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与古典建筑的结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建筑与古典建筑的结合

一.中国古建筑设计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的自然山水园林理论以及创作实践,不仅对亚洲国家,而且对欧洲一些国家的园林艺术创作,都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中国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中国有丰富的园林植物种类;中国园林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自然朴实的美学特征。当前,它不仅对现代景观设计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现代建筑创作也产生了很大的影晌。

中国古典园林美学源于道家学说,强调“师法自然”,讲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其组景和造景的手法之高超,在世界古典园林中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然而,我国建筑界有几位建筑师能够从传统的园林中汲取更多的营养。

中国江南园林是一种综合艺术与生活的形体设计。它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一体,包含环境设计.建筑、水池.桥梁、园艺、生态、雕塑、绘画和书法等种种知识,是把中华民族精神与大自然结合起来的综合设计,深受儒、道、佛、禅的影响。园林是文人、画家和艺术区经营之所得,包含着深厚的哲理。也就是说,是在理论的指导下完成的,所以具有长久不衰的历史。

园林“室内”与“室外”的定义比较随意,要“雅”不要“华”。我们除了研究它的历史、它的结构,还要研究它为什么这样吸引我们。“深度”、“层次”应怎么去做才有“对比”。“阴阳”是怎么样的一回事;什么时候用石头;哪里要用木头等等。

房子与植物的关系,水面怎么样利用,室内布置怎样才是雅。中国古典园林配置植物时,往往以观形为主,取色、赏花、闻香、听音为辅。使得古园中林木屈曲突兀、盘结交错、连理交柯者比比皆是。同时,也注重季相与花期的变化。孤植以观形、观叶、赏花为主,而群组植讲究搭配造景。此外,各类花木的运用已形成了基本的法队如“堤湾宜柳、桃李成健栽梅绕屋、移付当窗等等,这些设计手法已被现代建筑设计所应用。

中国园林设计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让你决不会站在任何一个位置,可以尽窥园林全貌。园林的设计,通过诱导的方法,使你逐步发现分布各处的兴趣点。探寻一系列空间,通过隔和引,逐一展现在你面前。而这种视觉心理被称为“视觉幻象”。要将别人注意力吸引到一幅图画上,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景装待起来。将一块石头放入墙洞之后,不但会将观赏者的视线吸引到石头上面,更会造成一种深度。如果,石头背面还有一面墙,那么深度就会更明显。后墙就如装盛的纸,而石头就像回画本身。假如要进一步增加深度,就可以在后墙的后面种一些树,并且让树枝从墙顶伸展出来。如果再在石头前后植上松树,就会在同一空间里造成更深更广的幻象。

这些处理手法,早已被现代建筑设计吸收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美国华裔建筑大师贝律铭于1982年设计的香山饭店,考虑到香山幽静.典雅的自然环境,也考虑到这里众多的历史文物,因此庙意设计成能够和这些多元环境和文化因素融合起来的特别形式。并且既不生搬硬套使用西方的现代主义风格,也不重复制造中国的仿古形式,而是把东西方建筑的精华结合起来。把西方现代建筑的结构和部分因素,和中国传统建筑的部分因素,特别是中国古典园林因素和空间布局因素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它自己特点的形式’。其中,影壁挖过洞后

置石头的处理方法,虽打破了传统定式,但其中却贯穿着中国园林之精神。在建筑色彩处理上,采用中国传统的白色(抹灰墙面)、灰砖线脚线以灰、白两色为基本色调,是中国唐代建筑和江南民居、园林建筑的基本色调重视园林和绿化在建筑中的作用。借景入室的手法比比皆是,重复使用具有中国园林传统符号特征的形式方和圆,以此突出民族性。为我们探索民族风格,提供了借鉴。

二.中国古典建筑如何与现代建筑结合

在我们熟知的设计师里贝律铭是将中国古典建筑与现代建筑结合的最完美的一位。“中而新,苏而新,不高不大不突出”是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在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时的中心理念,它是这座建筑的最大特点,也是他为这座建筑能够融合古典美与现代美所找到的最完美的契合点。

苏州博物馆新馆北靠拙政园,东傍忠王府。其中,拙政园西花园的南端正好楔入新馆。虽然新馆的选址很特殊,但是新馆还是做到了与周围环境的融合,与历史文化遗存的相协调,并且让两组年代悬殊的建筑物,做到古今对话、新旧拥抱和二元渗透,使两者相得益彰,共存共荣,从而提升了彼此的使用价值、社会价值乃至长久的历史价值。这就是苏州博物馆新馆这座建筑的魅力所在,尊重、服从、融汇于环境、甘当配角、不喧宾夺主、不顽强表现自身的个性,追求始终如一的整体环境。

新馆可以说从整体到局部都做到了既继承传统又与时俱进,将中国传统建筑符号和现代主义的建筑理念完美结合。这座博物馆主要采用江南山水园林概念来设计,兼顾传统与现代元素。尊重周边环境历史风貌,主体建筑不超过六公尺,地下和地上各一层,内外风格均和谐统一,结合了苏州山水园林的特质,现代元素中兼古风,并与周边传统民居融为一体。

从建筑形式上,采用了现代建筑中常使用的几何形体,然而整个建筑群在现代几何造型中又体现了错落有致的江南特色。

从结构上,新馆建筑用开放式钢结构,替代了苏州传统建筑的木构材料。在新馆的大门、天窗廊道、凉厅以及各个不同的展厅的内顶上都可以看到这一特点。开放式钢结构既是建筑的骨架,又成为造型上的特色,它带给建筑以简洁和明快,更使建筑的创新和功能的拓展有了可能和保障。钢材和玻璃的使用,使得建筑物具有了极佳的透光性,营造出了几何构图美感,并兼具有苏州园林移步换景的趣味。它明快硬朗的线条,冲破了苏州老房子的一片婉约妩媚,颜色淡雅朴素,却又和四邻相映相成。

从选材上,深灰色石材的屋面和墙体边饰,与白墙相配,清新雅洁,为粉墙黛瓦的江南建筑符号增加了新的内涵。

从采光上,新馆建筑充分体现了“让光线来做设计”的理念。它独特的屋面形态,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缚。新馆屋顶之上,立体几何形框体内的金字塔形玻璃天窗的设计,充满了智慧、情趣与匠心。光线经过色调柔和的遮光条的调节和过滤所产生的层次变化,以及不同空间光线的明暗对比,仿佛能让周围的线条流动起来。

苏州博物馆新馆可以说是一个现代版的苏州园林,借鉴了许多传统园林透视借景的处理方法,在一块面积很有限的基地上营造出了层叠递进,景深不断的意境。大量采用立窗借景,不但满足了室内的采光要求,更若隐若现地透露出室外的竹林曲桥、小庭池水。而窗与窗也不是千篇一律。有完全透明的玻璃窗,直截了当,有嵌上裂纹玻璃的窗,奇幻迷人,还有蒙上沙的大落地窗,隐隐显出窗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