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物探范本

煤矿物探范本
煤矿物探范本

编号DTC150 -20150318

龙煤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鸡西分公司

物探报告

探测地点:城山煤矿西二采区42#层左一面上巷

施工对组:706队

探测时间:2015年3月18日

探测单位:地测科

总工程师安全副总掘进副总地测副总

安监科掘进科地测科采区技术室

一、探测时间:

二、探测人员:王忠安 于成武 温特 李铁隆 田忠宝

三、仪器型号:DTC150/6-Z 地质超前探测仪、YCS40(A)矿用瞬变电磁仪 四、探测目的:探测施工前方是否存有地质构造、煤层赋水性 五、施工队组:706队

六、现场条件:本次探测位置位于城山煤矿西二采区42#层左一面上巷工作面迎头,本次探测在煤巷中探测,巷道约为3.1m 宽,2.3m 高。探测巷道内有钢带、电缆线、锚网等。

七、探测方案:地质超前探测方案一:本次探测采用定点探测,共探测1个点。

矿用瞬变电磁仪探测方案二:探测巷道在6#点前9.5米至26.5

米处,垂直巷道左帮方向,沿煤探测,1米为一个测点,平拉探测,共计17个测点,测线总长17米。

八、探测现场施工布置图:

16

-4

37.418

17

M#前9m

探测点

M

九、矿用瞬变电磁仪工作量表:

十、结果分析

1、地质超前探测仪探测结果

探测结果:异常位置有10-12m 、29-33m 位置左右,其中10-12m 左右可能存在异常界面,29-33m 左右可能会出现破碎情况.

2、瞬变探测解析结果

城山煤矿东采区25#仰采面下巷6#点前9.5米至26.5米垂直巷道左帮沿煤探测的赋水性瞬变电磁探测解析结果

日 期 2014年3月8日 备注

完成主要工作量

测线 垂直巷道左帮沿煤探测1组 点距均为1米

测点 17个物理测点 数据

总量 1组数据 总计 1条测线17测点,共17米

根据测线探测结果推测分析:在探测方向前方没有含水现象存在。

综合结论:经过地质超前探测仪和瞬变电磁仪探测综合探测结果,表明该探测区域前方()米范围内存在/不存在断层,前方()米范围内不存在/存在赋水情况。

十一、建议:

1、必须执行逢掘必探。

2、在不存在地质构造和赋水情况下保持钻孔超前距离不小于15米。

3、如存在地质构造和赋水情况保持钻孔超前距离不小于50米。

4、针对异常界面进行打钻验证,钻孔深度不能小于70m。

5、请根据国家矿山防治水具体规定进行施工,物探结果只能作为辅助资料。注:物探结果不能作为安全生产的唯一依据,必须与钻探结果相结合!

验证报告

物探探测结果与实际施工情况对比分析

1、探测结果:

2、实际情况:

3、情况对比:

地质超前探测仪(1)、探测结果中探测到的断层距离(位置)()米,实见断层距离(位置)()米,探测结果与实际结果相差()米。该探测结果在可控范围内。

(2)、探测结果中探测到距离(位置)()米有断层,实际没见

(3)、探测结果中没有探测到断层,实际在距离(位置)()米处实见断层。瞬变电磁仪(1)、探测结果中探测到的赋水情况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2)、探测范围内赋水,而实际钻探过程中没有赋水

(3)、探测范围内没有赋水,而实际钻探过程探明该探测区域赋水。

4、产生误差原因分析:

(1)、人为原因:

1)探测过程中操作不当产生误差

2)数据传输、换算过程中数据分析产生误差

(2)、环境原因:

1)探测巷道空间狭小,仪器施展存在困难

2)探测区域内有大型铁架、掘机,对仪器数据采集存在较大影响

3)探测前方可能有不明物体存在,导致仪器数据采集产生误差

4)探测前方地质构造不明,如遇到构造复杂区域,探测结果将受到很大影响5、物探工作方法改进方向:

1)对物探人员集中培训,在地面对仪器操作规范进行讲解,训练操作熟练程度2)对探测区域提前进行勘察和工作区域进行清理,避免大型设备,及铁架的干

扰。

3)地质探测和赋水探测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做到分析结果全面透彻。尽量排除不确定因素,使探测结果更接近实际结果。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矿井安全生产。

直流电法仪物探报告

登封市慧祥煤业YDZ(A)直流电法仪探测报告 探测地点:12181巷道 探测日期:2007.10.23

本次YDZ(A)井下直流电法仪探测的地质任务是:12181掘进巷道前方地质含水结构 1、井下电法基本原理 矿井直流电法属全空间电法勘探。它以岩石的电性差异为基础,与地面电法不同,在全空间条件下建场,在地下巷道中进行电法测量工作,地下电流通过布置在巷道内的供电电极在巷道周围岩层中建立起全空间稳定电场,该稳定电场特征取决于巷道周围岩石的电性特征及其赋存状态,测量该电场的变化规律,使用全空间电场理论处理和解释,就可找到巷道周围岩石中引起电场变化的水文、地质构造等规律。 井下直流电法的方法技术很多,巷道迎头超前探测使用三点——三极探测法效果好; 该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探测方法和解释方法,包括: (a)不使用传统容易的对数坐标,而使用难度较大的算术坐标,进行高密度采集数据; (b)改变过去单点解释方法,使用新的断面连续解释方法,能大大提高物探解释的准确性; (c)确定相应方法判断解释潜在突水通道的物探标准。 井下采集第一手资料是反映岩石电性特征的视电阻率,使用西安分院研制的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矿井电法专用软件进行处理和解释:(1)单独提取视电阻率中的含水信息——用于解释工作面巷道底板100m深度内的含水、导水规律,潜在的突水通道。 (2)单独提取视电阻率中的岩石电性分层信息——用于解释工作面底板隔水层厚度、含水层厚度、含水层原始导升高度。 (3)超前探测——井下巷道侧帮、迎头前方80米内的断层及含水、导水构造。

