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电容
电容器的串并联与电荷分布
![电容器的串并联与电荷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285e06bc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27.png)
电容器的串并联与电荷分布电容器是电路中常用的元件,它具有存储电荷和释放电荷的能力。
在实际电路中,电容器的串并联以及电荷分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对于电路的性能和稳定性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电容器的串联与并联电容器的串联是指将多个电容器连接在一起,使它们共享电压源。
例如,将两个电容器C1、C2串联,其总等效电容Ceq等于两个电容器的电容值之和,即Ceq = C1 + C2。
串联电容器对电荷的存储能力进行了增强,相当于扩大了电容器的有效存储空间。
电容器的并联是指将多个电容器的正极和负极连接在一起,使它们组成一个并联的电路。
例如,将两个电容器C1、C2并联,其总等效电容Ceq则由以下公式计算得出:1/Ceq = 1/C1 + 1/C2。
在电容器并联的情况下,总等效电容Ceq小于其中任何一个电容器的电容值。
这是因为并联电容器会增加电荷的存储量,相当于将两个电容器的存储空间叠加在一起,从而使总等效电容变小。
二、电荷在电容器中的分布在电流恒定的情况下,电容器会通过电路中流过的电荷量来储存电能。
但是,电荷的分布并不是均匀的,而是集中在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上。
当电容器充电时,正极板上的电荷量增加,负极板上的电荷量减少。
这是因为当电容器接通电源时,电荷会在电流的作用下从电源经导线进入正极板,同时离开负极板,最终在电容器内部集中存储。
相反,在电容器放电时,电荷会从正极板流向负极板,导致两个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得越来越接近,并最终达到平衡状态。
电荷的不均匀分布导致电容器两极板之间会存在一定的电场强度,此时电场强度与电势差成正比,与电荷量成反比。
换句话说,电场强度越大,电容器存储的电荷量越多。
三、应用举例电容器的串并联和电荷分布在实际电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电子产品为例,电容器的串联可以用来提供大容量的电荷存储,以保持电子产品的电路稳定。
并联电容器则常被用于过滤噪声和平滑电压波动,以提供稳定的电源。
此外,电容器的电荷分布也在各种传感器和电荷耦合器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极间电容和分布电容
![极间电容和分布电容](https://img.taocdn.com/s3/m/34d5b391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ab.png)
极间电容和分布电容
极间电容和分布电容是电容器中两个不同类型的电容。
1.极间电容(Inter-plate Capacitance):极间电容指的是两个
在电容器中相邻的金属电极之间的电容。
在电容器中,通常有两个平行的金属板(电极),它们之间通过绝缘材料(例如空气或介质)隔开。
当电容器上施加电压时,极间电容存储电荷,并且电容量与电压的关系由极间电容公式(C = εA/d)来描述,其中C是电容量,ε是介电常数,A 是电容器的面积,d是电容器板之间的距离。
2.分布电容(Distributed Capacitance):分布电容是电导体体
系(例如电线、导线、电缆等)沿着其长度的电容。
当电导体中存在电势差时,会在电导体与周围环境之间形成电场。
根据电场的定义,电场的存在意味着电导体之间具有电势差,因此形成了分布电容。
分布电容常常由下面的公式表示:C = (ε₀εrL/A),其中C是电容量,ε₀是自由空间(真空)的介电常数,εr是电导体周围的相对介电常数,L是电导体的长度,A是电导体的横截面积。
需要注意的是,极间电容主要用于描述电容器中的电容,而分布电容则用于描述电导体体系中的电容。
它们在电路和电子设备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并且其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也不同。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的情况和需要,可以根据这两种电容的特性和计算方法来选择合适的电容器或设计电路。
分布电容是个什么概念
![分布电容是个什么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0dc182b0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75.png)
分布电容是个什么概念
电容就是由两个存在压差而又相互绝缘的导体所构成。
所以在任何电路中,任何两个存在压差的绝缘导体之间都会形成分布电容,只是大小问题。
一般在高频电路和精密仪器中尤其要注意采取措施降低分布电容影响。
什么是分布电容,消除的方法是什么
除电容器外,由于电路的分布特点而具有的电容叫分布电容.例如线圈的相邻两匝之间,两个分立的元件之间,两根相邻的导线间,一个元件内部的各部分之间,都具有一定的电容.它对电路的影响等效于给电路并联上一个电容器,这个电容值就是分布电容.由于分布电容的数值一般不大,在低频交流电路中,分布电容的容抗很大,对电路的影响不大,因此在低额交流电路中,一般可以不考虑分布电容的影响,但对于高额交流电路,分布电容的影响就不能忽略不计了.
