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5不同埋藏深度交代白云石晶体结构及其+对白云岩储层研究的意义
白云岩矿特征、成因类型、分布及其开发利用价值
![白云岩矿特征、成因类型、分布及其开发利用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c6b61852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4d.png)
构造特征
02
成因类型
沉积型白云岩矿
形成于寒武纪至三叠纪,是白云岩矿的主要成因类型之一。
矿石矿物以白云石为主,含量一般在90%以上,并含有一定量的方解石、石膏、粘土矿物等杂质。
沉积型白云岩矿通常具有层状结构,层厚在几厘米到几十厘米之间,呈现出明显的沉积层理。
矿石品位一般较高,适合用于烧制石灰、水泥等建材,以及作为冶金熔剂等工业原料。
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
04
开发利用价值
白云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它是一种优质的建筑材料,可用于制造水泥、玻璃、陶瓷等产品。此外,白云岩还可用于制造肥料、农药、塑料等化工产品,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因此,白云岩矿的开发利用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价值
白云岩具有较好的工业应用价值。在建筑领域,它可以作为建筑材料,如水泥、玻璃、陶瓷等的原料。在化工领域,白云岩可以用于制造肥料、农药、塑料等化工产品。此外,白云岩还可以用于制造高级耐火材料、冶炼熔剂等产品,具有较高的工业应用价值。
交代型白云岩矿
生物化学型白云岩矿
形成于湖泊或沼泽地带,是由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的次生矿物。
矿石品位一般较高,适合用于烧制石灰、水泥等建材,以及作为冶金熔剂等工业原料。
生物化学型白云岩矿通常具有生物碎屑结构和生物碎屑构造。
矿石矿物以白云石为主,含量一般在70%~90%之间,并含有一定量的方解石、石膏、粘土矿物等杂质。
03
分布情况
白云岩矿在国内许多地区都有分布,尤其是西南、中南和华东地区。
广泛分布
集中分布
资源储量
虽然白云岩矿分布广泛,但主要集中在一些特定区域,如贵州、四川、广东等省份。
中国白云岩矿资源储量丰富,但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
白云石的特征及形成机制
![白云石的特征及形成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65d12826f111f18583d05a7c.png)
白云石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摘要:白云石是一种沉积岩中常见的富镁碳酸盐矿物,其化学成分为CaMg(CO3)2。
通过对白云石的成分、矿物学特征及其成因研究发现,白云石其Mg/Ca比值相似,具有由Ca和Mg组成的交替互层(由CO3分隔开的)的晶格,其晶体属于三方晶系的碳酸盐矿物。
其形成环境主要为海水、湖泊、大陆水区域、高盐度水区域等;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对于促进白云石低温沉淀起了关键作用。
从晶格与粒子方面简要分析了白云石的形成机制。
关键词:白云石Mg/Ca比值形成环境晶体粒子白云石CaMg(CO3)2作为碳酸盐矿物的一种,在前寒武纪的地层中广泛存在,而在现代的自然环境下少量分布。
前人对白云石的研究相对较少,除了其基本特征外,白云石的形成机制很难给出一个明确的解释,为此大量的沉积学和岩石学家门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究。
所以本文在国内外学者所研究结果与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简要总结,分析其形成背景与成因机制。
1 成分及矿物学特征1.1 成分特征白云石作为一种常见的碳酸盐矿物,其化学成分为CaMg(CO3)2。
成分中的Mg2+可被Fe2+ Mn2+ Co2+ Zn2+替代,其中CaMg(CO3)2和CaFe(CO3)2可成类质同像系列。
白云石是沉积岩中常见的富镁碳酸盐矿物,它广泛分布于前寒武纪地层中,却在中生代以来的地层中逐渐减少。
在现代自然环境仅少量存在于盐湖、澙湖、微咸水湖、深海沉积物、洞穴堆积物、地下水及钟乳石中(李红等,2013)。
白云石为包括一组的矿物质具有相似但不相同的Mg / Ca比值的,并且具有不同的化学成分和晶格的组合物。
理想的白云石具有由Ca和Mg组成的交替互层(由CO3分隔开的)的晶格,其中钙和镁的存在比例大致相等,当铁或锰原子数超过镁时,称为铁白云石或锰白云石,还可以形成铅白云石、锌白云石、钴白云石等变种。
在变质作用较高阶段,白云石可被分解为方镁石和水镁石。
白云石是组成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的主要矿物。
白云岩储层问题研究评述
![白云岩储层问题研究评述](https://img.taocdn.com/s3/m/b38c1e0b866fb84ae55c8d13.png)
白云 岩 储层研 究意 义
近 年 来 构 造 一 热 液 白云 岩 化 作 用 越 来 越 吸 引 大 家 的 目
, ,
力度有利 于发 现 更 多 油 气 资 源
1
。
白云 石成 因 问题
科 学界至 今 仍 旧 存 在 一 个尚 未 完 全解 决 的 科 学命 题 暨前
,
光 构造 一热 液 白云 岩 化 过 程 反 映 了 热流体 与 围 岩 之 间 在较 为 特 殊 的 构造 应 力和 流体 环 境 中 的 相 互 作 用 ( 焦 存礼 等 2 0 1 1 )
白云 岩 储 层 问 题 研 究 评 述
高欣 媛
党靖 文
张园贺
,
王 小 嘉 长江 大 学 地球 科 学 学院 湖 北
、
,
武汉
4 30
0 0 1 )
: 摘 要 白 云 岩 是 油 气 资 源 的 重 要 储层 本 文 简要 论 述 了 白
构造 成 藏 等很 多 因素 都 会 影 响到 储 层 的 形成
,
。
很 有 实际 意 义 的
。
,
20 0 6 )
。
次 生 交 代 模式 主 要包 括
、 、
:
参考文献
:
, , , ,
.
