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章 白云岩及白云石化作用模式
第6章 储层成岩作用
(二)有利于孔隙形成和演化的成岩作用 • 1.溶解作用 溶解作用 • 溶解作用是由不饱和孔隙流体引起的, 一 溶解作用是由不饱和孔隙流体引起的, 旦孔隙流体不饱和并持续流动, 旦孔隙流体不饱和并持续流动, 溶解作用 就能持续进行。 就能持续进行。 • 形成原生孔隙、次生孔隙、改造原生孔隙 形成原生孔隙、次生孔隙、 • 有利于溶解作用的孔隙水既要不饱和又要 有流动性, 有流动性,因为这样的孔隙水不仅能溶解 碳酸盐,而且能将溶解物质带走。 碳酸盐,而且能将溶解物质带走。
• 3. 岩石的结构、构造特点及孔隙类型 岩石的结构、 • 早成岩 A 期以原生孔隙为主,基本上无次生孔隙; 早成 期以原生孔隙为主,基本上无次生孔隙; 期开始出现次生孔隙, 但仍以原生孔隙为主, 岩 B 期开始出现次生孔隙, 但仍以原生孔隙为主, 属混 合孔隙发育带; 期次生孔隙大量发育, 合孔隙发育带; 晚成岩 A 期次生孔隙大量发育, 形成次 生孔隙带; 期孔隙以少量次生孔隙和裂缝为主; 生孔隙带; 晚成岩 B 期孔隙以少量次生孔隙和裂缝为主; 孔隙基本消失,储集空间以裂缝为主。 至晚成岩 C 期,孔隙基本消失,储集空间以裂缝为主。 • 4. 有机质成熟度指标 • 镜质组反射率、 孢粉颜色、 热变指数及最大热解峰温 镜质组反射率、 孢粉颜色、 • 5.古温度 . • 古温度包括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 自 生矿物形成的温 古温度包括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 度和伊利石 / 蒙皂石混层粘土 矿物演化的温度等。 矿物演化的温度等。
• 3.破裂作用 破裂作用 • 破裂作用形成的裂缝及与其有关的孔隙是碳酸盐 岩储层的重要储集空间。 岩储层的重要储集空间。 • 在成岩阶段,破裂作用可划分为构造成因和非构 在成岩阶段, 造成因两大类: 造成因两大类: • 非构造成因的破裂作用有多种成因, 可以为失水 非构造成因的破裂作用有多种成因, 收缩、 压实压溶和卸载等造成。 收缩、 压实压溶和卸载等造成。 • 成岩收缩作用指碳酸盐沉积物在气候干燥的条件 下失水发生收缩作用, 形成收缩裂缝体系。 下失水发生收缩作用, 形成收缩裂缝体系。
白云石化作用模式及其对储层的影响
(1.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2.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广州510006)第一作者简介:冯创己,硕士研究生,成都理工大学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在读,研究方向为油气储层及地球化学。
冯创己1,程坤雨2,李广1第30卷第1期Vol.30No.1江汉石油科技2020年3月Mar.2020JIANGHAN PETROLE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摘要:在碳酸盐岩的研究过程中,白云岩储层及白云石化作用一直都是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
通过对现有资料的整理,举例说明了同生期高盐度海水白云石化作用、埋藏白云石化作用、热液白云石化作用三种较为常见的白云石化作用,并具体分析不同类型白云石化作用所形成的白云石晶体形态及特征、白云石化作用流体来源及作用模式,以及白云石化作用对储集空间形成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白云石化作用;晶体形态;作用机制;储集空间目前,在常温、实验室的条件下人工无法合成理想的白云石。
因此,白云石化的机理及白云石化的模式也一直是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
人们普遍认为白云石是由于次生交代作用形成的,即白云石化作用。
白云石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温度、适当的离子浓度及流体动力学条件的满足才能够进行。
白云石化作用往往发生在封闭的环境中,如泻湖或埋藏条件下,不能从海水中直接获取Mg 2+离子。
因此富Mg 2+离子流体的来源就成为制约白云石化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Mg 2+离子的来源主要有沉积物在成岩过程中孔隙内的成岩流体、岩浆岩或粘土矿物转化或流体淋滤溶蚀所携带的Mg 2+离子、生物新陈代谢产生的Mg 2+离子等。
之后,这些流体因自身重力、压实作用导致的横向流动、或深部热液上涌等动力学因素进入碳酸盐岩地层中发生白云石化作用[1-5]。
本文通过现有资料总结,举例探讨碳酸盐岩中较为常见的三类白云石化作用:同生期高盐度海水白云石化作用(蒸发泵白云石化作用、渗透回流白云石化作用)、埋藏白云石化作用、热液白云石化作用,并对各类白云石化作用所形成的白云石形态特征、成因模式、对储集空间的影响进行讨论。
白云岩与白云石化作用培训
拓展白云岩与白云石化作用在矿产 资源勘探领域的应用,包括金属矿 、非金属矿等矿床的形成机制和分 布规律研究。
THANKS.