再并联一个电感构成LC振荡加速电容放电过程,同时再并上一个电阻构成阻尼振荡,加快振荡的过程,减少影响
什么是穿心电容
电容的引出线在轴线上,电容两端面是两个极,电感较小。
杂散电容和分布电容
![杂散电容和分布电容](https://img.taocdn.com/s3/m/2fc07e0a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ec.png)
杂散电容和分布电容
杂散电容是指电路中由于布线、引线、元器件等因素而产生的非设计电容。
它们的存在会对电路的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通常需要通过穿孔、抗干扰措施等手段进行补偿或削减。
常见的杂散电容有线路板间电容、引线电容、器件引脚电容等。
分布电容是指电路中由于电介质的存在而形成的电容,其大小与电介质的介电常数、结构、布局等有关。
例如,印刷电路板中的电容就是由电介质板和金属上的电极构成的分布电容。
它们特点是面积大、密度低、与电路布局相关性强等。
分布电容在高频电路设计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会影响电路的群延迟、衰减、抗干扰等性能。
为了减小杂散电容和优化分布电容,通常采取以下措施:
- 优化布局。
通过合理布局减小不必要的电容,将引线、元器件等尽可能短,减少杂散电容的产生。
- 选用高质量的材料。
采用高品质的电介质,减小电介质的损耗和介电常数,降低系统的分布电容。
- 措施和技术。
采用屏蔽、接地、穿孔等技术来减小杂散电容的影响,同时采用高频印刷布线、分层布线、射频微带线等技术来优化分布电容。
pcb分布电容计算
![pcb分布电容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1dbf9b73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03.png)
pcb分布电容计算在电路板(PCB)设计中,分布电容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分布电容是指电路板上各电器元件之间的电容,它通常用来描述电路板的电信号传输特性。
在计算分布电容时,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电容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然后考虑电路板几何结构和布线方式等因素。
电容是指两个电极之间储存电荷的能力,它等于电容器中储存的电荷量与电压之比。
电容的计算公式为:C=Q/V,其中C表示电容,Q表示储存在电容器中的电荷量,V表示电容器上的电压。
在电路板中,由于存在导线、信号线、焊盘和元器件等电子元件,它们之间的电池效应会导致电荷的储存,从而形成分布电容。
为了计算电路板的分布电容,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电路板几何结构:电路板的形状、大小和层次结构对分布电容有重要影响。
通常来说,电路板的电容与其表面积成正比,与电路板之间的间距成反比。
因此,增加电路板的表面积并减小电路板之间的间距可以降低分布电容。
2.布线方式:布线方式也会对分布电容产生影响。
例如,使用微带线布线可以减小分布电容,因为微带线的导电层与地面层之间的距离较短。
此外,减小信号线与电源线之间的距离也可以降低分布电容。
3.元器件和焊盘:电路板上的元器件和焊盘也会对分布电容产生影响。
元器件的引脚之间、焊盘与元器件引脚之间的距离会影响分布电容的大小。
通常来说,增加引脚或焊盘之间的距离可以减小分布电容。
在实际计算中,我们可以使用电磁分析软件或者电路仿真软件来计算电路板的分布电容。
这些软件通常可以根据电路板的几何结构和布线方式,并考虑电子元件的参数,自动计算分布电容。
另外,为了降低电路板的分布电容1.使用地面层:在电路板布局过程中,尽量使用地面层。
地面层可以作为一个参考电平,能够降低信号线和地面之间的电容。
2.增加接地点:在电路板上增加更多的接地点可以有效地降低分布电容。
通过增加接地点,我们可以减少信号线与电源线之间的交叉,降低电容的储存。
3.优化布线:布线时,尽量减小信号线与电源线之间的距离,并避免信号线交叉。
电感线圈的匝间分布电容和层间分布电容_概述及解释说明
![电感线圈的匝间分布电容和层间分布电容_概述及解释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b7920036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77.png)
电感线圈的匝间分布电容和层间分布电容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电感线圈作为一种常见的电子元件,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通信、电力传输和电子设备等。
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匝间分布电容和层间分布电容的问题。
匝间分布电容是指位于同一卷绕上不同匝之间存在的电容,而层间分布电容则是指位于不同层次之间存在的电容。
本文旨在对匝间分布电容和层间分布电容进行概述和解释说明,探讨其定义、原理、影响因素、计算方法以及应用与意义。
同时,还将探讨匝间分布电容与层间分布电容的关系与互补性,并提供优化设计方法和技巧,分享实际案例并展望未来的应用前景。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包括引言、四个主要部分以及结论与总结部分。
具体而言,第二部分将介绍电感线圈的匝间分布电容,包括其定义与原理、影响因素及计算方法以及应用与意义。
第三部分将重点讨论电感线圈的层间分布电容,包括概述与基本原理、设计和制造考虑因素以及测试和评估方法。
第四部分将深入探讨匝间分布电容与层间分布电容的关系与互补性,解析其相互影响机理,并提供优化设计方法和技巧。
最后一部分为结论与总结,概括主要研究发现,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并回顾整篇文章内容并提出建议或启示。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深入探讨电感线圈中匝间分布电容和层间分布电容的特性及其相关问题。
