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画鉴赏论文
美术鉴赏论文
![美术鉴赏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f427e1a6c85ec3a87c2c58e.png)
美术鉴赏论文———《清明上河图》摘要:《清明上河图》乃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是北宋风俗画作品,该画卷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全图可分为三个段落,展开图,首先看到的是汴京郊外的景物。
中段主要描绘的是上土桥及大汴河两岸的繁忙景象。
后段则描绘了汴京市区的街景。
人物大不足3厘米,小者如豆粒,仔细品察,个个形神毕备,毫纤俱现,极富情趣。
该画内容丰富,结构严谨,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分明,在技法上,大手笔与精细的手笔相结合,善于选择那些既具有形象性和富于诗情画意,又具本质特征的事物、场面及情节加以表现。
写了北宋都城东京市民的生活状况和汴河上店铺林立、市民熙来攘往的热闹场面,描绘了运载东南粮米财货的漕船通过汴河桥涵紧张繁忙的景象。
关键词: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具有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
作者张择端通过对清明节日北宁都城汴梁和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两岸各阶层人物活动情景的描绘,集中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一些侧面。
《清明上河图》这一不朽杰作,无论从绘画艺术价值或从历史价值而言,皆堪称国之瑰宝。
《清明上河图》长525厘米,宽25.5厘米,其中计有人物684个,牲畜96头,房舍122座,轿子8顶,舟船25只,树木124棵。
《清明上河图》画卷,北宋风俗画作品。
传世名作、一级国宝。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不但艺术水平高超,而且围绕着它还流传下来许多有趣的故事。
该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
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500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
全图分为三个段落。
首段,汴京郊野的春光:在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茅舍、草桥、流水、老树、扁舟。
两个脚夫赶着五匹驮炭的毛驴,向城市走来。
一片柳林,枝头刚刚泛出嫩绿,使人感到虽是春寒料峭,却已大地回春。
中国古代绘画鉴赏论文
![中国古代绘画鉴赏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a5e68d5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a7.png)
中国古代绘画鉴赏论文引言中国古代绘画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古代绘画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在描绘自然、人物和抒发情感方面表现出非凡的魅力。
本论文旨在对中国古代绘画进行鉴赏与分析,探索其艺术魅力和传承意义。
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绘画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经历了长期的演变与发展。
从远古的遗址壁画,到商周青铜器上的图像,再到秦汉时期的壁画绘画,中国古代绘画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此后,唐宋时期的山水画达到高峰,明清时期的花鸟画、人物画、宫廷画等形式也相继兴起。
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特点中国古代绘画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其中包括:1. 重视意境:中国古代绘画注重意境的表达,通过细腻的笔墨、构图和色彩运用,以及与文学、音乐等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创造出深远的情感表达和哲学思考。
2. 追求笔墨技巧:绘画中的笔墨运用是中国古代绘画的重要特点之一。
中国画家注重笔墨的丰富变化和运用技巧,通过不同笔法、墨色等方式,刻画出栩栩如生的对象和氛围。
3. 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国古代绘画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画家们通过吸收前人的经验和智慧,不断传承和发展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技巧和风格,使其在历史长河中得以延续。
中国古代绘画的传承与发展中国古代绘画在传承和发展上经历了多个时期的转变。
近代以来,中国画坛出现了一批才华横溢的画家,他们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元素,开创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同时,中国古代绘画也逐渐为国际艺术界所重视,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和推崇。
结论中国古代绘画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不仅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审美追求和智慧,更是中国民族精神和文化认同的象征。
通过对中国古代绘画的鉴赏与分析,我们可以深刻领略到其中所蕴含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同时,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绘画的传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鉴赏是一项深入研究的领域,本论文只是对其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希望能够引起更多读者对中国古代绘画的兴趣,进一步深入了解和探索中国文化的无穷魅力。
中国绘画知识与鉴赏
![中国绘画知识与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e9b17619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ad.png)
中国绘画知识与鉴赏中国绘画就像是一座巨大而神秘的艺术迷宫,充满了各种惊喜和宝藏。
先说说这国画里的山水吧。
山水画那可是中国绘画里的“老大哥”,就像一个沉稳又大气的长者。
你看那画面中的山川,像一群巨人在天地间站岗,有的高耸入云,仿佛一伸手就能把云朵扯下来当棉花糖吃。
画家笔下的山水,墨色的浓淡就像厨师做菜时放盐的多少,多一点少一点那味道可就大不一样了。
浓墨就像是醇厚的老陈醋,给画面增添深沉和厚重;淡墨呢,恰似清晨的薄雾,给山水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花鸟画就像一群活泼的小精灵闯进了画卷。
