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骨科考试要点

中西医结合骨科考试要点
中西医结合骨科考试要点

Ztq-09-中西医结合骨科

一、名词解释

1、骨擦音:无嵌插的完全性骨折,当摆动或者触摸骨折的肢体时,两断端互相摩擦可发生音响或摩擦感。

2、弹性固定:骨端位置的改变,关节周围未撕裂的肌肉痉挛、收缩,可将脱位后的骨端保持在特殊的位置上,在对脱位关节做任何被动运动时,虽有一定的活动度,但存在弹性阻力,当去除外力后,脱位的关节又恢复到原来的特殊位置,这种体征变化叫弹性固定。

3、肘后三角:肘后三角:正常情况下,肘关节伸直时,肱骨外上髁、肱骨内上髁和鹰嘴突在一条直线上;肘关节屈曲时,三者成一等腰三角形。肱骨髁上骨折时,三者关系不变;肘关节后脱位时,三者关系改变

4、携带角:肘关节完全伸直前臂旋后时,上臂与前臂之间约有5-15°的外偏角就是携带角。

5、前倾角:肱骨下端股骺的纵轴线与肱骨干纵轴之间所形成的向前倾斜的角度。30-50°

6、茎干角:股骨颈与股骨干纵轴之间相交成角,正常值为110-140°

7、膝关节损伤三联征:内侧副韧带损伤若与十字韧带和半月板损伤同时发生…

8、肱骨外上髁炎:是以肘外侧疼痛,提物品及前臂扭转时疼痛加重,为主要症状的病症,疼痛有时向前臂放射。又称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综合征,肱骨外上髁骨膜炎,肱桡关节外侧滑膜囊炎

9、脱位:又称脱臼,指构成关节的骨端关节面脱离正常的位置,发生关节功能障碍者。

10、腱鞘囊肿:是发生在关节或腱鞘内的囊性肿物,内含有无色透明或微呈白色,淡黄色的浓稠冻状黏液。课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和中年多见,女性多见。古称腕筋结、筋聚、筋结。

11、肩周炎:因睡眠时肩部受凉引起的叫漏肩风;因肩部活动明显受限,形同冻结叫冻结肩;因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多见叫五十肩;本病还叫肩凝风、肩凝症。出现“抗肩”现象。

12、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多发于中年以后的最常见的慢性退行性骨关节炎,以骨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为特征,复杂的多因子发病机制的骨关节疾病。临床以关节疼痛,变形和活动受限为特点。属中医痹症脊柱结核相当于中医学的“龟背痰”。

13、青枝骨折:多见于儿童,遭受暴力发生骨折就会出现于植物青枝一样折而不断的情况。

14、创伤性关节炎:由创伤引起的以关节软骨的退行变性和继发的软骨增生,骨化为主要病理变化,以关节疼痛,活动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症。

15、骨折:骨组织遭受暴力作用引起骨组织的连续性部分或全部中断

16、功能复位:骨折复位虽尽了最大努力,某中移位仍未完全纠正,但骨折在此

位置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妨碍者,

简答

1、肌力:指肌肉主动收缩的力量.。

0级:肌力完全消失,无活动。

Ⅰ级:肌肉能收缩,关节不活动.。

Ⅱ级:肌肉能收缩,关节稍有活动,但不能对抗肢体重力。.

Ⅲ级:能对抗肢体重力使关节活动,但不能抗拒外来阻力。

Ⅳ级:能对抗外来阻力使关节活动,但肌力较弱。

Ⅴ级:肌力正常。

度;骨折断端的接触;感染;治疗方法

的影响;功能锻炼

2.全身因素:主要有年龄和健康状况两大因素

3.药物因素

5、夹板固定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

适应症:①四肢闭合性骨折经手法整复成功者

②关节内及近关节内骨折经手法整复成功者

③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小或者经处理闭合伤口者

④陈旧性四肢骨折应用手法整复者

注意事项①、抬高患肢,以利肢体肿胀消退

②、观察患肢的血运。特别在固定后3天内更注意观察肢端皮肤色

泽,温度,感觉,肿胀,动脉搏动及被动活动情况。

③、调整扎带的松紧度一般在固定后4天内,应将布带及时放松一

些。

④、定期做X线检查,了解骨折是否再移动。

⑤、若在压垫骨突起处出现固定性疼痛时,应及时拆开夹板进行检查,

以防止发生压迫性溃疡。

⑥、固定后及时指导病人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并遗嘱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合作。

6、损伤的早期并发症:1、休克2、感染3、内脏感染4、血管损伤5、缺血性肌

挛缩

6、脊髓损伤

7、周围神经损伤

8、脂肪栓塞

晚期并发症:1、坠积性肺炎2、褥疮3、尿路感染及结石4、损伤性骨

5、创伤性关节炎

6、关节僵硬

7、缺血性骨坏死

8、骨生长畸形9、关节内游离体

7、膝关节侧向试验的意义:内侧副韧带损伤时,膝关节被动伸直位并外展小腿

做膝内侧分离试验时,可诱发疼痛及异常侧向运动;

外侧副韧带损伤时,膝关节外侧分离试验阳性。8、交锁现象:当行走或做某一动作时,伤膝突然被卡主交锁,不能屈伸,有酸

痛感,若轻揉膝关节并作小范围的屈伸晃动,则多可解除交锁,

恢复行动。

①棘突间距增大

②棘突压痛和深叩击痛为阳性

③棘突排列不再一条直线上

④脊柱后凸畸形

11、练功疗法的作用

又称功能锻炼,古称导引练功疗法作用:活血化瘀、消肿定痛濡养患肢关节筋络促进骨折迅速愈合防治筋肉萎缩避免关节粘连和骨质疏松,

12、肩关节前脱位的特有体征

典型体征:肩部呈现“方肩”畸形,即肩峰明显突出,下部空虚,肩部失去原有丰满膨隆的外形。患肩弹性固定于肩外展200-300位,在喙突下、腋窝内或锁骨下可触及肱骨头。搭肩实验阳性,即患侧肘关节屈曲,肘尖紧贴胸壁,则患侧的手不能搭在健侧肩部。盂下脱位时伤肢较健侧长