白云岩与白云石化作用 培训
目 录
• 白云岩简介 • 白云石化作用 • 白云岩与白云石化作用的关系 • 白云岩与白云石化作用的实际应用 •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白云岩简介
01
定义与特性
定义
白云岩是一种沉积岩,主要由白 云石矿物组成,通常呈灰白色或 浅灰色。
特性
白云岩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同时具有良好的抗水性和化学 稳定性。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
05
望
提高白云岩与白云石化作用的理论认识
1 2 3
深化白云岩形成机理研究
探究白云岩的成因机制,包括有机物质对白云岩 形成的影响、微生物在白云石化过程中的作用等 。
白云石化作用过程研究
研究白云石结晶过程、白云石化过程中元素迁移 与分异机制等,提高对白云石化作用过程的理论 认识。
白云岩储层特征与分布规律研究
分析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白云岩的储层特征和分 布规律,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加强白云岩与白云石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模拟实验研究
通过模拟地层条件下的温度、压力、pH值等参数,研究白云岩和 白云石化作用的反应机理和动力学过程。
微观结构与组分分析
利用显微镜、能谱仪等设备,对白云岩的微观结构和组分进行深入 分析,探究其成因和演化规律。
了解白云岩和白云石化作用的关系还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其他矿产资源 的形成和分布规律,为矿产资源勘探 和开发提供指导。
了解白云岩和白云石化作用的关系有 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 和地质环境,为地质学研究提供重要 线索。
白云岩化成因机理和模式ppt课件
5.埋藏方式
• 埋藏白云石化主要发生在后期埋藏成岩阶段, 构成深度较深。这阐明温度升高有利于白云石的 构成;在地下较深处温度较高,白云石可以构成, 并常作为亮堂的裂痕充填物或砂岩的胶结物出现, 这曾经是不争的现实。
• 普通以为,生成大量白云石所需的Mg离子来自 页岩。随埋藏深度加大,粘土矿物会发生转化, 在这转化的过程中,会释放出Mg离子。压实作用 使Mg离子运移到石灰岩中从而导致白云化。
2.压实导致的横向流动
• 由于岩层本身的非 • 均质性(粒径大小、抗 • 压才干等),在上覆沉 • 积物的压实作用下, • 更容易被压实的岩层 • 孔隙水就会被排斥到 • 周围的地层当中,形 • 成横向的流动,如图 • 3 (b)。
3.深部热液流体上涌
• 由于深部流体的 • 上涌或热能、岩浆 • 活动以及底辟构造 • 等缘由,使压力较 • 大、温度较高的流 • 体浸透到上覆地层 • 当中或沿断层向上 • 运移,如图3 (c)。
谢 谢!
白云岩化成因机理和方式
张鹏 矿物S131
目录
一、根本概念 二、研讨进程 三、白云岩化成因及动力 四、白云岩化方式 五、总 结
一、根本概念
• 白云岩:一种堆积碳酸盐岩。主要由白云 石组成,常混入石英、长石、方解石和粘 土矿物。
• 白云岩化:指灰泥或灰岩中的方解石、文 石、高镁方解石被白云石交代的作用。
• 石化一系列转变也会释放出大量的Mg2+。
3.生物来源的Mg2+
• 一些动植物在本身的新陈代谢或生长过 程中可以富集Mg2+,这些生物的躯体伴随 着碳酸钙一同堆积下来,在埋藏的过程中 释放出Mg2+,使碳酸钙发生白云石化。
• 普通由生物提供Mg2+来源的白云岩会保 管有生物的躯体化石或遗址。
《白云岩化模式》课件
陆内型白云岩化模式
探讨白云岩化过程中矿物相变、孔隙演化及储层物性的 变化规律,为白云岩储层预测和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深化白云岩化模式对比分析
01 系统收集国内外典型白云岩化模式的资料,进行
对比分析和归纳总结。 02
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白云岩的特点,开展针 对性的研究,深化对白云岩化模式的认识。
拓展白云岩化模式应用领域
白云岩化模式的优缺点分析
沉积型白云岩化模式的优点
储层质量好,产能高,开发难度相对较小。缺点:受沉积环境控 制,分布范围有限。
埋藏型白云岩化模式的优点
分布范围较广,资源潜力较大。缺点:储层质量和产能相对较低, 开发难度较大。
热液型白云岩化模式的优点
可通过热液活动改善储层质量,提高产能。缺点:受热液活动影响 较大,储层质量和产能差异较大,开发难度较大。
03
白云岩化模式对比分析
不同类型白云岩化模式的对比
01 沉积型白云岩化模式
主要通过沉积作用形成白云岩,具有较高的储层 质量和产能。
02 埋藏型白云岩化模式
在埋藏过程中通过白云岩化作用形成白云岩,储 层质量和产能相对较低。
03 热液型白云岩化模式
通过热液作用形成白云岩,储层质量和产能差异 较大,受热液活动影响较大。
将白云岩化模式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油气勘探和开 发领域,提高油气资源的发现和开发效率。
