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处理---砂桩施工专项方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采购组:负责物资采购,材料管理。
4.1施工部署(顺序)和施工方法
4.1.1施工总体部署
桩基工程施工总体部署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建设单位的要求,围绕施工工艺的技术特点,科学、合理选择施工方法;尽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运用网络进度计划,实施动态的施工管理,科学组织施工;并发挥我公司的综合施工能力,通过增加设备、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从而确保工程总体目标的实现,最终保证整个工程优质、快速、安全、文明地完成。
1)项目经理:全面负责项目经理部的行政工作,具体负责项目的生产、质量、技术、安全进度和资金等工作;负责项目的质量体系运行;组织实施施工质量保证计划和管理程序。
2)施工经理:负责施工生产的组织和调度,协调内外施工关系;负责安全保证措施的实施;负责生产计划、统计报表、采购计划的编制审批。
3)施工组:负责编制施工计划和进度控制计划;负责各机组的施工协调和与土方施工单位的协调配合;负责劳务组织管理;负责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J50300-2001)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及相关行业规范规定。
1.2பைடு நூலகம்工方案编制原则
1)质量第一的原则;
4)技术组:负责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的编写;负责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负责施工技术问题的协调解决;负责施工记录和竣工资料的整理。
5)现场安质组:具体负责施工人员的健康、安全和现场文明施工措施的落实,负责组织安全检查和安全例会;负责安全技术交底。
测量组:负责现场测量及测量资料的整理。
设备管理组:负责设备维修管理。
施工放线前,对本工程所使用的所有测量仪器进行校正,所有仪器必须经校正后,并经计量检测合格,方可投入施工使用,不符合要求的仪器,决不允许进入施工现场,以确保测量精度。
施工放线前,对测量仪器进行编号,确定各仪器的使用部位,同时,对放线人员进行分工,以保证相同部位由同一个人及同一台仪器进行放线测量,确保不出现系统误差和人为误差。
2)预防为主,过程控制为主的原则;
3)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让顾客满意的原则;
4)以人为本,安全、文明施工的原则;
5)满足业主对工程工期、质量、投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等要求的原则;
6)服从业主、服从设计、服从监理,团结协作,一切为工程服务的原则;
7)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合理配置各种资源,做到连续均衡生产的原则;
2)振冲密实砂桩扫桩按1个桩2个点,每个点2.0米施工。
3)砂桩施工完后,应清除顶部虚桩厚度≥600mm。
4)桩施工前应将场地表面清理干净(杂草、垃圾等),每个分装置施工前复测场地标高,并上报总包,需要回填的区域,应分层压实;桩顶标高低于场地整平标高小于0.77米区域,直接在现有场地施工。
5)桩施工质量检验严格按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执行,检测数量按本规范7.4.6,7.4.3条执行。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力应采用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并将检测报告提交设计院。
4)工程概况
场地由第四纪分细砂构成,场地地质较松散,采用振冲挤密砂桩对建筑物进行振冲密实,来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均匀性。
5)工程地点及施工段
拟建项目位于榆横经济开发区,距榆林市区35公里,我方承建的铁路专线。
三、工程内容
3.1桩基施工内容
承建的施工建筑物地基处理采用振冲挤密砂桩进行施工,施工桩排距1.5米×1.3米,采用等边三角形布桩,并进行扫桩,根据现场实际场地标高进行施工,施工平均桩长8.0米,每根桩扫2个点,每根深度约2.0米,施工总数约1424根,处理后地基承载力为180KPa。
4.1.2施工准备
施工准备内容包括技术准备、施工现场准备、劳动组织准备和物资设备准备、施工组织设计审批。
1)技术准备
