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研究述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研究述评
探讨影响教师专业发展因素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和依据。
基于此,本文主要从基本特点、因素分析及反思与展望三个方面对我国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研究现状予以述评。
[标签]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实践取向
从这四个方面研究内容中可以看到我国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实践取向,即更加关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过程、机制和策略。
因此,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渐渐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并意识到,探究影响教师专业发展因素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和依据。
这表明,我国的研究者开始注重国外先进的理念与本土经验相结合、理论探讨与教师实践相结合的研究。
从研究进程和角度来看,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在逐渐拓展和深化。
实际上,我国关于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从最初探讨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阶段时就已经开始,只是它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问题域”而得到重视,且没有做深入的探讨。
可以说,从不同研究视角出发,研究者得出的结论各不相同。
从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角度,研究者更多地从外部因素,即师范教育体制、教师培训、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教师待遇等方面进行分析。
从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角度,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精神、专业人格等既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维度,又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这是大多数研究者普遍采用的分析视角。
从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角度,许多研究者认为,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人格等都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比如,吴捷认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因素包括职业精神和职业理想、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等。
有的研究者认为教师专业成长有赖于教育观念的完善和更新、专业知识的掌握和专业技能的形成、教育研究能力的提高等。
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和实现机制角度,研究者探讨了宏观和微观综合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课程内容、课程管理、教学方式、校本教研、教师教育等。
由此可见,我国相关研究内容和视角逐渐拓展和深化的过程。
从研究方法来看,随着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深入,教师专业发展面临从宏观到微观、从外部因素到内部因素、从个体到群体、从静态到动态、从政策到实践等各种复杂的情形,因此,近年来研究方法呈现出多元取向,质性研究方法更成为教育研究领域的“新宠”。
与探究教师专业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定性研究不同,质性研究更加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性、情境性和连续性。
尤其是近几年,优秀教师的个案研究、教师叙事研究、行动研究、生活史分析等正受到研究者的青睐。
总的来说,我国影响教师专业发展因素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与国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相比还存在不少的差距。
无论是在研究的深度,还是在研究范式、方法上,我国在很大程度上还抱着学习和借鉴的态度。
这体现在专门探讨教师专业发展因素的研究成果还比较少见,偶尔在论述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策略和机制时有所提及,但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这说明“影响因素”这个问题的边界尚不清晰。
因此,相关问题的探讨还有待于深入。
有的
研究者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比如,“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缺少沿着时间维度对教师专业发展诸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的研究。
现有的研究,要么从某一个角度对教师专业发展过程进行‘描述式’研究,缺少对专业发展自身构成因素内在轨迹和外在影响因素作用的分析;要么忽视教师自身在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在对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的研究中,没有把教师对自己专业发展的需要和意识作为一个独立的影响因素予以考虑;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既没有探讨教师自觉地对自我专业发展的责任的问题,也没有探讨对教师的后续专业会有多大作用,以及何时、何地、何种条件下,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更为有效。
”可以说,作者指出了相关研究的深层次问题。
因此,我们可以把前期的研究特点概括为:国外理论评介多,本土实践发现少;理论内涵演绎多,科学实证研究少;片面静止研究多,综合动态研究少;横向比较探讨多,纵向连续研究少。
这表明许多理论探讨还停留在“应然”状态,缺少“实然”的观察。
二、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在分析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时,有的研究者把其区分为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外在因素指的是社会因素和学校因素,内在因素指的是教师个人因素。
还有的研究者把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概括为四个方面,即环境因素、学校因素、群体因素和个人因素。