那些鸟儿就像是天生的歌唱家,停在花枝上,花枝都被它们的歌声震得微微颤抖呢。
花朵们也是争奇斗艳,像一群在选美比赛里互不相让的姑娘。
牡丹总是画里的“大明星”,那花瓣大得像盘子,红得像燃烧的火焰,似乎要把整个画面都点燃。
人物画则像是一部部无声的电影。
画中的古人,神态各异,有的像在沉思宇宙的奥秘,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有的则是满脸喜气,像中了彩票一样。
画家描绘人物的线条就像神奇的魔法绳索,把人物的形态、气质都紧紧地捆绑在画卷上。
再谈谈这绘画的技法。
工笔画就像一个超级细致的工匠在雕琢艺术品,每一笔都像是在给模特做超级精细的整容手术,一点点地把形象塑造得完美无缺。
写意画可就洒脱多了,像一个喝醉了酒的大侠在挥剑,几笔下去,形神就都出来了,看似随意却又暗藏玄机。
说到鉴赏中国绘画,那可就像一场寻宝游戏。
你得像侦探一样去寻找画面里的各种小秘密。
比如说画面里的留白,那可不是画家偷懒没画,而是像音乐里的休止符,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
一幅好画,就像一瓶老酒,越品越有味道。
初看可能只是觉得好看,再看就能发现画家隐藏在笔墨之间的情感,就像发现了一个装满宝藏的山洞。
中国绘画还有很多流派,就像武林中的各个门派一样。
有的门派注重写实,像少林派一样扎实稳健;有的门派则追求意境,像武当派一样飘逸空灵。
在这中国绘画的大花园里,每一幅画都是一朵独一无二的花,不管是娇艳欲滴还是淡雅清新,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欣赏。
美术鉴赏论文
![美术鉴赏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ceacc4da8956bec0975e326.png)
美术鉴赏论文浅谈对中国画的认识首先我想说对于我们建筑学来说,对国画的认识是更有裨益的。
各类的中国画首先给人一种意境美和音乐美,在使人在了解画的同时,也得到审美能力的锻炼在着我就谈一下自己对中国画的认识,我觉得了解中国画首先应该了解中国画的产生,发展及其内在精神山水画萌芽于晋朝,顾凯之在《魏晋胜流画赞》中第一句就是“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山水画已成为一个主要表现题材,我觉得人对人自己认识太深才觉得每幅画人的言态表现得不尽人意,山水可夸大其气势表达出其意境即可,狗马只须表达出其形而已从顾凯之仅有的山水画《洛神赋图》中可以窥见当时山水画初期形态的端倪,基本上如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的所记载的样子,传本〈洛神赋图〉中的山水部分,确实如其所言“群峰之势,若细饰犀拮”,或“水不容泛,人大于山”无论是山水还是树石,都表现为高度的概括化,比如树的表现,银杏树仅象征性地以三五片银杏叶概括,树枝的“列植之状”也是“若神臂布指,离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印行树有很大距离,正如前边所论“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
山石仅以“高古游丝”线条勾勒,而没有皴法,但我认为,水法和云法的表现是极为纯熟的,水云的流态动势相当完美,由此可见,山水画的表现在当时已达到的艺术水准只是没有后来的布局合理罢了初期的山水画往往是人物活动的背景,配景,即使独立为一个专门画种也是需要一个发展过程的,山水画初期的这种形态是不足为奇的,虽然我们现在已不能得睹六朝时期的山水画作品而且见于史料的早期山水画家也不是很多,顾凯之,宗炳,王微等人关于山水画论的发展为当世山水画的发展和成熟作了理论上的准备历隋唐,五代诸朝,山水画渐盛。
他们可谓山水画的先驱,六朝时期是中国山水画的真正起点,虽说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最黑暗的时期,却导致了美学上的最灿烂,我认为这应该归功于当时不忍心目睹石灰的琴棋书画的隐士,且当时类似于陶哦渊明,谢灵运的隐逸思想普遍流行,此时人们对自然美有了更深的认识更促进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谢灵运《山居赋》中所记载的始宁山就是典型的例证,他的山水诗开拓了山水诗写实的审美之路,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也正说明了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也益于诗的发展和衍生。
中国美术鉴赏美术论文
![中国美术鉴赏美术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1f73a3aa32d7375a41780e6.png)
浅谈美术之“美”对于一个绘画者,别人评价“画技”如何,也许只指绘画技巧。
如果别人评价“水平”如何,这“水平”二字就不止是技巧,更多的包括绘画者的作品面世之后所引起的效应。
当然,作品的面世效应还是起源于技巧,没有绘画技巧就谈不上绘画,也就无从谈起绘画者的意识和情感。
这里先从技巧说起。
在商业社会中,浮躁和投机的急功近利像苍蝇一样盘旋于当代艺术的各个角落,形成了庸俗文化、流行文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潜心于绘画技巧的艰苦磨炼应该视作是成功之母。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个绘画者,首先应该是一个绘画技巧的纯熟掌握者。
素描,是为正确地理解形体,也可以说是为了造型的方便,在特殊情况下,暂时避开色彩,用单色来塑造形体。
素描是引导和锻炼初学者正确地观察形体和理解形体,并准确地将其描绘下来。
理解物体的结构,打准轮廓,校正比例,掌握动态,刻划细部,这些都是造型的一般规律。
色彩是绘画的重要因素,是绘画者传递感情的手段,正确地观察色彩,熟练地调配色彩,才能艺术地表现色彩。
简单地说,要根据客观的色彩作为表现的依据,通过绘画者的感受和想象,用简练概括的笔调,强调鲜明生动的感受,加入你自己的想象,剔除那些重复繁杂的成分,从而使色彩更为鲜明生动。
这里说到色彩,并不是原模原样地照搬物体色彩,即把色彩归入绘画者的纯技巧,也不是一成不变地给物体“照像”,这里所说的“感受”、“想象”以及“剔除”已经加入了绘画者的主观因素。
既然是造就艺术品,首当其冲是绘画者的主观功能。
可以说客观世界是冷漠的,只有通过绘画者的主观创造才可以注入温热。
真实的一盘苹果和画上的一盘苹果,同时放进展厅,真实的苹果也许可以刺激看者的肚腹,而画上的苹果却能够引动观看者的轰然,引发观看者审美意识的飞翔,还可以引发观看者的探究心理。
观看者流下的不仅仅是口水,画幅上色彩的跳跃、结构的虚实,甚至可以引发人们的呐喊,这就是艺术的魅力了。
办一个展览,绘画者与参观者虽然未曾见面,然而通过作品,绘画者与参观者却能够达到心灵的息息相通。
《美术鉴赏》学期末论文
![《美术鉴赏》学期末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db9792e2f60ddccda38a0f0.png)
《美术鉴赏》论文——浅谈中国绘画中的意境系部:机电工程系专业: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学号:120218223姓名:董四杰指导教师:刘燕目录引言 (1)关键词 (1)第一节.山水画的意境. (1)第二节.人物画的意境. (2)第三节.花卉画的意境. (2)第四节.禽鸟走兽虫鱼画的意境. (3)第五节.界画的意境. (4)结语 (4)参考文献 (5)浅谈中国绘画中的意境引言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种类。