通过对其定义、原理、影响因素、计算方法、应用与意义等方面的详细阐述,旨在提高读者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们提供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的解决思路。
此外,通过探索匝间分布电容与层间分布电容之间的关系与互补性,以及优化设计方法和技巧的分享,有助于进一步改进现有的电感线圈设计,并为未来应用展望提供参考。
2. 电感线圈的匝间分布电容:2.1 定义与原理:匝间分布电容指的是在电感线圈中,由于相邻匝之间存在一定的绕组间隙,导致匝之间形成一个电容。
当电流通过线圈时,由于这个匝间电容的存在,会产生一定的谐振频率。
分布式电容
![分布式电容](https://img.taocdn.com/s3/m/bdf2e113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9a.png)
分布式电容1. 概述分布式电容(Distributed Capacitance)是一种在电路中使用的电容器类型。
与传统电容器相比,分布式电容具有分布在电路元件之间的电容性质。
在电路中,电容器是一种存储电荷的设备,它由两个导体之间的绝缘材料隔开。
当电压施加在电容器上时,正负电荷在导体上堆积,形成电场。
而分布式电容则是利用电路中元件之间的导线、电源等构成电容。
2. 原理分布式电容的原理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来解释。
考虑一个简单的电路,由两个导线和一个电源组成。
当电流通过这个电路时,由于电流的前进速度有限,电流会在导线中堆积,形成电场。
这个电场就相当于一个分布式电容。
在电路中,元件之间的电容可以被建模为两个导线之间的电容。
这种电容通常很小,但在一些高频电路中,它有时会变得相当重要。
例如,在微波电路中,布线的长度常常与波长相比较短,而射频信号在电路中的传输速度很高。
因此,电路元件之间的电容对于信号传输起着重要的作用。
3. 应用分布式电容的应用非常广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
3.1 微波电路在高频电路中,微波电路是一个常见的应用领域。
微波电路通常使用高频信号进行工作,因此对元件之间的电容具有较高的要求。
分布式电容器被广泛用于微波电路中,以提供所需的电容性能。
3.2 电源和信号线在电源和信号线中,分布式电容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分布式电容可以帮助减少电源和信号线之间的噪声,并提供更稳定的电压和信号传输。
3.3 天线设计分布式电容被广泛应用于天线设计中。
天线是接收和发送无线电波的设备,而分布式电容可以用于优化天线的性能。
通过在天线的设计中引入分布式电容,可以提高天线的效率和频率响应。
4. 设计和制造分布式电容的设计和制造需要考虑一系列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设计和制造考虑。
4.1 材料选择设计分布式电容时,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
通常使用高介电常数的材料作为电容性能的改善。
常用的材料包括陶瓷、聚合物等。
4.2 布线和布局在电路布线和布局中,需要考虑元件之间的电容性质。
分布电容
![分布电容](https://img.taocdn.com/s3/m/827284d7240c844769eaee19.png)
分布电容定义
分布电容是指由非电容形态形成的一种分布参数。
一般是指在印制板或其他形态的电路形式,在线与线之间、印制板的上下层之间形成的电容。
这种电容的容量很小,但可能对电路形成一定的影响。
在对印制板进行设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这种影响,尤其是在工作频率很高的时候。
1.电感线圈的分布电容
线圈的匝和匝之间、线圈与地之间、线圈与屏蔽盒之间以及线圈的层和层之间都存在分布电容。
分布电容的存在会使线圈的等效总损耗电阻增大,品质因数Q降低。
高频线圈常采用蜂房绕法,即让所绕制的线圈,其平面不与旋转面平行,而是相交成一定的角度,这种线圈称为蜂房式线圈。
线圈旋转一周,导线来回弯折的次数,称为折点数。
蜂房绕法的优点是体积小,分布电容小,而且电感量。
蜂房式线圈都是利用蜂房绕线机来绕制的,折点数越多,分布电容越小。
2.变压器的分布电容
变压器在初级和次级之间存在分布电容,该分布电容会经变压器进行耦合,因而该分布电容的大小直接影响变压器的高频隔离性能。
也就是说,该分布电容为信号进入电网提供了通道。
所以在选择变压器时,必须考虑其分布电容的大小。
3.输出变压器层间分布电容
输出变压器层间分布电容对音频信号的高频有极大的衰减作用,直接导致音频信号在整个频带内不均匀传输,是音频信号失真增大的主要因数。
为了削弱极少的分布电容就要采用初级每层分段的特殊绕法,以降低分布电容对音频信号的衰减。
分布电容测量
![分布电容测量](https://img.taocdn.com/s3/m/899ddf7827284b73f24250bf.png)
布电容的测量方法芯 线 圈 的 真 实 电 感 和 L x 分 布 容 感 并 C 0接 在 一 起 构 成 个 起 联 接 谐 振 回 路 , 如 图 所 示 。
等芯 线 圈 的 真 效 该 感 ,自 路 , 真 频 振 回 率 由 F z 下 式 计 算 : (21C L F x z π=)1我们 知 道 将 :21C L L L x xe ω−=)2我 代 ) 2我 计 入 整 )1我 计 理 得 利20241f C L F e z +=π )3我 用 低阻 率 抗 析 布仪 两 一 不 联 同 测 试 别 率 由 f 1, f 2 (z F f 31π)式 布 出 试 对 芯 线 圈 的 应 有 真 不 联 值 该 感 和 则 L e1分 L e2入 整 )3我 计 这 值(2101241f C L F e z +=π 2202241f C L F e z +=π时 于 应 = 测 起 芯 线 圈 的 值(2101241f C L e +π后2202241f C L e +π 理 得 此 利 ()(42221212210f f L L L L C e e e e −−=π )4我下 可 见 通 如 过 便 不 联 同 测 率 由 