从而有效化解过去借内力无法解决的环保与发展"两X皮"的问题,促进经济、贸易与环境的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
4突破国际贸易中环境瓶颈的策略与措施
4.1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环境经济核算体系,实现贸易与环境的均衡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产品的价格未将环境成本计入在内,资源也成了可以廉价出口的商品,这不仅导致出口贸易容易受到环境贸易壁垒的羁绊,而且也损害了国家的长远发展利益,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失调。
因此,要借鉴国外经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经济分析方法和政策体系,加强对环境变化对资源、人体健康、社会经济影响的定量化研究,把不可再生资源的损耗、可更新再生资源的消长、环境的破坏与修复改善、污染的治理作为社会成本列入核算体系,逐步做到资源与环境的商品化、价格的合理化和消耗资源与破坏环境的有偿化,实现资源的集约使用和有效管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4.2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要密切注视环境问题全球化发展的进程,认真研究发达国家绿色消费浪潮的基本趋
势,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发展无污染和少污染产品的工业,引导各类企业将环境保护作为其主要的价值取向之一,使环保指标和其它质量指标一起构成优质产品的内涵,从而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出口贸易商品结构。
要把绿色产业作为提升出口产业结构的重要方向,实施战略性产业政策,通过财政、税收、金融等优惠政策加以扶持,培植规模经济优势,在大力开展环保产品国际贸易的同时,提高企业防治污染的能力,为我国出口产品冲破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提供硬件上的支持。
4.3实施绿色高科技战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
要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跟踪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大力引进国外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污染治理技术、"三废"综合利用技术,并有计划地建立一批环保高新科技和产品的研究开发基地及高新技术孵化、辐射基地,研究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走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并重之路,推动产品和技术的升级换代。
环境贸易壁垒实质上是绿色高科技壁垒,对于企业来说,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是突破环境壁垒的根本途径,如果我们产品的环境技术在国际市场上是领先的,那么环境壁垒的制约作用也就不攻自破了。
4.4大力推行ISO14000国际认证,搞好标准化工作
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标准,它不对绝对量进行限制,而是关心是否符合环保法规,是否和承诺一致等问题,因而是消除环境贸易壁垒的有效手段。
目前全球已有近万家企业获得了ISO14000认证,而我国只有200多家,差距十分明显。
因此,我们要借鉴国外企业的成功经验,大力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并向通过该项认证的企业颁发"绿色标志"。
要在实施环境认证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环境标准和技术法规体系,积极参与国际标准互认,签订多边或双边互认协议,以便从制度上消除贸易摩擦。
要理性地对待环境标准化工作的双重效应,通过渐进地提升自己的环境标
准要求,推动资源合理使用,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实力。
4.5充分利用世贸组织机制,抵制绿色保护主义行为
要充分利用世贸组织多边贸易体系的谈判机制、合理对抗机制、报复措施、非歧视原则以及对发展中国家特殊照顾的规定,维护自身合理的经济权益。
在发生环境贸易纠纷时,要依据上述规定和原则,向有关国家和国际机构提出交涉或申诉,力争通过磋商和谈判加以解决。
要坚持权利与义务平衡的原则,在享受国际贸易赋予的比较利益的同时,承担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称的环境保护义务,反对西方国家在环境保护的旗帜下,实际推行的以邻为壑、奖出限入的新重商主义行为。
要积极参与世贸组织关于环境方面的贸易规则的修改与制定工作,以限制环境壁垒的活动空间,为我国企业开展国际经贸活动争取主动权。
结束语
“环境贸易壁垒”是世贸组织确立在发展多边贸易中必须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必须保护生态环境为重要宗旨,但它又被滥用,作为贸易保护的手段;正确掌握“环境贸易壁垒”重要原则就可以用来保护自身的生态环境和发展国际贸易服务。
中国“入世”和“环境贸易壁垒”两重性一样,有机遇,也有挑战;有竞争,也有冲击;有利也有弊。
只要对世贸组织的政策、法规等理解透彻,运用灵活,可以做到趋利避害,化害为利,发扬优势,在国际贸易获取最佳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大卫·皮尔斯:《绿色经济的蓝图》,师X大学1997年版。
[2] 卢授永:《环境贸易壁垒若干问题的探讨》,《XX环境科学》2000年第6期。
[3] 《TBT》课题组:《美日欧实施TBT情况》,《国际贸易》1999年第6期。
[4] 邵宏华:《贸易标靶》,《国际贸易》1999年第6期。
[5] 王先进:《生态环境保护与依法治理实务全书》,民族199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