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化工大王”叶志成的工业情结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港化工大王”叶志成的工业情结
访香港青年工业家获得者、叶氏化工集团董事局主席叶志成先生
在香港从事工业难,而在工业领域做出自己的品牌更不容易。

香港是国际化金融贸易物流中心,工业在其本地生产总值的比例不足6%,从业人员不到20万;在香港的股票市场上,工业股的市盈率远较金融地产股要低,俨然是“二流产业”。

然而,哪怕在这种环境下,仍然有不少的香港企业家投身工业(制造业)。

为香港、为珠江三角洲,乃至中国的工业化进程默默贡献自己的力量!叶志成-----香港叶氏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就是其中一位佼佼者。

1971年叶志成一手创立“恒昌行”涉足化工行业,35年来,他一步一个脚印,率领他的团队以每年8000万港元的增速,将叶氏化工企业发展成为一家年销售额近27亿港币的香港上市公司。

集团集天拿水、特种上光油、油漆、单体溶剂、润滑油、油墨、树脂等七大核心业务,专业从事精细化工产业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

拥有“紫荆花”漆、“洋紫荆”油墨、“力士”润滑油与“博高”润滑油等多个知名品牌。

并初步完成在大陆15家现代化生产制造基地的工业布局。

因对香港精细化工工业的突出贡献,叶志成获得香港青年工业企业家奖,被誉为“香港化工大王”。

11月25日,叶志成先生接受本报独家专访。

他说,干工业没有什么新闻,这是他35年来第一次接受大陆媒体的访问。

(一)乐在工业
中国工业报:在香港能够坚持制造业(工业)非常不容易。

叶先生在这个行业里一干就是35年,并获得了香港青年工业家奖。

请问,长期支持您立足工业的内心动力是什么?
叶志成:坦率地说,我从来没有考虑这个问题。

作为自由港,香港人的机会比较多,而工业股的市盈率相对比较低,所以从业的人不是很多。

但是,无论地产狂潮,还是股票热浪,我都没有想过离开工业,每一个人的追求不一样。

我从青年时代从事第一份职业开始,就在制造业行业一直干到现在。

在这个行业里我付出了自己的全部青春和心血,从来没有想过要离开,从事其它别的行业。

现在来想这个问题,我认为是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喜悦之情与满足感,使自己35年执着此业。

35年来,即便是在金融风暴受到波及,但是我们稳步发展,我内心感到很满足。

当看到公司的业绩在平稳增长,当看到现代化工厂在大陆的各个荒凉之地建立起来,我都会感到由衷的高兴。

我想就是这个原因。

(二)业精于专
中国工业报:今年,叶氏化工集团旗下“紫荆花”漆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入选福布斯亚洲优秀企业200强,请问,您觉得叶氏化工集团成就优秀有何特别之处?
叶志成:能够获得这些荣誉,高兴之余,更多的感觉是压力与责任。

“紫荆花”这个品牌创建于1982年,以香港市花命名,很受人们喜爱。

“紫荆花”漆能够获得“中国名牌”,这不仅是叶氏集团的荣誉,也是属于香港工业的荣誉、香港人的荣誉。

中国名牌每3年都要进行复审,我们要珍惜这个荣誉,只能努力做得更好。

我们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叶氏企业的宏图就是:专注本业。

也许这就是我们取得成功的一个特别原因。

30多年从事此业,由专而精,自然做得出色一点。

叶氏企业在发展进程中,曾经偏离过专注本业的原则:在1991香港上市之处的一段时间,集团的业务出现了多元化趋势,也做贸易、储罐等业务,偏移主业。

致使我们的负债率高达110%的警戒线。

为了解决银行负债过高的问题,1996年我们着手业务重整,将一些与主业
无关的业务相继剥离。

经过去繁就简、突出主业,叶氏的负债率下降到40%以下。

这样,在97金融风暴来临时,避免了企业因为负债率过高而破产倒闭的危险!
受到金融风暴的冲击,1996-2001年间,虽然集团总体上都有赢利,但是波动很大。

经过5年的业务重整,到2001年,我们不但比较顺利的度过了金融危机,而且主业务的竞争力得到了提升,集团业务取得了平稳增长。

现在回想起来,如果没有1996年的业务重整,我们难于挺过金融风暴!也许就没有叶氏企业今天的发展。

总结我们35年的经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专注本业非常重要!在金融风暴中,很多香港公司或是3、5个月或是1、2年就跨了,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偏离了自己的本业,进入了自己不熟悉的领域。

为了铭记这条经验,2001年10月25日,在公司创立30周年纪念日,集团的名称正式改为:叶氏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表示集团30年前创业于化工,日后亦将永远立业于化工。

(三)员工皆可为老板
中国工业报:叶氏企业从一家个体商行平稳发展到今天的规模,您在管理上有哪些独到的心得?
叶志成:一个企业由小而大不断成长,需要不同的人才来协作帮助。

怎样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这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

非要说秘诀,叶氏企业的“小老板”文化是我们独特的地方。

我自己是小老板出身,知道小老板是怎样打拼、怎样通过积累走上成功。

如果每个员工不是为企业打工,而是企业的小老板,那么他对企业的投入是截然不同的。

1998年,我们引入了独特的“小老板”文化概念。

对有能力、敢承担的员工实行权力下放、利益共享,给一个很大的活动空间,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而不是要把他绑死。

