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施工应用案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施工在官地水电站的应用

王词重赵喜云肖亮

摘要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防渗施工中,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是一种重要的基础防渗处理方

法,其中成槽技术、泥浆固壁和塑性混凝土的连续施工成为其中的关键技术。通过官地围堰工

程防渗墙的施工,使我们掌握了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施工的基本工艺,为我公司今后进行深墙体

塑性混凝土防渗墙的施工总结了经验。

关键词围堰塑性砼防渗墙技术

目前国内外的防渗墙施工有:塑性混凝土防渗墙、高压旋喷混凝土防渗墙、素混凝土防渗墙等,相比而言,高压旋喷防渗墙施工较快,但可靠性不好,素混凝土防渗墙容易产生裂缝,不适合大面积防渗墙的施工,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是国内外大面积防渗墙施工的一种有效方法。该项施工技术能够有效防止围堰发生渗漏,保证堰体稳定。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在水电市场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1概述

1.1工程概况

下游围堰位于大坝下游约410m处,堰顶高程为1221.00m,最大堰高26.0m,顶宽10.00m,最大底宽约122.5m,长约197.5m。防渗墙施工平台高程1208.5m,防渗墙厚度为0.8m。最大处理深度约42.5m,防渗面积3400m2,设计采用塑性混凝土防渗。

1.2工程地质

根据勘测资料显示,河床覆盖层最大厚度约30m,由于施工弃渣原因,河床覆盖层厚度有所改变,大体分三层,Ⅰ层为卵砾石夹砂层,厚3~5m,分布于河床底部;Ⅱ层为块碎石夹砂砾石层,厚6~8m,孤、块石较多,局部为含泥块碎石,分布于河床中下部;Ⅲ层为含泥漂卵砾石夹砂层,厚10~20m,块石及漂砾较多,局部夹细砂透镜体,厚0.3~0.4m,分布于河床上部。

堰基岩体为角砾熔岩、火山角砾集块岩和枕状玄武岩,结构较松散,渗透性强。弱风化上段下限高程1165m,厚4~20m,下部弱风化基岩透水率为1.2~11Lu;左堰肩弱风化下段透水率为5~17Lu;右堰肩弱风化下段及微新岩体透水率多大于10Lu,大者可达50~60Lu。2工程施工难点

由于左、右堰肩边坡风化、卸荷较发育,岩体透水性强,给围堰的防渗施工增加了难度,要求防渗施工必须可靠,切实起到防渗的作用,这是防渗墙施工的难点之一。

河床覆盖层较厚,存在架空现象和孤块石,容易造成防渗墙壁塌方。如何能够顺利穿

过孤石和漂石,保证防渗墙壁不坍塌,这是防渗墙施工的难点之二。

在混凝土施工时,如何保证混凝土在连续施工的情况下不堵管,保证防渗墙墙体整体性和致密性,也成为施工的又一难点。

3防渗墙施工程序及方法

围堰防渗墙轴线长约140m,墙体厚度0.8m,最大墙深42.5m,造孔工程量3400m2,砼浇筑约2720m3。

3.1施工程序

防渗墙施工程序框图见图1。

图1防渗墙施工程序框图

3.2施工准备

成槽施工前先进行导向槽和施工平台的施工,沿防渗墙轴线用混凝土浇筑一个0.9m×1.5m(宽×深)的导向槽。

3.3成槽施工

3.3.1槽段划分

槽孔划分为两序施工,Ⅰ、Ⅱ序槽孔间隔布置,先施工Ⅰ序槽孔,再施工Ⅱ序槽孔。

根据防渗墙造孔深度及施工特点,防渗墙的槽段定为6.8m,即4个0.8m的主孔和3个1.2m的副孔。以轴线140m计算,防渗墙可划分为23个槽段,分12个一期槽孔,11个二期槽孔。钻劈法典型槽段划分示意图见图2。

3.3.2成槽方法

按照测量放线将CZ-5型冲击钻机摆放到位,利用“钻头”冲击地层形成“槽孔”,采用“钻劈法”进行防渗墙成孔施工,每个槽段先劈打主孔至设计深度,再劈打副孔成槽,

待Ⅰ序孔混凝土浇筑后再进行II序槽施工。

采用传统的抽筒排渣。

图2钻劈法施工典型槽段划分示意图

3.3.3护壁泥浆

为了保证在施工过程中孔壁的稳定,采用泥浆固壁的方法,同时泥浆也起到了悬浮钻渣以及冷却钻具的作用,成墙后还可增加墙体的抗渗性能。泥浆采用膨润土拌制,泥浆配合比为水1000kg、膨润土50kg、Na2CO31kg。新制泥浆经过24h膨化后,利用供浆管输送至槽孔内使用,成槽及槽段浇筑过程中回收的泥浆,经净化后重复使用。槽孔孔口泥浆面在成槽过程中保持在导向槽顶面以下30~50cm范围内。固壁膨润土泥浆性能指标见表1。