中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纸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
近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输入的油画(又称西洋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
如果给中国话分一下类,简单的从画的内容来看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卉画、禽鸟走兽虫鱼画、界画等。
但每一种画都有它独一无二的意境。
关键词:中国画;意境;境界;在中国画论中,“意境”一词最早见于唐王昌龄的《诗格》。
《诗格》提出“诗有三境”,即:一曰:“物境”,指入于诗的那种令人心醉神往的山水美景:二曰:“情境”,指入于诗的那种亲身经历的娱乐愁怨的情感体验;三曰;“意境”,指入于诗的那种张于意而思于心的微妙复杂的心灵活动。
中国传统绘画主要讲究的是意境美,追求意境的表现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中国传统绘画常以意境美取悦于人。
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是中国山水画更是如此,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中国传统绘画意境的产生,说到底是画面气与势的营造,笔与墨的经营,实与空的置换,心与物的交融。
中国画的意境,就是画家通过描绘景物表达思想感情所形成的艺术境界。
它能使欣赏者通过联想产生共鸣,思想感情受到感染。
下面我们就来浅谈一下各种内容的中国画那独特的意境一.山水画的意境中国山水画起源于战国时期,在宋代达到鼎盛,山水画理论也趋于完善。
其中杰出的山水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开始具体的阐发了“意”的概念。
美术论文鉴赏优秀3篇
![美术论文鉴赏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cfef898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13.png)
美术论文鉴赏优秀3篇美术鉴赏论文篇一从《瑞鹤图》谈美术鉴赏的意义经过这一段时间美术鉴赏课的学习,我想从一幅花鸟画,《瑞鹤图》简单谈一下美术鉴赏的意义。
那么要谈美术鉴赏的意义,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美术鉴赏。
了解了什么是美术鉴赏,下面就要说说美术鉴赏的意义。
既然是鉴赏美术作品,那美术鉴赏的意义就首先是美术作品的意义。
而美术作品的意义又分为本身意义及延伸意义。
其本身意义就是说我们看到一件美术作品时所获得的美感和愉悦感。
拿《瑞鹤图》来说,此图绘彩云缭绕之汴梁宣德门,上空飞鹤盘旋,鸱尾之上,有两鹤驻立,互相呼应。
画面仅见宫门脊梁部分,突出群鹤翔集,庄严肃穆中透出神秘吉祥之气氛。
此幅一改常规花鸟画构图的传统方法,将飞鹤布满天空,一线屋檐既反衬出群鹤高翔,又赋予画面故事情节,此在中国绘画史上是一次大胆尝试。
绘画技法尤为精妙,图中群鹤如云似雾,姿态百变,无有同者。
更为精彩之处,天空石青满染,薄晕霞光,色泽鲜明,鹤身粉画墨写,睛以生漆点染,顿使整个画面生机盎然。
卷后为徽宗瘦金书题记及诗,款“御制御画并书”,签押“天下一人”,观其书风,健笔开张,挺劲爽利,侧峰如兰竹,媚丽之气溢出字里行间。
看到此图后,我们为之一震。
一片生机跃然纸上。
我们在看图的同时,也得到了美的享受。
这就是其本身意义。
北宋政和二年上元之次夕(即公元1112年正月十六日),都城汴京上空忽然云气飘浮,低映端门,群鹤飞鸣于宫殿上空,久久盘旋,不肯离去,两只仙鹤竟落在宫殿左右两个高大的鸱吻之上。
引皇城宫人仰头惊诧,行路百姓驻足观看。
空中仙禽竟似解人意,长鸣如诉,经时不散,后迤逦向西北方向飞去。
当时徽宗亲睹此情此景兴奋不已,认为是祥云伴着仙禽前来帝都告瑞,国运兴盛之预兆,于是欣然命笔,将目睹情景绘于绢素之上,并题诗一首以纪其实。
但“祥瑞之兆”却难以挽回衰败的国运,此后第十五年,即公元1127年,金兵攻陷都城汴梁。
宋朝军民纷纷起来抗击金兵,金人自知无力吞下这个腐朽然而却十分庞大的仅仅通过一幅画,我们就了解到这么多的历史文化知识,我们的文化底蕴、艺术和文化素养得到极大提高。
关于美术鉴赏课程论文(8篇)
![关于美术鉴赏课程论文(8篇)](https://img.taocdn.com/s3/m/d7d19776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5b.png)
关于美术鉴赏课程论文(8篇)美术鉴赏课程论文篇11、形与神在艺术史上的源流。
形与神的关系在美术史上一直是一个连续讨论的问题。
关于传神论早在汉代就有了萌芽,其代表就是刘安《淮南子》中支出作画勿“谨毛而失貌”,而当时著名的画家王延寿则表示作画要“随色象类,曲得其情”.这些说法和观点影响到了后来的艺术工作者,并且为之后的“以形写神”的论点打下了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而到了东晋时期,绘画艺术由“自发”转向“自觉”,而陶瓷雕塑也不例外,典型就是顾恺之的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的“以形写神”“,以神造形”“,传神写照”等论点,这些论点无不显示出形神合一的理论特色,自此以后,形神合一作为中国美学的一项基本要求来确定。
经历南北朝的青白瓷、唐朝的唐三彩、宋朝的五大名窑等的发展,在中国文化整体大兴盛的前提下,艺术下的形神合一体系也到了又一个大总结的时期而代表就是唐代的张彦远所说的“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这样理论的完整化更是让中国的美学“气韵”表现形式更为人们所重“,气韵”也成为一件优秀艺术品不可缺少的条件。
再加上当时儒家内敛化和佛道“虚无”思想的影响“,气韵”说更是得到了文人士子们的支持成为之后艺术品的必须要求,甚至于到了后来有“得意忘形”的说法。
这些传统的艺术要求对于陶瓷造型同样有效,甚至于其更多的保留在历代陶瓷艺术中,一直到现在“形神合一”都是陶瓷雕塑审美的基本原则。
2、陶瓷雕塑中“形神合一”表现。
陶瓷雕塑其本质是一种三位体系的雕塑艺术。
所以体、形是“实”,神是“虚”.对于陶瓷创作者来说,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体与形,在现有的技术利用,使外部空间与雕塑实体有一个和谐的环境,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在观察周围环境的情况下,进行一种合理的嵌入式的艺术,所以在一定形式上说。
即精神之最高境界“始于形似,止于神似”.最后,在外部环境、雕塑实体与内在精神的三位一体的统一。
而这些在我国古代一些著名的陶瓷雕塑也可看看出来,如在临潼的兵马俑中就很好地做到了三位一体,一方面利用大规模陶俑数量和军阵的.整齐划一的气势进行了与周围环境进行了一个很好的契合,再这样契合的情况下,甚至于是它们创造了一个外部环境,用这个适宜的外部环境下雕塑实体的精致程度也是无与伦比的,二者以军阵为桥梁连接在一起的时候就是其单个的军人精神与整体的军阵是精神融为一体,这样的一体化程度结果就是内在精神的直接显现,在显现的过程中又坚持了单个的军人精神。
美术鉴赏论文3篇
![美术鉴赏论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0c2fd00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ff.png)