将白云岩化模式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地质工程领域 ,为地质灾害防治、矿产资源开发等领域提供科 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白云岩化成因机理和模式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资源需求与挑战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对石 油和天然气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而 白云岩化成因机理和模式的探讨有助 于更好地寻找和开发新的油气资源。
研究现状和进展
早期研究
未来展望
早期的白云岩化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 因素或简单过程的探讨,如温度、压 力、水动力等。
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化对白云岩化 过程的机理和模式的认识,并加强其 在实践中的应用。
03 白云岩化的成因机理
白云岩化的物理化学机理
总结词
白云岩化的物理化学机理主要涉及矿物成分的重结晶、晶体结构变化和化学成分 的迁移重组等过程。
详细描述
在地壳中,由于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岩石中的矿物成分发生改变,形成白云岩。 这个过程包括矿物重结晶、晶体结构变化、化学成分的迁移和重组等。这些变化 导致岩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最终形成白云岩。
白云岩化的勘探实践
勘探技术
利用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 探和钻井技术等手段,对白云岩 化区域进行详细调查,获取地层、
构造、岩性和物性等信息。
勘探成果
通过勘探实践,揭示了白云岩化 的分布范围、特征和规律,为进
一步研究提供了Leabharlann 础资料。勘探挑战在勘探过程中,需要克服地质条 件复杂、岩性变化大等技术难题,
白云岩化的定义和特征
定义
白云岩化是指岩石在成岩过程中,由于埋藏深度加大、温度 升高、压力增加等因素,导致岩石中的矿物成分发生白云石 化作用,形成白云岩的过程。
特征
白云岩化通常伴随着岩石的压实和交代作用,使得岩石的矿 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发生变化。白云石化作用可以发生在不 同的成岩阶段,形成的白云岩具有不同的结构和构造特征。
白云石化作用及白云岩问题研究述评
# # 碳酸盐岩中赋存的油气资源已接近储量的 >%E , 产量更高达 &%E 以上, 其中又有一半是在白 云岩中; 先前存在的碳酸盐岩经白云石化作用 (均 质化效应) 后常可增加渗透率, 改善孔隙度, 使容积 增大, 这些次生孔隙是潜在的油气储集空间 ( 马永 生等, @""" ) , 因此, 白云岩在碳酸盐岩储集层中更 显重要, 而成为油气资源勘探的目标。白云石的理 想化学成分为 2FGH ( 2($ ) 但晶体结构复杂, 在地 !, 质时期中不均匀分布, 其成因及白云岩的产出特征 及形成模式等问题尚未圆满解决, 一直引起沉积学 家们的广泛注意和极大兴趣。 本文介绍古代白云岩的五种主要成因模式: 蒸 发作用模式、 渗流?回流模式、 混合白云石化模式、 埋藏白云石化模式及海水白云石化模式; 提出一直 未解决的问题及解决的可能方法和未来研究方向。
图 !5 白云石化作用模式示意图 ( 据梅冥相等, !334 修编) !"#$ !5 %&’()* +,- ./ +.0’1 2*.3"4# .5#,4.#’4") 0.1.+"("6,(".4 ( +.0"/"’0 /5.+ 789,’( ,1$ , !334 )
!6 75 混合白云石化作用 该模式是由 8’1.-’9 于 !34! 年在研究 :;<%0=’ >?@0A+% 三叠纪灰岩中的地下水及白云石化作用时 首先提出的, 他们认为在地下水之下的半咸水是一 种潜在的白云石化流体 ( 镁离子由海水提供) , 激烈 的地下水运动使之通过灰岩而形成白云岩, 常为含 明亮白云石和钙质残余的钙质白云岩。该模式的 特点是: 如果与淡水混合的海水的 BC D E’ ( 摩尔体 积比) 大于或等于 F6 ( , 则混合水对海水中的化学 动力障碍就会消除, 有利于白云石化作用 ( G’=0<H’2 I’10, !347 ) 。如 E’%0JJ+’12G’-’I’. 地 区, 上新世 至渐新世白云石广泛发育, 被认为是混合白云石化 作用的产物。 混合白云石化作用主要取决于白云石化流体 万方数据
白云岩化模式PPT课件
最新课件
11
2.1.3 需氧模式
• 海洋中的有机质在好氧微生物作用下发生
有氧氧化作用,通过代谢含氮有机物质(蛋
白质,氨基酸,氨基酸,核酸),释放出CO2和 NH4+:
• C3O3H7N+2.5O2需氧微生物3HCO3-
+2H2O+NH4++2H+
最新课件
12
2.1.4 微生物成因白云岩特征
• 具有球粒状、哑铃状或是花椰菜状的外形 以及放射纤维状的内部构造;
最新课件
5
1.3 白云岩形成有利条件
• 有利于白云石形成的环境: a) 存在被交代的石灰岩;
b) 海水环境及与海源流体有母源关系的的孔 隙流体环境;
c) 长期持续稳定的、活跃的水文学驱动机制,
以保证长期有效的运送Mg2+和CO32-,和Ca2+
最新课件
6
1.4 白云化模式分类
微生物白云化模式 浅埋藏白云化模式
• 如果热液作用携带了足够的 Mg2+穿越可
渗透性灰岩,那么就有可能发生白云化作
最新课件
29
2.6 热液白云化模式
• 热液流体的大规模运移及由此引起的一系 列地质作用都与断裂作用有关,并且对一 些特殊的构造背景有一定的偏好:
a) 伸展(正)断层,特别是断层的上盘;
b) 扭张(深大走滑)断层;
c) 断层交汇处。
最新课件
18
2.4 混合白云化作用
• 海水间隙水和 向海方向运移 的淡水的混合 区发生白云化 作用。
最新课件
19
混合白云岩特征
• 晶体相对干净,大小通常为1-100μm,晶面 平直,自形-半自形,常见菱形晶体;
白云岩及白云石化作用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需要进一步研究白云岩的形成和演化机制,特别是在不 同地区和不同地质环境下的差异。
需要深入探讨白云石化作用的物理化学条件和动力学机 制,以更好地理解白云岩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需要加强白云岩与油气资源、地下水等方面的联系研究, 为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进白云岩及白云石化作用的 研究,促进地质科学的发展。
白云石化的过程
镁离子和钙离子从溶 液中沉淀出,形成白 云石的前身。
白云石晶体在沉积物 中生长,形成白云岩。
在压力和温度的作用 下,前身矿物逐渐转 变为白云石。
白云石化作用的影响
白云石化作用对沉积岩的组成和结构产生影响,形成独特的岩石类型和 构造。
白云石化作用对石油和天然气的生成和储集具有重要影响,可以形成有 经济价值的油气藏。
运移。
油气生成与白云岩的关系
在特定的温压条件下,白云岩中的有机质经过裂解和 缩聚等作用形成石油和天然气。
油气生成是地质历史中长时间的过程,需要适宜的地 质环境、有机质类型和演化历程等条件。
油气生成与白云岩的组成、结构和演化特征密切相关 ,研究白云岩的特征对于预测和评估油气资源具有重 要的指导意义。
的硬度。
白云岩的矿物成分主要包括白云 石、方解石和少量其他矿物,其
中白云石是其主要矿物成分。
白云岩的化学成分以碳酸盐为主, 含有少量的硅、铝、铁等元素。
白云岩的分布
白云岩主要分布在沉积盆地和大陆架 地区,特别是在碳酸盐岩台地和生物 礁体中广泛分布。
在我国,华北、东北和南方地区都有 丰富的白云岩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 价值和地质意义。
研究意义
深入了解白云岩及白云石化作 用的机理和过程,有助于揭示 地球的演化历史和地质变迁。
白云岩及白云石化作用ppt课件
2024/3/13
1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白云石化作用模式
1.毛细管浓缩作用(Capillary concentration)
(费里得曼和桑德斯 Friedman and Sanders,1967)
Sugarloaf岛全新世潮上沉积物中的白云石化作用 ,通过岩石学、同位素及水文资料等综合分析, 认为主要是通过佛罗里达湾的正常海水的潮汐泵 汲作用来完成的,而不是过去所说的蒸发泵作用 产生的。有时5%~10%的海水蒸发作用和/或硫 酸盐还原对加速白云石化有帮助,但这些作用并 非完全必要。
2024/3/13
14
白云石化作用模式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动报批制度等相关规章制度。做到及时发现、制止、汇报并处理各类违纪行为或突发事件。
8.海水白云石化模式(Seawater dolomitization)
NW
F—1
SE E—1
处于海底的碳酸钙沉积物, 当周围海水与沉积物内部发生
0 2100 30
图6 Enewetak Atoll地区始新统灰岩的冷海水白云 (图6)。
岩化模 式(Saller,1984)
2024/3/13
15
白云石化作用模式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动报批制度等相关规章制度。做到及时发现、制止、汇报并处理各类违纪行为或突发事件。
8.海水白云石化模式(Seawater dolomitization)
图6 Enewetak Atoll地区始新统灰岩的冷海水白云 区太平洋表层水温28℃低得多。
岩化模式(Saller,1984)
6章白云岩及白云石化作用模式-文档投稿赚钱网
(1)
(2)
根据许靖华的推算K值大约为1×10-17。根 据计算,在海水中白云石处于过饱和状态,但 在正常海水中很少有白云石沉淀,这可能是化 学动力因素所致。很多白云石是交代CaCO3而形 成的,其化学反应式为:
(3)
对于反应平衡式(3)的平衡常数Kcd为: (4)
如灰岩地层要完全白云石化就需要大量的 Mg2+。对于地表及近地表成岩白云石化作用, Mg2+的主要来源是海水。在海水中没有产生广 泛的白云石沉淀,在海底CaCO3也很少有白云 石化的原因是形成白云石矿物的化学动力学因 素所致。在海水中,Mg2+比Ca2+容易水化,而 且常形成离子对。这就表明参与化学反应的 Mg2+很少,而且Ca2+比Mg2+容易进入Mg-Ca 碳酸盐晶体。白云石的形成常是阳离子与CO23的结合的产物,而不是HCO-3,这就表明,在 高碱度高pH值的溶液中容易发生白云石化作用
五、海水白云石化作用
以上所提到的白云石化作用过程均强调Mg离子来源于海水, 在白云石化过程中存在的动力学问题是通过海水的稀释作用及蒸 发作用而克服的。这些模式都提供了一个白云石化流体通过碳酸 盐沉积物的驱动机制(下图)。
海水的大规循环而进入碳酸盐台地所产 生白云石化作用的机制是由Kohout(1967)提 出的,另外一种使海水通过碳酸盐台地的动 力机制是由Simms(1984)提出的,即“回 流(raflux)”机制。变化很小的海水也可使 潮坪碳酸盐沉积物产生白云石化,使海水通 过潮坪沉积物的驱动机制是“潮汐泵吸作用”。
用发生变化的结果。