式 真 感 和 L e1 分 L e2 试 别 如 求 见 采 利 芯 线 圈 的 真 布 容 感 并 C 0等四 低 HP4192A 阻 率 抗 析 布 仪 两 应 只 导 同 测 芯 进 由 真 芯 线 圈 的 一 f 1,f2不 联 率 由 式 真 感 和 L e 1 分 L e 2 行 量 试 其 如 入 整 ) 2 我 计 见 采 利 修 实 电 感 和 L x 如 下 ) 4 我 计 见 采 利 修 布 容 感 并 C 0如应 试 别 行 量 结 等试 其 果 表 通 式 参 (上 参 以 见 看 当 对 较 试 别 率 由 影 阻 于 如 布 容 感 并 真 响 小 影 与 如 时 于 芯 线 圈 的 真 试 其 则 相 实 电 则 而 效 如 随 增 率 由 真 高 引 如 下 布 容 感 并 误 构 真 试 其 差 也 大 代 高 精 等 示 看 较 们 知 一 行 量 芯 线 圈 的 真 确 特 试 其 于 如 是 出 必 一 引 率 式 真 试 其 须 考虑 亢 布 容 感 并 真 试 其 如 应 修 试 其 则 行量 结 等。
分布电容的产生和影响
![分布电容的产生和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27b149d0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ba.png)
分布电容的产生和影响摘要:在电感线圈和地间、匝和匝之间都会有分布电容的存在,它的产生和存在会给线圈品质因数、总损耗电阻等带来明显的变化。
而在变压器中,分布电容则存在于初次、次级之间,它会通过变压器来耦合,这就直接对变压器的高频隔离性能,造成了影响。
基于上述种种情况的产生,本文将针对分布电容的产生和影响,进行详细的阐述与探究。
关键词:分布电容;产生;影响前言:分布电容的产生除了会对电感线圈、变压器等造成影响之外,对于电容式油量传感器输出变压器的影响,也是十分显著的。
电容式油量传感器的输出变压器层间分布电容,会直接影响音频信号其抗电磁干扰能力的高频,并使信号其衰减,进而就会使整个频带内的音频信号,出现不均匀传输的情况。
由此也就能够看出分布电容产生,所造成的影响。
1分布电容的产生分布电容的产生、存在位置,是在两个存在电压差,但是这二者之间又相互绝缘的导体之间。
而分布电容本身所指的是由非电容形态形成的一种分布参数。
由此也就能够得出,“分布电容”是在任意电路中存在的,需要进行区分的,仅仅是分布电容大小的问题[1]。
一旦处于高频率的情况中,分布电容所产生的影响,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进行重点的关注,尤其是在精密仪器的运转、高频电路的运行中,需要特备特别注重相应控制措施的采取与利用,这样才能够有效降低因分布电容而造成的影响。
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分布电容的大小由电缆的绝缘材料、长度尺寸等决定。
例如,在两根传输线间,每根都被空气介质隔绝了与地的连接,因此,也就有电容的产生和存在。
2分布电容的产生的影响分析2.1交流电机中分布电容的影响电机本身具备价格低廉、结构简单、环境适应能力强等优势,在工业生产的应用中,十分广泛。
而在变频技术得到充分利用之后,逆变器的电力电子器件,在高速开通与关断的过程中,所产生谐波电压频率,在PWM变频器的倍数频率、载波频率附近,是比工频频率(50Hz)要大出许多的。
而这部分谐波电压的产生,就会和电机分布电容之间,有回路的构成。
电容与电荷分布
![电容与电荷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3139bec4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0c.png)
电容与电荷分布电容与电荷分布是电学中的重要概念,对于我们理解电路的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电容与电荷分布的基本原理、公式和应用。
1. 电容的定义电容是指一个电路元件(通常是电容器)对电荷储存的能力。
它的单位是法拉(F),用大写字母C表示。
根据电荷与电势之间的关系Q = CV,电容可以定义为单位电势差下所储存的电荷量。
2. 平行板电容器平行板电容器是电容器中最简单的一种,由两个平行的金属板构成,中间填充有绝缘介质。
根据电容的定义,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可以表示为C = εA/d,其中ε为介质的电容率,A为板的面积,d为两个板之间的距离。
3. 电容的串并联在电路中,电容器可以串联或并联。
当电容器串联时,它们的电容值相加,即1/C = 1/C1 + 1/C2 + ...,而当电容器并联时,它们的电容值直接相加,即C = C1 + C2 + ...4. 电势差与电荷分布在一个电容器中,正负电荷的分布会导致电场的形成。
在平行板电容器中,正电荷会聚集在一个金属板上,负电荷则聚集在另一个金属板上,形成一个均匀的电场。
根据库仑定律,电场的强度与电荷量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
5. 电容的应用电容器在电子电路中有广泛的应用。
它们可以用来储存电荷,并在电路中释放能量。
例如,电容器可以用作滤波器,帮助去除电路中的噪声和波动。
此外,电容器还可以用于调节电路的频率响应,例如在音频放大器中使用。
6. 电容与充放电当一个电容器与电源相连时,电容器会充电。
充电可以用公式Q = CV表示,其中Q为储存的电荷量,C为电容,V为电势差。
当电容器断开与电源的连接时,它会通过连接的电路放电。
充放电的过程可以用来产生脉冲信号或者提供稳定的直流电源。
7. 电容与能量电容器储存的能量可以用公式E = 1/2CV^2表示,其中E为能量,C为电容,V为电势差。
这个公式表明,电容器的能量与电容和电势差的平方成正比。
因此,增加电容或电势差可以增加储存的能量。
电缆分布电容对交流控制回路的影响及处理
![电缆分布电容对交流控制回路的影响及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e15ad8d5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f9.png)
