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经营下的财务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
财务管理论文
题目多元化经营下的财务风险探讨
姓名詹顺任
所在部门工业经济系
研究方向
导师
日期年月日
多元化经营下的财务风险探讨
11工业经济詹顺任指导教师金碚
[摘要]:企业透过多元化策略转型,是企业发展至某一规模后,为追求更高的成长时所不可避免而必须面对的一个抉择。多元化经营是许多企业希望持盈保泰的策略之一,除了可以增加利润,也能分散经营风险,企业多元化的经营,除了可减缓原有产品的市场竞争压力,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更可增加商机。因为企业的生存发展,与市场行情及竞争变化息息相关,若太过于集中同一个产业,风险相对就提高。相对地,多元化经营最大的挑战,是开发新市场和增加财务支出风险。多元化经营可能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影响财务风险的既有主客观因素、宏观环境因素、也有企业自身的因素,本文侧重在探讨企业内部主客观原因造成的财务风险。
关键词:多元化经营、财务风险
一、引言
当企业进行组织型态、结构、及本质上的策略性转型变化,并针对本身的资源与能力进行布置,且必需采逐步式的,无法于短期完成,其组织的改变是历数年而改变成的。
这种组织转型或发展多角化事业尝试时,不论透过内部发展、合资、创业、并购等模式进入“本行”或“新但熟悉”或“新且不熟悉”等市场、技术与服务领域,自然会对组织既有的财务结构等因子造成影响与冲击。实施多元化经营时也会伴随着一些财务风险,控制不当的话,将会使企业陷入危机及困境中。若多元化策略是企业扩张成长的一种必要手段,首先需做好配套措施,进而杜绝可能产生的财务危机。
二、多元化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1.财务风险定义:
本文主要系参照Altman(1989)的定义,认为财务风险系指企业可能发生财务危机,凡是账面上的营运费用大于收入,对于流动负债或将到期的负债有偿还的困难,或是无法发放特别股股利,甚至于跳票,皆被视为财务风险较高的企业。
2.多元化企业财务风险:
2.1.投资风险:
企业经营多元化的目的在于希望新业务能蓬勃发展,取得良好的投资报酬。这在企业注入大量资金时,同时也要拥有新业务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建立产品优势、占领市场。
投资风险在台湾许多危机下市的企业中,有不少是属于步入衰退期的产业。这种产业如果在别的经营区块无法顺利转型、误判情事,或找不到下一个利基商品,只有慢慢步上死亡一途。经检视财务危机下市的企业会发现,他们在下市前几个年度,就已经出现危险讯号。因此管理人必须随时注意所处的产业环境,尽早应变,才能对付外在的险恶环境。
以台湾食品业嘉食化为例,早期以面粉起家,后来陆续增建油脂、饲料工厂、化学纤维厂,还二度更名,力图转型,但扩充的领域都属于高度成熟产业,虽然晚期已决定撤出饲料领域,并将面粉事业委外代工,也布局大陆保健食品市场,但转型速度已经赶不上市场的变化。加上大股东人为操控,于2007年4月结束为期32年的上市岁月。
过多的多元化经营投资失利,也是企业常见的失败原因。管理者从事转投资的目的,不外乎多角化经营与分散风险,但隔行如隔山,转投资风险高,常常危及本业的生存。
在下市原因当中,因为转投资而发生财务危机的个案比比皆是。十三年前盛极一时的台湾诚洲集团就是代表个案。
诚洲集团历经20年努力,在2000年曾晋级到台湾第31大企业集团。除了监视器为主要营运项目外,董事长廖继诚全面攻城略地,大举投资进出口贸易、学校、建筑以及航空事业,堪称是多角化经营的成功典范。但没想到,成也转投资,败也转投资,诚洲就败在大幅投资上面,于2002年11月8日下市。
四年前,廖继诚接受平面媒体访问时,曾经感叹地说,「我曾经画出一飞冲天的成长曲线,」现在,他觉得人生好比一场永无止境的马拉松,不是看谁跑得快,是看谁跑最久。
台湾难得有自创品牌,十几年前,光男企业的网球品牌「肯尼思」成功打入国际巿场,写下台湾品牌第一页。但是董事长罗光男却在企业于1987年上巿,取得大量资金后,进行大规模的多角化经营,最终因分身乏术、管理失控,导致破产下台。