蒸发 模 式 ( 萨 布 哈 模式 ) 渗 透 回 流 模式 混 合水 模式 海 水 模
式 埋 藏 模 式 热 液 成 因 模 式等 六种
、
。
这 些 分 类 方式 主 要 是 依
、
] 汤 朝 阳 王 敏 姚 华 舟 段 其 发 赵 希 林 白云 石 化 作 用及 [ l : ] 东 华 理 工 学 院 学报 2 J 白云 岩 问 题 研 究 述 评 [ 0 0 6 (3 ) 2 0 5一2 1 0
白云岩中的孔隙结构和储层特性
![白云岩中的孔隙结构和储层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d5b7efaa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98.png)
白云岩中的孔隙结构和储层特性白云岩是一种由碳酸盐矿物构成的沉积岩,常见于地质历史时期的海洋沉积环境中。
它由微生物残骸、碳酸盐沉积物和其他沉积物的沉积物质堆积而成。
在白云岩中,存在着丰富的孔隙结构,这些孔隙结构对于储层的特性和储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白云岩中的孔隙结构分为两种类型:晶间孔隙和溶蚀孔隙。
晶间孔隙主要由白云岩中的不同矿物颗粒之间的空隙所形成,这些孔隙通常较小、形态规则,对于储集和流动石油和天然气的能力有一定作用,但因为孔隙体积较小,因此对于储层特性的影响相对较小。
而溶蚀孔隙则是白云岩中存在的重要孔隙类型,其形成主要是因为地下水中的溶解作用,通过长时间的溶蚀作用,使白云岩中的碳酸盐矿物逐渐溶解,形成不规则的孔隙和裂缝。
这些孔隙和裂缝的形态复杂,大小不一,对于储层的特性和储集能力有很大影响。
溶蚀孔隙的形成是白云岩储层发育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
白云岩中的孔隙结构对储层的特性产生了显著影响。
首先,白云岩中的孔隙结构决定了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孔隙度是指储层中空隙的占据空间的比例,渗透率是指储层对流体流动的能力。
由于溶蚀孔隙的存在,白云岩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这使得白云岩成为理想的储集和流动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
其次,白云岩中的孔隙结构对储层的储集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白云岩中的孔隙和裂缝可以作为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集空间,其大小和连通性决定了储层的储集能力。
溶蚀孔隙的连通性较好,可以形成大面积的储集空间,有利于石油和天然气的聚集和储存。
因此,在勘探和开发白云岩储层时,对孔隙结构的研究尤为重要,可以有效评估储层的储集潜力。
此外,溶蚀孔隙还会对储层的物性参数产生影响。
孔隙结构的形态和连通性直接影响储层的孔隙度、矿物组成和孔隙水的存在情况,从而进一步影响储层的密度、饱和度、孔隙体积等物性参数。
因此,在评价白云岩储层的物性参数时,需要充分考虑孔隙结构的特点和影响。
综上所述,白云岩中的孔隙结构对储层的特性和储集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白云岩在地质储层中的作用
![白云岩在地质储层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f2929c3f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9b.png)
白云岩在地质储层中的作用白云岩是一种常见的矿石,由于其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地质储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白云岩在地质储层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对储层特性、油气运移及储层工程的影响。
首先,白云岩在地质储层中的作用之一是作为沉积物的指示物。
地质储层通常是由各种各样的沉积物组成的,这些沉积物能够提供有关岩石类型、沉积环境、沉积过程等方面的信息。
白云岩的存在可以表明曾经存在过高浓度的碳酸盐溶液,由此可以推断出该地区曾经发生过热的岩石旋回,进而判断储层中可能存在油气。
其次,白云岩在地质储层中还具有储层修复和储集空间形成的能力。
白云岩在矿物学上属于碳酸盐岩,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
白云岩中的胶结物质主要是方解石和云母等矿物,这些矿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会发生溶解和再结晶的过程,从而形成一种具有流畅性的溶解流体。
这种流体可以通过裂缝和孔隙向上移动,形成了储层中的流体运移通道,进一步提高了矿藏的收集性能。
另外,白云岩还能够影响储层中的孔隙结构和孔隙度,从而改变岩石的储层特性。
孔隙是储层中的空隙,对于油气的存储和流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白云岩的存在可以通过溶解和再结晶的过程形成新的孔隙和裂缝,从而增加了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性。
此外,白云岩中的溶解作用还可以改变孔隙的形态和分布,进一步提高了储层的有效性。
此外,白云岩在储层工程中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白云岩的存在可以对储层的采集和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通过对白云岩的研究,可以评估储层的物性参数,如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进而指导开发方案的制定和优化。
此外,白云岩的成因与储层的形成和演化密切相关,对于判断储层中油气的分布和富集区域具有指导意义。
总结来说,白云岩在地质储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作为沉积物的指示物,可以提供有关储层沉积环境和沉积历史的信息。
同时,白云岩通过溶解和再结晶的过程,对储层的修复和储集空间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此外,白云岩还可以改变储层的孔隙结构和孔隙度,进一步影响储层的物理特性。
白云石与富硅流体的水—岩反应实验及其储层地质意义
![白云石与富硅流体的水—岩反应实验及其储层地质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7871716e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de.png)
白云石与富硅流体的水—岩反应实验及其储层地质意义王小林;万野;胡文瑄;尤东华;曹剑;朱东亚;李真【期刊名称】《地质论评》【年(卷),期】2017(63)6【摘要】含硅热液是影响深层白云岩储层的一种重要的流体类型,其如何与白云岩相互作用以及能否促使深层有效白云岩储层发育,是当前流体地质学与碳酸盐储层地质学研究需要进一步揭示的科学问题.本文以CaMg(CO3) 2—SiO2—H2O体系为例,应用熔融毛细硅管合成包裹体技术和原位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技术,结合淬火微区X衍射、扫描电镜观察及能谱分析等手段,研究了富硅流体与白云石的水岩反应机理.结果表明,白云石与富硅流体在100℃以上即可发生脱碳反应产生CO2,200℃时的反应机理为:3CaMg(CO3)2(白云石)+4SiO2+H2O=Mg3(Si4O10) (OH)2(滑石)+3CaCO3+3CO2.据此,认为滑石这类富镁硅酸盐矿物可以作为白云岩储层含硅热流体作用的证据.深部富硅热液沿断裂向上运移,与白云岩反应后沉淀滑石等富镁硅酸盐矿物,继而导致储集空间的减少,但是气相产物CO2是重要的酸性气体,可以在合适的地质条件下溶蚀碳酸盐矿物,有利于深埋条件下储集空间的形成与保存.%Objectives:Investigating the water—rock interaction mechanism and kinetics between dolomite and silica-rich hydrothermal fluids;Discussing the effect of silica-rich hydrothermal fluids on the formation of deep carbonate hydrocarbon reservoirs.Methods:Fused silica capillary tubes were used as reaction cells.Dolomite/calcite powder and deionized water were loaded into the fused silica capillary tube,which was made from pure silica.Thus,the silica involved in the water—rock interaction was from thedissolution of the tube;The vapor phase was in situ measured using a high resolution Raman spectroscopy (LabRAM HR800) with a spectral resolution of ~ 1 cm-1 The quenched solid products were analyzed using Raman spectroscopy,micro-X-ray diffraction (D/max Rapid Ⅱ,Rigaku),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upra55,Zeiss) equipped