⒈损伤特征:压痛畸形骨擦音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异常活动

⒉肱骨髁上骨折伸直性肘后突起成靴型,肘后三角无变化。

⒊桡骨远端骨折形成餐叉状畸形,髋关节后脱位的髋屈曲内收内旋畸形,股骨颈骨折和粗隆间骨折的下肢外旋短缩畸形,强直性脊柱炎的驼背强直畸形。

⒋屈曲型骨折锅铲状畸形

⒌骨折功能复位标准要求:对线对位长度

⒍骨折的移位的基本形式:成角移位、侧方移位、短缩移位、分离移位、旋转移位、背向移位

⒎膝关节侧骨韧带损伤可用超膝夹板活石膏将患者固定于轻度屈膝10-15度位3-4周。拍摄应力位片

⒏半月板损伤:打软腿固定于10度休息位,限制膝部活动,并禁止下床负重。3-4周解除固定。

⒐胫腓骨干骨折:直接暴力骨折线多在同一水平,间接性暴力骨折不在同一水平面。并发症:腘动脉损伤、腓总神经损伤、肌间隙综合征、创伤性休克、

⒑踝部骨折脱位类型:Ⅰ度:单踝骨折、Ⅱ度:双踝骨折伴距骨半脱位、Ⅲ度:三踝骨折伴距骨全脱位。

⒒冈上肌腱炎痛点以大结节处为主,在肩关节外展60-120°时产生疼痛。

⒓椎体结核分为中心型和边缘型两种。

13.唐代蔺道人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最早的伤科专著。

14、晋代葛洪著《肘后救卒方》记载了颞颌关节的口腔内整复方法,是世界上最早的。

15、宋元时代危亦林著《世医得效方》是世界上采用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的第一人

16、清代吴谦编著的《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总结了“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八种正骨手法

17、外治法:敷贴药(药膏、膏药、药散);熏洗湿敷药(热敷熏洗、湿敷洗涤)

18、手法的作用:整复移位;消肿止痛;舒筋活络;保健强身

19、骨折这一病名首见于唐代王焘的《外台秘要》

〃根据骨折后就诊时间来分1,新鲜骨折伤后2-3周以内(小儿除外)就诊者

2,陈旧骨折伤后2-3周以后就诊者

〃根据致伤原因不同来分:外伤性骨折病理性骨折应力性骨折

〃骨折的体征:畸形、骨擦音和异常活动

〃骨折的一般症状:疼痛与压痛肿胀与瘀斑功能锻炼

〃骨折的晚期并发症:坠积性肺炎褥疮尿路感染及结石损伤性骨化关节僵硬创伤性关节炎缺血性骨坏死缺血性肌痉挛迟发性畸形〃骨折的愈合过程:血肿机化期(纤维化骨痂)、原始骨痂期(原始骨痂)和骨痂改造期(骨性骨痂、永久骨痂)

〃肱骨外科颈骨折:以老年人较为多见外展型骨折最多见

〃固定方法:超肩夹板固定

20、肱骨髁上骨折:上臂与前臂纵轴呈100—150外翻的携带角肘内翻畸形最多

发生外翻角异常:减小-内翻畸形增大-外翻畸形〃诊断:伸直型骨折肘部呈半屈位,移位明显时呈“靴状”畸形,但肘后三角仍保持正常、神经损伤以正中神经损伤为多见,一般为挫伤

〃肘内翻是肱骨髁上骨折最多见的并发

21、桡骨下端骨折:伸直型骨折(又名Colles骨折)多见

伸直型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时,可见“餐叉样”畸形;向桡侧移位时,呈枪上刺刀状畸形;若遇屈曲型骨折可见“铲样”畸形

〃伸直型骨折整复方法:牵抖复位法(适用于骨折线未进入关节、骨折不粉碎者)

提按复位法(适用于骨折线进入关节、骨折粉碎者)

〃固定方法:桡、背侧夹板下端应超过腕关节

22、腕舟骨骨折诊断:局部(鼻烟窝处)有明显压痛

23、股骨颈骨折若按其部位之不同,可分为头小型(预后最差)、经颈型和基底型骨折(预后最好)三种

〃诊断:有移位的骨折,伤肢外旋、缩短,髋、膝关节轻度屈曲

〃整复方法:屈髋屈膝法牵引复位法

〃固定方法:外展中立位

〃丁字鞋目的:防止外旋

〃在固定期间应嘱咐病人做到三不:不盘腿、不侧卧、不下地负重

24、脱位:古称脱臼、出臼、骨错

按脱位的病因分为外伤性脱位、病理性脱位和先天性脱位(填)

按脱位的时间分为新鲜脱位(脱位在2-3周以内)和陈旧性脱位(脱位时间超过2-3周)

脱位特有体征:①关节畸形②关节囊空虚③弹性固定④关节处于异常位置

整复顺序:先脱位再骨折

〃新鲜外伤性脱位固定方法:一般用胶带、绷带、夹板或石膏固定2-3周即可陈旧性骨折为什么整复困难?由于关节内、外血肿机化,关节囊破裂口、关节囊与周围组织之间产生瘢痕组织及粘连,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也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

25、肩关节脱位:以前脱位较多见

治疗手法复位:新鲜肩关节脱位①拔伸足蹬法②椅背整复法③拔伸托入法④屈肘旋转法

26、肘关节脱位按脱位方向分为:前脱位、后脱位(多见)

中西医结合医院工作指南(版)

中西医结合医院工作指南(2011年版)前言自200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工作开展以来,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在医院管理和业务发展等多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为了系统总结两批共22所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的工作经验,提炼规律性、规范性做法,指导中医药管理部门和中西医结合医院更好地开展医院管理和建设,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的特色和优势,根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西医结合工作的指导意见》(国中医药发…2003?52号)精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制定了《中西医结合医院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编制分为资料收集、素材整理、实地调研、分类编写、修改完善、专家论证等几个阶段,历经2年多的时间。期间,广泛听取

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中西医结合医院、有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指南》对中西医结合医院工作的核心要素进行归纳提炼,从医院管理、人才培养、科室设臵、专科建设、临床研究、药事管理、护理、文化建设、预防保健等九个方面提出了体现中西医结合医院自身工作特点的要求,力求突出《指南》的实用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本《指南》适用于各级各类中西医结合医院。由于中西医结合在概念内涵、学科发展方向、医院运行模式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探索完善,因此希望各地结合《指南》,加强实践,不断探索,总结经验。我局将在各地中西医结合医院工作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修订完善《指南》,逐步提高我国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管理水平。第一部分医院管理 中西医结合医院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始终坚持中西医结合的办院方向,吸收中医、西医两种医学特长,突出中西医结合特点,发挥中西医结合的

主治医师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病机(精选试题)

主治医师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病机 1、邪热内盛,反见寒象的病机是 A.阴盛则寒 B.阴损及阳 C.阳虚则寒 D.阴盛格阳 E.阳盛格阴 2、阴寒内盛,反见热象的病机是 A.阴盛则寒 B.阴损及阳 C.阳虚则寒 D.阴盛格阳 E.阳盛格阴 3、气滞病机,主要指的是 A.元气耗损,脏腑功能减退,抗病力下降 B.气机不畅,流通受阻,脏腑经络功能障碍 C.气机升降失常,脏腑之气上冲 D.气虚升举无力,脏腑位置下移 E.气的出入异常,或为闭阻,或为外散