第三节 白云石的痕迹元素 地球化学
白云石中的痕迹元素可以作为白云石化液 体的性质与特征的指示剂。主要研究涉及的元 素是Sr、Na、Fe、Mn,这些元素的聚集作用 的控制因素与文石和方解石相似;
白云岩及白云石化作用
2020/3/27
12
白云石化作用模式
根据Jose D.Carballo(1987)资料,Sugarloaf key 正在发生全新世白云石化作用。富钙白云石形成 在厚0.25~10cm的表层壳上。该白云石壳超覆在 下覆岩溶更新世Miami鲕粒灰岩之上的薄层碳酸盐 泥上。壳层放射性碳年龄范围随着白云石含量由 0%至80%而相应地增加,由160年增至1420年。 相对高渗透的下覆更新世鲕粒灰岩与全新世低渗 透碳酸盐泥在表层水和部分承压含水层之间产生 一个潮汐泻湖。高浓度的白云石建立在沉积层最 薄和潮汐泵汲最有效的地区。
5.调整白云石化作用
(Adjustment dololitization) 古德尔和加曼(Goodelll and Garman,1969)提
出。在大气水影响下,原来的碳酸盐沉积物的成分 (文石、高镁方解石),经过溶蚀作用和交代作用 ,在化学成分或矿物成分上进行重新组合或调整, 使原来的碳酸盐沉积物发生白云石化。
2020/3/27
8
饱和程度 方 解 石
8
6 4
白云石
2
1
白云化作用 0
-0.2
-0.4
-0.6
过饱和 不饱和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海水 %
图3 地下水与海水的混合液对方解 石和白云石的饱和程度的影响(据
巴迪奥札曼尼,1973)
请注意,5%的海水与95%的地下水的混合液,对白云石已 饱和了,但对方解石则布饱和;30%的海水与70%的地下水 的混合液,对白云石已过饱和许多倍,但对方解石仍不饱和。 因此,在海水为5~30%的混合液中,将发生方解石被白云石 交代,即白石作用。海水为平均海水。地下水为墨西哥尤卡 坦的地下水。
白云石化模式在我国的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
( 1 )白云 石 化 在 我 国应 用 存在 的问 题 。对 在 深 埋藏 过 程 中
代热带地 区的潮上带。许靖华等认为海水 由于萨勃哈上面的蒸发
泵作 用 从泻 湖 侧向被 抽吸 至潮 上沉 积 物 内 。沉 积 不久 的 表层 沉 积 物 中的 粒 间水 不断 蒸发 ,同时 海 水又 通过 毛细 管 作 用不 断地 补 充
- 呋 ’ 缸科 技 2 0 1 3 年第4 期
学 术 研 讨
自云石化模 式在我 国的应 用 以及存在 的 问题
邓 永 红 张 萍 吴 丽
2 5 7 2 0 0 山 东 东营 胜 利 油 田 分公 司河 口采 油 厂 地 质研 究所
摘 要 世界 碳 酸 盐岩 储 层 的油 气 产量 约 占世 界 油 气总 产 的6 0 %,其 中有一 半 是在 白云岩 中 ,因此 ,白 云岩 在碳 酸 盐 岩 储 集 层 中 更显 重要 , 成 为 油 气资 源勘 探 的 目标 。 本 文主要 是 简单介 绍古 代 白云 岩 形成 的 六 中 经典模 式及 在我 国的 应 用和 存在
2 白云 石化 模式 在 我 国的 应用 及 问题
例子。虽然原生白云石的例子已被大量发现 ,但 目前在常温 、常
压的 条件 下 ,在 实验 室 中 尚未 合成 出 真正化 学 计量 的 白云 石 。是
否有真正原生的白云石 ,即是否真正有以化学沉淀的方式从水体
中直 接沉 淀 出来 的 白云 石 的问题 ,仍将 继续 讨 论下 去 。 ( 2) 蒸 发 泵模 式 。蒸 发泵 模 式 ,准 同生 白云 石化 作 用在 现
( 6 )构 造热 液 白云 岩化 。构 造 控制 的热 液 白云 石化 作 用 的
液中成核为晶体并像原生沉积物那样堆积下来 ,或者以胶结物形
第六章第五节 白云岩
这种高镁的粒间盐水或表层水经常与文 石颗粒相接触,将不可避免地使文石被交代, 被白云化,即使文石转化为白云石。 准同生——距沉积期很近,刚沉积不久沿未 脱离沉积环境就被交代。 费里德曼和桑德斯(Friedman and Sanders,1967)把这一作用叫做“毛细管浓 缩作用”。 许靖华和西根撒勒(Hsu and Siegenthaler,1969) 把这一作用叫做“蒸发 泵作用”(evaporative pumping dolomitization)。
3、毛细管浓缩作用——准同生白云化作用 毛细管浓缩作用 准同生白云化作用 Capillary concentration-Penecontemporaneous dolomitization
在现代热带地区的潮上带,其表层 的碳酸岩盐沉积物中正在进行着准同生 白云化作用。
1)原 理
在现代热带地区的潮上带, 刚沉积不久的表层沉积物,主 要是文石。 这些沉积物还是疏松的, 其粒间充满着水。这些粒间水, 在开始阶段是正常的海水。 由于该地区气候干热,蒸发作用强烈,这些粒 间水就不断地向空气中散发。 与此同时,海水又通过毛细管作用,源源不断 地补充到这些疏松的沉积物的颗粒之间。
澳大利亚南部考龙泻潮中的白云石 特点:水很咸、PH值很高、植物很茂盛 。 通过光合作用,植物从水中吸取CO2,从 而使水的PH值增高,促使白云岩的沉淀。 湖水中的白色悬浮物是很细的高镁方解 石和高钙白云石。 据测定,白云岩的沉积速度为0.2~ 0.5mm/年。
2.同生白云化作用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盐湖——深泉湖 面积约13km2,冬春湖水深30cm,在干热 的夏秋季节,只有少量的盐水。 湖底沉积物中广泛分布着白云石。 白云石晶体大多<1μm,内部是化学计量 的白云岩,外部是富钙的。 白云岩的堆积速度为0.05~0.09μm/ka, 真是太慢了!