技术准备工作以熟悉和领会施工图及设计意图为重点,由现场技术负责人主持,施工员、质检员及其它相关人员参加,核对施工图纸与设计说明书在内容上是否一致,有无矛盾和错误之处,技术要求是否明确,在此基础上掌握设计要求和成桩后所要达到的目标;熟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掌握当地的气候特点和水文资料,分析施工时可能遇到的问题;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各种施工工艺特点和施工方法。图纸的熟悉和核对工作完成后,参加由业主组织的图纸会审,并形成图纸会审纪要。
6)应严格按照国家现行施工及验收规范、规程进行施工。
4.4主要施工方法
4.4.1施工测量
1)测量准备
在进行本工程的测量放线前,首先对本工程的水准点及坐标点进行复核,发现问题,立即会同甲方及设计等有关单位共同研讨处理措施。根据甲方提供的水准点及坐标点,在现场测设出符合本工程的现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施测中确保精度。
2)施工现场准备
①地上、地下障碍物清除
开工前要配合业主,对施工现场地上、地下障碍物进行全面调查,并制定排障计划和处置方案。配合土方施工单位清除场地表层的植被、树木、树根等能对地基处理质量有不利影响的表层附着物。配合土方施工单位清除浅层软弱土,达到设备行走要求的标准。
③施工用水、用电
由于振冲砂桩工艺特点,施工用水、用电量较大。用电可从业主指定的现场临时供电箱变接引,并安装漏电保护、空气开关和电表,现场供电可以满足施工需求。本工程厂区提供的临时用水由业主指定接水井进行接水施工。
2、工程概况简述
1)工程地质
根据勘察场地各层岩土工程特性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①层 细砂(Q4ml):褐黄色,呈松散状态,稍湿,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砂质较纯,结构松散,层厚1.0~3.0m,属二级普通土,c组填料。容许承载力【=100kpa】 。
②层 细砂(Q4eol):湿~饱和,稍密,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砂质较纯,结构松散,磨圆度差,颗粒级配差,层厚3.0~7.5m,属二级普通土,c组填料。容许承载力【150 kpa】。
4.2施工顺序
本标段振冲砂桩、施工工作量大,为优质、如期完成本标段施工工作,我公司计划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设备资源,采取统筹安排、保证如期完工。
4.3施工技术要求
4.3.1振冲砂桩技术要求
1)振冲密实砂桩直径Φ=1000mm,施工桩长在8.0-8.5m。桩距1500mm,排距1300mm,等边三角形布置;要求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80kPa。
3)地下水类型及评价
3.3.1地下水类型
场地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潜水,赋存于③层粉细砂层中,地下水位埋深介于1. 0~2.0m,年水位变化幅度约1.0m。地下水以潜水形式赋存于砂土层中,从工程意义上讲,中更新统粉质粘土也属弱含水层,
3.3.2地下水及土的腐蚀性评价
勘察单位依据水质分析结果、土质分析试验结果及现场进行的四极法电阻率测试成果判定,本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土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和钢结构具微腐蚀性。
项目管理机构是项目执行机构、执行载体,项目部成员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项目完成的优劣。为此,我公司拟选派具有同类工程施工业绩的、具有多年工程项目管理经验的国家壹级建造师担任项目经理。项目经理部技术负责人(总工程师)为从事多年岩土工程及执行过类似工程的高级工程师,安全经理、施工经理、质量控制经理、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以及其它相关人员也都从事过多项同类施工经验,并且均经过公司层层选拔和严格考核后,最终确定委派到本工程担当施工管理人员,都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施工经验。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如下:
振冲挤密砂桩施工专项方案
******工程项目经理部
1、编制依据及原则
2、工程概况简述
3、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4、施工部署(顺序)和施工方法
5、施工进度计划和进度保证措施