4、气闭、气脱病机,指的是 A.元气耗损,脏腑功能减退,抗病力下降 B.气机不畅,流通受阻,脏腑经络功能障碍 C.气机升降失常,脏腑之气上冲 D.气虚升举无力,脏腑位置下移 E.气的出入异常,或为闭阻,或为外散 5、中气不足,可引起的症状是 A.咳逆上气 B.恶心呕吐 C.头晕目眩、耳鸣 D.胃脘疼痛 E.脘腹有重坠感 6、胃气上逆,可引起的症状是 A.咳逆上气 B.恶心呕吐 C.头晕目眩、耳鸣 D.胃脘疼痛 E.脘腹有重坠感

7、阴气偏胜反映于临床上的证候是 A.实热证 B.虚寒证 C.实寒证 D.虚热证 E.阴阳两虚证 8、阴阳互损反映于临床上的证候是 A.实热证 B.虚寒证 C.实寒证 D.虚热证 E.阴阳两虚证 9、肝阳化风的临床症状是 A.眩晕欲仆,肢麻震颤 B.高热,抽搐 C.筋挛肉,手足蠕动 D.肢体麻木,筋肉跳动 E.皮肤干燥,肌肤甲错 10、血虚生风的临床症状是

A.眩晕欲仆,肢麻震颤 B.高热,抽搐 C.筋挛肉,手足蠕动 D.肢体麻木,筋肉跳动 E.皮肤干燥,肌肤甲错 11、阴虚生风的临床症状是 A.眩晕欲仆,肢麻震颤 B.高热,抽搐 C.筋挛肉,手足蠕动 D.肢体麻木,筋肉跳动 E.皮肤干燥,肌肤甲错 12、热极生风的临床症状是 A.眩晕欲仆,肢麻震颤 B.高热,抽搐 C.筋挛肉,手足蠕动 D.肢体麻木,筋肉跳动 E.皮肤干燥,肌肤甲错 13、气陷证临床可见 A.少气懒言,倦怠乏力,头目眩晕

浅谈我对中西医结合的认识

浅谈我对中西医结合的认识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不是也不可能由某个人独立去建立,它的理论体系需要凝集所有中西医学家智慧的结晶才能够逐渐完善的。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现在,中西医结合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①20世纪50年代的临床实验性描述阶段。这个阶段可以说是朴素的中西医结合阶段,主要以西医诊断,中医治疗或联合用药。按西医指标观察疗效。②60~70年代开始的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阶段。在临床上主要采用辨证分型的方式分析疾病,并开展实验研究,已经出现一批如针刺麻醉、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和治疗急腹症等方面的研究成果。③80年代以后的机理探讨和理论创新阶段。初步运用动物模型和实验研究观察手段,把证和经络的研究推到一个更为深入的层次。 长期以来,人们对中西医结合的认识存在不同看法,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中西医结合学科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地探索科学思路、研究方法和结合的切入点。中西医结合的内涵,应该是通过比较中西两种医学体系在医疗实践中所采用的思维方式、认识手段和应对措施的异同,吸收各自的长处,逐步做到在理论体系上融会贯通,在临床实践中优势互补。现代科学可以帮助理解和阐明深奥复杂的中医理论,而中医药学对人体生命现象的独特认识和对疾病独到的治疗手段又能丰富和充实现代生命科学的内涵。 目前,中西医结合学科基础和临床方面存在的问题均值得我们关注。 在基础研究中应该正确处理分析和综合的辩证关系。中西医结合不是中医西医

化,不能用简单的还原论的方法来研究中医。如果用还原论的方法,就算你观察得再仔细、指标再先进,哪怕应用的都是分子生物学手段,也不能准确地阐明中医学理论的真谛。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中西医结合研究曾出现过一波又一波的“指标”热。从cAMP、cGMP,各种免疫球蛋白和淋巴细胞亚群,一氧化氮、内皮素、一氧化氮合酶,到现在的基因等,虽然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但是又有几项真正在理论上获得了重大进展?更不要说是突破!不是说不需要分析的方法和手段,问题是必须与整体研究相结合,进行综合的研究。中医学是一门经验医学,但更是一门朴素的整体医学;而西医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主要是一门实验医学。医学的发展趋势以及医学模式的改变,要求我们的研究不仅建立在生物学个体的基础上,还要重视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强调个体差异,建立起立足于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上的新型整体医学,而中西医结合可以将现代科学微观化的优势和中医学整体化的理念有机地统一起来。一些有影响的中西医结合的重大成果,如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1],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奖“肾本质理论研究与临床应用”研究[2]等,都是将两者结合得比较好的典范。这种结合要求研究者不但要有扎实的现代科学的基础,更要具备较高水平的中医理论的造诣。所以必须强调中西医结合工作者认真学习中医理论和努力提高中医素养。 在临床实践中应该合理开展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特别是中西药物的合用。中西医联合治疗是体现中西医结合优势的重要方面,对于提高疗效,特别是对于提高一些难治性疾病的治疗效果以及保护人民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实践中已总结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如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病证结合、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等等,但中西药的合用并不等同于中西医结合。泛泛的中西药物合用是否科学、是

2015年骨外科学中级职称考试专业实践能力真题精选及答案

2015年骨外科学中级职称考试专业实践能力真题精选及答案 天宇考王卫生资格中级职称考试题库包含:章节练习、综合复习题、模拟试卷、考前冲刺、历年真题等。骨外科学题库试题量:8237道题。 A1/A2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股骨干远端骨折容易发生 A、骨折延迟愈合 B、筋膜间隔综合征 C、股神经损伤 D、腘血管损伤 E、骨折不愈合 正确答案:D 2、关于Smith骨折最确切的描述是 A、桡骨远端经关节面的骨折 B、桡骨远端骨折合并腕关节脱位 C、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 D、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 E、桡骨远端屈曲型骨折 正确答案:E 3、关于骨折的合并症,下列哪项不对 A、股骨颈骨折可导致股骨头缺血坏死 B、肱骨内上髁骨折可伤及肱动脉

C、下胸壁肋骨骨折,可同时肝或脾破裂 D、腓骨小头和颈部骨折,可同时伤及腓总神经 E、肱骨中段骨折可伤及桡神经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肱骨内上髁骨折一般不伤及肱动脉,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常常伤及肱动脉。 4、关于手外伤清创术的处理原则,下列哪项不正确 A、力争在6~8小时内进行 B、最好在气囊止血带下进行 C、不能在有张力的情况下,勉强缝合伤口 D、创口方向纵行越过关节或与指蹼边缘平行时,应采用"Z"字成形术 E、软组织缺损较大,有骨外露时,最好用游离植皮术 正确答案:E 5、关于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 B、位于解剖颈上方 C、Dugas征阳性 D、位于大小结节移行部位 E、以手术治疗为主 正确答案:D 6、颈椎骨折脱位,合并颈髓横断伤,早期可能出现 A、呼吸衰竭 B、空气栓塞