(4)立体成图——对工作面底板下不同深度进行类似“CT”成像的断面、平面切片,分离出电法含水异常区域,得到视电阻率低阻异常断面图、平面图,进行立体解释。 2、系统组成 YDZ(A)防爆数字直流电法仪(以下简称电法仪)是井下电法勘探仪器,也可用于地面进行电法探测地质构造。由9节1.8Ah锂电池组成5.4 Ah 10.8V电池组,逆变电路,整流滤波电路,极性变换发射输出,单片机控制电路,接收电路,显示、存储、通讯等电路组成。 电法仪的各功能板如图1所示,电池输出的直流电压经逆变升压电路产生70或100V的高压,经整流滤波、极性变换输出,通过AB 供入大地;同时通过MN接收大地的感应信号,经A/D转换器放大并转换成数字后送给单板机存入存储器。存储器中的数据通过RS232串行通讯口进行数据交换;供电时间有可选。供出的电流在显示器上显示。 电法仪的组成

地质物探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xxxxxxxxxxxxxxx xx 自08年参加工作以来,共参与过三个野外项目一个地质报告,分别是: xxxxxx项目 xxxxx项目 xxxxxx项目 xxxxxxx报告 因为我在野外只做过电法操作和测量,而且基本都是实际的操作和施工,没有深入的学习物探的知识所以我将自己所学到的一点电法的皮毛汇报一下: 我从事的野外的电法工作主要是V5-2000的操作及其数据的简单处理。 首先是野外的数据采集,按照测量的正确的点位布点,电极坑、磁棒坑要达到标准30公分以上,电极线、磁棒线埋好以防止晃动,因为晃动会影响所采数据的质量,接好线,量一下电阻,如果电阻率太大要重埋,等等这些细节要注意,野外工作的严谨态度对最终成果的准确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是学地质的,更明白这一点。 在达到甲方要求的采集时间到达后,将所采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中,用相关软件进行数据预处理,主要进行罗伯特处理,看一下曲线质量如何,如果不好,就做好返工的准备(其实这是野外的数据处理人员的工作,我们只是做一些了解)。 资料没有问题了压缩传输到野外分队,由专门的处理人员处理。 因为我是地质人员,现在正在学习报告,所以有必要将我此方面的学习情况向领导汇报一下。此次青海之行,学到了很多东西,参加了资料的收集工作和野外地质情况的实地考察,让我对昆仑山前的地层状况、构造特点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同时跟xxx的一段时间的学习,让我对地震解释软件的操作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最近xx安排我做测井数据的处理,用Grapher 做了几十个图以后,对该软件运用的也比较熟练了。 在以上的所有项目中,我以极强的责任心,吃苦耐劳的精神,取得了比较好的资料以及工作上的一些进步,也学到了很多实际工作的经验,主要有:野外测量方法,电法V5仪器的操作,简单数据处理的方法,岩心物性测定,野外地质工作方法等。在工作中,不怕吃苦,有责任心是我最大的特点,我会继续把这些优点保持下去,但工作中也有很多不足,因为不熟练,或是粗心而犯的一些错误,都给我敲响了警钟,让我在工作中保持清醒的头脑,而且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也会引以为戒。

地质灾害详细勘查物探勘察报告

地质灾害详细勘查 物探勘察报告 惠州建安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2020年4月

1 绪言 1.1 目的任务 近几年来惠州市博罗县高莞镇丁村上袁屋多次发生岩溶地面塌陷,地面出现多处裂缝,其中一处房屋墙面塌落、多栋房屋墙面出现横向和纵向裂缝;灾害发生后,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立即赶赴现场进行了应急处理;受惠州市博罗县高莞镇人民政府委托,我公司对高莞镇丁村上袁屋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进行物探勘察工作。 本次探测的目的是通过地球物理方法(简称物探)探明高莞镇丁村上袁屋场地范围内的各种岩溶洞隙和土洞等不良地质作用的位置、规模、埋深、发育程度及规律;岩溶堆填物性形状;对居住房屋的影响;并提出治理建议。 本次探测要求: (1)探明该场地范围内不良地层的分布情况,如软弱地层的形状、大小和埋藏深度等; (2)探明该场地范围内岩溶(溶土洞)的发育状况、分布位置、形状、大小、埋藏深度、充填状况以及在空间的相互联系状况等。 1.2 勘查依据 本次勘察和室内资料整理工作,均执行如下规范、规程: (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3)《公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4)《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 B02-2013);

(5)《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6)《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T50218-94); (7)《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8)《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 E41-2005)。 (9)《浅层地震勘查技术规范》(DZ/T 0170-1997); (10《电阻率剖面法技术规程》;(DT/T 0073-1993); (11)《电阻率测深技术规程》(DT/T 0072-1993)。 1.3勘察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我公司于2018年4月10~21日采用高密度电法、地震反射波法对勘察场地范围进行物探勘察工作。完成实物工作量见表1-1。

井下探放水总结报告编写细则

前言 为了进一步规范煤矿防治水工作,有效地防治煤矿水害,提高煤矿防治水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规范性。多年来,山西省各大煤炭集团紧密结合煤矿防治水工作实际,依据国家相关规程规范,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一系列有关煤矿防治水的管理文件及企业标准。同时一些国内及省内的知名技术服务单位为了完成山西煤矿的技术服务业务与相关煤炭企业协同完成了一些技术管理成果。 为了更好地帮助省内煤矿防治水技术力量较薄弱的单位提升煤矿防治水工作水 平和技术水平,推动煤矿企业查清水文地质条件、水害威胁现状以及水患严重程度,明确水害防范重点,提前采取针对性治理措施,以便更有效地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山西省煤炭地质工程协会组织相关企业及专家依据山西省各大煤炭集团及相关企业有关煤矿防治水的一些管理文件、企业标准、经验总结,按照国家团体标准的编制要求,将一些针对性强、经过多数煤矿技术人员验证有可操作性、煤矿防治水普遍适用、工作方法可重复的一些管理文件、企业标准、经验总结,汇总编辑成为协会团体标准,便于推荐给相关单位参考使用。 本标准附录A《工作面探放水总结报告编写提纲》是标准的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山西省煤炭地质工程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编单位: 本标准参编单位: 木标准主要起草人员: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 本标准为首次制定。 井下探放水总结报告编写细则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作面探放水总结报告编制的基本规定、报告包括内容和 要求,适用于相关编制单位在编制工作面探放水总结报告时参考。规范性引用文件2仅所注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包括所有的其最新版本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煤矿井下物探报告