电缆分布电容对交流控制回路的影响及处理摘要:现代工程设计施工中大多采用多芯屏蔽电缆作为信号传输和控制回路的导线,在交流控制电路中,如果控制电缆较长,电缆芯线间以及芯线与屏蔽层间的分布电容达到一定程度时,会造成电路控制异常,电路失去控制功能。
关键词:电缆分布电容;影响;处理引言电缆芯线间及芯线与屏蔽层间的绝缘材料可以等效为电容,在电场作用下,其物理现象主要有极化、电导、损耗和击穿。
由公式C=εS/d可看出,电缆分布电容与电缆长度成正比,与芯线间距离成反比,电缆越长,截面越大,芯线间距离越小,电容量越大。
在交流控制电路中,电缆芯线间分布电容与控制电器的线圈组成RLC串联电路,即使回路中控制接点在断开状态,回路中仍有电流通过,该电流达到一定值时会使回路中电器元件误动作不返回或正常动作后无法返回,产生安全隐患。
1现状分析1.1现状调查现场两台渣水泵在远程控制时,由DCS发出启动、停止指令控制中间继电器,中间继电器控制动力回路交流接触器的启停。
经测量启、停指令电缆芯线间的电容及电压得出如下数据(接点断开状态):测量继电器线圈直阻均在17.3k Ω左右,回路电流与电压夹角约80°,容性。
现场实际测量LC 系列接触器参数如下表:1.2问题分析1.2.1 RLC串联电路分析由电缆芯线间分布电容与控制电器线圈组成的RLC串联电路,其线圈的电阻R、电感L、动作电压Uop、动作电流Iop、返回电压Ure、返回电流Ire及电缆分布电容C、回路电流I可通过试验及计算得出,Iop=Uop/ ,Ire=Ure/,I=U/。
整理I=U/得(U2-I2R2-I2ω2L2)C2+2I2LC-I 2/ω2=0。
从公式可以看出,电流I 随分布电容C 值的变化而变化,开始时随C值的增大而增大,当C值增大到一定值即C=时,电流达最大值,随后I随C值的增大而减小,当C→+∞时,电流I=U/,达到稳定值。
当ωL=时,电路发生串联谐振,C= =1/ω2L,I=U/R,回路电流最大,C、L上因谐振而过电压,电缆长度ιmax=Cmax/λ=1/λω2L(λ为单位电缆长度的分布电容,可通过试验计算得出),工程中应避免ι=ιmax。
精讲变压器的“寄生参数”——漏感与分布电容
![精讲变压器的“寄生参数”——漏感与分布电容](https://img.taocdn.com/s3/m/33ff16772b160b4e767fcfde.png)
精讲变压器的“寄生参数”——漏感与分布电容
本文主要为大家讲解一下变压器中的两个寄生参数,漏感与分布电容。
从定义到产生的原因,以及危害等多方面进行讲解。
大家好好学习吧!下面
先来介绍一下漏感的相关知识。
漏感的定义
漏感是电机初次级在耦合的过程中漏掉的那一部份磁通
变压器的漏感应该是线圈所产生的磁力线不能都通过次级线圈,因此产生漏
磁的电感称为漏感。
漏感产生的原因
漏感的产生是由于某些初级(次级)磁通没有通过磁芯耦合到次级(初级),而是通过空气闭合返回到初级(次级)。
导线的电导率大约为空气电导率的109倍,而变压器用的铁氧体磁芯材料
的磁导率大约只有空气磁导率的104倍。
因此磁通在通过铁氧体磁芯构成的
磁路时,就会有一部分漏入空气,在空气中形成闭合磁路,从而产生漏磁。
而且随着工作频率的提高,所使用的铁氧体磁芯材料的磁导率会降低。
因此
在高频下,这种现象更为明显。
漏感的危害 
漏感是开关变压器的一项重要指标,对开关电源性能指标的影响很大,漏
感的存在,当开关器件截止瞬间会产生反电动势,容易把开关器件过压击穿;漏感还可以与电路中的分布电容以及变压器线圈的分布电容组成振荡回路,
使电路产生振荡并向外辐射电磁能量,造成电磁干扰。
影响漏感的因素 
对于固定的已经制作好的变压器,漏感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高压线路分布电容措施
![高压线路分布电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b0e112b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61.png)
高压线路分布电容措施,如何确保电力安全?
高压线路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长期运行可能会产生
分布电容效应,从而导致谐振、电压暴涨等问题,对电力系统带来潜
在隐患。
为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安全,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对
分布电容进行控制。
第一步,控制高压线路的电气参数。
尽可能降低高压线路的谐振
频率,采用合理的线型和截面,减小线路的电容值。
另外,控制线路
的过电压、电压调节等参数,使得线路运行在稳定的电气环境中。
第二步,采用合理的绝缘措施。
高压线路的绝缘措施可以有效避
免分布电容对线路的影响。
普通的绝缘材料可能会产生渗透电流,从
而使得分布电容效应变得更严重。
在高压线路的绝缘过程中,需要采
用合适的绝缘材料并控制绝缘层的厚度和结构,以提高线路的绝缘性
能。
第三步,采用主动消除措施。
采用主动消除措施可以有效地抑制
分布电容效应,使得线路运行更加稳定。
具体方法包括改变线路的结
构、增加间隔距离、安装消弧线圈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线路
的电气环境,从而降低分布电容效应的影响。
总之,分布电容效应对电力系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需要采取
一系列的措施对其进行控制。
通过控制线路的电气参数、采用合理的
绝缘措施和采用主动消除措施,可以有效抑制分布电容效应,确保高
压线路的安全运行。
mos分布电容
![mos分布电容](https://img.taocdn.com/s3/m/1a4a5857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5f.png)
mos分布电容
摘要:
一、电容简介
1.电容的定义
2.电容的分类
二、MOS分布电容
1.MOS电容的定义
2.MOS电容的特性
3.MOS电容的影响因素
三、MOS分布电容的应用
1.集成电路中的MOS电容
2.MOS电容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四、MOS分布电容的发展趋势
1.新材料的研究
2.新型结构的设计
3.集成技术的进步
正文:
电容是一种电子器件,主要用于存储电荷和能量,具有存储、滤波、耦合等功能。