美术鉴赏论文3篇美术鉴赏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以下是漂亮的小编帮助大家找到的美术鉴赏论文较新3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美术欣赏论文篇一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素质全面、和谐发展,而不只是积累知识那么简单。
素质教育的基本目的是使学生在思想、道德、文化、身心等方面能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美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特殊的地位与作用区别于其他学科。
纵观当前的美术教学,美术观赏已贯串从小学至大学的审美教学全过程中。
而中小学美术观赏教学,作为培育学生审美素质的初级阶段,必需与学生的年龄特性相分离,控制学生观赏习气和观赏特征。
面对一幅绘画作品,该如何观赏?这是每一个人都会在心里问的一个问题。
在美术界,这也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而且是一个历来末能构成共识的学术问题。
从大量的听课与调查中发现不少观赏课中,教员讲授时间很多,大局部超越30分钟,有的以至整节课讲授,学生学的时机很少,这样的课,不单教员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学得更累,更没有兴味,这也不顺应如今所倡导的减负运动。
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也是常常考虑着这一问题,分离本人的教学理论,在这里谈一下本人的考虑。
一、美术观赏教学的常见类型普通说来,常见的美术观赏教学有以下四品种型。
(1)讲解型-----教员对美术伤口或是对美术观赏的根本原理和根底学问的解说、阐明。
(2)问答型-----教员就作品或观赏学问、原理发问,学生答复。
(3)讨论型------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讨论,教员作为援助者。
(4)自在型------学生在学校内外自发地、自在地观赏美术作品。
讲解型的美术观赏教学的类型较常见。
象上面所讲的那样,一味由教员解说,这种以教员为中心的教学办法容易堕入学问灌输型的形式之中。
美术鉴赏论文《中国山水画欣赏》
![美术鉴赏论文《中国山水画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4deb9e15cc7931b765ce1593.png)
《美术鉴赏》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关于中国山水画的鉴赏所在院系外国语学院专业班级英本101姓名杨文婷学号 201003401102成绩任课教师程新元提交日期摘要何谓中国山水画?顾名思义,中国山水画即是从大自然中观察、体会、得到某种印记或感悟后,再经过提炼、概括、吸取自然景观的精髓,利用传统笔墨的技巧,从而创造出某种特定意境的画面。
按理说来,中国山水画作为中国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艺术形式与本民族的民族精神,理应受到至高的重视与珍视。
然而,随着中国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西方文化一涌而入,各种标新立异的西方印象画派以其自由,快速,狂放的技法被中国年轻人喜闻乐道,而传统的中国山水画则渐渐被忽视。
在中西文化深度交融碰撞的今天,提高中国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迫在眉睫。
关键词:山水画,审美观,文化AbstractsWhat’s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There’s no doubt that we can know this from its name.Feeling the nature in heart, drawing a conclusion of what you have observed,and,at the end, by using traditional drawing method creates the painting,including some specific meanings.In our concept,acts as an important part in Chinese traditional paintings,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should be cherished and respected.However,with the developing of China,western cultures flow into our beloved country.All kinds of odd paintings absorb our teens by their free ,crazy and open painting methods,and Chinese traditional paintings were ignored by our teens gradually.Today, Weastern cultures and Chinese cultures clash and exchange deeply. Therefore,we should improve our teens’asthetic standards in traditional paintings as soon as we can.Key words:landscape painting,asthetic standard,culture一、中国山水画技法简介山水画技法为中国山水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绘画技法表达了画家不同的性格,绘画时的心情及创作背景等。
中国美术鉴赏论文15篇
![中国美术鉴赏论文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9022d31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62.png)
中国美术鉴赏论文15篇中国美术鉴赏论文:对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感悟高中美术鉴赏作为一般高中阶段美术科目中的一个学习领域,是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鉴赏?评述”学习领域基础上向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长。
“鉴赏”与“鉴赏”这两个概念,只有一字之差,在现实生活中往往通用,两者好像并无多大区分。
事实上,它们是有区分的。
“鉴赏”一词的基本含义是“鉴别(或‘鉴定’)” 和“鉴赏”。
“鉴别”是指对美术作品的真伪、创作年月、艺术质量之凹凸的识别与确定,或者是对各种美术现象、美术思潮的分析与评价。
可见,“鉴赏”包括“鉴赏”,但不仅仅是鉴赏,它的内涵大于“鉴赏”。
由此可见,美术鉴赏的学习活动,设计的范围要比美术鉴赏大,要求也更高。
在学习过程中,应当更加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更加深化地进行讨论性学习。
在美术鉴赏过程中,鉴赏者是主体,没有同学们的主体行为,仅仅靠老师的讲授,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美术鉴赏活动。
本文就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感受。
1. 美术鉴赏的客体与主体的审美关系在美术鉴赏课中,美术鉴赏的客体与主体之间发生一种审美关系。