XX煤矿有限公司 12333进风顺槽 YCS200矿用瞬变电磁仪超前探测 探测人员:xxx xxxxxx xxxxx xxx xxxx xx 探测范围:A5前12-112米 探测时间:xxxx年x月xx日 报告编号:L-15006S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瞬变电磁探测技术 三、施工布置及数据采集 四、数据处理,结果解析 五、结论与建议 六、存在问题 七、探测结果参考综合柱状图地层显示 八、水平0°探测结果采掘平面图显示 九、物探参考资料 十、物探结果验证表

十一、复探通知 XX煤矿12333进风顺槽 YCS200矿用瞬变电磁仪超前探测 一、工程概况 1、探测位置:12333进风顺槽 12333进风顺槽布置在二采区皮带巷左侧,以方位角223°开口, 设计长度1000m。12333回采准备工作面布置在10#煤层中。地面标高为970~1043m,井下标高为730~740m。 探测施工处于迎头位置。距离A5测点12米。 如下图所示:

2、井田主要含水层有: (1)中奥陶统石灰岩含水层; (2)上石碳统太原组石灰岩含水层; (3)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及石盒子组砂岩含水层; (4)第四系孔隙含水层。 3、井田主要隔水层有: (1)、中上更新统黄色亚粘土隔水层; (2)、各含水层之间的泥岩、砂质泥岩、粘土岩隔水层; (3)、本溪组隔水层。 4、探测目的 煤矿生产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地质因素的影响,其中矿井水害长期以来一直是制约煤炭矿产资源安全高效开采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保证掘进安全,避免水害发生,依据“物探先行、钻探验证”的防治水原则,进行本次瞬变电磁法探测。 ①探测目的是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服务,为防止在掘进工作中灾害的发生,保证生产安全。 ②为制定安全技术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实现更科学的规划,更安全的生产。 5、探测任务 本次探测的主要任务是使用YCS200矿用本安型瞬变电磁仪,通过不同角度

物探年度专项工作报告概论

年度物探专项报告 个人所在单位 二0一二年十一月

2011-2012年度物探专项工作报告 项目名称:XXXXXXXXXXXXXXX区金矿选区评价项目申请单位:XXXXXXXXXXXXX公司 申请单位负责人:xxxx 项目承担单位:xxxxx单位 承担单位法人代表:xxx 承担单位技术负责人:xxx 项目负责人:xxx 编写人员:xxx 编写日期:二○一二年十二月

目录 一、基本情况 (1) 1、总体目标 (1) 2、具体任务 (2) 二、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 (2) 1、工作布置 (2) 2、测地工作 (2) 3、激电中梯 (3) 4、激电测深 (3) 5、任务完成情况 (3) 6、主要成果 (4) 7、工作质量评价 (4) 三、工作进展与主要成果 (5) 1、区域地质背景 (5) 1.1、地层 (5) 1.2、构造 (6) 1.3、岩浆岩 (7) 1.4、矿产 (7) 2、地球物理特征 (9)

3、异常的识别 (9) 3.1、激电中梯剖面测量 (9) 3.2、激电测深 (10) 4、数据处理与成图 (11)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2) 五、结论与建议 (12) 5.1结论 (12) 5.2建议 (13) 附件目录

一、基本情况 Xxxxxxx单位于2011年6月向国土资源部提交了《XXXXXXXX矿区金矿选区评价》项目申请书,经过国土资源部组织专家评审,同意该项目列为2011年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专项资金项目,并于2011年11月4日下达了2011年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专项资金项目计划的函,项目编码为xxxxxxxxxxx,其总资金为xxxx万元,自筹资金xxxx万元,中央财政拨款xxxxx万元。参见附件3。 根据国土资源厅发[2011]7号文“国土资源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2011年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专项资金项目的通知”精神,为合作勘查开发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矿区金矿,催xxxxxxxxx公司于xxxxxxxxxxxxxxxx公司签订了协议,共同申报“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区金矿选区评价”项目。 据甲乙双方初步协商,甲方xxx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Pxxxxxxxxxxxxxxxx)占xxxxxxxxxxxxxxxx金矿探矿权股份的30%,享有合作勘查开发xxxxxxxxxxxxxxxx矿区30%的股份权益;乙方以勘查技术、专业地质技术人员作为出资条件,同时投入70%的勘查资金,占探矿权股份的70%,享有上述合作勘查开发矿区70%的股份权益。 1、总体目标 以金矿为主攻目标,在系统收集工作区内地质、矿产等资料基础上,通过地质、物化探等手段,大致查明区内成矿地质条件,圈定物化探异常,配合地表工程揭露,初步了解矿体地表分布情况,研究矿化富集规律,提供可供进一步工作的选区,开展进一步勘查工作。同时,评价工作区镍等

高密度电法实习报告(物探)