根据材料和结构的不同,电容可分为多种类型,如陶瓷电容、金属电容、MOS电容等。
MOS(Metal-Oxide-Semiconductor)分布电容是一种常见的电容类
型,主要应用于集成电路中。
MOS电容是由金属、氧化物和半导体材料组成的,具有高电容值、低失真、低噪声等优点。
在集成电路中,MOS电容主要用于信号传输、放大、开关等功能。
MOS电容的特性主要取决于其材料和结构。
随着材料研究的深入和制造工艺的进步,MOS电容的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
例如,采用新材料可以提高电容的存储能力,优化结构设计可以降低电容的失真和噪声。
MOS分布电容在集成电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信号处理领域,MOS电容可以实现高速信号传输和放大,满足高性能计算和通信系统的要求。
同时,MOS电容在电源管理、数据存储等领域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未来,随着新材料和新结构的研究,MOS分布电容将进一步提升性能,满足更高速、更大容量的集成电路需求。
传导分布电容
![传导分布电容](https://img.taocdn.com/s3/m/4a1c444b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d9.png)
传导分布电容
传导分布电容是指在一定的介质中,距离比较远的两个导体(或一个导体和地面)之间,在静电场作用下形成的电容器。
这种电容的导体可以是线性的,呈现出分布式的电容特性。
在高频场合或微纳米尺度下,分布电容的影响逐渐显著。
需要注意的是,在电子及电器线路中,并不是只有电容器才有电容。
实际上,在任何两个通电导体之间都存在电容,例如电力输电线之间、输电线与大地之间、晶体管各引脚之间以及元件与元件之间等。
此外,导线和仪器的金属外壳之间也存在电容。
这些电容虽然数值很小,但有时却会对传输线路或仪器设备的正常工作产生干扰。
在高频电路和精密仪器中,分布电容的影响尤为重要。
因此,在这些领域需要特别注意采取措施来降低分布电容的影响。
例如,在印制板或其他形态的电路形式中,分布电容一般是指在线与线之间、印制板的上下层之间形成的电容。
为了减小分布电容的影响,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减小导体的尺寸、增加导体间的距离、使用低介电常数的介质等。
总之,传导分布电容是电子及电器线路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了解其特性和影响,对于电子工程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小分布电容的影响,从而保证电路的正常工作和性能稳定。
变压器的分布电容
![变压器的分布电容](https://img.taocdn.com/s3/m/53ea4a3a27d3240c8447effa.png)
变压器绕制工艺之变压器分布电容变压器绕组绕在磁芯骨架上,特别是饶组的层数较多时,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分布电容,由于变压器工作在高频状态下,那么这些分布电容对变压器的工作状态将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如引起波形产生振荡,EMC变差,变压器发热等。
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对变压器的分布电容狠狠的研究一把,下面我们就对这个分布电容来展开讨论。
分布电容既然有危害,那么我们就要设法减小这个分布电容的影响,首先我们来分析下分布电容的组成。
变压器的分布电容主要分为4个部分:绕组匝间电容,层间电容,绕组电容,杂散电容,下面我们来分别介绍。
首先讲讲绕组匝间电容我们知道电容的基本构成就是两块极板,当两块极板加上适当的电压时,极板之间就会产生电场,并储存电荷。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把变压器相邻两个绕组看成连个极板呢答案是可以的,这个电容就是绕组匝间电容。
以变压器初级绕组为例,当直流母线电压加在绕组两端时,各绕组将平均分配电压,每匝电压为 Vbus/N,也就是说每匝之间的电压差也是Vbus/N。
当初级MOS管开关时,此电压差将对这个匝间电容反复的充放电,特别是大功率电源,由于初级匝数少,每匝分配的电压高,那么这个影响就更严重。
但总的来说,匝间电容的影响相对于其他的分布电容来说,几乎可以忽略。
要减小这个电容的影响,我们可以从电容的定义式中找到答案:C=εS/4πkd其中 C:绕组匝间电容量ε:介电常数,由两极板之间介质决定S:极板正对面积k:静电力常量d:极板间的距离从上式我们可以看出,可以选用介电常数较低的漆包线来减小匝间电容,也可以增大绕组的距离来减小匝间电容,如采用三重绝缘线。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看绕组的层间电容,这里的层间电容指的是每个单独绕组各层之间的电容。
我们知道,在计算变压器时,一般会出现单个绕组需要绕2层或2层以上,那么此时的每2层之间都会形成一个电场,即会产生一个等效电容效应,我们把这个电容称为层间电容。
如下图:电容C就是层间电容层间电容是变压器的分布电容中对电路影响最重要的因素,因为这个电容会跟漏感在MOSFET开通于关闭的时候,产生振荡,从而加大MOSFET与次级Diode的电压应力,使EMC 变差。
分布电容耦合原理
![分布电容耦合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0425806c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22.png)
分布电容耦合原理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这个分布电容耦合原理。
这玩意儿啊,就好像是电路世界里的一种奇妙“关系”。
你想想看啊,电路里的那些导线啊、元件啊,它们就像一群小伙伴,平时都挨得挺近的。
这一靠近,就会产生一些奇妙的事情啦。
就好比咱在人群中,离得近了也会互相有点影响不是?分布电容耦合原理就是说这些元件之间会因为靠得近而产生一些电容效应。
