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深度对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深度对话
作者:许丹仙
来源:《华人时刊·校长》2019年第10期
语文教学实质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一场对话,有了这种交流,才形成真正的语文教育。
所谓“对话教学”,就是以对话为原则,让对话服务于教学,实现课堂教学人性化、平等化,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可是,对话也有质量高低之分:有的对话是机械的,停留在浅表层面,没有体现师生的智慧;有的对话则直指师生情感,并且关乎学科本质,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后一种对话称为“深度对话”。
那么,如何做到“深度对话”呢?
深入到学科教材的本质
语文教学不该在一望而知的表象层面纠缠,而应深入到文中的情脉或意脉(孙绍振先生将两者合稱为“情志脉”)。
从解读的角度讲,把握了情志脉,就是把握了作者思想情感的图谱;从审美的角度讲,把握情志脉的过程,也是思维磨砺,生命融合的过程;从教学的角度讲,聚焦情志脉,则可避免教学的碎片化,使教学能纲举目张。
《莫高窟》是一篇条理清晰、语句优美的课文,文中意脉呈现方式是常见的总 -分 -总。
整篇文章是总分总结构,前后呼应;二、三自然段的构段方式也是总分总结构,在分写时,又都是点面结合。
这也是小学里写景、写活动最重要的构段方式。
再看段落之间的关联都很巧妙,一个是过渡句,一个是承接句。
五年级孩子写作文段落之间缺少衔接也是显著的问题。
所以,把握了文章的意脉,也就找准了语言的训练点。
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找到了切实体悟作者言语表现智慧的门径。
再如《装满昆虫的衣袋》,“迷”是这篇课文的灵魂,“着迷”“迷恋”“痴迷”是文章的情脉。
笔者从人物的心情、动作等方面,引导学生感悟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程度。
“高兴极了”“满载而归”“心里喜滋滋的”,被迫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垃圾堆”,眼泪是“刷刷地往下掉”等心情的描写,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在父母的责骂下法布尔却“兴致勃勃地挑拣”,“躲起来偷偷地玩”,其痴迷程度更是显而易见。
紧扣情脉,学生真正了解法布尔这一人物形象,对话自然有深度。
感悟文字,深入思维
对话要激发思维,必须结合语言文字进行想象。
在教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中,笔者见到很多老师不约而同地创设了三个情境让学生写话:生病、漫天飞雪、友人不在家,意在体会撰写《国榷》的辛劳。
但从学生的回答来看,学生的思维留于表象。
笔者认为应该紧紧扣住语言文字来感悟、来想象,比如“谈迁一袭破衫,终日奔波于……面对孤灯……”这句时,引导学生“一袭破衫”的“破”,想到“生活的清苦”;从“终日奔波”的“奔”,想到“身
体的劳累”;“面对孤灯”,从“孤”字想到“精神上的寂寞”……这样,从不怕孤独、劳累、疾病、贫穷,体会到谈迁的不屈不挠,真正触及学生的心灵,让对话走向深度。
深度拓展,升华情感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又认为“活的教育要拿活的书籍去教”。
语文教学,离不开有效拓展;深度对话,更要深度拓展。
笔者教学《司马迁发愤写 <史记 >》时,首先提出疑问“司马迁写《史记》用了 13年,为什么说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学生从环境渲染、受到父亲的影响谈起,认为司马迁从小就立下写史书的志向并为之四处游历,搜集资料,勤奋不已。
教师相机拓展司马迁做了太史令之后绞尽脑汁、费尽心血整理和考证史料,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司马迁的孜孜不倦;当教学“飞来横祸”这一片段时,笔者补充了“李陵之祸”的相关史料,从中学生了解到司马迁还是一个光明磊落、刚正不阿的君子;当读到司马迁受了酷刑、几次想了此残生时,笔者出示了《报任安书》相关译文:即使再过一百代,也只是耻辱更甚而已!因此我心思重重,极为痛苦,在家时总是恍恍惚惚……每想到这桩奇耻大辱,没有一次不是汗流浃背,将衣湿透!……我之
所以含垢忍辱,苟且偷生……是因为我的心愿尚未完全实现,耻于默默无闻而死……深刻体会司马迁所受耻辱之重,痛苦之深,从而入门三分地理解他忍辱负重、矢志不渝的高贵品质,也更好地理解是用整个生命在书写史书!这样的拓展,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以诗意的语言写下了感受:
面对酷刑,你始终不认罪,在痛苦的人生中,你始终不放弃自己的志向。
你说无颜面对九泉之下的父母,我说他们必然以你为荣。
因为你数次克制血溅墙头,了此残生的念头,用生命铸就了辉煌巨著。
——陈泊男
一支细细的笔,写下了一句句千古名言;一点微弱的烛光,坚定了你心里的目标;一句嘱托,让你赌上整个生命完成了承诺。
面对厄运,你永不下跪!——贾淼
面对命运的折磨,你从不低头;面对钱财和权位,你从不在乎;面对小人,你从不同流合污。
你忍受艰辛,牢记嘱托,在逆境下,以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为后代留下了前无古人的巨著。
——周凡
……
总而言之,深度对话教学相对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它使得课堂洋溢着交流、探讨、欣赏的气息,促进了孩子文学素养的提升。
(苏州市太仓南郊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