高密度电阻率法实习报告 专业: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4/11/5

一、实验目的 在实际地质勘察的工作中,物探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其具有使用方便、快捷、成本小的优点,可以迅速的获取工程区域的相关地层地质情况。高密度电阻率法又是其中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种物探方法,是工程地质人员在今后的工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技术手段,所以我们有必要熟练的掌握高密度电阻率法的试验方法和数据解释。 二、实验原理 高密度电阻率法是结合电剖面和电测深的直流勘探方法,它是在常规电阻率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仍然以岩土体的电性差异的为基础,研究在施加电场的作用下,地下传导电流的变化规律。但它相对传统电阻率法而言,具有观测精度高、数据采集量大、地质信息丰富、生产效率高等优点。一次布极可以完成纵、横向二维勘探过程,既能反应地下某一深度沿水平方向岩土体的电性变化,同时又能提供地层岩性纵向的电性变化的情况,具备电剖面法和电测深法的综合探测能力。 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探测深度随着供电电极距的增大而增大,当隔离系数n主次增大时电极距也逐次增大,对地下深部介质的反应能力亦逐步增加。由于岩土剖面的测点总数是固定的,因此,当极距扩大时,反映不同勘探深度的测点将依次减少。通常把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测量结果记录在观测电极的中点、深度为na的点位上,整条剖面的测量结果就表示成为一种倒三角梯形的电性分布及工作剖面。 此次试验高密度电法用到两种装置: α排列(温纳装置AMNB):Kα=2πa β排列(偶极装置AMBN):Kβ=6πa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测区:兰州大学榆中校区东区教学楼南侧草坪,测区地势平坦,地表植被除傍边有一排行道树外均为矮小杂草,见图1。 图1 测线布置方式:沿正东的方向布置单条侧线,电极间距a=8m,共n=32个电极。装置方式为温纳四极和偶极法依次进行。 步骤: (1)检查实验仪器; (2)将所用钢钎沿测线方向间隔一定距离插入土层中,要求与土层良好接触,将测线固定在钢钎上,使其相互接触; (3)将测线与仪器连接,进行电阻检测,检查各段测线与钢钎是否良好接触; (4)根据布设情况,选定参数及试验方法,开始测量; (5)将所得的视电阻率数据运用反演软件RES2DINV进行数据处理; (6)根据数据处理得到的地层剖面情况结合所测区域的地质情况,做出合理的

物探报告

勘查地球物理概论

重力勘探 重力勘探是利用地壳内部各种岩(矿)石间因密度差异而引起的重力场变化来查明地质构造和寻找有用矿产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重力场 地球上任何物体都要受到重力作用,物体的重量和自由落体运动都是重力作用的表现。 地面上一切物体都要受到两种力的作用,其一是地球的全部质量对物体的引力,其二是 物体在自转的地球上受到的惯性离心力C,重力P就是它 们的矢量和(图2-1-1)。 地球对物体的引力遵从万有引力定律。按照这个 定律,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个质点间的引力F,与它们 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r的平方成反比, 其模量为: (2-1-1) 式中G为万有引力常数,在SI制(国际单位制)中, G=6.67×10-11m3/(kg?s2)(米3/千克?秒2)。F的方向 沿着两质点的连线,单位为N(牛顿)。 地球对某一质点的引力,就是地球内所有质点对该质点引力的合成。如果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密度分布,原则上可以通过积分算出这个合力,它的方向近似地指向地心。 (图2-1-1) 重力作用质量为m的质点在自转的地球上要受到惯性离心力C的作用,C的大小与地球自转角速度ω的平方和该质点到自转轴的距离R成正比,其模量为: (2-1-2) C的方向垂直于地球自转轴,并沿着R指向球外。显然,惯性离心力是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的。 事实上,惯性离心力是相当小的,其最大值也仅为平均重力值的三百分之一,因此重力基本上是由地球的引力确定,其方向大致指向地心。 地球周围具有重力作用的空间称为重力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作用于质量为m0的质点上的重力P的模值可表示为 P=m0g 式中g为重力加速度。显然 (2-1-3) 上式左端表示单位质量所受的重力,即重力场强度。由此可见,空间某点的重力场强度,无论在数值或量纲上都等于该点的重力加速度,且二者的方向也一致。为叙述方便,今后如无特殊说明,我们提到的重力即是指重力加速度或重力场强度。 【重力位】从场力做功的观点出发,重力场的特征还可以用重力位来表示,重力场中某点的重力位W等于单位质量的质点由无穷远移至该点时场力所做的功。等重力位面称水准面,

物探报告模版

物探报告模版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龙水南路云锦路、茶陵路瞿溪路 工程物探成果报告 2015年7月 龙水南路云锦路、茶陵路瞿溪路 工程物探成果报告 项目负责: 报告编写: 报告审核: 报告提交日期:2015年7月 一、工程概况 项目名称:龙水南路云锦路、茶陵路瞿溪路移动非开挖工程 探测目的:龙水南路云锦路、茶陵路瞿溪路管线情况 探测范围:施工单位指定探测范围 提交日期:2015年7月 二、方法技术及仪器 1、根据探测目的,采用电磁法原理,通过对地下发射频率为33KHz、8KHz的交变电磁场,地下金属管线因感应而产生二次场,并在管线内形成感应电流,通过跟踪测量金属管线内电流变化,就能确定地下金属管线的平面位置,对二次场场强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得到地下管线的埋置深度;非金属管线采用地质雷达探测方法进行探测。

在工作区内采用盲探方法,通过扫描发现管线线索,然后进行追踪,确定管线的平面位置,根据发现管线的平面位置,通过二次场场强分析确定管线的埋置深度,最后在数字化地形图上标明管线的位置和埋深。 2、使用美国Ditch Witch 950R数字式精密地下管线探测仪。 三、探测成果 经过现场实地探测,管线分布如下: 龙水南路南侧电力排管一根 龙水南路北侧电信排管一根 龙水南路南侧燃气管一根 龙水南路南北两侧各有上水排管一根 龙水南路北侧信息顶管一道 四、说明 1、根据《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94),各个管线的水平位置限差±(5+)cm,埋深限差为±(5+)cm,其中h为地下管线的中心埋深(cm):使用时要考虑管线探测误差。 2、地下管线有可能是上下两根重叠或左右两根距离很近,探测时只能探明一根;个别的特殊管线有可能仪器不能识别,因此在施工时应特别小心。