with an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 (Oxford Instruments,Inca X-Max 150mm2).Results:Dolomite can react with Si-rich fluid to form talc,calcite and CO2 at temperatures above 100℃.The reaction can be describedas:3CaMg(CO3)2 + 4SiO2 + H2O =Mg3(Si4O10)(OH)2 + 3CACO3 + 3CO2 The reaction was promoted by high temperature and/or lower partial pressure of CO2.In other words,high temperature and the presence of a conduit to release CO2 will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talc;Talc and other Mg-rich silicate minerals can be used to trace the activity of silica-rich hydrothermal fluids in dolomite sequences.If silica originated from quartz/chert within the dolomite sequence,the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of dolomite by silica-rich fluids would increase the porosity of dolomite reservoirs;In the Shuotuoguole area of Tarim Basin,silica-rich hydrothermal fluids migrated upwards to the Yingshan Formation through deep faults.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ilica-rich fluids and the Sinian—Cambrian dolomite would result in the formation of talc and CO2.Then,the produced CO2 ascends to the shallow limestone sequence of Yingshan Formation and promoted the dissolution of limestone to form large amounts of pores.The precipitation of micro-quartz in the Yingshan Formation was favored by (a) decreasing temperature due to mixingbetween hydrothermal fluids and formation water,and (b) the presence of CO2.The results also support the view that the silica-rich hydrothermal fluids responsible for the precipitation of micro-quartz in the Shuntuoguole area were depleted in Mg.【总页数】14页(P1639-1652)【作者】王小林;万野;胡文瑄;尤东华;曹剑;朱东亚;李真【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南京,210023;南京大学能源科学研究院,中国南京,210023;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南京,210023;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南京,210023;南京大学能源科学研究院,中国南京,210023;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南京,210023;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中国江苏无锡,214151;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南京,210023;南京大学能源科学研究院,中国南京,210023;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北京,100083;科廷大学应用地质学系地球科学研究所,澳大利亚珀斯,6485【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碎屑岩储层中的鞍形白云石胶结物及其对储层的影响 [J], 黄思静;梁瑞;黄可可;兰叶芳2.橄榄岩-卤水反应实验生成富烷氢流体 [J], 张雪彤;张荣华;胡书敏3.西南天山东德沟异剥钙榴岩化斜长角闪岩中假蓝宝石和富铝尖晶石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吴苏;李旭平;孔凡梅4.富CO2流体与砂岩储层水-岩反应实验研究与应用:以黄桥油气藏龙潭组砂岩为例 [J], 任庆庆;胡文瑄;王小林;俞昊;姚素平;王晓宇;张月霞;夏在连5.方解石与含硅流体的水-岩反应实验及其对"硅化碳酸盐岩"储层成因的启示 [J], 杨源显;陈强路;丘靥;尤东华;王小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白云石的特征及形成机制
![白云石的特征及形成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65d12826f111f18583d05a7c.png)
白云石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摘要:白云石是一种沉积岩中常见的富镁碳酸盐矿物,其化学成分为CaMg(CO3)2。
通过对白云石的成分、矿物学特征及其成因研究发现,白云石其Mg/Ca比值相似,具有由Ca和Mg组成的交替互层(由CO3分隔开的)的晶格,其晶体属于三方晶系的碳酸盐矿物。
其形成环境主要为海水、湖泊、大陆水区域、高盐度水区域等;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对于促进白云石低温沉淀起了关键作用。
从晶格与粒子方面简要分析了白云石的形成机制。
关键词:白云石Mg/Ca比值形成环境晶体粒子白云石CaMg(CO3)2作为碳酸盐矿物的一种,在前寒武纪的地层中广泛存在,而在现代的自然环境下少量分布。
前人对白云石的研究相对较少,除了其基本特征外,白云石的形成机制很难给出一个明确的解释,为此大量的沉积学和岩石学家门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究。
所以本文在国内外学者所研究结果与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简要总结,分析其形成背景与成因机制。
1 成分及矿物学特征1.1 成分特征白云石作为一种常见的碳酸盐矿物,其化学成分为CaMg(CO3)2。
成分中的Mg2+可被Fe2+ Mn2+ Co2+ Zn2+替代,其中CaMg(CO3)2和CaFe(CO3)2可成类质同像系列。
白云石是沉积岩中常见的富镁碳酸盐矿物,它广泛分布于前寒武纪地层中,却在中生代以来的地层中逐渐减少。
在现代自然环境仅少量存在于盐湖、澙湖、微咸水湖、深海沉积物、洞穴堆积物、地下水及钟乳石中(李红等,2013)。
白云石为包括一组的矿物质具有相似但不相同的Mg / Ca比值的,并且具有不同的化学成分和晶格的组合物。
理想的白云石具有由Ca和Mg组成的交替互层(由CO3分隔开的)的晶格,其中钙和镁的存在比例大致相等,当铁或锰原子数超过镁时,称为铁白云石或锰白云石,还可以形成铅白云石、锌白云石、钴白云石等变种。
在变质作用较高阶段,白云石可被分解为方镁石和水镁石。
白云石是组成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的主要矿物。
白云岩储集层埋藏溶蚀作用特征及意义_以塔里木盆地东部下古生界为例_金振奎
![白云岩储集层埋藏溶蚀作用特征及意义_以塔里木盆地东部下古生界为例_金振奎](https://img.taocdn.com/s3/m/c788653087c24028915fc31d.png)
石油勘探与开发428 2011年8月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Vol.38 No.4 文章编号:1000-0747(2011)04-0428-07白云岩储集层埋藏溶蚀作用特征及意义——以塔里木盆地东部下古生界为例金振奎,余宽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摘要:根据岩心、薄片、物性特征及碳、氧、锶同位素组成特征,研究塔里木盆地东部下古生界白云岩储集层特征、溶蚀作用特征及机理。
块状溶蚀孔洞型白云岩为塔东地区最主要的储集岩类型,溶蚀孔洞以中小孔为主,分布较密集。
溶蚀孔洞及裂缝充填物δ18O值偏负,一般远低于围岩;δ13C值略偏负,部分正值;87Sr/86Sr值略偏高。
包裹体成分中CH4、CO2含量较高,部分包裹体H2S含量也较高,包裹体形成时有机质已经进入高演化阶段,反映深埋藏环境。
大量硅化作用以及较高的均一温度均反映热液活动。
溶蚀作用主要包括有机酸溶蚀、热水溶蚀;酸性流体主要有有机质演化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CO2、H2S,以及硫酸盐还原产生的H2S和深部火山活动带来的CO2;热流体作为酸性流体的载体,克服溶蚀作用动力学障碍,完成了对深层白云岩的溶蚀。