方少仙-白云岩及白云石化作用共43页文档
1、 舟 遥 遥 以 轻飏, 风飘飘 而吹衣 。 2、 秋 菊 有 佳 色,裛 露掇其 英。 3、 日 月 掷 人 去,有 志不获 骋。 4、 未 言 心 相 醉,不 再接杯 酒。 5、 黄 发 垂 髫 ,并怡 、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43
白云石及白云石化作用研究的新进展
白云石及白云石化作用研究的新进展
叶德胜
【期刊名称】《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年(卷),期】1989(000)002
【摘要】一.直接沉淀的白云石由于常温常压下在实验室不能合成白云石,过去许多学者均认为在地表条件下不能直接沉淀白云石。
在一些现代环境中所发现的白云石均被认为是碳酸盐沉积物准同生交代的产物(Shinn
等,1965;Bathurst,1975;Mckenzie,1981,等等)。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特别是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现代碳酸盐环境中白云石的仔细观察,近年来在现代碳酸盐潮坪及其它一些环境中陆续发现直接沉淀的原生白云石胶结物。
【总页数】10页(P34-43)
【作者】叶德胜
【作者单位】地质矿产部05项目工程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42
【相关文献】
1.白云石化作用及白云岩问题研究述评 [J], 汤朝阳;王敏;姚华舟;段其发;赵希林
2.混合水白云石化和埋藏白云石化作用的是与非—以四川盆地飞仙关组白云岩成因为例 [J], 甯濛;郝斌斌;张九园;张彬;胡忠贵;;;;;
3.中上扬子地区龙王庙组储层特征及白云石化作用 [J], 韩波;李新;钟晓勤;姜黎明;赵强先;张永浩;刘鹏;李兵
4.台地边缘滩相埋藏白云石化作用及其油气地质意义——论四川盆地西北部中二叠统栖霞组白云岩的成因 [J], 裴森奇;王兴志;李荣容;杨迅;龙虹宇;胡欣;汪晓星
5.柯坪地区寒武系白云岩储层白云石化作用机理研究 [J], 乔英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云石和白云岩的成因长期以来是一个未解之谜,被称之为“白云 岩问题”。随着微生物白云石化作用模式的提出,似乎又从另一个 思路向人们展示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白云石化作用广泛发育在同大气圈和海 洋的低含氧量时期,而低含氧量促进厌 氧微生物(包括硫酸盐还原细菌)群落 的活动,从而导致海相碳酸盐的广泛白 云石化。
第五节 白云石化作用的模式
碳酸盐沉积物的白云石化作用模式包括 蒸发白云石化、渗流-回流白云石化等几个典 型模式。 一、蒸发白云石化作用 在现代蒸发环境中广泛分布大量的白云 岩,这种类型的白云石化作用其Mg2+主要来 自于海水,海水主要在风暴及特大潮汐流向 极浅的蒸发环境中提供。白云石是由文石交 代而成,其反应式为:
Mg 2CaCO3 CaMg(CO3 )2 Ca
2
2
二、渗流-回流白云石化作用模式 该模式包括两方面,一是泻湖水及潮 坪孔隙水通过蒸发作用而形成白云石化流 体,二是这种白云石化流体向下进入下伏 的碳酸盐沉积物中产生白云石化。渗流-回 流白云石化作用模式的基本过程是:由蒸 发作用及膏盐沉淀作用产生富镁流体,这 种白云石流体的密度大于下伏碳酸盐沉积 物中的孔隙水,从而使之向下渗透而进入 下伏碳酸盐地层中。
Land认为白云石化作用时发生在淡水和海水的 混合带(下图),而且淡水的积蓄注入还导致了白 云石化以后的方解石沉淀作用.
