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倾听教学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度倾听:提升语文教学品质的必然诉求

袁爱国

一、我们的智慧哪里去了?

目前,“对话”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关键词。人类社会正逐渐步入一个对话的时代。“对话”将会发挥它在当代教育以至未来教育中的价值。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作为学生,他们渠道多样,接受信息丰富,信息量很大,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而且,这个时代的学生都有着强烈的自主要求,他们思想活跃,求知旺盛,兴趣广泛,独立求异,注重自我评价……这些在要求语文教师要适应这种到来的形势变化的需要,要讲民主、平等,使双方无拘无束,自由坦诚地袒露襟怀。

作为对时代精神的回应,语文对话教学以师生心理世界的开放为特征,以文本为平台,以互动为方式,语言交融,心灵交流,师生双方均从对话中获得道德和理性的升华。当对话教学逐步取代传统的“传话”教学,语文教学正孕育着全新的“对话”与“倾听”的意识,我们不仅要实践对话,而且需要学会倾听,更需要“深度倾听”。

可喜的是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独白式”传话教学已很少存在,但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又普遍呈现一较为肤浅的“对话教学”——“问答式”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连续提问,学生习惯性举手,仓促地回答问题后,教师有时还会补充追问,在满堂问中,尽管学生有机会发言,但教师仍是权威的代言人,按照预先设定的框架,垄断了沟通,哪里谈得上倾听学生的心声,更不用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学习的乐趣,进行理性的思考。因此,深度倾听是提升语文教学品质的必然要求,语文教师要做学生的知音,认真地倾听他们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营造一个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如痴如醉地探究、体验、交流。

英国诗人艾略特有这样一句发人深省的诗句:“在信息中,我们的知识哪里去了?在知识中,我们的智慧哪里去了?”它可以引发我们的思考,在实践对话教学的同时,如何催生智慧的勃发,去探讨一下“深度倾听”的学问尤为必要。

二、关注对话情境中语文教师的“深度倾听”

《现代汉语词典》中这样解释“倾听”一词:“细心地听取(多用于上对下)”。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似乎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倾听(下对上),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倾听”提出了具体要求:“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因此让对话教学走向纵深处,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另一方面要关注对话情境中语文教师的“深度倾听”。

毫无疑问,教师不但承担着教育的责任,而且无论专业知识还是社会阅历都在学生之上,但作为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人,作为一个和学生同样有着求知欲的成年学习者,教师同时也是学生年长的伙伴和真诚的朋友;在倾听学生言说的过程中,学生的见解和来自学生的生活经验直接或间接地作为个人独特的精神展示在教师面前,这对教师来说,同样是一份独特而宝贵的精神收获。师生之间人格的相遇、精神的交往、心灵的理解,便创造了也分享了真正的教育。这种教育,同时也是师生双方的生活,是他们成长的历程乃至生命的流程。所以,对“深度倾听”可作如下理解:

深度倾听是一种民主的氛围,消解师道霸权,放飞学生心灵,走进文本深处,时时使师生交往气氛融洽、精神愉悦;

深度倾听是一种真诚的谦虚,教师要蹲下身子,眼睛平视,敞开心扉,没有矫揉造作,没有故作姿态;

深度倾听是一种热情的期待,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他们的个性的差异,饱含期望的等待,会促成心灵的共鸣;

深度倾听是一种欣赏和尊重,欣赏是一种风景,尊重是一份赤诚,互尊互爱的课堂如沐春风,其乐融融;

深度倾听是一种宽容和包含,海纳百川,兼容并蓄,这是一种真正的互惠,实现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亲合……

三、深度倾听的实施路径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倾听学生的发言有这样一些表现:一是“听而不闻”,对学生的发言漠然处之,生怕学生的发言影响教学进度,于是继续按教案预设的内容一讲到底;二是“表面应对”,只做简单的肯定或否定,“是的……对对对——”,“你简直是异想天开!”;有时甚至未置可否,又转入下一个环节,对于学生发言的得失无从评价,更不用说发现其中闪光的思想和创新的火花;

三是“求索谜底”,问题一提出,学生匆匆发言,教师一听与标准答案不同,“不对,下一个——”,有时连问几个没有结果,教师只好把谜底和盘托出……

加拿大著名教育家马克思·范梅南这样说:“一个真正的发言者必须是一个真正的倾听者,能听懂我们日常听觉范围以外的深层含义,能倾听世间各物对我们说的话。无论是谁,如果想了解教师、母亲、父亲或者孩子的世界,就应该倾听他们生存世界中各种事物的话语,懂得这个世界各种事物的含义。”作为对话教学中“平等中的首席”,语文教师必须做一个真正的倾听者,倾听文本的声音,倾听学生话语中的深层含义,方能走进他们的世界。如何才能做一个真正的倾听者呢?不妨从“五心”入手——

1.平常心。语文教师可以把自己的角色定为“导游”、“主持人”以及“导演”等等,不再是独霸讲台高高在上,而是以一颗平常心,用和善欣赏的目光,紧扣文本,尊重作者,倾听学生的心声,进行师生之间平等的心灵沟通。当师生的心扉彼此敞开,并随时接纳对方的思想。这时双方的对话同时也是一种双方的倾听,是双方基于文本共同在场、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分享的关系。

2.细心。深度倾听需要教师全身心的投入,教师注意力要高度地专注,还要有警觉意识,将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相结合,这样才能从学生的话语中,倾听出学生独到的见解,倾听出学生丰富的情感;倾听出学生的困惑或者疑虑,倾听出深刻的或者肤浅的思想;倾听出学生的欲望需求,倾听出学生的差异区别。相反,如果似听非听,只能停留于表面,无法触及学生的心灵,对话教学只是表面的热闹而已。

3.耐心。语文课堂教学中在进行有深度的对话时,学生常常处于疑惑或不解的状态,教师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要有充分的耐心,要有执著的精神。课堂气氛的活跃与热闹也是有度的,有时短暂的沉默之后,时常会绽放智慧的火花和创新的光芒,对话教学中留一些思考的时间,留一些发展的空间,留一些“空白”,这样往往会出现“渐悟”和“顿悟”状态,学生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在审美享受的同时进而感到他者的美好,从而深入文本的核心地带,与文本作者进行深度对话,真正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

4.信心。如果深度倾听建立在信任基础上,对话就可以成为水平关系,意味着彼此之间的开放与回应,否则,离开了对人的信任,对话就无可避免地退化成家长式操纵的闹剧。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应该充分地信任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把他们看成是一个个特征鲜明的个体,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无论是对话中有失偏颇的观点,甚至是一些“异端邪说”,教师都应该积极引导,切不可训斥或者嘲笑。在训斥与嘲笑声中,失去的是学生的信任,得到的是永远的缄默,从此再也无法进行平等的对话。师生在平等交换意见的过程中,教师专注的神情,亲切的微笑,信任的目光,其间产生的“张力”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最终孕育出“全新的果实”。

5.会心。学者肖川曾描述过教学过程中的最佳状态:表现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悠然心会、深得吾心、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百感交集、妙不可言”;表现为“心灵的共鸣与思维的共振”;表现为“内心的澄明与视界的敞亮”,这也是对话教学追求的最佳境界。请看特级教师胡明道老师在《狼》一课中与学生(扮演蒲松龄)的对话片段:

师:请问蒲先生,你为什么把故事安排在晚上?

生1:为晚上更能突出恐怖的气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