深大断裂及其伴生断裂为热流体运移提供通道,白云石化作用形成的晶间孔以及压实作用下形成的微裂缝使得酸性流体呈弥散状扩散并对白云岩储集层进行整体溶蚀。
图7表2参25关键词:塔东;下古生界;白云岩;溶蚀孔洞;埋藏溶蚀;酸性流体;热流体中图分类号:TE122.2 文献标识码:ACharacteristic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burial dissolution of dolomite reservoirs: Taking the Lower Palaeozoic in eastern Tarim Basin as an exampleJin Zhenkui, Yu Kuanhong(Faculty of Geosciences,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102249,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re, thin-section,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carbon, oxygen and strontium isotop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wer Paleozoic dolomite reservoirs, dissolution features and mechanism in eastern Tarim Basin were studied. Massive dissolution pore-cave dolomite is the main reservoir type in eastern Tarim Basin. The dissolution pores and caves are mainly medium to small with dense distribution. The fillings in dissolution pores and cracks commonly show negative δ18O, generally far lower than the surrounding rock; slightly negative δ13C, partially positive; slightly high 87Sr/86Sr. Proportion of CH4 and CO2 is high in fluid inclusions and some of them contain high proportion of H2S, which demonstrated that the organic matter was at the high evolution stage when the inclusions were captured, suggesting deep burial circumstances. Silicification and high homogeneous temperature also indicate the presence of hydrothermal fluids.Dissolution includes organic acid dissolution and hydrothermal water dissolution. Acid fluid mainly includes organic acid, CO2 and H2S, which were mainly generated in the process of evolution of organic matter, with a little H2S from sulfate reduction, a little CO2 from volcanic activity. As the carrier of acid fluid, hydrothermal fluids overcome kinetic obstruction of dissolution and dissolve the deep dolomite. Major faults and associated faults provide channels for hydrothermal fluids, the acid fluid was further dispersed in dolomites through numerous inter-crystal pores caused by dolomitization and micro-cracks caused by compaction to complete dissolution for dolomite reservoirs.Key words:eastern Tarim Basin; Lower Paleozoic; dolomite; dissolution pore; burial dissolution; acidic fluid; hydrothermal fluid塔里木盆地深层白云岩储集层是多种地质作用综合的结果。
白云岩在地质学研究中的应用
![白云岩在地质学研究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6962a50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9b.png)
白云岩在地质学研究中的应用白云岩是一种以方解石为主要矿物的沉积岩,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在地质学研究中,白云岩作为一种重要的指示岩石,被广泛应用于岩石学、地质历史重建、环境演化和资源勘探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白云岩在地质学研究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在各个领域的具体作用。
首先,白云岩在岩石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
岩石学是地质学的基础学科,通过对不同类型的岩石进行研究,可以揭示地球内部的构造和演化历史。
白云岩的矿物组成和结构特征,可以为岩石学研究提供重要的线索。
通过分析白云岩中的方解石、雪硼石等矿物的形态、晶胞参数和显微结构等特征,可以推断矿物形成的温度、压力和环境条件,从而对岩石的成因和演化过程进行解读。
其次,白云岩在地质历史重建中起到关键作用。
地质历史重建是通过对地球表面沉积岩的研究,还原地球演化的历史过程。
白云岩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特别是在古生代和中生代,因此成为了重要的地层标志岩。
通过对白云岩的年代学研究和地层对比,可以确定地层的时代和序列,建立地层学基准和年代地层。
同时,白云岩中的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组成也可以用来追踪古环境演变和古气候变化,提供宝贵的古地理信息。
此外,白云岩在环境演化研究中具有广泛应用。
由于白云岩形成与海洋和湖泊碳酸盐饱和度、溶解度等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因此可以用作环境演化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白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如碳氧同位素、微量元素、有机质含量等,可以推测古环境的酸碱度、温度、海平面变化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研究古地理、古气候和古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白云岩还在资源勘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白云岩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广泛用于建筑材料、化工、冶金和环保等领域。
地质学家通过对白云岩的勘探和评价,可以预测其分布范围、储量和品质。
同时,白云岩矿床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也为勘探和开采提供了理论依据。
通过对成矿流体、沉积环境和构造变形等地质特征的分析,可以为白云岩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总而言之,白云岩在地质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白云岩的残余结构及其沉积相的意义——以塔中地区中-下奥陶统为例
![白云岩的残余结构及其沉积相的意义——以塔中地区中-下奥陶统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985ad32da32d7375a4178093.png)
.
s l t — s z e d c r y s t a l l i n e s t r u c t ur e s a r e g e n e r a l l y r e l a t e d t o r e s t r i c t e d— e v a p o r a t i v e s e d i me n t a r y s e t t i n g
4・ 口 a
O i ie f l l d C o m p a n y SI NOPEC , E , , “ m
, . ,
8 3 Pe t r o l e “m Ⅱn d De v e , wn En gi n e e r i n g Co
,
,
C h i n Ⅱ; 2 . 尸e r 0
n 。, 凡 把mn 砌n Ⅱ z
,
E x p f 0 m 。 n& D e l o p me n t C o mp 口 n yB e i t l n g 1 0 0 0 3 4 , C h i n a ; 3 . N o r t h w e
.
