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英语写作错误分析及教学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学生英语写作错误分析及教学策略
摘要:错误分析理论是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错误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而后就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写作中典型错误加以分析和总结,同时提出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英语作文;错误分析;错误分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2
一、引言
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提出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

”这一“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思想,要求我们高职高专商务英语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而其中第二语言书面表达的流畅性和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语言学习者对目标语的掌握
程度,折射出学习者用目标语进行书面交际的能力,也直接关系到交际的成败。

高职高专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用它来进行涉外交际,因此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应用能力,即“实用能力”,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口头和
书面交流,书面交流的要求就是要提高学生写应用文的能力,包括
通知、商业函件、个人简历、广告、合同等。

从学生所写的书面表达来看,大多数读起来都象是把汉语语篇直译成英文的,读起来或直白或晦涩,语汇使用或不恰当或不得体,不符合英语的语言习惯等,写作一直是学生的薄弱项。

为了达到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目标,如何对待学生写作上出现的错误以及如何对其进行指导是我们英语教师要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

笔者将扼要地介绍错误分析的主要观点并对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典型错误进行归纳和分析,指出错误分析理论对高职学生英语写作的意义,并提出教学中的一些建议。

二、错误分析理论简述
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理论认为学习语言是一种行为习惯的形成,学习者所出现的语言错误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因此这些错误需要及时加以纠正和克服(johnson,2002:59)。

对比分析的主要人物之一lado(1957)的主要观点是:目的语中与学习者母语相似的成分对学习者来说是简单的,而与母语相异的成分对学习者来说则是困难的(转引自johnson,2002:60)。

语言学家richards(1971)因认为语言学习者的错误除了语内错误和语际错误之外,还有另一他用来描述非语际错误的术语,即语言发展中错误(转引自johnson,2002:66)。

人们开始对学习者所犯的错误有了新的认识,认为第二语言学习与母语习得一样是学习者创造学习的过程,而学习者的错误是这个过程中的一个不可避免的部分,是语言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特征。

因此,在研究学习者语言习得的同时,有必要研究他们所犯的语言错误以
及造成这些错误的原因并在教学中给予适当的指导。

错误分析(error analysis)理论的代表人物corder(1967)认为学习者的错误至少有以下三个意义:第一,学习者的错误可让老师知道学习者目前所取得的进展,离目标有多远,学习者还应该学些什么;第二,学习者的错误为研究者提供学习者是如何习得语言的证据,以及让研究者清楚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所用的学习策略或程序;第三,对学习者来说,错误是不可少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是学习者学习语言的一种手段,因为学习者用它来检测他对所学语言性质的种种假设。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胡壮麟教授(2001)在《语言学教程》有关错误分析的章节中,根据错误分析的理论,把学习者的错误归为三类:错误(error),差错(mistake),口、笔误(lapse)。

第一类称为语法错误,不规范,需要纠正。

第二类指语言正确而使用不恰当。

第三类是因为语急等原因而出现的口误或笔误,不需要纠正。

对于教师和研究者来说,我们主要研究的是前两类错误。

三、学生英语写作中常见错误
高职生虽然经过了高中阶段的语法训练,但由于他们对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英语写作中常出现以下层面的错误,即:语法、语篇和语用层面的错误。

(一)语法层面
语法层面的错误常常表现为时态、名词、语序、被动语态使用等方面。

汉语中只通过时间词来表示动作发生在什么时候以及与现在
的关系,没有动词形式的变化,而英语除了使用时间词之外,同时还通过动词的变化来体现动作的发生情况。

如要表达“他来这里两天了”,学生常写成“he has come here for two days.”其次在英语中名词的使用是最为频繁的,因而也是学生最易出错的地方,比如名词的单数和复数形式,汉语中名词的使用没有单复数的变化,如“我昨天在书店买了一本书。

”和“我昨天在书店买了五本书。

”两句话中“书”没有发生变化,而在英语中这两句话中book 则有了单复数的变化。

英语和汉语在表达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在作文中习惯于用汉语的方式来表达英语,很多情况是“硬译或逐词翻译(word-for-word translation )”而没有考虑到英语的表达习惯。