浅谈我对中西医结合的认识

浅谈我对中西医结合的认识 作为一名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医学生,主动去了解医学,关注自己的专业,是再平常不过的事。然而,对于一个新兴的专业,她还没有成熟,至少目前还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因此,对于我们这些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生来说,终究也是处于一种迷茫的境地。下面结合文献谈谈我对中西医结合的一些浅薄认识。 且看目前医学界对中西医结合的定义:以现代医学等现代科学知识及手段来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中西医学相互补充,取长补短,诊治疾病的医学形式。它是将传统的中医中药知识和方法与西医西药的知识和方法结合起来,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基础上,阐明机理进而获得新的医学认识的一种途径。 中医与西医本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理论体系,要在这两派医学中诞生出另一派医学,犹如父体跟母体通过受精结合产生另一个新生命一样,需要通过这两者的沟通,最终达成一致意见时,等待时机成熟才能够结合,否则就无异于强奸,这样产生的结果是不和谐的,不理想的。 无论中医、西医还是中西医结合医学,其宗旨只有一个,就是预防与治疗疾病,为人类健康做贡献,只是其方式不一样而已。因此,大家应该坐在一起商量商量,好碰撞出一些火花,最终达成一致意见,产生较完美的中西医结合医学,而不应该固执的偏于某一方。 中医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且不谈《内经》有多么的神奇,多么的伟大,中医的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思想就是其一大特色。而这恰是西医所欠缺的或做的不够好一方面,因此,学西医的人就应该虚心体会其精华。 西医也不差,随着近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医学家利用现代科学知识及手段,不仅对人体正常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有了清晰的认识,而且对各种疾病的认识也了然目下。这也恰是中医之不足的地方,因此,学中医的人就应该取其精华,为我所用,与时俱进。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不是也不可能由某个人独立去建立,它的理论体系需要凝集所有中西医学家智慧的结晶才能够逐渐完善的。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现在,中西医结合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①20世纪50年代的临床实验性描述阶段。这个阶段可以说是朴素的中西医结合阶段,主要以西医诊断,中医治疗或联合用药。按西医指标观察疗效。②60~70年代开始的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阶段。在临床上主要采用辨证分型的方式分析疾病,并开展实验研究,已经出现一批如针刺麻醉、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和治疗急腹症等方面的研究成果。③80年代以后的机理探讨和理论创新阶段。初步运用动物模型和实验研究观察手段,把证和经络的研究推到一个更为深入的层次。 在这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我们看到了中西医结合的不断完善。通过各医学家的努力,在诊治疾病中,中医中药与西医西药结合,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基础上,阐明机理,从而获得新的医学认识,逐渐形成并完善中西医结合医学的理论体系,源于中医,胜于中医;源于西医,胜于西医。

中西医结合现状与发展的思考_王道成

参考文献 [1]林巾孝,张明雪.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中医证候要素、证候特 征、证候病机演变规律一线专家问卷的研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5):956-957. [2]王永炎,李明富,戴锡孟,等.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 修回日期:2009-08-19 作者简介:王道成(1964-),男,江苏兴化人,主任医师,博士,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及其内科疾病的临床研究。 术出版社,1997:109. [3]黄震华,杨菊贤.心理因素与心血管事件[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 病分册,1997,24(3):22. [4]胡冬梅,王力,陈文,等.应激与环核苷酸和心血管疾病[J].中国 行为医学科学,1997,6(2):158. [5]黄承才.情绪与冠心病[J].心血管病学进展,1992,13(3):148- 151. [6]张典丰,张聿新,张绍艳,等.社会心理因素与冠心病相关性的综 合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8,6(1):14. 中西医结合现状与发展的思考 王道成1,2 (1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9;21扬州市中医院,江苏扬州225000) 摘要:目前中西医结合现状是认识存在误区,缺少完善的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体系,今后的发展要正确理解中西医结合内涵;建立完善的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体系,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用现代科学理论来完善中医理论;注重病证结合,宏观与微观并进,丰富辨证论治内容;引入循证医学,提高中医科研、临床水平;培养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现状 中图分类号:R2-0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19(2010)04-0625-02 Th e Th ink ing A bou t the Pres en t S it uation and D eve lo pm en t of I ntegration Traditi onal Ch i n ese and W estern M ed icine WAN G D ao-chen g1,2 (11N anjing Un i ver sit y of Chi nese M edicine,N anjing210029,J iangsu,China; 21Yangzhou H o sp ital of T rad itional Chi neseM edicine,Yangzhou225000,J iangsu,China) Abstrac t:The current status o f recogn izi ng i ntegration traditi onal Chinese and w este rn m ed i c i ne have som e e rrors,s uch as lack o f a perfect theo re tica l bas i s o f i ntegrati on trad iti onal ch i nese and w estern m edicine syste m s.T he dev elopmen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m eani ng o f i ntegrati on traditi ona l Ch i nese and western m ed ici ne correctl y in the f u t ure;to estab lish a sound f oun-dati on i n the t heoretica l syste m,to i m prove t he c li n ica l efficacy for the purpose,use m ode rn sc i entifi c t heories to develop t he tra-d itiona l Chinese m edicine t heory;focus on integ rati ng d i sease i dentifica ti on and syndro m e differentiati on and use m acro-and m-i c ro-me t hods,enr i ch the conten t o f T reat ment;i ntroducti ng ev i dence-based m ed ici ne to i m prove the traditiona l Ch i nese m ed-i c i ne research and deve lop t he c li n ica l leve;l tra i n i ng o f h i gh-l eve l talent in t he i ntegrati on traditi onal Ch i nese and western m ed-i c i ne. K ey word s:i n teg ra tion o f traditiona l Ch i nese and w estern m edicine;present s i tuati on 中西医结合在我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研究与实践已取得可喜的进展和成功经验,但由于缺乏完善的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体系的指导,直至今日,中西医结合仍停留在简单的两种医学体系的组合,笔者针对现状,对今后的发展进行探讨。 1中西医结合的现状 对中西医结合内涵的理解还存在误区,迄今为止,人们一直没有为/中西医结合0找到一个内涵固定、外延清晰、符合逻辑规则的定义;对中西医结合的理解不外乎:把懂得一些中医又懂得一些西医的人称之为中西医结合;把中、西药并用,或把教学上中西医课程混合安排,或把/中医西医化0、/中药西药化0称之为中西结合。李今庸[1]指出现在临床上所谓/中西医结合0,实际上是中西医在医疗工作中的合作工作共事,或者是中西医两法治病,实际上就是用中医、西医两者的理论,各自诊断一次疾病,把两者的治疗合在一起。 缺少完善的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体系,由于中、西医的基础理论体系均存在不足,中西医结合的基础理论体系的研究还仅仅处于胚胎期,还很不成熟,还没有属于自己的独立的一套理论体系,因而不能机械地拿来指导中西医结合工作。 2中西医结合发展的思考 211正确理解中西医结合内涵 5中西医结合学会章程6中明确把/中西医结合0的含义表述为:/运用现代科学(包括现代医学)的知识和方法,继承和发展中国医药学,取中西医药之长,

主治医师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问诊(精选试题)