桥梁勘察报告

1 概述 1.1工程概况 随着鄂尔多斯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鄂尔多斯市成为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成为呼包鄂城市群中心城市区域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为继续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调整产业结构,改变原工业发展中总量小、增长粗放、发展缓慢、污染严重、科技含量较低等问题,鄂尔多斯市市委市政府提出建立东胜区机械装备业制造基地,以高起点、高科技、高效益、高产业链、高附加值、高度节能环保“六个高”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思路,推进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构筑产业集群,开创工业化发展的新局面。 机械装备制造业基地位于东胜区罕台镇境内,场地内地势较为平缓,略呈缓坡状起伏。距康巴什新区9km,东距210国道0.7km,南距青春山50万伏变电站2.8km,西至补洞沟河沿,北至打坝渠,面积约为25km2。本次实施的基础设施包括产业区内道路、场平、供水、供热、供电、供气、排污及处理、排水(雨水)、通信、弱电、绿化等项目。拟建桥梁位于机械装备制造业基地内,为该工程的子项之一。四座桥梁横跨区内唯一季节性雨水冲沟——补洞沟,连接补洞沟两岸待建道路。 受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经济贸易局委托,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了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机械装备业制造基地项目补洞沟桥梁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 根据设计要求,本次勘察分两个阶段进行。初步勘察野外工作开

始于2007年11月14日,结束于2007年12月4日,历时21天,对拟建补洞沟1桥、2桥、3桥及4桥进行初步岩土工程勘察

;2008年3月6日,建设单位委托我单位对本工程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拟建补洞沟4桥由于桥位更改,不在本次详细勘察任务之列,故我院对补洞沟1~3号桥进行了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为保证成果资料的完整性与统一性,满足设计部门的使用要求与方便,我院综合初步勘察与详细勘察成果,编制本报告书。 1.2勘察目的与任务 根据拟建工程方案设计及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按照《市政工程勘察规范》,拟建场地为Ⅱ类,拟建桥梁为中桥;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确定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拟建主要构(建)筑物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综合分析确定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本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按详细勘察要求进行,其目的是为本工程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地基基础设计及工程施工提供工程地质资料和岩土工程设计参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依据相应规范要求,结合拟建场地地质条件及拟建工程特点,确定本工程勘察工作的具体任务为:(1)调查了解拟建桥位场地的地形地貌与环境地质条件,详细查明拟建场地是否存在不良地质作用及可能存在的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以及对工程安全和场地稳定性的影响,对场地的稳定性做出评价,提出防治或整治措施的建议。

井下物探管理办法

井下物探管理办法

文档仅供参考 附件7: 矿井物探管理办法 为规范矿井物探工作,提高地质、水文地质预测预报准确率,全面落实“物探先行,钻探跟进”的防治水要求,制定本办 法。 一、适用范围 各区域公司及矿井公司、各生产(基建)矿井。 二、地面物探管理 1、矿井地面物探工程立项、方法选择、观测系统确定必须参 考《汾西矿区地面物探总体规划》。 2、地面物探工程计划必须上报集团公司审查同意。 3、地面物探项目的招投标必须符合集团公司相关规定,参加 招标的单位必须具有乙级(含乙级)以上物探资质。 4、地面物探项目招标前必须编制工程设计并报集团公司组织 审查,未经集团公司审查不予审查报告。审查后确定的设计做为 招投标和施工的技术依据,设计变更必须经建设方、监理方同 意。 5、大中型物探项目(2km2及以上)必须聘请具有物探监理 资质的单位进行监理。小型物探项目,矿井必须参与项目开工、 试验、竣工验收全过程监督管理,并有详细的监管工作日志。 6、集团公司负责物探工程设计、报告的审查并批复。 7、地面物探项目设计、施工方法、质量管理、报告编制等必 须符合国家相关规程、规范要求。

三、井下物探管理 1、各矿井必须成立3人以上(包括3人)的物探技术小组,指定专职的物探技术人员,确保物探工作正常开展。同时按照集团公司要求派出物探技术人员学习培训,并按周积极开展内部自主培训,不断提高矿井的物探技术水平。 2、各矿井必须配备超前探测水情和构造的物探仪器,以及探测回采工作面地质异常的无线电波透视仪。 3、区域公司可根据实际情况以公司组建物探队伍,保证所属矿井物探工作正常开展。 4、各区域公司、矿井应制定物探仪器保管、维护、使用和交接管理制度,定期对物探仪器进行维护,仪器每两年须送到厂家对技术指标检校或大修。 5、所有开拓、掘进工作面必须使用电法仪器循环探测,要求探测全覆盖。物探范围内如过空巷,应重新探测。 6、为实现物探与钻探相匹配,使用大功率瞬变电磁仪,相邻两次探测间距不大于100米;使用小功率瞬变电磁仪的矿井,相邻两次探测间距不大于75米。 对可能存在地质构造的区段应使用地震类物探仪器探测。 7、受小窑采空区积水及富水构造影响严重矿井(柳湾、水峪、高阳、正文、正旺、正帮、正佳、正珠等)的采掘工作面,应采用瞬变电磁法、直流电法、地质探测仪法多种手段综合验证探查小窑采空区范围及其赋水性。

水井湾煤矿综合物探报告

贵州泰昌安能源集团矿业有限公司 兴仁县水井湾煤矿 全方位探测仪超前探测分析报告 (1204、1205、1207工作面) 编制:生产技术科审核:廖万生 探测时间:2014年2月28日 ·1

目录 1、序言 (2) 2、工程概况 (2) 3、任务、目的 (3) 3、地质构造、煤岩特征 (3) 4、工作方法、依据、起讫时间、完成的工作量 (3) 5、工作基本原理 (5) 6、取得的成果 (10) 7、验证成果: (16) 8、结论 (16) ·2

序言 瓦斯、水灾、火灾、粉尘、顶板冒落五大自然灾害仍然是威胁和制约矿井正常开采的主要因素。因此,做好物探勘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矿井确保安全生产、制订应急措施提供了参考依据。YTD400(A)矿井全方位探测系统是西安高新技术企业--西安博深矿用设备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为矿井下含有瓦斯、粉尘等爆炸性危险等特定环境下探测隐伏矿体、含导水构造等局部异常地质体而设计、制造的多功能、矿井物探综合勘探系统。系统包括YTD400(A)矿井全方位探测仪、矿井电法数据处理与解释软件系统两大部分。该系统在矿井物探技术功能集成、数据处理、解释与成图功能集成等方面均有独到创新,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使用该设备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一、工程概况: 采用矿井全方位探测仪探查1204、1205、1207三工作面前(侧)方100m范围内的煤层、断层及含水裂隙等局部异常地质体赋水分布情况。保证安全施工,提高掘进进度,于2014年2月28日经矿委会批准,经物探小组负责对三个工作面进行现场物探勘测。 ·3