一方面,客体对人的审美感知和体验,以及审美力量和需要的本质特性的制约;另一方面,由于客体具有审美价值,主体对其感知与体验必定表现为评价性;客体在主体心目中的地位和认可程度,都具有主体的评价标准和情感态度。
高中生对美术作品的评价,最初都是以自己目前的审美标准来衡量其美与丑,过于自我缺少客观性,不能真正熟悉美术作品,更不行能进行客观评价。
虽说评价本身不能制造价值,但审美价值必需经过评价才能被熟悉和把握。
在教学中,这种评价是多方位和多层次的,既可以是外部语言的表述,也可以是内心的评判。
通过大量的审美感知和体验的沟通活动,渐渐使主体的评价标准与客体的审美价值相吻合,以达到鉴赏教学的目的。
鉴赏教学难于艺术实践教学,而现代作品鉴赏则更难。
这或许由于在鉴赏传统的再现性作品时,有关史料和作品内容丰富了教学内容,符合了同学追求现实意识和阅历的需求,故而造成一种课堂秩序和教学效果良好的假象。
中国美术作品鉴赏800字
![中国美术作品鉴赏8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f5e2a177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a6.png)
中国美术作品鉴赏800字《中国美术作品鉴赏》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国家。
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美术作品在丰富的历史与文化积淀下,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
从古代的山水画到当代的油画、书法等,中国美术作品承载着丰富的艺术内涵和文化价值,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鉴赏与欣赏。
中国美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就是山水画。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山水画被视为通过艺术手段表现人与自然融合的形式。
山水画以其独特的审美观念与创作方法,创造出了绚丽多彩的艺术殿堂。
其中,清代画家康有为、黄宾虹、张大千等人的山水画作品都是中国美术的经典之作。
他们通过对山水景观的描绘,将对自然的感悟融入到艺术创作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美术作品在不断发展进步的同时,也不断吸收了西方美术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现代美术形式。
而代表中国现代美术的作品中,著名的画家张大千创作的当代山水画作品十分具有代表性。
他不仅传承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意境,而且在表现手法上也融入了西方绘画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通过鉴赏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美术作品在现代艺术中的精彩表现。
除了山水画之外,中国还有许多其他的艺术形式。
例如,中国的书法艺术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中国的书法作为独特的艺术形式,其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情感,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国古代的书法家王羲之、颜真卿等人的书法作品被誉为真迹,其中《兰亭序》更成为了中国书法艺术中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书法之瑰宝。
通过鉴赏这些书法作品,我们可以领略到中国书法在艺术表现上的非凡魅力。
此外,在当代艺术中,中国油画也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
中国的油画作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与表现,以及对个体情感内心世界的诠释,表现出了现代中国社会变迁与人文精神。
中国油画家如齐白石、徐悲鸿、蒋兆和等人的作品都展现了中国油画在现代艺术中的影响力与力量。
总而言之,中国美术作品鉴赏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表现的深入理解与欣赏。
国画艺术论文范文3篇
![国画艺术论文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96068fd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97.png)
国画艺术论⽂范⽂3篇国画教学传统艺术论⽂⼀、陕西⾼校中国画教学对传统艺术的传承在当代艺术国际语境中,陕西⾼校中国画教学率先展开了教学改⾰。
主要⽅式是在传统⽂化基础上,以传承中华⽂化精神为核⼼,让学⽣学习国学、培养中国哲学精神和审美风格、审美趣味,建⽴传统国画评价体系,进⾏⾼校中国画的系统性教育。
⾸先陕西⾼校的中国画教学在课程设置上重视传统艺术和国学内容的融⼊,保障了传统艺术的技法和形式传承。
国学对于中国画的重要性是不⾔⽽喻的,可以说是母⼦的关系。
国学包括传统⽂学、传统艺学等类别,诗书画印的统⼀性是在元代就形成的成熟绘画思想,历代中国画家尤为强调“书画同源”。
⽽更早的“⽓韵说”更是强调了虚⽆缥缈的“⽓韵”⾼于⾻骼、⾊彩的准确性,⽽“⽓韵”从何⽽来,就是传统⽂艺带给画者的深厚的品格底蕴。
所以重视国学、研习国学是进⾏中国画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陕西⾼校的中国画教学在⼤⼀设置了“国学基础”和通识课程“⼤学语⽂”⼀起强调了传统艺术中⽂学的重要性,更设置了“先秦⽂学”、“唐宋⼋⼤散⽂家”等选修课。
此外在⼤⼆、⼤三的课程中,亦设置了与传统艺术相关的选修课,如“古画艺术鉴赏”、“传统绘画装裱艺术”等课程,通过学分的掌控让学⽣主动地进⾏传统艺术技能和知识的学习。
⽽在专业课程中,设置有“陕西剪纸”、“陕西风情国画创作”等课程,很好的将地域性的传统艺术融⼊到教学体系中。
在具体教学体系中,亦设置了讲座课程,聘请陕西传统艺术⼤师、⼯艺⼤师进⼊⾼校校园,开办讲座,与学⽣进⾏互动。
通过课程的设置,陕西⾼校中国画教学主要成分为国学教学、地域传统艺术教学、传统中国绘画教学三部分,这些都具有传统艺术极为活态的、持续的传承⼒度。
如陕西⾼校中国画教学的专修课学习主要从学习经典画谱如《梅花喜神谱》、《⾼松画谱》等⼊⼿,不再单纯沿⽤西⽅素描⾊彩训练作为绘画基础,⽽是以传统绘画艺术作品、经典作品为主步⼊中国画的学习程序中。
这样能够让学⽣学习到纯粹的中国画作品的精髓,更好地以传统哲学思维看待国画创作,进⾏笔墨的传承和形式的传承,更好地传承了传统艺术精神。
中国美术鉴赏2000字论文
![中国美术鉴赏2000字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dd80d07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07.png)
中国美术鉴赏2000字论文篇一:中国美术鉴赏毕业论文中国美术鉴赏学号:20223206709 姓名:xxx学院:计算机信息工程元、明、清时期文人画获得了突出的发展,题材上山水、花鸟占有绝大比重。
文人画强调抒发主观情趣,提出“不求形似”、“无求于世,不以赞毁挠怀”,不趋附社会大众审美要求,借绘画以自鸣高雅,表现闲情逸趣,涌现出难以数计的文人画家和作品,许多画家借绘画抒写高尚情操,发泄对黑暗腐败势力的不满,艺术上敢于突破陈旧成法的藩篱,注意师法自然,勇于创造革新。
文人画注意笔墨情趣及诗文书法相结合的题跋。