6、质量保证体系
7、劳动力动员计划
8、施工机械选择和动员计划
9、材料投入计划
10、临时用水、用电的数量
11、HSE管理(安全保证体系、安全文明施工措施、环保计划)
③层 细砂(Q3al):黄褐色、灰白色,饱和,呈中密-密实状态,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磨圆度差,颗粒级配差,层厚2.5~6.5m,属二级普通土,c组填料。容许承载力【180 kpa】。
2)自然特征
(1)水文特征
拟建场地周边的主要地表水体为工业区南部7km处的***河。***河发源于***县东南长春梁东麓,为黄河的一级支流,河流全长442.8km,其中***县境内长约95km。河床切入基岩20~30m,总落差131m;***段,谷型开阔,谷底宽2000m,水流分散;*****附近进入峪谷,落差30m,在*****河汇入处形成沙洲,沿河有沙丘,沿河漫滩发育由粉、细砂及亚砂土组成的滩地,滩面宽处1000~1500m,一般300~500m,高出河床0.5~6.0m。据*****站观测资料,***河平均流量20.9m3/s,最大流量1150m3/s,最小流量0.1m3/s。
****河(又称***河)为***河支流,位于工业区西1.2km处,全长16km,平均比降9.7‰,平均流量0.4m3/s。
(2)水源地
***县县城的水源地为*****水库,位于工业区拟建的***河排污口上游,与拟建项目厂址的直线距离约35km。
(3)地下水补迳排及动态特征
拟建场地地下水补给主要有区外径流、大气降水等补给。其流向与地形总体坡度一致,主要流向南东,排入***河水系。潜水排泄方式主要为径流排泄、人工开采、潜水越流排泄及蒸发消耗等。
12、雨季、防雷、防风沙施工措施
1、编制依据及原则
1.1施工方案编制依据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荷载规范》(GB50086—2001)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桩位放线采用极坐标法,根据测定的测量控制网,利用全站仪测出桩位。为检查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把仪器设于这个经过归化的坐标点,对其两个施工坐标点进行观测。测出的夹角与理论的夹角的误差在规范的要求范围内,即满足要求。桩位采用木桩或短钢筋标记,施工过程中要经常复核,特别是每根桩施工前必须进行桩位复核,以确保桩位准确。
所有仪器在施工前,做好保管管理工作,确保仪器在施工中不被损坏等情况的发生。
2)施工测量工艺流程
测量仪器(全站仪、水准仪、钢尺)的检定、校验→校测起始依据→场地控制网测设→建筑物的定位放线→基础放线→建筑物的竖向高程控制。
3)场地控制网测设
根据甲方提供的基准坐标点及水准点,采用全站仪在施工场地以导线形式施测4~8个施工控制点,形成场地平面控制网,作为建筑物定位的依据。施工控制点用木桩打入地下,用砼加固,木桩上钉地小铁钉中心标志,小铁钉顶面施测高程。控制点布置在打桩区外围,并投身到墙上,便于施工阶段经常复核,并注意在施工作业时加以保护。
四、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为确保“******砂桩工程”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提高项目的管理水平,优质高效按期完成本次桩基施工任务,依据我公司ISO9001:2000质量体系文件的规定,对本工程实行项目法管理,派出一支由项目经理、施工经理、质量员、安全经理以及专业技术工人组成的队伍,成立项目经理部,对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将严格按照我公司质量体系文件规定、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规程规范施工,尊重业主的工程要求,服从监理的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合同规定标准。
3)劳动力的组织与培训教育
本工程计划调配管理人员和劳动力较多,人员进场后,为落实质量、安全、工期和文明施工目标,由现场技术负责人、现场安全经理、施工经理、质量员(质量经理)分别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技术培训,内容包括设计要求、质量措施、进度安排、安全操作规程和各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标准及技术措施、竣工验收标准等。
平面控制网的桩位是定位放线的重要依据。当控制网与主轴线测定后应立即对桩位采取保护措施。一般采取在桩上方立三角标或围栅栏等保护措施,并对其它班组施工人员进行保护测量标志的教育。
当测量控制网测定并经自检合格后提请监理、甲方复验。在收到复验合格通知后,方可正式使用。
4)桩位放线