主治医师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问诊 1、厥阴经头痛的特点是 A.前额连眉棱骨痛 B.侧头部痛 C.后头部连项痛 D.巅顶部痛 E.头痛连齿 2、阳明经头痛的特点是 A.前额连眉棱骨痛 B.侧头部痛 C.后头部连项痛 D.巅顶部痛 E.头痛连齿 3、胸闷气喘,少气不足以息,是因 A.心阳不足 B.痰饮停肺 C.热邪壅肺 D.寒邪客肺 E.肺气虚

4、胸闷,咳喘痰多,是因 A.心阳不足 B.痰饮停肺 C.热邪壅肺 D.寒邪客肺 E.肺气虚 5、饭后嗜睡,神疲倦怠,食少纳呆,此属 A.痰湿困脾 B.脾失健运 C.心肾阳虚 D.阴虚火旺 E.大病正气未复 6、困倦嗜睡,头目昏沉,胸脘痞闷,此属 A.痰湿困脾 B.脾失健运 C.心肾阳虚 D.阴虚火旺 E.大病正气未复

7、口渴咽干,夜间尤甚,颧红盗汗,舌红少津,此属 A.燥邪伤津 B.里热炽盛 C.阴虚证 D.消渴病 E.营分证 8、口渴咽干,鼻干唇燥,发于秋季,此属 A.燥邪伤津 B.里热炽盛 C.阴虚证 D.消渴病 E.营分证 9、厌食油腻,胁肋胀痛灼热,口苦泛呕,此属 A.脾胃虚弱 B.食滞胃脘 C.胃强脾弱 D.湿热蕴脾 E.肝胆湿热 10、厌食油腻,脘腹痞闷,呕恶便溏,此属

B.食滞胃脘 C.胃强脾弱 D.湿热蕴脾 E.肝胆湿热 11、病人自觉口中有甜味者,属 A.肝胃郁热 B.心火上炎 C.燥热津伤 D.脾胃湿热 E.脾胃虚弱 12、病人自觉口中有苦味者,属 A.肝胃郁热 B.心火上炎 C.燥热津伤 D.脾胃湿热 E.脾胃虚弱 13、肛门气坠者多属于 A.食滞胃肠

C.肝郁脾虚 D.肠道湿热 E.脾虚气陷 14、大便失禁者多属于 A.食滞胃肠 B.脾肾虚衰 C.肝郁脾虚 D.肠道湿热 E.脾虚气陷 15、带下色黄质稠,气味臭秽,此属 A.脾肾阳虚 B.寒湿下注 C.脾肾气虚 D.湿热下注 E.寒凝血瘀 16、白带中混有血液,赤白杂见,此属 A.脾肾阳虚 B.寒湿下注

中西医思路与方法

《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复习思考题 一、填空题 1.建国初期我国提出西医学习中医的十二字战略方针是:系统学习,全面接受,整体提高。 2.中西医结合研究基本方法有:动物模型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方法,病证药结合方法,多学科研 究方法。 3.优良的中医动物模型应具有四个方面特征:普适性,可重复性和可验证性,可评价性,可变换性。 4.现代系统科学方法所包括的现代“三论”方法是: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 5.脏象学说中西医研究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主要是突出了对肾本质和脾本质两方面的研究, 同时也开展了对肝本质的研究。 6.中西医结合实验研究中,常用的微循环研究方法有:肠系膜微循环,耳廓微循环,皮肤循环, 舌尖微循环,口唇微循环。(任选3项) 7.自鸦片战争至建国以前的中西医结合时处于中西医汇通阶段,这一阶段中西医结合的代表医家有:唐宗海,张锡纯,陆渊雷,恽铁樵。 8.中西医结合实验研究的常用方法有:微循环研究方法,血液流变学方法,免疫学研究方法,病 理学研究方法。 9.动物模型制作对模型的要求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相似性,可代替性,可外推性。 10.根据中西医结合有关基础研究成果,认为作为“阴阳”物质基础的可能物质是:环核苷酸。它 包括环磷酸腺苷,环磷酸鸟苷。 11.微观辨证理想指标除应具有客观,敏感,特异与可计量的特征外,其客观指标还要求具备:恒 定性,相随性和排他性。 12.模拟方法包括物理模拟,数学模拟两大类,医学实验中经常使用的方法是动物模型。 13.中西 医结合实验研究的重点,应放在中西医结合疗效上,并探索疗效机理。 14.组织培养研究方法是指有机体的离体器官,组织或细胞,在体外人为的控制下继续生长,繁殖,传代,维持其生理功能的研究方法。组织培养研究多是活体观察。 15.用原来西医病理模型代表中医病症用于中西医结合研究,如用二氧化硫或烟熏法造成慢性支气 管炎或哮喘模型,可作为中医哮喘模型。 16.根据中医学理论,选择可控的致病因素复制中医证得动物模型,如采用振荡器劳倦装置,可复 制脾虚证模型;模拟风吹,寒冷,潮湿气候条件可复制痹症模型。 17.模拟方法的两种形式分别是:形式化模拟和数学化模拟。 18.唾液淀粉酶活性减低,被认为是脾虚证得微观指标之一。 19.通过温肾法实验研究,认为肾阳功能的主要调节点应定位在下丘脑。 20.血液流变学所研究的内容是血液的运动规律,即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和变形的规律。用原来西医 病理模型代表中医病症用于中西医结合研究,如注射血管加压素或结扎冠状动脉造成心肌缺血或 心肌梗塞模型,可作为中医血瘀证模型。

骨科中级职称考试重点知识总结

1.骨折急救的主要方法是:骨折固定。 2.髌骨横骨折,造成的原因可能是:肌肉拉力。 3.手的功能位是:犹如握笔姿势,越向小指,指尖指向小指中心。 4.骨折急救处理时,下列哪项最重要:简单妥善固定患肢。 5.股骨干上1/3骨折出现下列哪种畸形:近端呈屈曲、外旋、外展畸形;远端向上、向内移位,成角短缩畸形。 6.下面那一句话是错误的:儿童股骨颈骨折不易缺血坏死。 7.患者,男性,36岁,右侧Colles骨折石膏固定后13周,复查X线片示:骨皮质不连续,骨折间隙清楚,骨折断端骨密度增高,应考虑:骨折延迟愈合。 8.患儿,女性,4岁,因肘部外伤及肿胀、活动障碍急诊入院。查体:肘部肿胀明显,可见皮下瘀斑。据X线片诊断肱骨髁上骨折。患者手部尺侧皮肤感觉消失,拇指不能内收,余四指并指无力,考虑诊断:尺神经损伤。 9.男性,12岁,平素体弱,易感冒,最近10天突然高热,最高40℃,伴左大腿肿痛,患肢不愿活动。查体:左大腿下端略肿,压痛阳性,化验:白细胞18000/ml,中性粒细胞85%,血红蛋白7.8g/l。入院后经全身体格检查未发现有明显手术禁忌症,给予雷米封、链霉素、对氨柳酸三联治疗。此时应进行的最佳治疗是:关节穿刺抽脓,注入抗结核药物。10.男性,25岁,右髋部疼痛跛行半年,低热、盗汗、纳差