此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中,既有为正统文人画奉为典范的赵孟□、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沈周、文徵明、唐寅、董其昌及“四王、吴、恽”,又有带有鲜明个性的徐渭、陈洪绶、朱耷、石涛及扬州八怪中的郑燮、金农等人。
民间绘画的书籍版画插图和年画进入繁荣兴盛时期。
人物画在隋唐占主要地位。
著名画家有阎立本、吴道子等。
吴道子一生在京洛画寺观壁画300余堵,变相人物,千变万态,奇踪异状,无有同者,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和自然高出缣素的效果,世称为“吴装”。
中唐周□善画天王和菩萨,创造了“水月观音”这一具有鲜明民族特点的宗教画新样式,一直为后代沿袭,被称为“周家样”。
唐代人物画反映了当时的重大政治事件,如《步辇图》;有描绘功臣勋将的,如《凌烟阁功臣图》;相邻民族,如《西域图》、《职贡图》;皇室贵族,如《玄宗试马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文人雅士,如《醉学士图》。
唐代山水画有着多种风貌,金碧青绿与水墨挥洒并行,专门山水画家日益增多,山水画即将进入成熟阶段。
隋代展子虔所画山水具有咫尺千里之妙,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山水画技巧上更有提高。
而吴道子于佛寺壁上画怪石崩滩,达到“若可扪酌”的真实效果,又因一日之内能在大同殿壁上画出嘉陵江三百里的山水,而与李思训之作“皆尽其妙”。
王维也以水墨山水著名。
花鸟画开始兴起,唐代花鸟画侧重描绘鹰鹘、仙鹤、孔雀、雉鸡、蜂蝶及花木竹石,大都工整富丽。
美术鉴赏论文花鸟画
![美术鉴赏论文花鸟画](https://img.taocdn.com/s3/m/c693e7eb5727a5e9846a61b1.png)
美术鉴赏论文花鸟画刍议民间美术与中国花鸟画摘要:美玉出自丑璞,中国花鸟画来自民间美术。
中国花鸟画是东方绘画系统中特有成就的一个画种,它是我们祖先勤劳智慧的创造,是民间艺人和民间美术家长期逐渐积累的结晶,它起源于民间,发展在民间,由民间美术哺育成长、壮大。
在世界绘画史上称得上一门画科,这门绘画必然经历相当长的历史阶段,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花鸟画民间美术意境形式中国花鸟画始于何时?因远古时候缺乏文献记载尚无法考证,但从五千年前新石器时代彩的陶花纹上面,发现画有多种植物叶、花及动物的斑纹,考古学家在“殷墟”发现公元前1388年刻有鸟首形的骨钗,表明了在彩陶、灰陶品上和其他民间工艺品上已有鸟、花、鱼、叶样式的图案纹样,这些仅仅是最原始的花画鸟,是花鸟画的胚胎,属于萌芽状态。
春秋战国时期画花画鸟的应用较为广泛,当时有以“熊虎为旗,鸟隼为,龟蛇为,全羽为┸,析羽为旌”之说,它使原始的画花画鸟得到了巩固发展,同时文学作品中也出现了对花鸟的描绘。
秦汉时期花鸟图案则应用于建筑壁画,汉砖,瓦档,在内蒙古和林格尔的汉墓中发现了壁画凤凰,河北望都汉墓中发现了壁画羊群,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画中有鱼、龙、鹤、神马、扶桑等等。
到了魏晋南北朝,将花鸟画作为山水、人物画的配景,在寺庙、石窟和墓葬中较多见,除历代文字记载中提到的寺观壁上的石竹、松鸡、鹰、鸭、犬、兽、水雁、昂鸟等外,现存的新疆库车的森木塞姆千佛洞,拜城的唐代花和鸟,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已经占有一定的地位。
民间逐渐出现了专门的艺人,薜稷画鹤、肖悦画竹、姜皎画鹰、卫宪画蜂蝶、边鸾画孔雀的故事,迄今传为佳话。
并涌现了许多诗人画家,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记道。
唐时画分六科,即人物、屋宇、山水、鞍马、鬼神和花鸟,这在我国绘画史上第一次提到了花鸟画。
唐代的花鸟画可以说是花鸟画历史上的昌盛时期。
五代十国的南唐及前后蜀军事较少,社会安宁,因而民间画家群集,成为五代艺术的中心,他们在继承唐代写生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关于美术鉴赏的论文
![关于美术鉴赏的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637a516c5da50e2524d7f6f.png)
中国绘画艺术浅谈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往往是形容我国古代艺术文化、悠久历史的最佳词汇。
一个线条,一个轮廓,一抹色彩,看似简简单单的几笔,画家却能够用远近呼应、以动衬静等手法将人物、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唯妙唯俏,这就是我们中国古代绘画的精髓所在!从远古的陶瓷绘画,到魏晋的墓室彩绘砖,再到隋唐的壁画,个人感觉,相比较于西方油画的死板,我们中国美术讲究的是形散神聚,画家们举手投足之间一挥笔墨,就能表达自己对人物、事物的态度与看法——不论是一种巫术,还是讽刺官僚、表现民生疾苦,抑或是细致刻画某种动物等等。
通过这几次选修课,我觉得古代的画家不仅仅是画家,他们往往能够用笔墨批判现实或者是表达某种愿望或抱负,总之,绘画的目的已经远远超越了欣赏,我们能够从众多的绘画之中感受到它们所带来的内涵美、意境美,这也是值得我们去欣赏、去研究的地方!在美术鉴赏这门课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顾恺之大师。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
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
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
谢安深重之,以为苍生以来未之有。
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
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老师上课细心地讲述了洛神赋的故事,《洛神赋》是古代有名的诗人曹植用神话隐喻着失落了爱情的感伤的诗篇《洛神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篇重要作品。
曹植所爱的女子甄氏,在他的父亲曹操的决定下,为他的哥哥曹丕夺去。
甄氏在曹丕那里,没有得到稳固的爱情死得很惨,她死后,曹丕把甄氏遗留的玉镂金带枕给了曹植。
曹植在回归他自己的封地的路上经过洛水,夜晚梦见了甄氏来会他,悲痛之余作了一篇《感甄赋》,塑造了洛神的动人形象,也就是被他美化了情人的形象,甄氏的儿子曹叡将它改名为《洛神赋》。
恺之知识渊博而有才气,擅长诗赋、书法,尤其精通绘画。
工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特色及艺术欣赏论文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特色及艺术欣赏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42bf30452ea551810a68745.png)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特色及艺术欣赏摘要绘画艺术鉴赏是美术欣赏的主要对象,本文从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出发,介绍赏析中国传统美术作品的具体方法,主张提高个人的艺术修养,提升鉴赏水平。
关键词传统绘画艺术特色鉴赏能力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数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使这个国家拥有独特的文化形态和艺术成就。
