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巧对联成双喜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安
石巧
对联
成双
喜歌
来源:中华书画网文章作者:佚名
故事: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以讲述对象的事情。
它具有连贯性、有吸引力、能感染人等特点。
它不是历史所以也不必当真。
只是网友们在茶余饭后聊天一笑的佐料而已。
诸位网友可能记得在前面“征联”中有一联是:
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
此乃一历史名联。
相传在北宋仁宗庆历年间家住抚州临川的王安石年仅20。
十年寒窗已是饱学之士。
正是英俊青年意气风发。
庆历二年踌躇满志的王安石赴京赶考。
一人一骑一书童是晓行夜宿赶往东京汴梁。
这日到了江宁的马家镇。
只见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一打听原来是该镇首户马员外在征联择婿。
当地人俱称:马员外是家有万贯钱财只有一女。
此女不仅俊秀而且自幼熟读《四书》、《五经》,琴棋书画是无所不通。
马员外视女为掌上明珠依女以文择婿。
第一关,即是门上所挂两盏硕大走马灯一盏上书: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步”为仄声当是上联。
据当地人说一共有三关小姐还可能加试。
王安石一看赞叹道:真是好句。
可惜我没有时间在此地耽搁如有时间一定要会会这位才女。
感叹自己无缘只好与书童继续赶路。
王安石会试时飞书走檄斐然成章第一名交卷。
主考官是当代著名文豪欧阳修时任参知政事、太子少师。
他见王安石少年英俊不由心中欢喜。
便问到:答题如何呀?王安石道:学生自认尚可。
欧阳修一指厅外的飞虎旗道: 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
王安石知是主考官出联“身”乃平声应为下联。
以下求上往往难度较大。
转念一想不由心中“呀”了一下便答道: 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
欧阳修一听好对大喜。
尔真乃才思敏捷也。
王安石却心中暗想:那才女是吾之贤助也。
拜别主考官王安石急忙赶回馆驿。
也不与其他学子考生谈诗论文、聚会饮酒。
叫上书童收拾东西。
主仆二人一人一骑。
日夜兼程赶往江宁马家镇。
这日王安石主仆二人到了马家镇。
只见路上冷冷清清王安石心中一凉以为马家小姐已择得佳婿。
急忙赶到马府门前但见两只大灯笼依然挂在门前。
一个有字,一个仍是空白。
王安石大喜过望急忙抢上前来。
看见两个家人无精打彩站立门旁.面前有一案案上笔墨纸砚齐备。
王安石拿起笔来龙飞凤舞一挥而就。
一个家人懒怏怏拿起送入大堂。
马员外坐在大堂之上是心神不定。
以文择婿已近三个月各地才子见过无数竟无一被小姐认可真急杀老员外了。
家人送上对句马员外也懒得动身挥手叫丫环拿到内院由小姐自看。
马家小姐虽也是心中焦虑毕竟是大家闺秀言行有矩。
接过对句展开一看但见上书: 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
笔法刚劲有力一派大家气势。
小姐看着看着眼圈一红骂道:冤家让我等得好苦。
丫环一听急忙跑出报告。
马员外顿时喜出望外命家人:快请才子进来。
王安石入堂以晚生拜见马老。
小姐在内隔帘观看。
但见王安石英俊年少气宇昂昂话声朗朗已是喜上眉
梢。
也是王安石满腹经纶后两关自然轻松而过。
两情相悦终身立定。
马老亦是读书之人谈诗论经也是行家。
有此贤婿,自然不会放过。
王安石只好着书童回家报讯,让父母前来下聘。
这日王家聘书、聘礼送到。
马府是张灯结彩锣鼓振天。
合家上下喜气洋洋。
正在此时又有飞报传来王安石为钦定第四名进士。
马家大院顿时一片欢腾鞭炮齐鸣锣鼓喧天。
诸位知道杜甫有一《四喜诗》曰: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马、王两家一日之内竟是双喜临门。
王安石此时更是喜不自禁抓起笔来在红纸上大书连体喜字家人、丫环纷纷拿去到处张贴。
这就是后来中国人在办婚事时到处张贴大红双喜的由来。
王安石此时仍觉意由未尽,又写一对联:
巧对联成双喜歌; 马灯飞虎结丝罗。
从此王安石是外有欧阳修教诲提携内有马小姐贤助辅佐。
终于成为宋朝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列入唐宋八大家之内。
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看来善于观察善于学习善于借用有时是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的。
十二月初六,王安石将《畿县保甲条例》呈送皇帝,赵顼阅后表示满意,当即提起朱笔,批了“从之”,交付中书舍人拟旨颁行。
王安石下朝,心中十分高兴。