二、任务及目的: 1)探测1204、1205、1207运输巷掘进头前(侧)方100m范围内的煤层、断层及含水裂隙等局部异常地质体赋水性强弱。提高巷道掘进效率,避免发生突水事故,确保巷道掘进安全。 2)探测掘进头顶板、顺层及底板的赋水性强弱,为开采方案设计或灾害水体的抽、排、疏、降提供技术资料。3)对测区内煤层开采或采前防治水措施实施提供物理探测技术依据。 4)为布置探防水钻孔设计提供依据和参考。 三、测区地质构造及煤岩特征: 1、测区内地层走向近东西向,倾向北-北东,倾角一般12-25?,平均16?,总体呈单斜构造,构造复杂程度中等。含煤地层岩性主要为泥岩、粉砂质泥岩、细砂岩,岩性比较软弱.本区主采煤层为k 2、k 3、煤层,k2煤层顶板为砂岩、粉砂岩,底板为粘土岩或粉砂岩,k3煤层顶板岩性为粘土岩或粉砂岩,底板为粘土岩,遇水易泥化引起底鼓。煤层煤岩类型主要为亮煤型,硬度2左右,具有块状、片状结构,性脆、为低灰、低中硫、高热值无烟煤。测区内120 4、120 5、1207运输掘进面均布置在矿井一采区k2煤层中,开采标高分别为:1431~1490;1416~1375;1389~1425; 四、工作方法、依据、起讫时间、完成的工作量: ·4

掘进工作面物探报告

×××煤矿 1307 巷道电法超前探测报告

2016年09月28日 目录 一、概况- 0 - 二、电法超前探测原理及井下工作方法- 0 - 1、探测原理- 0 - 2、井下工作方法- 1 - 三、探测结果分析:- 1 - 四、结论及建议- 2 -

一、概况 1、探测目的: 1307掘进巷道前方煤层的含水分布情况。 2、探测时间:2016-09-28 3、探测地点: 1307顺槽巷 4、掘进头里程: 570 米 5、探测部门:煤矿探水班 二、电法超前探测原理及井下工作方法 1、探测原理 直流电三点源三极超前探测方法是目前煤矿井下最常用的一种超前探测方法,它具有简单方便、施工安全、快速高效、测距较大、适应性强、对水敏感等优点,对保证煤矿安全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其电极布置为:一个电极在无穷远,一个电极向全空间均匀介质中的A点供电。以A点为中心形成电场,向四周均匀放射电流。距A等距离点组成一个球形等势面,等势面的变化代表整个球壳中电性异常的综合反映,这就是直流电超前探测的基本理论。工作人员在巷道迎头设置点电源,后退一定距离间接测量掘进前方等距离的电性异常。通过电性异常推断前方地质或水文异常,指导生产、降低风险。

2、井下工作方法 本次巷道掘进头超前探测采用三点三极超前探测方法。该方法由3个三极探测装置组成,在巷道掘进头以一定间距布置3个供电电极,另一供电电极布置在无穷远处。测量电极MN以一定间距向巷道后方移动,对于每个测点,分别测量3对电极所对应的视电阻率值。三点三极探测技术可以利用同一组MN测量的三组视电阻率值进行校正,消除干扰,提高解释准确度。 井下共打孔20个,孔间距为4m,孔深约0.3m。在现场工作时,首先将先前准备好的盐与黄泥混合填堵钻孔,然后将铜电极插入孔中,保证铜电极能够与围岩尽量接触良好。然后,在距巷道迎头4米,沿巷道掘进方向以等间距(4m)后退布置供电电极A1、A2、A3,将另一供电极B布置在即无穷远处,,这样就可以近似地将A1、A2、A3看做点电源。最后从A1、A2、A3顺巷后退4m,以4m间距顺巷道布置测量电极MN,同时测量电压和电流计算视电阻率,依次移动电极MN完成测量直至探测工作结束。 三、探测结果分析: 现场数据采集完成以后,我们及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电极接地良好,现场采集的数据基本可靠,个别测点受到井下杂散电

物探成果报告编写

? ?ゴ ? 嘅 ? ?ゴ ? ????ˊ?ˊ? ? ?Ё? ? ? ? ∈ ?? ? ??乬?? ? ?? ?? ? ????さ ??? ?????? ? ??? ??? 唤 ? ????ˊ?ˊ? ??? ?? ?? ??? ? ? ? 乏??? ?お?? ??? ? ??? ? 乍? ?? ? ??? ?乬 ? ????? ? ? ????ˊ?ˊ? ?? ? ? 嘅嘅嘅 ?? ?? ? ????? ?????? ? ???? ? ? ? ??ㄝ? 嘅嘅嘅 ?? ? ? ???? ???? ? ? ?? ???? ??? ??? ?? ?? ?? ? ? ? ??∈ ? ? ?ㄝ??? ?? ?ㄝ?? ? ? ?? ?? 嘅嘅嘅 ?? ? ?? ????? ?? ?? ? ? ?? ? ?? ??? ??? ?? ? ???? ? 嘅嘅嘅 ?? ? ?? ???? ?? ? ? ?? ??? ? ?? ?? ? ? ?? ? ? ??? ??? ? ? ??有 ?? ㄝ? 嘅嘅嘅 ???? ?? ? ? 乍?? ??? ??? ? ??? ? ??乬??偠 ? ?乬? ??? ? ? ?偠? ?? ??