Zh a n g Xu e f e n g , L i Xi a o f e n g
,
L i Z o n g j i e 。 , L i u B 。 , S o n g H a i q i a n g
,
( 1 ・
舭 o f O i l &G a s , S c h 0 0 l o fE a r t h口 n d 口 c e S c i e e sPe k i n g Un i v e r s i t y, Be q ' i n g 1 0 08 71
一
识别标 准。识别 了白云岩 的 3种残余结构 , 发现 自云岩 以残余影像结构 为主
白云石化作用模式及其对储层的影响
![白云石化作用模式及其对储层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56c6b637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67.png)
(1.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2.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广州510006)第一作者简介:冯创己,硕士研究生,成都理工大学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在读,研究方向为油气储层及地球化学。
冯创己1,程坤雨2,李广1第30卷第1期Vol.30No.1江汉石油科技2020年3月Mar.2020JIANGHAN PETROLE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摘要:在碳酸盐岩的研究过程中,白云岩储层及白云石化作用一直都是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
通过对现有资料的整理,举例说明了同生期高盐度海水白云石化作用、埋藏白云石化作用、热液白云石化作用三种较为常见的白云石化作用,并具体分析不同类型白云石化作用所形成的白云石晶体形态及特征、白云石化作用流体来源及作用模式,以及白云石化作用对储集空间形成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白云石化作用;晶体形态;作用机制;储集空间目前,在常温、实验室的条件下人工无法合成理想的白云石。
因此,白云石化的机理及白云石化的模式也一直是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
人们普遍认为白云石是由于次生交代作用形成的,即白云石化作用。
白云石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温度、适当的离子浓度及流体动力学条件的满足才能够进行。
白云石化作用往往发生在封闭的环境中,如泻湖或埋藏条件下,不能从海水中直接获取Mg 2+离子。
因此富Mg 2+离子流体的来源就成为制约白云石化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Mg 2+离子的来源主要有沉积物在成岩过程中孔隙内的成岩流体、岩浆岩或粘土矿物转化或流体淋滤溶蚀所携带的Mg 2+离子、生物新陈代谢产生的Mg 2+离子等。
之后,这些流体因自身重力、压实作用导致的横向流动、或深部热液上涌等动力学因素进入碳酸盐岩地层中发生白云石化作用[1-5]。
本文通过现有资料总结,举例探讨碳酸盐岩中较为常见的三类白云石化作用:同生期高盐度海水白云石化作用(蒸发泵白云石化作用、渗透回流白云石化作用)、埋藏白云石化作用、热液白云石化作用,并对各类白云石化作用所形成的白云石形态特征、成因模式、对储集空间的影响进行讨论。
白云岩(石)化和研究实例解析
![白云岩(石)化和研究实例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2000c71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cd.png)
蒸发泵模式(据Tucker,1991)
准同生白云岩化流体条件: 1.高盐度;2.Mg/Ca >8.4 ;3.具备白云石生长的成核条件
渗透回流模式(据Tucker,1991)
准同生白云岩化流体条件: 1.高盐度;2.Mg/Ca>8.4;3.具备白云石生长的成核条件
蒸发-浓缩模式(据Tucker,1991)
川东北飞仙关组各成岩阶段鲕粒白云岩结构演化图谱
早成岩阶段A期
早成岩阶段B期
早成岩阶段B期
中成岩阶段A期
川东北飞仙关组各成岩阶段鲕粒白云岩结构演化图谱
中成岩阶段A期
中成岩阶段B期
中成岩阶段B期
晚晚成成岩岩阶阶段段构造活动期
(1)来自岩石结构的证据 1.由准同生白云岩化所形成的白云石多以它形和半
自形的泥-微晶结构为主,飞仙关组和长兴组白云岩储 层晶粒普遍以较粗的细~中晶为主,部分达到粗晶;
2. 以鲕粒白云岩、残余鲕粒白云岩、残余礁白云岩 及晶粒白云岩为代表,据白云石产出特征和白云岩残 余结构的保存状况,可划分出三阶段五期次埋藏白云 岩化: ①早成岩阶段A期结构保存非常好的亮晶鲕粒 白云岩,②早成岩阶段B期鲕粒结构保存较好的粉-细 晶鲕粒白云岩, ③中成岩阶段 A期残余鲕粒细-中晶白 云岩,④中成岩阶段B期中-粗晶白云岩,⑤晚成岩阶 段构造活动期碎裂化不等晶白云岩。
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川东北长兴组和飞仙关组准同生白云岩是蒸 发台地萨勃哈环境的产物,用蒸发泵模式解释其成因,典型的 岩石类型是泥-微晶的、含硬石膏的,或与硬石膏互层产出的膏 盐质泥-微晶白云岩、层纹石泥-微晶白云岩、膏质藻团粒微晶 白云岩和硬石膏、盐岩组合,常见干裂、钙结壳等暴露标志
长兴组和飞仙关组中常见 的礁白云岩和颗粒白云岩、晶 粒白云岩等,普遍具很好的储 集性,部分为优质储层
MC:中国学者提出白云石无机成因的新理论假说
![MC:中国学者提出白云石无机成因的新理论假说](https://img.taocdn.com/s3/m/35816935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48.png)
MC:中国学者提出白云石无机成因的新理论假说MC:白云石无机成因的新理论假说与CDGPE模型——第一个成功预测全球地表水白云岩化与去白云岩化的热力学模型自Forchhammer(1850), Hunt(1859), Pfaff(1894)报道了在Ca2+, Mg2+, CO32- 溶液中无法合成白云石而提出了“白云石问题”开始,在地学过去近二百年的历史上,“白云石问题”(dolomite problem)成为最具争议和挑战性的科学问题之一,更让人困扰的是基于饱和指数模型(saturation index),现代海洋中白云石处于过饱和状态,但是现代开放海域几乎没有白云岩沉淀,而在碳酸岩地层中大量分布白云岩却告诉我们地质历史上大量的白云石曾沉淀,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去厘清两个关键问题和现象。
第一个关键问题就是:白云石在低温条件下是否有可能无机沉淀?Land, 1992为此用了白云石过饱和1000倍的Ca2+, Mg2+, CO32-溶液沉淀了32年,仍然无法得到白云岩算是宣告了白云岩无机沉淀的失败;但是被忽略的是在历史上,低温条件下白云石在无机条件下被成功沉淀过的,Pfaff, 1903; Zeller et al., 1959; Siegel, 1961都成功合成了白云石,但是都是在纯Ca2+, Mg2+, CO32-溶液中基础上另添加过量的MgSO4,但是用MgCl2没这个效果,从而提出MgSO4对白云石沉淀尤为关键,而且白云石和石膏总是同时沉淀(有XRD证据),但是原因无法解释,在后续70年的白云岩问题研究中这3个重要案例被忽略。
第二个关键现象就是:基于自然界现有的小型盐湖和地中海、阿布扎比等蒸发型海域的白云岩沉淀总是伴随着水体SO42-的减少,Baker and Kastner (1981)在Science杂志上,以此为基石提出水体中硫酸根离子的存在抑制白云石沉淀速率导致白云石无法沉淀,而硫酸盐还原菌可以降低硫酸盐浓度,基于这个假说开辟了过去50年的微生物白云岩假说,这个假说其实与当时的实验观察是矛盾的,原因在于无法合成白云石的实验,都是发生在无硫酸根离子干扰条件下的纯碳酸型溶液条件下(Forchhammer, 1850; Hunt, 1859; Pfaff,1894;Land, 1992),相反是在含高硫酸根离子的溶液中反而成功合成了白云石(Pfaff, 1903; Zeller et al., 1959; Siegel, 1961)。
不同埋藏深度交代白云石晶体结构及其对白云岩储层研究的意义
![不同埋藏深度交代白云石晶体结构及其对白云岩储层研究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b6ffc0fa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d2.png)
不同埋藏深度交代白云石晶体结构及其对白云岩储层研究的意
义
不同埋藏深度交代白云石晶体结构及其对白云岩储层研究
的意义
张杰;Brian Jones;张建勇
【期刊名称】《中国石油勘探》
【年(卷),期】2014(019)003