一则雱儿任满回京,还带来了一个小孙儿宣宣,家中添了许多笑声;二则反对变法的大臣大部分已调任外官,新法开始有条不紊地推行,变法可谓渐入佳境。
初七,是王安石休沐之日。
上午,王安石和夫人吴琼,儿子王雱与夫人庞氏,一同上万寿观斋戒。
下午,王安石换了便服,带上王宝,上街去走走。
王宝近几年从未见过相公有这么好的心情,笑嘻嘻地跟着。
两人从南御街往北,悠然迈着方步,边看边行。
街上行人摩肩接踵,京语乡言交织;店铺大都搭起彩楼,有的还悬挂宫灯。
各种货物琳琅满目,米面、绸缎、茶盐、菜蔬、干果、熟
食、药材、玩偶、鞋帽、瓷器、糕饼点心、烟花爆竹、日用杂品等,应有尽有。
由御街十字路口转入潘楼街,过年气氛更浓,买卖年货者甚多。
由于明天即是腊月初八,因此卖腊八粥配料的店铺前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别小看腊八粥,配料花样繁多,有小米、糯米、绿豆、豇豆、红枣、花生、莲子、百合、银杏、桃仁、虾仁、火腿等。
那卖腊八粥配料的商家,竟然专设一人,手敲竹板,边卖边唱:“腊八腊八,冻脱下巴;喝了腊八粥,再冷也不怵。
腊八腊八,冻脱脚丫;喝了腊八粥,再冷也不哭。
”他这样又敲又唱,顾客就更多了。
也有卖灶君像的。
传说灶君就是炎帝神农,教农稼樯耕作、饮食医药,民间奉为灶君,俗称“灶王爷”。
王安石看那灶君像慈善安详,与江宁和抚州的灶君像并无多大区别,都是雕版红纸印制。
不过比较而言,北方炕大,南方灶小,所以东京的灶君像比江宁和抚州的要大些。
那卖灶君像的商贩,虽然未敲竹板,口里却也唱歌似地念着:“腊八,祭灶,过年就到。
闺女要买花,小子要买炮。
老婆要请灶王爷,老头要买皮垫腰。
”王宝听他唱得有趣,抿嘴直乐。
更有卖门旗儿的。
门旗儿又称桃符,一般用桃木雕刻而成,先漆上一层朱漆,再用金粉描出轮廓,如人物的眉、眼等。
至唐末宋初,出现了以墨书写在朱笺上的对联,史载最早一副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乃后蜀国王孟昶所写。
至宋代中期,对联与桃符并行,渐有取代桃符之势,且很看重名家手迹。
王安石和王宝走到一家卖桃符的店铺门前,只见一个年约四十、秀才模样的人正在现写对联现卖。
王安石停下来看,只见他已写好多副。
其中一副是:信陵家声远,梁园福泽长;另一副是: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象更新。
王安石见他书法平平,联句淡淡,皆无特色可言,难怪光顾者很少。
那秀才见端详对联之人气度不凡,便上前拱手道:“敢请客官指教?”
“不敢。
”王安石拱手还礼,“足下若不介意,老夫替你写两幅如何?”
那秀才倒很谦逊,应道:“在下书法浅陋。
老先生若肯赐教,学生求之不得。
”
“多谢兄弟,老夫献丑了。
”王安石接过毛笔,笑着询问围观众人,“哪位客官,愿买老夫写的对联?”
一时竟无人应声。
秀才忙道:“就烦老先生先替学生写一条幅,让大家见识见识。
”
“行啊!”王安石指着秀才写的“爆竹一声除旧”道,“老夫就化用你这封对联吧!”
秀才连忙拿过来一张写条幅用的豹纹笺,放在王安石面前。
秀才研墨,王宝牵纸,王安石提笔写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有一天,苏东坡去谒见宰相王安石,看见书桌上有半首诗:
西风昨夜过园林,
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东坡一看,不由得笑王安石的诗胡说八道:菊花谢了只会枯萎哪里会落呢?于是就在后面续写了两句:
秋花不比春花落,
说与诗人仔细吟。
王安石看见了只笑了一下,不久就将苏东坡调任黄州,并亲自送苏东坡上路,出了三道题即三个句子让苏东坡对。
第一句:
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因为那年恰好闰了个八月,而且正月和腊月都有立春,所以是“两度春秋”。
第二句是:
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
苏州金阊门外至虎丘这一段路叫做山塘,约有七里之遥,中间有个叫半塘的地方。
东坡不久前曾路过此地,所以王安石出此句。
第三句是:
铁瓮城西,金玉银山三宝地。
润州(今江苏镇江)古名铁瓮城,有金山、银山、玉山,山上有佛殿僧房,当时苏东坡也恰好刚游览过,王安石便出了这一题。
东坡虽是妙才,但一时也对不出来。
王安石笑着说:现在不必急着对答,等你从黄州回来后再对。
苏东坡在黄州,重阳节时,一连刮了几天的风。
天晴后,苏东坡到后园赏菊,不由得大吃一惊,原来这里的菊花跟别处的不一样,花瓣落了一地,枝上一朵也没有。
这时,他才知道自己见识浅薄,还乱改了王安石的诗,也明白了王安石让他来黄州的用意。
不久,王安石又把他调回京师。
途中,他游览了一个叫九溪蛮洞的地方,于是对出了其中的一联:
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
九溪蛮洞,经过中洞五溪中。
还有两联,苏东坡一直没有能对出来。
从此,苏东坡不敢再小看他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