? ?? 在工作过程中 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地质效 并组织有关人员 物探成果报告一般可分单项综 实事求是重点突出立论有据文字简洁 单项物探成果报告是指采用单项物探方法完成 一个工区的一项或几项工程地质任务的成果报告 综合解决一个工区有关地质任务的成果报告 是要突出综合物探方法在解决地质问将所取得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以提高物探 成果报告的编写可参照下列内容要求 概况简述工区的物探任务工作范围及 工作量完成情况以 往进行过的地质勘测工作 地质简况及地球物理特征简述与物探工作有关 物探地质条件

阳城县北留镇南留村村民住宅楼物探勘察报告

目录 1绪言 (2) 1.1工程概况 (2) 1.2交通情况 (2) 1.3场地情况及气候条件 (2) 1.4外业工作情况 (3) 1.5仪器设备 (3) 1.6技术标准和依据 (3) 2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 (4) 2.1地质条件 (4) 2.2地球物理特征 (5) 2.3煤矿采空区塌陷形成机理 (6) 3工程物探勘测 (6) 3.1工作方法原理 (6) 3.2工作布置 (7) 3.3质量评价 (8) 3.4数据处理 (8) 3.5资料解释 (8) 4异常区的圈定 (9) 5结论 (10) 附图:《阳城县北留镇南留村村民住宅楼物探勘察平面示意图》 《地震映像P1剖面》《地震映像P2剖面》 《地震映像P3剖面》《地震映像P4剖面》 《地震映像P5剖面》《地震映像P6剖面》 《地震映像P7剖面》

1绪言 1.1工程概况 受阳城县北留镇南留村村委会委托,太原市辉海岩土工程钻探有限公司承担了阳城县北留镇南留村村民住宅楼物探勘察。本次工作外业从2010年5月1日开始,5月6日结束。 阳城县北留镇南留村村民住宅楼用地位于阳城县北留镇南留村,占地面积约1800m2,场地西面为迎宾南路,北侧为规划道路。 本次工作目的是:通过地面调查和物探勘察,重点查明在工作区域是否有采空区存在,如有则圈定采空区分布范围,为工程规划设计提供地质技术依据。具体任务是: 根据场地情况布置物探工作剖面。 采用物探方法圈定采空区的分布范围。 1.2交通情况 该工程场地位于北留镇南留村附近,场地外围为乡村公路,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讯设施便利。 1.3场地情况及气候条件 1、场地条件 由于工程场地占地面积约1800m2,场地已平整。场地局部开挖沟壑,场地条件比较便利,地震映像工作分段进行。 2、气候条件 本区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阳城年平均气温11.7℃,7月份平均24.6℃,1月份平均-3℃,年降水量平均627毫米,无霜期为170-195天,日照年平均2571.3小时。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全县河流均属黄河水系。西起索泉岭,东至三盘山为南北分水岭。分水岭以北主要有沁河、芦苇河、获泽河。全县地下水、地表水总

超前探物探报告

瞬变电磁法超前探物探报告

编制: 参加人员: 资料处理: 审核: 技术负责: 施工单位:武汉地大华睿地学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高科资源仪器探测研究所武汉地大华睿地学技术有限公司 2012年09月27日 秭归实验 掘进头瞬变电磁法超前探物探报告

前言 为了避免巷道掘进中直接揭露含水构造,依据现场巷道施工情况,在实验巷道正前方50米处采用矿井瞬变电磁探测技术进行超前探测,依据探测结果和矿井水文地质地质资料,探测巷道前方150m范围和底板斜向下150m范围内含水构造发育情况,为布置探防水钻孔设计提供依据。 本次基本工作范围为巷道掘进方向,做一次超前探探测任务,结合矿方已有的水文地质资料,对掘进头前方的富水性分布进行分析,为后期探防水钻孔设计提供依据。 一、物探勘探任务及目的: (1)每次超前探基本测线2条,每条测线11个物理点,总计22个物理点。探测掘进头前方顺层及底板的低阻体异常及分布范围。 (3)分析测区内含水构造形态、水力联系。 (4)对测区内煤层开采或水害治理提供物理探测技术依据。 (5)为布置探防水钻孔设计提供依据。 二.矿井瞬变电磁工作仪器 现场仪器使用的为武汉地大华睿地学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TEMHZ75矿用瞬变电磁仪和TEMJF50矿用隔爆兼本安型发射机(大功率)组合实现。这套矿用瞬变电磁仪对低阻充水破碎带反映特别灵敏、体积效应小、纵横向分辨率高,且施工快捷、效率高等优点,既可以用于煤矿掘进头前方,也可以用于巷道侧帮、煤层顶、底板等探测,为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水患和导水构造的超前预测预报提供技术手段。同时这套瞬变电磁仪系统可以通过加大发射功率的方法增强二次场,提高信噪比,从而加深勘探深度;通过多次脉冲激发场的重复测量叠加和空间域多次覆盖技术的应用提高信噪比,应用于工作复杂、噪声干扰大的煤矿井下水害超前预报使用,有效勘探深度能达到150米。 三、工作布置与工作量、技术措施及质量评述 1.本次矿井瞬变电磁法勘探试验施工布置与工作量,沿巷道掘进头,布置测线3条,通过在掘进头移动发射接收线圈,形成3条超前探测的实测剖面。如

掘进工作面物探报告汇总

×××煤矿 1307 巷道电法超前探测报告 2016年09月28日

目录 一、概况................................................................................. - 1 - 二、电法超前探测原理及井下工作方法 ............................ - 1 - 1、探测原理 ..................................................................... - 1 - 2、井下工作方法 ............................................................. - 2 - 三、探测结果分析: ............................................................ - 2 - 四、结论及建议..................................................................... - 3 -

一、概况 1、探测目的: 1307掘进巷道前方煤层的含水分布情况。 2、探测时间: 2016-09-28 3、探测地点: 1307顺槽巷 4、掘进头里程: 570 米 5、探测部门:煤矿探水班 二、电法超前探测原理及井下工作方法 1、探测原理 直流电三点源三极超前探测方法是目前煤矿井下最常用的一种超前探测方法,它具有简单方便、施工安全、快速高效、测距较大、适应性强、对水敏感等优点,对保证煤矿安全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其电极布置为:一个电极在无穷远,一个电极向全空间均匀介质中的A点供电。以A点为中心形成电场,向四周均匀放射电流。距A等距离点组成一个球形等势面,等势面的变化代表整个球壳中电性异常的综合反映,这就是直流电超前探测的基本理论。工作人员在巷道迎头设置点电源,后退一定距离间接测量掘进前方等距离的电性异常。通过电性异常推断前方地质或水文异常,指导生产、降低风险。