赵苗苗专门就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他认为,事物的发展一般都受内外部环境两方的影响,教师的专业成长也不例外,内部要受到教师专业心理(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教师职业认同、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知识观、知识管理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外部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教育经济制度及政策法规、上级领异的态度、教师间的合作关系等因素的影响。
教师的专业成长取决于上述多种因素,就其途径和方式而言,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外在的因素,是客观需要的,它源于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对教师角色与行为改善的规范、要求和期望;二是教师内在的因素,指教师的自我完善,它源于教师自我角色愿望、需要及实践和追求。
刘洁认为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因素分别是: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地位和职业吸引力、教师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教师评价制度和教师培训制度以及教师评价);学校因素,包括校长的引领,合作性教师文化的激励,民主管理制度的保障;个人因素,包括个人家庭因素和个人专业发展结构因素(教育信念、知识结构、能力素养、从业动机与态度、专业发展需要与意识)两个方面,前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个人生活环境,后者是教师专业发展组成部分的各自特征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综合以上分析,研究者得出的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如下:
1.个人因素
近年来,许多研究者意识到了教师能动性、主动性和自主性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教师本人在将外在影响因素转化为自身专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换句话说,教师的需求、教师生活与专业发展的关联、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意识和能力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把教师自身作为独立的一个因素来加以研究。
“片面夸大教师服务于学生和社会的
工具性价值,相对忽视了满足教师自身需要的本体价值;不断强调教师专业化的必然性,而对教师的实际生存状态缺少关注,以致研究不能深入。
”刘红斌主张一种“自我更新”式的教师专业发展取向,其特征是自我反思性、自主发展性和内在驱动性。
段晓明认为教师应该成为完全意义上的自主发展的主体,成为“自我指导式”的学习者。
其“自我指导式”的设计准则包括:编写信条、发挥专长、制订计划、立足课堂、寻求支持、获取尊重、自我展示。
教师的个人因素还包括性别、教龄、教育背景及其他能力因素(如表达能力、艺术天分等)。
也有人认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充满个性化的过程,是个人的个性特征(情感、知识、观念、价值观等)相融合的过程,更需要尊重和重视教师个人已有经验和观念,并把一般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教师个人的“实践性知识”加以整合,以完善个人教育理念。
此外,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能否树立正确的教师专业发展观,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首要问题”。
还有研究者认为成就动机是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要素,“一个教师能否实现从最初的新手型教师到专家型教师的飞跃,根本原因在于个人的成就动机,即是否有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和自身的不断努力”。
2.实践因素
不同的实践方式影响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采用何种方式进行教育教学实践,直接决定了其专业成长的进程和速度。
它既是专业成长的途径,又是专业发展的表征,为此,目前非常提倡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方式。
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因素可以归纳为三点,即实践反思方式、自主创新方式、叙事研究方式。
实际上,写博客、“评后记”等都是实践反思的形式。
自主创新的方式多种多样,近年来特别提倡教师边实践边研究的学习方式,实际上这也是实践方式的一种。
许多研究者认为,反思实践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只有注重激发教师的自我提高动机,调动教师积极的自我反思与实践,使其以主体身份投入其中,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教育教学行为和能力才会有本质性的提高。
”有的研究者总结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三种范式:技术熟练者范式、研究型实践者范式、反思型实践者范式。
也有人注意到公开课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公开课作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教育实践,既是“关键事件”,也为教师创造了学习、提升、反思和交流的机会。
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意识到教师从事研究对其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而且研究能力和研究意识已经成为衡量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当今研究者非常重视行动研究和叙事研究等实践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
因为教师行动研究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意义,它是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理想方法,通过开展行动研究,将会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促进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有机结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将趋向合理、科学和有效。
柳夕浪认为:“关于教师研究,我们更应当关注它的个人意义和研究者自身发展的价值。
教师研究的个人意义集中表现为研究者自身的专业发展价值。
”
众多的研究者都认识到教师的反思实践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
反思,作为一种实践方式,深刻地影响着教师理论修养、问题意识和研究能力的提高。
“反思已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教师专业的发展是一种自我反思
过程、内在促进因素。
是否对教师专业发展产生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如何,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反思能力、反思的指向(专业行为或专业发展)和反思的深度,取决于教师的专业自我发展意识。