(二)语篇层面
对高职学生英语书面表达的要求是写作便条、备忘录、email、商务信函、和商务报告,要求行文连贯,内容清晰,表达准确得体。

但学生在写作中常常是不能做到连贯,更多的是翻译所给的提示材料。

突出表现是内容较空洞,条理不清楚,多用简单句、短句和小句,缺少必要的连接词语,致使上下文不够连贯。

在英语写作中衔接和连贯是较为重要的两个方面,“衔接(cohesion)”和“连贯(coherence)”是著名语言学家haliday所创的语言学术语,“衔接”是词汇和语法方面的的手段,“连贯”是采用这些手段得到的效果。

所以我国语言学家王宗炎教授也把“衔接”称为“词语连结”,把“连贯”称为“意思连贯”。

他们所指的这些既包括传统语法中
的连接词语and,but,however,when,while等,同时也包括具有连接意义的由副词或介词短语体现的状语,如later,consequently,in the meantime等词语。

通过连接性词语的运用,人们可以了解句子之间的语义联系,甚至可经前句从逻辑上预见后续句的语义(胡壮麟:1994)。

(三)语用层面
目前的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仍偏重于“知识”型教学,即教师在教学中特别注重语法规则的讲解和语言的机械性操练,而忽视了词句的语用规则的传授,致使学生在实际使用语言时用词不准确,或是使用不得体,语用能力的低下导致了语用失误。

中西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教授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在教授语言知识的同时,也要加强文化知识的渗透,加强语用知识的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四、教学建议
错误分析理论告诉我们:学习者的错误是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有些错误是语言学习中的必经阶段,学习者是在言语错误中学会语言的。

通过对学生所犯错误的分析,我们能更客观地认识和理解这些问题,教师纠正错误要适时、适当和适度,以使学生的语言更接近目的语,写作能力有所提高。

笔者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教师要保证学生有大量的语言输入,并使这些输入尽可能多地为学习者所吸收,这样在写作时才可能正确地输出。

著名语言
学家krashen(1983)提出“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即:i+1,i指的是学习者的现有水平,学习者只有理解了略微超出现有水平的输入才能最好地习得这一语言。

(转引自richards and rodgers,2001:128) krashen认为可理解输入是成功语言习得的必要的标准,其它一些语言学家认为不仅仅是输入,还有产出性输出在语言习得的发展中同样也是至关重要的(richards and rodgers,2001:228)。

写作正是输出的一种主要形式,由此笔者认为大量的阅读是提供丰富的语言输入的最主要的手段,这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来积累大量的词汇,学会英语的表达方式,分析范文的结构,甚至背诵一些经典美文,仿写典型范文。

除了课本上的阅读文章外,还应帮助学生选择难易适当、内容丰富、体裁多样、长短适宜的课外阅读材料,并及时给予检测和反馈。

这样做旨在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也能为写作打下词汇、句法方面的基础,减少语法方面的错误。

(二)教师要适当增加文化内容的教学,结合语用知识讲授语言知识,教师要处理好语言的意义和形式之间的关系,教会学生得体地使用语言。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以课文教学为载体,首先让学生学会表达出形式正确的句子,而后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语言的意义,学会在不同的语境、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得体地、恰当的使用语言,渗透文化教学于语篇教学中,努力做到语言教学的过程同时也就是文化教学的过程。

(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地引导和帮助学生注意连接词的
使用,并及时对这些连接词进行归纳总结,并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在遣词造句的过程中,学会使用各种衔接手段,对不同类型的连接词进行归纳和总结,并逐步将其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中去,使他们所写的文章符合逻辑,语言通顺,衔接自然,前后连贯。

(四)教师要注重写作过程训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在此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间和同伴间的互评互改和教师讲评相结合的方式,将说和写两种输出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小组活动和学生的个人活动结合起来,以期减少写作中出现的错误,使写作任务顺利完成,学生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

笔者在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是这样做的:教师给出写作的题目→小组讨论,形成文章的基本结构框架→学生分头写作→组内同伴间互相评改→组内选举代表作口头展示,教师点评→学生誊抄、上交写作作业→教师批改→教师讲评。

教师讲评过程中,展示学生所写的优美语句,以期鼓励学生的英语写作的积极性和写作热情;指出学生所犯典型的语言错误,使他们能够及时改正,以免形成语言错误的“僵化”(fossilization)。

五、结语
错误分析是提供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手段,教师只有提高对学生语言错误的认识,才能科学地给学生以指导和帮助,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学生要善于发现、改正自己的错误,做到有的放矢,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写作水平,实现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目标,并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

参考文献:
[1]corder,s.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s[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1967,(5):161-169.
[2]johnson,k.an introduction to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3]richards,j.c.and t.s.rodger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4]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1994.
[5]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