这电容效应就像个小魔术一样,会让信号在元件之间偷偷地“窜来窜去”。
有时候啊,这可不是啥好事儿呢!就好像你本来想跟一个朋友悄悄说句话,结果旁边的人也听到了,那不就乱套啦!但有时候呢,也能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好处。
比如说,在一些电路设计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原理来实现一些特殊的功能。
这就像是我们在生活中,有时候一些看似麻烦的事情,换个角度看,反而能变成好事儿呢!那这分布电容耦合原理具体是咋回事儿呢?其实啊,就是那些元件之间存在着一些微小的电容。
这些电容虽然小,可不能小瞧它们哦!它们能让信号从一个地方“溜达”到另一个地方。
就好比是一条小路上,有一些小小的缝隙,虽然不起眼,但是水啊啥的就能从这些缝隙里流过去。
这分布电容耦合不就类似这样嘛!而且啊,不同的元件之间的电容大小还不一样呢,这就更有意思啦!咱再说说这对我们实际应用有啥影响。
要是不注意这分布电容耦合,那可就麻烦啦!说不定你的电路就会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信号变得乱七八糟的。
那可不行啊,咱得把它搞清楚,利用好它,而不是被它给搞晕了呀!你说这分布电容耦合原理是不是挺神奇的?咱在设计电路的时候可得好好琢磨琢磨它,让它为我们服务,而不是给我们添乱呀!这就像我们和人相处一样,得搞清楚彼此的脾气,才能更好地相处嘛!总之呢,分布电容耦合原理是电路世界里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咱可得把它弄明白咯!这样我们才能在电路的海洋里畅游无阻啊!不是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引言近年来,开关电源以其效率高、体积小、输出稳定性好的优点而迅速发展起来。
但是,由于开关电源工作过程中的高频率、高d i/d t和高d v/d t使得电磁干扰问题非常突出。
国内已经以新的3C认证取代了CCIB和CCEE认证,使得对开关电源在电磁兼容方面的要求更加详细和严格。
如今,如何降低甚至消除开关电源的EMI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开关电源设计师以及电磁兼容(EMC)设计师非常关注的问题。
本文讨论了开关电源电磁干扰形成的原因以及常用的EMI抑制方法。
1 开关电源的干扰源分析开关电源产生电磁干扰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其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高d i/d t和高d v/d t,它们产生的浪涌电流和尖峰电压形成了干扰源。
工频整流滤波使用的大电容充电放电、开关管高频工作时的电压切换、输出整流二极管的反向恢复电流都是这类干扰源。
开关电源中的电压电流波形大多为接近矩形的周期波,比如开关管的驱动波形、MOSFET漏源波形等。
对于矩形波,周期的倒数决定了波形的基波频率;两倍脉冲边缘上升时间或下降时间的倒数决定了这些边缘引起的频率分量的频率值,典型的值在MHz范围,而它的谐波频率就更高了。
这些高频信号都对开关电源基本信号,尤其是控制电路的信号造成干扰。
开关电源的电磁噪声从噪声源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外部噪声,例如,通过电网传输过来的共模和差模噪声、外部电磁辐射对开关电源控制电路的干扰等。
另一类是开关电源自身产生的电磁噪声,如开关管和整流管的电流尖峰产生的谐波及电磁辐射干扰。
如图1所示,电网中含有的共模和差模噪声对开关电源产生干扰,开关电源在受到电磁干扰的同时也对电网其他设备以及负载产生电磁干扰(如图中的返回噪声、输出噪声和辐射干扰)。
进行开关电源EMI/EMC设计时一方面要防止开关电源对电网和附近的电子设备产生干扰,另一方面要加强开关电源本身对电磁骚扰环境的适应能力。
下面具体分析开关电源噪声产生的原因和途径。
图1 开关电源噪声类型图1.1 电源线引入的电磁噪声电源线噪声是电网中各种用电设备产生的电磁骚扰沿着电源线传播所造成的。
电源线噪声分为两大类:共模干扰、差模干扰。
共模干扰(Common-modeInterference)定义为任何载流导体与参考地之间的不希望有的电位差;差模干扰(Differential-mode Interference)定义为任何两个载流导体之间的不希望有的电位差。
两种干扰的等效电路如图2[1]所示。
图中C P1为变压器初、次级之间的分布电容,C P2为开关电源与散热器之间的分布电容(即开关管集电极与地之间的分布电容)。
(a)共模干扰(b)差模干扰图2 两种干扰的等效电路如图2(a)所示,开关管V1由导通变为截止状态时,其集电极电压突升为高电压,这个电压会引起共模电流I cm2向C P2充电和共模电流I cm1向C P1充电,分布电容的充电频率即开关电源的工作频率。
则线路中共模电流总大小为(I cm1+I cm2)。
如图2(b)所示,当V1导通时,差模电流I dm和信号电流I L沿着导线、变压器初级、开关管组成的回路流通。
由等效模型可知,共模干扰电流不通过地线,而通过输入电源线传输。
而差模干扰电流通过地线和输入电源线回路传输。
所以,我们设置电源线滤波器时要考虑到差模干扰和共模干扰的区别,在其传输途径上使用差模或共模滤波元件抑制它们的干扰,以达到最好的滤波效果。
1.2 输入电流畸变造成的噪声开关电源的输入普遍采用桥式整流、电容滤波型整流电源。
如图3所示,在没有PFC功能的输入级,由于整流二极管的非线性和滤波电容的储能作用,使得二极管的导通角变小,输入电流i成为一个时间很短、峰值很高的周期性尖峰电流。
这种畸变的电流实质上除了包含基波分量以外还含有丰富的高次谐波分量。
这些高次谐波分量注入电网,引起严重的谐波污染,对电网上其他的电器造成干扰。
为了控制开关电源对电网的污染以及实现高功率因数,PFC电路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图3 未加PFC电路的输入电流和电压波形1.3 开关管及变压器产生的干扰主开关管是开关电源的核心器件,同时也是干扰源。
其工作频率直接与电磁干扰的强度相关。
随着开关管的工作频率升高,开关管电压、电流的切换速度加快,其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也随之增加。