【摘要】交代白云石化作用是除了原生沉淀外白云石的主要成因,对于不同埋藏深度的交代白云石晶体结构的研究有助于分析白云石被交代的过程及主要影响因素.选取加勒比海Cayman岛中新统Cayman 组、南海中新统宣德组和四川盆地上震旦统灯影组3类保留了原岩颗粒结构的交代白云石进行研究,3类白云石均未受到陆源物质影响.研究手段为:X衍射分析成分、有序度、晶胞参数;透射电镜观察晶体微形貌特征.随着埋藏深度从几米至几百米再至几千米依次加深,晶体自形程度逐渐变差,反映了埋藏成岩作用对交代白云石自由生长具有抑制作用;白云石有序度逐渐升高,晶胞参数逐渐向理想晶胞参数值接近,反映了后期稳定的埋藏成岩作用有利于白云石向有序转化.白云石的晶形与有序度之间不具有必然联系.通过X衍射发现,Cayman组白云岩样品中含有高镁方解石(HMC)和高钙白云石(HCD)、低钙白云石(LCD),其岩石学特征和晶体结构特征反映了交代白云石的形成是从最初的高镁方解石转化为高钙的白云石,再转化为低钙的白云石,交代白云石化可以被认为是镁离子逐渐进入方解石晶格的过程.经历足够长时间的稳定演化后,逐渐向理想白云石接近.3类交代白云石的镁离子来源为海水.表生岩溶作用不仅对于交代白云石化作用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且经历白云石化后的岩石有利于保证原有的孔隙不易被破坏,形成了良好的储集空间,有利于后期油气的保存和运移.。
塔里木盆地构造热液白云岩及其储层意义
![塔里木盆地构造热液白云岩及其储层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d73e65c6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62.png)
塔里木盆地构造热液白云岩及其储层意义焦存礼;何治亮;邢秀娟;卿海若;何碧竹;李程成【摘要】The outcrop and core data show that there have developed wide distribution of tectonic hydrothermal dolotnitization of Lower Palaeozoic in Tarim basin. This kind of dolomitization have its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from petrology and geochemistry, and marked as saddle dolomite and euhedral dolomite, existing as coarse grain structure in cracks and holes with the high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from fluid inclusions and the lighter carbon and oxygen isotope values which has a range of overlapping with around rocks on geochemistry, while Sr isotopes is not obvious and showing features from their origin rocks. There have obvious difference with Devonian hydrothermal dolomite in Seaga basin. The extensive development of the Permian magmatic thermal event of Tarim basin maybe is the main causes of tectonic hydrothermal dolomite. The reservoir related to tectonic hydrothermal dolomite are mostly high-quality reservoir, which distribution are closely related to fracture and unconformity, will be a favorable target for oil and gas exploration.%野外露头和岩心资料表明,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广泛分布与构造活动有关的热液白云岩化作用.这种构造热液白云岩化作用有其特有的岩石学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以鞍形白云石和自形白云石为标志,多表现为裂缝和孔洞填隙物,具有粗晶结构;流体包裹体具有较高的均一温度和盐度,地球化学上具有较轻的碳氧同位素值,与围岩(白云岩)有一定范围的重叠;锶同位素放射性不明显,表现出亲源性特征.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构造热液白云岩与西加盆地泥盆系热液白云岩区别明显.塔里木盆地二叠纪广泛发育的岩浆热事件可能是构造热液白云岩的主要成因.与构造热液白云岩有关的储层多是优质储层,其分布与断裂、不整合密切相关,是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期刊名称】《岩石学报》【年(卷),期】2011(027)001【总页数】8页(P277-284)【关键词】白云岩;构造-热液作用;优质储层;下古生界;塔里木盆地【作者】焦存礼;何治亮;邢秀娟;卿海若;何碧竹;李程成【作者单位】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University of Regina,Regina,SK S4S 0A2;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中原石油勘探局勘察设计研究院,濮阳,457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245近20多年来,对构造-热液白云岩化作用和该类型白云岩的研究成为一种流行模式(Machel, 2004; Davies and Smith, 2006)。
鞍状白云石晶体结构特征及其对热液白云岩储层研究的意义
![鞍状白云石晶体结构特征及其对热液白云岩储层研究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995b8b4c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09.png)
鞍状白云石晶体结构特征及其对热液白云岩储层研究的
意义
鞍状白云石晶体是岩石学当中的一种重要的特征,也是一种常见的岩浆晶体形态,主要发育于火成岩中,尤其是玄武岩中。
火成岩中的鞍状白云石晶体结构特征有以下几点:
(1)细小晶体组成。
鞍状白云石晶体是由多种不同晶体组成的,晶体尺寸普遍小于10微米以下。
(2)鞍状形状。
鞍状白云石晶体的形状是鞍状的,也就是类似于马鞍的状况,或者是马鞍形的,或者是偏斜马鞍形的。
(3)晶体内部不规则。
由于晶体形状是鞍状,内部连接不规则,是自由形态,它们可以组成多种不规则的形状。
(4)气泡易沉淀。
细小晶体中充满气泡,气泡容易沉淀在细小晶体之间,形成各种不规则的气泡结构。
鞍状白云石晶体结构特征对热液白云岩储层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能够指示鞍状白云岩的气体密度,即在构成鞍状白云岩的各种细小晶体中存在的空气泡的多少,进而可以用来更好地识别储层特征。
其次,鞍状白云岩晶体结构中各种不规则结构能够指示岩石的渗透性,因为气泡容易沉淀在晶体之间,有利于热液侵蚀,可以提升渗透性。
此外,对于识别岩浆的离子组成,熔融性,和冷却速率也有很好的辅助意义。
对白云岩形成机理的再认识
![对白云岩形成机理的再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48e47b09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f7.png)
对白云岩形成机理的再认识蔡雪峰;闫志为;夏源【摘要】Dolomite usually can form one of the best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in carbonate. Multiresolution is directly de-termined by the understanding of genetic evolution and reservoir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dolomite. However the origin of dolomite is quite complex and difficult to solve in long term in the domain of carbonate petrology.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mechanism, all the current main dolomite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wo styles:primary dolomites and secondary dolomites. Whether they be-long to the real primary dolomites still needs further research,large numbers of primary dolomites have been found.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dolomite and carbonate reservoirs for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to clarify the origin of dolomite.%在碳酸盐岩体系中,白云岩通常能形成最好的储层.对白云岩成因演化和储层展布的认识直接决定勘探部署.而白云岩成因是碳酸盐岩岩石学中最复杂、争论时间最久、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根据机理的不同,当前各种主要的白云岩成因模式可划分为两大类:原生白云石模式和次生白云石化模式.虽然原生白云石的例子已被大量发现,但它们是否属真正的原生白云石仍需后续研究;理清白云岩成因问题,对认识白云岩及其相关的碳酸盐岩储层的油气勘探工作尤为重要.【期刊名称】《地下水》【年(卷),期】2016(038)001【总页数】3页(P145-147)【关键词】白云岩;白云石;成因模式;碳酸盐岩【作者】蔡雪峰;闫志为;夏源【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西桂林 541006;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西桂林 541006;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西桂林 541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15白云岩(CaMg(co3)2)主要由含量大于50%的白云石组成的沉积碳酸盐岩。