桩位放线是确定桩平面位置关键环节。施测中必须保证精度,杜绝错误。首先认真熟悉施工图纸,根据设计桩位图,将桩逐一编号,依桩号所对应尺寸、坐标施放桩位。
4.1施工部署(顺序)和施工方法
4.1.1施工总体部署
桩基工程施工总体部署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建设单位的要求,围绕施工工艺的技术特点,科学、合理选择施工方法;尽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运用网络进度计划,实施动态的施工管理,科学组织施工;并发挥我公司的综合施工能力,通过增加设备、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从而确保工程总体目标的实现,最终保证整个工程优质、快速、安全、文明地完成。
1)项目经理:全面负责项目经理部的行政工作,具体负责项目的生产、质量、技术、安全进度和资金等工作;负责项目的质量体系运行;组织实施施工质量保证计划和管理程序。
2)施工经理:负责施工生产的组织和调度,协调内外施工关系;负责安全保证措施的实施;负责生产计划、统计报表、采购计划的编制审批。
3)施工组:负责编制施工计划和进度控制计划;负责各机组的施工协调和与土方施工单位的协调配合;负责劳务组织管理;负责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J50300-2001)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及相关行业规范规定。
1.2பைடு நூலகம்工方案编制原则
1)质量第一的原则;
4)技术组:负责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的编写;负责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负责施工技术问题的协调解决;负责施工记录和竣工资料的整理。
5)现场安质组:具体负责施工人员的健康、安全和现场文明施工措施的落实,负责组织安全检查和安全例会;负责安全技术交底。
测量组:负责现场测量及测量资料的整理。
设备管理组:负责设备维修管理。
施工放线前,对本工程所使用的所有测量仪器进行校正,所有仪器必须经校正后,并经计量检测合格,方可投入施工使用,不符合要求的仪器,决不允许进入施工现场,以确保测量精度。
施工放线前,对测量仪器进行编号,确定各仪器的使用部位,同时,对放线人员进行分工,以保证相同部位由同一个人及同一台仪器进行放线测量,确保不出现系统误差和人为误差。
2)预防为主,过程控制为主的原则;
3)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让顾客满意的原则;
4)以人为本,安全、文明施工的原则;
5)满足业主对工程工期、质量、投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等要求的原则;
6)服从业主、服从设计、服从监理,团结协作,一切为工程服务的原则;
7)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合理配置各种资源,做到连续均衡生产的原则;
2)振冲密实砂桩扫桩按1个桩2个点,每个点2.0米施工。
3)砂桩施工完后,应清除顶部虚桩厚度≥600mm。
4)桩施工前应将场地表面清理干净(杂草、垃圾等),每个分装置施工前复测场地标高,并上报总包,需要回填的区域,应分层压实;桩顶标高低于场地整平标高小于0.77米区域,直接在现有场地施工。
5)桩施工质量检验严格按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执行,检测数量按本规范7.4.6,7.4.3条执行。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力应采用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并将检测报告提交设计院。
4)工程概况
场地由第四纪分细砂构成,场地地质较松散,采用振冲挤密砂桩对建筑物进行振冲密实,来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均匀性。
5)工程地点及施工段
拟建项目位于榆横经济开发区,距榆林市区35公里,我方承建的铁路专线。
三、工程内容
3.1桩基施工内容
承建的施工建筑物地基处理采用振冲挤密砂桩进行施工,施工桩排距1.5米×1.3米,采用等边三角形布桩,并进行扫桩,根据现场实际场地标高进行施工,施工平均桩长8.0米,每根桩扫2个点,每根深度约2.0米,施工总数约1424根,处理后地基承载力为180KPa。
4.1.2施工准备
施工准备内容包括技术准备、施工现场准备、劳动组织准备和物资设备准备、施工组织设计审批。
1)技术准备