这些公司都犯下错误的投资决策,下市前七年的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全部都是负数,处于长期失血状态,「投资失利就像无底洞,企业很容易被拖垮,」。
2.2.筹资风险/资本结构风险
这类风险是指由于负债筹资而引起的企业到期不能偿还债务本息的可能性, 而公司资本结构就是公司长期资金的来源比重。当企业借入资金的成本高于资产收益率时,就会出现财务费用(其中的借款利息)大量吞噬营业利润,导致企业逐步丧失偿付债务本息的能力,甚至走向破产。我国目前企业投资资金的绝大部分是借贷资金,部分来自于银行,部分来自于非金融机构,部分来自于其它渠道。这与国外的情况不同。在国外,一些企业集团确实采取了多元化经营战略,但他们这样做时,一方面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为基础,主导产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受到反垄断政策制约,不得不横向发展;另一方面,企业集团总部在定位上只担当投资运作机构的角色,而不负责经营。
Myers and Majluf(1984)提出融资顺位理論,公司股利政策不变下,公司在制定融资决策时会以内部资金为主,当内部资金不足时才会考虑向外筹资。所以,偏好以内部资金(保留盈余)为融资优先考量,其次为外部举债。融资顺位如下:
A.内部权益,使用内部资金。
B.一般负债,银行机构借款。
C.债券融资,先发行无风险债券,在发生可转换公司债。
D.外部权益,发行新股。
公司规模与资本结构是呈正相关,表示规模大的公司,容易从事多元化经营来降低营业风险,且容易取得银行较优惠的借款利率,故规模大的公司融资能力会提高,负债比例增加。
资产抵押价值与资本结构是呈正相关,表示固定资产越多,长期负债也越多,担保品的资产抵押价值越高,公司越容易以举债募集到资金,金融市场也较愿意融资,而公司会增加举债,越具有负债能力。
获利能力与资本结构是呈负相关,表示公司的获利能力越高,内部保留盈余越多,将减少外部资金的需求,藉由公司获利来提供营运资金便不需要向外举债,负债水平自然较低。
但若过度运用财务杠杆,大幅举债,也是常见的台湾企业下市原因之一。举债虽是公司资金的来源之一,但债务利息为每年支出的固定成本,只要景气转坏,很容易导致资金周转不灵,无力回天。因此,承平时期,高财务杠杆可以攻城略地,但碰到经济衰退、信用紧缩,也会要人命。检视过去台湾下市公司当中,其实负债比率大都偏高,而且呈现逐年攀升走势。下市前一年的负债比高达百分百以上的有62家,简直就是破产公司。
2.3.经营者决策风险
我们实行的与其说是"多元化经营", 不如说是"多元化投资"更为确切。我国的一些企业对此认识不清,只看到现象,忽视了其实质内容,对诸多项目不仅投资而且自我经营。
一些企业有一点物资采购人员和经验就办贸易公司,有一点流动资金就办财务公司,有一点房地产就办房地产公司,有一点广告业务就办广告公司,往往把有限的资金分散在多个经营项目上,结果哪一个项目也达不到规模经济,以致经营亏损,难以还本付息.事实上,这种过分追求多元化经营的做法,不是分散风险,而是自我扩大风险.如果能有限度地进行多元化经营,不仅会减少资金筹措与配置的压力,而且可以增加连带作用,提高成功率,使企业集团稳定持续发展。
其次,过分追求多元化经营容易出现决策失误。这在企业实行无关联多元化经营战略时表现尤为明显。无关联多元化经营大多是通过购并行为实现的,这种购并使企业所有者与高层经理进入了一个全新领域。俗话说"隔行如隔山",由于对购并对象所在行业不太熟悉,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所作的决策难以都是明智的。失误的决策不仅会使更多的支柱产业难以建立起来,反而为原有的支柱产业增加了许多负担。国外最近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与同行业兼并相比,对其它行业,特别是无关联行业的企业进行兼并,成功率很低.在我国,一般来说,每个行业都有程度不同的发展潜力,但又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阶段性的供过于求.面对这一现实国情,过分追求多元化经营, 不仅会使企业分散风险的能力递减,而且会造成为此付出的代价递增,从而导致集团的资产收益率下降。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