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欣赏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山水画的特点
0742237005 数学教育林庆亚
内容摘要:中国山水画艺术源远流长,尤其自唐以后,历经宋、元、明、清。无论是空间的处理,构图,用墨等绘画的技法,还是审美观念等各方面,都在不同时代得到了提高与丰富,逐渐走向了成熟,形成了中国独有的独特的绘画审美体系。这种体系对后世中国山水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中国山水画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风格。关键词:山水画中国山水画特点
山水画,是一种表现山川之妙并能为人类寻求某种精神寄托的画种。中国的山水画起源甚早,据史书记载,秦汉时期已有了山水画,但实物未见流传。而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山水画,当是东晋名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中的背景山水。
但是,作为人物背景组成部分的山、兽、林、鸟却结合得很完整,表现得也很真实。山石开始依靠线的变化来表现不同的面,依靠层次来表现不同的山峦变化,利用俯视的角度来表现纵横的山川。这些都是后来山水画的基本表现技法,尽管这种表现还停留在比较幼稚的阶段,但却为以后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山水画发展之初较为幼稚,对山水比例、人和山水的关系、对山水的描写方法较为粗糙。工笔山水画到了唐代李思训变成青绿山水画,用金碧辉煌的大青大绿,甚至金银粉,以显示富丽堂皇。这些画主要用于装扮王公贵族,大型屏风等。
水墨写意山水画:从唐末五代,南北画家投身名山大川。主要特
点是,面对真实的自然,反映自然特有的山水性格和形象。如董源的《潇湘图》(横卷)。展示南方山水开阔、平远、秀丽、朦胧的特色。山水画到了南宋,主要在构图布景上发生了变化。马远、夏圭的取山水景色一角的构图方式与五代、北宋画家常用的全景山水构图形成对照,故有“马一角,夏半边”之称
元代画家更多借助山水表达个人的情思。代表人物---倪瓒
清代的山水画章法各异,笔法已成熟。画派分承继和创新两路。开创新意的如石涛。
中国山水画的特殊传统是创造形神交融、天我合一的意境,即不但表现丰富多彩的自然景物,且往往由有限的取景来表现对整个宇宙自然的由表及里的认识,或于山水之中寄托对于国土家园的感情,因而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和社会审美意识,也可以说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在形象描绘上,山水画的特点为重宏观、重整体的把握,而非拘泥于细枝末节。对于物象的组织构造,则创造了独特的程式化表现方法,但并非机械照搬,而是灵活地用高度提炼的结构程式来表现物象。在空间的处理方法上,提出高远、平远、深远、阔远等概念,并巧妙加以融合运用。构图上,则较人物画、花鸟画更重"势"与"开合起伏"的表达。"势"为具体形象间的联系,而"开合起伏"为这种联系中的节奏变化。这表现了山水画中在静态的画面和形象组合中对于大自然的内在联系的一种运动的、全面的观察与表现观念。山水画的笔墨技法,较人物、花鸟画丰富多变,在用笔和用墨方面,是中国山水画造型的重要部分。用笔讲求粗细、疾徐、顿挫、转折、
方圆等变化,以表现物体的质感。一般来说,起笔和止笔都要用力,力腕宜挺,中间气不可断,住笔不可轻挑。用笔时力轻则浮,力重则饨,疾运则滑,徐运则滞,偏用则薄,正用则板。要做到曲行如弓,直行如尺,这都是用笔之意。古人总结有勾线十八描,可以说是中国画用笔的经验总结。各种皴法和点苔法为笔法之要素;而墨法则有"染"、"擦"、"破墨"、"积墨"等种种手段,笔墨交融,有力地影响了其表达感情、状物写意的功能。
中国山水画是强调气韵生动的,南齐的画论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说道:“以气韵生动为第一要义……”。五代的荆浩曾一言以蔽之:“夫画有六要:一曰气,二韵,三思,四景,五笔,六墨。”可见古人对气韵的高度重视。如何才能使得画面的气韵生动?这就涉及到虚实的辩证问题。在画面中,虚实的构成是相辅相生的。对于山、树而言,云、水是虚的,对于前后而言,前实后虚……所以,为什么在山石、树木的造境是曲折时,而行云、流水自然也是曲折的,即是此理,实境曲折,虚境自然曲折。这有点像我国太极的阴阳图一样,阴也是阳,阳即是阴。而真正落实到读画时,实景是看到的,虚景则是想到的,实景是虚景的基础,虚景是实景的延伸。清人朱若极从太极原理出发辩证地阐述过这一问题,他说:“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自立矣。法于何立?立于一画。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见用于神,藏用于人,而世人不知,所以一画之法,乃自我立。立一画之法者,盖以无法生有法,以有法贯众法也。”这里的“一画”说,石涛和尚也曾论述过,主要指的是“无”与“有”相辅相生的道理,
其与“虚实”的实质相通。黄宾虹在与傅雷书信里说到:“以实运虚,虚中有实,登最上乘。”黄宾虹这里要达到的就是那种“无虚非实,无实非虚”的精神。
对山水画的欣赏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明代画家董其昌在其《画禅室随笔》里道出了他观赏山水画的感受:“范宽山水浑厚,有河朔气象,瑞雪满山,动有千里之远。寒林孤秀,挺然自立,物态严凝,俨然三冬在目。营邱作山水,危峰奋起,蔚然天成。乔木倚磴,下自成阴。轩畅闲雅,悠然远眺,道路深窈,俨若深居,用墨颇浓而皴斫分晓。凝坐观之,云烟忽生。澄江万里,神变万状。予尝见一双幅,每对之,不知身在千岩万壑中。”《寻隐者不遇》的后两句诗说得好——“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啊!
以上谈的中国山水画的特点,主要是指传统的中国山水画而言。但这些特点,随着时代的前进。艺术内容和形式也随之更新,并不断地发生变化。特别是"五四"之后,西洋画大量涌入,中国山水画以自己宽阔的胸怀,吸收了不少西方艺术的技巧,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表现力。但是,不管变化如何,中国山水画传统的民族的基本特征不能丢掉,中国山水画的优良传统应该保持并发扬光大,因为中国山水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独特的体系,它在世界美术万花齐放,千壑争流的艺术花园中独放异彩。中国山水画是我们民族高度智慧、卓越才能和辛勤劳动的结晶,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 韩啸:《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艺术赏析——课程学习指导书”》
2009年3月
[2]《中国历代画论采英》第51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10月第1版
[3]《中国历代画论采英》第56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10月第1版
[4]《虹庐画谈》第29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5]《中国历代画论采英》第110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10月第1版