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台湾大学政治学研究所及有关指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
東亞政經發展專題教學大綱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East Asian)
(99學年上學期)
教師:張佑宗副教授會談時間:星期二(2:00~4:00) 上課時間:四(5、6)會談地點:東亞計畫會議室上課地點:社科26 E-mail: yutzung@.tw 電話:02-23517217
助教:藍夢荷
E-mail: r99322002@.tw
壹、課程簡介
本課程主要介紹東亞已開發國家:日本,以及新興工業化國家(new industrializing countries, NICs):台灣與南韓,討論的焦點集中在這三個國家的經濟體系為何能快速地發展?經濟發展模式的背後有何政治與社會的基礎?以及全球化與民主化的浪潮,對這三個國家將構成何種挑戰?一般來說,學者將東亞國家經濟發展的模式,統稱為發展型國家論(developmental state),具有以下三個主要特色:第一,國家的政策制訂具有高度的自主性(autonomy),可免於各種社會階級利益的干擾。第二,國家經濟體制內雖然也有龐大的私有制企業體存在,國家仍有能力(capacity)鉅細靡遺地管制這些私人企業。國家積極介入市場經濟運作的方式,例如長期扭曲市場價格(getting some prices wrong),而不是順應國際市場價格(getting the right prices),扶助若干新興策略性的產業,或是藉由公營銀行的貸款程序,獎勵有競爭力的產業,同時淘汰夕陽工業。第三,國家領導者對追求國家經濟發展的目標有一致的共識,並積極追求這項目標。
然而,這種政經發展模式,到90年代中期以後開始面臨挑戰。第一個挑戰是全球化,全球化影響國家已往用來影響企業、調控總體經濟的政策工具,將受到極大的挑戰及限制,企業的國際化也逐漸超越國家的控制能力。經濟自由化
(liberalization)與去管制化(de-regulation)的趨勢,將迫使國家必須開放原來掌握的資源,例如公營事業的民營化,以及開放過去壟斷性的產業,如金融、油業、電信等。另一個重大的挑戰則是民主化。民主化對發展性國家的挑戰,主要透過兩層面:第一層是不同的利益團體(優勢團體)有機會對政府提出要求,而官僚自主性容易下降,結果導致經濟決策的不理性與不一致性的現象。第二層是因勞工及弱勢群眾,也可透過選舉來影響政府的政策。他們會傾向「重分配」色彩的社會福利政策,挑戰過去以「唯經濟成長導向」的發展策略?最後,在自由化與民主化的衝擊下,過去東亞發展型國家的模式是否逐漸消逝了?或者,由於制度本身的韌性,加上相關行動者(如人民、官員、政客等)的偏好等因素,對國家扮演的功能之偏好與期待不容易立即改變,使發展性國家模式適度調整而不會消失,國家仍然維持過去干預市場的功能,而非和其他地區的國家(如東歐與拉美)一樣,成為新自由主義國家(neo-liberal state)?上述所提的問題,都將一一納入本課程作深入的討論。
貳、課程要求與評分標準
所有選課同學課前必需閱讀完每週指定的文獻、準時上課、關掉手機。上課採相互討論的方式,由老師提出引言或各種問題,同學積極回答,最後由老師作總結。本課程每週將指定二位同學提出一份約1500字左右的書面報告(內容包括重點整理、對作者的主張或方法進行批判或質疑),於上課前一天(星期三中午12點前)郵寄給老師和同學參考。學期結束後,所有選修者必需針對本學期的主題,撰寫一份深入的文獻分析與探討之研究報告(題目要在第五週前提報),並在上課結束後一週繳交(注意:逾時扣分),字數約一萬字左右(扣除註釋與參考書目)。同學參與課堂討論佔學期總分的25%,書面報告佔學期總分的25%,期末書面報告佔學期總分的50%。
參、課程進度
第一週(9/16) Introduction and organizational meeting
第二週(9/23) What is to be explained?
The World Bank. 1994. The East Asian Miracle: Economic Growth and Public Policy, pp. 27-77.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Krugman, Paul. 1994. “The Myth of Asian’s Miracle.” Foreign Affairs, 73(6): 62-79.
*Amsden, Alice H. 2001. The Rise of “the Rest”: Challenges to the West from Late-Industrializing Economie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tiglitz, Joseph E. and Shahid Yusuf, eds. 2001. Rethinking the East Asian Miracle, pp. 509-526.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Wade, Robert. 2004, 2th ed. Governing the Market, pp. 34-51.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第三週(9/30) Explanations (I): Colonial Legacy and The Role of Culture Kohli, Atul. 1999. “Where Do High-Growth Political Economies Come From?” In Meredith Woo-Cumings, ed., The Developmental State, pp. 93-136.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Haggard, Stephen, David Kang and Hung-in Moon. 1997. “Japanese Colonialism and Korea Development: A Critique.” World Development, 25(6): 867-881.
*Cheng, Tun-je n. 2001. “Transformation Taiwan’s Economic Structure in Twentieth Century.” China Quarterly, 165(March): 19-36, esp. 19-28.
*Chaibong Hahm and Wooyeak Paik. 2003. “Legalist Confucianism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East Asia.” Journal of East Asian Studies, 3(3): 461-491.
*Swank, Duane. 1996. “Culture, Institutions, and Economic Growth: Theory, Recent Evidence, and the Role of Communitarian Politics.” 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40(3): 660-79.
第四週(10/7) Explanations (II): the Role of Geopolitics and War
Stubbs, Richard. 1999. “War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Export-Oriented Industrialization in East and Southeast Asia.” Comparative Politics, 31(3):
337-55.
Pempel, T. J. 2010. “Soft Balancing, Hedging, and Institutional Darwinism: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