1991年开始,企业就开始派发员工认股权证,奖励工作优异的同事,使有关同事能够分享集团的丰硕成果。

经过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小老板”文化已经形成为公司的基本制度之一,受惠员工达到1000多人。

为了保证每个员工都享有机会,“小老板”制度建有长线的直通车方案,不随意改变起点。

“小老板”制度打破了老板与员工之间的界限,在集团内部营造出一个和谐进取的大家庭氛围,改变了员工等、观、望,吃“大锅饭”的心态。

(四)企业公民
中国工业报:我们了解到,叶氏化工在内地的15个生产基地,消防环保都远远高于当地的要求和标准;同时集团旗下的“紫荆花”也在与地方劳动部门合作义务培训油漆工,您怎么看待企业的社会责任?
叶志成:企业不能只为赚两个钱,也要承担社会责任。

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本身也是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这二者之间有很多的共存关系。

消防安全是精细化工的主要问题,它不仅是社会责任问题,也是企业发展的基础问题。

我们对厂址的选择也是非常谨慎严格的:必须远离人群。

我们来到深圳时,布吉这个地方还非常偏僻,荒无人烟。

香港有先发优势,对消防环保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所以我们的生产工厂都采用了缜密规范的生产标准,1995年成为香港最早通过ISO9001认证的涂料企业。

叶氏化工在大陆有15家工厂,不仅严格采用香港的消防规范,并要做到符合当地的要求,都已经通过ISO质量认证与环境标志产品认证。

叶氏化工35年没有出现重大事故。

紫荆花培训义务油漆工与“漆艺坊”的推广有关。

我们在2001年推出了一个专业的服务品牌“漆艺坊”,它不单是卖油漆涂料,而是卖消费者想要的服务,用眼睛来做市场,这是涂料行业的一种全新的营销模式。

“漆艺坊”要将有品位、个性化的色彩、效果展示出来,这对油漆工的素质、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此,公司成立专门培训部,不仅为代理商培训专业的油漆工,也与大陆劳动部门合作,为社会免费培训专业的油漆人才,承担一份社会责任。

再说,溶剂性漆改为水性漆,也是响应世界环保的趋势,这种大方向的研发投入,不仅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紫荆花”科研中心的合作伙伴有瑞典LODENG AS、英国NEUTRA RUST,它们长期为欧美国防部、环保局及北约提供环保高技术含量的工程涂料。

同时,“紫荆花”科研中心还与香港政府创新科技委员会(ITC)、香港大学(HKU)合作纳米材料表征与应用的研究。

经过多年的努力,2003年“紫荆花”向市场推出了自主研发的环保产品——水性多功能漆、水性PU漆等产品。

但是,目前影响水性漆推广的关键是成本与使用习惯。

特别是大量不规范装修队的存在,他们纯粹从利润的角度选择涂料,延滞了水性漆研发成果的市场转换。

我们为社会培训的专业油漆工,不仅有利于“漆艺坊”的推广,也有利于提升广大消费者的环保意识,有利于规范装修市场、压缩装修游击队的生存空间,有利于水性漆的普及。

所以说,企业根据社会需求所做的很多工作,包括环保、消防等,对于提升企业自己核心业务的竞争力也有莫大的帮助。

更多的企业来共同承担社会责任,市场就愈加规范,企业也就能够更加健康的成长。

(五)大陆机遇
中国工业报:2001年以来,叶氏集团的营业额从10亿到2005年的27亿(港币),5年内企业的业绩实现了倍数增长,您觉得支撑这个增长背后的因素是什么?未来有何规划?叶志成:叶氏企业与很多香港企业一样,当初都是从很小的店铺起步,有今天的规模,是在大陆的经济环境中放宽了视野,做大了事业。

化工领域从类别上大致可分为大化工、精细化工两大类。

大化工指炼油等上游产业;叶氏化工所在的领域都属于精细化工,俗称小化工。

精细化工这个行业与工业发展紧密相关。

叶氏企业1971年创业,当时正赶上香港工业环境很好,所以化工行业增长很快;后来与民生相关的领域(建筑、家居等)不断增长,所以精细化工也跟着增长。

上世纪80年代以后,大陆的飞速发展,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机遇。

叶氏企业从1985年开始到大陆投资建厂,现在深圳、成都、长春、上海、汕头、江门、湛江、中山、惠阳及东莞等地已经建设有15家现代化精细化工厂,基本上完成了在全国工业生产制造布局。

最近,集团投资3亿多人民币,在惠州建设新的工业园,面积15万平米,以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

我们没有什么野心!这是大环境给予企业发展的机遇,未来20、30年,祖国大陆工业化已经进入重化工业时期,对精细化工产品的需求愈来愈大,同时中国作为制造世界工厂的地位不会改变。

珠三角、长三角、渤海湾与9+2泛珠三角,它们作为世界制造业基地的作用不会改变。

我们坚信,无论是越南、印度,还是巴西或其他国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于撬动中国作为世界工业制造中心的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