表1新制膨润土泥浆性能指标

项目单位性能指标试验仪器备注

浓度%>4.5100g水所用膨润土重量密度g/cm3<1.1泥浆比重秤

漏斗黏度s30~90946/1500ml马氏漏斗

塑性黏度cp<20旋转黏度计

10min静切力N/m2 1.4~10静切力计

PH值9.5~12PH试纸或电子PH计

3.4混凝土施工

3.4.1混凝土配合比

防渗墙混凝土配合比为:水胶比0.764,砂率55%,胶材用量550kg/m3,掺合料中粉煤灰的掺量为30%,膨润土的掺量为20%。其中水泥为P.O42.5普硅水泥,粉煤灰为Ⅱ级灰,膨润土为高液限黏土,粘料含量为66%。

3.4.2清孔换浆及Ⅰ、Ⅱ期接头清洗

槽段终孔验收合格后进行清孔,清孔采用抓斗抓取淤泥,利用下设潜水排污泵抽浆,

(1)孔底淤积厚度不大于10cm;并及时用新鲜泥浆补充。清孔换浆结束1h后,达到下列标准:

(2)泥浆参数为:槽内泥浆比重不大于1.1g/cm3,粘度不大于35s,含砂量不大于3%。清孔换浆工作可以结束。

槽段清孔换浆结束前将钢丝刷子安装在抓斗斗体上,紧贴Ⅰ、Ⅱ期混凝土结合面,分

段上下反复提动,达到刷子上不带泥屑,孔底淤积不再增加,即接头面清洗合格。

3.4.3槽段混凝土浇筑

(1)清孔换浆结束后,下设混凝土灌注导管,导管内径为250mm。槽段长度为6.8m,下设两套导管,两侧导管距槽端1~1.5m;Ⅱ期槽段由于套抓接头,槽段长度为8.2m,下设三套导管,两侧导管距孔端1.0m;同时,槽段内导管间距3.0m。导管底部距槽孔底板不大于25cm,当槽底高差大于25cm时将导管置于控制范围的最低处。

(2)灌注前导管内置入可浮起的隔离塞球,灌注时先注入水泥砂浆,随即注入足够的混凝土,挤出塞球并埋住导管底端,避免混凝土与泥浆混合。

(3)灌注过程中每30min测量一次混凝土面,每2h测量一次导管内混凝土面,根据混凝土面上升情况,决定导管的提升长度。导管在混凝土内的最小埋深不得小于1.0m,最大不得大于6.0m,在保证埋深的前提下,随着混凝土面的上升,用吊车提升导管,并将顶部的部分导管拆除。

(4)槽孔内混凝土面上升至槽口时,采用泥浆泵抽出浓浆,并提升导管,减小埋深,增加混凝土的冲击力,直至混凝土顶面超出设计墙顶标高0.5m,即可停止浇筑,拔出导管。

(5)混凝土必须连续浇筑,槽孔内混凝土上升速度大于2m/h,并连续上升至墙顶有效高程。

3.5特殊情况处理

3.5.1漏浆、塌孔处理

(1)造孔过程中,如遇少量漏浆,则采用加大泥浆比重,投堵漏剂等处理,如遇大量漏浆,单孔采用回填粘土钻进处理,增加渗径,槽孔采用投锯末、水泥、粘土球、稻草或高水速凝材料等进行堵漏处理,确保孔壁、槽壁安全。

(2)塌孔处理:如果覆盖层颗粒级配不均,造孔中可能出现塌孔。发现有塌孔迹象,首先起出施工机具,根据塌孔程度采取回填粘土、柔性材料或低标号混凝土等处理;如孔口塌孔,采取布置插筋、拉筋和架设钢樑等措施,保证槽口的稳定。

(3)如槽内塌孔严重,必要时可浇筑固化灰浆后重新造孔。

(4)储备一定数量的由粘土掺加碎石制成的粘土球,用于槽孔堵漏。

3.5.2漂石、孤石及孔斜处理

在钻孔过程中遇到漂石、孤石难以钻进时,主要采用回填碎块石至漂石、孤石顶部,然后继续钻进,若还难以通过漂石孤石时,则采用地质钻机下套管钻孔进行爆破处理。

在钻进过程中发生孔斜时,除改变钻头规格、形状外,还可以回填石料至偏斜段顶部,重新进行该段造孔,并加大造孔过程中的测斜密度,严加控制修孔质量。

3.5.3混凝土浇筑堵管的处理

一旦发生堵管,可利用吊车上下反复提升导管进行抖动,疏通导管,如果无效,可在导管埋深允许的高度下提升导管,利用混凝土的压力差,降低混凝土的流出阻力,达到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