及体重减轻。查体:右髋关节屈曲畸形,活动受限,Thomas 征阳性,X线片示右髋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有骨质破坏,右髋臼有2cm大小空洞,内有小死骨形成。若患者体质极度虚弱,脓液粘稠,且继发感染,针对此脓肿,下列哪项处理最佳:切开排脓,置入抗结核药物,缝合伤口,加压包扎。 11.在抗痨治疗期间右髋大转子处出现一7cm×6cm大小包块,表面皮肤红热,有波动感,体温39℃,为了解大转子处包块的性质,下列穿刺进针部位的选择哪项正确:于脓肿外周健康皮肤处。 12.最可能的诊断:髋关节滑膜结核。 13.男性,28岁,左膝关节肿胀、疼痛、伴低热、盗汗、纳差3个月。查体:消瘦、贫血面容,体温:37°,血沉50mm/L,左膝关节梭形肿胀,浮髌试验阳性。X线片示:关节间隙增宽,骨质疏松,未见骨质破坏。最佳的治疗方案是:全身抗结核治疗、关节穿刺抽液及注入抗结核药物。 14.男性,30岁,5个月前曾扭伤右膝关节,之后右膝关节内侧疼痛,肿胀逐渐加重,于外院摄X线片,见右胫骨上端内侧有一5cm×5cm大小透光区,中间有肥皂泡沫阴影,骨端膨大,近1个月来肿胀明显加重,夜间疼痛难忍,右膝关节活动受限,入院后X线片示胫骨上端病变扩大,肥皂泡沫阴影消失,呈云雾状阴影,骨皮质被肿瘤组织穿破,侵入软骨组织。下列处理哪项最合适:截肢。

关于中西医结合专业报考临床助理医师

问:中西医的助理医师加上成教的临床专业毕业证能考临床的助理医师吗? 大家好!请知道的前辈门指点一下。我是中西医结合的助理医师。但是我已经取得了成人教育的临床医学大专文凭。能不能中西医结合的助理医师加临床大专文凭报考临床的助理医师。谢谢各位。 答:不可以的,成教是不可以报考执业/助理医师的,中西医助理医师2年后可以继续报考中西医执业医师。具体政策请查看一下内容: 为做好医师资格考试报名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以下简称《执业医师法》),现对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规定如下: 一、符合《执业医师法》、《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卫生部令第4号)和《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暂行办法》(卫生部令第6号)的有关规定。 二、报考人员应按本人试用期所从事的专业报考相应类别的医师资格。其中,中医、中西医结合、藏医、蒙医、维医、傣医医学专业毕业的报考人员,按取得学历的医学专业报考中医类别相应专业的医师资格。 三、具有临床医学专业学历,试用期在医疗机构检验科承担检验医师工作的,可以参加临床类别医师资格考试。 四、已获得临床执业医师资格的人员,取得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中医专业学历或者脱产两年以上系统学习中医药专业知识并获得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认可,或者参加省级中医药行政部门批准举办的西医学习中医培训班,并完成了规定课程学习,取得相应证书的,可以申请参加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五、在《执业医师法》颁布前具有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业学历并已经转正,取得医士职务任职资格,但未取得医师职务任职资格者,可凭医士职务任职资格证明和所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连续从事医士业务工作五年以上或从事医士业务工作时间和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执业时间累计满五年的证明申请报考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六、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含民族医)、中西医结合医学专业的临床博士、硕士和七年制及以上的长学制毕业生,在学期间必须具有相当于大学本科的一年毕业实习和一年以上的临床工作实践,方可在毕业当年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公共卫生预防医学硕士、博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必须保证具有一年以上的临床实践训练或公共卫生实践的经历,方可在毕业当年参加医师资格考试。 上述毕业生在学习期间未能满足上述要求的,不允许在毕业当年参加医师资格考试。

中西医结合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及优化模板(2013版)重点

××××病种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优化模板及书写要求 一、定义 1、中医定义 2、西医定义 定义书写要求:简单概述中医、西医对本病种的定义。 二、诊断标准 (一中医诊断 1、诊断依据的出处 2、诊断要点 3、中医鉴别诊断 (二西医诊断 1、诊断依据的出处 2、诊断要点 3、西医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书写要求: 1、诊断标准的选择要求公认、先进、可行、易推广应用。以医学行业标准或国内外各种专业委员会颁布的标准为准, 可以直接采用国内外的诊断标准,也可以是权威杂志上发表的临床文献所采用的标准, 但要注明出处。 2、诊断标准也可根据权威标准结合我院具体情况,进行修订,必须写明诊断依据的出处和诊断要点。

3、简单写出需鉴别的病种和要点。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 (一证型 1:名称 1、临床表现 (1中医临床表现 (2西医临床表现 2、中西医结合治疗 (1中药治疗 治法: 方药(包括院内制剂 : 方药加减: 书写要求:根据不同症状,写出加减目的和加减的药物。 中成药: (2西医治疗 书写要求:在中西医结合的原则下, 写出西医针对本证型参与治疗的目的和具体治疗方法(包括药物疗法和手术疗法。 (3其他非药物治疗 书写要求:写出治疗的目的和具体治疗方法。 3、疗效评估

书写要求:总结近 3年以来的临床病例, 用数据结合相关科研、论文等资料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进行评估, 指出其临床疗效, 并阐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在缩短疗程上、降低费用上、减少药物毒副作用上、降低并发症上、减少患者痛苦上等方面的优势。要将我院在本病种临床实际使用的治疗方法体现在本方案中, 避免照搬教科书和相关诊疗规范的内容。 (二证型 2 ……………… (三证型 3 ……………… (四证型 4 ……………… (五证型 5 ……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难点 (一难点分析 书写要求:对本病种中西医结合治疗难点进行客观分析, 提出的难点符合临床实际,针对性强,通过中西医结合的途径有解决的可能性。 (二解决措施 书写要求:根据难点, 结合科室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提出本病种下一步的主攻方向、创新研究思路和详细、可行的具体措施。

