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理学博士生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病理学博士生培养方案
090401 植物病理学博士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应贯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坚持质量第一,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

要求博士研究生:
1、较好的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 热爱祖国,遵纪守法, 品德高尚, 学风严谨, 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团结协作精神及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 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掌握植物病理学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包括具有一定的相关学科的知识); 深入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和国内外研究前沿; 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3、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分子植物病理学
采用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功
能基因组学等学科的方法研究植物和病原间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重点研究病原物致病性与致病型变异的功能基因组、植物抗病性的分子机理和持久、广谱抗病植物的基因工程。

2、植物病害流行学
以水稻、小麦、玉米的重大病害为主要对象,研究在环境条件的影响下寄主-病原群体相互作用而导致病害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规律、病害流行的模型构建与模拟,为农业生产提供病害流行及成灾规律和测报方法。

3、植物病原生物学
包括1) 真菌学及植物真菌病害,研究内容涉及真菌的形态、生理、生态、遗传、分类、防治等方面工作。

2) 植物病原细菌学及细菌病害,研究内容涉及植物病原细菌的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工作重点是细菌病害的生物防治。

3) 植物病毒学及病毒病害,发现和鉴定新的植物病毒, 明确其分类地位; 研究重要粮食作物病毒病的介体传播机制及其诊断防治; 重要作物病毒的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抗病毒转基因工程植物的研究, 开发抗病资源, 获得抗病毒转基因植株。

4)植物病原线虫及线虫病
害,研究植物线虫的基础生物学﹑生态学与分子生物学, 线虫病害的生物防治以及线虫传播植物病毒的机制方面。

4、植物病害生物防治
以植物的土传病害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寄主植物-有益微生物-病原菌之间互作关系,揭示有益微生物抑制病原菌和提高植物抗病性等多方面的机制,并进行安全性基础研究。

与此同时,利用微生物学理论和技术开发有益微生物资源,克隆有效基因,通过遗传方法改良有益微生物,优化生物制剂的剂型和工艺,并研制安全高效的生物制剂。

5、种子病理学
以作物种子病害为主要对象,研究种子健康检验方法、种子病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杀菌剂的吸收、分布、传导及应用杀菌剂的原理和方法;种子处理剂配方、剂型、生产工艺和应用技术;药剂防治作物种传和土传病害的机制,病原抗药性产生的途径及防止的方法和策略。

三、培养年限
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年,一般不超过5
年。

提前完成培养计划所规定的学习任务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所在院学位委员会审核通过并报研究生院批准,可以提前毕业。

四、培养方式与方法
1、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可采取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培养方式。

2、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重点培养博士生的优良学风,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博士生培养过程中,应合理安排课程学习、实践教育、学术交流等各个环节。

3、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实行导师负责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办法。

应成立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的博士生指导小组,其成员由3-5名本专业和相关学科专业或跨学科的专家组成。

要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和指导小组的作用,因材施教,教书育人。

要鼓励研究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

在保证基本要求前提下,具体培养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发挥优势,提高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4、跨学科或交叉学科培养博士研究生时,应从相关学科中聘请副导师协助指导。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

对博士生
总学分要求不少于12学分(不包括二外、实践
教育)。

博士研究生在中期考核前,必须修满专业培
养方案中要求的所有课程,考试成绩合格方可获
得学分,学位课程70分及格,选修课程60分及
格。

博士研究生综合水平考试不具体设课,要求
在中期考核前完成,考试成绩合格计2学分。

第一外语非英语的博士生,必须选修英语做第二
外语。

第二外语考试通过计4学分(不记入总学
分)。

(一)学位课
1、第一外国语
3.0学分
2、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3.0学分
3、生命科学研究进展
3.0学分
4、植物病理学专业Seminar 3.0学分
5、学科综合考试
2.0学分
(二)选修课
1、二外
4.0学分
2、分子植物病理学研究进展
2.0学分
3、分子植物病理学实验技术
2.0学分
4、植物抗病遗传专题
2.0学分
5、植物病毒学进展
1.5学分
6、植物病害与防治进展
2.0学分
7、种子病理学进展
1.5 学分
8、科技论文写作
2.0 学分
(三)跨专业补修课程
跨专业考取或同等学力人员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由导师提出具体意见,决定其是否补修
硕士专业学位课程,并报研究生院备案。

补修课程考试成绩60分及格。

只计成绩,不计入研究生阶段的总学分。

(四)必修环节(不计入总学分)
1、实践教育
2.0 学分
六、培养环节
1、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分为课程学习计划和论文研究计划。

在导师指导下根据本学科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学习计划,应在入学一个月内提交;论文研究计划一般在第二学期末提交。

2、开题报告:博士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和指导小组指导下,明确研究方向,收集资料、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一般在第三学期内,公开举行开题报告会。

开题报告评审小组由本学科专业5人以上专家(一般要求副教授以上)组成,跨学科的论文选题应聘请相关学科的专家参加,负责对研究生的开题报告提出具体的评价和修改意见。

由指导教师填写《中国农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审核表》,由各院教务秘书报研究生院备案存档。

开题报告不通过者可限期重做,重做仍不通过者终止培养。

对于进行开题报告后更换题目者,须按照上述程序重新进行开题。

3、综合水平考试与中期考核:博士研究生综合水平考试与中期考核一般在第四学期初进行。

综合考试未通过者,不能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中期考核工作具体办法参照《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规定》执行。

中期考核达不到要求者延期通过,需经再次考核通过或终止培养。

4、论文中期进展研究报告:为使博士生的论文工作得到所在系教师的集体帮助,应阶段性的向所在专业教师做科研报告。

进入论文中期阶段后,由博士生报告科研工作的阶段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听取建议,改进论文工作。

中期研究报告后,由博士生填写《中国农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论文工作中期报告情况表》,由指导教师审核后,送交研究生院备案。

5、实践教育:博士研究生应积极参加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和科研实践活动。

参加实践教育的具体要求参照《中国农业大学关于研究生实践教育的暂行规定》执行。

七、学位论文工作
博士学位论文是博士生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应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并反映作者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1、博士学位论文应是系统的完整的学术论文,应对科技进步与国家经济建设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或使用价值。

2、学位论文的主要工作,必须由作者独立完成。

研究工作必须坚持实验性
原则,论文内容必须以博士生本人完成的第一手实验、观测或调查的材料为主。

3、博士研究生用于做学位论文的时间,一般不少于2年。

4、博士研究生在毕业论文答辩前, 在SCI 期刊上至少发表(或已经被接受同意发表)论文1篇。

5、按照《中国农业大学学位授予细则》要求组织论文评审和答辩委员会,论文答辩做到公正、公开、严格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