白云石重结晶作用及其地质意义
![白云石重结晶作用及其地质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df2605bd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b9.png)
白云石重结晶作用及其地质意义
白璇;钟怡江;黄可可;张述鹏;邹晴;刘刚
【期刊名称】《岩石矿物学杂志》
【年(卷),期】2022(41)4
【摘要】重结晶作用是白云石形成多期次动态系统中一种常见的成岩后生作用。
白云石的成因问题,即“白云岩问题”一直困扰着地质学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白云岩中白云石的重结晶作用导致白云石形成的原始信息被掩盖,主要包括其结构和地球化学特征的变化。
本文在调研国内外有关白云石重结晶作用文献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地质历史时期古老地层中白云石和现代沉积白云石的重结晶作用,以及重结晶模拟实验中白云石岩石学及地球化学变化特征,阐述白云石重结晶的主要条件、影响因素及成岩过程中白云石重结晶作用发生的多期次性及主要变化特征,总结了白云石重结晶作用的研究意义,旨在为“白云岩问题”及成岩作用方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总页数】14页(P804-817)
【作者】白璇;钟怡江;黄可可;张述鹏;邹晴;刘刚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中石油集团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分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78.61
【相关文献】
1.封闭系统中的白云石化作用及其石油地质学和矿床学意义——以四川盆地东北部三叠系飞仙关组碳酸盐岩为例
2.白云石与富硅流体的水—岩反应实验及其储层地质意义
3.青海湖底沉积物中球状白云石集合体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4.封闭系统中的白云石化作用过程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以南羌塘拗陷中侏罗统布曲组白云岩为例5.台地边缘滩相埋藏白云石化作用及其油气地质意义——论四川盆地西北部中二叠统栖霞组白云岩的成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白云石晶体结构和地球化学特征对沉积环境响应:以扬子地台晚埃迪卡拉纪灯影组白云岩为例
![白云石晶体结构和地球化学特征对沉积环境响应:以扬子地台晚埃迪卡拉纪灯影组白云岩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4097a6b7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f1.png)
白云石晶体结构和地球化学特征对沉积环境响应:以扬子地台晚埃迪卡拉纪灯影组白云岩为例杨志波;季汉成;鲍志东;史燕青;赵雅静;向鹏飞【期刊名称】《地学前缘》【年(卷),期】2024(31)3【摘要】受沉积环境的影响,在白云石形成过程中,其晶体结构与地球化学记录着相应的环境信息。
本文以扬子地台晚埃迪卡拉纪灯影组杨坝剖面为例,通过系统采样研究了白云石的晶体结构和地球化学特征,明晰了基于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灯影组沉积环境演化,归纳出了白云石晶体结构、地球化学特征与形成环境的耦合关系。
结果表明:(1)杨坝剖面灯影组主要发育叠层石、核形石、泡沫棉石及凝块石等4种微生物白云岩和少量的晶粒、颗粒及角砾白云岩,垂向发育多期的微生物白云岩叠置韵律层,主要为局限台地潮坪相颗粒滩相。
(2)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灯影组沉积演化过程为:一段主要为干旱气候、较高盐度的较浅水体,发育泥、粉晶白云岩沉积;二段下部水体加深、潮湿、低盐度,微生物白云岩最为发育;二段中上部水体总体相对较浅,湿度降低,盐度略增高;四段时水体先加深后迅速变浅,湿度逐渐降低,盐度亦逐渐增大。
(3)研究区白云石晶体结构特征突显出典型的高Mg/Ca环境下流体参与形成,在干旱、高盐度的环境下,a/c值负偏,潮湿、低盐度的环境会导致晶胞参数a/c值正偏。
有序度分布表明,随有序度的增加,a/c值逐渐靠近理想白云石。
该结果不仅阐明准同生白云石晶体结构与形成环境关联,还揭示元古宇灯影组古海水环境特征。
【总页数】12页(P68-79)【作者】杨志波;季汉成;鲍志东;史燕青;赵雅静;向鹏飞【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245;P578.61;P581;P586【相关文献】1.峡东地区埃迪卡拉系灯影组石板滩段沉积环境探讨2.埃迪卡拉纪全球成磷事件沉积地球化学模型探讨:以扬子板块不同相区陡山沱组含磷岩层研究为实例3.埃迪卡拉系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特征及其地质意义:以川中磨溪8井区灯影组四段为例4.川东北地区晚埃迪卡拉纪灯影期海水氧化还原环境重建5.陕南镇巴地区灯影组白云岩的碳、硫同位素和微量元素指示:埃迪卡拉纪末期浅海的氧化还原环境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白云石成因研究新方法_白云石晶体结构分析
![白云石成因研究新方法_白云石晶体结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ebaaf938762caaedd33d44d.png)
表1 Table 1
The analytical result of the compositions,ordering degrees and crystal cell parameters of 5 different kinds of dolomites
层位 灯影组第四段 灯影组第二段 灯影组第二段 灯影组第四段 灯影组第二段 灯影组 灯影组 灯影组 灯影组第二段 灯影组第二段 灯影组第二段 洗象池组 岩性 残余颗粒细晶白云石 孔洞粗晶白云石 残余颗粒细晶白云石 泥晶白云石 裂缝白云石 近地表孔洞粗晶白云石 孔洞充填鞍状白云石 粗晶白云石 葡萄花边状白云岩 a c 钾长石 斜长石 方解石 白云石 铁白云石 有序度 0.96 4.807 9 15.969 5 — 0.90 — 98.70 — — — — — — — — — — — — — — 0.43 0.34 0.21 0.40 0.67 0.30 0.40 0.39 — — 0.21 0.45 0.29 — — — — — — — — — — — — 0.99 98.91 99.66 99.70 99.60 99.33 99.70 99.60 99.61 100.00 100.00 99.79 99.55 97.72 — — — — — — — — — — — — — 0.97 0.98 0.64 0.93 0.92 0.97 0.42 0.96 0.946 0.832 >1 0.905 0.682 4.808 8 16.018 9 4.806 9 4.807 5 4.813 16.01 16.017 16.048 6 4.806 8 16.015 4 4.805 6 16.076 3 4.809 9 15.990 7 4.808 6 16.062 3 4.811 0 16.031 2 4.811 4 15.927 1 4.809 1 16.027 9 4.806 9 16.003 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钙白云石(HCD)、低钙白云石(LCD),其岩石学特征和晶体结构特征反映了交代白云石的形成是从为低钙的白云石,交代白云石化可以被认为是镁离子逐渐进入方解石晶格的过程。
经历足够长时间的稳定演化后,逐渐向理想白云石接近。3 类交代白云石的镁离子来源为海水。表生岩溶作用不仅对
模式、蒸发作用导致海平面下降而白云石化的模式、 组白云岩深度 8~20m)至几百米(宣德组白云岩深
限制的台地混合带模式、被动陆缘埋藏成岩压实模式、 度 400~500m)再到几千米(四川盆地上震旦统灯影