中西医结合的现状与展望

中西医结合的现状与展望 【摘要】中西医结合是将传统的中医中药知识和方法与西医西药的知识和方法结合起来,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基础上,阐明机理进而获得新的医学认识的一种途径。中西医结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政府长期实行的方针,是中、西医学的交叉领域。中西医结合发轫于临床实践,以后逐渐演进为有明确发展目标和独特方法论的学术体系。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疾病诊治社会效益前景展望 【正文内容】中西医结合自华佗和关云长刮骨疗伤时就开始了,华佗的手术做得很好,因此它并不是现在才有的医学技术,只不过近二十年才开始系统化的结合,因为这时候西医和中医中药的发展都非常快,结合的形式和深度就更加广泛了。尤其实在手术、肿瘤治疗等领域,中西医结合是有卓越贡献的。中西医结合就跟西医和营养的结合一样,是一种非常自然而然的事情,并不存在什么学术之争、领域之争,只是治疗、康复过程中的不同分工而已。 目前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和途径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在疾病的诊治中进行结合 包括在诊断上的病证结合,在治疗时的综合协调,在理论上的相互为用。病证结合就是运用西医诊断方法确定病名,同时进行中医辨证,作出分型和分期。这样就从两种不同的医学角度审视疾病,既重视病因和局部病理改变,又通盘考虑疾病过程中的整体反应及动态变化,并以此指导治疗。综合协调是指在治疗的不同环节按中西医各自的理论优选各自的疗法,不是简单的中药加西药,而是有机配合、互相补充,这样往往能获得更高的疗效。理论上相互为用是根据不同需要,或侧重以中医理论指导治疗,或侧重以西医理论指导治疗,或按中西医结合后形成的新理论指导治疗。 二、通过对中西医诊断方法的研究进行结合 主要是用西医学和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四诊,或创造新的诊法。开展最多的是经络诊法和脉诊、舌诊。经络诊法是把中医学关于经络检查所见和西医诊断联系起来,通过相关性研究,创立耳穴诊病法和经络检查法。通过各种脉象仪、舌象仪,把医生诊脉时的指下感觉用图像、曲线、数字等客观指标表示出来,把各种舌诊所见舌苔、舌质的变化通过病理形态学、细胞学、生物化学、血液流变

中西医结合专业 职业规划 演说稿

职业规划演说稿 老师们同学们下午好,我是13级中西医临床专业的陈立铭。 今天,由我来和各位谈谈我们小组的职业规划报告。 作为一个中西医临床专业的学生,我们有着很特殊的地位:既不是纯西医,也不是纯中医,而且是五年制临床专业。这就意味着我们的职业规划道路也有可能有那么点不太一样。 首先,幸运的是,经过我们小组内的讨论,没有一个同学现在打算转业,大家毫无例外地都选择了医学的道路。这也为我节约了些许演讲时间,所以我就把转业的道路去掉了,各位组员以后还请不要后悔。【鞠躬 【PPT上在医学和转业上讲转业消失处理】 为了做好我们的职业规划,我们小组对以下几位我们熟悉且尊敬的老师进行了访谈。【显示老师名字和转业】 在访谈的过程中,原先对于我们而言模糊的未来开始逐渐地变得清晰起来。 既然我们的专业是比较特殊的“中西医结合”,其实组内同学不同的职业规划选择,很大程度上就和他们如何理解“中西医结合”这个概念有关。 【例子1】 XX同学赞同 问:2、从事主中医以西医为辅还是主西医以中医为辅比较有较大竞争性? 答:“与个人爱好的职业选择有关。各有所重,就目前来说,中西结合是趋势。在医院病房里用得比较多的是西医,所以先要学好西医。但是不能将中医部分放掉,在此过程中作为中医的临床经验积累,否则以后开方子都有问题。 在他眼里,目前的大医院仍然是以西医为主,而衡量一个医生的水准也是通过西医的考量,因此他打算毕业后考取西医的硕士或者西医院校的中西医结合专业,期待通过专业的训练使自己成为一个西为主中为辅的临床医生。 【例子2】 而小组中的XX同学赞同 1.我们觉得中西结合的现状不佳,老师你对其前景怎么看? 中西结合还是一个新兴学科,一开始我们国家比较贫穷,研究经费少,我们对于中医的研究只停留在浅层。大概十年前,随着国家经济的富裕,研究经费的增加,我们开始研究中药和方剂里面的具体有效成分,当时大家都信誓旦旦,要把中医用西医的理论完全解释出来,让中医走向世界,结果发现无论是单味药的有效成分还是把单味药的有效成分合在一起,都不能发挥药效,只有当其经过传统方法制成方剂时才有作用。 现在中西医结合处于相对迷茫的时期,大家根本不知道怎么研究,我也是越研究发现问题越来越多,里面的机制太复杂,不是这么点时间可以搞清楚的。反正大家不能说中医是无效的,也不能说中医没效,中西结合一定是有研究价值的。 而选择了中西医结合的基础研究的道路…………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考点总结

2012中西医结合骨伤科考点总结 1、骨折的定义:指骨骼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 2、特殊检查 (1)颈部 ①前屈旋颈实验(Fenz 征)------颈椎有退行性变 ②头部叩击实验------颈椎病或颈部损伤 ③椎间孔挤压实验(Spurling 征)------神经性损害,神经根型颈椎病 ④椎间孔分离实验(引颈实验)-----颈椎病根性损害 ⑤臂丛神经牵拉实验(Eaten 征)------颈椎病根性压迫,臂丛损伤,前斜角肌综合征 ⑥深呼吸实验(Adson 征)------血管受压,常见于前斜角肌综合征 (2)腰骶部 ①托马斯征(Thomas 征)------腰椎疾病,髋关节疾病 ②支腿抬高实验----腰椎间盘突出症 ③健腿支腿抬高实验----较大或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④支腿抬高加强实验(足背伸实验、Bragard 征)----腰椎间盘突出症 ⑤屈髋伸膝实验(Laseque 征)----腰椎间盘突出症 ⑥屈颈实验(Linder 征)-----坐骨神经受压 ⑦股神经牵拉实验-----见于股神经受压,多为腰3、4椎间盘突出症 ⑧骨盆回旋摇摆实验----腰部软组织劳损或腰椎结核 (3)骨盆部 ①骨盆挤压及分离实验----骨盆环骨折 ②“4”字实验(Fabere或Patrick征)-----骶髂关节劳损,类风湿性骨节炎,结核,致密性骨炎 ③床边实验(Gaenslen征)------骶髂关节有疾患 ④伸髋实验(Yeoman征)----同“4”字实验 (4)肩部 ①杜加征(Dugas征)------肩关节脱位 ②直尺实验(Hamilton征)------肩关节脱位 ③肱二头肌长头紧张实验(Yergason征)------肱二头肌长头腱炎 ④肩关节外展上举实验(“疼痛弧”实验)-------冈上肌肌腱炎

浅谈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技巧

浅谈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 西医学和中医学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普遍的两大医学理论体系,它们指导着我们进行日常的医学实践,这两大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不同的哲学基础,有其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发展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则兼收并蓄了中医学与西医学的长处,能够优势互补,提高临床疗效。 中西医结合医学是指综合运用中西医的医药理论和方法,在中西医药学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中产生的新理论与新方法,通过研究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的要求,探索并解决人类健康、疾病与生命问题的科学。任何一种医学的发展都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临床,提高临床诊治疾病的水平与疗效。因此临床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主要领域,现就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思路与方法进行浅述,以抛砖引玉,更合理的认识和发展中西医结合医学。 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和途径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结合疾病的诊治 包括在诊断上的病证结合,在治疗时的综合协调,在理论上的相互为用。病证结合就是运用西医诊断方法确定病名,同时进行中医辨证,作出分型和分期。这样就从两种不同的医学角度审视疾病,既重视病因和局部病理改变,又通盘考虑疾病过程中的整体反应及动态变化,并以此指导治疗。综合协调是指在治疗的不同环节按中西医各自的理论优选各自的疗法,不是简单的中药加西药,而是有机配合、互相补充,这样往往能获得更高的疗效。理论上相互为用是根据不同需

