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史课程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中外建筑史》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代码:中外建筑史、0710025
总学时数:54(理论课学时数:50 复习与考试学时数:4)
适用专业:建筑工程设计
1 课程概述
课程的性质
1、必修课;
2、专业课、理论课
、课程定位
中外建筑史是建筑工程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在培养学生历史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建筑史学知识的深化;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热爱本职工作的工作精神;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生态度和工作作风。
课程设计思路
由案例导入教学,分析案例中的理论,最后总结。加强学生知识记忆。
2. 课程基本目标
1、知识目标:根据授课对象均为新生的特点。建筑史课程的深度和内容都应更加的清晰和简洁,提出课程中的现状和历史问题,让新生对建筑史的概念由模糊到清晰。
2、职业技能目标: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历史观,从历史的古到今,导入建筑学的基础。
3、职业素质养成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对建筑史的新鲜和兴趣,在课堂上遵循诱导的方式,让同学大胆畅言对建筑史的认识。
4、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无考证
3、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课程主要内容说明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建筑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筑的发生与发展;建筑的构建因素;建筑创作、建筑鉴赏和建筑批评的一般规律。
课程组织安排说明
对课程“教、学、做”于一体,其中教学方式与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原则。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掌握建筑历史的基本情况,用以指导建筑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也可适当组织参观周边优秀建筑,鉴赏建筑作品开展课堂专题讨论等,并能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以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实践环节的设计:集体鉴赏与参观优秀的建筑。
课程教学内容
专业课程(含课内实践)
4 实施建议
教学组织建议
本课程开设于学生入学之初,目的是使学生尽早接受建筑的基础,掌握设计的要点以及建筑的历史,为后续各门专业课程的开展打下基础。因此在内容的组织上,按照由基础到专业,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理论导引加上大量实践设置课程内容。讲练结合,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学生对建筑史的认识与对建筑学的喜爱。在教学方法上主要应用了讲授法,案例解析法,鉴赏法等。每个阶段最后进行作业或案例的分析与点评,帮助学生更加了解建筑史,明白建筑学的发展方向。力求突破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多用启发式和鼓励式的教学引导。
教学评价建议
1、期末考核评价及方式
考试题型分析
(1)、考试的题型为材料分析题。
(2)、材料分析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历史理论的理解和建筑学的发展。学生通过对所课程的学习,了解,运用所学的建筑史理论来分析,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分析中考察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对建筑史的敏锐力。
(3)、考试分数的比例为:100分。
2、教学过程评价
第一作业的形式主要以论文为主、作业的次数为6次。安排长周期作业,课程论文一般3周写一篇。第二,授课采用课堂讲授与幻灯、投影相结合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同时采用集中成分组讨论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不再局限于书本,在认识和理解的程度上有一个飞跃。第三,利用到图书馆或资料室阅览相关资料。第四,到博物馆进行实地参观、讲解。第四,课程作业及评分标准:评分标准以60分为及格。
3、课程成绩形成方式
期末成绩以闭卷考试的形式,得到期末成绩。按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40%,期末成绩占总评成绩60%的方法,最后得出总评成绩。
教材选用
教材选择《中外建筑史》刘淑婷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3月第一版高职高专通用教材。
课程主讲教师和教学团队要求说明
课程主讲教师要求具有双师素质,良好的审美能力、空间思维与造型能力。教学团队要求有3-5人,包括校内专业教师和来自企业一线具丰富设计经验的兼职教师。
课程教学环境和条件要求
场地:教室
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参考书:《建筑概述》
(2)、多媒体资源与教学软件:学院网络教学平台,互联网资源。
其它
1、设计基础为先修课程,中外建筑史涉及面广,要求学生在掌握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的同时,还应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及审美修养。
2、本课程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3、本课程内容庞大,各时代建筑风格为教学之难点,必须加以详尽的讲述。
编制人:
编制单位:建筑工程系
编制日期:
审核人:
教学团队负责人:
部、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