在世界历史上有着卓越成就的传统绘画,最能表现其独特的审美意识。
而要认识理解中国的绘画艺术,就要从历史的根源出发,以传统的中国绘画来进行解读和剖析。
首先就要了解绘画的特点:一、形、神、韵兼备,以形传神,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创作原则“像不像”不是创作好坏的评论标准,也不是创作的出发点。
中国画追求的是绘画的气韵和意境,只具备“画得像”的功夫,但是作品没有神韵,即使你画的再像,也不是中国画所追求的最终目的。
比方说,在人物刻画中,中国画从姿态上区分男女的性别特征,女子线条柔美,削肩细腰,男子则是威武雄壮,身体结构并不相称。
这就是只求神似,不求形似的象征手法,用以展现性别特点。
从历代名家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作者都是以形似来展现整个画面的神韵,由一点来表现整个画面的空间感和视觉享受,显得磅礴大气。
二、中国画主要以线条表现事物的生命力与西方绘画不同,中国画并不是立体描绘对象,而以简单的线条表现分界的临界点,比如在刻画人物侧脸时,用一条曲线表现鼻子和脸部的分界,用蛋形曲线展示人物的脸部轮廓。
在山水的刻画中,以线条展现山水树木的纹理,这种处理手法让西方人叹为观止,也对后期印象派的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三、色彩的渲染主要以墨色为主,用清水调和水墨制作出深浅不一的色彩来展示不同角度下色彩变化例如最为明显的是在处理荷叶时,中国画使用深墨简单几笔描出荷叶的经脉轮廓,而离视线较远的一部分则淡化处理,以此表现作者的视觉角度。
中国画虽然是平面创作,却能很好地衔接多角度的视察。
四、中国画不讲究立体描绘无论是人物、花鸟、山水、虫鱼,都是平铺在一张纸上,而且打破了空间的局限。
精选美术鉴赏论文(最新)
![精选美术鉴赏论文(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8e7ba0d6cc17552706220852.png)
这学期,我们开设了美术鉴赏这门课,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我有了很大的收获和体会,我发现美术是一种富有内涵,表现形式多样,意义深刻悠远的艺术形式。
老师讲课的内容和上课的气氛让我觉得很愉悦,课堂上我也学到了很多知识,让我学会了如何真正的去欣赏一幅画,从它给人的第一直观感觉到它所真正表达的内涵以及再想象出画家在作这幅画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情。
跟着老师的思路的见解,我不仅领略到了大作的美还领悟到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美。
时代变迁,各个时代有它不同的主流艺术。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终于有人意识到人性的意义。
以坚持现实主义方法和体现人文主义思想为宗旨,艺术家们创造了符合现实人性的崭新艺术。
以意大利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为首的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为了回归人性的自由,他们高举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精神的旗帜,创造出的人物形象或雄伟健壮,气魄浑宏,或秀美典雅,高于平凡。
艺术不再被教条所禁锢,人文的力量再一次被发扬出来。
看着那个时代的不朽之作,即使是色彩不再光鲜,甚至不再完整,我依然可以想象出它们当年所能引起的轰动。
同样在看到古希腊、古罗马的那些完美绝伦的雕塑时,我也一再惊讶于他们那天神一般让人只能仰视的造型。
复兴,这个词的意义就在于告诉我们那一切曾经发生过,也会一直焕发夺目的光彩。
在描绘教堂壁画的时候,米开朗基罗可以仰着脖子几天几夜,即使自觉已到极限,依然无法停下手中的创作;为了逼真的描绘人的肢体动作,达芬奇不惜去盗取人的尸体,只为了解人体的构造,在那样一个时代,这样做是难以被世人所认同的。
对于达芬奇,似乎有一句很著名的话,说天才和疯子只有一线之隔。
我并不十分赞同这句话。
艺术创作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出来的。
所以它们必定要经历某些不寻常的过程,而我们大多看到的只是结果。
而且,就算是在做不是普通人会做的事情,他们很清楚他们在干什么。
如果我们能够更加理解那些过程,我相信,这些艺术带来的将不仅仅是享受。
尼采说,美术是日神的造物,而与之相对的酒神则是掌管音乐的祭司。
美术鉴赏结课论文:浅谈对水墨画的认识
![美术鉴赏结课论文:浅谈对水墨画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4840cfe7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ae.png)
美术鉴赏结课论文:浅谈对水墨画的认识
摘要
本篇论文旨在浅谈对水墨画的认识。
水墨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文将从水墨画的起源、特点、技法以及鉴赏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水墨画。
导言
水墨画是我国独特的艺术形式之一,起源于古代中国的绘画传统。
它以运用墨汁和水在宣纸上作画而得名,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艺术味道。
本文将结合实例,分析水墨画的特点、技法以及鉴赏方法。
水墨画的特点
水墨画的特点包括:简洁、含蓄、意境深远、注重构图、追求意境、富有情趣等。
水墨画通过墨、水的独特运用,巧妙表达了中国文化和哲学的思想,给人以深远的艺术享受。
水墨画的技法
水墨画的技法包括:皴法、点法、洗法、笔法等。
通过掌握这
些技法,画家能够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效果,给作品增添独特的韵味。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技法的应用和实例。
水墨画的鉴赏方法
鉴赏水墨画需要理解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
读者可以
从构图、笔墨、寓意等方面入手,通过对画作细节的观察和理解,
来欣赏和解读水墨画作品。
本文还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结论
通过深入探讨水墨画的起源、特点、技法以及鉴赏方法,本文
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和欣赏水墨画。
水墨画作为中国传统
艺术的瑰宝,具有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希望读者通过本文的阅读,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水墨画,并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欣赏和推
崇这一优秀的艺术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艺术课程论文题目:关于《富春山居图》的思考
课程名称:中国绘画鉴赏
上课时间:2013-2014 学年 2 学期
学生姓名:张哲学号:201105040064
院系: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年级:11级自动化2班
任课教师:庞先超职称:讲师