要,或侧重以中医理论指导治疗,或侧重以西医理论指导治疗,或按中西医结合后形成的新理论指导治疗。 结合中西医诊断方法的研究 主要是用西医学和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四诊,或创造新的诊法。开展最多的是经络诊法和脉诊、舌诊。经络诊法是把中医学关于经络检查所见和西医诊断联系起来,通过相关性研究,创立耳穴诊病法和经络检查法。通过各种脉象仪、舌象仪,把医生诊脉时的指下感觉用图像、曲线、数字等客观指标表示出来,把各种舌诊所见舌苔、舌质的变化通过病理形态学、细胞学、生物化学、血液流变学及光学等方法客观地反映出来;另外对脉象及舌象进行中医相关对照和从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血液动力学等多方面进行原因和机理探讨。这项研究有利于中医四诊实现仪器化、客观化和规范化。 结合中医治法治则的研究 主要集中于对活血化瘀、清热解毒、通理攻下、补气养血、扶正固(培)本等治则的研究。方法是在肯定疗效的基础上,摸清用药规律,筛选方药,进而对适用该治则的有关方药进行药理作用、成分、配伍机制的实验研究,再将所取得的认识放到临床实践中验证。 结合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研究 中医学基础理论内容十分丰富,有些与西医学理论完全不同,以往曾开展对阴阳学说、脏象学说、气血学说及有关“证”的研究等,主要是从西医角度

骨科中级职称考试重点知识

1. 骨折急救的主要方法是:骨折固定。 2. 髌骨横骨折,造成的原因可能是:肌肉拉力。 3. 手的功能位是:犹如握笔姿势,越向小指,指尖指向小指中心。 4. 骨折急救处理时,下列哪项最重要:简单妥善固定患肢。 5. 股骨干上1/3 骨折出现下列哪种畸形:近端呈屈曲、外旋、外展畸形;远端向上、向内移位,成角短缩畸形。 6. 下面那一句话是错误的:儿童股骨颈骨折不易缺血坏死。 7. 患者,男性,36 岁,右侧Colles 骨折石膏固定后13 周,复查X 线片示:骨皮质不连续,骨折间隙清楚,骨折断端骨密度增高,应考虑:骨折延迟愈合。 8. 患儿,女性,4 岁,因肘部外伤及肿胀、活动障碍急诊入院。查体:肘部肿胀明显,可见皮下瘀斑。据X 线片诊断肱骨髁上骨折。患者手部尺侧皮肤感觉消失,拇指不能内收,余四指并指无力,考虑诊断:尺神经损伤。 9. 男性,12 岁,平素体弱,易感冒,最近10 天突然高热,最高40 C,伴左大腿肿痛,患肢不愿活动。查体:左大腿下端略肿,压痛阳性,化验:白细胞18000/ml, 中性粒细胞85%,血红蛋白 7.8g/l 。入院后经全身体格检查未发现有明显手术禁忌症,给予雷米封、链霉素、对氨柳酸三联治疗。此时应进行的最佳治疗是:关节穿刺抽脓,注入抗结核药物。 10. 男性,25 岁,右髋部疼痛跛行半年,低热、盗汗、纳差 及体重减轻。查体:右髋关节屈曲畸形,活动受限,Thomas

征阳性,X 线片示右髋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有骨质破坏,右髋臼有2cm 大小空洞,内有小死骨形成。若患者体质极度虚弱,脓液粘稠,且继发感染,针对此脓肿,下列哪项处理最佳:切开排脓,置入抗结核药物,缝合伤口,加压包扎。 11. 在抗痨治疗期间右髋大转子处出现一7cm x 6cm大小包块,表面皮肤红热,有波动感,体温39C,为了解大转子处 包块的性质,下列穿刺进针部位的选择哪项正确:于脓肿外周健康皮肤处。 12. 最可能的诊断:髋关节滑膜结核。 13. 男性,28 岁,左膝关节肿胀、疼痛、伴低热、盗汗、纳 差3 个月。查体:消瘦、贫血面容,体温:37°,血沉50mm/L,左膝关节梭形肿胀,浮髌试验阳性。X 线片示:关节间隙增宽,骨质疏松,未见骨质破坏。最佳的治疗方案是:全身抗结核治疗、关节穿刺抽液及注入抗结核药物。 14. 男性,30 岁,5 个月前曾扭伤右膝关节,之后右膝关节内侧疼痛,肿胀逐渐加重,于外院摄X 线片,见右胫骨上端内侧有一 5cm x 5cm 大小透光区,中间有肥皂泡沫阴影,骨端膨大,近1 个月来肿胀明显加重,夜间疼痛难忍,右膝关节活动受限,入院后X 线片示胫骨上端病变扩大,肥皂泡沫阴影消失,呈云雾状阴影,骨皮质被肿瘤组织穿破,侵入软骨组织。下列处理哪项最合适:截肢。 15. 术后应定期进行下列哪项处理:胸部X 线检查。

中西医结合专业的个人求职简历

中西医结合专业的个人求职简历 个人基本简历 姓名: - 国籍:中国无照片 个人简历网 当前所在地:广州民族:汉族 户口所在地:梅州身材: 157 cm 45 kg 婚姻状况:未婚年龄: 22 岁 培训认证: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医院/医疗/护理/美容保健类:医药销售员/厂医/医生 工作年限: 0 职称:无职称 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 随时 月薪要求: 1500--2000 希望工作地区:广州东莞佛山 个人工作经历:公司名称:北窖医院起止年月:2007-07 ~2008-05 公司性质:国有企业所属行业:医疗,卫生事业 担任职务:实习生 工作描述:在内科,外科,妇产科,妇科门诊,儿科,中西医门诊、康复理疗科各科室实习一月半,熟练基本临床操作,熟悉各种常见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离职原因:实习结束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学历:大专毕业- 2008-05-01 所学专业一:中西医结合所学专业二: 受教育培训经历:起始年月终止年月学校(机构)专业获 得证书证书编号 2002-09 2005-07 兴宁黄坡中学高中毕业证 2005-09 2008-05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中西医结合中级按摩 师资格证、购销员资格证、毕业证 语言水平 外语:英语一般 国语水平:良好粤语水平:一般 工作水平及其他专长 专业素质较强,能熟练掌握病史询问、病历书写、常见疾病诊疗、腹腔穿刺、腰椎穿刺等内科基本操作、清创缝合术、换药术、手术后 拆线法等外科基本操作。 ☆、善于沟通协调人际关系,具有高度责任心责任感。 ☆、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水平,具有团队精神,能处理协 调好各种关系。 详细个人自传 自我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