此外,主开关管上反并联的钳位二极管的反向恢复特性不好,或者电压尖峰吸收电路的参数选择不当也会造成电磁干扰。
开关电源工作过程中,由初级滤波大电容、高频变压器初级线圈和开关管构成了一个高频电流环路。
该环路会产生较大的辐射噪声。
开关回路中开关管的负载是高频变压器初级线圈,它是一个感性的负载,所以,开关管通断时在高频变压器的初级两端会出现尖峰噪声。
轻者造成干扰,重者击穿开关管。
主变压器绕组之间的分布电容和漏感也是引起电磁干扰的重要因素。
1.4 输出整流二极管产生的干扰理想的二极管在承受反向电压时截止,不会有反向电流通过。
而实际二极管正向导通时,PN结内的电荷被积累,当二极管承受反向电压时,PN结内积累的电荷将释放并形成一个反向恢复电流,它恢复到零点的时间与结电容等因素有关。
反向恢复电流在变压器漏感和其他分布参数的影响下将产生较强烈的高频衰减振荡。
因此,输出整流二极管的反向恢复噪声也成为开关电源中一个主要的干扰源。
可以通过在二极管两端并联RC缓冲器,以抑制其反向恢复噪声。
1.5 分布及寄生参数引起的开关电源噪声开关电源的分布参数是多数干扰的内在因素,开关电源和散热器之间的分布电容、变压器初次级之间的分布电容、原副边的漏感都是噪声源。
共模干扰就是通过变压器初、次级之间的分布电容以及开关电源与散热器之间的分布电容传输的。
其中变压器绕组的分布电容与高频变压器绕组结构、制造工艺有关。
可以通过改进绕制工艺和结构、增加绕组之间的绝缘、采用法拉第屏蔽等方法来减小绕组间的分布电容。
而开关电源与散热器之间的分布电容与开关管的结构以及开关管的安装方式有关。
采用带有屏蔽的绝缘衬垫可以减小开关管与散热器之间的分布电容。
如图4所示,在高频工作下的元件都有高频寄生特性[2],对其工作状态产生影响。
高频工作时导线变成了发射线、电容变成了电感、电感变成了电容、电阻变成了共振电路。
观察图4中的频率特性曲线可以发现,当频率过高时各元件的频率特性产生了相当大的变化。
为了保证开关电源在高频工作时的稳定性,设计开关电源时要充分考虑元件在高频工作时的特性,选择使用高频特性比较好的元件。
另外,在高频时,导线寄生电感的感抗显著增加,由于电感的不可控性,最终使其变成一根发射线。
也就成为了开关电源中的辐射干扰源。
图4 高频工作下的元件频率特性电磁兼容性问题是比较复杂的。
但是,仍符合基本的电磁干扰模型,可以从三要素入手寻求抑制电磁干扰的方法。
2.1 抑制开关电源中各类电磁干扰源为了解决输入电流波形畸变和降低电流谐波含量,开关电源需要使用功率因数校正(PFC)技术。
PFC技术使得电流波形跟随电压波形,将电流波形校正成近似的正弦波。
从而降低了电流谐波含量,改善了桥式整流电容滤波电路的输入特性,同时也提高了开关电源的功率因数。
软开关技术是减小开关器件损耗和改善开关器件电磁兼容特性的重要方法。
开关器件开通和关断时会产生浪涌电流和尖峰电压,这是开关管产生电磁干扰及开关损耗的主要原因。
使用软开关技术使开关管在零电压、零电流时进行开关转换可以有效地抑制电磁干扰。
使用缓冲电路吸收开关管或高频变压器初级线圈两端的尖峰电压也能有效地改善电磁兼容特性。
输出整流二极管的反向恢复问题可以通过在输出整流管上串联一个饱和电感来抑制,如图5所示,饱和电感L s与二极管串联工作。
饱和电感的磁芯是用具有矩形BH曲线的磁性材料制成的。
同磁放大器使用的材料一样,这种磁芯做的电感有很高的磁导率,该种磁芯在BH曲线上拥有一段接近垂直的线性区并很容易进入饱和。
实际使用中,在输出整流二极管导通时,使饱和电感工作在饱和状态下,相当于一段导线;当二极管关断反向恢复时,使饱和电感工作在电感特性状态下,阻碍了反向恢复电流的大幅度变化,从而抑制了它对外部的干扰。
图5 饱和电感在减小二极管反向恢复电流中的应用2.2 切断电磁干扰传输途径——共模、差模电源线滤波器设计电源线干扰可以使用电源线滤波器滤除,开关电源EMI滤波器基本电路如图6所示。
一个合理有效的开关电源EMI滤波器应该对电源线上差模干扰和共模干扰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在图6中C X1和C X2叫做差模电容,L1叫做共模电感,C Y1和C Y2叫做共模电容。
差模滤波元件和共模滤波元件分别对差模和共模干扰有较强的衰减作用。
共模电感L1是在同一个磁环上由绕向相反、匝数相同的两个绕组构成。
通常使用环形磁芯,漏磁小,效率高,但是绕线困难。
当市网工频电流在两个绕组中流过时为一进一出,产生的磁场恰好抵消,使得共模电感对市网工频电流不起任何阻碍作用,可以无损耗地传输。
如果市网中含有共模噪声电流通过共模电感,这种共模噪声电流是同方向的,流经两个绕组时,产生的磁场同相叠加,使得共模电感对干扰电流呈现出较大的感抗,由此起到了抑制共模干扰的作用。
L1的电感量与EMI滤波器的额定电流I有关,具体关系参见表1所列。
表1 电感量范围与额定电流的关系[4]实际使用中共模电感两个电感绕组由于绕制工艺的问题会存在电感差值,不过这种差值正好被利用作差模电感。
所以,一般电路中不必再设置独立的差模电感了。
共模电感的差值电感与电容C X1及C X2构成了一个∏型滤波器。
这种滤波器对差模干扰有较好的衰减。
除了共模电感以外,图6中的电容C Y1及C Y2也是用来滤除共模干扰的。
共模滤波的衰减在低频时主要由电感器起作用,而在高频时大部分由电容C Y1及C Y2起作用。
电容C Y的选择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由于电容C Y接于电源线和地线之间,承受的电压比较高,所以,需要有高耐压、低漏电流特性。
计算电容C Y漏电流的公式是I D=2πfC Y V cY式中:I D为漏电流;f为电网频率。
一般装设在可移动设备上的滤波器,其交流漏电流应<1mA;若为装设在固定位置且接地的设备上的电源滤波器,其交流漏电流应<3.5mA,医疗器材规定的漏电流更小。
由于考虑到漏电流的安全规范,电容C Y的大小受到了限制,一般为2.2~33nF。
电容类型一般为瓷片电容,使用中应注意在高频工作时电容器C Y与引线电感的谐振效应。
差模干扰抑制器通常使用低通滤波元件构成,最简单的就是一只滤波电容接在两根电源线之间而形成的输入滤波电路(如图6中电容C X1),只要电容选择适当,就能对高频干扰起到抑制作用。
该电容对高频干扰阻抗甚底,故两根电源线之间的高频干扰可以通过它,它对工频信号的阻抗很高,故对工频信号的传输毫无影响。
该电容的选择主要考虑耐压值,只要满足功率线路的耐压等级,并能承受可预料的电压冲击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