封存海水 Kohout 热对流模式、碰撞陆缘埋藏成岩模 组白云岩深度大于 5000m)依次加深(图 2)。
化模式。迄今为止,国际上被大多数研究者认可的交 白云石均为对原来方解石进行交代而形成,保留了原 代白云石化模式主要有 10 种 [4]:萨布哈蒸发模式、 岩的生物和颗粒结构(图 1a、b、c),未受到陆源
Coorong 模式、渗透回流模式、非限制的台地混合带 物质影响。埋藏深度从接近海平面的几米(Cayman
基于此,本文通过对近地表、浅埋藏、深埋藏 3
生长,然后去除所有的或大部分非白云石矿物;白云 类不同埋藏深度残余生物结构的交代白云岩样品进行
石在沉积物固相组分间生长,到一定程度,在体积上 研究,分析了交代白云石从早期形成到浅埋藏 - 深
超过别的组分。除去第一种原生沉淀外,其余 3 种形 埋藏阶段的晶体结构演化,探讨了不整合面对于交代 成方式均属于交代白云石化作用 [1,2]。由于白云石在 白云石形成和储层演化的意义,进一步研究了交代白
Zhang Jie1, 2, Brian Jones3, Zhang Jianyong1
(1 CNPC Hangzhou Research Institute of Geology; 2 CNPC Key Laboratory of Carbonate Reservoir; 3 Department of Earth and Atmosphere Sciences, University of Alberta)
第 19 卷 第 3 期
中国石油勘探 CHINA PETROLEUM EXPLORATION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14.03.003
2014 年 5 月
不同埋藏深度交代白云石晶体结构及其 对白云岩储层研究的意义
张 杰 1,2 Brian Jones3 张建勇 1
Key Words: replacement dolomite, crystal structure, dolomite origin, ordering degree, Paleokarst
白云石的形成方式主要有 4 种:原生沉淀;白云 对于白云岩储层的意义。
石交代另一种矿物;原来岩石或沉积物中所含白云石
Abstract: In addition to the original deposition, replacement dolomite is the main origin of dolomite. The study of crystal structure of replacement dolomite with different burial stages can help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main influencing factor of replacement. Three kinds of replacement dolomite were chosen for study – the Miocene Cayman Formation in Cayman Island of the Caribbean Sea, the Miocene Xuande Formation in South China Sea and Sinian Dengying Formation in Sichuan Basin. They were replaced from original calcite
式、造山带前埋藏白云石化模式。
将 3 类不同深度的交代白云岩样品制作成两类平
这些模式有一半都是与埋藏成岩作用有关的,其 行样:一部分用研钵研磨到大于 200 目后进行 X 衍射,
所基于的地球化学分析无法排除埋藏期白云石化作用 分析其成分、有序度和晶胞参数;另一部分制片并进
对早期岩石的影响,而是长期成岩作用叠加后的结果, 行离子抛光到 100nm 后,用 Ar 离子以一定角度打穿
收稿日期:2014-03-16;修改日期:2014-04-24
22
中国石油勘探
2014 年 第 19 卷
and not affected by terrestrial materials, with the original grain structures kept. The X-ray diffraction is used to analyze the mineral contents, ordering degrees and crystal cell parameters and the TEM is used to observe the microtopograph of dolomite crystals. With the burial depths ranging from several meters to hundreds of meters and even thousands of meters, there are two typical changes. One is that the crystal forms change from euhedral-subhedral-anhedral, reflecting the restrain of the burial diagenesis on development of replacement dolomite. The other is that a gradually higher ordering degree with crystal cell parameters closer to ideal values reflects that stable burial diagenesis is propitious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dolomite from disorder to order. There is no inevitable relation between crystal form of dolomite and the ordering degree. With the X-ray diffraction used, the high-magnesium calcite, high-calcium dolomite and low-calsium dolomite were tested in Cayman Formation samples. The petrographic characters and crystal structures reflected the replacement dolomite experienced the changes from highmagnesium calcite to high-calcium dolomite until low-calcium dolomite, which can be considered as a gradual process that magnesium ions were involved into the crystal lattice of calcite. After a stable development for a long period of time, these three kinds of replacement dolomite gradually became ideal dolomite. The magnesium ion sources of the three kinds of replacement dolomites were nothing but seawater. The paleokarstification catalyzed the replacement dolomitization to a certain extent so that the original porosity is not easy to be destroyed after dolomitization, forming a good reservoir space for oil and gas migration in the later periods.
究有助于分析白云石被交代的过程及主要影响因素。选取加勒比海 Cayman 岛中新统 Cayman 组、南海中新统宣德
组和四川盆地上震旦统灯影组 3 类保留了原岩颗粒结构的交代白云石进行研究,3 类白云石均未受到陆源物质影响。
研究手段为:X 衍射分析成分、有序度、晶胞参数;透射电镜观察晶体微形貌特征。随着埋藏深度从几米至几百米再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海相碳酸盐岩沉积与有效储层大型化发育机理与分布研究”(2011ZX05004-002);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 究院创新项目“典型白云石晶体结构与白云石成因关系研究”(131-21230(13)-A)。
第一作者简介:张杰(1983-),男,山西长治人,硕士,2008 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师,主要从事碳酸盐岩沉积储层和 石油地质研究工作。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西溪路 920 号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邮政编码:310023。 E-mail:zhangj_hz@
因此难以反映白云石最初的形成方式及不同交代阶段 样品后通过透射电镜和电子衍射观察其微观形貌。根
自然条件下能否直接沉淀至今仍然存在争议,且后期 云石晶体结构特征对于白云石成因和储层研究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