关于《富春山居图》的思考
内容摘要:《富春山居图》为黄公望晚年所画,历经多年,描绘了富春江的优美风景,该画内容优美,构思精巧,笔法老练,用墨讲究,有画中之兰亭的美称。
此画一出无用上人就“顾虑有巧取豪夺”,果不其然,明成化年间沈周藏此图时便遭遇“巧取”者。
该画经历不凡,多少年来,仰慕追捧者众多,是我国国中珍宝。
关键词:《富春山居图》黄公望
正文:2010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讲了一个故事让记者告诉台湾同胞。
说在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公望,他画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79岁完成,完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
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但现在我知道,一半放在杭州博物馆,一半放在台湾故宫博物院,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
画是如此,人何以堪。
黄公望,元代著名画家。
曾做过小吏,因蒙冤入狱,出狱后隐居江湖。
工书法,善诗词、散曲,颇有成就,50岁后始画山水,师承董源、巨然、关仝、李成等,自成一家。
其画注重师法造化,常携带纸笔描绘江南虞山、富春江等地的自然胜景。
以书法中的草籀笔法入画,有水墨、浅绛两种面貌,笔墨简远逸迈,风格苍劲高旷,气势雄秀。
“元四家”中,黄公望在画史中影响最大。
黄公望从小志向很高,苦心读书希望日后能成就一番事业。
黄公望的山水画,主要以苏杭一带的虞山、富春江为题材。
《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最有名的一件作品。
这件作品原本是一件长六百多厘米、高33厘米的长卷,画的是黄公望隐居富春江边时在山中所见的景物。
随着画卷的逐步展开,山峦起伏,林木连绵,平湖如镜,顿时让人感到了江南风土的温柔蕴藉。
文人画家主张以书法的运笔方式来画画,反对刻意地描摹对象;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非常完美地实现了这种主张,被后世画家奉为至珍。
然而,当这件作品传到明代收藏家吴洪裕手中时,由于他太喜爱这件作品,临死也不舍得离开它,竟然命家人将这卷画焚烧殉葬。
当被他侄子从火中抢出时,这张画已经被烧成两段。
如今,这幅画的前半段珍藏在浙江博物馆,后半段被台湾故宫博物院珍藏。
黄公望非常注重对自然景物的观察、研究。
他的画,风格简洁明朗,平淡自然;画法上多用干笔擦,重视用笔的变化;着色仅用淡赭,被称为“浅绛山水”。
后人评他的画为“峰峦浑厚,草木华滋”;“逸致横生,天机透露”。
他一生画了许多画,流传至今的有《富春山居图》、《天池石壁图》、《快雪时晴图》、《富春大岭图》、《九峰雪霁图》、《江山胜览图》、《秋山幽居图》、《两岩仙观图》等名作,或是苍茫浑厚,或是荒率简淡,都代表着元代山水画成熟时期的新面貌。
黄公望被称为中国山水画的一代宗师,他的山水画“山川浑厚,草木华滋”,堪称山水
画的最高境界。
《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最花心血的作品。
该画被推为黄公望的“第一神品”。
幅中描绘的是黄氏晚年山居的景色,有春明村、庙山、大岭及富春江等一带的山川景致。
画中有坡陀沙岸,房舍散聚,以及冈陵起伏,山势层层叠叠,林木交错。
景物排列疏密有致,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於变化。
皴画山石皆用披麻皴法,运笔时快时慢,线条有长有短且不平行排列,所以有巧妙的交错组合。
《富春山居图》所绘内容为我国风景优美之地,“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可见富春山景色之美丽。
作者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峰峦叠翠,松石挺秀,云山烟树,沙汀村舍,布局疏密有致,变幻无穷,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
《富春山居图》代表了元代山水画的写意技巧,也代表了当时文人的审美情趣,虽有富春山水的一般特征,却不是真山真水的真实复述,他给后人的感受不是明秀,不是雄伟,而是清灵脱俗的飘逸神采,这正体现了黄公望晚年出尘脱世的恬静心迹。
作者所画富春江南起建德梅城,经过桐庐到富阳,在杭州注入钱塘江,沿途时而群山夹峙、滩多水险,时而丘低山远、江宽流缓。
古人称赞说“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面对百里山川,画家并没有刻板的照搬,也没有意义罗列两岸名胜古迹,而是则其要、删其繁,“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
《富春山居图》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为了画好这幅画,他常常不辞辛劳,奔波于富春江两岸,观察烟云变幻之奇,领略江山钓滩之胜,并身带纸笔,遇到好景,随时写生,富春江边的许多山村都留下他的足迹。
深入的观察,真切的体验,丰富的素材,使《富春山居图》的创作有了扎实的生活基础,加上他晚年那炉火纯青的笔墨技法,因此落笔从容。
千丘万壑,越出越奇,重峦迭嶂,越深越妙,既形象地再现了富春山水的秀丽外貌,又把其本质美的特征挥洒得淋漓尽致。
这件宏幅巨制直到他谢世前不久才完成,前后倾注了他大约七年的心血,这是画家与富春山水情景交融的结晶。
展开画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富春江一带秋初景色:丘陵起伏,峰回路转,江流沃土,沙町平畴。
云烟掩映村舍,水波出没鱼舟。
近树苍苍,疏密有致,溪山深远,飞泉倒挂。
亭台小桥,各得其所,人物飞禽,生动适度。
正是“景随人迁,人随景移”,达到步步可观的艺术效果。
这幅山水画长卷的布局由平面向纵深展宽,空间显得极其自然,使人感到真实和亲切,笔墨技法包容前贤各家之长,又自有创造,并以淡淡的赭色作赋彩,这就是黄公望首创的“浅绛法”。
整幅画简洁明快,虚实相生,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妙,集中显示出了黄公望的绘画艺术特色和心灵境界,被后世誉为“画中之兰亭”。
时至今日,当人们从杭州逆钱塘江而入富阳,满目青山秀水,景色如画,就会自然地联想到《富春山居图》与两岸景致在形质气度上的神合,从心底里赞叹作者认识生活,把握对象的神髓,进而提炼、
概括为艺术形象的巨大本领。
通过仔细观看局部的《富春山居图》,我们仿佛可以看到当时富春江一带的秋天景色:富春江两岸峰峦起伏,形态各异,峰岩错落有致;树木丛生,姿态万千,生长于山间江畔,参差不齐而又疏密有致;江河小溪迂环于山脚,弯弯曲曲,恰似蛟龙畅游于山海之中;村落、亭台、渔舟、小桥、农夫等稀稀疏疏,隐隐约约,散落于河湖、山间优雅备至,极富生活气息;画面整体布局严谨而又疏密有致;整副《富春山居图》用笔流畅而洗练,气韵高远而悠扬,整副图雄秀苍莽,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优雅兼蓄,具有淡雅的绘画风格,这种绘画风格对以后水墨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了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戴燕燕.解读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J].国画家2007年01期
【2】陈钠.黄公望《富春山居图》艺术分析[J].美术2005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