”
3.情境因素
情境因素也称作环境因素。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意识到教师情境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影响。
从客观环境来说,影响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因素很多。
从对教师成长各个阶段的影响来看,基础教育的水平、师范学校的专业教育都是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因素。
从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外界因素来讲,教师职业在社会上的地位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影响教师对专业和职业的认同,一定程度上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创造了外部环境。
有助于教师成长的环境一般有如下四个特点:一是基础好的老学校;二是学校领导能力强、水平高;三是学校教师水平比较整齐;四是长期稳定在一个学校里。
学校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
“教师专业素养中最为核心的实践性知识和个人的教育观念正是教师依存于特定的背景,以特定的教室、特定的教材甚至特定的学生为对象,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场景中形成的,是在充满情感、理想和特定的组织文化环境中逐步发展的,与学校环境密切相关的。
”学校的工作氛围、领导的管理水平、学校的制度建设等,对教师的专业发展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情境因素既包括文化因素,也包括管理因素。
教师文化是在学校教师群体内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的思想和信念、职业精神和行为准则、规范等。
对教师专业发展而言,教师发展其专业知识与能力并不是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实现,而是需要在向他人(包括校外专家、同事及教育理论工作者)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得以推进的。
教师个人独特的教学策略与风格的形成和改进也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群体教师文化来完成的。
缺少了教师文化的深层次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将难以持久推进。
此外,创建一个交流、研讨、互助、合作的团队,对教师专业发展也是非常必要的。
环境因素还包括社会背景等社会因素。
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全社会对于教育与教师的地位与价值的认识和看法,教育改革与发展对学校教育和教师的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培养和发展的政策导向、奖惩机制等,作为社会环境因素影响着教师的成长,特别是教师的专业发展。
4.制度因素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探讨了制度因素(包括教师教育制度、教师管理制度等)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从制度建设的角度来探讨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
当前教师教育改革的目标取向是专业化与一体化。
许多研究者谈到,保障专业化与一体化的实现,必须实行制度创新,建立开放型教师教育体系和尽快完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
教师专业化不仅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制度,推进教师专业化必须建立健全包括教师教育在内的各种政策法规制度。
“对于国家来讲,要构建完善的预备教师专业实习制度、建立教师教育认可和审查制度、确定教师
教育课程的认定制度、完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及进一步完善教师进修制度等;对于学校来说,要能够合理制定、实施、调整学校发展规划,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还有人提出建立”专业引领制度”,通过制订教师专业发展标准来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等观点。
从国际教育和我国教育实践的角度看,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完善,既有助于发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功能,也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5.课程因素
此外,在我国教育领域,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一直是个热门话题,也可以将课程作为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来看待。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以新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进行实践反思。
课程可以视为一种“综合因素”,其理由是,课程改革既影响教师的教育观念,也改变了教师的实践方式,更赋予了教师自主发展的权力,同时也创设了其自由发展的制度和文化环境。
牛红玲认同教师专业化有两种模式的观念,即技能熟练模式和反思实践模式。
她认为,无论是哪种模式,都需要以教师的课程实践为基础,“教师的专业化对课程的生成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要求并提供了平台,课程与教师之间是一种共生关系”。
课程研究视角主要关注以下问题:一是课程管理体制,主要由课程权力、课程开发、课程管理、课程范式、课程内容、课程目标等构成。
研究者从课程权力、校本教材开发、课程实现的方式等视角探讨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二是课程实践。
认为教师对课程故事的构建过程是教师实践性能力发展的过程,因为课程叙事能使教师更加关注发生在课堂中的事件。
有学者曾提出课程叙事可以“增强教师对教学实践的观察力和敏感性,使教师在看似琐碎的日常教学生活中感悟教育的真义”,它可以促使教师在对课堂故事构建的同时有意识地关注每个学生的生活、关注教育、关注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课程叙事的构建影响着教师的实践活动,教师通过叙事会更加关注自己的个人故事,并试图将个人的生活故事与课程的构建融为一体。
当前,发展为本的课程目标要求教师除此之外,更要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和整合的能力,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广泛利用课程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等等。
因此,教师教育在培养教师职业能力方面,应该根据发展为本的课程目标,重新认识、理解和把握教师的职业能力。
三、反思与展望
综上所述,我国影响教师专业发展因素研究的“实践取向”还是比较明显的,研究者在突出个人因素的同时,也开始重视教师在专业发展及其相关研究的主体地位。
但是,正如前文所提到的那样,大多数研究者总是从个人的研究视角出发,得出的结论仍具有静态化、断裂化、片断化的研究特征,而缺乏一种动态的、连续的、综合的分析视角。