技术准备工作以熟悉和领会施工图及设计意图为重点,由现场技术负责人主持,施工员、质检员及其它相关人员参加,核对施工图纸与设计说明书在内容上是否一致,有无矛盾和错误之处,技术要求是否明确,在此基础上掌握设计要求和成桩后所要达到的目标;熟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掌握当地的气候特点和水文资料,分析施工时可能遇到的问题;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各种施工工艺特点和施工方法。图纸的熟悉和核对工作完成后,参加由业主组织的图纸会审,并形成图纸会审纪要。
6)应严格按照国家现行施工及验收规范、规程进行施工。
4.4主要施工方法
4.4.1施工测量
1)测量准备
在进行本工程的测量放线前,首先对本工程的水准点及坐标点进行复核,发现问题,立即会同甲方及设计等有关单位共同研讨处理措施。根据甲方提供的水准点及坐标点,在现场测设出符合本工程的现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施测中确保精度。
2)施工现场准备
①地上、地下障碍物清除
开工前要配合业主,对施工现场地上、地下障碍物进行全面调查,并制定排障计划和处置方案。配合土方施工单位清除场地表层的植被、树木、树根等能对地基处理质量有不利影响的表层附着物。配合土方施工单位清除浅层软弱土,达到设备行走要求的标准。
③施工用水、用电
由于振冲砂桩工艺特点,施工用水、用电量较大。用电可从业主指定的现场临时供电箱变接引,并安装漏电保护、空气开关和电表,现场供电可以满足施工需求。本工程厂区提供的临时用水由业主指定接水井进行接水施工。
2、工程概况简述
1)工程地质
根据勘察场地各层岩土工程特性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①层 细砂(Q4ml):褐黄色,呈松散状态,稍湿,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砂质较纯,结构松散,层厚1.0~3.0m,属二级普通土,c组填料。容许承载力【=100kpa】 。
②层 细砂(Q4eol):湿~饱和,稍密,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砂质较纯,结构松散,磨圆度差,颗粒级配差,层厚3.0~7.5m,属二级普通土,c组填料。容许承载力【150 kpa】。
4.2施工顺序
本标段振冲砂桩、施工工作量大,为优质、如期完成本标段施工工作,我公司计划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设备资源,采取统筹安排、保证如期完工。
4.3施工技术要求
4.3.1振冲砂桩技术要求
1)振冲密实砂桩直径Φ=1000mm,施工桩长在8.0-8.5m。桩距1500mm,排距1300mm,等边三角形布置;要求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80kPa。
3)地下水类型及评价
3.3.1地下水类型
场地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潜水,赋存于③层粉细砂层中,地下水位埋深介于1. 0~2.0m,年水位变化幅度约1.0m。地下水以潜水形式赋存于砂土层中,从工程意义上讲,中更新统粉质粘土也属弱含水层,
3.3.2地下水及土的腐蚀性评价
勘察单位依据水质分析结果、土质分析试验结果及现场进行的四极法电阻率测试成果判定,本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土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和钢结构具微腐蚀性。
项目管理机构是项目执行机构、执行载体,项目部成员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项目完成的优劣。为此,我公司拟选派具有同类工程施工业绩的、具有多年工程项目管理经验的国家壹级建造师担任项目经理。项目经理部技术负责人(总工程师)为从事多年岩土工程及执行过类似工程的高级工程师,安全经理、施工经理、质量控制经理、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以及其它相关人员也都从事过多项同类施工经验,并且均经过公司层层选拔和严格考核后,最终确定委派到本工程担当施工管理人员,都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施工经验。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如下:
振冲挤密砂桩施工专项方案
******工程项目经理部
1、编制依据及原则
2、工程概况简述
3、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4、施工部署(顺序)和施工方法
5、施工进度计划和进度保证措施
6、质量保证体系
7、劳动力动员计划
8、施工机械选择和动员计划
9、材料投入计划
10、临时用水、用电的数量
11、HSE管理(安全保证体系、安全文明施工措施、环保计划)