四、埋藏白云石化作用 该模式的主要机制是盆地泥岩受到压 实产生富Mg2+液体,这种富镁离子液 体进入相邻的陆架边缘等碳酸盐岩中, 从而产生白云石化。埋藏白云岩的 δ18O值一般为负值,Sr与Na含量也较 低,因为原生碳酸盐沉积物常经固溶 作用转变成低镁方解石,另外白云石 作用产生在较高温度下,也会使这些 值降低。白晶白云岩通常是一种典型 的埋藏白云
第四节 白云岩的稳定同位素 地球化学
不同温度下 白云石与水的同 位素分异平衡作 用如图6-4所示: 当δ18O水=0 时,温度与沉淀 出的白云石中的 δ18O的相对不确 定性的关系(右 图)。
第四节
白云岩的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
实际上,在不同温度下,δ18O水值是不一样 的,在这种前提下δ18O白云石与温度的关系见图65,在图6-5中曲线上的数字代表δ18O水的不同值。 而图6-6又表示了不同的δ18O白云石值的情况下, δ18O水值与温度的关系(上图)。
一、交代白云岩 当CaCO3被白 云石交代时,其控 制因素是颗粒的原 生矿物类型、晶体 大小、白云石化作 用的时间以及白云 石化液体的性状。 根据晶体界面形状, 可识别出三种白云 岩的结晶镶嵌组构: 非面状、自形晶面 状及半自形晶面状 (右图)。
二、白云石胶结物 虽然白云石主要是交代成因的,但 白云石胶结物也很普遍。白云胶结物常 以清晰的晶簇状亮晶形式产出,可以与 方解石亮晶相类比,虽然它常是一个较 大的斜方晶体等轴层,而且是一个作为 孔沿内衬层的单一层。在较老的白云岩 中,胶结物也很普遍,而且常呈簇状组 构。用阴极发光法可以看出其微弱的环 带,包括一个类似于方解石胶结物的 “不发光—发光—暗淡带”序列。
第六章 白云岩及白云 石化作用模式
白云石的理想化学成分为CaMg(CO3)2, 其复杂的晶体结构以及它在地质时期中的不均 匀分布,在常温常压下的形成过程都是未得到 完全解决的问题。在研究白云石及白云岩的形 成过程时,必须说明两个问题:Mg2+的来源及 白云石化流体通过碳酸盐沉积物的机制。
根据近年来的研究,对古生代白云岩的成 因大致建立了五个成因模式:蒸发作用模式、 渗流-回流模式、混合白云石化迷失、埋藏白 云石化模式及海水白云石化模式(下图) .
2 2
CaMg (CO3 ) 2
2 2 3
(2)
根据许靖华的推算K值大约为1×10-17 。根 据计算,在海水中白云石处于过饱和状态,但 在正常海水中很少有白云石沉淀,这可能是化 学动力因素所致。很多白云石是交代CaCO3 而形 成的,其化学反应式为: CaCO3 Mg 2 CaMg(CO3 )2 Ca 2(3)
六、小结 在一定条件下白云石可以从海水中 沉淀出来,而海水的组成成分必须得到 不同程度的改变。在很多情况下,要产 生白云石化作用必须有足够的海水通过 各种驱动机制进入和通过沉积物。海水 白云石化作用模式是80年代末期发现并 提出的一种白云石化作用机制。随着研 究的更加深入,对地质记录中复杂的白 云岩成因机制还会产生更接近于事实际 的解释
第三节 白云石的痕迹元素 地球化学
白云石中的痕迹元素可以作为白云石化液 体的性质与特征的指示剂。主要研究涉及的元 素是Sr、Na、Fe、Mn,这些元素的聚集作用 的控制因素与文石和方解石相似; 1)在孔隙液体中微量元素的聚焦作用; 2)成岩体系的开放程度(水、岩石比值以及 溶解系数);mMe mCa dol Kedol mMe mCa 3)在白云石与水之间痕迹元素的有效分配系 数Ke。
要克服从海水中沉淀白云石化的化学动力 学障碍,以下几种变化过程均可以产生这种可 能: 1)海水的蒸发作用 2)海水的稀释作用 3)温度的升高 4)SO2-4含量的降低。
第二节 白云岩的岩石学特征
与方解石一样,白云石的晶 体形式也很多,但由于它是先前 存在的CaCO3 交代作用的产物, 故以发育交代组构为特征,白云 石也常作为胶结物形式充填于颗 粒的孔隙中。
一、白云石的锶 一般认为,白云石的Sr的分配系数 可能只有方解石的一半,因为在白云石晶 格中较大的Sr只能替代Ca而不是Mg。但是, 方解石中Sr的理论Ke值还不统一。白云石 化的时间也会影响白云石中的Sr含量,不 管溶液中Sr的分配系数Ke是多少,但它总 是小于1的,这就说明任何白云石的重结 晶作用都会损失一部分Sr。在一套碳酸盐 地层中或相关的几套地层中,可以用Sr含 量的资料来比较识别不同类型的白云岩。
第一节 白云石化作用的化学反应
白云石形成作用的条件很难确定,因为迄今为止 还没有人在实验室于常温条件下从自然海水中直接 沉淀出白云石。白云石直接沉淀作用的化学反应式 为:
2 Ca 2 Mg 2 2 CO3 CaMg(CO3 )2
(1)
其平衡常数K为:
K
Ca Mg CO
五、海水白云石化作用 以上所提到的白云石化作用过程均强调Mg离子来源于海水, 在白云石化过程中存在的动力学问题是通过海水的稀释作用及蒸 发作用而克服的。这些模式都提供了一个白云石化流体通过碳酸 盐沉积物的驱动机制(下图)。
海水的大规循环而进入碳酸盐台地所产 生白云石化作用的机制是由Kohout(1967)提 出的,另外一种使海水通过碳酸盐台地的动 力机制是由Simms(1984)提出的,即“回 流(raflux)”机制。变化很小的海水也可使 潮坪碳酸盐沉积物产生白云石化,使海水通 过潮坪沉积物的驱动机制是“潮汐泵吸作 用 ” 。 这些“有机”白云石常产生于有机生产 率较高的半远洋沉积物软泥中,经常与上翻 洋流及缺氧作用带相联系,虽然白云石沉淀 作用的机制还不清楚,但总的来讲可能是由 于在这种条件下孔隙水流体中的SO2-4 含量低 而且碱度高而有利于白云石化。
二、白云石中的钠 白云石晶体中的钠的产出 位置是不确定的,或者替代阳离 子或者产于液态包裹体中。虽然 Na的有效分配系数在溶液中的值 实际上很低,但海水中的较高的 mNa/mca 值就意味着从海相孔隙 液体中沉淀而成的白云石,其Na 含量也较高。
三、白云石中的锰和铁 这两种元素与Sr和Na相反,它们不是在 成岩过程中受到损耗,而是在成岩过程中由碳 酸盐沉淀物吸收。其原因有二:①Fe和Mn在 海水中含量很低,而在成岩孔隙流体中含量有 时相当高;②它们在溶液中的有效分配系数Ke 值很高,近地表白云石化作用形成的白云石, 其Mn和Fe含量很低,因为近地表流体处于氧 化状态;而埋藏成岩作用形成的白云石Mn和 Fe含量相对较高,因为在还原环境中锰和铁才 能以Fe2+与Mn2+的形式存于流体中,从而进入 白云石晶格。
三、混合白云石化作用 该白云石化作用模式的基本点是:与淡水 混合的海水如果其Mg/Ca克分子体积比大于或 等于5.2,那这种混合水中对原来的海水的高 离子强度等化学动力学障碍就得到消除,从而 有利于白云石化作用的产生。 淡水-海水混合白云石化主要发育在没有 蒸发岩产出的情况下,特别是那些白云石化了 的潮坪相岩石,而且白云石化作用事件相对较 早(如近地表,在压实作用之前)。由于混合 白云石化作用主要取决于白云石化液体的有效 运动,那么混合白云岩的分布强烈地受到古地 理背景的控制。
Burns S J, Mckenzie J A, Vasconcelos C, 2000. Dolomite formation And biogeochemical cycles in the Phanerozoic. Sedimentology, 47( Suppl 1): 49-61
扬子地台寒武系 巨厚的贫乏化石娄山关群白云岩
厚 度 近 千 米 的 白 云 岩 体
三、白晶白云岩
这是一种特殊形式或类型的白云岩, 它可以是胶结物也可以是交代白云岩。它 由纯净白色的珍珠状白云石亮晶组成。它 以被扭曲的晶体晶格为特征,故以曲线状 晶面、曲线状解理面、波状消光为特征。 白晶白云岩常以洞穴充填物或交代白云岩 的形式产出。其奇特的晶格变形,可能是 由于被吸附在晶体表面的钙离子的聚集作 用发生变化的结果。
从图6-5及图6-6中可以看出, 白云石的氧同位素组成反映了沉淀 作用温度以及白云石化流体的同位 素组成。后者可由CaCO3 的交代使 同位素组成受到影响,一般来说, 只是在水与岩石比值低时或封闭成 岩体系中先成原生矿物才具有较大 的影响。许多古代台地白云石中都 具有充分的证据,表明早期近地台 白云石化作用的产生,它们所形成 的白云石的δ 18O值是较水的负值。
对于反应平衡式(3)的平衡常数KcMg(CO )
2 2 3 3 3
(4)
如灰岩地层要完全白云石化就需要大量 的 Mg2+。对于地表及近地表成岩白云石化作用, Mg2+的主要来源是海水。在海水中没有产生广 泛的白云石沉淀,在海底CaCO3也很少有白云 石化的原因是形成白云石矿物的化学动力学因 素所致。在海水中,Mg2+比Ca2+容易水化,而 且常形成离子对。这就表明参与化学反应的 Mg2+ 很少,而且Ca2+ 比Mg2+ 容易进入Mg-Ca 碳酸盐晶体。白云石的形成常是阳离子与CO2的结合的产物,而不是HCO-3,这就表明,在 3 高碱度高pH值的溶液中容易发生白云石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