“教师专业发展要受到教师个人的、社会的、学校的以及文化的等多个层面的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每一个因素在其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又有不同的作用和效果。
长期以来,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认识过于强调其工具的价值,强调教师职业的社会功能,而忽视其内在价值,忽视了教师作为一个独立个
体的主观能动性,致使教师的发展过于重视外部动力,而忽视内部动因。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是因为大多数的研究与教师的日常生活相割裂,研究者从学理探究的角度自圆其说,而教师在面对形形色色的分析和结论时感到无所适从。
因此,在采用综合的、多学科的视角对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时,期望研究者能够实现以下转变:
从“宏观”到“微观”转变。
这种转变意味着,从教师专业化理论探讨转向教师专业实践的探索,从社会背景的描述到教师微观机制的研究。
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可以分为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
教师教育体制、教师管理制度、教师聘任和评价机制等可以视为宏观机制,除此之外,宏观因素还包括教师成长的社会背景和教育历程所折射出来的教育体制因素。
中观层面的影响因素包括教研方式、组织文化、课程因素(包括课程管理、课程结构、课程评价、课程资源等)、学校因素等。
微观层面更多的是与教师个人相联系,比如教师个人的特质、情感、价值观、知识与能力等。
综观现有的研究成果,从宏观到微观的研究路向还是比较清晰的。
尤其是近年来,研究者更加关注微观层面的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比如,公开课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课堂实践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等。
从“理论”到“实践”转变。
教师专业发展因素的研究还要进一步回归实践,“从实践的角度认识教师专业发展,应当体现两个基本要求:第一,教师专业发展应能揭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事实状态,它应当是事实的反映,客观现实的提炼,同时也应当是对实践的引导;第二,教师专业发展应当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不但关注教师专业发展所应具备的专业素质结构,而且更关注这一专业素质结构在实践中的行动体现过程,以及在行动中体现专业素质结构的进一步完善。
”这一方面反映了研究者关注教师的反思实践、教学实践等实践形式对专业发展的意义,另一方面研究者积极回应了教师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理论与实践问题。
最为重要的是,探讨教师专业发展不能离开教师的课堂实践。
现代教学理论研究表明,课堂中的专业生活已经成为影响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如果说,外部因素促进或阻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个人的心理因素决定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和水平,那么,课堂中的专业生活是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综合,则决定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直接决定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什么。
从“边缘”到“中心”转向。
所谓的中心,即教师从作为工具性的存在到开始重视教师的主体作用,教师的需求、个性化的职业规划、个人特质开始得到重视。
教师专业发展强调教师实践方式的变化、个人实践知识的澄清、个性化发展需求和主动的职业规划设计。
“教师职业的专业性主要体现在教育活动的自主权上。
教师为实现教育的基本目的而进行的教育活动,不应受来自国家权力、社会团体、家庭等方面的不正当干涉的限制,这是教师工作的最基本特征,也是教师职业的不可替代性。
”教师的专业发展从“技术旨趣”转向“解放旨趣”,教师的权利、需求、自主能力开始作为教师发展的内隐因素而得到重视。
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技术兴趣”有利于知识的传授和教育的普及,但同时也形成了对人精神的严重压抑,使教师成为“操作工人”,使学生成为“加工原料”,它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异化。
而“解放兴趣”能够最大限度地使人获得自由和解放,使师生都回归其主体地位,
从而使教师的生命力量得以激发,主动创造的专业本质得以体现。
从“技术兴趣”提升到“解放兴趣”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走向。
因此,在研究的价值取向上,目前的专业发展研究应该更加关注教师真实工作情境中专业发展的个性化特征,探求专业发展对于个体生命和职业生涯的解放意义,其所采用的范式更多的应是人文的、理解的、情境化的。
在研究者眼里,教师专业发展不再是被动的、被宰制的过程,而是教师生命体验的过程。
参考文献:
[1][7]吴捷.教师专业成长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教育探索,2004,(10).
[2]叶进.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3][9][u]刘红斌.从教师专业化到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探索,2005,(12).
[4]④冯铁山.“关怀型”情感场的营造与教师专业发展[J].继续教育研究,2006,(2).
[5][24]⑤施建东.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05,(1).[6] [26]⑥赵苗苗.教师专业成长影响因素分析[J].晋中学院学报,2008,(4).
[8]刘洁.试析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因素[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
[10][25]陈方.近年来我国教师专业化研究综述[J].教师发展与管理,2005,(2).
[12]段晓明.“自我指导式”教师专业发展设计的准则[J].教育理论研究,2004,(3).
[13][22]吴应荣.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机制与实践性探究[J].皖西学院学报,2005,(2).
[14]俞正强.影响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几个瓶颈因素[J].2004,(12).
[15]吴荔红.试析影响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J].师资培养,2005,(9).
[16]李军靠,苏理,姜庆.反思实践与教师专业成长[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
[17]蒋竞莹.教师专业化及教师专业发展综述[J].教育探索,2004,(4).
[18]林青双,徐策.教师行动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J].当代教育科学,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