③层 细砂(Q3al):黄褐色、灰白色,饱和,呈中密-密实状态,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磨圆度差,颗粒级配差,层厚2.5~6.5m,属二级普通土,c组填料。容许承载力【180 kpa】。
2)自然特征
(1)水文特征
拟建场地周边的主要地表水体为工业区南部7km处的***河。***河发源于***县东南长春梁东麓,为黄河的一级支流,河流全长442.8km,其中***县境内长约95km。河床切入基岩20~30m,总落差131m;***段,谷型开阔,谷底宽2000m,水流分散;*****附近进入峪谷,落差30m,在*****河汇入处形成沙洲,沿河有沙丘,沿河漫滩发育由粉、细砂及亚砂土组成的滩地,滩面宽处1000~1500m,一般300~500m,高出河床0.5~6.0m。据*****站观测资料,***河平均流量20.9m3/s,最大流量1150m3/s,最小流量0.1m3/s。
****河(又称***河)为***河支流,位于工业区西1.2km处,全长16km,平均比降9.7‰,平均流量0.4m3/s。
(2)水源地
***县县城的水源地为*****水库,位于工业区拟建的***河排污口上游,与拟建项目厂址的直线距离约35km。
(3)地下水补迳排及动态特征
拟建场地地下水补给主要有区外径流、大气降水等补给。其流向与地形总体坡度一致,主要流向南东,排入***河水系。潜水排泄方式主要为径流排泄、人工开采、潜水越流排泄及蒸发消耗等。
12、雨季、防雷、防风沙施工措施
1、编制依据及原则
1.1施工方案编制依据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荷载规范》(GB50086—2001)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桩位放线采用极坐标法,根据测定的测量控制网,利用全站仪测出桩位。为检查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把仪器设于这个经过归化的坐标点,对其两个施工坐标点进行观测。测出的夹角与理论的夹角的误差在规范的要求范围内,即满足要求。桩位采用木桩或短钢筋标记,施工过程中要经常复核,特别是每根桩施工前必须进行桩位复核,以确保桩位准确。
所有仪器在施工前,做好保管管理工作,确保仪器在施工中不被损坏等情况的发生。
2)施工测量工艺流程
测量仪器(全站仪、水准仪、钢尺)的检定、校验→校测起始依据→场地控制网测设→建筑物的定位放线→基础放线→建筑物的竖向高程控制。
3)场地控制网测设
根据甲方提供的基准坐标点及水准点,采用全站仪在施工场地以导线形式施测4~8个施工控制点,形成场地平面控制网,作为建筑物定位的依据。施工控制点用木桩打入地下,用砼加固,木桩上钉地小铁钉中心标志,小铁钉顶面施测高程。控制点布置在打桩区外围,并投身到墙上,便于施工阶段经常复核,并注意在施工作业时加以保护。
四、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为确保“******砂桩工程”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提高项目的管理水平,优质高效按期完成本次桩基施工任务,依据我公司ISO9001:2000质量体系文件的规定,对本工程实行项目法管理,派出一支由项目经理、施工经理、质量员、安全经理以及专业技术工人组成的队伍,成立项目经理部,对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将严格按照我公司质量体系文件规定、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规程规范施工,尊重业主的工程要求,服从监理的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合同规定标准。
3)劳动力的组织与培训教育
本工程计划调配管理人员和劳动力较多,人员进场后,为落实质量、安全、工期和文明施工目标,由现场技术负责人、现场安全经理、施工经理、质量员(质量经理)分别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技术培训,内容包括设计要求、质量措施、进度安排、安全操作规程和各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标准及技术措施、竣工验收标准等。
平面控制网的桩位是定位放线的重要依据。当控制网与主轴线测定后应立即对桩位采取保护措施。一般采取在桩上方立三角标或围栅栏等保护措施,并对其它班组施工人员进行保护测量标志的教育。
当测量控制网测定并经自检合格后提请监理、甲方复验。在收到复验合格通知后,方可正式使用。
4)桩位放线
桩位放线是确定桩平面位置关键环节。施测中必须保证精度,杜绝错误。首先认真熟悉施工图纸,根据设计桩位图,将桩逐一编号,依桩号所对应尺寸、坐标施放桩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