物探报告范例

1 序言 1.1 工区地理概况 碗厂测区位于北纬25°34′、东经101°39′附近,属云南省牟定县戌街乡管辖,交通便利(见插图1)。测区海拔1700—2200米,属中高山区,气候适宜。区内居住汉、彝族人民等。 1.2 工作任务 根据云南省有色地质局云色地地字[2002]5号文《关于“二00二年地勘项目立项申请”的批复》附件:云南省元谋—牟定铂钯矿资源评价(编号:200207)的要求,在牟定县碗厂—竹园开展高精度磁测,面积10Km2,比例尺1:10000,网度100×20m,目的是寻找隐伏岩体,确定深部验证靶位。 我分院接受任务后,即与昆明分院共同划定测区位置及范围,经院技术部同意,按要求进行设计书的编写。设计书经分院审查合格,报有色地质勘查院批准后,即组成项目组,于5月2日赴测区开展野外工作, 6月7日结束野外施工。野外施工结束后,即转入室内资料整理,于12月结束室内工作,提交工作报告。 完成高精度磁测10.03 Km2。具体工作量见下表: 磁参数标本采集测定60块。 该区野外施工方法正确、各项技术指标达到设计要求,资料可供使用。 1.3工作效果 本次工作获得的主要成果如下: (a)高精度磁法在该区寻找基性、超基性岩体是有效的。 (b)该区野外施工方法正确、各项技术指标达到设计要求,资料可供使用。

(c) 获得磁法△T异常9处:其中Ⅰ、Ⅱ、Ⅲ号异常为已有工程控制的超基性岩体引起;Ⅴ、Ⅵ、Ⅸ号异常推测为与基性、超基性岩体有关,位于构造有利部位;Ⅳ号异常区内可能存在较大规模的基、超基性岩体;Ⅶ、Ⅷ号异常异常推测可能与基、超基性岩体有关。 2地质概况及地球物理特征: 2.1 以往地质、物探工作程度 本区六、七十年代地质工作较多。1970年以前,云南冶金勘探公司304队在猫街碗厂一带做过地质工作,发现此区超基性岩体含铂。70年下半年投入钻探,查明为铜镍铂钯矿床。 2001年云南有色地质勘查院昆明分院在本区做过1/万地质填图,在碗厂矿区新发现竹园基性岩体。 1971年4月至1972年5月,云南冶金勘探公司305队在区内及附近做过基、超基性岩体磁法(垂直分量)工作,对四号、八号岩体加密及钻孔参数测定,重点对八号岩体进行了精测剖面的定量计算,提交了1/2000比例尺的岩体边界、形态、产状推测图。大致圈定了三、五、六号岩体边界;对七号岩体粗略地做了点距为1米的剖面,提交岩体的规模情况。 2.2地质特征 工区位于扬子板块西缘,东侧为昆阳陆内裂谷地体,西侧为楚雄山间盆地地体(任治机,1996),南北向的元谋—绿汁江岩石圈断裂通过本区。云南省重要的含铂基、超基性岩带—绿汁江岩带,即严格受该断裂带控制,沿其西缘展布。基、超基性岩带南北全长130公里,大致分为北、中、南段。测区位于元谋—绿汁江基、超基性岩带南段。 2.2.1 地层 区内地层由新到老分为: 第四系全新统(Qh):残、坡积物。厚度0—20m。分布在测区东南边。 第四系更新统(Qp):卵砾石夹砂、粘土。厚度0—100m。分布

物探设计报告的编写

物探工作设计和报告编写 地球物理勘查项目设计质量评分表项目编号:

附:矿产地球物理勘查项目设计书编写提纲 第一章前言 1.项目来源及任务书全文 2.勘查登记情况 3.工作区交通位置及自然、人文地理概况;仅叙述与野外作业、生活有关的部分。要特别说明野外作业的通行和森林条件,自然与人文障碍物、干扰源和与作业有关的地方法规(如青苗、牧场和森林赔偿等)。 第二章以往工作程度 列出项目名称,工作年份,工作单位及本次工作有关的工作成果。 第三章工作区地质概况及地球物理特点 1.简述区域地质特点(大地构造位置、地区、岩浆岩、构造、矿产); 2.详述待查矿产的矿床、矿体特征(埋深、大小、产状、方位等)和控矿因素; 3.详列以往或邻近地区或类似条件的物性资料和干扰因素。并分析方法的有效性(能解决什么地质-矿产问题及解决到何种程度和存在什么天然和人工干扰); 4.若工作区以往进行过相同或类似方法的勘查工作,应描述矿体异常特征及干扰体异常特征。 第四章工作部署、方法选择及技术指标 1.工作部署及依据:含测区选择/比例尺和测网选择/精测剖面布置等。测区选择要满足有足够正常场和在最小冗余原则下尽量规整的要求。比例尺和测网选择要满足发现最小有意义及测线垂直主构造线方向等要求。精测剖面要布置在异常地段且满足定性、定量反演的要求。还应说明与地质工作、化探工作的衔接关系或配合关系。 2.进度安排:含野外、室内各项工作的进度安排。 3.工作方法技术选择及依据:根据任务要求、不同岩矿物性特点、测区自然景观条件等选择先进适用的物探方法和测地方法。单方法定性难度大时,应投入综合物探方法或与化探方法综合。综合方法可以同测网、同面积测量,也可以一种方法为主,其他方法只查证主方法发现的异常。 当方法的有效性不能确认或某些技术不能肯定时,应在设计过程中进行试验或写明开工前进行试验,依据实验结果选择方法与技术。 技术指标、技术要求选择及依据:凡有行业技术规范和中国地质调查局技术规范的,可直接引用规范中规定的技术指标和技术要求。尚没有行业技术规范和中国地质调查局技术规范的,或有特殊要求的,应设定技术指标和技术要求。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